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

李定国(1621年-1662年)



李定国

南明
爵位晋王(南明)
籍贯陕西延安
族裔
字号鸿远、宁宇
出生1621年06月27日
陕西延安
逝世1662年06月27日 (41岁)
云南猛腊
亲属义父张献忠
子:李嗣兴
李定国(1621年-1662年),末民变势力之一大西军将领,南明武将,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抗清将领之一。汉族民族英雄。字鸿远、宁宇陕西延安人,一说榆林人。张献忠义子,封为安西将军。隆武二年(1646)张献忠战死后,与孙可望等率部联明抗清。永历六年(1652),入广西,克桂林,乘胜北上,连克永州、衡阳,“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遭孙可望嫉忌,退入广西,再屯云南。十年,密迎永历帝入滇,封晋王。后孙可望降清,西南防务机密尽失,清军大举攻黔。他转战不利,退入缅甸。永历十六年(1662),永历帝被杀,他忧愤病作,于同年病亡。

目录

  [隐藏

[编辑]前期生平

[编辑]大西时期

李定国出身贫寒,十岁从张献忠,定国能征善战,喜读《孙子兵法》、《资治通鉴》,素称“万人敌”、“小尉迟”;以宽慈著称,攻破城池未尝妄杀,遇士绅百姓必设法保全。与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等四人均为张献忠义子。崇祯十七年(1644年),从张献忠破成都,被封为安西将军,地位仅次于孙可望。

[编辑]联明抗清

1646年,清军入川,张献忠战死,与孙可望大西军餘部南走綦江,永历元年(1647年)先入贵州,后借云南沙定洲之乱进入云南,当年与孙可望等一同称王,建立政权,可望称平东王,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1648年,定国攻破佴革龙,擒杀沙定洲,平定云南。定国在云南组织农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团结少数民族,建立西南抗根据地。 定国劝说可望:“吾辈本大明臣民,中国沦陷于外寇,则当严辨夷夏之界,以中国为重,今挈滇、黔、蜀‘归就’明室,诚心辅佐”。永历三年,孙、李遣使与南明永历朝廷商洽共同抗清事宜。永历四年,李定国被永历帝封为西宁王。[1]

[编辑]西南抗清

[编辑]两蹶名王

永历六年,迎永历帝入贵州。大西军北伐,李定国率东路军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直趋桂林,大败清军,取得桂林大捷,清定南王孔有德自焚而死[2],大西军收复广西;然后北上大战湖南衡州,十一月二十四日阵斩清敬谨亲王尼堪,取得衡阳大捷,尽复湖南[3]。一时天下震动,西南抗清战局也被扭转,使“清君臣闻警,上下震动,闻定国名,股栗战惧,有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帝媾和之议”[4]黄宗羲称:“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败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笔而问天也!”[5]李定国在永历朝廷的功绩与名望越来越高,遭孙可望相嫉,造成两人分裂,李定国为顾全大局,被迫退入广西、云南,继续经营反清事业。

[编辑]南明内哄

1654年(明永历八年,清顺治十一年),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系,相约会师广东新会,东、西合力进攻广东图取广州,则明朝势力得以合流;若再沿长江北伐,攻赣、皖、苏各省,则复兴大业有望矣。郑成功派林察、周瑞督军西进,却因故延误了与李定国的约期;致使李定国孤军奋战,加之瘟疫流行,虽克复肇庆,却于广州城外大败而回。李定国本来对与郑成功会师北伐,抱有很大期待,甚至促成李、郑连姻来巩固盟谊[6];但却因郑成功屡愆军期而误了大事,李定国对此相当失望。
1656年(明永历十年,清顺治十三年),李定国受封为晋王[7]
1657年(明永历十一年,清顺治十四年),孙可望对李定国倒戈相向;然而由于孙可望不得人心,许多将领皆投向李定国阵营,孙可望大败,败退贵州。同年,孙可望投降清朝。李定国击败孙可望后仍坚持抗清,保卫桂王政权,但因西南军事情报均被孙可望出卖,故屡遭失败。

[编辑]血战磨盘

1658年(明永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吴三桂攻入云南;十二月十五日,永历帝率领文武百官离开昆明[8],同日到达安宁。1659年(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正月初三日,清军未遇抵抗即占领昆明[9]。李定国护送永历帝退出昆明,并指挥明军主力在磨盘山血战中狠狠打击了清军,但明军也损失惨重,李定国也无法再发动大规模作战。

[编辑]护帝入缅

永历十三年正月初四日,永历帝到达永昌,以巩昌王白文选守玉龙关,白文选战败,永历与李定国遁走腾越州,大学士扶纲、户部尚书龚彝、礼部侍郎郑逢元、兵科给事中胡显、御史陈起相等皆各自逃散。之后永历帝逃往缅甸,李定国则独自率军返回勐腊,遣人往车里借兵。这时定国营中人马相继病死,李定国亦病。

[编辑]离世

1661年(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清军迫近缅甸阿瓦,缅甸王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10]1662年(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国得知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死后,悲愤而死[11][12]。临终时遗命其子:“任死荒徼,勿降也!”[13]遗憾的是,他的儿子李嗣兴最后还是投降了清朝。

[编辑]官爵

[编辑]官位

[编辑]爵位

  • 西宁王- 受封于永历四年(1650年
  • 晋王- 受封于永历十年(1656年

[编辑]评价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抗清将领之一,作为反抗政府的义军领袖,他在危难之际,毅然捐弃前嫌,与南明朝廷合作,并且矢志不渝;面对同一阵营中孙可望的多方挑衅,他顾全大局,多方避让;他曾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几已令吴三桂全军覆灭。李定国于川民有惠,死后川中多建“李晋王祠”,而在滇黔之地,“李晋王”的英名与传说也一直流传。
著名历史学家顾诚在《南明史》中认为:“李定国的一生应该充分予以肯定,封建史籍的作者一般也给以赞许之词,但他们所赞许的是李定国后半生的‘改邪归正’,实际上李定国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当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14]

[编辑]注释

  1. ^ 明朝的王爵,一字王号为亲王(如:福王),两字王号为郡王;李定国受封的“西宁王”为郡王阶级,故实际上应称为“西宁郡王”。
  2. ^ 徐鼒:《小腆纪传》卷107
  3. ^ 乾隆二十六年《衡阳县志》卷六《忠节》:尼堪“督满、汉兵至,与定国接战于城北香水巷、草场,转战于演武亭”。《清世祖实录》卷七十记载是十一月二十三日。
  4. ^ 刘彬:《晋王李定国列传》
  5. ^ 黄宗羲《永历纪年》,见《行朝录》卷五。
  6. ^ 郑、李两家在相约会师之时,即有连姻的约定。后因郑成功的女儿已经先许配给别人,于是郑成功将自己的侄女嫁与李定国的长子。
  7. ^ 王夫之《永历实录》,李定国列传。萧尹之至南宁也,上封定国晋王,定国辞不受命;及是,白文选等皆爵郡王,上乃固命定国,定国始受晋王之命。
  8. ^ 《明末滇南纪略》卷八《西走缅甸》记:“晋王于十二月十六日回至省城,与巩昌王等议,欲烧仓廒朝堂府署,惟留一空城。晋王云:我等到云南十余年,也作践百姓勾了,若不留下仓粮,深为民累。于是不烧仓廒官署,腾城而去。”《安龙逸史》卷下云:“时秋粮已征贮,定国谕各营不得毁其仓廪,恐清师至此无粮,徒苦我百姓。或曰:上谕晋王,令勿烧毁也。”
  9. ^ 《狩缅纪事》
  10. ^ 刘健《庭闻录》卷三记十二月初二日,吴三桂派遣高得捷等往迎,“是日日昃,缅绐永历曰:‘晋王李定国至矣。今送帝出就晋王军。’缚竹椅为肩舆舁永历入舟,及岸,水浅舟胶,高得捷负以登岸。永历问其名,曰:‘臣平西王前锋高得捷也。’永历曰:‘平西王,吴三桂也。今来此乎!’遂默然。初三日,永历至旧晚坡。”
  11. ^ 《清史稿·李定国传》记:“六月壬子,其生日也,病作,……乙丑,定国卒。”陆桂荣三藩纪事本末》、郑达《野史无文》、金钟《皇明末造录》、叶梦珠《续编绥寇纪略》、冯苏《见闻随笔》皆载六月二十七日卒于勐腊。沈佳《存信编》卷五记定国六月二十九日卒于勐腊。《行在阳秋》记七月二十九日卒于景线。
  12. ^ 康熙四十一年《永昌府志》卷二十六《杂记》载:“李定国闻永历被执,遂死于景线。所葬之地至今寸草不生,彝人过者必稽颡跪拜而后去,有入其地者曾目击其事云。”
  13. ^ 《续编绥寇纪略》卷四《缅甸散》作“宁死荒外,毋降也。”《清史稿·李定国传》作“任死荒徼,毋降。”
  14. ^ 顾诚《南明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