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日 星期日

己巳之变 清军入塞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即袁崇焕毛文龙后三个月,发生了军兵临京都城下的“己巳之变”——后金约十万精兵,在皇太极率领下,绕道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11月18日,满清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戒严,中央急调各路勤王军保卫京师。

目录

  [隐藏

[编辑]入卫京师

袁崇焕得知爱将赵率教阵亡、遵化陷落的消息,急行军三百余里,比清军早到二天,九千骑兵有四千人掉队,步兵不能兼进[1],崇祯立即召见,大加慰劳,赐御馔和貂裘,袁崇焕请求让疲惫的士兵入城休整,却没被批准,只好驻军北京广渠门外[2]。两日后(11月20日)清晨两军在广渠门外大战,祖大寿阵于南侧,王承允阵于西南侧,袁崇焕阵于西侧。此时清军败退,广渠门溃败的清军在北京郊外大举烧杀,城外戚畹中贵园亭庄舍被蹂躏殆尽,引起戚畹权贵的极度不满,向朝廷告状。袁崇焕应把来犯之敌阻挡在蓟州至通州一线,而非跟蹑,11月15日赶到河西务,又不顾将领反对,率部前往北京,造成纵敌深入的错觉,于是京城内议论纷纷。
十二月初一日,崇祯召对袁崇焕、满桂及其部将黑云龙于平台。崇祯以杀毛文龙、勾结清军入关、射伤满桂[3]三事责问崇焕,崇焕一时语塞,帝命锦衣卫拿下,后发南镇抚司监候[4]。祖大寿闻讯,顿时大愤,率大军疾归山海关,情势再度逆转。此一战场由皇太极亲自上阵,明军节节败退,大将满桂孙祖寿战死。时兵部尚书王洽“应变非所长。骤逢大故,以时艰见绌。遵化陷,再日始得报。帝怒其侦探不明”,遂下狱,隔年四月,病死狱中。

[编辑]远因

毛文龙被杀后,后金没有东江镇的牵制,可以进行远距离作战。当时的明朝的官员已经看到了袁崇焕杀毛文龙与“己巳之变”之间的关连,候补科阮震亨得知毛文龙的旧部有背叛迹象时,表示不胜忧虑;刘宗周上疏,以为“己巳之变,坐误国者,袁崇焕一人。小人竞修门户之怨,异己者概坐以崇焕党”。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毛文龙的部将孔有德耿仲明人等在登州引发吴桥兵变,明朝派兵四万,围攻山东重镇登莱二州。不久,孔有德、耿仲明率部投降皇太极,成为日后清军强大的武装部队。这可说是袁崇焕杀毛文龙始料未及的后果。

[编辑]后果

己巳之变之后清军曾先后五度入长城,其中两次打到北京城,最远的一次侵犯到山东济南,皆大举劫掠而归。例如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皇太极第二次攻入长城,遍蹂京畿,历时四个多月,明称“丙子虏变”。崇祯九年(崇德元年,1636年),清军第三次入塞,宣大总督梁廷栋与兵部尚书张凤翼不敢战,自知死罪难逃,每日服食大黄取泻求死。
崇德三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第四次入塞,卢象升拼死奋战,最后阵亡。崇祯年间明廷始终和战不定,在清军与流寇之间陷入两面作战之困境。崇祯十二年(1639年),洪承畴奉命镇守蓟辽边境,给予李自成张献忠趁势崛起的机会。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洪承畴在松山之役战败被清军俘获,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初三,孙传庭部被李自成部歼灭,自此明朝内外尽墨,注定明朝灭亡的命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