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2日 星期四

U一代的危机

 

U一代意指无成就的(unfulfilled)、未被接纳的(unincluded)、未充分就业的(underemployed)以及被低估的(underestimated)16岁至30岁左右的青年群体。这个群体数量众多,教育程度较高,思想较为开明,乐于进取却又没有足够的机会,对现状不满,对未来有较高预期,并熟悉新媒体和新技术。

U一代是在中国存在的一大部分群体,30余年的改革开放,知识青年群体发生了很大的分化,一部分被利益结构化,成为占社会主导地位的知识精英联盟;另一部分被去利益化,成为底层知识青年群体,他们在大城市底层艰难的生活处境使他们可能萌生“愤青”意识,对抗主流价值观,对未来社会影响深远。

不过中国的U一代们看起来没有什么政治表达的诉求,对成功的渴望才是他们的终极向往。通过调研,可以发现超过一半的U一代都觉得自己未来5到10年能够成为中国的精英。

网络上,年轻人互相附和,揭露“知识改变命运”这句激励了数代人的“流行语”是最大的欺骗。而内心深处,他们其实仍然坚信不疑。即便自己不是富二代,也希望可以成为富二代的父亲。当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和富豪们的发家传奇暴露在网站头条、娱乐版面上时,不仅是提供了一个攻击的标靶,更提供着一个奋斗的目标,他们一边辱骂,一边憧憬。只要上升的阶梯不被撤走,生活的推动力就不会停歇。

同一代人拥有的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生活经验,而且分化和隔膜一种他们自身无法察觉的方式迅速地实现着,从高考开始,直至就业、发展、结婚、生子,他们都是在各自的界别中寻找上升的可能。但在互联网所造就的虚拟世界,人们使用着同样的连天和社交工具,仿佛又回到了同一个世界,那个主流社会每天都高谈阔论着的世界。这样的情形,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一种奇异的和谐,现实生活中,彼此看不到差异,反倒都乐安天命,艰辛攀爬。他们极少抱怨社会、表达不满,常常表露出与年龄不相符的平静、甚至漠然。或许,论坛、微博里的发泄已经足够安抚他们的情绪,即使一言不发,看到别人精彩的嬉笑怒骂,心中道一阵痛快,也便罢了。

对于执政者来说,似乎也没有必要过于担心这个庞大的青年群体会对现行社会秩序产生什么威胁,因为越来越强势的消费主义价值体系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代年青人的精神动力,他们的热情还有去处,依旧对生活充满梦想,真正的危险只是在于,知识青年们的梦想被高高吊起,现实中社会层级的固化却将其狠狠摔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知青集体上山下乡来缓解就业和疏撒政治热情的手段不可能再现,何处安放骚动的年华,是需要青年人和这个国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