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我们真的胜利了吗?

张灵甫先生遗骨疑埋羊圈的新闻,因为大众网的质疑,加上国防大学少将的接力,演变成了张灵甫是否抗战名将的争论,双方翻箱倒柜,争论甚嚣尘上。

给人的感觉是,如果是名将,就可以重见天日得以厚葬;否则,你就继续在羊圈下面呆着吧。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折腾一个死人了,上一次是在2013年5月,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东大村的“张灵甫将军陵园”的牌楼,因为网络上的一些不同意见,被当地拆除。最强烈的质疑是:怎么能为一个双手沾满共产党鲜血的坏人立碑?村长一听,怕了,而他们当时立碑,仅仅是基于名人效应,为发展村里的经济而已。

一位黄埔军校毕业的中将,最终被羊倌和村官玩弄于股掌。

其实质,其实是我们如何看待内战。这场发生于抗战之后的另一场自残,被大陆称为解放战争,台湾则称为剿匪。1949年成为分水岭,而对峙一直持续到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返乡探亲。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近年来,关于抗战,中共虽然咬定“中流砥柱”,但给正面战场越来越多的还原空间。从2005年9月3日胡锦涛的讲话,到2014年7月7日习近平接见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再到民政部支持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等民间机构展开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关怀。虽然步伐显得有些缓慢,亦有些遮遮掩掩,但毕竟打开了一扇透着亮光的窗户。

一个并不被公众所知的细节是,习近平在接见中国远征军老兵卢少忱时,说了四个字:艰苦卓绝。
 
我也坚信,在即将到来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里,一定会有原国民党抗战老兵蹒跚的身影。
 
另一个与之相呼应或者是投桃报李的事情是,2014年12月,台湾“国防部”印制勇士国魂月历,将左权列入抗战殉国将士。
 
身为一家致力于关怀抗战老兵的民间机构,我们也曾试图通过民间的方式,消除历史隔阂,增进两岸关系。2014年6月,我带领“跨越海峡的团聚”民间访问团抵达台湾访问,马英九先生委派国民党陆委会副主任接待,这位副主任在听取了我们基金会的工作后,起身鞠了三个躬,表示致谢。
 
2014年,在广大捐助者和志愿者的全力支持下,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为2166名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发放了每月300元~800元的致敬礼金。
 
2014年9月2日,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360公司、博时基金联合在北京启动“寻找你身边的抗战老兵”公益活动,邀请了张道宇先生和陈晓鲁先生参加,前者是张灵甫的儿子,后者是陈毅的儿子、粟裕的女婿。67年之前,他们的父辈决战孟良崮,你死我活。67年之后,他们因为抗战老兵相聚,握手言和。
 
10年前,我们就在期待胡马会,之后变成习马会,如今又变成习朱会。两岸的隔阂太深,但毕竟一步一步在走近,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在做着努力。
 
遗憾的是,不时会出现猪一样的队友。
 
显而易见的是,两岸关于抗战的共识,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虽然谁是这场战争的领导者,还有截然不同的说法,但毕竟,相互的示好已经给了对方更多的迂回空间。历史的还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需要信任,需要宽容和放下历史的包袱。
 
有人说,内战是两岸关系的一个死结。其实并非无解,如果双方能放下一党之私,能放下战争的胜利或失败,能放下仇恨,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又何尝无解呢?
 
湖南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吴淞,参加了常德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后来因身份问题坐了23年牢,妻离子散,他说:“副总统”李宗仁与毛主席都握手了,连战也到大陆访问了,我们这些个体的士兵,为什么至今还要为这场战争买单?
 
同样,张灵甫也只是一颗棋子。
 
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的《解放战争》一书记述,张灵甫阵亡后,华野花了四百块大洋买了口上好的楠木棺材,将其遗体擦洗干净,给他穿上了新衣服,并允许部属与他作了最后的诀别。
 
为什么68年后,人性尽失,甚至到了恨不得鞭尸的地步!
 
审视1949年后的历史,我们会很明显地发现,我们始终将人分为好人或坏人,在任何时候,那怕是好人杀掉坏人,都是会受到全民欢呼。殊不知,好人和坏人的标准,是不停变幻的,翻手云,覆手雨,我们始终走不出轮回,文明更无从谈起。
 
在大陆,还有很多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与关怀;
 
在泰国“金三角”,还有很多在1949年之后逃亡此地的“反共救国军”,至今因为政治的隔阂无法回家;
 
在台湾开放老兵返乡之前,有数万名亚细亚的孤儿,已经埋骨孤岛,他们的亡灵至今飘荡在浩淼的太平洋上空,找不到回家的路;
 
……
 
衣襟还乡,是每一个士兵的梦想,但衣襟,不仅仅是光鲜的外表,还有内心的体面。他们不仅仅是一名士兵,更是一名母亲孩子,或者一位孩子的父亲。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胸怀,给这些个体以尊重,迎接他们回家。
 
我们是否可以不说,“你们的双手沾满了共产党的鲜血”。
 
不否认的是,在还原抗战历史的过程中,有一些“国粉”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就在不久前,日本一对年过八旬的夫妇联系我们,说在甲午战争之后,一些被送往日本的中国战俘死在了医院里,日本政府将他们安葬并立了墓碑,其中有四块墓碑他们守护了一辈子,每年都会祭奠这些亡灵,如今他们老了,他们希望我们能将这些亡灵移回他们的家乡,让他们回家,与他们的亲人团聚。
 
这对日本夫妇让我肃然起敬。
 
或许,我们真的需要向我们的敌人学习。
 
在抗战中,我们共同打败了敌人;在内战中,我们又相互成为敌人。
 
抗战胜利70周年已经到来,我们用什么来纪念这场胜利?不是捍卫“中流砥柱”,更不是延续仇恨,也不是对失败者的蔑视或意淫,而是宽容,是谦卑,是自信,是继承和实现当年无数先烈为了富强与文明而义无反顾走向战场的期许。
 
厚葬张灵甫,无关于他是不是抗日名将,而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自信:我们是胜利者。

作者/孙春龙
我们真的胜利了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