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抗战胜利那年,是美国人救了中共

FISHERMAN'S BLOG.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既要看得透,还要看得远.: 抗战胜利那年,是美国人救了中共: 蒋介石在美国朝野中名声不佳。为了争取美国不支持蒋,对中共采取友好立场,毛制定了“中立美国”的政策。声称中共只是温和的农村改革者,不是要搞共产主义,完全可以跟美国合作。 一九四四年,罗斯福曾派观察组去延安。美国人刚到,毛就在八月十二日对苏联联络员孙平说:“我们在考虑改变党的名...



 蒋介石在美国朝野中名声不佳。为了争取美国不支持蒋,对中共采取友好立场,毛制定了“中立美国”的政策。声称中共只是温和的农村改革者,不是要搞共产主义,完全可以跟美国合作。



一九四四年,罗斯福曾派观察组去延安。美国人刚到,毛就在八月十二日对苏联联络员孙平说:“我们在考虑改变党的名字,不叫“共产党”,而叫别的什么。这样

形势会对我们更有利,特别是在跟美国的关系上”。莫斯科马上和毛唱起了同一调子。八月下旬,莫洛托夫对当时在苏联的赫尔利将军说,在中国,“有人称他们为

“共产党人”,实际上他们跟共产主义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们不过是不满自己的经济状况,只要经济状况一改善,他们马上就会忘了他们是共产党。苏联政府与这样

的“共产主义分子”毫无关系。”莫斯科跟毛唱的双簧欺骗了很多美国人,多年来这些人一直以为毛有可能被美国争取过去,美国没能把毛从苏联阵营里拉走是“失
去的机会”。他们哪里知道,就在毛跟美国拉关系时,他反复告诫中共干部,说这“只是在对蒋斗争中的一种策略”。



毛的策略也蒙住了杜鲁门(HarryTruman)总统的遣华特使马歇尔(GeorgeMarshall)。马歇尔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来华,使命是停止内
战。二十年代他曾在中国服务过,讨厌蒋介石,讨厌蒋的亲戚们的腐败。中共说他们跟美国相似之处甚多,这使他特别动心。他跟周恩来第一次见面,周就奉承他说
中共“期望美国式的民主”。一个月后,周又说毛喜欢美国更胜于苏联,并告诉马歇尔:“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说了您或许有兴趣。



最近传言毛主席要访问苏联,毛主席听说后大笑,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他真有机会出国的话,他想去的倒是美国。”马歇尔完全当真,把这番话转述给杜鲁门。多年以后他还说,中共比国民党更跟他合作。



马歇尔对蒋说:“最重要的是得弄准确,苏联政府到底跟中国共产党有没有关系,是不是在给他们出主意。”到一九四八年二月,马歇尔还在对美国国会说:“在中

国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中共军队]有外来的共产党支援。”美国怎么可能全然不知情,他们跟英国人都在不断监听苏联与中共的电讯联系,不少电报从莫斯科
直达延安,清楚无疑地显示了两者的密切关系。其他美国官员也曾告诫马歇尔,延安美军观察组负责人最后的报告开宗明义就是:“共产主义是国际性的!”



马歇尔一九四六年三月四日至五日访问延安。为了把一切都控制得天衣无缝,毛连儿子都送下乡去。毛对岸英说,这是为了让他学习农活和中国习惯。但真正的原因
是岸英会讲英语,毛怕他跟马歇尔等人交谈。在延安的美国人对岸英很感兴趣,一次星期六晚间跳舞会上,毛介绍他认识了美联社记者罗德里克
(JohnRoderick),罗就在舞场边上采访了他。据岸英说:“访问记翻译成中文,要我过目后发稿。”岸英请父亲看。”不料父亲并没有细看,就把稿

子揉成一团,还严厉地批评了我”:“怎能对外国记者随便发表谈话?!”岸英在斯大林的苏联长大,不是不熟悉管束,但对毛控制的严厉他仍然全无思想准备。毛
对他不放心。



马歇尔向杜鲁门报告说:“我跟毛泽东作了一次长谈,我坦率得不能再坦率了,他没有表现任何不满,向我担保尽其所能合作。”马歇尔称在东北的“共产党势力比
乌合之众强不了多少”“从延安大本营跟[东北]当地共产党联系简直就办不到。”其实,延安跟东北局和在东北的几十万大军天天都有长电来往。马歇尔在延安
时,毛就已经向阿洛夫详细复述了跟他谈话的全部内容,请阿洛夫电告斯大林。



马歇尔为毛的成功作出了关键贡献。一九四六年晚春,当毛的军队在东北全面溃败时,马歇尔给蒋介石施加了决定性的压力,迫使蒋介石停止在东北追击中共。马歇

尔威胁蒋介石说,如果继续追击,美国就不再帮他运部队去东北了。五月三十一日,马歇尔甚至写信给蒋,称这事关系到他本人的荣誉:“在目前政府军在东北继续

推进的情况下,我不得不重申:事情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关头,即我本人的立场是否正直成了严重问题。因此,我再次向您要求,立即下令政府军停止推进、打击、或

追赶[中共]”。措辞如此强硬严峻,蒋介石不得不屈服,答应停火十五天。这个决定,使毛绝处逢生。他刚于六月三日被迫同意放弃北满重镇哈尔滨。一得到停战

令的消息,毛在五日至少两次发电东北追改部署:“周电称,蒋已允马停战十天谈判,请东北局坚守哈尔滨……至要至要。”“保持松花江以北地区于我手中,尤其
保持哈市。”转折点就这样到了。



在东北的中共官兵,包括林彪在内,都说蒋介石停止向松花江北推进是大大的失策。蒋介石只要穷追猛打,至少能阻止中共在苏联边境建立强大巩固的北满根据地,切断中共与苏联的铁路运输线,使苏联重型武器不可能运进来装备中共。



蒋介石答应停火十五天之后,马歇尔又再施加压力,要蒋把停火期延长为四个月--甚至把整个北满让给中共。重开战火意味着跟马歇尔直接冲突,蒋在日记里写道,这一向的马歇尔,已是“态度暴躁异常”。



蒋介石被马歇尔逼得焦头烂额时,又接到杜鲁门总统的严厉警告。七月中旬,两名反蒋知识分子李公朴、闻一多在国民党统治的昆明被枪杀。美国民意测验立刻显
示,只有百分之十三的人赞成继续援蒋,百分之五十的人要求“不介入”。八月十日,杜鲁门写信给蒋介石,声色俱厉地提到这两桩暗杀,说美国人民对这样的事
“深恶痛绝”,威胁说如果和谈没有进展,他只好重新考虑美国对蒋政权的态度。



在这样的压力下,蒋介石在东北的停火继续了下去。蒋的亲信陈立夫对我们说,他不赞成蒋的做法,劝蒋“像西班牙的佛朗哥
(FranciscoFranco),反共就是要反到底。打打谈谈,谈谈打打,没用。”但是蒋离不开美国。整个内战中,美国给了他三十亿美金的援助,其中
十六亿拨款,约八亿五千万是武器援助。



东北的停火使毛得以在北满建立了横一千公里,纵五百公里,面积比德国还大的根据地。毛把这块地盘比作舒适的“沙发”背靠苏联,两臂有北朝鲜、外蒙古作依托。



停火的四个月使中共有了充裕的时间整顿部队,包括整编原满洲国的二十万军队。凡是信不过的被通通“清洗”。*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透露:这三年中“逃亡清洗可能有十五万人”几乎快赶上“战死、失踪、被俘、医院中死去和残废等”的总数:十七万二千四百五十四人。)



整顿的重要内容是激发士气,办法是“诉苦大会”,由干部带头,战士们一个个上台去诉本人和家庭之苦。他们大多数出身于贫苦农民,目不识丁,因为忍饥挨饿,

遭遇不公,有一肚子苦水。痛苦往事被勾了起来,大会上男子汉们哭得像泪人儿一般,空气变得像发烧似的滚烫。有份给毛的报告说:“一个战士对旧社会不满而诉
苦,他气愤填膺感动的气死了。死而复活,现成傻子。”



党告诉那群哭得死去活来的战士们,他们的苦都是蒋介石政府造成的,他们要“向蒋介石报仇”。亲历者说,这类诉苦真是立竿见影:“一场诉苦会下来,一个个抽抽噎噎的……那颗心已经是共产党的了。”这样的魔力,正常冷静心态下的人们,会觉得不可思议。



与政治上洗脑齐头并进的是军事训练。苏联人起的作用举足轻重。中共第一支部队进入东北时,看上去不像正规队伍,也不会使用现代化武器,苏军还以为他们是土

匪。停火期间,苏联人开办了十六所空军、炮兵、工程兵等军事学校。中共军官还到苏联去培训,有的去苏军控制区旅顺、大连。旅大也成了在南满被打散的中共部
队和干部避难、休整、受训的集中地。



莫斯科为毛提供的武器包括缴获日本人的九百架飞机、七百辆坦克、三千七百多门各种大炮、将近一万二千挺机关枪、一支颇具规模的松花江小舰队,还有无数步
枪、高射机枪、装甲车。北朝鲜是日本的重要军火库,那里的军火都给了毛,足足装了两千多车皮。还有更多的日本军火从外蒙古运到。苏联制造的武器也来了,外
加苏德战场上缴获的德国武器,上面的德文被锉掉,中共宣称它们是美国制造,从“蒋介石运输大队长”那里缴获来的。



中共从苏联秘密接收了数万日本战俘,他们在把中共军队训练成强大作战机器上功不可没。是他们教中共怎样使用日本武器,怎样保养、维修这些武器。是他们创建
了中共的空军,由日本飞行员做教练。数千训练有素的日本医护人员悉心治疗护理中共伤病员,流过血的老人至今提起来还非常感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朝鲜。中共从那里不仅得到了军火,而且得到了一支由日本加苏联训练的二十万人的强悍军队。北朝鲜与东北有八百公里边境线,中共把它称为

“我们隐蔽的后方”。一九四六年六月中共被国民党赶著跑时,大量伤病员、后勤人员和战略物资转移到这里。国民党占领东北中部,把中共军队断开后,北朝鲜成

了沟通北满与南满的走廊,也是连接关外与关内根据地,尤其是战略要地山东的要道。为了协调这张庞大的转运网,中共在平壤和北朝鲜的四个港口设立了办事处。



斯大林的贡献还不止这些。一九四六年下半年,苏联铁路专家组开始修复东北铁路。一九四八年六月,斯大林派前铁道部长科瓦廖夫(IvanKovalev)来
华总领全面修复工作。苏联人共修复了一万多公里的铁道线,一百二十座桥梁,使中共能快速运输大部队和苏联重型武器,得以在那年秋天攻打大城市。



苏联、北朝鲜、外蒙古对中共的这一切援助都是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的。中共用各种办法掩盖它,毛特意命令林彪从党内秘密文件裹“删去“展开背靠朝鲜、苏

联、外蒙、热河的根据地”一句”。毛还叫林彪写上战争目的是“为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民主”,“阶级斗争口号不要提。”莫斯科的宣传机器说苏联援助毛
的传言“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事实上,中共声称打蒋介石靠“小米加步枪”,才是货真价实的谎言。



毛不想欠斯大林的情,大规模苏联军援开始后,一九四六年八月和十月,中共两次主动提出用食品偿付。苏联驻哈尔滨的贸易代表谢绝了。毛十一月派亲信刘亚楼到莫斯科去游说,达成秘密协议,中共每年给苏联一百万吨粮食。这些粮食都是从老百姓口中夺走的。



东北停火时,蒋的军事力量仍远远优于中共。国民党军队有四百三十万人,中共只有一百二十七万。蒋把中共军队赶出了关内的大部分城市,和几乎整个长江流域。
毛在所有这些战区里,一再坚持要部队夺取和保卫大城市,都遭到失败。在华北,有“三路四城”之战(指夺取三段铁路,及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四大城
市)。在华东,毛指示向蒋介石刚恢复的首都南京挺进,说这个计划“并不冒险”。



挫折一个接一个,毛毫不灰心,他有把握赢得最后胜利,因为他有北满这个“沙发”。一九四六年十月,当蒋介石重新进攻时,中共已利用四个月停火把“沙发”建

得如铁打的一般。那年冬天,国共双方恶仗不断。国民党发现他们的对手今非昔比,顽强善战。中共军队总指挥林彪的军事才能这时发挥得淋漓尽致,打起仗来“又

狠又刁”。在摄氏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他的部队日夜卧在冰雪地里打伏击。据亲历者推测”冻死冻伤总数,当在十万人以上。”几番大战下来,国民党在东北黑土
地上的主动权,遂告易主。



一九四七年一月,马歇尔离华,美国调停宣告失败。美国开始认真援蒋,但为时已晚。中共二十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打通苏联”,已经大功告成,而且是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实现的。

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东南第一英杰”王金发


此照片为1911年11月王金发就任绍兴军政分府都督时所摄。


  系列专题报道之辛亥群英(7)
  从“乌带党领袖”到
  “光复会骨干”
  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式罗宾汉”
   1883年,王金发出生在嵊县一个颇有民族意识的山村财主家庭,祖父王修官“少豪侠,爱交游”,曾参加过太平军,后来兵败后蛰居乡间。在这样的家庭长大 的王金发,从小就孕育着反清意识,轻科举,爱击技,性格豪放。“虽然王金发在21岁时取得秀才功名,但他耻仕清廷,并无意进取。”绍兴市乡土文化研究会名 誉会长、著名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胡国枢认为,三分鲁莽性格,七分侠义心肠,将王金发引向了会党道路。他与浙东会党头目竺绍康、裘文高、胡士俊、谢飞麟等为 伍,彼此慷慨谈国事,结伙反清,入平阳党,任分支乌带党的头目。
  1905年,徐锡麟深入浙东腹地,联络会党,结识王金发,彼此一见倾 心,由徐介绍入光复会,走上革命道路。1906年,王金发东渡日本留学,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大森体育学校。次年回国,在大通学堂任教体育,并协助秋瑾联络 各地会党。1907年与秋瑾等组成光复军,担任分统之职,在嵊县建立华美、鼎成两药房为秘密通讯社,并训练团练,积极从事武装起义。
  皖 浙起义失败,徐锡麟、秋瑾等人被害后,王金发也身遭通缉,他被迫率同志遁入深山,栖身草泽,以向地主富绅“强借”为生,过了半年“绿林”生活。但是王金发 “盗亦有道”,从不扰民,反而散财贫弱,接济党人,自己仅留少许以维持众人生活。1908年,陈其美受同盟会之托,派人将王金发从深山接至上海,并介绍入 同盟会。王金发入同盟会后,变卖所有家产,资助革命,设立天保客栈为革命联络站。尔后北上参加熊成基暴动,南下参加黄花岗起义,手刃劣绅胡道南,剪除内奸 汪公权,惩诫叛徒刘师培,营救战友张伯歧,击毙密探金琴荪,追回被变节分子侵吞的革命经费……他神出鬼没,出入虎穴,表现出大智大勇的气概,成了一个传奇 式的侠士,为人们喜闻乐道,被誉为“中国的罗宾汉”。
  从辛亥革命到光复沪、杭、绍
  他为中华的第一次腾飞
  作出了可贵贡献
  武昌起义后,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江浙沪革命党决定先在浙江起义,上海接着响应。在光复沪、杭、绍期间,王金发那种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英武气概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他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中华的第一次腾飞,作出了可贵贡献,这是无可非议的。
   1911年11月3日在上海起义时,王金发率敢死队“一行三十余人奔杀制造局”。接着他赴杭州,于11月11日参加了光复杭州之役,他与蒋介石各率一队 敢死队,分攻抚署和军械局。王金发身先士卒,攻下军械局后,又率队援攻抚署,他冲入抚署,击杀卫队长,焚毁了标志清政府统治的浙江抚台衙门,取得了光复杭 州的胜利。杭州光复后,浙江各地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纷纷附和革命,绍兴前知府程赞清和治安科长章介眉等“几个旧乡绅”,立即组织了“貌似革命”,而“内骨子 依旧”的绍兴“军政府”,演出了一出假光复的把戏。王金发闻讯后,立即率部赴绍,推翻了程赞清的“军政府”,11月10日成立了“绍兴军政分府”,来了个 真光复,并自任都督,以钱塘江为界,统辖府属八县。
  在此期间,王金发还参与了军饷协济会筹饷和护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工作。特别是护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时,他“为保卫孙中山的旅途安全而通宵达旦,废寝忘食”。
  短短8个月的督绍生涯
  在民族危难的转折关头勇敢地挺身而出
   王金发初到绍兴之时,是大快人心的。他上任的第二天,就雷厉风行地改革清朝留下的积弊,推行新政。这个以王金发为首的军政分府成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革 命措施:释放狱囚;公祭先烈,厚恤烈属;减除苛捐杂税,豁免一年钱粮;平抑粮价,开仓济贫;兴办实业,严禁鸦片;筹饷扩军,准备北伐。同时王金发也注重发 展教育事业,他筹办越中习艺所,接受周树人、周建人提出的《维持小学之意见》,任命周树人和范爱农分别担任绍兴山会师范学堂的监督和监学,等等。一时间, 绍兴出现了一片光复后“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但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绍兴的旧势力盘根错节,阻力特重;王金发的部下又多来自嵊 县深山,小农经济思想和谋个人出路的动机,在新政推行时难免有“歪嘴和尚念经”的偏向,甚至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之弊,因此王金发的新政遭到新旧两派的围攻 而变得难以坚持下去。袁世凯篡权后,下令取消各地军政分府,王金发被迫结束了8个月的督绍生涯,带着家属去了上海。但平心而论,王金发虽然有缺点,但功大 于过。他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改革,无论从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毕竟都有别于清政府的旧政权,使人耳目一新,体现了登上历史舞台执政 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力图改革的新政,这些措施虽不够完善,毕竟跟旧时代不同了。
  更何况在此后讨袁的“二次革命”中,王金发依然能挺身而 出。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在沪遇刺身亡。案发后,王金发“以国民党特派员的身份”,参加缉凶工作。他以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仅用三天 时间,迅速侦得线索,遂会同租界巡捕将案犯应桂馨捉拿归案,次日又于应宅捕获凶手武士英,并搜得种种罪证,证明杀害宋教仁的元凶是袁世凯,成为讨袁倒阀的 “二次革命”之先声。
  死于袁世凯爪牙的枪下
  身后依然是非多
  “‘二次革命’失败 后,王金发被袁世凯以‘内乱罪’‘国事犯’被通缉。他不仅在政治上陷入了困境,经济上也由于开支浩大而坐吃山空。”胡国枢认为,虽然王金发在无可奈何的境 地中选择了贿赂北洋政府陆军部,买来一纸“已准免缉,嘱其安分读书,养才待用”的护身符,但他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他既不愿出卖灵魂去当投敌图荣的叛徒, 又无法丢掉入京投诚的黑锅。
  虽然在这件事上,王金发表现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幼稚、软弱和动摇,但他毕竟没有叛变革命。当袁世凯与日 本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消息暴露,举国震愤,一致声讨,流亡海外的革命党人亦纷纷潜回,掀起倒袁新浪潮。王金发见革命有了转机,大为振奋,即与陈其美 “密谋在浙起事”。可惜的是,他还没有等到反袁高潮的到来,就遭到了软禁。当时浙江都督朱瑞,向袁世凯密报王金发“意图叵测”,在北京袁世凯的陆军统率部 办事处任秘书的章介眉获悉后力促杀王,袁世凯也惧王金发再度集结力量对抗,于是指使朱瑞诱杀王金发。一度沉寂而再度奋起的王金发,终于在1915年6月2 日被枪决于杭州百岁坊巷军人监狱,遇难时年仅三十三岁。死前,王金发昂头挺胸,神情从容,被绑在刑具上,嘴角却还带着笑纹,仿佛他并不是去赴死,只是去出 一趟远门而已。
  王金发死后,社会上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绍兴士绅和各种反动势力莫不喜形于色,竟在绍兴布业会馆开“杀王庆死 会”。但民众深为悲恸,他们在杭州昭庆寺为王金发开了追悼会,上万群众不约而同前去吊唁,原会党成员公然佩戴标记参加追悼会,朱瑞恐惧万分,不敢禁止。不 过,因为当时正是袁世凯的暴虐时代,作为民主革命的先驱战士,王金发无可避免地受了旧势力的诽谤与讹传。袁世凯倒台后,中国革命长期处于多事之秋,从十年 军阀混战,直到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风云激荡,斗争激烈,又无人来顾及这些历史陈账,王金发渐渐被遗忘。新中国成立后,史界一度将资产阶级领导的 旧民主主义革命撇在一边,加上“正统史观”的种种框框,使人不敢对王金发作深入研究。十年动乱中,更是把王金发斥为“土匪”和“军阀”,加上对鲁迅评价王 金发的曲解,王金发成了“半截子革命者”的同义词,被当作了“民主派——走资派”的典型,使他的形象一再被歪曲,增加了许多身后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