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31日 星期五

中国应该建立退役军人保障机制


 
中国应该建立退役军人保障机制...王军
 
调整百分数变化字体大小 按最右边的“□”键全屏显示


中国应该建立退役军人保障机制

王 军


一、退役军人的社会保障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退伍军人和转业军官的生存问题在中国大陆十分严重,退伍军人和转业军官集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他们的不幸境遇,直接影响和动摇着现役军人的走向,已经威胁到中共政权的继续存在。中共当局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得不出面组织退伍军人的职业培训和转业军官的职业介绍,还下达“优先安排退役军人”的红头文件。但是,由于中共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制定的“优先安排退役军人”的政策纯粹成了欺骗,连设在各省市的“军人安置办公室”也在搞腐败,退役军人不给这些官老爷送大礼,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有的干脆被强行分送到即将倒闭的企业,出现“刚上岗、就下岗”的悲惨局面;有的被强行分送到没有保障的个体企业,企业主根本不讲“政策”,说辞退毫不留情。加之中共在中国经济大潮中,已经丧失了对于基层政权的控制能力,所以,类似的措施不过是杯水车薪,甚至徒有其表。中共一党专制下缺乏社会监督,中国社会呈现混乱无序、腐败黑暗,退役军人无处索求,无法申冤,也没有保护退役军人权益的“讨公道组织”。

    长期单一的军队生活和服从命令为天质的职业熏陶,使得退役军人尤其是农村士兵,一时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环境;长期封闭的军营说教和严格军事训练的职业习惯,不仅埋没了军人们的青春,而且,接受军队的正统教育,军人们心里永远装着国家利益及社会正义。这与当今中国社会做任何事都要拉关系送大礼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格不入。退役军人们历来被灌输的高尚无私的境界,敌不过中共专制下黑暗的社会意式形态,最终“国家”没有给退役军人们应有的补偿。军人们退役后无法立即适应地方生活,加之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没有任何法律保障,没有任何福利待遇,使得失业、失婚成为中国退役军人们的宿命,严重的导致英年病逝或上访抗争被抓被打,甚至走向自杀的不归路。

    中国军队的后勤干部、政治干部,平时与社会各领域交往多,退役后具有相对的适应地方工作环境;但是军事干部则由于一直和武器打交道,在人际交往方面“相对外行”。退役以后,时间观念很强的他们,连迟到早退现象都看不惯,更难以和各种歪风邪气同流合污。军事操作的专家们,不了解也不愿接近地方的贪官污吏,结果祇能受到排挤。更普遍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转业干部进不了地方帮派,正义耿直的退役军人们又不愿拉帮结派,继而受到打压后失去工作。


二、美国保障退役军人待遇的经验值得借鉴


    平心而论,退伍军人和转业军官的生存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美国也有类似的问题。但是,由于美国有一个民选政府,所以处理“退役军人问题”相当到位。

    退役军人的安置,是关系到稳定军心、保持军队战斗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美国作为全球头号军事强国,素有重视退役军人安置的传统。早在1944年,美国国会就颁布了“退伍军人权利法案”,旨在帮助退伍军人在二战后更好地适应平民生活。法案的基本内容有:美国国会授权联邦政府,对在二战中服兵役超过90天的美国公民提供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因战争中断深造机会的美国公民提供资助,让他们有机会接受适当的教育或训练。该法案的颁布实施,使数百万美国退役军人受惠,对美国迅速从战时经济向民用经济转变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多年来,美国已形成了一套完备的退役军人安置机制,其中很多经验值得借鉴。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纽约的一些美国公司发起一年一度的“向我们的英雄致礼”求职会,帮助退役军人完成从军事生活向平民职业的过渡。千余名退役军人参加了求职会。他们可以在这里接触一些大公司,得到简历代书服务或者参加研讨会。在纽约最近的这次求职会上,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丹。伯班克说,美国退役军人具备许多可以为雇主工作的技能。他说:“退伍军人能够为劳动队伍带来的东西。他们更大的优势在于他们的团队精神,在于他们的纪律性和能力,一种祇有具备他们那种经历的人才能具有的职业能力”。

    在帮助退役军人就业方面,纽约求职会祇不过是众多工作中的一部份。美国政府主办了3500个就业机构,优先为退役军人提供培训和安置。

    退役老兵们还可利用《美国退伍军人法案》(G.I. Bill)所规定的资源,包括为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提供三年的大学或职业教育的福利或者享受为期一年的失业补偿。

    截至2003年年底,美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对象约为6,000余万人,占美国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退役军人2,700万,退役军人的家属子女3,500万。每年,美国约有20万军人退出现役,其中军官占10%左右。在退役军人的服务工作方面,美国已经形成了联邦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辅、社会团体参与监督、其他部门互相配合的运行体系。

    其中,“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通过退役军人卫生管理局(Veterans Health Administration)管理全国退役军人的医疗卫生服务,从人员数量上来看,它是美国第二大的内阁级别机构。

    退役军人卫生管理的服务对象有750多万人,是全美最大的继承医疗服务提供者。在美国,许多全国性的医疗体系一直深受文案太多、信息共享太少之害。在199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也受此问题困扰,当时各医院之间的文案记录根本“不相往来”。从那时以后,“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开始改进退役军人的医疗服务质量,改变原来笨拙而低效率的业务流程。“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成本从1995年到2000年,缩减了25%,同时服务质量和病人的满意程度却有了很大提高。


三、中国应该建立退役军人保障机制


    我认为,中共依靠军队起家,本来尤其应当重视军人的基本人权,应该借鉴美国颁布和实施“退伍军人权利法案”的成功经验,尽早颁布具有中国特色的“退伍军人权利法案”,建立用法律手段安置中国退役军人的规章制度,确保中国退役军人的安置工作在法制化的轨道上顺利进行。

    与美国相比,中国虽然有不同的社会制度、管理体制,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经济状况也不同,不能简单照搬和盲目效仿“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服务工作。但是,从军队的功能和军队建设的规律来看,各国军队的“退役军人服务事务”毕竟有其相似之处。“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服务于退役军人的做法,可以给与中国建立退役军人的保障机制以如下启发:

    1.中国应该建立退役军人保障机制,如:“中国退役军人权益协会”,拥有独立的运作环境,拥有法律保障和法律团队,承担中国退役军人的索求和全面服务。使“中国退役军人权益协会”成为代表军人权益的直接组织。

    2.要把中国退役军人的服务工作,真正提高到政府议事日程上来,不能祇做表面文章,在中国建立法定的“退役军人节”,使得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怀。政府通过立法保证退役军人享受相应的优待,设立专门机构为退役军人服务,尤其要保障伤残退役军人的生活。要投入充足的资金保障服务的各项开支。这不仅安慰退役老兵,也起到吸引更多的青年参军入伍,加速军队建设的良性循环。

    3.中国军人的权利从退役直到死亡,都应受到法律体系的保护。让所有的退役军人有医保、有房住、有人身保险、有安葬地,并通过资助其受教育,解决就业问题,具有整体性,且官兵一律平等。在考虑了绝大多数健康的退役军人一般性问题的同时,法律对在战争中死亡、因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的退役军人及家属子女给于重点保障。

    4.法律为退役军人创造条件,使其就业完全市场化。政府不需要负责安排退役军人的工作,但是法律应该保障所有退役军人都能受到高等教育,退役军人在就业时已基本具备了与其他社会成员同等的竞争能力。与此同时,法律还可以考虑在同等情况下,退役军人优先就业、企业录用退役军人可以得到减税、国家可为退役军人先付半年工资和必要的生活补助等措施。

    为了中国的长治久安,中国社会需要建立退役军人的保障机制。

    (作者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

2007年8月25日 星期六

美国海外作战退伍军人协会一百零八届年会一览


8月25日讯(记者胡江堪城报导)
八月二十日,美国海外作战退伍军人协会一百零八届年会在堪萨斯城拉开了帷幕。此次年会的召开时至美国在中东的反恐战争及美国总统大选之际,因此,年会召来了众家媒体及政要们的关注。四位总统竞选人: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希拉理.克林顿,艾瑞藏那州共和党参议员丈.麦恩,田纳希州前共和党参议员夫来德.汤母森,及依里诺依州民主党参议员巴外克.欧巴玛先后于年会的第一天和第二天到场讲演。美国总统布什也于周三到场作了演说。  据美国海外作战退伍军人协会总会长盖瑞.克辟犹斯介绍说,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是下届美国总统竞选人将如何执行美国在中东的反恐作战,将如何确保美国的军事配备及国土安全,如何加强在役及退伍军人们的健康保险计划,如何提高他们的福利以及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针对协会所关心的问题,美国总统布什及其下届的竞选人们都在演说中概括了他们针对这一领域的政绩及对未来的构想。
布什总统在周三的演说中提到,在他被国会批准的零五年财政预算中,给予退伍军人的总基金额增长了200亿美元,与零一年相比,基金额增长了百分之四十。他还说,在过去的四年中,提供退伍军人的医疗基金增长了百分之四十一。在提到残疾退伍军人收入时,布什总统说他是美国一百年来第一位签署批准残疾退伍军人得到退休军人及残疾退伍军人补助双收入的总统。
布什总统还在周三的演说中指责,反对党总统竞选人提议的六个月撤军计划不仅是在给恐怖份子提供错误信号,也是在迷惑自己的部队。他说,近四年来,他的政府强化了美国的军事力量,军事开支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一。
在布什总统的周三演说之前,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希拉理.克林顿和艾瑞藏那州共和党参议员丈.麦恩于周一上午在年会上作了讲演。希拉理.克林顿用了四十分钟的时间列举了她对退伍军人的未来政策;丈.麦恩用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拉近他与退伍军人的关系并强调要尽力争取反恐战争的胜利。周二上午,田纳希州前共和党参议员夫来德.汤母森和依里诺依州民主党参议员巴外克.欧巴玛也分别到会发表了二十多分钟的演说。
在周二上午日程结束后,本报记者采访了两位与会的退伍军人。当问及他们对四位总统竞选人的看法时,他们说这四位总统竞选人都说了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但目前还无法看出应投谁的票。(http://www.dajiyuan.com)
8/25/2007 2:25:07 AM
本文网址: http://www.epochtimes.com/gb/7/8/25/n1812958.htm

2007年8月16日 星期四

驼峰航线:一段关于战争、勇气、友谊和飞翔的历史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1942年夏,日军切断了中缅公路这条盟军和中国联系的最后通道,一切物资运输被迫中断。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不惜任何代价,开通到中国的路线。由于海陆已无通道,只能开辟空中航线,于是驼峰空运诞生了。由于飞机飞行的路线需要饶过日机的袭击,所以飞机是以曲线飞行的,形状恰似骆驼的驼峰,所以称为驼峰飞行(hump flying)。
   “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空运。在长达3年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共飞行了8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84000多人,共运送了85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33477人。单是美军一个拥有629架运输机的第10航空联队,就损失了563架飞机。而总在这条航线上,美军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优秀飞行员近3000人,损失率超过80%!而前前后后总共拥有100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竟然先后损失飞机48架,牺牲飞行员168人,损失率超过50%!
  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驼峰航线:在长达800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会在阳光照射下烁烁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驼峰航线!
相关链接:驼峰航线(组图)
战地玫瑰:“驼峰航线”惟一的中国女护士

驼峰航线的线路

  1942年初期,阿萨姆邦适合做运输航空基地的仅仅有汀江机场,它位于布拉马普特拉河河谷,海拔90英尺,距离密支那200空里,昆明500空里。飞越驼峰的基本时间是几个小时。一架飞机的机组人员是一名飞行员、副驾驶员、机械师和报务员,一架c-47从汀江起飞向东飞越布拉马普特拉河河谷。然后面对的首先10000英尺(约3000米)的帕特开山脉,接着就是亲墩江河谷和14000英尺(约4267米)的克钦山山脉。然后是一系列海拔140000--16000英尺的山峰分布在西伊洛瓦底河谷、东伊洛瓦底河谷、怒江河谷、澜沧江河谷之间,然后就到了海拔15000--20000英尺(约4572-6000米)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Satung Ranger),这就是主要的"驼峰","驼峰航线"因此而得名。东澜沧江到昆明的地形变得平缓,海拔也比较低。汀江一密支那飞行使用南线,因为不仅距离短,而且山脉的海拔都在10000英尺左右。日本军队占领缅甸以后,就只能使用北线来飞越驼峰更高的山脉,这对飞行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驼峰航线的线路.jpg

下载 (62.97 KB)

其实最早吸引我的是那些美国大兵的“靓照”,那个时候的老照片,不断的提起“驼峰”几个字,让我对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
负责运输任务的一共有三个中队,名字都很好听,第一中队亚当夏娃中队,第二中队熊猫中队和第三中队地狱天使中队。
12月底,地狱天使中队离开了仰光回到昆明休整,由第二中队熊猫中队接替保卫仰光。其实地狱天使不是休整,而是因为几次交战,能飞的P-40所剩无几了。
第三中队地狱天使中队部分合影.JPG

下载 (69.42 KB)

第三中队地狱天使中队部分合影
熊猫中队的帅哥们.JPG

下载 (35.36 KB)

关于这段历史,有兴趣的可以看看《驼峰航线》这本书

  刘小童的《驼峰航线》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全方位、大场景、多角度地记述“驼峰航线”的纪实文学。调查的细致深入,访谈人物之多都是空前的。然而,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之前难道就没有人研究、没有人作过调查吗?“有,据我所知从1979年开始就有人要做驼峰航线,特别有两个驼峰后代,想以此作为文学创作的题材。但后来都没有能坚持下来。”谈到自己能坚持6年的原因,刘小童说,他的坚持是因为一次又一次地被震撼。
  第一次是当他知道“驼峰航线”是抗战时期国内唯一一条运送物资的航线,为了保住这条航线,数千名优秀飞行员牺牲,这让从未听说过此事的他很震惊。第二次被震撼,是当他得知当年飞驼峰是24小时不间断飞时。第三次,是当他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老人,并得知他们的下半生都生活得很凄惨时,他想用自己的笔替这些老人留下些什么。而第四次,是当他听到任锡纯老人的爱人为他描述一幅场景时。“见到任锡纯老人的那天,他的爱人和我说了这样一件事,她说,‘孩子,你不知道呀,他们那时太苦了。多少次啊,他们在昆明吃早饭,一个桌子上围满了一圈人,等他们晚上再回昆明吃饭时,那个桌子就像缺口了,就像一个饼被咬出了一个缺口。’当时听到这个时,我几乎眼泪都流出来了。”就是这样一幅缺了口的大饼的画面在刘小童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让他在6年的调查中无论多艰难都没有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在这以前,我关心的几乎都是飞行,那是我第一次开始关心飞行背后的关于人性的一些东西。”
  那以后,刘小童决定,不计花费,不论代价,一定要把驼峰做出来!6年里,刘小童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将近30万元才完成了这本书。
  说到飞“驼峰航线”的老人,刘小童每次都很激动,因为他说自己在他们身上找到了很多“驼峰人”共有的品质:坚强、诚信、善良。“我见到的每一个老人几乎都能说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外表上看都是一些饱经沧桑的老农民,但接触下来就发现,无论是他们本人还是他们的爱人,都受过很好的教育,气质都很好。不仅如此,他们与你约定的事情从来不会背信,很讲信用,那是一群很善良的老人。”刘小童不无骄傲地称,恐怕这世上不会有多少人像他一样,在全世界有一大批超过80岁的老朋友。
  在采访“驼峰航线”的6年中,与数不清的老人有过面对面及电话交谈,刘小童坚持从来不拿录音笔,甚至从不用笔和本子。“这些老人在‘文革’期间遭受了非常残忍的迫害,他们害怕记录,有两次我一拿出笔,他们说话马上严谨了很多,从此以后我再也没记录过。而且老人的记忆力常常不好,也不是很有逻辑,我们只要见面就海阔天空地聊,聊到痛处老人甚至会泪流满面。他们把我当做孩子。”
  然而,也因为刘小童的朋友都是一些老人,所以他不得不面对老人离世的事实。每年都有老人离去,1998年刘小童来上海采访华祝老人,等今年书出版再打电话,老人已经不在了。“我现在如果有3个月不给一个老人打电话,再打过去时我都能感觉我的心砰砰直跳,就怕听到不好的消息。有一次我去台湾见到了13个当年的老空军。临走时,一个老人说:‘孩子,我们现在是13个人,等你下次来的时候就看不到这么多人了。’我一下子就觉得特别凄凉。”
  不过,刘小童可以肯定地说,从1998年到现在,他已经找到了现在所有散落在世界各地、当年飞过“驼峰”的华人飞行员。他也第一次用自己的调查向世人澄清了一个事实:“飞‘驼峰航线’的绝不仅是陈纳德的‘飞虎队’,更是一大批勇敢无畏的中美飞行员。”
相关链接:驼峰航线(组图)
战地玫瑰:“驼峰航线”惟一的中国女护士

驼峰航线:照片中国图库

2007年7月12日 星期四

沉重的光荣 ——纪念中国抗日卫国战争爆发七十周年



沉重的光荣

——纪念中国抗日卫国战争爆发七十周年

作者:北明
七十年前的今天,日本人密谋寻衅以大举进攻华北,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七十年后的今天,此刻,在日本的Chiran(即知览市——维一注)城市,在一个祭奠“神风敢死队”阵亡飞行员的博物馆里,正挤满了来自各地的日本悼念者。用自己飞机撞沉美国战舰而亡命的敢死队员照片挂在博物馆墙上。其中有一个十八岁的陆军少尉,叫Chinishi Uchida(应姓内田——维一注)。他赴死之前,给自己祖父的信中却信誓旦旦要回来:要拎着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脖子回来。他当然没有“回来”。
那个博物馆号称“和平”博物馆。和平博物馆坐落在当年神风敢死队员起飞的跑道附近。在弹丸之地日本,这个和平博物馆每年拥有五十多万参观者!


图一:坐落在“日本神风敢死队”起飞跑道附近的“和平博物馆”内,墙上挂着敢死队员的照片.
同样是当今日本,一部名为“我为你去死”(I Go to Die For You)的电影,公然把宁愿自杀也要进犯他人国土的这些飞行员誉为“英雄”。这部电影是日本政府一位官员写的。
七月九号,《华盛顿邮报快讯》以“神风敢死队飞行员声望日高(Kanikaze Pilots Gaining New Fame)”为题,刊登美联社的报道。文章指出,“今天,没有人公然号召日本年轻人为这个民族自杀,但是复兴的神风敢死队英雄崇拜与日本社会的一种大趋势相符和,这种趋势就是认为这个国家的战争努力是高尚行为,并且为这种求今日强国而牺牲自我之精神的衰退而悲哀。”文章转述“我为你去死”影片的导演Taku Shinjo(新城卓——维一注)的话说:日本人的灵魂之根,具体体现在神风敢死队员身上。
这段报道所指出的事实并不新鲜,谁都知道日本保守势力日强,他们认为日本年轻一代需要更换自己的肠子肚子,武装起二战一代武士道屠夫们的五脏六腑。
日本神风敢死队的敢死战术,实施于二战后期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失利时。这一非常规战术是,以机头装满数百至一千公斤烈性炸药的飞机,直接俯冲撞击美国海军舰艇,以自戕为代价,消灭美国太平洋区域海军力量。
日本军人“提着罗斯福的脖子回日本”的叫嚣,不是狂言乱语,是必欲置诸实施的誓言:他们恨透了打乱他们“大东亚共荣”梦想、打破他们侵吞中国野心的美国那个残疾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翻开英文史料,看看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之前,美国为制止日本对华侵略对日本实行严厉经济制裁措施,可以体会日本对美国的仇恨:
1939年7月,废止1911年签署的美日商约;
1940年5月,对日实行禁运所有飞行制造业的原料;
1941年:
7月,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产,进一步卡住美国企业与日本商贸关系(这项措施非常必要,美国是自由经济国家,政府一般情况不得干预民间的商业权利);
8月,为迫使日本撤出中国,切断日本石油运输线,同时说服另外两个日本石油来源国,英国与荷兰加盟石油禁运。
与此同时,另一项更直接的秘密军事计划正在付诸实施:7月4号和11号,两艘满载美国志愿飞行员的船舰秘密离开美国海岸,驶往缅甸。他们在那里的丛林中接受飞行训练,准备参加中国抗日战争。最近有研究显示,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及时洞悉了美国空军援华参战的秘密计划。(上述详情参见即将发表的拙文《抗战中的美国》有关章节)
日本虽然被迫回到谈判桌上,但对于美国对日提出的日本陆海空三军,包括警察,全面撤出中国的十点提案,日本百般狡诈,拖延时间,最终决定不宣而战,偷袭美国。这下子激怒了本来保守的美国舆论,罗斯福再也不用费尽心机说服他的选民参与欧洲和东亚各国的反侵略战争了,从此美国抗日行为不再限于经济上的援华抵日。太平洋战区一开,日本再也不能无所顾忌地对付中国了。
在上述意义上,日本对美国的攻击,也是对中国的攻击,是对美国维护中国领土完整、民族主权要求的回答,是昭布天下它绝不撤出中国的宣言!作为中国的同盟国,中国抗日的坚决支持者,美国是中国战壕里的盟友。在东亚的中缅印战区,两国面对同一个敌人,——日本。神风敢死行动,则是日本太平洋战区失败之前的拼死挣扎。
据中国重庆民间抗战史学家们统计,为了抗击日寇,“中国军队与日本虎狼之师展开二十二次会战,一千一百一十七次战役,三万八千九百三十一次战斗,整排、整连、整营、整团、整旅、整师成建制地慷慨赴死,三百四十万热血男儿血沃沙场,二百一十四名英年将领从容殉国。”(引自王康巨幅史实国画长卷《浩气长流》第二卷“血肉长城弁言”)。
中国十四年持久的抗日,最终迎来的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
抗战中与他国平等相待,不卑不亢的外交方式,涤荡了清末对外色厉内荏的精神症状:中国第一夫人宋美龄代表中国政府赴美,虽为求援,但是自信从容,举止高雅,她一口流利的英语、一袭中国旗袍、所到之处谈笑风生,所论之题幽默而真诚,演讲抑扬顿挫,内容浩然正气。她的风采倾倒美国国会全场,掌声长达四分钟之久。当年的国会发言人把迎接宋美龄到场的那天誉为“美利坚骄傲的一天”,赞美这位中国第一夫人、这位“全世界出色人物之一(蒋中正——笔者注)的伴侣和助手”是“地球上最杰出的女性之一”。美国人评论说:“蒋夫人4月19日三个小时在华盛顿国会大厦的驻足,是美国历史不能缺少的一页。她在那里的言行相当于世界性的事件。不仅国会议员为之倾倒,那些难于激动的记者也公开承认他们前所未闻。”( 引自“China-Burma_India Remembering the Forgotten Theater of World War II”[中-缅-印,铭记二战被遗忘的战场])。


图二:宋美龄一九四三年访美求援期间,和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Anna Eleanor Roosevelt)在一起。
这些“难于激动”的记者中,有一位“一向不动声色”的记者叫Frank McNaughton(福兰克·麦克纳顿),他曾经于一九四三年三月八日(国际妇女劳动节)在自己供职的美国《生活》(Life)杂志发表题为:“Mme. Chiang in the U.S. Capitol”(“蒋夫人在美国国会山”)的文章,报道宋美龄三个小时旋风般的震动美国国会的细节。在文章中,他盛赞宋美龄是“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她的风采“迷到国会议员”。文章末尾总结说“如果总司令(指蒋中正——笔者注)能够向蒋夫人征服国会那样征服小日本(Japs),太平洋战争将在眨眼之间结束。以她的优雅、她的魅力、她的智慧,宋美龄直接提升了美国国会并使之超越了自身。”四十年前,美国人曾经领教过慈禧的冥顽愚昧和妄自尊大,四十年后,宋美龄带给他们的惊讶和钦佩,不仅说明两位官府女性个人品行、风格的炯然相异,而且代表中国国家外交的进步;不仅是外交的进步,也象征着古老国族文明的更新。六十年之后,美国总统布什为宋美龄的辞世致词说,“蒋夫人终生都是美国最亲密的友人,在上个世纪的艰苦岁月中,尤其如此。代代美国人都将长忆并景仰她聪敏智慧与坚强意志的品格。”
中国战时以弱对强,苦战死战的行为,惊异国际社会,赢得盟友尊重:一九四O年八月,纳粹猛烈轰炸英国,危难之际,英国首相丘吉尔为激励英国人民抵抗作战,号召人民以中国为榜样,“效法中国”(Follow China)!1941年10月,纳粹进攻莫斯科,危难之际,斯大林为激励俄国人民坚决抵抗作战,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一样,号召俄国人以中国为榜样,“效法中国”!(参见当年两国报纸——信息源自傅启学编著《中国外交史》P.625 ,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六十一年改定第一版)
抗战期间中国人哀兵铁血、百挫不克、蹈厉锋发的精神,消解半个世纪的民族转型的惶惑中、凝铸新的现代化中国的国格、开创中国政局新天地:1942年10月10日(双十节),美英两国政府同时通知中国国民政府,自愿放弃在中国的各种特权,依据平等互利原则另行制定双方经贸条约,并分别与10月24日和30日,递交新条约草案请中国审阅修正。中国外交部当即提出修正稿,请求对方再度审议。至此,中国终于彻底抛弃近代自侮侮人的外交体制——“朝贡系统”(费正清语)——和义和团蒙昧心态,以现代谈判方式,尊严而平等地正式走入世界。不久后的1943年1月新条约签订,5月20日互换批文,正式生效。——现代中国的外交格局固然是两个民主国家首先提出的动议,但是这一动议的产生,乃是中国以抗战国格赢得世界尊重的结果。中国由此被接纳、并被国际社会公认为世界“四强”之一。


图三:一九四三年二战期间,中国首脑蒋中正(左)与美国总统罗斯福(中)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
抗日战争是现代中国屹立于世界的标志,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但是四九年以后,中国人无从了解这个标志,更无从认同上述结论。恰恰相反,半个多世纪以来,大陆当局以好战(韩战)侵略(越战)、残暴(国内历次整肃异己的政治运动)、共产极权野心(高征购导致的大饥荒)自唾其面、自取其辱,撤除了那个标志,拆毁了那个里程碑。
国于天地,必有与立,即便党派更替,但江山依旧,人是故人。可是,在这个付出过三百多万生命的国土上,这个打了十四年抗日战争、迁移首都、改变四万万人命运的天下,我们的“和平博物馆”、我们的“纳粹大屠杀纪念馆”在哪里?我们的“阿灵顿阵亡将士公墓”在哪里?我们前辈用鲜血赢得的尊严和光荣在哪里?
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有一个埋葬中美空军阵亡将士的墓地,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抗日空军阵亡将士实葬墓地。我对这个墓地的现状做过调查。它坐落在重庆南山,始建于1938年,是当年国民政府为埋葬、祭奠中美抗日空军将士而修建的。每年一度在国民革命军空军节,为将阵亡空军将士庄严下葬,举行隆重祭奠仪式。抗战时期中国最高军政当局年年到场,蒋中正及美国援华抗战空军将领陈纳德多次出席。那里是两百四十多名中美抗日空军阵亡将士血洒兰天的安息之地。1949年之后,这个墓地遭到过三次劫难。如今,这里蓬盛草密,林高荫浓,但是,这些阵亡空军将领尸骨无存,遗骸尽焚,碑坊棺木包括墓墙、祭奠堂、石阶悉数拆毁,周围环境彻底荒弃,连当年的路径也彻底化于荒山蒿草之中。所余是野岭树丛中几十个被掘开、掏空的大坑(合葬墓穴)。仅仅六十年,这个曾经世界瞩目的祭奠圣地,连正式的名称都丢了,剩下的是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一个俗称,“空军坟”。


图四:二OO五年八月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重庆南山空军坟所在地的镇桂花村合作村的谢德华、卓国芳、陈德淑和贺宝昌四位农民自发捐款,为当年埋葬这个阵亡空军将士的墓地刻碑。这块一米多高的大理石纪念碑坐落在重庆南山盘山公路边,成为这个中国最大的抗日空军阵亡将士实葬墓地拒绝消失的标致。
中国教科书至今不能公正对待抗战历史,不能还原抗战真相,不能正视中国国民政府抗战的功绩,当然也就不能保存中国抗战的遗址。美国把飞虎队飞过的柯特斯各型飞机当作宝贝收藏,中国却有多少抗战遗址被就地毁灭?当年在昆明、重庆、成都等地机场起飞迎敌的美国老兵,近年来纷纷故地重游,到中缅印边境或中国境内凭吊亡灵,缅怀战友,回顾往事。然而他们面对的,除了极少数的碑座,只能是一个个残破的几乎消失的遗迹。座落在重庆南山上的文史档案馆,连当年墓地的死者名单都找不回来。重庆空军坟不仅遭到彻底破坏,也已经被青年一代遗忘,重庆市政府国土局新闻办年轻的工作人员,陈小姐听见“空军坟”三个字,不明白那是个“啥子东西”,在电话里小心确证:“空军坟?那个坟是坟墓的坟吗?”
除了我亲自调查的空军坟遭到彻底破坏,根据《澳门日报》在抗战六十周年发表的一篇社论,有关中国抗战各遗址的情况有如下的纪录:抗战陪都重庆:巴南区南泉镇、刘家湾曾关押数百名日军战俘的监狱变成当地村民的猪圈和柴地;当年抗战政府首都南京:中国战区侵华日军签字受降仪式所在地的南京原中央军校大礼堂早已风雨飘摇;南京利济巷的亚洲最大日军“安慰所”已被拆除;沈阳: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北大营遭到拆除;徐州:日军当年关押中国人的地下水牢被列入拆迁计划;广西:昆仑关抗日阵亡将士墓被夷为果园;上海:闸北区,著名凇沪会战的抗日“八百壮士”坚守的四行仓库,已经变成了家具展示城;黄埔区西藏南路123号,日军用来关押各国援华抗日军队的“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虽然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重点,但它作为日军关押虐待盟军战俘的历史见证特色,全然被一笔勾销……。按照当今中国对美国助华抗战事实羞羞答答的态度,当年援华美军在中国四川、云南等地修建的各个机场,不会受到保护。这份中国抗战遗址被毁灭的纪录并不完全,内容还可延续下去。
侵略者祭奠他们的“英雄”之际,被侵略者却七十年如一日地掩盖抗敌的真相、扭曲抗敌的事实、拆毁抗敌的遗迹或任其风化。抗战全面爆发70年了,中国没能恢复民国时期的民族大义和精神气节,反而中断了刚刚开始的现代化进程,践踏了刚刚建立的现代民主国家的思想标准,丢失了它走向世界的文化凭据。
我的一位忘年交,八十多岁的美国老兵文达尔?菲利普斯(Wendall Phillips),是抗战时期飞越驼峰、为中国运送军用物资的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的飞行导航员。他为此曾经落入日本人手中,赤身裸体关押在上海黄埔区西藏南路123号,那个坐落在当年上海跑马场对面的“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大楼里。他在那里受尽折磨屈辱,九死一生。战后很长時間,一段时间里,他生活在日本人暴行的阴影中,见不得任何残暴,连她妻子在产房生产时的阵痛,他都“脸色发绿”难以支撑,孩子呱呱坠地之前,他倒成了医生照顾的对象。他始终避免对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妻子和父母,回忆自己遭日军虐待的經歷,直到后来得知并加入“中缅印战场老兵协会”,加入那个邮相似个人经历的集体。但是他对参加中国抗战无怨无悔,他说,美国帮助中国抗日,也是在捍卫自己国家的自由和独立。


图五:援华抗战期间,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导航员老菲利普斯(左),驾驶C-46大型运输机一百多次飞跃驼峰,为中国运送军事物资,对中国充满感情。这是二OO五年九月中缅印老兵协会在华盛顿召开会议期间,他跟他的一位在美国出生的中国小朋友的合影。
在采访调查重庆空军坟状况的时候,我多次想拿起电话问他,对重庆空军坟的现状有什么感想。终于没有问:我不忍把空军坟的事实告诉他。我不能想象他和他的所剩不多的战友们,有生之年万一去到重庆,找见空军坟之后,站在那些被荒草败叶和竹子填满的大坑前,将如何感受。仅仅为了采访的平衡,为了征寻评论内容,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唯一的“外国人”,美国飞虎队、空军和十四航空队将领陈纳德将军的中国遗孀,陈香梅女士。
重庆南山“空军坟”有一个声音持续至今:被焚尸扬灰的阵亡将士中,有一位是黄埔军校毕业的空军上尉李景熙。他是在1944年异常残酷的湘西第四次会战中牺牲的。“解放后”多年来,李景熙的妻子不敢对人提起她的前夫。等到李景熙的儿子、在重庆工学院教书的李振宇在荒山野岭中找到空军坟的时候,他只能凭借幼年的记忆,在那些掏空的大坑中,试图确证父亲埋葬的位置。虽然尸骨荡然无存,棺木碑坊毁坏一空,墓地面目全非,李振宇每年仍旧固执地到那里的大坑前,为父亲焚香烧纸,长跪不起。在电话里为我描述父亲为国捐躯的英勇、被掘坟冢的屈辱、分尸扬灰的惨酷和冤屈,墓地颓败景象时,这位黄埔军人之后痛哭失声,难以止息。
重庆南山“空军坟”有一个景观令人奇异难忘:那些被掏空挖净的墓坑状如望天长啸、不能合闭的大口。几乎每个大口里,都惊人地冒出双人合抱不围的竹丛。冥冥中我觉得,那些悲愤酷烈、不甘合闭的墓坑大口,就是不甘被宰割、被掩盖、被扭曲的历史喉咙;从那里直冲青霄、粗壮怒挺的竹丛,就是英雄牺牲之后被再度虐杀的悲吼,是那些无形灵魂发出的有形交响,是历史与文明自我更新之巨大能量的象征。虽然岁月黯然惨悴,人间无道,但苍天可凭;虽然风悲日曛,记忆可灭,但青史永存,公义自在。


图六:被掘一空的抗日阵亡空军将士合葬墓。旁边和远处可见墓坑里窜出来的 茂密竹丛。
七·七抗战七十周年之前,美国援华抗战老兵、第十四航空队的菲利普斯一个月前,通过电子邮件告诉了我一个英文世界广为人知、前不久去世的抗日时期中国女护士,王欢笑(音译:Huanxiao Wang,英文名 Rita Wang)的故事。这位护士在美国援华运输驼峰航线附近一个战地袖珍医院工作,她是数千男子汉们流血牺牲的艰苦之地唯一的女护士,被他们誉为“驼峰天使”。王欢笑因为这段抗战历史,“解放后”经历坎坷,文革期间再被打成残废。长期以来,她对自己的那段经历闭口不提。直到迟暮之年,二OO四年,她希望看望重返云南美国空军基地凭吊战友、故地重游的那些他救护过的美国老兵,不得以对家人诉说了自己的经历。老人七七事变前一个月,以九十五岁高龄离开了人世,留下了自己打包完毕,准备带走的历史。也是因为这位老人终于开口,人们知道她几乎一生的遗憾得以释怀:那个战后由于一个偶然原因与她失去联系,再无消息的热恋中的情人,一位美国空军飞行员,曾经到过她的家乡澳门寻找她的踪迹,无果而归,消逝在太平洋彼岸的茫茫人海。命中情人的书信,误事七年之前从美国发出,五十七年之后她才得到。江流横断处,沧海桑田!这个有关中国辉煌历史、黯淡现实、尾声微曦却戛然而止的传奇,传遍了世界——在截稿这段故事之后,我偶然发现,多家英文媒体在七七事变前后刊登了王欢笑的故事和她的死讯。她的消息更是传遍美国当年参加中国抗战的老兵圈子。事实上,大约自从对外发行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刊登了这个故事,英文媒体就开始追踪她的消息,直至她二OO七年六月去世。曾经在同一天空里抗击同样敌人,如今一样的光荣区别开两个世界。七十年过去,他们祭奠我们的英灵,标举我们的光荣;我们凌辱我们的英雄之后毫无反省,却要掩藏毁灭光荣的卑鄙和光荣毁灭的悲哀。
日本岛国日深日渐的对神风敢死队的哀悼缅怀和敬祭中,回望故国深处,关于那场与人类自由休戚与共、与中国民族命运生死攸关的历史事件,两年来,确有破天惊雷,总无落地回声:
今日中共首都北京,卢百可(Patrick Lucas)主持的那个倾尽家财、征访中美联手抗日、“共享光荣”历史的浩大工程,历尽坎坷、艰苦卓绝。不知道这沉疴在身、不懂歇息的汉子是否还能挺住,如何在粮草持续告急的境况下,继续穿梭于太平洋两岸、游弋于两国各地官僚之间,奋力去拉住所剩不多、成批倒下去的老兵们的手,抢救那些正被带走的历史。


图七: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美籍教师卢百可先生(左)和“共享光荣”工作组成员,广西西宁电视摄影记者黄希翎先生(右),几年来足迹遍布十数中、美省、州,四处寻访在华联手抗战的中美老兵。二OO五年九月,他们再度自费到美国,采访美国“中缅印战场老兵协会”与会老兵。这是他们会议期间与本文作者的合影。
昔日国民政府首都重庆,王康领衔的八百公尺的巨幅长卷史诗国画《浩气长流》,正本清源、振弊起废、究通故统、慎终追远;图茂文密、史隆画雄、卷帙空前。一画并举中国近代史和美术史上两大奇观。为此画问世,主持人呕心沥血,身染沉疴;画家画肿了手脸,画瞎了眼睛;义工操劳异地时痛失独生千金……。如今这项千秋功德已然确立,传诸后世只待时光,却在“七七”七十周年之际出展无门,只能装进铁匣,束之高阁。分明是洛阳纸贵的经卷,偏要埋葬为等待未来发掘的石经!


图八:王康先生(后排左三)和他的《浩气长流》画家们召开第八次工作会议。领衔画家之一欧治渝先生(后排左四)因劳累过度,失去左眼。图片背景是正在绘制中的巨幅史诗国画长卷。摄于二OO五年夏。
——诺大中国,人口超过15亿,四处飞扬“盛世”的喧嚣,却看立国安民、来路与去向处,如兵马铁戈不再、蓬断草枯、凛若寒霜的古战场一样“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与故国遥远而相近的孤寂中,写下这些迟到的字,纪念那位去世不久的“驼峰天使”王欢笑和爱戴她的飞虎队、十四航空队中美联手抗日的英雄,纪念所有在抗日卫国战争中为自己民族独立、黎庶幸福而牺牲的中国英烈,祭奠他们铸造、我们毁灭的沉重的光荣。
二OO七年七月十二日凌晨于美国

2007年7月7日 星期六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
抗日战争的一部分
卢沟桥事变形势
卢沟桥事变形势
日期:1937年7月7日
地点:北平-天津附近
结果:日本胜利
参战方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 中华民国Flag of Japan.svg 大日本帝国
指挥官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 宋哲元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 吉星文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 秦德纯将军(时北平市市长)
Flag of Japan.svg 田代皖一郎
Flag of Japan.svg 香月清司
兵力
100,000人5,600人
伤亡
16,700人600余人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中国驻屯军一部在中国北平附近的宛平县进行军事演习,夜间日军以有士兵失踪为借口(有些日籍称是中方发射实弹至日驻军内),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方拒绝后,日军于8日晨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军队进行抵抗。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1],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目录

  [隐藏

[编辑]背景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属河北省宛平县,是北平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

[编辑]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河北和察哈尔地区建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作为与日本侵占的东北三省地带的缓冲区,并赋予了其一定的自治力。根据何梅协定,中华民国需撤出在冀察政务委员会所辖范围内的全部中央军队和国民党党部。就任冀察政务委员会主任的宋哲元麾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总兵力达到十万,一批具有抗日爱国思想的国民党共产党将领也加入了二十九军。
事变发生前,第二十九军司令为宋哲元,副司令为秦德纯,参谋长为张樾亭,兵力兵力编成如下表。[2]
部队司令官部署属下部队兵力
第37师师长:冯治安西苑第109、第110、第111、独立第25旅约15,750名
第38师师长:张自忠南苑第112、第113、第114、独立第26旅约15,400名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河间第1、第2、独立第27旅约15,000名
第143师师长:刘汝明张家口第1、第2、独立第29旅、独立第20旅约15,100名
独立39旅旅长:阮玄武北苑 约3,200名
独立40旅旅长:刘汝明(兼任)张家口 约3,400名
骑兵第9师师长:郑文章南苑 约3,000名
独立骑兵第13旅旅长:姚景川宣化 约1,500名
特务旅旅长:孙玉田南苑 约4,000名
河北边区保安队司令:石友三黄寺 约2,000名
河北省察哈尔省中除第29军以外的部队(7月上旬)则有第39师、第68师、第91师、第101师、第116师、第119师、 第130师、第139师、第141师、第142师、骑兵第2师,总兵力约153,000名。

[编辑]日本方面背景

日本在华北地区驻扎了约5000多名的驻军。其中主力驻扎在天津北平城内以及城外丰台镇各驻扎一支部队。事变发生之前,全部驻军正在根据《昭和十二年度帝国陆军作战计划要领》进行军事演习,[3]作侵略华北的作战演练。
事变发生前,日军中国驻屯军(约5,600名)如下。[4]
天津部队司令官
军司令部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参谋长:桥本群少将
中国驻扎歩兵第一连队 第二大队
同部队中国驻扎歩兵第二连队队长:萱岛高大佐
同部队战车队队长:福田峰雄大佐
骑兵队队长:野口钦一少佐
炮兵连队(第一大队 山炮第二中队 第二大队 十五榴二中队)队长:铃木率道大佐
工兵队
通信队
宪兵队
军医院
仓库
北平部队司令官
中国驻扎歩兵军团司令部军团长:河边正三少将
同歩兵第一连队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
电信所
宪兵分队
军医院分院
别动队注释
通州歩一连队一小队
丰台歩一连队第三大队,歩兵炮队
塘沽歩二连队第三中队
唐山歩二连队第七中队
栾州歩二连队第八中队
昌黎歩二连队一小队
秦皇岛歩二连队一小队
山海关歩二连队第三大队本部,第九中队
部署司令官 
北平陆军部部长:松井太久郎大佐,副官:寺平忠辅大尉,第二十九军军事顾问:中岛弟四郎中佐,长井德太郎少佐,笠井牟藏少佐
通州陆军部细木繁中佐,甲斐厚少佐
太原陆军部河野悦次郎中佐
天津陆军部茂川秀和少佐
张家口陆军部大本四郎少佐
济南陆军部石野芳男中佐
青岛陆军部谷萩那华雄中佐
北平派驻武官副官今井武夫少佐
陆军运输部塘沽分部

[编辑]事变经过

1937年中国第29军士兵在卢沟桥上向日本军队还击
卢沟桥(2005年)
事变发生后中日、国共各方都对事变的起因各执一词,当事人关于卢沟桥事变的回忆中也常有互不相符的细节。
根据蒋介石的传记《蒋介石》中收录的《何(应钦)上将军事报告》一文,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记录的秦德纯的证词: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七日夜十一时,驻扎在丰台的日本军队在未通知中国北平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在国民革命军驻地附近进行夜间军事演习,并之后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理由,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当时驻扎在卢沟桥的是国民革命军第37师219团吉星文部队的一营,营长是金振中。由于时间已是深夜,中国驻军拒绝了日军的要求。之后日军包围了卢沟桥,双方都同意天亮后派出代表去现场调查。但是日本的寺平副官依然坚持日军入城搜索的要求,在中方回绝这一要求后,日军开始从东西两门外炮击城内,城内守军未与反击。在日军强化攻击后,中方守军以正当防卫为目的开始反击,双方互有伤亡。随后卢沟桥北方进入相持状态。”
而根据日本陆军1937年发表的消息,[5]
“1937年7月7日晚10时40分许,日本陆军中国驻扎步兵第一连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在北平西南12公里的卢沟桥北侧,永定河左岸荒地进行了夜间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在河畔的龙王庙方向突然响了三发枪声。随后清水节郎中队长,野地第一小队长等人看到在河畔和卢沟桥城墙之间,有人用手电筒发出明暗交替的光亮,随即判断为中方军队士兵在用暗号互相联络。之后又有十几发子弹从龙王庙方向射出,日军未予以反击。清水中队长派遣岩谷曹长和两名传令兵马上向丰台驻军报告。收到报告的牟田口廉也第一连队长在联络北平特务机关后,决定在天亮后与宛平县县长王冷斋一同前往事发现场。 随后清水中队长率队向东面的西五里店转移,与从丰台赶来的第三大队在一文字山会合。凌晨3时25分,龙王庙方向又有3发射击。牟田口连队长认为频频出现的射击目的在于进攻日本军队,于是在4时20分下达了战斗命令。 此时之前由森田中佐带领的对中谈判代表到达了该地区,森田中佐作为代理连队长命令禁止装填子弹。
日军代表随即要求中方将集结在卢沟桥周围的部队撤走,但该地区的中方部队已开始从龙王庙附近及长辛店高地方向开始对日军阵地进行迫击炮炮击。日军开始还击的时间是1937年7月8日凌晨5点30分。战斗开始后,日军歼灭了龙王庙附近的中方部队,进入永定河右岸,包围了卢沟桥。从被击毙的士兵身上搜出的证件表明,该士兵属于二十九军正规军。至此中方战死20名,负伤60名左右。 5时30分,日军第8中队开始向中方军队进攻,双方进入全面冲突,战斗持续2个小时后逐渐沉静。 上午9点半,中方提出停战,双方进入僵持状态。”
僵持阶段持续到7月9日凌晨2点左右,此间双方互有射击,但并无重大冲突。7月9日凌晨2点,中日交战双方对“日军占领永定河东岸,中方占领永定河西岸,日方撤走交战军队”达成一致,开始撤军,直到当日12时20分撤军完毕。
7月9日之后,交战双方开始进入谈判,主要围绕“相关地区撤军”,“今后的治安保障”,“中方对挑起事端道歉”以及“取缔当地抗日活动”展开争论。同时日军也开始加紧对华北地区派兵,以增加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压力。这一派兵的举动客观上增加了华北地区的反日情绪,为以后的大规模冲突埋下了伏笔。
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7月17日庐山上宣布准备应战和必要时守土抗战到底的决心。7月19日,蒋介石发表了《最后的关头》的演说,正式宣布开始全面抗战。随后,7月25日发生廊坊事件7月26日发生广安门事件7月29日7月30日,日军相继占领北平、天津中国抗日战争(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正式爆发。

[编辑]影响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编辑]七七事变历史照片

[编辑]参见

[编辑]参考

  1. ^ 郭汝瑰, 黄玉章. “七七卢沟桥事变”,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年1月. 第304-315页.
  2. ^ 战史丛书《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昭和十三年一月》P141
  3. ^ 《战史丛书 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昭和十三年一月》朝云新闻社 1975年 ASIN: B000J9D6BC
  4. ^ 同上
  5. ^ 日本陆军省 资料 1937 pp.3-8
  • Dorn, Frank. The Sino-Japanese War, 1937-41: From Marco Polo Bridge to Pearl Harbor. MacMillan.. 1974. isbn = 0025322001.
  • Dryburgh, Marjor. North China and Japanese Expansion 1933-1937: Regional Power and the National Interest. RoutledgeCurzon.. 2000. isbn = 0700712747.
  • Lu, David J. From The Marco Polo Bridge To Pearl Harbor: A Study Of Japan's Entry Into World War II. Public Affairs Press.. 1961. ASIN: B000UV6MFQ.
  • Furuya, Keiji. The riddle of the Marco Polo bridge: To verify the first shot.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81. ASIN: B0007BJI7I.

[编辑]外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