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鮮為人知 日本侵略中國背後的詭異

作者﹕曹維祿
戰後世界對日本發動這場戰爭的研究著述已經汗牛充棟。但是,對於慫恿日本發動這場侵華戰爭的研究著述,卻由於種種原因,非但成就不彰,甚至時有諱莫如深之嫌。本文,就是對上述原因的一個探討,說是對這一領域的開掘,也不為過。因為,作者根據某些鮮為人知的事實,揭出了一些可以想像的原因。這些原因,不但與中國的另一個惡鄰――前蘇俄關係甚大,而且與中國的「馬列子孫集團」關係不小,甚至與日本共產黨也有著說不清的牽連……
一、
上個世紀的三、四十年代,中國和日本進行了一次長達14年的曠日持久的戰爭。在這次戰爭中,中國以傷亡3,500多萬人(一說2,000多萬人),經濟損失達6,000億美元的代價,非常艱難地保住了中國沒有淪亡,但是這場戰爭的直接後果是,中國經濟陷於崩潰,國力空前衰弱,共產主義紅禍藉機興起,在中國氾濫成災,八千萬人非正常死亡,中國人淪為奴隸已近60年。
2007年是中日全面開戰70週年,當我們再一次忍著劇痛翻開這一頁歷史,我們隱隱約約地發現,似乎有一個巨大的手在導演著中國發生的這場悲劇。中國,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歷史發展的最為重要的時刻,作了別人的犧牲品,成了工具,演出了一場曠古未有的淒慘壯烈的民族悲劇。在這場悲劇中,有兩個外國人起了很重要作用:一個混血的德國人佐爾格,另一個是日本人尾崎秀實。這兩個人在40年代初差不多同時在日本被捕,兩、三年後被日本處死,談到中國近代的悲慘遭遇,就不能不提到這兩個人,這是兩個值得中國人永遠記住的外國人。
佐爾格,混血的德國人,後被招募為俄國間諜。在克格勃的間諜中,裡哈德‧佐爾格說得上是最出類拔萃的。他最初受共產國際的派遣在上海從事間諜活動,身份暴露後,他受命前往日本,潛入德國駐日本大使館。由於他的精心運作,在整個30年代對蘇聯和中國命運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64年,也就是他死後二十年,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追授佐爾格為「蘇聯英雄」,以表彰他「立下的卓越功勳和表現出來的勇敢精神與英雄氣概」。在他的忌日,蘇聯官方炮製了一系列傳記來紀念他,更為不平常的是,對一個外籍間諜,還為他專門發行了一套紀念郵票。蘇聯如此高調地紀念這樣一個外國籍間諜,最根本的原因――也是佐爾格最根本的功績,就是由於他避免了日本對蘇聯直接作戰。
尾崎秀實,出身富裕家庭,與日本政界人士聯繫密切。從1928年11月到1932年2月,他任《朝日新聞》常駐上海的特派員,以記者身份從事間諜活動。夏衍說,尾崎秀實「表面上看來是紳士式的記者」,實際上卻是「上海的日本共產黨和日本進步人士的核心人物」。尾崎秀實比佐爾格早兩年來到中國,同美國的間諜女記者史沫特萊一起從事坑害中國的活動,史沫特萊稱讚尾崎秀實,說他「對中國的解放事業既有深刻理解又有堅定信仰」。其實她也一樣,他們在中共看來都是國際上的進步人士,同情中國的解放事業,支援共產國際在中國的工作,主張為共產國際的利益犧牲中國利益,藉助日本帝國主義的力量消滅中國的資產階級,實現由共產主義掌權的目標。史沫特萊曾多次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告訴她,她應該留在黨外,以便為中共在黨外和國外做更多的工作。
二、
在上個世紀20年代末一直到40年代初,蘇聯一直擔心會同日本之間發生戰爭,所有傾向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間諜工作者,其實都是圍繞著共產國際在工作。這個工作用梁啟超的話說就是「犧牲了中國,作為世界革命的第一步。」這個工作的重點就是讓日本帝國主義同中國的資產階級之間發生戰爭,保護好共產主義的大本營――蘇聯。無論是在莫斯科還是中國的延安,這個指導思想都是一致的。佐爾格領導著一個有一百多人的間諜組織,尾崎秀實所帶領的基本由日本人組成的間諜隊伍,工作得也很出色。最為可怕的是,尾崎秀實的勢力直接滲透到了日本的決策層,直接參與對外政策制定,甚至可以說,他極有可能就是日本對華戰爭的罪魁禍首之一。
1931年4月,也就是「9.18」發生前半年,蘇方截獲並破譯了日本駐莫斯科武官、中校笠原幸雄發給日本總參謀部的一封電報。這封電報非常清楚地表明了日本將要進攻蘇聯的資訊。電文中說:「日蘇交戰已無法避免,只是遲早的問題……日蘇戰爭開始愈早愈對我們有利。我們應當明白,形勢一天天變得有利於蘇聯。簡而言之,我希望當局下定決心同蘇聯打一場速戰速決的戰爭,並著手制定相應的政策」(《克格勃全史》196頁)。
引起蘇俄更大恐慌的是日本駐蘇聯大使廣田弘毅同到莫斯科訪問的日本將軍進行的談話。廣田弘毅是甲級戰犯中被絞死的唯一文官,是從始至終都對日本對外政策有著舉足輕重作用的日本官員。他的談話表明,日本同中國的戰爭非常偶然,日本壓根兒就沒打算同中國展開全面戰爭,日本也是被人帶入「歷史漩渦」之中,越轉越深。廣田弘毅在談話中說:「暫且把日本是否值得同蘇聯交戰這一問題放在一邊。我們可以說,有必要推行旨在與蘇聯在任何時候開戰的對蘇強硬政策。但目的應當不是抵制共產主義,而是佔領東西伯利亞」。(《克格勃全史》196頁)
這些資訊使蘇俄大為震驚。莫斯科經歷了與日本戰前的恐怖衝擊,共產國際秘書處大為光火,嚴厲批評了一些外國間諜組織,說他們不善於捕捉「日本進攻滿洲里同備戰反蘇戰爭之間的聯繫」。
1932年,共產國際秘書處要求各兄弟黨立即行動,煽動民眾的反日、仇日情緒,破壞日本軍隊經資本主義國家鐵路和資本主義國家港口運輸的武器和軍用物資,對日本施加影響,以避免日本和蘇聯之間發生戰爭。共產國際的這些思想,由於佐爾格和尾崎秀實的作用,在中國得到強有力的實施。因為這些間諜組織也都十分清楚蘇俄對德、對日的政策一直建立在妥協的基礎之上,他們的主要任務就要儘量避免蘇聯與日本直接作戰。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想辦法把戰禍轉嫁給別的國家。
三、
1930年,通過《法蘭克福日報》駐遠東記者、美國間諜作家艾格尼絲‧史沫特萊的介紹,佐爾格結識了尾崎秀實。由於二人思想觀點一致,很快成為至交。佐爾格後來談起尾崎秀時即說:「尾崎是我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助手……我們的關係,無論是私交還是工作交往都非常融洽。他從日本人士那裏為我搞到了許多準確、全面而又有價值的資訊。我們相識不久便成了好朋友。」
他們差不多一個月見一次面,交流資訊和對時政的看法,會面的地點有時在史沫特萊的住所,有時在某個飯館。佐爾格就是通過尾崎秀實和他的日本同夥瞭解日本的動向,並對日本對外政策施加影響。
在「9.18」事變前後,佐爾格主要工作就是密切關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蘇區」的發展,並及時跟蹤蔣介石圍剿「蘇區」的情況,以情報工作配合中共作戰。佐爾格想盡各種辦法設法接近蔣介石,蔣介石喜歡賽車,正好佐爾格也是個賽車迷。在一次比賽中,佐爾格發揮出色,始終以半個車身的優勢領先蔣介石,只是快到終點時,才讓蔣介石率先通過終點。賽後,蔣介石逕直走到佐爾格面前,主動伸出手,請教佐爾格尊姓大名,並邀請他到自己的官邸作客。
佐爾格也就藉此機會深入到蔣介石內部,蔣身邊的將軍們都愛跟佐爾格套近乎,見到他無不客客氣氣,為佐爾格獲取情報提供了方便。左爾格還成功地打入了蔣介石南昌行營的德國顧問團。一名叫史多茨納(Erich Stolzner)的顧問的太太滿腹牢騷,左爾格就利用她偷出了國民黨的密碼,包括行營與作戰部隊聯繫的密碼。後來中共反圍剿的勝利,主要是緣於佐爾格的情報。
「9.18」事變後,莫斯科非常小心地處理同日本方面的關係,生怕不慎引起日蘇之間的戰爭。對於日本發動侵犯中國東北之後會有甚麼行動,莫斯科要求佐爾格必須儘快找到答案。到了年底,佐爾格找到答案了,由於日本以尾崎秀實為首的左翼勢力對日本政策的影響,日本暫時將進攻的目標從蘇聯轉移到中國,這使莫斯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四、
根據佐爾格提供的情報,蘇俄採取了一系列舉措以免同日直接作戰。
首先,讓中國用戰爭纏住日本,使其無力北顧同蘇聯作戰。在第一次日中淞瀘戰爭爆發後,由蘇俄控制的共產國際執委會要求中共乘日中開戰的機會在全國各大城市起事。「首先在閘北、吳淞、上海與南京」,「創立革命軍事委員會」,「逮捕國民黨軍隊的投降的高級軍官及賣國賊」,「推翻南京國民黨政府,宣佈自己為革命的民眾政權」。(《共產國際執委會政治秘書處致中共中央電》1932年2月)
共產國際的這些指示同中共的想法非常一致。1932年4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公開發佈了對日作戰宣言。這一宣言的目的非常清楚,並不是要同日本作戰,而是以內亂的方式將戰爭吸引在中國國土上。他們號召民眾「積極進行革命戰爭,奪取中心城市,來推翻國民黨的統治」,同日本一道夾擊國民政府。因為它堅信:「推翻國民黨政府的統治」是順利發展民族革命戰爭,實行對日作戰的必要前提。(《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佈對日作戰宣言》,1932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檔選集》第八冊,第639--640頁)
第二,對日本入侵中國採取中立政策。由於佐爾格的情報顯示:1931年的10月下旬,日本關東軍急速向蘇聯邊境推進;美英等西方國家對「9.18」事變後的遠東局勢沒有採取強硬態度,他們甚至希望日本關東軍向北進攻蘇聯,用蘇聯來填充日本侵略者的胃口,保住他們在華利益。蘇聯的因應對策就是向日本表示他們的中立立場。1931年10月29日,加拉罕向日本駐蘇大使廣田弘毅聲明:蘇聯政府對滿洲事件採取嚴正的不干涉政策。11月7日,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莫洛托夫在慶祝十月革命紀念日的演講中,重申蘇聯對滿洲事件採取不干涉主義立場。
對一切有關中日衝突的活動,蘇聯都一概迴避。1931年底,國聯要求蘇聯參加李頓調查團,李維諾夫馬上回絕。他說,蘇聯不准備參加這個調查團,首先是因為蘇聯不想同日本發生武裝衝突。為了避免同日本發生武裝衝突,蘇聯政府對日本的許多行動都採取放縱態度,1932年初,日軍沿中東鐵路運送軍隊,管理該路的蘇方代表竟然不加攔阻,為日本侵略者提供了極大方便。此外,蘇聯政府還多次向日本一方提出締結互不侵犯條約的建議,企圖以條約的方式對日本北韓政策加以限制,但都遭到日本的回絕。
第三,出售中東鐵路和承認偽「滿洲國」,縱容日本侵略中國。蘇聯為了討好日本,緩和與日本的關係,保持遠東的平靜,不顧中國方面的抗議,於1933年5月2日公開向日本提議讓售中東鐵路,並於6月22日在東京開始與滿洲國的代表就此開始進行正式會談,此舉等於承認了偽滿洲國的合法性。蘇聯的態度起到了縱容日本侵略者的作用,助長了日本的侵略氣焰。
第四,加強邊境的看管,不讓中國人在中蘇邊境抗日。「9.18」事變後,蘇聯對遠東邊界看管加強了,主要防控中國人進出,以利用蘇聯抗日。日本全面侵佔中國,斯大林更不客氣了,對幾十萬華僑、華工的迫害與希特勒當年迫害猶太人毫無二致。大規模迫害居住蘇聯遠東的華僑華工,逮捕、關押並處決、流放到北極圈任其自生自滅,短短幾年時間,受迫害華人不下三十餘萬。
第五,蘇俄後來發展為積極支持蔣介石抗戰行動,也主要是出於考慮到本國利益,斯大林很清楚地看到,沒有蔣介石領導中國抗日,蘇聯就要付出無法想像的代價來對付日本。所以在西安事變發生後,斯大林對中共中央,發出最為嚴厲的指令,務必全力確保蔣介石的安全。斯大林隨後還釋放了在西伯利亞被勞改多年的蔣介石的獨子蔣經國。在斯大林的嚴厲指令下,中共不得不派遣周恩來等人前往西安,與張學良進行善後的接觸,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不是由於中共深明民族大義,而是不得不照莫斯科上司指令行事。
總之,蘇俄當時的一切政策行動,都和佐爾格的情報有著直接關係,正是由於佐爾格及時的情報和日本間諜尾崎秀實上下其手的操作,使蘇俄成功躲過了蘇俄同日本的直接衝突,從而把中國推入戰爭的血海。
五、
尾崎秀實也有一個實力很強的間諜組織,主要是由日本的一些傾向共產主義的左翼人士組成,中西功、西裡龍夫等都是其中的重要成員。他們在中國的活動及時幫了蘇俄間諜佐爾格的忙。1932年新年前夕,尾崎秀實告訴佐爾格:日本將於近期加強對中國其他地區的擴張與滲透,很可能將進攻上海。有關作戰計劃已經制定。尾崎秀實說,日本的「目的是要迫使其他大國和中國政府滿足日本的要求,允許滿洲和內蒙實現自治,從而在事實上承認日本對該地區的控制。此外,日本計劃奪取中國的商業動脈。進攻上海的主要目的是打垮南京政權。日本需要一個首先維護日本利益的南京政府」。這些,其實都是尾崎秀實說服日本侵略者同中國作戰的一部分理由。理由的另一部分就是蘇聯過於強大,日本不可能將其擊敗。佐爾格將尾崎秀實所提供的情報及時向莫斯科作了匯報。1932年1月,日軍南下進攻上海,事態的發展驗證了佐爾格的情報。
1937年6月4日,一位被國民認為具有新鮮的魅力從而對其寄予極大希望的青年首相近衛文麿,適應了國內各界的願望,風頭十足當上了日本首相。日本的間諜尾崎秀實成為他的顧問兼私人秘書,可以自由出入首相官邸,參加首相的智囊團會議。他的主要任務是提供有關中國的情況,提出對中國事務的處理意見。這使他不但對日本政府的決策非常熟悉,而且能施加一定的影響。在此期間,他把自己掌握的許多有關日本對華戰爭的情報,通過在上海已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日本人士中西功發往延安,和中共高層人士相互配合地左右中國命運。
如果說以前尾崎秀實只是對日本對外國策施加影響,而在近衛文麿當上首相後,他其實差不多已經有了對外政策的決策權了,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東京軍政界消息靈通人士開始傳播:「七夕的晚上,華北將重演柳條溝一樣的事件。」日本人所說的「柳條溝事件」即「九·一八」事變。
已經有很多跡象都表明,「七·七」事變並不是日本想發生的。據今井武夫的回憶,由於有「七夕的晚上,華北將重演柳條溝一樣的事件。」的傳聞,日本政界要員大谷光瑞和軍界的高級課員岡本清福先後來到北京,看在日本軍中是不是有甚麼陰謀,如果有,就及時加以制止,以防發生第二次柳條溝事件。他們都認為:「現在日本想在華北挑起事端是不適宜的,必須設法加以防止,制止爆發意外的戰爭」。考查的結果讓他們很放心:「在華北的日本軍中,雖然也有一部分人憂慮著會爆發甚麼事件,但為數極少,整個來講,沒有特別擔心的必要。」(見林治波:《不可思議的預告--「七夕之夜」將重演柳條溝一樣的事件》)
以往,我們對尾崎秀實有過很多宣傳,這個在日本決策層中有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大人物一直被宣傳為中國人的忠實朋友,但在中日關係發展的這些關鍵時刻,這個日本友人在幹甚麼呢?他作了一些甚麼對中國有利的事?有一個不可辯駁的歷史事實是:「七·七」事變,就發生在近衛文麿當上首相後一個月的時間,那時尾崎秀實已經成為首相的顧問兼私人秘書,在對外決策中起著關鍵的作用,但是歷史中沒有關於他制止日本進攻中國的記載。有資料說他把自己掌握的許多有關日本對華戰爭的情報,通過在上海已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日本人士中西功發往延安,其本人受到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的高度重視,期間有哪些相互配合的活動,直到現在也還是個謎。「七·七」事變是不是裡應外合製造的事件(編按:擔任過日本關東軍參謀的田中隆吉,曾準備在東京國際法庭上作證說,蘆溝橋的第一槍是共產黨放的,事變是共產黨在蘆溝橋兩邊放槍挑起的,而且是共產黨和前日本駐天津特務機關長茂川秀和勾結和操縱的。但是,東京國際法庭開庭時,他卻在巨大的壓力下,不敢當庭作證。相信有一天,這個天大的秘密終會得已公開……)
六、
中日戰爭的全面爆發,肯定是多種因素湊成的,佐爾格、尾崎秀實、中共,中國國內的各軍閥土匪、還有斯大林,他們好像都在往一個目標上努力。「七·七」事變發生之後,如果處理得當,也不會爆發全面的中日之戰。事變之初,蔣介石沒有對日宣戰,他還不想打一場全面戰爭。但由於當時希望中日火併的各方勢力太多,日本和中國國民政府幾乎喪失了控制戰爭的主動權。
1937年7月8日,盧溝橋事變第二天,中共就興高采烈地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號召:「全國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我們要求立刻給進攻的日軍以堅決的反攻,並立刻準備應付新的大事變。」「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全國人民武裝保衛平津,保衛華北!不讓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
短短十來天的時間裏,中共上躥下跳,全心全意地要把中國帶入戰爭的血海。7月8日,毛澤東與朱德、彭德懷、賀龍、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等紅軍將領聯名致電蔣介石,要求實行全國總動員,收復失地,堅決抗戰,並請纓殺敵。7月9日,彭德懷等九名紅軍將領暨全體紅軍指戰員再次通電全國:「當華北危急存亡之緊要關頭,敬敢籲請我國民政府迅調大軍增援河北……與日寇決一死戰。」
7月23日,毛澤東發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強調說:「中國共產黨人願同國民黨人和全國同胞一道為保衛國土流盡最後一滴血,反對一切游移、動搖、妥協、退讓,實行堅決的抗戰,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實現中國的自由解放。」
這些都表明中共希望中國的合法政府能夠同日軍大打,持久地打,全面地打。但是,後來的歷史表明,在整個抗戰史上,中共從來沒有真心實意地同日軍要過仗,他在看著國軍「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無論是「反蔣抗日」還是「逼蔣抗日」、「聯蔣抗日」,目的都是要把中國拖入戰爭,用戰爭消耗國民政府實力,達到借亂奪權的目的。
據旅居英國的華裔女作家張戎《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披露,盧溝橋事變後,由中共潛伏在國民黨內的紅色代理人張治中引發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把中國推入無邊的戰禍之中。該書稱:「八月九日,經張治中一手挑選的派駐上海虹橋機場的部隊,打死日本海軍陸戰隊官兵各一人,然後給一個中國死囚犯穿上中方制服,把他打死在機場大門口,以造成日本人先開火的假象。日本人的表現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張治中以「上海的形勢突然告急」為理由,率大批軍隊在十二日清晨佔領上海,定於十三日拂曉向上海日軍發起攻擊。蔣介石兩次去電叫他「不得進攻」要張「再研討」攻擊計劃,「不可徒憑一時之憤興」。張十四日電蔣:「本軍決於本日午後五時,對敵開始攻擊。」但張治中午後三時就提前下達了總攻擊命令。四時,炮兵、步兵一齊進攻。」
在以後幾天裡,張治中不斷傳播虛假資訊,製造混亂,並不聽蔣介石命令,擅自向日軍進攻,加速引發了中日全面戰爭。
維基百科評述說:「蔣中正在淞滬會戰幾乎投入所有的精銳部隊,造成極大傷亡。中國軍隊一敗塗地,幸好日本當時尚未做好侵略中國的準備,兵力有限,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在這之後,中央政府的兵力已無法對全國各地的軍閥造成威脅,這時中國共產黨、各地軍閥都各據一方,擁兵自重。……淞滬會戰後大量的游勇散兵,中國國民政府無力加以收編,往往造成後方百姓的困擾,或者被中國共產黨加以吸收,造成八路軍或新四軍的急速擴充,至1940年7月7日,八路軍、新四軍已發展到五十萬人。」(編按﹕中共中央1939年的文件已一再稱「我黨已有五十萬大軍活躍在敵後」。)
七、
現在看當時蘇聯間諜和日本左翼勢力的間諜在中國工作的重點,就是避免蘇聯同日軍的直接作戰,並把這場戰爭的禍水引到中國來。現在看來,他們的目的是完完全全達到了,國家不幸,生有逆賊,斷送了中國的前途。崔可夫曾說:「甚至在我們最艱苦的戰爭年代裡,日本也沒有進攻蘇聯,卻把中國淹沒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觀事實的人都不能不考慮到這一明顯而又無可爭辯的事實。」(《在華使命――一個軍事顧問的筆記》第38頁)
上個世紀30年代後期,蘇聯看到戰爭在中國實實在在打起來了,他就借這個機會,向日軍發動了兩起大規模武裝衝突,奪取了中國大片土地。這就是歷史上很有名的張鼓峰事件和諾門罕事件。在這兩次事件中,蘇俄輕而易舉地從日本手裡奪走了中國大片土地。1939年後,蘇日簽訂協定,停止軍事衝突。日本陸軍從此可以專心打中國。當時全國都認為被蘇聯出賣了,可是共產黨卻叫好,毛澤東為蘇聯辯護說:
「沒有捲入帝國主義戰爭漩渦的蘇聯,是全世界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的援助者。這些都是有利於中國抗戰的。但同時,日本帝國主義正在準備向南洋侵略,加緊向中國進攻」(《毛澤東選集·團結到底》)
其實直到上個世紀40年代初,蘇聯一直不放心,生怕日本進攻蘇聯,也正因為如此,蘇聯間諜佐爾格和日本親共間諜尾崎秀實一直在為將戰爭控制在中國的範圍內作著努力。1941年10月中旬,佐爾格的真實身份敗露,他和尾崎秀實等30多人先後被日本軍部逮捕。日本恨透了這些間諜,正是他們將日本引入了中日戰爭不能自拔,日本沒能從戰爭中得到任何利益。
於是在1944年特意選擇10月革命27週年紀念日這一天,將尾崎秀實和佐爾格兩人施行了絞刑。這兩個人以害人開始,以害己告終,得到了應有的下場。但即使在他們被捕後,他們所控制的間諜組織也沒有放鬆對日本的監視,生怕日本將戰爭轉到蘇聯方向去。有一篇名為《左爾格為甚麼會招供》的網文,發在《西西河》網站,裡邊有如下一段兒描寫:
1942年的到來。吳紀光高興地告訴中西功,延安發來專電,表揚上海情報科的工作。吳紀光表示,莫斯科戰役取得重大勝利,美英對日宣戰,中國抗日戰爭由此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但是中西功顯得憂心種種,並不怎麼高興。吳紀光覺得,可能是左爾格和尾崎秀實的被捕對中西功造成了心理上的壓力,於是問他:「你跟尾崎很熟悉嗎?」
中西功說:「無話不談。」
「他會把你供出來嗎?」
「不會。」
「其他人呢?」
「也不會。」中西功顯得很自信。
吳紀光疑慮地看著中西功。
程和生看到這個場面,趕緊捅捅中西功。中西功明白程和生的意思,但沒有理他,按自己的思路談下去。他說,戰爭的前途無疑正向著有利於反法西斯陣營的方向發展,但是對於日本的戰爭潛力不能掉以輕心。「9.18」以來,日本海軍基本沒有使用,陸軍在中國和其他戰場沒有受到過重創(編按﹕在日軍曾屢屢受國民黨軍隊重創)。日軍突襲珍珠港取得重大勝利,迅速佔領了東南亞大片領土,短期看其戰爭實力是增強了而不是削弱了。
中西功沉默了一陣說:「我總是在擔心。」
「擔心甚麼?」吳紀光問。
「日本陸軍會就此甘休嗎?」
「你指甚麼?」
「當日本海軍取得這麼大的勝利,耀武揚威的時候,陸軍會怎麼樣?他們忍受得了嗎?會不會乘遠東蘇軍大量西調之機,在春季化凍之前來個突然北進呢?別忘了,他們是軍國主義,戰爭狂人,不能用對常人的眼光分析他們可能採取的行動。」
吳紀光點著頭說:「對!延安來電也要我們特別注意盯住日軍在北方的行動!」
以上的描述表明,起碼在1942年,延安和蘇日間諜的工作重點都還是在想法將戰爭限制在中國土地上。佐爾格被捕了,但他的組織並沒有受到多大破壞,尾崎秀實也是一樣,中西功、西裡龍夫都是他忠實的助手,他們將戰爭死死地拖在中國,直到二戰結束。
如此寫這篇文章或許會被一些人罵為漢奸,民族敗類,但我想問一下,把四億五千萬人推向戰爭的血海,付出3000萬生命代價,給國家造成6000億美元的戰爭損失,這一切都只是為一個和中國公民毫不相干的共產國際作犧牲,這同逃避戰爭甚至作一些必要的妥協比哪個更愛國?某些人或組織為了一己私利,竟為了別國利益,將中華民族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確實,我們現在還缺乏某些直接證據來證實我文章裡所寫內容,但我們現在能得到直接證據嗎?佐爾格1933年暴露身份後去了日本,蘇聯解體後,一些秘密檔案解密,卻沒有佐爾格在中國活動的檔案,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尾崎秀實也是一樣,人們找不到他在中國活動的重要資料,但我相信,一個人,只要你做了壞事,你就別想著別人會永遠不知道。

(視頻:不朽的光榮—— 偉大的中國衛國戰爭: 1945年8月,蔣中正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歷時14年艱苦卓絕浴血抗戰,採用白崇禧上將率先提出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終於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迎來了近代歷史上最偉大與榮耀的時刻。)

(視頻:1945年10月10日,日軍北平投降: 中華民國首任國防部長、抗日持久戰最高戰略制定者、國軍多場重大戰役策劃部署指揮者白崇禧上將親臨現場監督,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代表中國在日軍投降書上簽字,北平十萬餘民眾與美、蘇、英、法代表觀禮,激動高呼「中華民國萬歲」、「中國萬歲」、「蔣委員長萬歲」、「勝利萬歲」,聲震屋瓦,響徹雲霄。)

(視頻:《一寸河山一寸血》29 —— 歷史的血跡: 抗戰期間,國軍堅持敵後游擊戰,毛澤東和中共表面上擁護蔣委員長和國民政府抗日,背地裡對日軍游而不擊,破壞抗日,乘民族危難發展壯大中共實力 )
(原載黃花崗雜誌)

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抗议镇压 什邡餐饮街禁特警入内:吃屎嘛你


为表达强烈不满,什邡餐饮业老板纷纷在饭店门口贴出“本地谢绝特警入内”的告示,并将图片上传网络。(网络图片)
【大纪元2012年07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郭惠报导)宏达钼铜冶炼厂投资百亿项目,因属于重度污染,遭到四川德阳什邡市民及学生的强烈抗议。据悉,7月3日,什邡市区仍有市民聚集,市区仍在实质性戒严状态,各路口有警方及武警执勤人员把守,市政府与什邡小广场被当局重点看护。同时德阳绵竹市至什邡市全线交通管制,有大批警员在道路执勤。大批市民群集抗议中共的血腥暴力行径,遭到警方施放催泪弹,试图驱散人群。因暴力执法,导致许多民众受伤。未经核实的传闻指,已有2人死亡。
为得到外界更多关注,什邡市民将拍摄的实况纷纷上传网络,也有什邡餐饮一条街在各自饭店门口贴出“本地谢绝特警入内”的告示,以此表达对警察血腥镇压什邡市民的强烈不满。
民众已连续三天上街抗议
中共一味追求高额利润,而不顾及民生健康和环境保护,目前遭到四川德阳什邡市民的达强烈抗议。什邡数百名中学生上街呼喊罢课、罢市,“保护什邡环境、还我美丽家园”,引发上万百姓支持和围观,民众已连续三天上街抗议。
市民将抗议图片上传网络,并留言说:“带头的几个人要遭殃了,如果是大学生,现在反到不怕了,从前还担心分配工作时,分配的差一点,现在反正都是打工,出国还更容易了;从前还担心处分,现在到处都有闹事………”
@松苗张春晖:“还我新什邡,坚决不投厂”。这是一些示威学生的呐喊! 走在前面的全是年轻学生,看上去才初高中,中国有救!希望学生们要有策略保护自己的安全!

什邡数百名中学生上街呼喊罢课、罢市,“保护什邡环境、还我美丽家园”,引发上万百姓支持和围观。(网络图片)

什邡市民拉横幅上街抗议。(网络图片)
据报,警察在街上列队示威,闹得很凶,还向天上打照明弹,再次引起市民前去围观,警方与市民之间因此再次发生冲突。 目前,由于官方封锁消息,死伤人数无法统计。

警察在街上列队示威,闹得很凶,还向天上打照明弹,再次引起市民前去围观,警方与市民之间因此再次发生冲突。 目前,由于官方封锁消息,死伤人数无法统计。(网络图片)
“特警禁止入内:打了我们,炸了我们,还要给你吃,吃屎嘛你”
为表达强烈不满,什邡餐饮一条街纷纷在饭店门口贴出“本地谢绝特警入内”的告示,并将图片上传网络。
餐饮业主在网上留贴说:“刚有警察来我们这节街吃饭,肥肠粉的直接说警察不卖,然后整节街的人都互相(转告),得铺子头的都出来吼起,简直壮观,现在很多店铺门口都有‘特警禁止入内’的牌子,简直令人兴奋,是什邡人就都得这样做,该,大家都动起来封杀警察,你吃锤子,打了我们,炸了我们,还要给你吃,吃屎嘛你。”文字下还配有图片。
网友Jason9IN贴文:实况报导:一点五十五,满街的食品店贴上了这样的标语(本店谢绝特警入内)!

为表达强烈不满,什邡餐饮业老板纷纷在饭店门口贴出“本地谢绝特警入内”的告示,并将图片上传网络。(网络图片)

警察向人群发射榴弹 很多人被炸伤
网友实况报导称:下午一点二十七分,医院医生透露,今天jc(警察)已经开始向人群中发射榴弹,今天很多人被炸伤!!!医生也好心,他们说“不管有没有钱,我们先医了再说。”
@二新V10网友留贴: 什邡民众开始自发为受伤同胞募捐。

被警察打伤的市民。(网络图片)

什邡民众开始自发为受伤同胞募捐。(网络图片)
市民在网上留言表示,什邡事件又一次撕开党的画皮。我觉得,从每一次示威事件里都可以总结一些经验教训,比如如何记录,传播和汇总,如何自我防护等等,结合中东和香港的一些手册,形成一个有效,安全,迅速的公民行动准则。

“山寨AK”步枪泛滥让“AK娘家”很受伤




“山寨AK”步枪泛滥让“AK娘家”很受伤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该定律归纳了一种历史现象:在铸币时代,当低于法定重量或成色的“劣币”进入流通领域后,人们就倾向于将“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有意思的是,该定律最近在世界闻名的轻武器生产商——俄罗斯伊热夫斯克机械制造厂(也称“伊兹马什”)身上应验了,由于其拳头产品AK系列步枪因大量外国“山寨货”塞满销售市场而无法售出,只好宣布破产。
  
“山寨”品最多的步枪
  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AK-47突击步枪,因为成本低廉和性能可靠而受到许多国家的欢迎,其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被公认为“世界枪王”,而生产AK系列枪械的伊兹马什也一度成为俄罗斯最赚钱的兵工厂。可是“风水轮流转”,据悉,伊兹马什已于4月下旬因资不抵债,进入破产管理程序。伊兹马什末代总经理马克西姆·库久克表示,破产程序是挽救公司资产和AK步枪品牌的唯一办法。


  事实上,成立于1807年的伊兹马什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枪械制造大本营。据不完全统计,在200年间,它生产了2亿多支枪支,数以百亿计的弹药。可是真正让伊兹马什享誉世界的还是诞生于60多年前的AK-47步枪。据美联社报道,AK系列步枪是普及最广的轻武器,至少有82个国家的军队装备该枪。


  不幸的是,冷战时期,苏联政府把AK步枪的生产技术作为厚礼送给不少友好国家。这些几十年前的技术转移协定其实都已过期,但俄联邦并没有采取措施制止“山寨AK”的泛滥。直到2002年,俄政府才承认伊兹马什对AK系列步枪的独家经营权,同时要求外国企业尊重俄武器版权。然而,“山寨AK”横行市场的局面没有丝毫改变。
  迄今为止,真正从伊兹马什买过生产许可证的只有委内瑞拉,它于2005年向伊兹马什购买了10万支AK-103步枪,稍后又从伊兹马什进口生产线,合同总额4.74亿美元。今年3月31日,俄国营武器出口公司副总经理尼古拉·沃洛布耶夫专程跑到新德里,希望军火采购大国印度从伊兹马什引进AK步枪的生产线。然而,随着伊兹马什的破产,一切努力都变得充满变数。
  
曾影响地缘政治走向
  虽然伊兹马什的历史暂告一段落,但它生产的AK系列枪械却还是不朽的传奇,被列为“改变世界的50种产品”之一。AK-47突击步枪理论射速高达每分钟600发,瞄准距离达900米,最远射程可达1500米。据伊兹马什介绍,截至目前,全世界累计生产的AK系列枪支已超过10亿支,其中AK-47达到1亿支,高居榜首。相比之下,著名的以色列乌兹冲锋枪的保有量只有1000万支,比利时FN公司的FAL系列步枪才700万支。


  《华盛顿邮报》甚至认为,这种轻武器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地缘政治走向。冷战期间,苏美由于害怕在核大战中相互毁灭,便想到插手局部战争。在这些局部冲突中,轻武器发挥着巨大作用,AK-47便当仁不让地成为典范。40多年前,越南战争中的美军士兵经常自发将美制M16换成缴获的AK步枪。在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士兵手持AK步枪的照片让五角大楼很尴尬,一些美国媒体愤怒地表示:“将军们不能给战士提供称心的武器!让他们不得不选择寒酸的二手战利品”。此后,美国大兵被严格禁止手持外国武器出现在镜头前。


  另据俄罗斯《真理报》披露,虽然伊兹马什破产已成现实,但一些武器设计师们却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几个月前,伊兹马什的首席设计师弗拉基米尔·兹洛宾公开了第五代AK步枪——AK-12,它引入了模块化设计理念,能够衍生出近20种不同的民用和军用武器,可使用多种不同口径弹药。凭借人体工程学设计,AK-12可以单手完成射击模式切换、开关保险等多种操作。目前,他正为AK-12设计新弹匣,容弹量达到95发。据悉,即便未来伊兹马什无法生产,俄国防部也会考虑让其他兵工厂来继续推进AK-12的发展与量产。

AK-47突击步枪诞生历程揭密


已经成为经典的AK-47突击步枪
已经成为经典的AK-47突击步枪
AK47算得上是全球局部战争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武器。一名普通士兵设计的一支普通步枪,究竟有什么魅力让这么多军人选择它?
如果说美国畅销全球的形象产品是可口可乐,那么,俄罗斯畅销全球的形象产品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有一个选项就是――AK47。
关于AK47,有这样一种说法:黑市买卖中的枪械价格可以说是标志某地区暴力冲突严重与否的风向标。在社会比较稳定的地区,AK47的价格大约在230到400美元之间;如果价格低到100美元左右,这可能表示,该地区的冲突状态突然停止了。如果AK47的价钱高到1000美元以上,则标志着该地区的冲突漫长而持续,而且正在进行。
AK47的图案已经用在莫桑比克的国旗上
AK47的图案已经用在莫桑比克的国旗上
 
AK-47突击步枪之父卡拉什尼科夫
AK-47突击步枪之父卡拉什尼科夫
受伤住院 一场闲聊激发奇想
AK47得到众多军人的极度崇拜,它的设计师也不例外。卡拉什尼科夫(以下简称卡氏)――人们公认他是世界级枪王、世界级枪械设计大师。现在回过头来看,卡氏成为武器大师不仅靠的是运气,同时还有少见的天分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1919年,卡氏出生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一个小自耕农家庭。7岁时入读10年制学校。据说,他童年时期就喜欢别出心裁搞点小发明。1936年,他毕业后在西伯利亚铁路的一个部门找到一份工作,从事机车修理。那时,在本职工作之外,他最大的兴趣是研究军用装备,对枪械等有着执着的偏爱。卡氏还从未想到会成为枪械大师,摆弄那些东西只不过是他的业余爱好。
卫国战争爆发时,19岁的卡氏应征入伍,负责驻守基辅军区。1941年6月2日苏德战争爆发,卡氏被召回部队担任T-34坦克的车长。在一次战斗中,卡氏驾驶的坦克被德军炮火击中,他身负重伤被送到后方的陆军医院抢救。他的生命虽然被挽救过来,但是从此却成了残疾人,特别是右手,后来一直都不能活动自如。卡氏当然不会想到,这所医院竟是他走向武器设计的转折点。
在医院里,他和战友们谈起战争,谈起武器。期间一名病友闲聊时问他,“为何只有德军才有自动步枪,而我们就连老式步枪都供应不足?”这一席话激发了卡氏设计一种全新自动步枪的奇想。在住院期间,他还让护士把医院图书馆所有关于轻武器书籍找来阅读,其中一本叫《轻武器的演进》对他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自学成材 28岁获得斯大林奖金
1942年春,卡氏被授予红星勋章,他要求出院归队参加战斗,医院未准,让他回家养伤半年。卡氏决定到以前工作过的铁道机车修理站,一边工作一边摸索枪械设计。他找到了在铁路技术科工作时的挚友克拉琴科――一位熟识机械加工技术的火车司机。在挚友的帮助下,在简陋的小工棚里手工打磨了一支自动步枪。
自动步枪做好以后,卡氏专门送到捷尔任斯基炮兵学院进行试验和评审。经过试验,评审委员会认为步枪的机构过于复杂,整体性能上没有超过当时装备苏军的苏达耶夫(即PPS-43)步枪。
但这个不成功的自动步枪引起了苏联装备规划委员会的勃拉贡拉沃夫中将――当时苏联步兵武器权威、捷尔任斯基炮兵学院院长的注意。他对该步枪的独特设计赞赏有加。1943年,他亲自推荐卡氏到高级步兵枪械学校接受专业深造。结业后他被分配到昂斯克军用武器试验场担任技术员工作。
1944年,在经历无数次试验失败以后,25岁的卡氏设计了一种7.62毫米的半自动卡宾枪。1946年,他在这种半自动卡宾枪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全自动步枪AK46,并送去参加国家靶场选型试验。一同竞争的还有多位著名步枪设计师的作品。
经过初选,包括AK46在内的三种型号的步枪被指定参加最后一次评审。严酷的试验可以很好地检验步枪的真实作战能力。在极限射击评审中,AK46的出色表现让在场的众多评委刮目相看:AK46连续射击了1.5万发子弹,虽然枪管打红了,可射击精度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竞争对手的样枪打几发后就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完全打不响。
评审委员会非常仔细地计算、统计试验结果,对每一组射击数据进行对比,将全部数据整理成综合报告,上报苏联国防部。评委们一致认为:“推荐卡拉什尼柯夫上士设计的7.62毫米突击步枪列入正式装备。”
不久,评审委员会决定生产第一批AK46步枪,同时进行一次比选型更重要的试验――部队试用。结果,部队对这种简单易用、火力强大的AK46自动步枪赞口不绝。苏联国防部决定内定AK46为陆军制式步枪,并将该步枪正式定名为AK47。
1947年的一天,一位名叫德明的上校闯进了卡氏的绘图室告诉他,AK47步枪被定为苏军制式装备。斯大林亲自为他颁发了15万卢布的奖金,当年卡拉什尼科夫28岁。
可靠耐用 连美军都捡起来用
美军士兵在试射AK-47
美军士兵在试射AK-47
AK47自动步枪的各个单项指标并不出类拔粹,但是综合性能很平衡,结构简单,结实耐用,故障极少,造价低廉,威力巨大。AK47的编号来历也很简单:所谓47是指这种步枪的面世时间,即1947年;A是指自动步枪,K是它的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名字的第一个字母。
从1949年开始,AK47正式大规模装备苏军。到了20世纪60年代,苏联开始向华约盟国和第三世界国家提供这种便宜的枪械。1956年,中国也根据它制造出五六式冲锋枪,装备全军,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停止生产。除了苏联以外,其他一些国家也对AK47自动步枪进行了大量的仿制。可以这样说,AK47自动步枪是原社会主义阵营众多国家的枪械鼻祖,成为枪械世界的两大流派之一。
卡氏之所以能设计出这么优秀的自动步枪,得益于他曾经是军人,知道军人最需要什么样的武器。在设计枪械时,他首先考虑的是要使枪械结构简单,能在寒冷、炎热、风雨、沙漠甚至水中都能使用。卡氏认为对一个枪械设计者来说,最大的悲哀是不被使用者接受,因此,设计师首要考虑的是使用者。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斯通纳研制成功了口径为5.56毫米的M16自动步枪。这种步枪比AK47步枪口径小得多,射击精度得以提高,同时还减轻了负重量,便于携带。M16最先在越南战场上使用。
但是,M16被称为“贵族步枪”,这种步枪外观虽然漂亮华美,但对射击的环境要求很高,枪管不能进水,有时下雨受潮也影响射击精度。再加上性能不稳定,连续打出4500发以上的子弹,就造成某些零件的断裂。据说,在越南战场上,美国士兵并不喜爱这种“贵族枪”,还是愿意使用AK47步枪跟越南士兵作战。
弃武从商“卡氏”品牌很值钱
苏联解体以后,卡拉什尼科夫几乎每年都到国外参观和考察。美国国家博物馆军史馆长伊泽尔博士于1990年春给71岁的卡氏一封信,邀请他到美国参加20世纪著名枪械设计师电视文献记录片的拍摄工作。访美期间,卡氏跟著名M16步枪(美军主力步枪)的设计师斯通纳进行了学术交流。虽然信仰,但两人却有着共同的经历:都曾参加过二战,都没有受过枪械方面的高等教育,都是自学进入枪械设计领域的,并且在轻武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访美期间卡氏还参观了一个美军海军陆战队基地,观看了一个空降营的火力表演。基地司令邀请这两位武器大师做一次射击比赛,卡氏打M16,斯通纳打AK47,两位大师对手中的步枪评价都很高。两位都认为,未来步枪将会向向小口径、轻型化、通用性方向发展。当然,其前提仍然是性能可靠,适合各种复杂多变和条件恶劣的自然气候。在这点上,斯通纳承认,卡拉什尼科夫有着别人不可比拟的成就。
1990年代,卡氏基本上已经不再研制军用武器,而改为研制猎枪。受父亲的影响,卡氏的儿子从小酷爱枪械设计,也成为一名枪械设计师。为了感谢卡氏在枪械方面对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卡氏的家乡库里亚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并给他竖了一个青铜半身像。苏联解体后,卡氏仍然受到俄罗斯政府的重视。1994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专程前往伊热夫斯克,同国防部长,联邦反间谍局长和其他领导人一起参加11月10日的“庆祝世界著名武器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诞辰75周年”活动。80岁生日时,普京亲自向他表示了祝贺。
现在,以中将军衔退休后的卡氏和老伴,生活在乌德穆尔特自治共和国的一套两居室的旧式住宅中。2002年底,84岁的卡氏突然选择了德国一家名叫MMI的制伞公司进行合作,允许该公司使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生产的雨伞和其他日用品。作为回报,卡拉什尼科夫可以获得该公司30%的股份。卡拉什尼科夫非常高兴自己的名字在商业战场也有市场价值,他兴奋地说:“我设计的枪和MMI的产品有很多共同点,都是可靠、易用并且容易维修,所以用我的名字最合适不过了。”
2004年9月,英国一位叫约翰·弗洛利的企业家用“卡拉什尼科夫”的姓氏作为伏特加酒的品牌。这是令人叫绝的现代营销术之一。卡氏多次出现在伦敦,为这种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伏特加酒的投放市场进行宣传。
AK47的中国型号:56式、56-1式和56-2式冲锋枪
AK47的中国型号:56式、56-1式和56-2式冲锋枪
 
在对越自卫反击中,使用56-2式冲锋枪的我军士兵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使用56-2式冲锋枪的我军士兵
 
在科索沃惊现的中国63式自动步枪也使用了AK47自动机构的设计
在科索沃惊现的中国63式自动步枪也使用了AK47自动机构的设计。



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胡作为军委主席的月薪是21119元

 

军委主席的工资当然是军中最高的。有消息称,在2005年,军委主席胡锦涛的正式薪金(基本工资)每月标准是9390元;副主席的薪水为9280元。在近年3次加薪后,军委主席的工资也“水涨船高”。

军委主席的“灰色收入”

据平可夫所著《十八大军委主席争夺战》一书称,在2005年,军委主席胡锦涛的正式薪金(基本工资)每月标准是9390元;副主席的薪水为9280元;军区司令的月薪是6065元;集团军军长的月薪是3775元;排长的薪水是460元。所有军人的工资都包括职务工资和军衔工资。最近6年的3次工资增加幅度,都是以上述标准为基础的。

但是从军委主席到班长的住房、车马费、食宿全部是免费的。薪水实际上只是“零花钱”。

军委主席的出差,当然是专机、专车。军委副主席、军委委员以上的军人出差时,可以使用飞机头等舱、火车是包车、轮船是一等舱。军长以上的高级干部出差时,可以使用飞机头等舱或者或火车软卧,而大校以下的官员出差时只能使用飞机普通舱。

住房补贴制度也依然存在。这些等级包括:离退休的干部也拥有相当严密的特权制度。例如内战时期参军的兵团级以上干部离休之后,在干休所享有一部专用汽车。军长级干部离休之后,在干休所每三户拥有一辆专职小轿车。师长级以下干部离退休之后,每十户享有一辆汽车。
军委主席的工资计算方法

上述所有工资、补贴标准,经过近年来的三次调整,2009年全体官兵工资增加50 %、2010年全军军官平均增加工资1000元,2011年的军官工资再增加40%。

这样,上述所有工资、补贴数字的换算应该是:

2005年基本工资+50%*基本工资+l000+40%*基本工资=现在基本工资。

依照这样的计算,

军委主席胡锦涛工资为(9390+50%*9390+1000)+40%*9390=21119元

军委副主席习近平工资为(9280+50%*9280+1000)+40%*9280=20888元
除了基本工资之外,还有地区补贴等等,因此同样是集团军军长,工资不一定相同。例如驻香港、澳门部队有自己的补贴标准,驻香港、澳门部队的补贴实施八一时候、年终(8 、12 月)两次增发补贴制度。

2012年7月1日 星期日

胡锦涛为留任军委主席而战:319事件又一说

明鏡新聞網: 胡锦涛为留任军委主席而战:319事件又一说: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香港庆祝香港主权移交15周年。 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香港之际,《星期日泰晤士报》今天(7月1日)刊登一篇文章,透露今年3月19日的“北京政变真相”。 文章说,为争夺对3百万解放军的控制权,中共高层的权力之争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香港之际,《星期日泰晤士报》今天(7月1日)刊登一篇文章,透露今年3月19日的“北京政变真相”。
文章说,为争夺对3百万解放军的控制权,中共高层的权力之争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胡锦涛在今年秋天的十八大后将不再担任国家主席和党的最高领导,但仍试图留任军委主席。
担心支持被清除的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军方可能发动政变反对自己,是胡锦涛最大的恐惧,也是3’19北京军事政变发生的原因。
文章引述香港杂志《前哨》的文章说,今年3月19日的北京政变,是自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来中国发生的最大骚乱。并称这来自与中央政治局非常接近的消息来源,并非空穴来风。
文章透露,今年2月,当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结束回到北京后,告诉胡锦涛,白宫仍然把当时的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看作是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
这一信息令胡锦涛很担心,之后就发生了关于英国商人海伍德被薄熙来妻子谷开来害死的传言,然后随着王立军逃往美国驻成都领馆事件,薄熙来也被免职。


周永康
中国政法委书记、被认为是薄熙来同党的周永康


但被认为是薄熙来同党的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仍然令胡锦涛担忧,周永康手下有80万警察,他的办公室24小时有武装警察保卫。

3月15日,胡锦涛作出了一系列决定,首先是免去解放军第38集团军军长王西欣的职务,调派他出任国防大学副校长,接替他的是胡锦涛的亲信许林平少将。
4天之后,3月19日夜间,新上任的许林平军长调遣38军士兵进入北京市中心。目击者说,天安门广场和福佑街上有大批士兵和装甲运兵车。

北京居民当时用手机短讯传递军队进市中心的消息,微博上也出现很多有关消息。

据《前哨》的文章说,38军的士兵与武警在中央领导人的办公区对峙,有士兵高喊:“我们是胡主席派来控制政变基地、抓捕政变领导人的!”
而武警则回应说:“如果你们攻击国家部委重地,你们就是叛军。立即撤退,否则我们会毫不留情的消灭你们!”武警还警告性的对空开枪,当时北京市中心都能听到枪声。
但虚张声势的武警不久就被军方制服,之后不久,在顾问和亲信围聚中的胡锦涛接到了在中共高层仍具影响力的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的电话。
根据《前哨》的说法,江泽民说:“锦涛同志,我想告诉你,周永康是个具有自我牺牲党性的好同志,他没有政变的动机,所以不要轻信国外和国内敌对势力的谣言。”
江泽民还在电话中说:“必须停止对薄熙来同党的清除行动,继续这样做的话,对国家、对我们所有人都没有好处。根据今晚的事件,我会说周永康同志表现很克制,把握了大局。”
《前哨》的文章说,江泽民的训斥让胡锦涛出了一身冷汗,在此后不到24小时,中共领导人通过官方媒体向外界显示了中央的团结一致。
《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文章说,一场军事政变的灾难避免了,但这次事件让人们相信,胡锦涛不会一次交出他手中的所有权力,他已经在为未来自己在政权中心的地位而战。

己巳之变 清军入塞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即袁崇焕毛文龙后三个月,发生了军兵临京都城下的“己巳之变”——后金约十万精兵,在皇太极率领下,绕道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11月18日,满清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戒严,中央急调各路勤王军保卫京师。

目录

  [隐藏

[编辑]入卫京师

袁崇焕得知爱将赵率教阵亡、遵化陷落的消息,急行军三百余里,比清军早到二天,九千骑兵有四千人掉队,步兵不能兼进[1],崇祯立即召见,大加慰劳,赐御馔和貂裘,袁崇焕请求让疲惫的士兵入城休整,却没被批准,只好驻军北京广渠门外[2]。两日后(11月20日)清晨两军在广渠门外大战,祖大寿阵于南侧,王承允阵于西南侧,袁崇焕阵于西侧。此时清军败退,广渠门溃败的清军在北京郊外大举烧杀,城外戚畹中贵园亭庄舍被蹂躏殆尽,引起戚畹权贵的极度不满,向朝廷告状。袁崇焕应把来犯之敌阻挡在蓟州至通州一线,而非跟蹑,11月15日赶到河西务,又不顾将领反对,率部前往北京,造成纵敌深入的错觉,于是京城内议论纷纷。
十二月初一日,崇祯召对袁崇焕、满桂及其部将黑云龙于平台。崇祯以杀毛文龙、勾结清军入关、射伤满桂[3]三事责问崇焕,崇焕一时语塞,帝命锦衣卫拿下,后发南镇抚司监候[4]。祖大寿闻讯,顿时大愤,率大军疾归山海关,情势再度逆转。此一战场由皇太极亲自上阵,明军节节败退,大将满桂孙祖寿战死。时兵部尚书王洽“应变非所长。骤逢大故,以时艰见绌。遵化陷,再日始得报。帝怒其侦探不明”,遂下狱,隔年四月,病死狱中。

[编辑]远因

毛文龙被杀后,后金没有东江镇的牵制,可以进行远距离作战。当时的明朝的官员已经看到了袁崇焕杀毛文龙与“己巳之变”之间的关连,候补科阮震亨得知毛文龙的旧部有背叛迹象时,表示不胜忧虑;刘宗周上疏,以为“己巳之变,坐误国者,袁崇焕一人。小人竞修门户之怨,异己者概坐以崇焕党”。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毛文龙的部将孔有德耿仲明人等在登州引发吴桥兵变,明朝派兵四万,围攻山东重镇登莱二州。不久,孔有德、耿仲明率部投降皇太极,成为日后清军强大的武装部队。这可说是袁崇焕杀毛文龙始料未及的后果。

[编辑]后果

己巳之变之后清军曾先后五度入长城,其中两次打到北京城,最远的一次侵犯到山东济南,皆大举劫掠而归。例如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皇太极第二次攻入长城,遍蹂京畿,历时四个多月,明称“丙子虏变”。崇祯九年(崇德元年,1636年),清军第三次入塞,宣大总督梁廷栋与兵部尚书张凤翼不敢战,自知死罪难逃,每日服食大黄取泻求死。
崇德三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第四次入塞,卢象升拼死奋战,最后阵亡。崇祯年间明廷始终和战不定,在清军与流寇之间陷入两面作战之困境。崇祯十二年(1639年),洪承畴奉命镇守蓟辽边境,给予李自成张献忠趁势崛起的机会。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洪承畴在松山之役战败被清军俘获,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初三,孙传庭部被李自成部歼灭,自此明朝内外尽墨,注定明朝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