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大国解体:势所必至
官称周克华今晨被击毙 死无对证了 网络炸锅了
2012-08-14讯
央视14日今晨消息,8.10暨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案犯罪嫌疑人周克华已于今日6时40分许被击毙,嫌犯曾作案8起致9人死亡。
敏感时刻 重庆曝大案 网络挺薄者得意
8月10日上午,在合肥薄谷开来案庭审的第二天,重庆沙坪坝区凤鸣山康居苑中国银行储蓄所门前发生一起持枪抢劫杀人案,案犯打死1人、打伤2人,抢走死者浅黄色女式单肩大挎包,逃离现场后又搭乘“摩的”逃逸。武警重庆总队出动,在歌乐山一线,展开搜捕,全力追捕枪击抢劫案疑犯。
网络挺薄人士纷纷发帖,称重庆还是离不开薄熙来,看看现在大乱了。
左图为重庆警方发布的周克华照片,右图则是南京警方发布的「曾开贵」照片。在谷开来开庭的敏感日,所谓的“周克华”在重庆开枪抢劫杀人后,轰动全国,最新通缉令将周的面目曝光。但今年一月他在江苏南京开枪抢劫,杀死一名提款的男子后,南京公安却以「曾开贵」通缉,引网民质疑。当局辩称为免打草惊蛇,刻意用化名,旨在「麻痹凶手」。
新快报报道,今年1月南京枪案全国通缉的时候,疑犯的身份并没有确认。此后有报道说,案件有重大突破,但却没有说突破点在何处。一位接近南京警方的人士昨日向新快报透露:“就是嫌犯的身份确定。”这名人士称,南京警方和江苏警方在案发当月即确定了疑犯名叫周克华,老家在重庆。此外,还成功提取到了疑犯的DNA。“此前,为了怕惊动他,没有公布其姓名和取得的新照片,怕他更换装扮。旧的通缉令全中国都贴了,新的照片只在北京出现过。”
南京警方和江苏警方负责宣传的官员,对上述信息未予置评。
公安在周克华母家进行24小时监控。互联网自小爱看武侠小说 遭冤狱报复社会?
当局锁定周克华后,公安到周母的住所守候,并且住下,甚至为周家装了冷气。然而,周母称儿子去年八、九月曾回家,陪她出入医院,今年1月江苏南京枪击案前,亦曾经回家陪母亲。公安除守在周母家,亦守在周前妻、儿子的家中。
周克华的同村村民称,周小时候内向老实,不爱与人交往,爱看武侠小说。早年他在湖北武汉,因有人携带毒品坐上他的车,令他被捕,自此周开始疯狂报复社会。
今年1月6日,周克华在江苏南京下关区,枪杀一名到银行提款的男子,抢走20万元人民币,随后他亦逃去无踪。当地公安事后亦发出通缉令,但凶手姓名写成曾开贵,照片相貌与周克华差别甚大。网民质疑公安「摆乌龙」。
但公安消息指出,当时掌握部份信息,知道周相当狡猾,为了不打草惊蛇、深入侦查,故特意用这化名。
政法委移花接木?
但这无法解释为何图片是完全不同两个人。用另外一个人照片可以找到真凶吗?
按中共官方说法,周克华流窜三地,作案8起,8人死于其枪下。周作案的特点是极其残暴冷酷,往往一枪致命,以劫财为目的,用完再抢,反复作案。官方还说,周野外生存能力、反侦查能力极强。对网上传言的周当过特种兵,官方予以否认。
周克华身手这么厉害,又有枪,为什么要针对普通民众反复抢劫一、二十万的小数目,何不做个富豪贪官的大票呢。抢钱为何非要致人于死地?如此残忍冷血好似杀人机器。
搜捕多日未果 称已逃离 急转称击毙
数万公安、武警及解放军在重庆围捕杀人、抢劫悍匪周克华,但一连4天仍无所获。当局放风担心他可能已经逃离重庆,周边的五省已经高度戒备,四川、贵州当局已要求所有公安取消休假,湖北则在水陆两路,防止周克华潜入当地。
海内外对中共政法委的批评与日俱增。总部设在香港的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指,胡锦涛已决定,派解放军第13军37师,出动5,000人参与围捕。
正在此时,央视报道称周克华今晨被击毙。
综合以上种种,真蹊跷!如今死无对证了!
被重庆等地大规模围捕的悍匪周克华已于今早6点40分被击毙,而重庆时报却在网路上发帖称周克华系自杀。随着现场图片曝光,围绕周克华升起了更多疑惑。民众在微博上的议论表现出对当局的极度不信任。微博热评2小时超过百万条。
周克华死亡的三个版本:
1、央视:周克华已于今日6时40分在一个皮鞋厂院内被击毙。
2、重庆时报: 今早7时许,童家桥一巷道内,8名搜捕警察发现周克华尸体,疑似自杀,目前警方已初步确认。
3、长沙晚报:周克华系被击中两枪后自杀身亡。
“长沙晚报颜家文”微博:周克华身中两枪自杀于沙坝区童家桥一带。周克华下山,警察迎击。现场有六七处弹痕,双方至少开了六七枪,周克华死地童家桥莴笋沟,在被击伤后最终自己被一枪爆头,生地也是死地,身上搜出两把枪,遗留物有一黑色小包,现金300余元,车票12、 13日各一张,疑似感冒丸两颗。
有网友疑惑道,不是都在歌乐山吗?怎么却在沙坪坝童家桥莴笋沟?后来官方微博又称是为了麻痹罪犯而做的这样声东击西的策略。
在看到现场发出来的照片后,网友们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如有人道:我以為周是瘦子,一看這body敢情是個胖子,另外長沙晚报这记者的语文水平真让我着急,到底也没说清楚是自杀还是击毙。
据网易新闻前天报道:“他的相貌一点没变。”前日,周克华的小学同学陈启红看着通缉令上的照片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周克华应该是一个偏瘦的男子。可以从现场图片看来却不是这样的。
网友道:窗子的玻璃完好无损,不象是乱枪击毙的!!!民众疑警方把一些无头案全算在周克华身上
重庆南岸区的“人白心黑”表示,虽然击毙了,但是我觉得有些案子不是他做的,比如石桥铺枪杀哨兵的案子。因为没啥证据,觉得是警方把一些无头案全部算到他身上了,现在更死无对证了。希望警方秉承对老百姓负责的原则把所有案子查清。
重庆渝中区的“耳朵不在线”表示自己心情有点复杂,“杀人犯被击毙,身边多了一份安全是好事;可是没有公开审判、没有口供,这些案子加在一个死人身上,是冰山一角还是欲加之罪?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权么?如果这不是欲盖弥彰的话,我们的管理者要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
广东的陈鸿斌也同样质疑相似问题,并希望警方秉承对老百姓负责的原则把所有案子查清楚,不是说击毙了他就完事了,否则社会得不到真正的安宁。
近期密切关注周克华事件的广州佛山著名维权人士天理也提出质疑:
其一,被击毙或自杀缺乏细节,美国击毙本拉登都是经过DNA确认后才敢向全世界发布击毙本拉登的消息,警方根据什么确认尸体是周克华的?
其二,穿着不像一个在山上被围困了几天的人。试想一下,周被困几天了,还是在山上,钻山洞、树林子,可是看身上衣服很干净,西装裤笔挺,裤折都很明显,皮鞋上没看到有泥土,还是黑亮........像刚从浴室里出来去赴约的打扮,一点野外亡命啊样子都没有。此外,周比较清瘦!
天理表示,从衣着、肤色、气质、发型,感觉这个死者是城市或城镇青年,不是村民和山民;二是感觉他是一个二、三十岁的人,不是四十多岁的人(抢劫案的新闻报道中说嫌犯是四十多岁的人)。
天理认为对公共事件的质疑是所有公民的权利!强烈要求公布死者的正面图片!
重庆交巡警官方微博配的另一张图是警方清点现场遗物,一位姓吴的先生提出疑问说:“一般检验这个东西的时候不是要带手套吗?”
重庆江北区的“Johnny_DQ”:“为毛是光起手板,连个手套都不戴,就在翻证物!?” 深圳的“Captain-JackL”:那个处理证物的怎么手套都不戴?太儿戏了吧?
被围观群众围的水泄不通的现场,但是大多只能远观。
一度造成周围的交通堵塞
从现场遗留的弹壳判断:周克华一共开了三枪(来自长沙晚报记者颜家文微博)
周克华腰部中弹(蓝圈)在墙根留下血迹(红圈)(来自长沙晚报记者颜家文微博)
周克华头部中弹,子弹应该从右侧太阳穴进入(篮圈),因此大量血迹从周头部左侧喷出,而且在墙上留下血迹(紫色线内),根据喷溅的血迹,找到自头部穿出的弹头在墙上留下的弹痕(红圈)(来自长沙晚报记者颜家文微博)
根据前方记者的报道和现场图片,还原现场:周克华腰部中两枪,跪下,举枪对准自己右侧太阳穴,开枪自杀。(来自长沙晚报记者颜家文微博)
更多疑点汇总
安徽省公安厅宣传处新闻科副科长童静提出“围捕周克华两个细节”:1、周打手机,打手机给谁?2、周扬言要今天要干一笔大的,信息从何而来?
51视频官方微博也有疑问表示,以前不叫周克华,现在一下子叫周克华,又全是他杀的那些人,公安有足够证据证明是他杀的吗?为什么不活捉?狙击手那么利害,为什么不打手,打脚?一定要杀死,随着周克华的死亡,一切都将成为一个迷…
官方最新的说法是:
@头条新闻:【视频:两位击毙周克华警察讲述详情】央视报道,两位今晨近距离击毙周克华的警察讲述,当时两人尾随周克华进胡同,周突然回身走来并连开3枪,两警察与其对射,每人开2枪,周克华倒地。对射发生时,双方距离仅3米。当时两警察一人躲在电线杆后,一人靠墙,周克华处于被夹击状态。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于飞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结果
奥斯曼帝国、英帝国、法兰西帝国和萨丁尼亚联军胜利参战方
法兰西第二帝国
英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萨丁尼亚王国
俄罗斯帝国
保加利亚志愿军兵力
250,000名英军
400,000名法军
10,000名萨丁尼亚军
1,200,000名俄军
7000名保加利亚志愿军伤亡与损失
17,500名英军
90,000名法军
35,000名奥斯曼军
2,050名萨丁尼亚军
被杀、受伤或病死
256,000人
被杀、受伤或病死克里米亚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作战的一方是俄罗斯帝国,另一方是奥斯曼帝国、法兰西帝国、不列颠帝国,后来萨丁尼亚王国也加入了这一方。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
战争的起因
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俄罗斯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为保护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在“圣地”建立俄罗斯的保护地的要求,这个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苏丹拒绝。法国的天主教徒和英国的新教徒也反对俄罗斯在巴勒斯坦建立据点的企图。俄罗斯在苏丹拒绝后决定以此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1853年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断交并开始占领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
战争的真正原因是奥斯曼帝国逐渐的、内部的瓦解,俄罗斯认为这是它将它在欧洲的势力不断扩大的好机会,尤其是它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罗斯则想争取获得对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控制。英国和法国反对俄罗斯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罗斯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它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利益。
[编辑] 战争过程
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因此奥地利在这场战争中起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虽然它并没有主动参加这场战争。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这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
[编辑] 战争时间表
- 1853年7月3日:俄军开入多瑙国家。
- 1853年10月16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俄罗斯宣战。
- 1854年3月27日和3月28日:英国和法国向俄罗斯宣战。
- 1854年4月20日: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防御联盟协议,这个协议在这场战争内有效。
- 1854年7月底至9月:在奥地利的压力下俄罗斯撤出多瑙国家。
- 1854年8月16日: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奥兰的一个要塞被占领。
- 1854年9月14日: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并开始围攻塞瓦斯托波尔。
- 1854年12月2日: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署反俄同盟。
- 1855年1月16日:萨丁尼亚加入战争。
- 1855年5月22日:英法舰队进入亚速海,但没有获得任何成果。
- 1855年9月8日: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
- 1856年3月30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俄罗斯、萨丁尼亚王国、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条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放弃所有占领地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域被保证,黑海内不得驻军。
战争后果
克里米亚战争的后果之一是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之间的神圣同盟终止。普鲁士在这场战争中持中立,战后普鲁士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好,与奥地利的关系变坏,而俄奥之间的关系恶化。英国与法国在战后也开始与俄罗斯修好,因此奥地利日趋孤立。到此为止奥地利在德意志邦联中处支配地位,但这个地位日益减弱,而普鲁士的地位则日益增高。由此欧洲各强国之间的势力均衡开始对奥地利不利地变化。奥地利的削弱同时也使萨丁尼亚不断增强。萨丁尼亚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起了一个支配性的地位。1861年在法国的支持下萨丁尼亚达到了建立一个意大利王国的目的。
战争的意义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今天大多数人已经将这场战争遗忘了,但它从军事上和从政治上改变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在19世纪的欧洲历史中,它与随后的巴黎条约是继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后的第二大重要外交事件。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铁甲船和现代的爆炸性的炮弹第一次被使用。它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壕沟战和静止战。电报首次在战争中被使用,火车首次被用来运送补给和增援。
战地记者首次参加并可以在同日将战况报告给家乡的报纸。由于一个英国军官的错误,使得在一次不到20分钟的攻击行动中,就造成了约900名英国骑兵的丧生(之后有学者专家指出,当时英军骑兵的死伤并不若外界所想像的多,事实上有八成左右的士兵最后安然抵返家园,九百多名的伤亡人数全是英国报纸渲染夸大后的数字)。当晚《泰晤士报》就报道了这个损失,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危机。此外在这场战争中记者还第一次使用了摄影术来记载战争实况。
其他方面的意义
[编辑] 野战医院条件改善
在这场战争中共约50多万人死亡,其中法军的损失最高。大多数士兵不是阵亡,而是因饥饿、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和野战医院的条件差而死于其战伤。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改善了野战医院的卫生条件,仅此一项改革就大大地提高了受伤战士的生存率。战后南丁格尔在伦敦创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
[编辑] 香烟得到大范围生产
烟草被用来做香烟产生于近代,大量生产出现在克里米亚战争。这次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香烟的大量泛滥。而在一战和二战间,各国的军方将香烟大量分发给官兵。二十世纪后半期,香烟的危害开始被广泛宣传,在烟盒上出现了吸烟有害的提示。
[编辑] 英国设立维多利亚奖章
克里米亚战争同时催生了在1856年设立维多利亚十字奖章,这是英国军队首次为英勇作战者设立的国际奖项
[编辑] 俄国的农奴制与军事改革
通过克里米亚战争,俄国看到了农奴组成的军队与英国、法国自由民组成的军队之间的差异,俄国军队的训练与武器与英法也有很大差距,这促使俄国进行农奴制与军事改革。 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也促使俄国认识到农奴制需要改革。
参看条目
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3)(自己接受不了)
战至最后一人),即使军队也难望其项背。金门之战解放军登陆9000人,最后被俘5000(大多为伤员,但日军伤员能自杀不降)。还有朝鲜战争中第五次战役志愿军被俘1.5万人、其中60军180师就被俘5000人的例子。
日军能达到这种顽强程度,可以说是受“武士道”精神和神道教的影响,尽管碜杂了宗教因素,但却使日军战斗力提高许多倍。对付这样的敌人,只有用绝对优势的火力对其进行“火制”,因为血肉之躯终究难挡钢铁,精神原子弹炸不死人。太平洋战争波澜壮阔,但不知网友们有没有注意到,这场战争只有美、日两国才有资格打。因两国都有强大的海军(英国海军不如日本,两栖作战能力也有限),而且战争焦点在于岛屿争夺战,美军只有消灭全部日本守军才能取胜,假如其他国家的军队在完全孤立的孤岛上面对美军绝对优势的海陆空兵力的饱和攻击,说不定未打就精神崩溃投降,可能有部分会英勇抗击,但大部(含伤员)都早已投降,决不会如日军般在完全绝望的情况下也战斗到最后(更不用说“神风”特攻)。美军能全歼孤岛日军,一是在于绝对优势火力,二是完全切断其补给线“关门打狗”。日军人员、弹药越打越少,伤员无药医治大批死亡(我前面已指出负伤人员一般多于战死者几倍),尸体在全封闭坑道内腐烂发臭,导致疾病大流行,又出现大批非战斗死亡。最极端的例子是菲律宾,战役后期日军因完全没有药品、食物供应,以致病死、饿死的人员超过战死者10倍!
中国军队当然不可能象美国军队那样做到这点。
再说一说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未从日军手里夺回一个中等城市。
网友们马上抗议:有长沙、宜昌、常德、 南宁、桂林、张家口……莫急,且听慢慢道来。弱势一方军队在战争的某一阶段或某场战役而言,确实要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但战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时,大中城市的争夺就极为必要,否则守军进可攻,退可守,战争势必拖延。太平洋战争中美军进行了一个个岛屿争夺战,就因为它们是进攻日本本土的跳板,无法绕过。解放军一贯强调以歼灭有生力量为主,但随着战局发展敌军龟缩城市,野战无战机可寻,已必须进行攻坚。如华北野战军不攻克石家庄就无法打开解放区局面(这是我军攻下的第一个中等城市),辽沈战役以攻锦州为焦点,就是这个道理。
之所以说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未从日军手里夺回过一个中等城市,是因为凡是日军决定坚守的城市,中国军队就无法夺取;中国军队宣布收复的城市,都是日军决定放弃的空城。要夺取日军决心坚守的城市,或要攻坚,或要在野战中消灭日军主力,使其被迫放弃城市。然而我们看看八年抗战收复的城市,没一个是上述情况夺取的。大城市更不用说,抗日战争前期日军夺取的平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在日本投降时不是还在日军手里?中国军队又通过哪一次大会战夺取之?
日本在二战中的最大战略毛病,是野心太大,既想一举灭亡中国,又要北进苏联,还要南下太平洋,同时追三只兔子,结果一只也追不到。陆军以苏联为宿敌,结果在侵华战争中一直在关东军保留了庞大的精锐部队,也不加强“中国派遣军”,但惧于苏军战力又不敢轻举妄动,结果形成“中国派遣军”兵力不足、关东军极为强大又无用武之地的怪事,战略上至为失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东军精锐大部调往“南方军”,陆续被歼。“中国派遣军”不但兵力不足(1939年达到85万人的高峰,此后常年保持在60万人左右,1944年又逐渐加强,但战略重心已转移),而且精锐陆续调往关东军和南方军,质量也大为下降,只能确保城市、交通线等要地。中国派遣军只有一个军是“攻击军”,长期担负有进攻任务,那就是驻守武汉周围的第11军。该军长期保留有7个师团,面对周围中国军队上百个师,采取“短切突击”战术,重在打击中国军队有生力量,而不以夺取、确保城市为主。先说四次长沙会战,前三次日军均出动10万人,作战计划中早有夺取长沙后主动放弃的企图。第一次攻占长沙后放弃,国民党即宣布收复长沙的“大捷”,其实这场战役日军仅阵亡880人,国民党军如要夺取日军坚守的长沙,非要毙伤数万日军不可。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主要目的在于寻歼国民党军王牌主力74军,重创74军后日军即退回,国民党军伤亡超过10万,10倍以上于日军,居然宣布“第二次长沙大捷”。此次战役中陈诚以为日军主力投入长沙,宜昌空虚,遂集中6战区16个师攻打宜昌,也对付不了日军坚守的第13师团。
相反,当日军攻占某城市后按计划放弃,返回途中又接上级命令确保该城时,就能立即返回夺取之,从而使刚刚宣布收复某城“大捷”的国民党自打嘴巴。日军第一次夺取宜昌后,按原计划放弃返回,因中国派遣军为威胁我大后方又决定确保宜昌,日军又立即返回重新夺占,国民党军望风而逃。1943年日军夺取常德后返回,途中接到大本营命令:常德附近为中国持久抗战倚赖的粮仓,必须确保。攻城日军又立即返回,重占常德。这还不清楚吗!
1944年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作战,一直攻到贵州独山,此时日军因太平洋上美军攻势猛烈,在中国的大战略全盘变化,决定中国派遣军全线收缩,集中于两个重点:北方和东部沿海。此时日军在我国有四大集团,即武汉和湘桂的第6方面军,广州的23军,上海、华东的13军,和华北方面军。华北方面军有两大任务,即在北部防范苏军进攻,在山东沿海防美军登陆(日军当时估计美军将在山东半岛投入空降师)。 广州的23军以龙洞为核心阵地,死守拖住登陆美军;华东的13军为反美军登陆重点,为此决定第6方面军全面放弃占领区,移师华东准备决战。为此,第6方面军逐渐从湘桂撤退,国民党军随后逐步收复南宁、桂林。如不是日本投降,国民党军势必会大肆吹嘘其收复衡阳、长沙、武汉的“大捷”。
敌后战场游击队唯一夺取的中等城市是张家口,但已是日本宣布投降时的事了。1943年军队开始大反攻,收复大片国土和县城,但我们只要留意其战果,就发现消灭的绝大部分是伪军,日军极少。这一是因为日军为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作战,从华北抽调了大量兵力;二是上述日本战略重心变化,华北方面军主力向北和山东集中。
随便胡扯一大堆,在抗战胜利日难免使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不快,但良药苦口利于病,我们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面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敌人。当年4亿民众难奈60万侵华日军何、“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悲剧,但愿不要重演!
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2)(自己接受不了)
空队只有2架轰炸机被当场击落,1架受伤返回台湾机场时撞毁,实际上是“3:0” 。国民党空军夸大战果一倍。大家都清楚,空战战果一般好确认,但也有多架飞机同时攻击并打下一架敌机、每个人都认为是自己战果的情况,因此各大国空军对空战战果的确认都要有照相或友机确认为证,德军空军王牌伽拉德就因为周围没有友机、无法确认战果而放弃攻击机会。美国、英国空军对战果的确认与德国相似,与国民党一样胡乱夸大空战战果的大国还有苏联(宣称消灭德国空军主力,其实德军明明记载二战中空军损失飞机7万多架,其中5.7万架为美英空军所摧毁)。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空军确实取得一些战果,但基本都因日军轻敌、轰炸机无战斗机护航而占便宜,日本战斗机参战后就掌握了制空权,1940年零式战斗机参战后更是称霸,至于国民党空军击落日本航空兵“四大王牌”确有其事,但不能扭转战局。中国空军只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空军主力投入后才依靠美国“飞虎队”重占优势(日本上万架飞机中在中国战场不足100架)。
上文已提到美军在太平洋上击毙日军120万,而且大多为精锐。或许有网友不同意这一说法,但我还是那句话:“实事求是”。这是因为,八年抗战中国军队并未全歼日军一个步兵联队(我在本文第二部分将详细阐述),而在太平洋战场整个师团乃至整个军全军覆灭的情况却屡见不鲜。一般认为,日本陆军有五大主力师团,即近卫师团和第1、2、5、6师团。近卫师团长期驻守皇宫,第5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了进攻新加坡的战役,随后驻守印尼直至战争结束,其余3个师团都遭美军重创。第2师团以日俄战争时夜袭弓长岭著名,“九一八”事变时几乎以自己一个师团之力攻占全东北(也有东北军不抵抗因素),号称不败的常胜师团,哪知1942年投入瓜达卡纳尔岛争夺战时即被打残,残余官兵患了“恐战症”,被迫调往缅甸休整,从此一蹶不振;第1师团作为关东军核心主力,最后在菲律宾莱特岛被美军全歼;第6师团因由谷寿夫指挥参加南京大屠杀而为中国人民熟知并切齿痛恨,该师团战斗力排名日本陆军第一,最后在所罗门群岛的布干维尔岛上精锐丧尽。
“关东军特别大演习”的16个师团也为“皇军之花”,大部覆灭于太平洋战场。1944年2月,关东军第一个调出的精锐师团是第29师团,在马里亚纳群岛的关岛上全军覆灭;还有第24师团覆没于冲绳岛。整个军被全歼的,有马里亚纳群岛的31军,冲绳岛上的32军10万人也全被击毙。菲律宾有以第14方面军为骨干的63万日军,指挥官是著名的“马来之虎”山下奉文,结果有52万人战死(对比一下中国八年抗战击毙日军40万人!)。其中莱特岛的第35军7万人全军覆没,除上述第1师团外,还包括南京大屠杀另一元凶第16师团。
二、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未能全歼日军一个步兵联队,未能从日军手里夺回一个中等城市
又有必要谈一谈常识。怎样才能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一是要连续打歼灭战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二是要夺取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大城市(局部战争另有规律,这里不谈)。为什么要打歼灭战?因为打歼灭战能最大限度的消耗敌军有生力量,并通过缴获补充自己,还能震撼敌人,从敌军阵势中打开缺口,赢得回旋余地,这一点对于处于弱势的军队尤其重要。现代战争的常识是,一场战役死亡与受伤比例基本是1:3.5―4,如在正面交战中毙伤敌军1万,那敌军至少有6000能重返战场,也没有缴获,只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消耗战。而歼灭战中全歼敌军1万,就能给敌军造成1万人的绝对损失,并有大量缴获,效果完全不同消耗战,正如毛泽东军事思想一再强调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四次反围剿,每次均全歼敌军3万人左右,就可迫使数十万敌军退却,中央红军从4万发展到8万,力量翻番。反之第五次反围剿,基本是正面拼消耗,尽管杀伤敌军不少,敌军却步步进逼,红军越打越弱,被迫长征,湘江一场消耗战使中央红军仅余3万,处境危急,前后对比鲜明。解放战争,解放军全面贯彻打歼灭战方针,仗越打越大,胜利越来越显著。第一仗上党战役,全歼国民党军3个军,3.5万人;第二仗邯郸战役,又全歼3个军、4万人(内有1个军1万人起义)。至于三大战役就不必说了,每次都聚歼国民党军几十个师、几十万人。
打歼灭战还有另一重要意义,就是消灭敌军骨干,使敌军战斗力急剧下降。部队骨干是战斗力的核心,我军从南昌起义开始奋斗22年,尽管挫折不少,但基本没有成建制的部队被全歼(西路军也有部分逃回),骨干得以保存,成为部队扩展的基础,最终使我军达到建国时500万大军的高峰。再看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在孟良崮被全歼,之后虽然重建,但战斗力已下降几个档次,不堪一击。还看一看外国,苏联卫国战争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前,苏军毙伤德军168万,但因基本没有达成歼灭战,全局依然被动;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全歼德军主力第6集团军20万人,就立即迎来了战争转折点。
讲了一大通“废话”,无非是要证明,中国八年抗战,也需要连续打大歼灭战才能达到胜利。上面我已提到美军在太平洋上连续歼灭日军重兵集团,才步步进逼日本本土。遗憾的是中国战场八年抗战,却未能全歼日军一个联队(团),哪谈得上胜利。
有网友抗议:不对!中国打过大歼灭战,如台儿庄歼灭日军2万,武汉会战在万家岭全歼日军第106师团,昆仑关歼灭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还有几次长沙会战、远征军缅甸之战……似乎理直气壮。遗憾的是,这全是国民党虚报战果。国民党虚报战果由来已久,最可笑的解放战争中将其宣传“消灭”解放军的数字前后加起来,竟超过1亿!华东的国民党军占领临沂空城后,陈诚向蒋介石“报捷”消灭共军主力16个旅,但很快就传来国民党军3个军7万人在莱芜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全歼的噩耗,使陈诚自打嘴巴。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虚报战果虽不至如此荒唐,但夸大战果几倍乃至10倍也是家常便饭,至今台湾仍津津乐道其抗战“辉煌战果”,早已成为笑柄,国际史学界根本不屑引用。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另有专门论述,下面仅揭穿中国战场一些“大捷”的真面目。
“台儿庄大捷”为大家熟知,宣布歼灭日军2万,有的更说全歼日军第10师团。注意一下就知道,台儿庄一战日军参战仅2个旅团,因第10师团在山东济南等地留守大量兵力,第5师团有1个旅团在华东,一部在青岛。第5师团在临沂与西北军激战不讲,直接进攻台儿庄的第10师团部队与当面中国军队20万相比处于绝对劣势,蒋介石也训斥国民党军前线部队“数倍于当面日军,早当予以解决”,何况日军背后还有全部德国武器装备的汤恩伯的20军团,但仍被日军全身而退。此役日军2个师团伤亡约1万,谈不上全歼第10师团。
武汉会战乃八年抗战最大一次会战,国民党军投入上百万大军,宣称毙伤日军20万,真是天方夜谈。日军进攻兵力为9个师团,27万人,如此早已覆没,何谈占领武汉?(二战历史证明即使象日军这样顽强的部队损失不到1/3也将丧失进攻能力)。日本军史上说得清清楚楚,武汉会战参战日军伤亡不过3.5万人。至于万家岭全歼日军第106师团也是吹嘘,实际上在增援日军威胁下包围万家岭的国民党军被迫撤围,一些国民党将领在回忆录中也承认增援日军不直接解围而是迂回包抄威胁包围圈的国民党军,起到了不战屈人之兵的效果。
昆仑关之战虽然击毙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但日军死亡不过数百(国民党宣称消灭4000),离被全歼还差得远。
长沙会战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国民党树起的又一个“抗战神话”,宣布歼灭日军5万。实际上此次会战日军出动3个师团,10万人,伤亡不过6000人,其中死亡1600人。
翻遍八年抗战史,确实找不到全歼日军一个步兵联队的例子。有网友会问,凭什么只相信日本人提供的数字?那是因为,日本人虽然有夸大战果的毛病,但对自己人的死亡还是精确统计的,日本军史承认二战中日军战死185万,包括太平洋上大批的整师团、整军的覆没,如记载在菲律宾战死52万,在冲绳战死10万,又有什么必要掩饰在中国战场损失几个师团、几万人?
国民党军不能全歼日本一个联队,那么游击队行不行?也不行。应该说,游击队消灭日军的效能大大超过国民党军。八年抗战击毙日军40万,国共两党军队各占一半,20万人。但国民党军战争中死亡131万,6倍半于日军。游击队估计牺牲60万人,是日军3倍,击毙日军效能强于国民党军一倍以上。游击队无论人数和武器装备都远远不如国民党军,能取得如此战果,全在于贯彻打歼灭战,平型关、广阳、神头岭、陈庄等伏击战都击毙日军1000人以上(联想第三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50个师仅击毙日军1600人)。但主要由于武器装备差,弹药稀少,也不可能打更大的歼灭战。
我们只要稍微研究一下游击队敌后抗战史就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就是游击队所打的大歼灭战,都集中在1939年以前。而日军当时在华北的部队,大多还是有相当战斗力的野战师团(如第5、20师团)等。1939年以后,日军在华北的部队已多为战斗力只属三流的“治安”师团,还有四流的独立混成旅团,而军队反而打不成较大的歼灭战了。
怎么解释?
那是因为,1939年以前,军队尽管数量不多,却以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为骨干,作战又极为灵活,战斗力极强(平型关伏击战击毙日军1000人,八路军115师仅伤亡500人)。但是由于日军作战极为顽强,我歼灭日军往往消耗弹药极大,以致弹药严重缺乏;我军扩大极快,八路军参战时仅5万人,而1940年百团大战时已可出动40万人,部队骨干大为分散,战斗力减弱;加上日军已逐渐熟悉我之游击战术,故虽然日军战斗力也有下降,但我军消灭其却更困难。最著名的1939年黄土岭之战,我军合围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1500人,尽管击毙了阿部规秀中将,仍然长时间不能解决战斗,在毙伤日军900人后被迫撤围而去。之后日军敢于以一个大队兵力在我根据地纵深孤军穿插,我军却不敢下决心打。1940年百团大战前后毙伤日军2万,却未能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日军进行报复作战,八路军总部下定决心在狮垴峰全歼日军一个大队,不惜动用陈赓、彭明治两个主力旅。两支部队均为我军头等主力,陈赓部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为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与第1、6纵队同为三大主力纵队,后主力成为13军,一部发展为14军(在84年老山战斗中大出风头)。彭明治部是我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前身就是北伐时的叶挺独立团,抗战时为林彪115师主力,后为黄克诚第3师第7旅,进军东北后成为6纵16师。 6纵与1、2纵(后来的38、39军)共同号称东北野战军“三只虎”,16师又为该纵主力。
狮垴峰战斗由彭德怀亲自指挥,又动用两大主力聚歼日军一个500人的大队,但10次冲锋10次被打下,最后撤走。此后直到抗战结束,游击队企图一次歼灭日军一个大队的战例就再也没有了。
中国军队为什么不能全歼日军一个大队?从大方面说,因当时中日两国国力差距太大(不具体展开讲,另与有兴趣的网友讨论)。具体原因无非主要有两个,一是武器装备差,这又跟国力有关,另文再谈;二是战斗精神远不及日军。古往今来,某个国家某部分军队全部战死的例子很多,但象日军这样每支部队均誓死不降、战斗到最后一人的情况还是独一无二的,确实是一个异数。二战中德军以顽强著称,但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被围的大部队还是会选择投降,如东线在斯大林格勒投降9万,在白俄罗斯投降5.4万。西线更是有被合围在鲁尔的整个集团军群32万人投降的例子。抗战中国民党军精神素质远不能与日军相比(也有部分小部队 )
抗日中空军战神勇破“皇军无敌”神话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立即以海陆空三军,展开对上海大规模攻击作战,日军在开战之初,就企图以优势的航空兵力,歼灭刚刚培训成立的中国空军。事实上,日本空军当时根本看不起“年幼的”中国空军有任何战斗力,因为就两国兵力比较,日本拥有自行生产的先进战机二千二百架,而中国只有购买拼装二手各国杂牌战机三百架,训练与后勤均落后于日本许多。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清晨,中国空军主动对黄埔江上的日本海军舰艇发动攻击,日军盛怒下立刻调动从台湾飞来的木更津联队与鹿屋联队战斗机,企图一举消灭南京、上海地区之所有中国空军基地。不料当天入侵的日本机群,遭到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长高志航率领的战机反击,结果中国空军以六比零击落日机,首开中日空战全胜记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全国百姓从广播知道此一消息后,欣喜若狂,一泄屈辱之气,国民政府宣布八月十四日为“中国空军节”,高志航大队长被誉为“空军战神”。
高志航,一九零八年出生于东北一个农户家庭,十七岁获东北陆军军官学校选派赴法国航校学习飞行,虽然是异国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他精力充沛,好学不倦,基本飞行技术掌握很快,继而专修驱逐机专科,学成归国后,任张学良部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队员,再担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九一八事变后,高志航不愿在东北当顺民,登上了满载流亡难民的列车,入关南下投效中央,定下了抗日复仇的决心。一九三三年,高志航进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高级班学习,毕业后以上尉阶任中央航空学校教官;一九三六年底,高志航调任第四大队队长,他一贯严于律己律人,号召平时如战时,吃饭限时五分钟,加油自己动手,不假手于他人,生活上亦与部属同甘共苦。在他的训导下,第四大队训练精进,成绩特优,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队伍,他本人也于次年五月晋级中校。
一九三七年上海保卫战爆发当日,第四大队由河南周家口奉命立即迁到南京,任战场制空任务。八月十四日,高志航在杭州笕桥机场接到警报,驻在台湾的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十八架轰炸机越海来袭,他立即命令第廿一中队“飞机不要停车,一半起飞警戒,一半加油待机出击”,并以信号指示正好赶来的廿二、廿三中队留在空中,他自己驾机霍克三式战机升空,率队迎战来犯敌机。当他在空中发现敌机时,便作了一个动作,提醒跟在身后的机群,自己驾机直扑过去,瞄准一架敌机,一阵炮火,首创记录,僚属见状士气大振,纷纷加入战斗,四处开花。短短的空战,高志航击落日机两架,全大队击落日机六架,我方毫无损失。
当晚日本广播称“十八架飞机中,有十三架失去联络”。
八一四笕桥空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重创强敌于空中的记录,是中国空军史上最光荣的一页。日本则为讨回军威,在第二天即对中国空军作全面报复性攻击,结果在连续三天的中日密集空战中,日机再被击落四十六架之多,木更津与鹿屋联队可以说出乎意料地被中国空军打得溃不成军。
高志航不久便升任空军驱逐司令,同年十一月,他奉命至兰州接收苏联E-15驱逐机,率机十三架飞抵河南张家口机场,廿一日清晨遭长城方向飞来日本飞机九架袭击机场,他一面命令飞行员迅速起飞参战,自己不顾日机机枪炸射,飞奔强行登上座机,命机械士开动引擎失败,此刻,一颗炸弹落在他机舱前头,高志航与座机一同被炸得飞碎,机场同袍见状纷纷落泪,烈士时年廿九岁。
高志航殉国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追赠他为空军少将。
--转自神州青年服务社
(责任编辑:刘晓真)
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日本侵华投降日 回顾历史揭中共欺世谎言
日本侵华投降日 回顾历史揭中共欺世谎言
民国33年(1944)10月,政府发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知识青年从军报国。中华儿女发扬民族精神,热烈响应,投笔从戎,加入抗战行列。(翻拍自“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65周年特展”)(翻拍:林伯东 / 大纪元)
为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中、美、英三国于1945年7月26日发表了《波茨坦公告》,“严正通告日本政府:必须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行动予以充分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从7月26日至8月1日,盟国飞机在日本各城市上空散发了150万张传单和300万张《波茨坦公告》。但是,日本法西斯仍然拒不投降。
蒋介石发表演说 强调以德抱怨与人为善
1943年开罗会议讨论对日作战计划,罗斯福接见的是蒋介石,而不是毛泽东。中国人民在当时国民政府的领导之下浴血奋战14年,终取得空前胜利。图为战争结束时,日本向中国投降,中国的代表是国民党的何应钦将军。(历史档案图片)
近年来,即使大陆出版的史料的数据也表明,国民政府军才是抗战的真正的中流砥柱。
据史料记载,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22次大规模战役,1117次重要战斗,38万多次小规模战斗,消灭日军累计233万人(国民政府公布数58万人)。仅国军组织的“长沙会战”,第一次歼敌3万3千,第二次会战歼敌4万8千,第三次击毙日军5万6千人。仅这三次长沙会战,就消灭近14万日军。
抗战之初,毛泽东提出“七分发展,二分应付(国民政府),一分抗日。”而红军从抗战开始的5万兵力,到抗战结束时的120多万人,印证了“七分发展”之说。
1972年中日建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时,再次讲要跟中国道歉。毛泽东又同样跟他说,不需要道歉,要感谢日本皇军侵略中国。
(视频:不朽的光荣—— 伟大的中国卫国战争: 1945年8月,蒋中正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历时14年艰苦卓绝浴血抗战,采用白崇禧上将率先提出的抗日持久战战略,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迎来了近代历史上最伟大与荣耀的时刻。)
(视频:1945年10月10日,日军北平投降: 中华民国首任国防部长、抗日持久战最高战略制定者、国军多场重大战役策划部署指挥者白崇禧上将亲临现场监督,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代表中国在日军投降书上签字,北平十万余民众与美、苏、英、法代表观礼,激动高呼“中华民国万岁”、“中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胜利万岁”,声震屋瓦,响彻云霄。)
(视频: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1970年在台湾阳明山中山楼的演讲: 中华文化无人可以毁灭,中共兽性不相容。)
(视频:《一寸河山一寸血》29 —— 历史的血迹: 抗战期间,国军坚持敌后游击战,毛泽东和中共表面上拥护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抗日,背地里对日军游而不击,破坏抗日,乘民族危难发展壮大中共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