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辛亥革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辛亥革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4月28日 星期四

细说洪门、太平天国与国民革命

作者: 辛灏年


晚清时期,洪门是民族性最高、最强有力的反清复明组织。图为19世纪末厦门洪门三房腰牌。
晚清时期,洪门是民族性最高、最强有力的反清复明组织。图为19世纪末厦门洪门三房腰牌。(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什么是洪门

洪门是在清代灭亡了明朝之后,中国的知识份子没有志气,用知识博取功名,忘记自己的民族精神的时候,有五大知识份子(顾亭林、王夫之、朱舜水、黄宗羲、傅青主),把这保国保种的民族思想,传给了民间教门组织,其中有一支就是洪门。

洪门的暗号,“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传承了天地会反清复明的民族精神,洪门的切口“明大复心一”,是“一心复大明”的反称。在晚清时期,洪门是民族性最高、最强有力的反清复明组织。

什么是洪门的精神?

洪门精神并不是开始就有的,而是传承了这五大知识份子的民族精神,以及继承了郑成功、白莲教、太平天国等的反清思想以后传扬发展起来的。

洪门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结合后,又在传统民族思想中注入了“民族解放、走向共和”的现代民族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国内出命、海外出钱”的历史一页。

我简单讲一下这个过程。

洪门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关系

谈到洪门,不得不首先讲一讲在孙中山发动国民革命之前,中国晚清时期革命的序幕和特点。

就从太平天国讲起。当时满清朝廷的统治呈现腐败无能的状态,对外屈辱妥协,已经完全失去了保卫这个国家应有的能力。可是它对内残酷镇压和敲诈勒索却越来越厉害,人民生活极其困苦。再加上1840年以后,英国人又把鸦片引向中国,让老百姓精神走向崩溃,让我们的民族精神在此时显得相当的疲弱和无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以宗教的形式来建立军事组织、传播自己的影响,发动了推翻满清政府的太平天国起义。他吸收了很多两广三合会、拜上帝会、天地会会众,可以说,是在整个洪门社会的基础上发动了这场起义,许多将军、士兵都是洪门中人,都是两广三合会的人。

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说没有洪门兄弟,太平天国起义至少要推迟30年。

洪秀全开创了一个非常好的先例——“反清不反华”。他提出一个口号“天灭清妖”,他没有说灭华,也没有灭本土境内各个民族,给后来革命起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直到今天为止,我在海外22年了,我经常看到一些民运人士为了支持藏独、台独就骂中国,骂中华文化,说中华文化是垃圾,中国没有一样好东西,还说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有这样的人民才有中共,所以中共统治你压迫你是应该的。

我想,这思想水平比起一百多年前的洪门兄弟差得太远了。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我碰到台湾倾向于分裂的台独人士,我都对他们讲,你们在宣传中是有问题的。你要独立,我能理解。为什么?将心比心嘛,谁愿意在共产党专制统治下过日子啊?但是如果说,共产党你不反,你反中,你是反中不反共,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我在这里要说一句话,凡是主张分裂的朋友,学习一下洪门精神。你可以同情分离势力,但是不要骂中国、反中国。

中国无罪,罪在中共。

所以说,洪秀全留下来一个非常好的历史遗产“反清不反华”,保住了民族主义,是真正的保族保种。

洪门与孙文革命相结合

洪门不仅是反清复明,还包含着对中华真正的忠诚和热爱。图为1911年孙中山与加拿大洪门兄弟合影。
洪门不仅是反清复明,还包含着对中华真正的忠诚和热爱。图为1911年孙中山与加拿大洪门兄弟合影。(网络图片)

洪门继承了洪秀全太平天国以来传统的反清复明精神,又把这个精神扩散开了,又发展了这个精神。

在当时的中国,洪门是民间社会最大的一个组织,可以说大半个南中国,几乎没有一家会党不是以洪门为基础的,拥有广阔的社会基础。大家都知道小刀会,首领刘丽川是香江人,是洪门兄弟。他依靠从广东贩卖砂糖、盐、纸品,在上海推动革命行动,闹出一场轰轰烈烈、美艳无比的上海小刀会起义。虽然这场起义失败了,但是在历史上留下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小刀会-红灯照”。

洪门不仅产生了小刀会这样的革命组织,也产生了长江中下游许许多多的如哥老会、袍哥会等会堂组织,几乎大大小小的会堂都与洪门重迭,都是从洪门另立出去的一个堂口。

这个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都传承了洪门的反清复明精神。不仅是反清复明,还包含着对中华真正的忠诚和热爱。它可以反清,但绝不会损害自己的中华,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和人民,这是洪门一个基本的、可贵的精神做为它的基础。

所以,洪门在与孙中山结合之后,发生了一个改变。什么改变呢?孙中山把现代民族主义精神带进洪门,洪门不仅没有拒绝,反而欣然接受,甚至合为一体。推翻满清、走向共和的革命目标就非常容易地被确立了。如果没有思想上的转变,这也是很难做到的。

这个思想的转变,特别体现在海外,在旧金山的洪门致公堂总堂口。这个总堂口生活在美国,他们对美国的自由民主生活感同身受,这个环境给了洪门一个优越的条件,使他们的思想水平远远高于国内一般会党的思想水平。

所以,当孙中山先生感觉到国内民智未开的时候,“野老不知亡国恨,喃喃尤颂天朝恩”的时候,他没有想到,到了美国旧金山洪门致公堂,发现他一讲,他们全明白,全都懂,一拍即合,开始了为救中华走向共和这样一条道路。

革命一方面需要钱,一方面需要人。钱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从启蒙来。就是告诉你,满清政府不好,它欺负压榨我们;共产党不好,共产党的文化不好,我们不能要它,这就是启蒙。洪门在这个问题上,它的被启蒙比谁都快。

孙中山与黄三德

当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兴中会被保皇党搞掉了之后,这时他的叔叔和舅舅,他们都是檀香山的洪门成员,劝他加入洪门,这样革命才有力量。孙中山就在檀香山加入了洪门。同时,叔父钟水养说服他,为了革命、为了争取海外洪门的支持,做了一张美国檀香山的出生纸。

但是,做出生纸的消息被泄露给保皇党。檀香山的保皇党写了封信给旧金山的保皇党欧蕖甲,欧立即把这封信转给美国移民局。所以孙中山先生从檀香山来旧金山一下船,就被美国移民局抓了。

孙中山先生是个非常仔细的人,十年前有人给过他一张写有地址和电话的条子,他一直随身保存。这时,他想来想去没办法,就在里面讬一个小报童,帮他把这张条子带出去,送给一个人。小报童真的去做了。那个地址就是旧金山洪门总堂的地址。

这样,当时洪门总堂的堂主黄三德先生就知道了。他立刻找移民局,去天使岛上木屋看望孙中山,请律师把这个案子上诉到华盛顿移民法院。虽然保皇党在这个过程中拚命阻挠,要求洪门不要搭救孙中山,但黄三德还是花了5千美元,终于救出了孙中山。这5千美元相当于十个致公堂小楼的价钱。

洪门这一救可不得了,这可不是一般的救,这是救了整个中国历史上第三位伟人啊。

洪门参与革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人是周公,有了周公,华夏土地上才有了一个像样的大国家,有了一个君主封建制度,整个社会平稳下来,国家的规模和形式就初步形成起来了。特别在周朝末期,定下了一整套文化,这个文化就是我们今天中国人一直传承着的周代文化。这个文化是经过第二位伟人孔子考证,修正后流传下来的。孙中山是在周公和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位伟人。

就这样,孙中山被救后,就和旧金山洪门总堂谈起了他的革命理想。从1900年以后,孙中山一直在努力读书,他走到哪里,就坐下来读书,几乎把民主革命的书都读遍了,孙中山在这个阶段里成熟了他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说心里话,他来到洪门,能说动兄弟们,是因为三民主义开始成熟了。

洪门兄弟讲义气,请他当洪棍,所以孙先生一进洪门,就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他做了这么几件事。一个是,他与洪门兄弟一起修改章程,要把传统的民族主义的精神和文字修改成现代民族精神,加上了追求民主自由、走向共和的内容。还一个,清除内鬼,把道德品质不好的、勾结满清的都清除出去。

再有,就是在黄三德倡议下,由黄三德本人陪同孙中山先生游说美洲洪门。从旧金山一直到东部,美洲洪门共有100多个埠口,每到一个埠口,孙先生等开台唱戏一结束,就马上走到台上去宣传革命,这配合多好啊。因为美洲在孙来之前,虽然很多人生活在美国,但是对中国问题并没有清醒、明确的认识。满清政府也在做一些工作,虽然它比起中共差远了,不知道搞统战,它是你一出来反我就抓,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在这个状况下,孙中山和洪门在死气沉沉的北美侨界大开风气,掀起了一股旋风,播下了革命的思想和种子。

黄三德和孙中山这一趟获捐500元,同时期保皇党康有为获捐1千5百万。可见改良是左右逢源,革命是千难万难哪。

洪门“国内出命、海外出钱”

紧接着,孙先生就去发动国内的起义了。过一段时间,他又来到了美国,为黄花岗起义筹款。旧金山洪门联系各埠,洪门兄弟把身上的钱都拿出来,再攒上好几年把这个钱还掉,共筹款7万元,加上加拿大温哥华、维多利亚、多伦多三埠所筹款项,洪门兄弟捐款占黄花岗起义捐款的第一名。黄花岗起义的经费很快就解决了。

1910年,孙中山到旧金山做了一件大事,成立洪门筹饷局。之前黄兴对他说,先生你要去美洲筹款,非大款不能革命,我们这么多次革命,打得多好,可是每次失败都是因为打到一半就没钱了,没有钱就没有枪和炮,所以你一定要去。

洪门筹饷局一成立,对外叫国民救济局,短短一、两个月,旧金山致公堂为孙中山的革命捐款14.4349万美元。紧接着半年以后,武昌起义起来了,辛亥革命胜利了,致公堂立即拨款,支持南京政府20万美元。华侨是革命之母,这笔钱很重要啊,如果没有这笔钱,孙中山的南京政府根本支持不了三个月。北美华侨的经济援助超过了南洋,谁的功劳?洪门大哥的功劳。

这里我想解释一件事情。中华民国成立后,黄三德先生和孙中山先生有点不愉快。但是问题不是出在孙中山身上。孙中山当政三个月,手里没有钱的政府做了三个月,黄三德到上海找到孙中山以后,孙中山立刻找了胡汉民,胡汉民当时已经把广州都督让给了陈炯明,陈炯明知道了这件事,坚决不办,造成这个误会。

我觉得这也没有什么,兄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都可能有误会,这算不了什么,丝毫不会影响洪门的光彩,也丝毫不会影响孙中山,黄三德与孙中山同样值得历史和后辈尊敬。

中国的革命再也没有离开过洪门

孙先生走进了洪门,洪门参加了孙先生的革命。中国的革命从孙先生的革命开始,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洪门。

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第一个联系洪门的是香港辅仁文社社长杨衢云,他在香港和洪门结合,准备号召3千洪门子弟从香港开赴广州,去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许多人被捕被杀。这是以孙文的名字命名的起义第一次与洪门结合。

第二次是孙中山1900年自己亲自领导的惠州三洲田起义,对清廷震动很大,总指挥是洪门大佬郑士良。起义失败后,被孙中山称为“一条半臂膀”的郑士良在香港被清廷特工毒死。

1904年,黄兴与长江哥老会的龙头老大马福益共同建立“同仇会”,发动十万军人起义,这十万军人全是洪门兄弟。起义失败后,马福益被清廷逮捕,在清廷严刑拷打之后,仍表示坚决革命,后被清廷公开杀害,头颅悬在城上十天之久——这是洪门龙头老大在孙文革命中献出的第一颗人头。

讲到这里,我简单地说,从1895年至1910年,所有孙中山领导的两广两湖地区起义,基本上都是以洪门兄弟做主力军和做总指挥的,还有,安庆新军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湖北武昌起义三次军队起义,其中大部分满清新军士兵,也是洪门出身。这真是不容易啊!

这样的洪门兄弟还有话可说吗?这样的洪门堂口还有话可说吗?所以说,没有洪门,孙文革命能不能发动起来都是个问题。如果谁要说一句看不起洪门的话,把这段历史拿出来,所有人都必须闭口。

洪门的精神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洪门兄弟传承的民族精神从来没有被抛弃,同时,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将现代民族精神坚持下来,没有洪门兄弟做起义主体,孙文革命不会成功。

还有非常宝贵的一点,洪门兄弟只有付出、没有索要。死了那么多洪门兄弟,没有人去向革命党索要。这个精神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几乎荡然无存。

所以今天中国大陆要革命,要推翻共产专制,就必须学习洪门彻底奉献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奢望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革命就是付出。

我曾经说过,如果你认为对民主做过了贡献,为中国的民主坐过多少年的牢,所以未来的总统、总理、部长、省长就一定是你的,那就是说明,专制主义已经在你心里生根发芽了。

因为,这种思想还是专制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就会产生独裁,就会产生专制的复辟,我们必须杜绝这个东西。

我非常清楚自己是什么人,我就是一个文化人,我是因为研究历史产生一个理念,我为我自己的理念奋斗。什么理念?新中国就是中华民国。是这个理念鼓舞了我。我没有想过有没有饭吃,有没有房子,问题是你不能想,你想多了就干不了了,想多了你就会该做的事情不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做了一大堆。

旧金山唐人街的撤旗案

洪门兄弟这次请我来,虽然第一次见面,但是他们的话说得很清楚,就是旧金山国旗的升降问题。

1994年9月,我到旧金山来,住在唐人街一家酒店。站在二十几层楼的楼顶,我放眼一看,唐人街上空一片中华民国的国旗呀!

我的眼泪当时就流下来了。当年,中共得到苏俄支持、美国同情,西方袖手,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华民国打败了那场1945年至1949年的民族战争,不得已退守台湾。可是,当自己本土的大片领土都被中共占据,而那个只能待在小岛上的、原来国家的国旗还能在全世界迎风飘扬,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这是多么了不起啊!

中华民国的魅力从哪里来?从孙文来,从革命来,从洪门来。这面国旗上,闪耀着中华民国的奇光异彩!这面国旗上,真正浸染着革命义士的鲜血,洪门兄弟的鲜血!

谁忘记了这一点,谁就意味着背叛。

所以,当我几年前听到这面旗被有些侨社撤下的消息,心里很难过。中共一直在搞统战,什么叫统战?统战不是统合,统战还是战争,当面喊哥哥、背后掏家伙,是战争的另一种形式。

整个一部中国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国史。大陆人民经过三十余年的反思,已经认识到,中共在大陆统治的六十多年,不过是中华民国历史发展当中的一段乱世而已,中国一定会回归到中华民国。

只有保住中华民国和这面国旗,才能招引大陆人民为光复民国而奋斗。

这次我来到旧金山特别高兴,洪门兄弟守护这面旗,把这面旗稳稳插在自己的屋顶上,还要把被撤下来的国旗重新挂上去,了不起!洪门兄弟的心,正是大陆人民正在为自己铸造的那颗心——中华民国心。

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文革给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一家带来的伤痛

 

对于黎元洪,学者严复如此评价道:“黎公道德,天下所信。然救国图存,断非如此道德所能有效。何则?以柔暗故!遍读中西历史,以为天下最危险者,无过良善暗懦人。下为一家之长,将不足以庇其家;出为一国之长,必不足以保其国。”大意是黎元洪的道德水准,天下有目共睹,但在政治方面却过于柔弱。是否如此,史家自有评判,不是本文关注之点。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就是黎元洪。生于湖北的黎元洪(1864年~1928年),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进入北洋水师服役,1894年,参加中日甲午海战。战后他投靠两江总督张之洞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出任副总统。袁世凯死后,他由副总统继任总统。1922年,他在直系军阀支持下复任总统。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为脑溢血在天津去世。

对于黎元洪,学者严复如此评价道:“黎公道德,天下所信。然救国图存,断非如此道德所能有效。何则?以柔暗故!遍读中西历史,以为天下最危险者,无过良善暗懦人。下为一家之长,将不足以庇其家;出为一国之长,必不足以保其国。”大意是黎元洪的道德水准,天下有目共睹,但在政治方面却过于柔弱。是否如此,史家自有评判,不是本文关注之点。

黎元洪只有一妻一妾,即发妻吴敬君和如夫人危文绣。黎元洪和吴敬君一共养育了二子二女:长女黎绍芬,长子黎绍基,次女黎绍芳,次子黎绍业,“芬芳基业”无疑体现了黎元洪的期望。也正因为抱有这样的期望,他对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视。他请先生在家中设馆,子女们既学古诗文,也学数理化,并特别重视英文。

在黎元洪的四个孩子中,黎绍芳、黎绍业因体弱多病没有读大学,黎绍芬和黎绍基则有读大学和海外留学的经历。黎绍芬是1919年创建的南开大学的首届学生,与周恩来是同班同学。1923年,她大学毕业后,在黎元洪的支持下,前往美国留学。她常常写信给父亲,讲述在美国的见闻。

四年后,黎绍芬取得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启程回国。回国后,深感荣耀的黎元洪为其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会,并取消了多年来不准女儿和男客讲话的规矩。

黎绍芬先是在天津教育局担任督学,后出任天津第二女子中学校长,32岁时才与天津世家子弟徐璧文成婚。1949年中共建政后,黎绍芬加入了“民革”,帮助中共做了不少统战工作。然而,随着文革的到来,有着诸多海外关系的她也成为了批判的对象,1966年12月8日,她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5岁,与父亲黎元洪同寿。

1903年出生的黎元洪的长子黎绍基,为其寄予了厚望。1920年,黎绍基被送往日本贵族学校求学,1923年,回国进入南开政治系学习。1928年黎元洪去世后,黎绍基继承了父亲所投资实业公司内的职务,担任中兴煤矿董事等。后来煤矿为日军所占,他避居上海拒绝与日方合作。抗战胜利之后,复兴煤矿的同时他大力发展下属的轮船公司。其后暂居香港

1949年中共建政后,黎绍基受到了中共的邀请前往北京。在宴会上,他见到了周恩来,并为中共欺骗之语打动,选择回大陆发展实业,同时将停泊在香港的二十余艘船驶回大陆。之后,他与其他董事一起申请中兴煤矿公私合营,获得批准,轮船公司的业务,则纳入了上海航运局的规划内。

同姐姐黎绍芬一样,黎绍基也没能在文革中逃过迫害。他的家被抄,银行存款和海外子女的汇款都被冻结,每月的生活费用十分微薄,不得已他前往天津的弟弟黎绍业家中避难。1983年病逝,其子女均在海外留学,幸未留在大陆。

黎元洪的次女黎绍芳嫁给了袁世凯的第九子袁克玖,除了身体不好,更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婚姻,在1945年病逝,年仅38岁。

而黎元洪的幼子黎绍业,个性内敛,喜爱古文、历史、古琴、书法,迷恋佛学。在父母病逝后,他曾一度想皈依佛门,被家人劝阻,其后协助兄长经营实业。文革中,他也因其家庭背景,受到了冲击。他的大儿子黎昌骏在文革第二年就被迫害致死,女儿黎昌若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劳动,1977年调回天津,不久病逝。黎绍业则病逝于1996年,享年84岁。

不仅仅是黎元洪的子女遭到了中共的迫害,黎元洪死后也不得安生,其坟墓被红卫兵用炸药炸开并挖掘,部份随葬品被省博收藏。2012年大陆有媒体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报导。

根据武汉一位民间收藏爱好者余长庭先生偶然发现的档案材料,黎元洪墓是被作为“四旧”坟墓“查抄”的,是当时所谓的“革命群众”和“红卫兵小将”有组织的行为,并非此前传说是两派红卫兵突然挖掘;被掘时间也首次以档案文字得以确认:1967年6月5日;“查抄单位”则为当时的“湖北省林业厅综合勘测设计大队革命群众组织”。档案材料中最有价值的是一页《查抄物资上交清单》,它清楚地记录了当时黎墓被挖掘后,仅有部份随葬物品交至省博馆藏,还有一批随葬物品被“截留”,变价80.02元冲抵了“炸墓开支”。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www.aboluowang.com/2021/0121/1548043.html

2020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晚清大臣救过袁世凯命 孙中山革命成功有他一半功劳

 在《敢与司马懿争论、迫使诸葛亮斩马谡的曹魏名将》一文中,谈到曹魏名将张郃的来历,他的先祖张耳年少时是魏国信陵君的门客。后来张耳以信陵君作为榜样,仗义疏财,结交有才能的游侠,后来成为常山王、赵王。张耳与汉高祖刘邦还是儿女亲家呢,刘邦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张耳的儿子张敖。张敖被嗣立为赵王。

张耳,其有名气的后裔有,张酺(1世纪-104年),东汉初期大臣;张轨(255年-314年),张耳的十七世孙,晋朝 时任凉州牧,是前凉政权(十六国政权之一)奠定者。

到了清朝时期的张之洞,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晚清大臣,他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在近代两次鸦片战争后,众敌窥伺的情况下,张之洞对国防和外交提出系统的意见,从而引起朝野瞩目,得到慈禧的欣赏。据说当时因为慈禧太后喜欢张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其实张之洞之前就是一个秀才,他在咸丰 二年(一八五二年)中顺天乡试解元,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文苑这方面的逸事还挺多、 蛮有趣的:

 张之洞(图片:维基)
张之洞(图片:维基)

对联

(一)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广东新会人,举人出身。有一次,他到江夏(今武昌市)游玩时 ,拜访了当时坐镇江夏的张之洞。张以提倡经史实学名噪一时,骄气十足。见梁启超来访,故意出一上联,刁难他: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四水,指长江、黄河、黑龙江和珠江;四时,指春、夏、秋、冬。张之洞借地名“江夏”,以江南数一、数二的 学者自居。

梁启超是当时著名学者朱次琦(人称九江先生,晚清儒学家)的得意门生,初露头角,怎肯示弱?稍加思索,即对出下联道:

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三教,指儒、道、释;三才,指天、地、人。这个对句,表面自卑为“小子”,实则 自负不凡,直叫张之洞无 可奈何,不得不为之叹服。

梁启超(图片:维基)
梁启超(图片:维基)

(二)

清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等地留学归来,路过湖北武汉。听说这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对洋人主战,又办洋务, 设水陆师学堂,创办枪炮厂……

孙便打算会一会他。于是来到总督府,递上名片。名片上写着: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

接过门官送进的名片,张之洞很不高兴,便问:“来者何人?”

门官答道:“是一儒生。”

张之洞心想:一个儒生,竟敢和我称兄道弟,我倒要看看,他凭的什么?他在纸上写了一行字,让送给那儒生。

孙中山接过一看,原来是幅上联。

持三个字,见一品官,

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心想,早听说张之洞是作联的行家,果然不凡。不过,也太小看人了。于是,请门官拿来纸笔,略加思索,也写了一行字传了进去。

张之洞一看,对的是下联: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布衣亦可傲王侯

张之洞吃惊之余,感到来者不是凡夫俗子,忙传令开中门迎接……

 孙中山,摄于1900年8月(图片:维基)
孙中山,摄于1900年8月(图片:维基)

张之洞袁世凯

张之洞曾经历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直至军机大臣等职。他是慈禧扶植起来以抗衡湘军和淮军势力的重要人物,又是清流派重要成员,一生在清廷权力的中心周旋,试图改革中国而又不动政制。他对西方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了解甚深,但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激进改良派持有不同的主张。他对革命党人采取镇压态度。

袁世凯被李鸿章等大臣于1895年举荐负责督练新军,开始在天津与塘沽之间的小站的练兵,史称“小站练兵”, 这股兵力后来成为清末陆军主力,也是北洋军阀的雏形。1901年李鸿章去世,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成为疆臣之首、北洋之主,同年他顺利从八国联军手中接收天津。

1905年9月2日,张之洞袁世凯一起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

1908年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溥仪(醇亲王载沣的儿子)继位,因溥仪年幼而由隆裕太后(光绪帝的表姐和皇后)垂帘听政,醇亲王载沣(咸丰帝的弟弟)任摄政王。由于载沣反对袁世凯的许多新政措施,并建议隆裕太后解除袁世凯所有职务,于是隆裕下诏解除袁的职务(根据溥仪回忆录,载沣认为其兄光绪帝系袁世凯谋害, 亟思报仇,但袁掌握军系人脉,无法断然下手),袁见形势不利,决定称疾返回河南隐居。

1908年,张之洞督办粤汉铁路,晋太子太保。慈禧临终时受顾命,张之洞力劝摄政王载沣不杀袁世凯

袁世凯军装照(图片:Militaryace - Acquired from Wikipedia, added colour to the original black and white photo.)
袁世凯军装照(图片:Militaryace - Acquired from Wikipedia, added colour to the original black and white photo.)

张之洞的评价 张的反应

继曾国藩、李鸿章后,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推动清朝军工改革,因此在清亡后被遗老们视为清朝灭亡的“祸首”。

张之洞为官清廉,家族只有薄田若干,即使死后亦不增一亩,但为支撑工厂庞大开支而滥权募资(如抽签捐款) ,得罪了当地富商。因此,张之洞虽为晚清政治界、思想界、经济界和文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树敌颇多,死后毁誉不一,甚至毁多誉少。

去世之际,《天津大公报》评论说:观其一生,“张相国毫无宗旨,毫无政见,随波逐流,媚主以求荣之人也。 ”

梁启超则称“张之洞,浮华之人也”。但他主政湖广多年,百姓口碑颇佳,到处都是自强自诩,包括汉阳铁厂和 江滩的大场面。而且,他在湖北的建树是为日后辛亥革命的基础。

孙中山曾称“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袁世凯曾盛赞张之洞学问。但却又消遣其不够务实:“张中堂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是讲办事的。”张之洞幕僚辜鸿铭听闻,愤而斥之。

郑孝胥(湖南布政使)曾说“南皮(张之洞)有学无术,项城(袁世凯)不学有术,西林(岑春煊,山西巡抚, )无学无术,惟端公(端方,直隶总督)有学有术。”

张之洞听说之后,笑着表示:“我是无术,也无学。不过比项城跟西林多认识了几个字。袁项城何止有术,根本 是多术!至于端方,只是整天搜集假字画跟假碑文,这样也叫做有学?根本是郑孝胥在巴结。”消遣了郑、端、 袁三人。

忍耐 办学 办厂 清廉

张之洞生在乱世,为振兴民族致力一生,却能富贵长寿一生,大概是因为他处事待人宁静安详的原故吧。这位晚清“探花”的风采还展现在他的对联上:

能忍耐终身受用,大学问安心吃亏。

兵家尽补能康世,经义咸明乃著书。

他懂得这个道理,人生最大的学问,就是学会吃亏,吃小亏得大福,得饶人处且饶人,不逞口舌之快,不在金钱 上占人便宜。

张之洞曾多次为强学会(清朝末期一个政治团体,现代政党的雏形。)捐款,但婉拒入会。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前 ,张之洞也从未公开反对变法。他与康有为、梁启超属于不同的政治与学术派别,但远非互为仇敌、势不两立。 但应当注意的是,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喋血于菜市口的杨锐是张之洞的得意弟子,张之洞曾致电李鸿章欲救杨锐。从张的门生中,走出了许多后来的改良派甚至革命党人。

张之洞一生著述颇丰,后人编有《张文襄公全集》共229卷,包括他一生撰述的各种奏议、公牍、文集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轩语》、《书目答问》、《抱冰堂弟子记》和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劝学篇》。

他的《劝学篇》不仅受清廷的重视,而且也受外国传教士的赏识,美国传教士渥内基(Samuel Wood Bridge)竟 将《劝学篇》译成英文,题名为《中国的唯一希望》。在华的耶稣会教士,还将此书译成法文出版。它的影响广 播于海内外,由此成为一代名著。

在岭南,位于广州的广雅中学一直以来都是当地的重点中学,张之洞的《创建广雅书院奏折》石刻碑,现存于广东广雅中学山长楼。

这位进士知道“教书育人”重点是因为,书籍是人进步的阶梯,读书不要“挑食”,要做到均衡。

读书要选择经典,要综合全面的阅读各种书籍,只有这样才能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另外,有关张之洞在办厂和人品清廉方面,赵德馨,湖北省文史馆馆员解答了一些疑问。赵在2009年7月接受武汉楚天都市 报记者的采访(节选)。

问:张之洞在湖北经营,如创汉阳铁厂、汉阳枪炮厂、布纱丝麻四局等,处处是实业,梁启超怎么称“张之洞浮华之人也”?

赵:看看梁启超的论着,他评价张之洞,有褒有贬。说“浮华”,是指张之洞爱说大话的作风。张之洞办工 厂,追求世界上一流技术,办成的工厂,后来管理不好,失败的多,说他“浮华”未尝不可。

在我看来,当地方官员,只怕不干事。张之洞最使我钦佩的是他想做事,想干大事,他自己找困难的事做。 他整顿吏治、禁鸦片,干的都是困难事;办铁厂、枪炮厂,都是大事,铁厂亚洲第一。因为官僚体制,除了汉阳枪炮厂等军工不能民营外,其它的都改成了商办。管不好是另外的问题,那些官员在思想、能力、意识上赶不上 时代。

一生清廉成当铺常客

问:有句名言叫“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我看到晚清第一名士辜鸿铭一段话,说张之洞“殁后,债累累不能偿,一家八十余口几无以为生!”可信吗?

赵:在晚清地方官员中,张之洞经手的钱是非常多的,仅次于李鸿章。办一个汉阳铁厂就是560多万,其它还有铁路、枪炮厂等等,要经手多少钱?即使是李鸿章等攻击他的人,也没有一个人讲他中饱私囊。

张之洞一辈子是清廉的,事例很多。早年在北京当官,过生日没钱,妻子把衣服当了。他到四川当学政三年 ,离开时没有盘缠,把书拿到当铺抵押。在湖北,腊月三十没钱过年,把自己的皮袍拿到当铺抵押。他从武汉到 北京去,入阁拜相,要自己买房子住,没钱,向汉冶萍借了银子,打了借条(尹进教授整理汉冶萍公司资料时发 现的),辜鸿铭说他“债累累不能偿”,大概是指这笔钱。

问:一个总督,成了当铺常客?

赵:张之洞收入并不低,总督每年的薪俸一万多两银子,还有些其它收入,在当时,这是高收入。但他的开 支也大。上周我去贵州,他没在贵州当官,却捐款在安龙(他的出生地)办了个小学,还出钱买书送给该校。慈 禧赏他5千两银子,他自己加1.2万两银子,在老家南皮办了个小学。各地发生灾荒,他也捐钱。他的幕僚是自己 出钱养。张之洞有个理论,讲公利不讲私利,他是为国为民,还真是不为自己。他当官以后,没有给老家祖产添 过一间房,添过一亩地。

问:如您所言,张之洞宽博大度,励精图治。结果呢,推翻清朝廷的第一枪却是在他经营的地盘打响。

赵:我就分析过,孙中山为什么领导10次起义不成功,在武昌可以成功?得益于张之洞为其做了全面的准备 。他办学堂,派人留学(总督中他的学生出国最多,湖北学生留洋全国第一);他把外国人请进来(湖北是请外 国人最多的),这些人带来西方的新思想;他办的学堂培养了一批革命者(黄兴、吴禄贞都是他的学生),准备了人才;练新军,准备了军队;搞了个枪炮厂,准备了武器;搞制币厂,准备了钱财;还搞电报、修铁路,准备 了交通通讯工具。武昌居全国之中,交通通讯很发达。武昌起义枪声一响,很快传开,各省纷纷响应。

张之洞忠于清朝,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清朝廷的统治,结果做的事情为推翻清朝廷做了全面的准备。张之洞演出的是一场悲剧,他在认真地演着悲剧角色。这是因为历史有自己的规律,现代化有自己的规律。你搞了经济、教育、文化的现代化,最后政治必然现代化。哪怕你自己不愿意走进这个门去,历史也必然拖你进这个门。 好在辛亥革命张之洞离开了武昌,并已经辞世,不然他的学生们也要把他拖进这个门去的。

身后事、子辈及其思考

张之洞坟于1966年中国黄历九月廿六被刨开。之后,对他的遗体处置方法:一说红卫兵将张氏夫妇尚未腐烂的尸体吊在树上,后人不敢收尸,任尸体吊在树上月余,至被狗啃食;二说张氏夫妇的遗体被红卫兵抬出后,放在坟坑东面暴晒了数十天后,遗骨不知去向,后来墓地附近的南关村村民张执信应村里胆小妇女提出的要求,和一位王姓老人把曝晒得异味扑鼻的两具尸骨拽到坟地的大坑里,偷偷将张之洞尸体和西侧一位夫人尸体用土掩埋起来。

至2007年6月,其尸骨被重新发现,目前张之洞和夫人遗骨被安置在南皮县烈士陵园,等进一步科学鉴定后,祭奠重葬。

然而,作为近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让人惊讶的是张之洞的后人中却出了两个汉奸,可以说让张之洞名声扫地,可谓是家门不幸。这两个儿子就是张仁蠡和张仁乐,张之洞一共有十三个儿子,这两个是他老来得子,排名第十一和第十三。作为老来得子,张之洞对他们也是十分宠爱有加,不过由于他们都是1900年左右出生,而张之洞1909年就去世了。

日本人得知对方是张之洞的儿子,自然有心笼络这个高官的后代,为伪满洲国这个新兴势力造势。

声名显赫的张之洞家族却出了这么两个败类,不得不说让人十分唏嘘。

仔细想一想也是这个道理,“文革”中有个口号不知害了多少人,叫做:“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 ”

参考资料:

张之洞:一个认真的悲剧演员》

《文苑逸事:梁启超张之洞斗对》

2020年4月26日 星期日

井岳秀(1878年-1936年)字崧生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Jing Yuexiu.jpg
井岳秀(1878年-1936年)字崧生陕西蒲城三合乡人,因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十,人称“井十”。中华民国军事将领。[1][2]

生平[编辑]

父井永汲,字绠斋,因一目失明,人称“井瞎子”,娶一妻一妾。井岳秀为妾生,其弟井勿幕为妻生。井岳秀上私塾读书不成,其父聘请著名武师改学武,广交陕西刀客。考取清朝最后一届武秀才。自陕西武备学堂肄业。井勿幕自日本返回陕西发展中国同盟会成员时,井岳秀被发展参加中国同盟会,并为同盟会捐赠了大量家财。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蒲城县教育分会评议员。1908年10月蒲城县令李体仁搜捕革命党师生七十余人的蒲案发生时,井岳秀因外出参加李天佐的母亲葬礼而未遭难,其妻赵雁云连忙将家中同盟会的名册埋在花丛地下。当夜,井岳秀翻越城墙回到城内家中,烧毁了全部名册及文件后离去。[1]随后,井岳秀刺杀蒲城巡警总办张晓初未成而出逃。
宣统二年(1910年),当选陕西谘议局常事议员。
宣统三年十月(1911年),在辛亥革命中,他参加了西安起义。井岳秀在渭北募兵300余人,率部出援晋南的革命军,连克运城、蒲州解县甘军反扑陕西西路,又率部驰援,坚持到共和告成。此后历任陕西北路防军统领、陕西北路安抚使南北议和成功后,任陕西陆军第四混成旅工兵独立一营营长。[1]
民国二年(1913年),外蒙古沙俄策动下宣布独立,并秘密鼓动内蒙古脱离中国,河套地区的伊克昭盟各旗对此犹豫不决,乌审旗大喇嘛扎木萨听说井岳秀率部到了榆林,便请井岳秀参加会商。在伊克昭盟各旗王公会议上,井岳秀畅谈外附有“七不可”,使在座王公受到震动,井岳秀随即草拟了《答库伦檄》以及《宣言》,挫败了沙俄与外蒙古的鼓动。
民国五年(1916年),陈树藩陕西督军,任命井岳秀为陕西警备第三区司令、陕西陆军第二混成旅步兵第四团团长、民国六年(1917年)任陕北镇守使[1]
1917年,陕西靖国军兴起,“反段(祺瑞)驱陈(树藩)”,井岳秀按兵不动。民国七年(1918年)冬,陕西靖国军总指挥井勿幕在南仁堡遭李东材杀害,此后井岳秀派参谋张孝先、连长李福成汉口侦察了半年,最终抓获了李东材并押解回榆林,井岳秀亲自将李东材剥皮抽筋,并将其人皮蒙在马鞍上。1919年11月,井岳秀所部被改编为陕西陆军骑兵旅,井岳秀任旅长。民国十一年(1922年)冬,陕西靖国军失败后,只有第三路第一支队杨虎城部坚持没有溃败,从关中撤到陕北榆林。井岳秀收容了杨虎城,将其队伍编人陕北镇守使署属暂编第二团,驻防三边,杨虎城离开所部到榆林休养。杨虎城因和井岳秀是同乡,个人交往很深,于是在榆林娶了井岳秀的妾的妹妹。井岳秀不顾北京政府对杨虎城的通缉,报称杨虎城已经脱离部队,并多方筹款供给杨虎城部。民国十二年(1923年)4月,井岳秀部被吴佩孚改编为陕西陆军第一师,井岳秀任西北路联军总司令。1923年秋,曹锟贿选出任大总统,在北京庆寿,井岳秀赴北京送礼祝贺,并且拜为门生,获将军府授“岳威将军”。[1]
民国十三年(1924年)10月,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成立国民军,井岳秀转投皖系得段祺瑞,任陕西军务帮办。胡景翼刘镇华在豫西大战,杨虎城应召支援,就任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一路打到渭北,俘获士兵武器极多,为杨虎城后来的第十七路军打下了基础;而井岳秀按兵不动。随后刘镇华十万镇嵩军围困西安,井岳秀还是按兵不动。
1927年冯玉祥誓师参加北伐,井岳秀投冯,被任命为陕北国民军总司令。民国十六年(1927年),井岳秀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九路军,井岳秀任第二集团军副司令兼第九路军总司令。北伐战争时期井岳秀部一直盘踞陕北,未出一兵一卒。
四一二事件后,井岳秀在陕北清党,解散工会、农会、商会,捕杀共产党员。1927年秋,榆林中学教员曹又参策划陕北各路势力倒井:
  • 清涧县的石谦旅向北,七月初十井岳秀生日当晚,石谦被刺身亡,所部被井岳秀的亲信高双成解决。1927年10月12日,共产党员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白明善号召为石谦报仇,联络石谦旧部千余人发动“清涧起义”。起义部队最终在宜川失败。
  • 三边的武装向东
  • 神木县的高志清的骑兵师向西
民国十六年(1927年)到民国二十年(1931年),井岳秀部多次发生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的兵变,这些领导兵变的中共党员均遭到井岳秀杀害。
民国十八年(1929年),第二集团军第九路军缩编为第二集团军暂编第十八师,井岳秀担任师长。[1]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前,井岳秀劝谏阎锡山不要与冯玉祥结盟,又暗中联络南京政权,按兵不动。冯玉祥失败后,井岳秀亲赴庐山,面谒蒋介石表示坚决拥蒋、服从中央。1930年杨虎城主政陕西,井岳秀地位越发稳固。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井岳秀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六师师长、陕西省政府委员。八十六师下辖两个旅:
  • 刘润民旅的两个团分驻榆林、神木、府谷、佳县、吴堡、横山等县;
  • 高双成旅分驻延安地区所属各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5月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月,井岳秀对陕北苏区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围剿。
1934年蒋介石派正在长城抗战高桂滋部八十四师进驻陕北协同井岳秀的八十六师共同“围剿”陕北红军。井岳秀将驻在延安一带的高双城旅收缩到绥德县以北地区,把延安以南各县让给高桂滋的八十四师。张学良十万东北军也进驻陕甘剿共。中央军李仙洲部进驻吴堡。井岳秀部被压迫收缩回榆林。1934年10月6日,杨虎城张学良乘飞机到榆林视察军务,协调井、高桂滋两部关系。
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苏区后,同井岳秀部不断发生战斗。[1]1935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亲自飞赴榆林见井岳秀。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月,井岳秀因手枪落地走火而意外身亡。[1]高双城接任师长。1936年12月初,张学良、杨虎城乘飞机到榆林,向驻榆官兵宣讲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返回西安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