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退伍军人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退伍军人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康边停战协定

 


康边停战协定
(法语:Armistice de 1918;德语:Waffenstillstand von Compiègne (1918)),又译贡比涅停战协定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康白尼停战协定,是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协定,由协约国代表,法国元帅福煦德国看守政府代表马蒂亚斯·埃茨贝格尔于1918年11月11日在法国巴黎北面瓦兹省贡比涅(旧译“康边”)附近森林里一节火车车厢中签定。
纽约时报1918年11月11日首页关于康边停战协定的报导

谈判过程[编辑]

停战协定于11月11日早上5时达成协议,定于巴黎时间早上11时正式生效,所以也被称为“11的11的11”协定。

当时在德意志帝国发生十一月革命后,首都柏林慕尼黑等地亦即将发生革命,德皇被逼退位。德军统帅兴登堡急于求和,11月7日,他发电报要求和福煦元帅会见。

德国代表团乘坐5辆汽车穿越战线,用了10个小时才通过了战争造成的荒芜人烟的法国北部地带,到达康边附近,福煦元帅火车所在的秘密地点。

经过三天的谈判,福煦只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接见他们,第二次是最后签字。谈判过程中德国被迫接受苛刻的条件,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只是纠正几个条款,例如销毁潜艇的数量,德国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潜艇等。10日,他们从巴黎报纸上得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已经退位。埃茨伯尔格原来还想拖延时间,经过和兴登堡电报往来,在德国主要大城市即将发生起义的情况下,于11日达成协议。签字仪式只用了5:12到5:20之间的8分钟。德国代表只是形式上对如此严酷的条款表示了抗议。福煦则用德国首相俾斯麦的“战争就是战争”,回敬了德国代表。该语是1871年法国代表向德国抗议法兰克福条约条款太严酷时,当时俾斯麦作为普法战争的胜利者的回答。

协定内容[编辑]

一、西线军事条款[编辑]

第一条,协定签字6小时后在陆地和空中停火。

第二条,立即撤离所有被侵略的国家:比利时法国占领区、普法战争前属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卢森堡。协定签字后14天内撤完,任何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撤出规定地区的德国军人将成为战俘。协约国和美国的军队将同时占领上述地区。撤离和占领都要依据附件规定进行。

第三条,在对上述国家居民人口统计(包括人质、被审判或判决的)结束15天内,立即开始赔偿工作。

第四条,德国军队要将完好的下列武器在原地交给协约国和美国军队,包括5千门炮(2,500门重炮、2,500门野炮),25,000挺机关枪,3,000门迫击炮,1,700飞机。详细状态要依照附件1的陈述。

第五条,德军从全部莱茵河左岸撤出,由当地军队负责管理。这些地区由协约国和美国军队占领。并占领跨越莱茵河重要关要和桥梁,这些渡口向右岸辐射30公里也由占领军管理。莱茵河右岸沿与河流并行10公里以内,从荷兰边界到瑞士边界为中立区。德军撤离莱茵河地区(包括左岸和右岸)在16天内完成,在协定签字后一共31天要完成全部撤离和占领工作。详细情况要依据附件1。

第六条,军队撤离时不得撤离当地居民,不得伤害当地居民的人身和财产,不得起诉和处理任何在协定签字以前参与战争行为的人,不得因其任何破坏行为而受到监禁。任何军用物资包括食品、军械和设备都得完好地移交,在撤离期间不得移动这些军用物资。所有民用的食品贮备、牲畜等要保留在原地,工业设施不得受到任何损坏,人员不得更换。

第七条,公路和其他交通通讯设施不得受到损坏,包括铁路、航道、公路、桥梁、电报、电话等。所有军用和民用雇员要留在原地。5千辆机车和150,000辆火车车厢要保持完好,和所有必须的配件、燃料要在附件2规定的时间内移交,总体不得超过31天。同时移交5,000辆完好的卡车;阿尔萨斯-洛林的铁路,包括战前的人员和设备;莱茵河左岸铁路运营必须的材料设备要保留在原地,左岸的铁路运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要由德国方面负责提供和维修。所有被德国俘获的协约国船只要全部交还。细节由附件2规定。

第八条,在协定签字后48小时内,德国指挥官负责清除所有的地雷、延时爆炸物,并清除所有有过的破坏(如对水井和泉水投毒或污染等)以及所有报复性的不良后果。

第九条,协约国和美国军队在占领地上有根据规定征用的权力,占领莱茵河左岸的军队(不包括阿尔萨斯-洛林)费用由德国政府负责。

第十条,立即无条件的遣返所有协约国和美国战俘,包括已经审判判决的,协约国和美国将依据他们的意愿决定其遣返去向。以前交换战俘的协定,包括1918年7月的修订案作废。但在荷兰瑞士的德国战俘继续依旧遣返,全部遣返要等初步达到和平后再正规化。

第十一条,无法移动的伤病员可以继续留在原地由德国方面出人和医药照管。

二、东线安排[编辑]

第十二条,所有德国军队要从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立即撤出,撤回到1914年8月1日以前的德国边界。所有德国军队也要从战前属于俄罗斯帝国的领土撤出,撤离的时间由协约国根据俄罗斯国内形势决定。

第十三条,德国军队要立即开始从俄国撤离,所有目前在俄国领土的德国教师、囚犯、文职和军方代理也要招回。

第十四条,德国军队要停止所有自从1914年8月1日开始的,在俄国和罗马尼亚为德国需要所进行的征用和攫取。

第十五条,废除分别和罗马尼亚及俄罗斯签署的布加勒斯特和约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

第十六条,协约国可以通过但泽或维斯土拉自由进入东线德军撤出的领土,为当地居民提供物资和维持秩序。

三、关于东非[编辑]

第十七条,在协约国规定的时间内,德军要撤出所有在东非的阵地。

四、通则[编辑]

第十八条,在最长一个月期间内,无条件遣返属于协约国和它盟友的,除了第三条统计之外的所有居民,包括被审判和判刑的人质。

第十九条,下列活动需要赔偿:恢复被损坏的。停战协定生效期间,敌方不得运走任何公共设施,作为协约国恢复损失的抵押。立即修复的赔偿,要存入比利时国家银行。所有被侵略国家的文件、硬币、纸币、证券、股票以及发行这些股票的工厂都要立即归还。被德国掠夺的俄罗斯罗马尼亚出产的黄金,也要归还,在和平协定签定前,交由协约国保管。

五、海洋条款[编辑]

第二十条,立即停止海上对抗,所有德国船只的方位和动作要提供给协约国,所有领水必须允许协约国及其盟友的军舰及商用船只自由航行。

第二十一条,所有协约国及其盟友的海军和商船在德国手中的俘虏要无条件的交还。

第二十二条,要将目前存在的所有潜艇(包括潜艇母舰、布雷潜艇),以及所有弹药、设备交给协约国和美国,交到协约国和美国指定的港口。不能航行的要解除武装和人员,交由协约国和美国监管。可以航行的要尽早通过无线电指令离开德国港口到指定移交的港口。这条规定在协定签字14天内开始执行。

第二十三条,被协约国和美国指定的德国水面战舰要立即解除武装,前往中立国港口或协约国与美国指定的港口,并接受协约国或美国的监管,舰只上只留下必要的维护人员。指定的战舰包括:6艘巡洋舰、10艘战列舰、8艘轻巡洋舰(包括2艘布雷舰)、50艘最先进的驱逐舰。所有其他战舰(包括河道舰只)集中到协约国和美国指定的德国军港,解除武装并受到协约国和美国监管。所有辅助舰只的武器要放到岸上,所有上述指定的舰只要在协定签字后7日内离开德国港口,将通过无线电指定目的地。

第二十四条,协约国和美国有权清除德国水域以外由德国设置的所有水雷和障碍物,德国要给出它们的方位。

第二十五条,协约国及其盟友的军舰和商船有自由出入波罗的海的权力。为了保证其权力,协约国和美国要占领所有在从卡特加特海峡进入波罗的海通路上德国设置的要塞、炮位和防御设施,清除所有的水雷和障碍物,德国要给出它们的方位。

第二十六条,目前已有的协约国及其盟友的封锁维持不变,任何在海上发现的德国商船都会被依法扣留。协约国和美国将考虑在停战期间给予德国必要的补给。

第二十七条,所有德国海军飞机要集中到协约国和美国指定的德国基地中,不允许再起飞。

第二十八条,在德军撤出比利时的海防和港口时,所有港口运输设施,所有商船、拖船、照明设施、海上飞行设施、材料和设备、武器以及所有储存物资必须留在原地。

第二十九条,在德军撤出黑海港口时,所有被德国俘获的俄罗斯军舰等物资,一律要交给协约国和美国,所有被俘获的中立国船只要释放,所有军事用品、港口物资以及第二十八条列出的物资要交还。

第三十条,所有被德国俘获的协约国及其盟友的商船,要无条件地送还到协约国和美国指定的港口。

第三十一条,在撤退、投降和恢复战前状态的过程中,不允许对船只和物资有任何破坏。

第三十二条,德国政府要通知所有的中立国政府,尤其是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政府,立即取消一切对他们船只和协约国及其盟友贸易往来、出口造船材料的限制,不管这种限制是来自德国政府或私人企业,还是作为一种特许的交换。

第三十三条,在停战协定签字后,不允许任何德国商船改换中立国旗帜。

六、停战期限[编辑]

第三十四条,停战期限为30天,如果需要可以延长。在此期间,如果条款没有得到履行,可以有签字任一方宣布协定作废,宣布作废要提前48小时通知。但第三条和第十八条如果没有在规定期间完成,将不预先通知条约即作废。为了保证协定能够有效地执行,设立一个国际停战委员会,委员会由协约国最高军事长官负责。

七、生效期限[编辑]

第三十五条,德国应该在72小时内决定是否接受这个停战协定。

协定影响[编辑]

这个协定虽然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但如此严酷的协定极大地打击了德国经济,损伤了德国人民的自尊心,因此导致希特勒被选上台,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之一。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隔年6月法国遭到德国占领,巴黎沦陷,同月22日希特勒选择在同一处位置与法国签署和平协议,对法国的羞辱意味浓厚。

参考文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参见[编辑]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余晓平:有一种震撼你根本不懂–写在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


一个战士的生命对于某些人来说只是一个数字,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是全部。美国这个国家真正让我震撼的不是高楼大厦,不是宽广的公路,也不是超市里面丰富的商品,而是他们对生命的态度。
这种震撼来自一次去美国正赶上他们的阵亡将士纪念日。也就是每年的今天,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当我开车路过一个很小城市的公园,草地上整整齐齐的插着国 旗,那是上万面国旗组成的方阵,完全是当地老百姓自发搞的,而在全国所有地方同一天里到处都是这样的景象,这个国家的这一天,完全在美国旗的海洋里,任何 人看了至少是感官上的震撼。
全美一共有130处国家公墓,墓穴290多万。在阵亡战士纪念日这一天,志愿者们将在许多阵亡战士的墓地上、城市的公园或是广场上插满小型美国国旗。美国总统或副总统通常负责主持阿灵顿国家公墓举行的仪式,并将在无名将士墓前敬献花圈。
我 们从这个无名将士墓开始说起,它位于华盛顿的阿灵顿国家公墓,这个公墓始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土地的主人是联邦政府的敌人。因为林肯当选以后南方几个州不 满,试图独立,本来这是可以坐下来谈的,但是他们犯了美国的一个大忌,就是作为美国大兵在国内开了第一枪,从所谓的人民内部矛盾转化成敌我矛盾。
这片公墓土地的主人李将军就是南部叛军的首领,于是国家没收了他的土地,当然后来南北战争结束以后又还给了他们家的后裔。有意思的是这里安葬的第一位死人竟然是敌人,一名南方部队的俘虏在医院里医治无效。后来李将军不但安葬在这里,他的纪念馆现在成为一个重要的参观项目。
这给我们带来第一个概念就是,这个国家原本没有敌人,除非你选择作敌人。那么只要你放下枪,或者不能再拿枪的时候,你就不是敌人,享受的是美国人的待遇。因此南北战争以后那些死去的将士待遇相同,因为他们都是美国人。
最重要的是活着的人,那就是当年南方的政党,他们被联邦军打败了。用中国的话来说他们就是反动派,本来应该用镇压反革命的方式把他们剿灭干净的。但是后来呢?你可能做梦都想不到,就是现在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
这 足够让你感觉到震撼的了吧?为什么,当年作为共和党的林肯主张解放黑奴,而作为民主党的杰佛逊•戴维斯因为不满林肯当选,带领着南部的军队打响了对联邦军 的第一枪,炮轰联邦政府军在南卡罗来纳的萨姆特堡要塞,整整经过36小时的炮击,导致守军投降。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一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作为第一代黑奴后 裔的奥巴马竟然作为这个党的首领蝉联了美国总统,对比一下你就知道中国的问题在哪里了。
这里再说第二个概念,那就是什么叫无名?他们都是有名有姓的,对于母亲、孩子、妻子来讲他们是这个家庭的全部,由于一个人的死去导致一个家庭变的不完整。
因此我们去任何墓园,都有石碑,石碑上面有文字。但是打仗的时候会有那么一少部分人分辨不出来他们到底是谁,甚至分辨不出来到底是敌人还是自己人,这就是无名将士墓的来由。因为你不能把一个别人的遗体埋葬在自己丈夫的墓碑下面。
于 是每年都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有名有姓的墓碑由家人亲友去扫墓,分辨不出来姓名身份的,无论是敌人还是朋友,都是美国人,不但遗骨用平等的方式安葬,献花的 工作归现任总统,因为他们的亡灵更需要安抚,他们都是你的人民,死去的人里面没有敌人。知道这里面出来一个什么概念了吗?——只要你不主动选择作敌人就不 是敌人,所以这个国家的敌人很少很少。
这个概念足以震撼中国人的,最后还有一个概念,那就是一条命到底换 什么才是值得的。有人算过一个帐,死掉一个美国大兵,国家单从经济上的支付,包括家属的抚恤金、抚养费,医疗减免、补助等等加在一起需要支付大约一百万美 元左右,还不包括动用政府飞机汽车等各种工具的费用,以及每年的纪念活动。
有人会觉得一条美国人的命价值百万美元,但是你反过来再算,就是另外一笔帐了,一个青壮年从毕业到退休给家里带来多少钱,给政府多少税?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很多中国人穷疯了,只会算经济帐,把你的孩子,把你的老公,把你的父亲从你身边拿走试试看?
如 果你稍微有一点常识就知道,单凭美国自然资源的蕴藏量,无论是石油、天然气、矿产单纯从探明的数据来讲足够他们用几辈子的,而生命却只有一辈子。这就好比 一个百万富翁去舍命抢五毛钱一样的荒唐,因此说美国人对牺牲的态度是用自己的命去换别人好好活着,要是为了钱,无论干什么都能挣出来。
美国各地都有韩战纪念碑,而韩战将士墓的人更多,因为很多家属还健在,大约五万人死于韩战,美国人从什么地方觉的死那么多的人是值得的。是南北韩状态的对比,南韩的人民对美国人的那种感激是发自心底的,因此那些烈士遗孀后裔觉的骄傲和自豪,救了别人一命那是什么感觉。
最后该说说我们中国了,明明是有名有姓的,最后统统称为人民英雄,那些国民党将士的尸体呢,那些被镇反枪毙掉的反革命呢,被折磨死的右派呢,更不用说饿死的 人了。我们总说战无不胜这个词,这不但靠武器,还要靠精神,要是靠钱肯定不行。过去中国信息不灵,从精神上忽悠中国人能起作用,现在还能起作用吗?
两个国家打仗,你敢跟美国人交手吗?人家一条命六百万人民币,人家说别打了,你开个价,低于这个数我就划得来。现在中国为五毛钱都能出卖灵魂的人多了去了,那还打什么仗?那么多高层的后代都是美国人了,人家把自己卖出个好价钱,你是不是在替人家数钱呢?
所以珍惜生命吧,别整天说不惜一战,要不,你自己上。没有人再像过去一样,搞不明白到底为了什么上战场,你不给我讲清楚到底为什么而战,谁会上你的当?
与其相比,我还是羡慕日本靖国神社里那有姓名的牌位,不管他们死于邪恶,还是亡于公义,但至少他们有一个招魂的牌位。更羡慕在菲律宾建立的美军士兵公墓,墓碑成行成列,整整齐齐,上面刻着每个战死士兵的名字。作为战士,谁不愿意死的光荣,死得其所,任后人凭悼。而不是像浮尘一样,被一阵大风刮过,不留踪迹。 这个名词叫“炮灰”。
因为拿不出有名有姓的死亡名单、我们只好语焉不详,只好不识数。由于不识数,继而弄 出了很多纠纷,甚至公案。比如我们弄不清楚南京大屠杀到底死了多少人,也搞不清楚三年困难时期的饥荒究竟饿死了多少人;甚至在本朝的所谓“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成建制的开赴朝鲜保家卫国,可待战争结束了,回来一清点,伤亡多少是个谜!
这玩笑开的有点大,也有点不合情理。
想想当时,支部建在连队上并指挥着枪已经很多年了。政委和指导员的成熟作用早已成为国内战争取胜的主要法宝。如此严密掌控下的军队居然提供不出死伤和失踪者 名单?这里我想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不清楚,心里没数。另一种是清楚了,但怕说出结果吓死个人,从而影响军心,民心,进而影响到下一步的大计。就像76年 的唐山大地震,出于政治需要,伤亡人数直到79年年底才公布。
华盛顿越战纪念碑上的铭文: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不是免费的)。
对于韩战,韩国人感谢美国人,美国人觉的值得;
而另一方,朝鲜人不愿纪念中国“志愿军”, 中国人普遍觉的不值的。

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退伍军人日,11月11日

退伍军人日,11月11日

在1918年11月11日11时,全世界人民都欢欣鼓舞。经过了四年的艰苦战争,签署了停战协议书。“以战止战”的战争结束了。

11月11日作为美国的休战日被记载下来,以纪念男人和女人在战争期间为实现持久和平而作出的牺牲。在休战纪念日上,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士兵们参加游行,途经他们的家乡城镇。政客和退伍军官们发表演说,并为他们嬴得的和平举行感恩仪式。

在一战结束20年后的1938 年,国会投票决定将休战日定为法定假日。 但是美国人认识到早先的战争不是最后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于第二年开始,大大小小的国家都再次卷入到血腥的战争中。二战结束后,仍然于11月11日举行休战日庆祝活动。

在1953年,堪萨斯州恩波里亚市(Emporia)的市民们将这一节日称作退伍军人日,以感谢他们市镇的退伍军人们。不久之后,国会通过一项由堪萨斯州议员提出的法案,将这一国家节日改名为退伍军人日。美国仍在退伍军人日为和平举行感恩活动。

活动包括庆祝仪式和演讲,而且在早晨 11:00 ,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举行片刻的默哀,以纪念那些为和平而战的人。

在美国参加越战之后,节日活动的重点有所改变。 军人游行活动和仪式减少。退伍军人聚集在华盛顿特区的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为那些在越战中倒下的亲人和朋友献礼和表示哀悼。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子女的家庭更期待和平以及避免未来的战争。

退伍军人们组建了一些支持性团体 , 如:退伍军人协会(American Legion)和海外作战退伍军人协会(Veterans of Foreign Wars),在退伍军人日和纪念日,这些团体通过出售残疾退伍军人制作的纸罂粟花来为他们的慈善活动筹集基金。在比利时的一个开满罂粟花的战场——佛兰德斯战场上发生了血腥战争之后,这种鲜红的野花就成为一战的象征。


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9年的退伍军人节海报
退伍军人节退伍军人纪念日Veterans Day)是美国联邦假日,定于11月11日。这是美国比较重要的一个全国性节日,人们借此向退伍军人、特别是参加过历次战争的退伍军人表达敬意。
11月11日在英国以及加拿大英联邦国家也是一个纪念日。这一天被称为“Remembrance Day”,中文有时被翻译为“国殇纪念日”或“悼念日”。法国比利时也在这一天纪念“休战日”。[1]

[编辑]历史

最初,美国曾将11月11日定名为休战日Armistice Day),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点正式停战。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实施停战一年后,宣布了第一个停战纪念日,并由此开始了美国一年一度的纪念传统。他说,这个假日将"充满对为国捐躯者的英雄气概的庄严自豪感和对胜利的感激之情;既是因为它带给我们自由,也是因为它带给我们机会,显示美国是站在国际大家庭的和平与正义一边"。[2]
随着这个假日在1926年被正式定名为“休战日”,它的和平与国际团结信息再次得到肯定。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责成总统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在11月11日升挂美国国旗,并要求公民"在学校和教堂或其他适当场所举行适当仪式,纪念这一与其他国家人民友好关系的一天。"193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休战日”定为联邦假日。
威尔逊总统曾希望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结束战争的战争",然而这一希望不久就因欧洲新战事的爆发而破灭。美国于1941年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是美国历史最大的全国军事动员。美国有1600多万人参战;407000人丧生,其中292000人死于战场。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军又投入韩战
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法案改休战日为退伍军人节
1953年,堪萨斯州恩波里亚市(Emporia)的市民们将这一节日称作“退伍军人节”,以感谢他们市镇的退伍军人们。[3]老兵组织敦促国会把纪念一战的“休战日”改为“退伍军人节”,纪念所有战争的老兵。不久之后,美国国会通过一项由堪萨斯州议员提出的法案。1954年5月26日,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法案,把“休战日”正式改为“退伍军人节”。
艾森豪威尔在第一个退伍军人节公告中说:"让我们在这一天深切缅怀所有为捍卫我们的自由传统而在海上、空中和海外英勇奋战的人所付出的牺牲,让我们重新投身于促进永久和平的使命,不让他们的努力付诸东流。"[2]
根据1968年通过的美国统一假期法案en:Uniform Monday Holiday Act),“退伍军人节”和其它几个假日都被定在星期一,而不是固定的日期,这样,联邦雇员就可以连上周末放三天大假,这样做据说还可以刺激旅游和消费。但是很多州和多数老兵组织不认同这个做法,坚持在11月11日这一天过节。因此,纪念活动出现了一些混乱。毕竟,11月11日是个历史性的日子。后来,福特总统签署法律,从1978年开始恢复在11月11日纪念“退伍军人节”。[1]

[编辑]纪念活动

退伍军人节2010年的海报
此后每年11月11日,从总统到州长都要向美国全体退伍军人致敬,退伍老兵们则组织游行集会;全国各地的人们也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来庆祝节日。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第五大道上每年都会举行退伍军人节游行。[4]华盛顿,许多人都去越战纪念墙来纪念这个节日;在越战纪念墙那磨光的黑色大理石上刻着5万8千多位在越战中阵亡的美军官兵的姓名,这也是对参加过越战的270万美国军人表示敬意。[5]

[编辑]参考文献

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一个小学校的国殇纪念会 - 无为村姑的日志 - 贝壳村

 

今天是加拿大的国殇纪念日。发此文纪念。

Fraser 河岸的罂粟花 (无为村姑摄)

村姑曾经参加过温哥华一所小学的国殇日纪念大会。当日,校长和教师们大都着黑色正装,象去参加葬礼的那样。胸前都带着鲜艳的小红花,别有一番风姿。学校办公室的桌上有一个正方的白色纸扎的盒子,早早就有两个女孩来捧了去到各班募捐。加拿大人在任何时节都不会忘了慈善活动。校长见到女孩们的胸前没有戴花,说你们要带花啊!“记住,每一个加拿大人都要在这个日子戴花。” 女校长亲自给两个女孩仔细地戴好了花。女孩子问,“我们一会儿要还回来吗?”校长说,“不要,你们就戴着吧,明天是纪念日,记着上午11点的时候,要默哀两分钟。” 俩女孩高高兴兴地捧着盒子走了。
纪念会定于上午10:45 举行。在此之前,有家长来点寻问开始的时间,要来参加。这是一个附属小学,只有不到200人的学生,最高年级是四年级。开会之前,校长在扩音器里叮嘱学生:“今天的大会,不同于平时的其它大会,今天是一个庄严肃穆的大会。我们要保持安静和沉默,我们要向为了国家牺牲了生命的士兵们表示敬意。请大家对每一个节目都不要鼓掌,保持安静。谢谢!” 不一会,就听到踢踢踏踏的脚步声响起,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队队地鱼贯进入了学校楼里的体育大厅。一路上,真的没有一点儿的人声,全没了孩子们惯常的喧哗。
大厅的中央挂上了大投射银幕,打在上面的是那首著名的战地诗篇“在佛兰德战场上”。作诗人是一战时参战的加拿大医生约翰麦卡瑞(John McRae)。仪式开始了,全体起立,齐唱国歌,孩子唱得很起劲认真。我为自己记不住国歌而愧疚,幸好正面墙上早已有高高挂起的歌词。

学生唱国歌(无为村姑摄)

校长首先致“开幕”词。没有讲稿,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却口气深沉,语重心长。大意是加拿大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共有超过10万军人为国捐躯。说你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他们的牺牲换来的。而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儿童不能像你们一样过着幸福自由的生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牺牲,这种牺牲,是我们现在很多人都难以付出的。我们每年都会纪念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自由所作出的牺牲。我们加拿大今天还有军人们在继续为世界和平作出牺牲。我们今天要向他们致敬。校长结束讲话时,真的没有听到哪怕一个孩子不小心拍了巴掌。
接着,就有一个老师轻声朗诵那首“在佛兰德斯战场上”的诗篇。英语是这样的:

In Flanders Fields

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
Between the crosses, row on row,
That mark our place; and in the sky
The larks, still bravely singing, fly
Scarce heard amid the guns below.
We are the dead. Short days ago
We lived, saw dawn, felt sunset glow,
Loved, and were loved, and now we lie
In Flanders fields.
Take up your quarrel with the foe:
To you from failing hands we throw
The torch; be yours to hold it high.
If ye break faith with us who die
We shall not sleep, though poppies grow
In Flanders fields.
我拙译如下:
             在佛兰德斯战场上
佛兰德斯战场上罂粟花迎风怒放
在十字墓碑之间,我们的长眠地,

一行又一行;
云雀,还在空中勇敢地飞翔
被枪炮声淹没的歌声却难以响亮。
我们死去了。几天以前
我们还活着,沐浴曙光,看暮色苍茫。
我们曾经爱过也被爱过,

而如今我们长眠于佛兰德斯战场上。
继续同敌人战斗去吧:
我们无力的手向你们掷一把火炬;
你们要接过去举起高扬。
如果你们背弃了对我们逝者的诺言,
我们将无法安眠,哪怕
罂粟花长满在佛兰德斯荒战场上。
flandersfields
网络图片
用心听罢,已是热泪盈眶了。接着有一个班的孩子默默列队上台表演一首歌曲“英雄”。有音乐和老师领着一起唱。说到表演才能,我一向觉得加拿大的孩子实在不如中国的孩子有表演能力。站在台上,大多都很腼腆。不过,他们还是很认真地唱完了这首歌颂英雄的歌曲。

这时校长上台说,下面请特邀司号兵xxx吹军号,号曲叫做“Last Post”(最后的岗哨)号声结束时,我们静默一分钟。这首号曲是在军事葬礼上为阵亡将士吹的。意指亡去的将士的任务已完成,可以安息。号声在礼堂里回旋,悲壮,沉重,又不乏嘹亮之声,象是在向亡人倾诉衷情,又将听众在对亡人的哀伤情绪中挽起,激发起昂扬的斗志。号声歇息下来后,大厅沉入静默。孩子们有好奇回头看大人的。但看到不论是老师还是坐在最后一排的家长都屏息默哀,也就学着样,低下头去。
默哀结束后,又有另一队孩子上台唱歌。以前,我不懂为什么学校每次搞活动,都是这样一个班一个班全班上去,站在那里岑差不齐,表演的质量更难评说。此刻,我似乎明白了,搞活动,不是为了争高低,而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都培养自信。看那些孩子,今天,他们唱得特别的欢,特别的整齐。

小学生戴三朵红花 (无为村姑摄)

最后两首歌,我印象很深,也是领会加国文化的一个机会。一首叫做“世界是一道彩虹”。歌中唱到:你是你,我是我,原本就是这样子。世界是一个搅拌杯,我们所有人的颜色融在一起,我们和谐相处,才能让世界化作一道美丽彩虹。这真是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在孩子的儿童期就得到的灌输。可这种灌输这么美好,这么让人感动。没有要歌颂某一个党,歌颂某一个政府,某一个政治领袖的说教,没有每天用学生的课间时间(总共才有多少分钟?)强迫学生笔直立正十多分钟背诵政治领袖的“教导”的阵势。这是我儿子在国内一所小学上学时的经历。最讽刺的是背诵的孙中山的一段名言。其中一句话说“儿童自由,国才能自由。”每次听到这一句,心中五味陈杂。
最后一首歌曲是“We Can Make a Difference" (大意,我们能促进变化)那是一首教育孩子积极贡献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的歌曲。这就是加拿大学校对儿童的“洗脑”,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起崇尚美好,向往自由,尊重自我的价值观。这场纪念活动,对我这个移民教育很深。觉得自己又补了一堂小学文化教育课。

一个小学校的国殇纪念会 - 无为村姑的日志 - 贝壳村

血红的罂粟花,开在黑龙江边的原野上

 

纪念 罂粟

081111 poppy 500x125.jpg

谨以连续五篇短文,献给为自己的祖国捐躯、为自己的理想献身的人们。

同时,更是以此纪念自己的父亲。他也是在这个季节离我远逝的,他也曾经是一位参加过战争的老兵。那朵花瓣如血、花蕊如夜的罂粟花,也属于他。真的属于。因为,血红的罂粟花,也曾经盛开在黑龙江边的原野上。

罂粟花的故事,尤其在国内听到见到的,往往都和毒品连在一起。从鸦片、吗啡,到海洛因、冰毒。在每一朵罂粟花的后面,仿佛都是妖魔鬼怪。

我父亲的这段往事,尽管也同罂粟花有关,尽管其中也有鸦片和吗啡,但不是罪恶,而是功勋。

我的父亲生在黑龙江畔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里。名符其实的黑龙江畔,房子的后院就是自西向东滚滚流去的黑龙江,江的北岸就是俄罗斯,当年还叫苏联。

二战的晚期,是苏联军队解放的那一片曾经被日本人占领的土地。国共内战期间,父亲参了军,当然不是国军,因为蒋介石的军队根本就没见过黑龙江。父亲参加的是东北野战军,后来就是赫赫有名的四野,当然了,我父亲没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

我父亲参军后不久,所在的部队就执行了一项“秘密任务”。此“秘密任务”在当时,属于高度机密。即便过去了几十年之后的现在,我也从未在历史文献上看到有关记载,或有人披露过。我甚至想,不是无人披露,而是研究战争史、军队史的专家们可能压根就不知道这段秘密的历史。

此项“秘密任务”,并非军事行动,而是与战争直接相关的特殊任务:在黑龙江边秘密建立一片“特区”,种植罂粟,加工吗啡,为前线作战的士兵提供止痛的麻药。

去过黑龙江边的人都知道,那里的三江平原,是一片用手就可以攥出油的土地。不仅肥沃,而且辽阔,夏天铲二遍地,都到吃午饭的时候了,一条垄才铲到一半。

这样的土地,无论种什么都会丰收,况且生命力极强的罂粟。

这个“特区”,被特种部队围得密密实实,只准进不许出。记得1997年,我和父亲一同回老家的路上,经过边防检查站时,父亲还对我说过:当年我们的检查哨也设在这里。

当时,种植罂粟,根本没有什么生产建设兵团,全靠发动当地农民种植。好在鸦片对农民的吸引力极大,可能自古以来,当地的农民就没有遇上过可以合法地种植罂粟的机会,所以积极性可想而知。

好像罂粟花命中注定逃不脱血色似的。总有一些不太安分的农民,在吗啡的麻醉之下,动着坏念头。他们勾结“特区”之外的不法奸商、日伪时期的旧军人,甚至还有流窜的土匪,加上对岸的“老毛子”,偷运鸦片,牟取暴利。

由于执行任务的是一支小部队,而需要控制的区域又很大,加上敌方躲在暗处、人员构成十分复杂,从而形成了一场特殊的战斗。堵截、埋伏、奔袭,流血、负伤、甚至牺牲,战争的元素一点也不少。

罂粟花开,美丽异常。而异常的美丽,需要付出异常的代价,在这花开花落之间。

父亲他们监制的鸦片、吗啡,源源不断地运往“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前线。当时部队的卫生兵、前沿救护所及战地医院,都装备了这种特殊的药品。在十分缺少西药麻醉剂的当时,自产的吗啡承担起解缓伤员疼痛的重任。

“辽沈战役”结束后,种植罂粟的“秘密任务”也随之完成,“特区”撤消,部队南下。

父亲也是一位老兵,参加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的国内战争,即解放战争,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朝鲜战争,即抗美援朝。他的一生,也是为自己的祖国和理想付出与献身的一生。

五年前,也是在5月初的一天,距John McCrae写下那首诗整整88年之后,我把父亲的骨灰埋在了黑龙江边的原野上。那里,是他的家乡,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那里,也曾经开满了血红的罂粟花。

海东一家 » 血红的罂粟花,开在黑龙江边的原野上

佛兰德斯的罂粟花开世界

 

在英国住了几年,每到十月底、十一月初,都发现很多英国人在胸前别一朵红花,开始不明就里,直到前年才大体知道这是英国为纪念一战、二战,及所有在卫国维和战争中的阵亡将士,并为伤残贫穷退伍军人及军眷捐款的一项活动的标志。

转眼今年又到了红花满眼的时候,前几天,先生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告诉我,原来,那种被人们带在胸前的红花是罂粟花。这使我也吃了一惊。罂粟花给人的感觉一向不好,它结下的籽是鸦片、吗啡、海洛因和可卡因等众多毒品的原料。为甚么英国人以这样的「罪恶之花」作为这个活动的标志?在这后面莫非有甚么故事?

忍不住上网去查了一下,原来罂粟花成为纪念阵亡将士之花,是因为加拿大一名军医的一首动人的诗歌──In Flanders' Fields(佛兰德斯战场)。

young

(他们曾如此年轻)

佛兰德斯处于法国北部和比利时西南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好几次的浴血奋战都发生在那里。为抵抗德军的进攻,无数联军战士献出了生命,从而埋在了佛兰德斯的黄土之下。第二年的春天,一大片的红罂粟花到处盛开,覆盖了整个战场和战士的墓地。

thankthem

(因此我们感谢他们)

一九一五年的十月,加拿大的一名军医约翰.麦克瑞(John McCrae)中校,奉命前往佛兰德斯接收加拿大阵亡将士。他亲眼目睹了战场的惨状,目睹了红透半边天的罂粟花,抑制不住悲伤和激动,在一张碎纸片上写下了十三行诗句。以纪念为正义之战献身的战士,也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英勇作战,保卫家园,同时他的这首诗也蕴含著作者反对战争,和向往和平的心声。当时他并不知道,他写下的是一首传世名作。他的诗是这样开头的: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在佛兰德斯战场,罂粟花随风飘荡)。这首诗道出了千千万万战士的心声,很快便以民歌的形式在前线和后方广为流传。凡是听到它的人,无不被它深深打动。

(以下图片摄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外)

RD-westerminsterabby

RD-westerminsterabby3

受这首诗歌的影响,美国人Moina Michael开始佩带罂粟花来纪念战死的战士,她还出售罂粟花,把得到的钱用于帮助那些伤残的退伍老兵。一九二○年,一位法国妇女出售手工制的罂粟花,集资用于帮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儿童孤儿。不久,前英国司令官马歇尔(Field-Marshall Earl Haig)鼓励用出售纸罂粟花来资助退伍军人。就这样,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以罂粟花为标志的「阵亡将士纪念日」,陆续建立并保持下来成为传统,英国第一次「阵亡将士纪念日」是在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十一日举行的,每年一度,延续至今,已有九十年。

RD-westerminsterabby4

RD-westerminsterabby5

明白了这朵罂粟花的来历,也使我想起在中国那片土地上,为抗击日本侵略军,而面对面地战死在抗日疆场的二百零六位国民党将军,三百多万牺牲、失踪的海陆空官兵。真希望自己有机会为他们带上一朵罂粟花。当然那时,英法美都是和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站在同一个战线上抗击德意日的战友,仅为这一点,作为中国人,我也很愿意去买一朵罂粟花。并找出著名的「佛兰德斯战场」一诗的中译文如下:

在佛兰德斯战场上,罂粟花随风飘荡

十字架林立的墓地

就是我们居住的地方

云雀仍在天空中翱翔勇敢歌唱

枪声却不再作响

不久前,我们战死沙场

我们曾经活着

感受过黎明和傍晚的霞光

我们曾经为人所爱

现在我们却长眠于佛兰德斯战场

我们要继续与敌人战斗

你从我们垂下的手中接过火炬

并把它高高举在手中

如果你背弃我们的遗愿

即使罂粟花开满了佛兰德斯

我们也不会安息◇

(文 ◎ 李微微)

RD-lest-we-forget

(永志不忘 Lest we forget!)

佛兰德斯的罂粟花开世界

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

 战争 生命 纪念 罂粟

081109 flandersfield 500x125.jpg

前天,我特地来到银行的柜台前,而不是如往常那样去门前的提款机,排了很长的队,取了一叠10元的现金,就是为了再仔细看一看印在纸币背面的罂粟花和那首诗。

在加元的10元纸币背面,有两只飞翔的和平鸽,下面就是《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的诗句,英文和法文,旁边是几朵开放的罂粟花,和枫叶,最底部是在纪念日里常常听到的那句话:Lest We Forget

让我们不要忘记!

我知道周围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不会留心纸币背面的诗句,尽管这些10元纸币总在我们手上流来流去。

但我相信,有很多朋友,依然和我一样,此时会很认真地读读纸币的,并且今后会经常想起,不再忘记。

国内有的朋友,非让我把John McCrae的那首著名的诗《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译成中文。

我的英文水平实在不怎么样,况且诗句或歌词是最难翻译的。有时候,连电影电视话剧的台词都很难翻译得准确。不过,看到网上各种版本的译文,大多翻译得实在难以恭维。与其去看那样的译文,可能还不如读读自己翻译的。所以,我就斗胆献丑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

作者:约翰 麦克瑞
译者:海东

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
血红的罂粟花迎风开放
我们昨天浴血的战场
就在十字架间花开的地方
云雀在天空中飞翔
炮声中依稀听得见
它们还在勇敢地歌唱

我们此时在另一个世界上
就在几天前 和你一样
也曾爱过 感同黎明的破晓
也曾被爱 看如黄昏的霞光
如今 我们却静静地躺着
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

继续同敌人拼战沙场
从我们低垂的手上接过火炬
在你的手中把它高高举亮
假如你背弃了曾经的誓言
我们将永远不会宁息安详
尽管血红的罂粟花会依然生长
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

8 条评论
  1. 2008年11月10日 15:19 # Franc
  2. right. seldom would people notice on the reverse side of CAD$10 notes.

    you did a good job in translation.

  3. 2008年11月16日 01:08 # 蓝调

    看看这个翻译版本:

    在佛兰德斯战场上,罂粟花随风飘荡
    十字架林立的墓地
    就是我们居住的地方;
    勇敢歌唱云雀仍在天空中翱翔
    枪声却不再作响

    不久前,我们战死沙场
    我们曾经活著,感受过黎明和傍晚的霞光
    我们曾经为人所爱,
    现在我们却长眠于佛兰德斯战场

    我们要继续与敌人战斗:
    你从我们垂下的手中接过火炬
    并把它高高举在手中
    如果你背弃我们的遗愿
    即使罂粟花开满了佛兰德斯,我们也不会安息

  4. 2008年11月16日 01:14 # 蓝调

    再比较下今天联合早报的译本:

    血红罂粟花盛开在佛兰德斯战场,

     排在十字架之间,成列又成行,

     那标志着我们的长眠之地;

     而天空上云雀们,仍然在勇敢地飞翔,

     枪林弹雨中依稀听得见它们的歌唱。

     我们已是逝者。

     几天前, 我们还活着,

     感受拂晓,目睹夕阳灿烂,

     爱着并且被爱着,

    而现在却长眠于佛兰德斯战场。

     继续我们同敌人的战斗吧:

     我们倒下的手向你投掷这一把火炬,

     请把它高高举起。

     如果你背弃了先烈的遗志,

     我们将难以安息,

     虽然罂粟花遍布在这佛兰德斯战场。

海东一家 » 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

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龙正明----中国退役军人网创始人兼站长

 

龙正明

龙正明

龙正明 ,贵州都匀人(好像华为的任正非也是来自这一个地方),现为清货网CEO,中国第一位草根出身实力派的80后社会活动家,常年活跃于各大会议或活动中,是主办方争相邀请的对象,无论在政界、商界、还是娱乐界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尤其在退伍军人中有较高的号召力,中国退役军人中的风云人物。

风云往事

  提到龙正明,不得不提起当年轰动一时的“第一届中国退役军人节”,因为全球拥有退役军人节的国家,目前只有美国,而中国要办这样的节日,能否成功举办?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更不可思议的是,主办单位居然不是政府官方,到底谁这么有胆识发起这样的节日?人们发现,发起单位是中国退役军人网,打出的口号“我的节日,我作主”,霸气十足,似乎不把任何组织放在眼里,而中国退役军人网创始人兼站长就是龙正明。

  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龙正明于2003年12月从十四野战军退役,05年创办中国退役军人网,听说网站上线仅几个月,注册会员已达上百万人,几乎全是退伍军人,有人预测过,如果“中国退役军人节”成功举办,举世瞩目,几个月后,这个网站的会员人数将会超过现役军队的人数,而这些退伍军人,个个能打仗,拿起武器就能战斗,这多么恐怖!弄不好直接威胁到国家的安全。就这一点,足已让这个节日无法正常举办,也许龙正明已经意识到这点,所以千方百计要申报“中国退役军人协会”,以求得合法化和正规化,“中国退役军人协会”的宗旨:一,延续战友情,整合多方资源;二,指导退伍军人就业和扶持退伍军人创业;而全国性的协会组织必须经过国务院审批,而退伍军人这几年不时有人到京上访,提到退伍军人的组织,那可是“高压电”,根本不可能得到审批[1]

  在各种阻力下,原计划2006年12月1日的“第一届中国退役军人节”不但没有如期举行,连中国退役军人网也被劝停,管理团队全体解散,并答应不再插手退伍军人的事务;可能是涉及政治,惊动中央,中国退役军人网关闭后,龙正明退出人们的视线,没有人知道他到哪?甚至有人怀疑他被“和谐”了!不少战友在网上缅怀他,觉得他为退伍军人做了一件大实事,让世人真正关注退伍军人这一群体,尽管没有成功,敢冒这样的风险和巨大压力去做,还是很让人敬佩!因此,龙正明受到很多退伍军人的尊敬和崇拜。

  一年后“龙哥退伍军人协会”闹得沸沸扬扬,居说有上万成员,并同时在新疆和东莞两地召开会议,当公安赶到时,已人去楼空,其组织有较强的反侦察能力,几次召开会议都没有碰上,急撤方案做得这么好,明显就是受过训练的退伍军人,根据线报,其组织人就是“龙正明”,一时间,“龙正明”再次进入公安的视线,成了“通缉”的对象,得知龙正明住在广州美博城一带,公安展开地毯式搜索,龙正明被带走,公司和住所被查封,经过调查,原来只是一场误会,有人打着“龙正明”的旗号,组织退伍军人聚会,在得知真象后,龙正明被释放,后来公安请龙正明在广州某酒店吃了一餐饭,算是消除误会。

巨资堆出来的CEO

  到底中国退役军人网关闭后,龙正明去了何处?众说纷云,有人说被送出国,甚至有人怀疑他被“和谐”

清货网总部

了!其实龙正明此时正隐姓埋名,尽力摆脱人们的视线,他说在哪里倒下,就应在哪里站起,决不离开广州,休息两个月后,他和几个企业家一起创办了一个行业网站——美界网,有了前一次的教训,他这次远离政治,完全做一个商业网站,美界网曾一度成为美容美发行业第一大网站,先后引入美国马氏投资集团2000万和台商5000万的投资,那时没有人知道创办人是谁,直到因“龙哥退伍军人事件”被公安带走调查后,龙正明再次浮出水面。后来龙正明发现更大的商机——清货市场,在得不到美界所有股东的支持后,他果断地选择离开自立门户,于2009年10月带着一帮团队着手研发清货网,研发期间得到东荣集团500万天使投资,近期又与江苏威豪创投签订2000万的融资,前后三个网站上亿元的投资,可以说龙正明就是用巨资堆出来的CEO。

聘请不到的CEO

  龙正明是一个性格极强的人,他不喜欢的事,绝不会去做,中国退役军人网关闭后,不少企业高薪聘请他,均被谢绝;从美界出来后,也有几家网站曾开出高达50%的股份吸引他过去当CEO,他都没有动摇过,他坚信自己创办的清货网今后1%的股份都会远超这些网站50%股份的市值,业界胜传龙正明是聘请不到的CEO。

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龙正明 巨资堆出来的CEO

 

  到底中国退役军人网关闭后,龙正明去了何处?众说纷云,有人说被送出国,甚至有人怀疑他被“和谐”

清货网总部

了!其实龙正明此时正隐姓埋名,尽力摆脱人们的视线,他说在哪里倒下,就应在哪里站起,决不离开广州,休息两个月后,他和几个企业家一起创办了一个行业网站——美界网,有了前一次的教训,他这次远离政治,完全做一个商业网站,美界网曾一度成为美容美发行业第一大网站,先后引入美国马氏投资集团2000万和台商5000万的投资,那时没有人知道创办人是谁,直到因“龙哥退伍军人事件”被公安带走调查后,龙正明再次浮出水面。后来龙正明发现更大的商机——清货市场,在得不到美界所有股东的支持后,他果断地选择离开自立门户,于2009年10月带着一帮团队着手研发清货网,研发期间得到东荣集团500万天使投资,近期又与江苏威豪创投签订2000万的融资,前后三个网站上亿元的投资,可以说龙正明就是用巨资堆出来的CEO。

聘请不到的CEO

  龙正明是一个性格极强的人,他不喜欢的事,绝不会去做,中国退役军人网关闭后,不少企业高薪聘请他,均被谢绝;从美界出来后,也有几家网站曾开出高达50%的股份吸引他过去当CEO,他都没有动摇过,他坚信自己创办的清货网今后1%的股份都会远超这些网站50%股份的市值,业界胜传龙正明是聘请不到的CEO。

政界(6张)

娱乐界(6张)

商界(8张)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政界(6张)

娱乐界(6张)

商界(8张)

词条图片(2张)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

黄宏达任全美退伍军人会主席 宴请社区

 

图为陈倩雯(中)为黄宏达(右三)颁发市议会的表扬状,感谢他对国家和社区的贡献。(摄影:蔡溶/大纪元)

黄宏达任全美退伍军人会主席 宴请社区

【纪元2011年11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蔡溶纽约报导)纽约华裔退伍军人会11月11日在华埠金丰大酒楼,为黄宏达当选全美退伍军人会主席摆酒答谢社区支持,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处长高振群、副处长孙习忍、刘经严,组长周进忠和华侨文教中心主任张景南、副主任林荣基、中华公所主席伍权硕及其下属七大侨团侨领、市议员陈倩雯、皇后区州高等法院法官伍元天等人出席祝贺,席开81桌,场面盛大。

黄宏达特别感谢侨社众人过去几年来的支持,并介绍了他自9月1日上任以来马不停蹄的工作。包括在国会参众两院就退伍军人的不同议题作证,三周内会见26名众议员、9名参议员,参加退伍军人事务的圆桌会议,巡视全美五十个州中的六州,及到阿富汗探访前线战士。下周的亚洲行程部份包括探访韩国、中程岛、关岛和夏威夷的驻军,及前往台北拜访,因为双方一向是朋友关系。

黄宏达表示,上任两个多月来的感触很深,退伍军人总会主要目的是为全国240万会员与2,400万退伍军人谋求福利。他说:“当我带着沉重和尊重的心情去探视前线战士时,他们却抢先多谢美国民众对他们的支持,对他们在后方家属的照顾,给予各种医疗福利的照顾,令我们很惭愧。”

黄宏达回忆35年前他从越战回国时,当时“美国人民反对越战,反对参加越战的士兵,从越南回来的士兵都不敢穿军服在街上行走,就像过街老鼠。”他很欣慰美国人无论对政府政策如何理解,都能尊重感激为国服务的战士,军人为了保护美国人的自由和生活方式而流血流汗,就应该尽可能地支持、帮助退役军人的权利,他希望更多人能出钱出力,做到这一点。

华裔退伍军人会的另一名成员雷光达今年也当选为全美纠察长,他将陪同黄宏达巡视多州分会。
高振群带来中华民国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吴英毅的恭贺状,陈倩雯也为黄宏达颁发市议会的表扬状,感谢他对国家和社区的贡献。华裔退伍军人会赠送黄宏达24K金的帆船,祝他一帆风顺;伍权硕及众侨领均表示黄宏达的当选令华人社区感到光彩和荣耀,未来希望他为华人争取更大的光荣。

中港台时间: 2011-11-12 12:20:49 PM 【万年历】
本文网址: http://cn.epochtimes.com/gb/11/11/12/n3428577.htm黄宏达任全美退伍军人会主席-宴请社区

黄宏达任全美退伍军人会主席 宴请社区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退伍军人纪念日(Veterans Day)


2009年的退伍军人节海报
退伍军人节退伍军人纪念日Veterans Day)是美国联邦假日,定于11月11日。这是美国比较重要的一个全国性节日,人们借此向退伍军人、特别是参加过历次战争的退伍军人表达敬意。
11月11日在英国以及加拿大英联邦国家也是一个纪念日。这一天被称为“Remembrance Day”,中文有时被翻译为“国殇纪念日”或“悼念日”。法国比利时也在这一天纪念“休战日”。[1]

[编辑]历史

最初,美国曾将11月11日定名为休战日Armistice Day),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点正式停战。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实施停战一年后,宣布了第一个停战纪念日,并由此开始了美国一年一度的纪念传统。他说,这个假日将"充满对为国捐躯者的英雄气概的庄严自豪感和对胜利的感激之情;既是因为它带给我们自由,也是因为它带给我们机会,显示美国是站在国际大家庭的和平与正义一边"。[2]
随着这个假日在1926年被正式定名为“休战日”,它的和平与国际团结信息再次得到肯定。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责成总统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在11月11日升挂美国国旗,并要求公民"在学校和教堂或其他适当场所举行适当仪式,纪念这一与其他国家人民友好关系的一天。"193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休战日”定为联邦假日。
威尔逊总统曾希望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结束战争的战争",然而这一希望不久就因欧洲新战事的爆发而破灭。美国于1941年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是美国历史最大的全国军事动员。美国有1600多万人参战;407000人丧生,其中292000人死于战场。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军又投入韩战
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法案改休战日为退伍军人节
1953年,堪萨斯州恩波里亚市(Emporia)的市民们将这一节日称作“退伍军人节”,以感谢他们市镇的退伍军人们。[3]老兵组织敦促国会把纪念一战的“休战日”改为“退伍军人节”,纪念所有战争的老兵。不久之后,美国国会通过一项由堪萨斯州议员提出的法案。1954年5月26日,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法案,把“休战日”正式改为“退伍军人节”。
艾森豪威尔在第一个退伍军人节公告中说:"让我们在这一天深切缅怀所有为捍卫我们的自由传统而在海上、空中和海外英勇奋战的人所付出的牺牲,让我们重新投身于促进永久和平的使命,不让他们的努力付诸东流。"[2]
根据1968年通过的美国统一假期法案en:Uniform Monday Holiday Act),“退伍军人节”和其它几个假日都被定在星期一,而不是固定的日期,这样,联邦雇员就可以连上周末放三天大假,这样做据说还可以刺激旅游和消费。但是很多州和多数老兵组织不认同这个做法,坚持在11月11日这一天过节。因此,纪念活动出现了一些混乱。毕竟,11月11日是个历史性的日子。后来,福特总统签署法律,从1978年开始恢复在11月11日纪念“退伍军人节”。[1]

[编辑]纪念活动

此后每年11月11日,从总统到州长都要向美国全体退伍军人致敬,退伍老兵们则组织游行集会;全国各地的人们也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来庆祝节日。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第五大道上每年都会举行退伍军人节游行。[4]华盛顿,许多人都去越战纪念墙来纪念这个节日;在越战纪念墙那磨光的黑色大理石上刻着5万8千多位在越战中阵亡的美军官兵的姓名,这也是对参加过越战的270万美国军人表示敬意。[5]

[编辑]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