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国民革命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国民革命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6月10日 星期一

囯共战争中三大战役国民党参战部队序列

 附录七: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国民党参战部队序列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1949年11月2日;国民党军队被歼灭改编共计47万2千人)

东北“剿匪”总司令部

  总司令     卫立煌

  副总司令   杜聿明   郑洞国   范汉杰   梁华盛   孙渡  万福麟 

             张作相  马占山   陈  铁          

  参谋长     赵家骧

锦州指挥所

  主任        范汉杰

  副主任      贺  奎

第1兵团

  司令官      郑洞国(兼)

  新7军       军长      陈  鸿

    新38师    师长      陈鸣人

    暂56师    师长      张炳言

    暂61师    师长      邓士富

  第60军      军长      曾泽生

    暂21师    师长      陇  耀

    暂52师    师长      李  嵩

    第182师   师长      白肇学

第6兵团

  司令官     卢浚泉

  第93军      军长      盛家兴

    暂18师    师长      景  阳

    暂20师    师长      王世高

    暂22师    师长      李长雄

    第184师   师长      杨朝纶

  第5军       军长      刘云瀚

    第26师    师长      张越群

    暂50师    师长      罗先之

    暂60师    师长      陈膺华

  新8军       军长      沈向奎

    暂54师    师长      黄建镛

    暂55师    师长      安守仁

    第88师    师长      黄文徽

  第54军      军长      阙汉骞

    第8师     师长      周文韬

    暂57师    师长      关茂榛  廖楚藩

  第198师 师长   张  纯

第8兵团

  司令官    周福成

  第53军     军长   周福成(兼)

    暂30师   师长   张儒彬

    第116师  师长   刘德裕

    第130师  师长   王理寰

    第207师  师长   戴  朴

    第1旅    旅长   李定一

    第2旅    旅长   王启瑞

    第3旅    旅长   许万寿

第9兵团

  司令官    廖耀湘

  新3军      军长    龙天武

    第14师   师长    许  颖

    第54师   师长    宋邦纬

    暂59师   师长    梁铁豹

  新6军      军长    李  涛

    新22师   师长    罗  英

    暂62师   师长    刘梓皋

    第169师  师长    张羽仙

  新1军      军长    潘裕昆

    新30师   师长    文小山

    新50师   师长    杨  温

    暂53师   师长    许赓扬

  第49军     军长    郑庭笈

    第79师   师长    陈  衡

    第105师  师长    邹玉桢

    第195师  师长    罗莘求

  第52军     军长    刘玉章

    第2师    师长    平尔鸣  尹先甲  郭永和

    第25师   师长    李运成

 第71军      军长   向凤武

    第87师   师长   黄 炎

   第91师   师长    戴海容

第17兵团

 司令官    侯镜如

 第62军   军长   林伟俦

   第67师  师长  李学正

   第151师 师长  陈  植

   第157师 师长  何宝松

 第92军  

   第21师  师长  李荻秋

 第39军    军长  王伯勋

   第103师 师长  曾元三

   第147师 师长  张家宝

   独95师  师长  朱致一

“剿总”直辖骑兵司令部

  司令官   徐  梁

     骑1旅    旅长   关邦杰

     骑2旅    旅长   张志恒

     骑3旅    旅长   李荣春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国民党军队被歼灭改编共计55万5千人)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

  总 司 令      刘  峙

  副总司令      杜聿明  孙  震  刘汝明  冯治安  韩德勤  李树正              

  参 谋 长      李树正

前进指挥部

  主    任      杜聿明

  副 主 任      孙元良  赵家骧

  参 谋 长      舒适存

  副参谋长      文  强

第2兵团

  司令官     邱清泉

  第5军       军长     熊笑三

    第45师    师长     郭吉谦、  崔贤文

    第46师    师长     黄宗颜、  陈辅汉、  郭方平

    第200师   师长     周  朗

  第70军      军长     高吉人、  邓军林

    第32师    师长     龚时英

    第96师    师长     邓军林、  刘志道

    第139师   师长     唐化南

  第72军      军长     余锦源

    第34师    师长     陈渔浦

    第122师   师长     熊顺义

    第233师   师长     李  芝、   徐  华

  第74军      军长     邱维达

  第51师    师长     王梦庚

  第57师  师长  冯寄异

  第58师  师长  王奎昌

 第12军   军长   舒  荣

  第112师  师长  于一凡

  第238师  师长  徐有成

  新44师   师长  王屏南  耿文哲

  骑一旅(兵团直属)   旅长  陈 陶、张荣甲

第6兵团   

  司令官   李延年

 第39军   军长  王伯勋

  第103师  师长  曾元三

  第147师  师长  张家宝

 第54军   军长    阙汉骞

  第8师   师长   周文韬、施有仁

  第198师  师长  张  纯

  第291师  师长  廖定藩

 第96军   军长   于兆龙

  第141师  师长  甫兆武

  第282师  师长  肖续武、章毓金

 第99军   军长   胡长青

  第92师  师长   艾  瑗

  第99师  师长   杨  达

  第268师  师长   李慎言

第7兵团

  司令官    黄百韬

  第25军     军长    陈士章

    第40师   师长    曾正我

    第108师  师长    李世镜

    第148师  师长    刘清昶

  第44军     军长    王泽浚

    第150师  师长    赵璧光

    第162师  师长    杨自立、何葆恒

  第63军     军长    林  湛、陈 章

    第152师  师长    雷秀民

    第186师  师长    张泽琛

  第64军     军长    刘镇湘

    第156师  师长    刘镇湘(兼)、  陈庆斌(代)

    第159师  师长    刘绍武 、 钟世谦

  第100军    军长    周志道

    第44师   师长    刘声鹤

    第63师   师长    盛  超

第8兵团

  司令官    刘汝明

  第55军      军长    曹福林

    第29师    师长    荣光兴

    第74师    师长    李益智

    第181师   师长    米文和、  刘兴远

  第68军      军长    刘汝珍

    第81师    师长    葛开祥

    第119师   师长    刘广信、  张勋亭、  刘铁钧

    第143师   师长    崔贡琛、  阎尚元  王保谦、  李金玉

第12兵团

  司令官     黄  维

  第10军      军长    覃道善

    第18师    师长    尹  俊

    第75师    师长    王靖之

    第114师   师长    夏建勣

  第14军      军长    熊绶春

    第10师    师长    潘  琦

    第85师    师长    吴宗远

  第18军      军长    杨伯涛

    第11师    师长    王元直

    第49师    师长    何竹本

    第118师   师长    尹钟岳

  第85军      军长    吴绍周

    第23师    师长    黄子华

    第110师   师长    廖运周

    第216师   师长    谷允怀

第13兵团

  司令官     李  弥

  第8军       军长    李  弥(兼)、  周开成

    第42师    师长    石建中、  伍子敬

    第170师   师长    杨绪钊

    第237师   师长    孙进贤

  第9军       军长    黄  淑

    第3师     师长    周  藩

    第166师   师长    萧超伍

    第253师   师长    王青云

  第115军     军长    司元恺

    第39师    师长    韩肇琏

    第180师   师长    陈芳芝       

第16兵团

 司令官   孙元良

 第41军   军长  胡临聪

  第122师  师长  张宣武

  第124师  师长  严  翊

 第47军   军长  汪匣锋

  第125师  师长  陈  玲

  第127师  师长  李家英  张光汉

第1绥靖区

 司令官   周  渤

 第4军   军长   汪作华

  第59师   师长  林方策

  第90师   师长  唐  连

 第21军  军长   王克俊

  第145师  师长  李志熙

  第146师  师长  戴傅薪

 第51军  军长   王  炎

  第41师   师长  刘国卫

  第113师  师长  王  匡

 第66军  军长   罗贤达

  第13师   师长  

  第185师  师长

 第28军  军长   李  喦、刘秉哲

  第52师   师长  

  第90师   师长  李西开

第3绥靖区

 司令官   冯治安

 第59军   军长  刘振三

  第38师   师长  杨千三

  第180师  师长  崔振伦

 第77军   军长  王常海

  第37师   师长  李宝善

  第132师  师长  过家芳

 第20军   军长  杨干才

  第133师  师长  景家模

  第134师  师长  李介立

 第107军  军长  孙良诚

  第260师  师长  王清瀚

  第261师  师长  孙玉田

 

     平津战役(1948年12月5日-1949年1月31日;国民党军队被歼灭改编共计47万人)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

 总司令  傅作义

 副总司令  陈继承  刘多荃  上官云相  宋肯堂  邓宝珊  吴奇伟 冯钦哉  郭宗汾                   

 参谋长   李世杰

 第4兵团

  司令官  李  文

  第16军   军长  袁  朴

  第22师  师长  黄剑夫

  第94师  师长  周士瀛

  第109师  师长  严映皋

 第94军  军长  郑挺锋、  朱敬民

  第5师  师长  杨培德

  第43师  师长  王治熙、  饶启尧

  第121师  师长  韩  悌

  第305师  师长  姚葛民

第9兵团

 司令官  石  觉

 第13军  军长  骆振韶

  第4师  师长  郑邦杰

  第89师  师长  胡冠天

  第155师  师长  杨  齐

  第297师  师长  欧孝全

  第299师  师长  巫剑峰

 第31军  军长  廖  慷

  第205师  师长  邓文禧

 第35军  军长  郭景云

  第101师  师长  冯  梓

  第262师  师长  朱大纯

  第267师  师长  温汉民

 第101军  军长  李士林

  第271师  师长  栾乐山

  第272师  师长  刘化南

  第273师  师长  郑海楼

 第104军  军长  安春山

  第250师  师长  王建业

  第258师  师长  张惠源

  第269师  师长  慕新亚

  新骑4师  师长  刘春方

  第309师  师长  赵树桥

  第310师  师长  张副元

  第311师  师长  孙英年

第11兵团

 司令官  孙兰峰

 第105军  军长  袁庆荣

  第210师  师长  李思温

  第251师  师长  韩天春

  第259师  师长  郭济堂

 独318师  师长  张进修

 整骑5旅  旅长  卫景林

 整骑11旅  旅长  胡逢泰

 整骑12旅  旅长  鄂友三

第17兵团

 司令官  侯镜如

 第62军  军长  林伟俦

  第67师  师长  李学正 

    第151师  师长  陈  植

  第157师  师长  何宝松

  第317师  师长

 第92军  军长  黄  翔

  第21师  师长  张伯权

  第56师  师长  周中砥

  第142师  师长  王凤岐

  第318师  师长  刘元伯

 第86军  军长  刘云瀚

  第26师  师长  张越群

  第284师  师长  罗先元

  第293师  师长  陈膺华

 第87军  军长  段  沄

  第220师  师长  路静澄

  第221师  师长  王永树

  第222师  师长  周雨震

 独95师  师长  朱致一

  第184师  师长  杨朝纶

  第326师  师长  柴玉峰

  第333师  师长  宋海潮、  王殿臣(代)

 交警第3旅  旅长  杨遇春

國民革命軍部史-第二十一軍

 國民革命軍部史-第二十一軍

2017/11/16 23:47

國民革命軍第21軍前身是川軍第2軍

國民革命軍第二一軍前身是川軍第2軍。1926年12月7日,川軍第2軍響應國民革命軍北伐,被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一軍,劉湘任軍長。下轄8個師。第1師,唐式遵任師長;第2師,李雅材任師長;第3師,王陵基任師長;第4師,王瓚緒任師長;第5師,向成傑任師長;第6師,潘文華任師長;第8師,朱宗愨任師長。另外,軍直屬1個旅和兩個游擊司令部。

1927年初,第二三軍第二一軍劉湘部聯合發起倒劉(劉文輝)之戰時進行整編,將所屬部隊統一改編為第1、第2、第3、第4師。同年6月上旬,劉文輝所屬第二四軍兵分三路向第二三軍防區發起攻擊作戰;一路由雙流向新津進攻;一路由重慶、大邑向邛崍進攻;一路由眉山、丹棱向名山、雅安進攻。當第二四軍發動進攻後,第二三軍軍長劉成勳指揮部隊陸續退出彭山、雙流、丹棱、大邑,向新津、邛崍集中,一部在石橋場後方擦耳岩一帶向蒲江退卻,被第二四軍擊潰。與此同時,在劉文輝的策反下,第二三軍第3師副師長楊芳毓、第2師副師長羊仁安、邊防部隊司令孫涵也公開通電,宣布與第二三軍脫離關係,投靠劉文輝。在此情況下,第二三軍已經名存實亡。6月29日,劉成勳被迫通電下野。至此,劉文輝將第二三軍及其防區全部兼併。

1928年8月,根據國民政府編遣會議的要求,第二一軍原有7個師、1個旅、兩個游擊司令部縮編為第1、第2、第3師。其中:第1師,唐式遵任師長,藍文彬任副師長;第2師,王瓚緒任師長,潘文華任副師長;第3師,劉湘兼任師長,王陵基任副師長。不久,劉湘免兼第3師師長,王陵基繼任第3師師長。1929年3月, 蔣桂戰爭爆發後,第二一軍被編入第七路軍,劉湘任總指揮,參加討伐武漢桂系軍隊的作戰。

1930年2月,劉湘被南京政府任命為四川善後督辦,奉令對四川各軍全權編譴。10月,劉湘、劉文輝爭奪對四川的統治的混戰全面展開,經過兩個多月的混戰,12月劉湘打敗劉文輝,奪得川北、上川東、下川南等地區的30多個縣,第二一軍先後收編第二四軍劉文輝部的3個旅和第二十軍陳蘭亭20-3、第二一軍廖澤(1930年任第21軍模範師第3旅旅長)兩個師。1931年初,第二一軍以支援第二十軍為名,進占了廣安、渠縣。3月,第二一軍第3師進占合川,驅走了第二八軍鄧錫侯部的陳書農師。此時,第二一軍實力進一步擴大,下轄6個師和川東3個邊防路軍。其中:第1師,唐式遵任師長;第2師,王瓚緒任師長;第3師,王陵基任師長;第4師,范紹曾任師長;教導師,潘文華任師長;模範師,劉湘兼任師長;川東邊防第1路,陳蘭亭任司令;川東邊防第2路,穆瀛洲任司令;川東邊防第3路,魏楷任司令。此後,第二一軍又參加了與劉文輝、田頌堯等軍閥在四川的混戰。在上述這些軍閥混戰中,第二一軍實力最強時,所屬部隊發展到9個師,5個獨立旅、4路邊防司令部、3路警備司令部、1個城防警備司令部、1個獨立支隊。

1933年10月至1935年4月,第二一軍先後參加了對紅四方面軍“6路圍剿”和對中央紅軍長征的圍追堵截作戰。年底,第二三軍番號被撤消,所部被劉湘的第二一軍吞併,改編為第21軍第一五0師

1935年5月,國民政府對川軍進行整編時,由於第二一軍兵力過多和編制過大,所屬部隊被統一分編為第二一軍第二三軍(第5師、教導師和邊防第2路等部)、第四十四軍3個軍。10月,劉湘升任川康綏靖主任兼四川省政府主席後,唐式遵任第二一軍軍長,范紹曾任副軍長,劉熙鑑為參謀長。此時,第二一軍下轄:第1師,饒國華任師長;暫編第2師,師長彭誠孚;第4師,師長范紹曾(兼)。1936年2月25日至27日,國民政府為使川軍“中央化”、“國家化”,以授軍銜的方式,將川軍將領納入全國陸軍系統。其中第二一軍軍長唐式遵、副軍長范紹曾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所屬各師、旅長饒國華、彭誠孚、劉兆藜、周紹軒、孟浩然等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黨軍隊進行整編時,第二一軍隸屬第十九集團軍指揮,原所屬部隊統一整編為:第一四五師,師長饒國華,參謀長曾南飛;第一四六師,師長范紹曾兼任(後劉兆藜),參謀長張六師;獨立第13旅,田冠五任旅長;獨立第14旅,周紹軒任旅長。另將原劉湘集團所屬第1、第4師和暫編第2師各一部合編成為第一六二師(彭誠孚任師長)改隸第二一軍。同年9月,第二一軍整編完畢後,軍長唐式遵奉命率第一四五師第一四六師和獨立第13旅、獨立第14旅出川抗戰,第一六二師留住成都。10月,第二一軍進至上海參加了淞滬會戰。11月中下旬,第二一軍在皖南廣德、泗安一帶,保衛首都外圍,掩護國民政府撤離南京的作戰中,第一四五師師長饒國華在廣德失守後,自戕殉國。

1938年3月第二一軍原轄第一四五師改隸第五十軍。6月,第二一軍在參加武漢會戰中,擔負固守長江南岸,阻斷日軍長江航運,策應保衛大武漢的作戰任務。

1939年初,國民黨軍隊進行局部編制調整時,第二一軍隸屬於第二十三集團軍,軍長唐式遵升任第3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23集團軍總司令,陳萬仞繼任第二一軍軍長,劉熙鑑任副軍長。同時,將原第二三軍原轄? 第147師 ?,第一四八師第二一軍。此次整編後,第二一軍先後參加了當年的 冬季攻勢作戰和第二次長沙會戰

1942年,國民黨軍隊進行部分整編,第五十軍第一四五師第二一軍第一四八師對調了隸屬關係。1月,陳萬仞升任第23集團軍副司令後,該集團軍副司令劉雨卿兼任第二一軍軍長,周紹軒任副軍長。下轄部隊編制調整為第一四五師第一四六師第147師。同年5月,第二一軍參加了 浙贛會戰後駐守江西貴溪整訓。

1945年,第二一軍奉命進行整編時,第147師被裁減,另將第五十軍新編第7師撥歸第二一軍建制。此時,第二一軍下轄:第一四五師,師長凌諫銜;第一四六師,師長戴傳薪;新編第7師,師長黃伯光。

1946年5月,國民黨軍隊進行整編時,第二一軍改編為整編第21師,原軍長劉雨卿改任師長。原第一四五師改編為整編第145旅,旅長凌諫銜,參謀長林雪谷;原新編第7師改編為新編第7旅,旅長黃伯光,副旅長田從雲、黃恆仁,參謀長戴杰夫。7月,該整編師新編第7旅在參加蘇中戰役中,旅部及所轄兩個團被人民解放軍殲滅,該旅番號被取消,殘部編入他部。

1947年3月,台灣民眾舉行“二二八”起義後,整編第21師(第二一軍)由江蘇南通緊急調往台灣,改隸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參加了鎮壓台灣人民起義的軍事行動。同年秋,整編第21師(第二一軍)又奉命返回華東戰場。

1948年初,師長劉雨卿調任重慶警備司令部司令,王克俊從瀋陽警備司令部副司令職調任師長。同年9月,整編第21師恢復第21軍番號,第二一軍隸屬第一綏靖區。王克俊任軍長。原轄整編第145、整編第146旅,依次恢復為第一四五師第一四六師番號。同時,將新組建第二三0師(師長駱週能)撥歸第二一軍建制。此次整編後,第二一軍調至長江沿岸擔任將江防任務。

1949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軍發起 渡江戰役後,第二一軍在阻擊人民解放軍的渡江作戰中被殲滅一部後逃至上海,在淞滬警備區的編成內,參加了上海郊區的防禦作戰。同年5月27日,第二一軍一部在淞滬警備區副司令官劉昌義率領下向人民解放軍繳械投誠。

1949年10月1日,國民黨軍為加強西南地區的軍事力量,以又華東撤退到四川的該軍殘部為基礎重新編成第二一軍,隸屬於西南軍政長官公署。王克俊任軍長,下轄第一四五師第一四六師,擔任宜賓、成都地區的守備任務。11月5日,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將第二三五師撥屬第二一軍。12月下旬,第二一軍在宜賓、成都地區被人民解放軍殲滅。

2022年7月11日 星期一

北伐结束

 

北伐结束[编辑]

Wikisource-logo.svg您可以在维基文库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原始文献:

1928年五三惨案发生后,5月9日,张作霖呼吁双方南北双方停战,合力对抗日本侵略,在通电中表示“佥以国内苦战,外侮趁虚而入”应“以侮释嫌,合力抗外,必得世界之同情,对内更多符多年国民之要求”。他表示愿意派人到南京召开善后会议,商讨统一问题。[34]:377-3785月底,国军包围京、津地区[2]:40。6月3日晚,张作霖撤离北京,退出山海关外。张作霖坐火车抵达沈阳附近皇姑屯车站(京奉铁路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旱桥)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刺杀[2]:40。张作霖身负重伤,稍后死亡,为皇姑屯事件。6月8日,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商震部开入北京,[34]:382光复京、津,宣布北伐结束,将北京改名北平[2]:41。两周后,张作霖儿子张学良赶回沈阳,继任父职,东北局势复趋稳定[2]:40;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三省易帜,全国出现形式上统一局面[2]:41

国民革命部队详细资料请参考北伐部队情况条目。北伐前全国兵额约140万,北伐后增至230万人,军饷开支超过国家全部收入,所以亟需裁军,以减少军饷支出[2]:44

评价[编辑]

  • 中国共产党认为:“国民革命军指导员的英勇奋战,广大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援,才迅速发展并取得伟大胜利,基本消灭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沉重打击北洋军阀的统治。”[11]:43
  • 包遵信认为,“北伐”只是孙中山《建国大纲》中所设想军政、训政和宪政三步骤中的“军政”,是以武力扫除一切施行宪政之障碍,统一中国是孙中山希望在中国实现宪政第一步。
  • 北伐及背后的共产国际势力,引起当时一些中国名人的恐惧及厌恶,梁启超王国维保皇派勉强接受辛亥革命但称北伐“毫无道德”。[35],反清派章太炎也将北伐视为“叛国行为”。

北伐军编制序列[编辑]

1926年7月北伐军出征时的序列:

注释[编辑]

  1. ^ 因孙中山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所以该时期国民革命军北伐也有共产党军队的一定程度的参与,但四一二清党之后,国共合作破裂,南昌暴动爆发后,国民党不再允许中共方面及其党员所指挥军队参与国民革命军北伐。

参考文献[编辑]

  1. ^ 刘志青. 恩怨历尽后的反思—中苏关系七十年. 黄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