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乱世生存指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乱世生存指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8月22日 星期四

乱世生存指南(17)遇到电梯故障应该如何正确自救?

 2021年5 月 3 日福州发生了一起悲剧:

一名 13 岁男孩遇到电梯故障,停留在 6 层与 7 层之间且大门封闭,孩子先后按警铃、拍打电梯门、按「紧急通话」按钮求助,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孩子在电梯内进行自救,用自带的长柄雨伞撬开轿厢门和 6 层的电梯门,从不到半米高的空间钻出轿厢,随后发生了意外。 在感到心痛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想问,当我们被困故障电梯中应如何自救才是正确的? 电梯紧急按钮失效,13 岁男孩自救失败坠亡,物业应承担哪些责任?电梯故障应如何正确自救? 答主:艺哥哥 从业人员来答:正确答案是: 除按紧急通话按钮联系物业监控中心、拨打电梯维保人员电话之外, 不要做任何自救动作,呆在原地等待救援! ! ! 以下解答几个常见问题: 1、紧急通话装置和电梯维保人员电话在哪里? 紧急通话装置:
黄色铃铛是警铃按钮,红色电话是紧急对讲装置。 紧急对讲装置是与救援服务端联系的,也就是可以直接打到物业管理层或者端站电话。即使电梯停电,也能打通。 而电梯维保人员电话,一般贴在电梯墙上。电梯维保人员通常就是一线救援人员,拨打他们电话请求救援可比报警快多了。
刚刚坐电梯时候拍的,大家乘坐电梯时可以留意一下。 2、为什么不能扒门自救? 其实乘客乘坐电梯发生伤亡事故,最常见的就是救援环节出问题。 原因是当电梯轿厢不平层时,电梯轿厢和层站之间会留有巨大的空隙。 就本次事故,小孩扒开门看到了层站,但跳下来时后仰掉进了电梯井道:
事实上,正确的救援,应当是救援人员通过盘车等手段,使电梯平层,打开门走出来。如下图:
顺便一提:为防止扒门自救,新国标规定,在2018年后安装的乘客电梯,均装了轿厢机械锁。现在新安装的乘客电梯,是扒不开门的。 3、呆在电梯等待救援,电梯是否会掉下去? 不会掉下去! 不要被影视作品误导了。 电梯发生故障的话,常见情况是停在半空中(像本次事故一样),或者电梯自动选层到最底层端站。但绝不会自己掉下来。 因为电梯有多重保险! 退一万步讲,即使电梯的曳引钢丝绳全部断裂,电梯的限速器-安全钳的联动装置也会把电梯牢牢刹死在电梯导轨上。 根据《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GB7588,对安全钳的规定:
安全钳是纯机械构造,即使电梯电气装置失效,也不影响其动作。事实上,当电梯超过额定速度 1.15 倍时,就进入了限速器-安全钳的联动装置的动作范围。 所以电影里的自由落体运动,现实中,还没听说发生过。 被困在电梯里时,安心等待救援,不要胡思乱想! 4、人是否会在电梯内窒息? 绝对不会窒息! 事实上,国家在出台电梯安装标准时早已经考虑了这个问题, 根据《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GB7588,对通风口的规定:
由此可知:轿厢通风孔的有效面积是一个硬性的安全要求。每一个轿厢必须设通风孔,在电梯故障关人时以保证被因乘客的呼吸需要。 所以,千万不要扒门呼吸,安心等待即可! 总之,电梯本身是一种很安全的特种设备。而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乘客缺乏相应的救援知识或救援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当被困于电梯内时,沉著冷静,按紧急通话按钮联系物业监控中心、拨打电梯维保人员电话,之后原地安心等待救援。 以上,祝大家乘梯安全。 △

乱世生存指南(16)战地平民生存手册

陈涤

之前写过废土生存手册,反僵尸指南和城市反侦察手册,不过多少有点戏说的意思,这次不是了,认真写一个。
战争中的废墟。
首先是补给,局势动荡前必须买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补给的存放,并非买了放家里就保险,一定要将其分成多份存放才行。 把补给品按成份(肉,糖,饮用水,其他)分成多份,每份单独包装,或用胶带简单缠一下。我们有可能要帮助他人,这时按份送出有利于我们自己物资的统计或留存。另外我们在不得已外出时按份携带也比较方便合理。最重要的是,我们不会在被袭击/住所受损/物资受污染等问题出现时损失某种类的全部物资。最后,这还可以帮助我们克制食欲,有利于生存更长时间。 补给的存放不要堆在一起,不然遇到抢劫就完蛋了。要尽量分开放置在各类隐蔽的地方。粘在抽屉顶上,衣柜或其他柜子下面(不是放在别的东西底下,而是藏在柜子底板下面),吸顶灯罩里(事先把灯弄坏,灯罩上溅上些不透明液体),不相干的包装袋里(比如猫粮袋子,里面装半袋猫粮掩护,不要用狗粮,因为抢劫者可能带狗,但没人会带猫抢劫),破烂堆里,座垫里(里面只适合藏药,不然太重了),花盆里(花死了别管,留著土和花,下面可以藏东西,适合藏不怕污染无需包装的东西,比如碎木块,染料块这种),等等。 补给越多越好,不要想「能不能用完」,「够七天用的啦」,这些都是没用的想法,谁也不知道战乱要持续多久,也不知道你会不会遇上一个想救的朋友,所有能用到的只要能拿到买到,都要弄回来。 如果还有网路,快速寻找各类DIY配方或制法,根据自己手头的条件,需要甚么材料如果能弄到就去弄。DIY的材料往往不会太受注意,多数人都会去寻找成品,如果有办法DIY,可以极大增加生存可能。简单来说,你拿到一包面粉,做成面包面条还是面饼?答案是炒面粉。它可以长久不坏,体积小,方便携带,虽然难吃点,但在生存面前,这完全不算甚么。志愿军当年能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挺下来,很大一块功劳要归炒面。而炒面这种食品,完全不在普通人的思路之内。这就是DIY配方的用处。在生存漫画/小说/指南里有大量可行的DIY配方和办法,尽快找到它们,加油!不过不要看视频,太浪费时间。 补给物不仅仅限于食物,能够集水的塑料布,能够加温或隐蔽观察的镜子,能够充当有效工具的各类物件,只要有余力,尽量收集。 食物的优先顺序上,干制食物,糖果和小袋装饮料是优先选择,尽量不要先拿需要二次制作的食物。如果拿,也要选择像炒面粉或其他硬饼干这种一次可以做很多且不容易坏掉的食物。水的话最好选瓶装水,或者大量分装到空瓶里。不要放在大容器里,一旦水质污染或变质就全完了。 米饭这种需要电,火,水至少两样的食品不要想了,战地城市断电断水都是可能的,就算是做成饭团也要有冰箱才能存放的久。如果非要做点啥正餐,建议选各类硬面包。 战地生存对道德的要求比较苛刻,如果不希望日后心中不安,做到下面几条即可:去世者或确定无救的垂死者的物资可以收集,有一定污染但可以清理掉不影向使用安全的物资要收集,对无主物资不要特意寻找它的主人。 其次是武器,如果能拿到火器建议还是拿,越小的越好,藏在容易拿到的隐蔽处。尽量不要拿大枪,但也不要有机会拿时不拿。在混乱的战地城市,安全问题绝对得自己保证,不要以为自己赤手空拳大家就都对你一笑而过。匪徒和暴乱都有可能突然出现,这个时候一把刀或一根棍子都没啥用处。如果怕拥有火器不安全,局势稍微稳定后扔了就得了,但在最乱的时段里,有绝对比没有强。 如果没有火器,用棍子和刀具做成长枪,刀刃涂黑;用钉子加球棒绑成狼牙棒;斧子把上缠好布带子,斧刃混涂上红色和深褐色颜料。总之武器看起来越凶狠越好,最好有像是刚打挂了一个人的效果。 手套必须有,没用的话准备一些布条,任何武器,在不擅长使用武器的人手里都容易脱手,一旦沾了血还会打滑,使用武器的关键,就是把武器和手缠在一起。在手背和手臂上缠好一体的护臂,可以是木头,铁条等任何硬物。一旦进入格斗,这就是保命的本钱。有盾牌的话一定要用盾牌。 战时使用武器不要有后遗症,比如是不是把他扎死了,我是不是只给他胳膊来一刀就行这种顾虑,威胁到自己生命时甚么都是假的,只有自己活著是真的。 除了面对枪口或合法军事组织,任何时候被暴徒抓人质时不要管人质反而比较安全,越快打倒当面的对手人质越安全,当然这时尽量别打死,打倒了对手就是人质一换一,打死对手你就只能靠给尸体开膛砍脑袋这种变态行为来吓跑其他敌人了。放下武器的结果一般都是和人质一起完蛋。 再次是躲藏。实际上,在现代战争中,防空洞的必要性没有过去大,实在去不了也是可以不去的。如果你只有一个人,而且搜集了很多物资,其实还是在自家更保险些。但如果遭遇像印尼暴动那种极端场合,请按以下方案来,多少能安全一些。 单人在自家的话,首先是把自己打扮成暴徒。然后做好预案哪些东西可以破坏,一旦骚乱开始,立刻行动,屋子内部像杯子水壶甚么的易碎品砸了扔地上,旧衣服也都扔出来,再泼点咖啡这样的有色饮料在地上。电器柜子甚么的放倒一些,当然不要损坏,这毕竟是自家东西。总之要把自家打造成被打砸过后的样子,贵重一些的东西不要留在明面上。门不要锁,而要用倒下的家具卡住,一般这样的地方对暴徒吸引力就要小多了,自己可以躲在一些隐蔽的角落里装作睡著。 多人在家的话,防空洞就有必要性了,毕竟那里人多,暴徒不好进入。尤其是女性,小孩,老人等尽量进防空洞或去统一避难所,要安全不少。但如果没法去这类地方的话,屋子同样照单人方案办理,一旦外面开始动荡,立刻把屋子伪装起来。用倒下的家具之类卡住内部的屋门,给暴徒进入内部房间制造一些障碍。如果有糊状或半液体食物,可以倒一些在通道上,这个可以靠提前收集一些食物任其腐烂来解决,非常有效。然后把旧衣服被子甚么的都拿出来,把卧室的床推歪,床罩拉掉,窗帘拉下来一半,在床和屋角的空间里用旧衣服被子甚么的做一个隐蔽所,一般来说,两个人体型不是太大的话,不近看可以毫无痕迹。阳台里也可以用柜子加杂物做出类似的隐蔽处,但只能藏一个人。家庭的壮年男性成员同样要打扮成暴徒,找个角落,旁边摆个酒瓶,装睡。 在以上两个方案中,如果因人种,语言等问题无法装扮成暴徒,那么壮年男性要找个进出方便的地方躲起来。一般来说,阳台角落堆上一些木板就可以藏一个人,或者在书房角落弄倒一个书柜,配合上书和废物,后面也可以躲一下,一定要带武器。 不要躲柜子。 另外,如果离开家的话还是要锁门,记住除了同伴之外,任何时刻都不要对其他人轻易表露善意。 最后是求救和出行。提前确定好所有能联系的友人的联系方式,在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定期联络,也要事先定好一些用来求救的暗语。如果是要进行长距离行进,一定不要一两个人就走,尽量三四个人一起,并且要携带必要的武器。但出行时不建议携带火器,有时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出行武器要有足够的威慑力,不然就要够隐蔽,两者必须占一个,这里最好的选择是消防斧。不要怕别人的看法,这个不重要。 把两只长一点的厚袜子套在一起,里面装上石头或其他重物。三四只的话,里面甚至可以套金属块。把这种袜子放在衣袋,记住千万不要放包里!有合法武装盘查可以解释为自保,最多就是被认为有街斗经验。有暴徒的话,这种装备一旦先出手,隐蔽性和杀伤力不亚于匕首。 不求隐蔽的话,找一根棍子,用锥子在棍头到棍子四分之三段的位置开一些孔,每个孔里插一根针,针的长度以伸出五分之二为限。一包针可以做一根,用这种棍棒攻击腿的侧面,可以有很大几率让针断在里面,可以让被攻击的人无法追赶。 有手术刀片的话,可以用铁丝加胶带绑一包在棒子上,刀刃留三分之一在外面,这是十分凶残而有威慑力的武器,不亚于斧子,不过有缺点,就是属于一次性用品,只能用来打击十次左右。如果改用带刺铁丝,那就是永久性武器了。 不要带电锯,非常不灵活,而且一棍子其实就可以打坏它......要觉得这玩意有威慑力且负载和体力足够,可以选择用电池的小型号。 衣服要厚,保护面积要大,鲜艳的服装一律免掉,衣服能不换就不换,任何时候比较新的衣服都会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必备的证件要放在小袋子里缝在贴身衣服上。 如果是开车,开车的人要经常更换,确保每个人的注意力和精力都足够。如果遇到堵车,不要犹豫,立刻换路走,不要等。 药品,火柴,创可贴,绷带之类的紧急用品用带子或其他合适的东西捆/粘/绑在身上,这是比食物更重要的东西,一定不要离身。  能连接媒体的情况下要时刻发状态。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7/25/84128.html

乱世生存指南(15)煤、观音土、鹅卵石…饥饿年代人们吃甚么填饱肚子(图)

 

南洋富商
 
观音土。(网络图片)
【人民报消息】1、吃煤和观音土的科学道理 莫言说过一个吃煤的故事。饥饿时代,一群学生饿急了,觉得煤也有味道,吃著吃著,大家都吃起来,连老师都吃。煤是否适合吃,这是个问题。 如果从燃烧热的角度看,煤是有热量的。但是人消化不了。所以热值再高的煤也没法为人体提供能量。至于未来的人类,或许经过基因改造,变成转基因人,就可以直接吃煤当饭了。 大多数煤可以吃,因为煤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吃煤就跟吃黄金和钻石一样化学安全。 煤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改变一下形态,就是高大上的石墨烯。石墨烯是否比煤更适合当食物?我用工程师的知识告诉你:No。 因为石墨烯很薄,表面积极大,吸附性能很好。你若是吃石墨烯,就会把肠里原本已经消化掉的其他养分都吸附带出来,辛辛苦苦吃进去的野菜、昆虫、蚯蚓、树皮,都浪费了。 所以,煤可以吃一点,石墨烯千万别吃。类似的还有活性炭、木炭,虽然成分也煤差不多,都是石墨为主,就是因为结构不同、吸附性能太好,都会洗掉肠胃里的营养,所以越吃死得越快。 类似的还有观音土。观音土虽然化学性质也算稳定,没毒性,但是也是有很强的吸附性。 记住,你若饿了,宁可吃聚乙烯塑料粒子,也不要吃观音土。宁可吃沙子,也不要吃观音土。 实在饿急了,不妨啃一块煤。嘎嘣嘎嘣,挺好吃。煤味道不错,这是莫言说的,你若觉得他在骗你,你可以找他算账。 我小时候听说一种叫「糖精」的甜味素是用煤当原料做成的。若是在煤里多加点糖精,一定会更好吃。或许不缺粮的年代也用煤加糖精作为减肥代餐,正如不加糖的零度可乐。 煤比观音土好,因为它不会粘结让你拉不出大便。所以吃煤的死亡率会低于观音土。与其吃观音土,不如啃煤。 2、吃白糖中毒 我比莫言小一代,刚好躲过了最饿的日子。所以我没吃过煤。没吃煤的另一个原因,是煤球不像山东那么普及。 当年在我们浙南和福建沿海,煤是很贵的东西。煤球只有城里人才舍得烧,乡下人都是烧稻草、树枝和各种免费的燃料。 我没吃过煤,但是吃过糖精。糖精不能多吃,据说吃多了对身体不利。所以从小就被告知:要甜,就要加蔗糖,千万别吃太多糖精,糖精吃多了会中毒,眼睛会瞎掉。 在那个时代,却有个吃白糖中毒的人。这人家住高楼乡,到我家有40公里远,是我一位老同事的前辈。 1959年,这人饿到全身浮肿,找医生开药,医生眯著眼看了他一眼,在他身上按了一会儿,看看手指按下的印痕久久不退,就给他写了一个药方: 二毛钱的白糖,每次一大勺,用开水冲糖水服下,一天三次。 凭药方就可以去大队开证明,去公社盖印,然后到供销社买特供给病人的白糖。 那时候二毛钱白糖是很大的一包。这位农民喝了一碗,味道真好啊。忍不住又吃了一勺,真是世间美味啊。无论如何没法抑制住自己的欲望,竟然把白糖全吃完了。吃完后那个舒服啊。 但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二小时,他全身发软,站不住,意识糢糊,奄奄一息,眼看著是马上要死的样子。 家人赶紧把他抬到医院。医生一搭脉,说这是体虚吃了大补之药,身体经不起这样大补,这绝对是补药过度,莫非你挖到了百年的人参、千年的首乌,当饭吞下去了? 病人说他就吃了二毛钱的白糖。医生恍然大悟,说此刻白糖赛人参,二毛钱的白糖是给你分一个礼拜吃的,岂能一口气吃完?不补出病来才怪! 于是紧急借了一台东方红牌的拖拉机,送到上级医院救治,经过高水平的医生妙手回春,终于捡回一条命。 这位先生若是还活著,大概也接近100岁了。他的名字没几个人记得,但是说起当年吃白糖大补到中毒抢救的那个家伙,乡里人依然津津乐道。 3、点盐吃饭和鹅卵石当菜下饭 我们小学二年级有一篇课文《小马过河》,当年读到这篇课文时,我父亲跟我说:「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住住在附近一个邨里的种田的彭文」。 没想到时来运转,仅仅过了几个月,原本被打回邨里种田的彭文席老师因为《小马过河》突然拿到建国后儿童文学作品一等奖,中国作协千辛万苦找到他,发现他在邨里种地,于是政府给他特殊照顾,恢复他小学教师职位。 我五年级的时候,彭老师成为我们学校的老师。大家都说彭老师是作家,同学们有机会多要多找彭老师聊聊写作。 有一次我问彭老师:「有没有甚么特别的方式比喻太阳」? 彭老师说:「肚饿的时候,看到太阳像油泡丸儿」。 这个油泡丸儿,是一种糯米做的油炸的丸子。炸到金黄色,当点心吃。把太阳比喻成油泡丸子,这真是新鲜比喻。 彭老师的脸总是通红,不是喝酒喝的,而是常年种田晒太阳留下的。他还有一个习惯,走路的时候总低头看地下。 我猜想彭老师总这样低头看地面,是因为出身不好,受农民欺负。但是有人跟我说,彭老师天天低头走路,是田里找吃的找习惯了。 1957年,彭老师因亲戚是台湾国民党大官,被教育系统开除,回到家里种地,工分很少,养一大堆孩子很辛苦,每天吃不饱,在田里捡到洒落剩下的都要带回家吃,无论是掉下的稻穗麦穗,锄头锄掉半个的洋芋,拇指大的小番薯,食指粗的野生茭白,都要吃。看到各种野菜也都拔出来带回家。所以他就一直养成低头走路的习惯。 我问彭老师甚么东西最好吃,他说都好吃。我还问他一个奇怪的问题: 山头人用溪坑里的石头卵子配饭,这是真的吗? 彭老师笑笑说,这只是故事传说,但是大家点盐吃饭是真的。古诗话讲:潮涨吃鲜,潮落点盐。 在我们家乡,一直有嘲笑山里人的笑话。说山里人穷,没钱买菜,就想了个办法,找一些溪坑里的小卵石,在锅里加盐炒一下,有了咸味,就用这石头下饭。吃完饭以后,石头洗一下,放在锅里再加盐抄一下,下一顿的下饭菜又有了,源源不断,从来吃不完。 所谓点盐吃饭,就是在碟子里加一撮盐,拿筷子头点一下,这样下饭。 溪坑,是我们对溪流的说法。《小马过河》这篇文章,原来是《小马过溪》。1955年投稿给上海少年报,编辑觉得上海小孩子可能没见过溪流,就改了一个字,把溪改成河。所以有上海小朋友还是奇怪:河水哗啦啦流著,咱上海的河哪有哗啦啦流的? 上海小孩不仅没见过溪,也不知道山里人用溪里的石头炒盐当菜下饭。 上海人多年养尊处优,很少饿肚子,即便经过2022年的疫情大封锁,上海孩子写作文也绝对写不出「太阳像个油泡丸儿」。 4、黄鱼吃到吐 海边的人即便饿肚子也比内陆的人多一条路,就是吃海鲜。 有些海鲜虽然现在很贵,但是并无多少营养。甚么牡蛎、籐壶、海带、紫菜,现在都不便宜,你若是没有米饭,天天只吃这些东西,吃三天就恶心呕吐。螃蟹看起来很大,其实没多少肉,即便偶尔有几个螃蟹,也是代替不了粮食。 所幸那时候黄鱼多。吃不饱饭的海边人可以吃黄鱼。渔民们用一种违法犯罪的手法抓黄鱼:敲梆。敲梆的做法,据说是用很粗的毛竹放在渔船边上,拿大扁担砸毛竹,大黄鱼很容易被震晕,浮上来,去捞就可以。但是太小的会被震死,所以是一种绝后式的违法抓捕。 饿肚子的人哪管那么多。违法坐牢也比又穷又饿好。据说西山邨的下乡知青「白眼鱼」,因为邨里吃不饱饭,天天惹事生非,就为了可以坐牢吃饱点,但是警察识破了他的诡计,不让他得逞。 我小时候虽然不像莫言那样饿到吃煤,粮食也经常紧缺——据说这是毛主席和华主席要搞计划生育的原因。 那时候粮食官价是一斤粮票加一毛四人民币,黑市大米一块钱一斤。 所幸的是大黄鱼一毛五一斤。你若是在菜市场快要散市时去买那些「剩落脚」的比较小或不那么新鲜的大黄鱼,价格就是7分钱。 那时候我就是天天吃大黄鱼过日子,每天吃到恶心想吐,但是没有别的鱼像大黄鱼那么又多又便宜,实在没有别的可以代替,依然天天吃大黄鱼。大黄鱼脑袋里有一块像牙齿的大骨头,我喜欢收集,不知不觉存了二斤。 中学时期,发现好几个同学都不吃黄鱼,尤其是海边渔邨长大的同学,更是闻到黄鱼味道就恶心。吃黄鱼也可以成为一个人童年心理阴影,这种事大概以后不会再有了。 后来东海大黄鱼接近绝迹,很多人又开始怀念大黄鱼的味道,人工养殖开始出现,野生东海大黄鱼更是被炒到天价,一斤可以卖到几千。 前年同学会的时候,有位女同学说她到现在依然一想起黄鱼味就恶心。她到现在也不吃生蚝,说那东西肚子里都是各种乱糟糟的海里的虫子和尚未排出的大便,当年若不是没饭吃也绝不会吃。 我很荣幸不是生在渔民家庭,吃得不像她那么多。现在还是喜欢吃大黄鱼,还是会找一下鱼头里面那块大骨头。 小时候我外婆告诉我:以前的皇帝生活讲究,吃黄鱼只吃下巴骨,鱼肉都扔掉。在那些天天吃黄鱼的日子,我很认真对比过下巴骨和别处鱼肉的味道,确实黄鱼身上那一块骨边的肉最好吃。所以一大盆黄鱼端上来,我先抢下巴骨。 曾经看到一张照片,说旧上海的穷人买不起粮食,只能天天吃阳澄湖大闸蟹充饥,很多人觉得太凡尔赛。作为吃不起大米只能吃黄鱼充饥的过来人,我相信这照片应该是真的。 吃黄鱼给我终身受益的人生启迪:你们觉得很宝贵的三千元一斤的东海野生大黄鱼,和我们当年吃到吐的7分钱一斤的黄鱼是一糢一样的。 所以那些位高权重的、腰缠万贯的,跟当年那些为了吃牢饭而故意惹事的瘪三风格的饥饿知青其实差不多。 △

2024年8月13日 星期二

乱世生存指南(14)树皮吃法指南

 

韩丽明
 
茂密的树木。(网络图片)
【人民报消息】1959年,大饥荒不期而至。呼和浩特的居民生活受饥荒影响估计不算太重,因为人们还照常上班上学。虽饥肠难忍但马路上还没出现倒卧者,这与乌兰夫实事求是的政策不无关系。与我家一个院子的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通告学生饭后不要上球场运动,只能卧床休息。令人难忘的是1959年秋季的一天,邻近的东瓦窑的菜地抓到一个偷南瓜的人。此人跪地求饶,说他是医学院中医系某系主任,实因孩子饥饿难忍才出此下策。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已处于饥难觅食的困境了。 那时,人们因为饥饿已经想尽了办法。野菜挖光了,人们开始捋树叶吃。一天,父亲也提回了一筐榆树叶,准备拌面蒸著吃。榆树叶吃前要用凉水长时间浸泡,否则苦涩的难以下咽。 只要是绿色植物,人们都要试试。有一种叫小球藻的代用品,黏糊糊的很难吃。估计只有点维生素,蛋白质及脂肪绝不会多。好多人因患浮肿病、青紫病而死去。我搞不清这算饿死呢还是病死?属正常死亡呢还是非正常死亡? 人的身体需要足够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除了粮食,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榆树的树皮。因为里面含有少量的淀粉,所以才会蜂拥而上对其下手。当年人们说的吃树皮指的就是榆树皮,其他树皮通常都有毒,吃多了会死人的。 记得1960年秋季,父亲剥回了榆树皮。榆树皮有油性、黏性。用镰刀割断、剪碎后放在锅内炒。把水分炒干,然后用锤子捣。捣的过程中,含在木质部的淀粉就脱落下来了。吃时,有粮食的掺一点玉米面,没有粮食就不掺了。按照当时的感觉,味道还不是最差的,可以果腹于一时。那天,我也参与了锅炒、捣粉、过罗的全过程。 用纯榆皮面可以做面条,和润滑口。但韧性太强犹如皮条,不易消化,因此只能掺在面粉里吃。现在有的荞面饸饹馆为了筋道也要掺榆皮面;有些休闲食品也是用榆皮做成,比如「榆皮花生」。那时为剥榆树皮大打出手的事经常发生。 吃榆皮面挺耐饥,但吃多了,灾难就来了。拉不出屎,都撑在肚子里了。危急之时,只有相互用手掏。据说喝点麻油很见效,但那时,去哪找麻油?这种记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除非我死了。 呼市人都知道,剥榆树皮只能适可而止,剥一行留一行。不能全剥了,全剥了树就会死亡。还有呼市人不剥树皮的形成层。当你把树皮扒开,你会发现里边的木质部与外面的韧皮部之间有一层,这层在学术上称为「形成层」,就是植物的干细胞所在地。这层细胞往里边分化出木质部,往外分化出韧皮部。也就是说,这层才是活著的长树木的地方。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树干的形成层一旦被扒掉,第二年春天树就死掉了,断了指望。谁知道老天爷惩罚我们要到那一年? 当秋天来临的时候,树叶里的蛋白质逐步被分解成氨基酸。而长链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蔗糖,目的是这些氨基酸和蔗糖可以运输到根系。也有一部分运输到地表上面树干中的形成层。剩下的不能被分解的就是干树叶了,看上去薄薄的,因为大部分营养已经被转移了。 许多人只看到树干和树叶,看不到树根。其实树根的长度要比树干的高度长得多,三倍五倍都有,而且树叶里的营养在秋天大部分要转移到树根里。相对于树根来说,树干的形成层总量很小;而树根密密麻麻,你也看不到到底有多少根。把树根刨走一部分,第二年树干虽然不长了,但树叶茂盛,把光合作用的产物大部分用于弥补刨掉的树根。这样,第二年冬天,你照样可以去刨树根。春天一来,这些营养又被转移到上面去发芽长新枝条了。 在秋季,聪明的呼市人,会去刨榆树根的枝蔓,因为此时树的营养都在树根里。树根的皮很厚实,整个韧皮部都在土壤里,非常鲜嫩。尤其是离树干很远的年幼分支。 下面介绍刨树根的方法:用刨斧,在距离树干几米开外的地方挖树根,粗度不大于人的胳膊为宜。一旦把树根刨断,一定要「顺籐摸瓜」,直到把最远处的树根刨出来。断了的那截树根,长的可达十几米,你不刨出来就浪费在土里了。 榆树根的皮,如果急著吃,可用刀剁成短截,然后用铁锅焙干,上碾子轧。这样就可以把淀粉与韧皮部的木质分离。韧皮部的长纤维不能吃,只能用于烧火。 若不著急吃,可以静等晒干或风干(冬天主要是风干,冬天的空气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都很低,树皮筒子经风一吹就干了)。然后,用石碾子反复轧,就把树皮里的面粉轧出来了,接著再过罗。此时的榆皮面里含有大量的蔗糖,比较甜。 再说一遍,大树的根系发达,很深很深的地方还有根系。所以,你挖的都是比较靠表土的地方的根,不会影响树干的存活。当然你如果故意想搞死树干,把大树底下的根也挖掉,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树根是可以再生的,一些动物也一样。比如螃蟹,你把它的大腿掰下来,然后把螃蟹扔回大海,一年后新的大腿就长好了。但人就不行。要是行,很多男人会自己阉割,然后当太监。想想看,一年后新的长出来了,在宫廷里吃香喝辣,身边有佳丽三千,专门给皇帝戴绿帽子,那还了得!得挪被窝奖的杨振宁也肯定会在八十一岁的时候把老鸡剁掉,等八十二岁时新的长好了,那翁帆小妹妹还不得高兴死吗? 一九六零年,一个作家从北京坐火车,往南几百公里的树木棵棵裸露著白花花的树身,成为辛酸一景。 听说河南饿死三百万人,而内蒙古就没有饿死那么多。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吃树皮的方法不对。河南人把大树小树的皮剥的溜光,然后树就都死了,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不饿死等啥呢? 据说河南的榆树非常多,一人可以平均10棵。如果正确食用,仅凭根系的营养,完全可以渡过难关。 可惜没人教给河南人民正确的吃树皮方法。那时,中科院的科学家们也不知道都钻到哪里去了。 后记: 宋高宗建炎四年,金兵围攻徐州。史书上描写了徐州沦陷前夕的食物短缺程度:「城中绝粮,至食草木,有屑榆皮而食者。」(《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7) 南宋徐州军民吃榆皮比较有耐心,如前所述,他们先把榆皮磨成粉,这可就费工夫了。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了这种吃法:将榆树的嫩皮用锉刀锉碎,先晒干,再烘焙,等榆皮没有一点儿水分了,磨成粉,拌上糠皮和草粉,捏成窝头,上锅蒸熟。 清末郑观应编写救荒指南,还提到一种吃法:将榆树皮磨成粉以后,加水加盐加面粉,做成榆皮手擀面,用香油拌著吃。从口感上讲,也许这种吃法最科学,可惜它不现实———老百姓家里要是有面粉有香油,谁还傻乎乎地吃树皮啊! 转自      听老绥远韩氏讲过去的事情

乱世生存指南(13)暴雨自救指南

 

甄昊元
 
暴雨示意图。(网络图片)
【人民报消息】极端天气现象频发情况下,暴雨天气出现概率提高,尤其是一些传统降水较少的地区,突然出现历史性超量降水。 短时间的超量降水和持续不断降水,会在局部地区乃至更广阔的地区造成洪涝,既有的水利设施、防汛设施和防汛手段,以及援救手段不足以立刻生效或者立刻实现全面救援。因此在灾害性暴雨情况下,应采取全面公共预警、救援和自我救助结合的方式。 个人户外和城乡公共区域的自救: 当视线可及区域出现较强流水,则应立即判断是否已经形成洪涝灾害,在判断出现洪涝天气的情况下,立即进行避险: 1、 寻找稳固的高地: a) 地势较高的广场、坚固的多层高层公共建筑的2楼以上区域(高于水面) b) 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在桥梁尤其是河道上的桥梁上避险。因为河道形成洪涝可能会冲垮桥梁; 2、 避免进入危险区域 a) 避免登上河堤等防汛设施,超强洪水有可能冲垮堤防或者漫过堤防。 b) 避免进入建筑物的地下部分,以免水漫入地下部分 c) 避免进入地铁等设施。虽然地铁普遍有防水防汛设计,但是超大洪涝灾害下,地铁排水能力有限,也存在一定的危险 d) 不要进入地下涵洞、过街隧道等地 e) 不要进入地下人防工程中 f) 不要进入地下商街 g)总之水往低处去人往高处走,要避开低地 h) 避免靠近老旧建筑物 i) 远离山坡,雨太大可能会造成次生灾害如泥石流等等。离坡地远点。 j)不要站在树下和树旁。不要靠近广告牌/牌匾。 k)不要站在下坡道上,不要站在汽车后面。水冲下来的时候,连车带水撞到,会很危险。 l)转移的时候千万不要穿拖鞋凉鞋,更不要光脚,涉水很危险,容易受伤滑倒。 3、 暴雨天气不要使用交通设施 a) 不要开车到处跑,暴雨之下地面情况完全被掩盖,无法准确判断积水情况,一旦滑入低地,就是送死。 b) 尽快离开公共交通设施。暴雨之下公共交通设施也存在危险,无论是公交车、地铁、出租车,乃至高铁等,都可能中断,在地下停运的地铁、在低洼地带的公交车,都非常危险,离开交通工具,找到安全位置。 c) 不要怕淋湿身体 ,现在天气不冷,淋雨不会失温,就当洗澡了。没伞也不怕,被人看到身体线条也不怕,生命最重要,谁也不会嘲笑谁。 d) 如果离开交通工具,最好保持集体行动。全车人一起撤离,最好彼此手拉手,确保无人掉队,也确保在小的危险下,能够彼此援助。 e) 在暴雨下,积极寻找安全位置的时候,不要急著去打电话,不要急著去发朋友圈、不要急著自拍,不要急著玩行动电话,雨水可能会损坏行动电话、太早消耗掉存电后果可能很严重。 f) 找到高地、找到能避雨的高地,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去使用电话,和外界联系。 4、 远离电力设施 a) 避险过程中一定要远离电力设施。远离高压线、高压电塔。远离变电器。远离有供电危险标志的一切物品。 b) 远离电线和绳索状的物品。 c) 远离电闸、配电箱。 d) 在无法确保身体和手干燥的情况下,不要碰触插座、开关等带电设备。 e) 避免站到露天的高处,避免雷击。 5、 个人通讯 a) 在户外遇险,要确保自己能支持到救援人员抵达、确保自己在得到安全后还有能力和亲友联系,因此需确保自己行动电话有电。节约用电! b) 因此在离开交通工具的时候可以给亲友发个消息,无论微信还是朋友圈,标记自己的位置、车辆的位置、自己撤离的计划。然后停掉操作行动电话,关机也可以,开始和大家一起撤离。 c) 到达安全位置后,再发一条资讯,标记自己当前的位置、身边人员的情况和安全情况,告知大家自己暂时安全,并为了节省电力会减少和外界联系。 d) 如果周围水情已经导致自己无法离开,可以立刻向警方汇报自己所处位置、有多少人、周围水情、紧急通讯方式等,然后停止使用行动电话,等待救援。 e) 如果周围环境支持你给行动电话充电,或者你手中有富余的充电宝等,可以立即充电,但是减少使用行动电话,因为我们无法判断是否会停电、自己的电力能支持到甚么时候。 f) 在可能的情况下,确认亲友的安全,并且向亲友提供必要的指导、要求亲友节约用电。 g) 当获得亲友达到安全位置后,约定每隔2-4小时或者更久通讯一次的低频度联系方案,以降低彼此的通讯消耗。 h) 灾情之下,周边电力、信号都有可能中断,也有可能出现全民集中通讯导致信号拥堵的问题,遇到这类情况不要慌乱,设法和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告知你的困难,等待政府救助。这个时候你自己著急解决不了问题。 i) 如果多人集体在某处避险,只要能不被淹没,多人就更容易获得救助和救援。 j) 和身边的人一起互助,大家共同使用有限的电源和通讯设备,以保障大家能更在恶劣环境下坚持更久。 k) 和身边的人彼此鼓励彼此帮助,在恶劣环境下大家团结,就能活得更久。彼此支持彼此包容,不要闹矛盾。 l) 如果有收音机,可以使用收音机收听政府发布的消息。在电力中断和行动电话信号中断的情况下,收音机还能够获得来自政府的资讯,即便本地的电台也中断广播,你还能获得相邻城市乃至中央的广播。相信政府没有忘掉你,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援你。 社区自救和居家自救 1、 大多数人居住在小区中,社区一般由基层居民组织,在灾难来临时,居委会就是最基层的离你最近的政府。积极和居委会取得联系,乃至和自己的楼长、单元长取得联系,就能快速组建一个居民自救的集体。人多力量大,组织起来后,更容易战胜灾害。 2、 低楼层的人员应立即做好转移的准备。如果水没有漫进单元,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做一下人员转移的准备,以及整理一下需要携带转移的物资。 3、 老弱病人等,需提前进行转移。如果可能,就申请借住到高楼层的邻居家中。如果不便,哪怕在高楼层过道、楼梯上暂时安顿下来也好。 4、 有需要使用维生设备,如呼吸机、氧气瓶的人,需及时将维生设备搬迁出来,申请接入邻居家的电路上,确保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能够维持生存。并且及时给备用的氧气袋充气,确保在断电后还能够获得紧急的氧气供应。 5、 一般家庭,需要随身携带的物品并不多。一些怕浸水的票证票据可以用塑料袋、保鲜袋封好,随身携带,或者放置在家中避水的位置。家中一般最避水的设备是电冰箱。把这些物品放在电冰箱中,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干燥和安全,关起门来电冰箱一般不会被水冲走。重要物品因此可以得到保全。诸如收藏的邮票、钱币、字画、书信等,都可以用这种办法来保存。乃至化妆品、珠宝首饰、手办等小件收藏品,都可以用这种办法保存。如果怕大水漫灌冲开冰箱的门,可以用胶带把冰箱缠一圈,门就能闭锁。当然,大水过后,冰箱是肯定没法用了,冰箱里原来保鲜冷冻的食品也没法用了,所以如果预计大水会灌到家里来,不如现在就把冰箱里的东西清空,用来做贵重物品的保险柜。 6、 老人、儿童和病弱人士使用的必要用品。 7、 断掉家中的电源,避免家中进水导致设备短路和电线短路,避免短路造成的电火灾。 8、 拔掉家用电器的电源线。 9、 关闭各级燃气开关。避免燃气泄漏。 10、 随身携带行动电话、充电线、充电头、充电宝。确保有通讯能力。 11、 如果有无线电爱好者,有对讲机和小型电台,请携带好,并且告知社区人员,这些可能成为特别重要的救援通讯设备。 12、 家中如果有便携式收音机和电池,带上。不仅可以确保自己能够获知外界的资讯,也能帮助邻里乃至社区。 13、 离开前关闭门窗。尽量避免进水。 14、 户口、身份证之类甚至都可以不带,只要社会恢复秩序,这些随时都可以重新办理。靠人脸和指纹,公安机关就可以确认你的身份。但是结婚证、学位证、毕业证等需要做好保护,这些都不太容易补办。需要报销的发票、报修凭证等也都需要保管好。这些都存在冰箱里即可。如果没有冰箱,找一个密封的塑料盒或者其它饭盒,或者暖壶、或者保温杯,都是很好的密封工具。可以保证在大水之后还完好如初。 15、 备用的食物,比如包装好的饼干、泡面等等,可以随身携带。如果大水一时无法过去,可以充饥。从冰箱里清理出来的食物,熟食类的可以随身携带。无法食用的生鲜可以打包丢弃掉到垃圾站或者寄存-送给楼上的邻居。没有办法生火的话,生的鱼肉蛋之类根本无法食用。就当成垃圾好了。 16、 如果家中有游泳圈、充气艇、充气床等物品,带在身边,这些不仅能保障你一家人的安全,在必要的时候还能救助更多人。 17、 有水果刀、剪刀、OK绷、外用消毒药物、抗生素、家人日常使用的药物等随身携带。 18、 打火机。 19、 有行动能力的健康人,在社区的指导下组成团队,分别负责救援、维修、维持秩序、衞生救助和自助服务。中国人只要组织起来,能战胜一切。 20、 在社区的组织下,积极将现场情况上报上一级政府。包括所处环境、现场水情、电力状况、燃气线路状况、道路交通状况,最重要的是现场的准确人数,以及男女人数、老弱人数、患病和伤亡人员情况及时上报,以便于政府调动资源进行救援。 21、 如果有救助用的绳索之类的,带好。 22、 在社区的组织下,可以组织起一个善于使用工具的团队,制作一些加固或者防水设施。 超大降雨会引起前所未曾经历过的灾害,灾害之下一定要果断应对。要清楚的认识到生命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而家中无法携带的财物都必须要及时处理甚至抛弃掉。只要人在家就在,只要家在,一切都可以重新来过,相信自己,相信各级政府,相信我们的国家。 企事业单位自救 登封铝合金厂爆炸事件实际上是一个企业自救的典范:当洪水来时,全员立刻停产撤离,不急于抢救企业财产。最终虽然出现爆炸,但这种反应槽中剩余的熔融金属遇水导致的爆炸不可避免,而正是因为人员撤离及时,截止目前没有人员伤亡的报道,可以说是不幸中的大幸。 其它非防汛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也可以参考这种操作。在暴雨和洪水来临的时候,不必要求全员在岗,而应该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到安全位置,然后积极应对下一阶段的事态。 企事业单位如确保安全,应积极启用自己手中的救援物资。做好救援物资的管理和分发,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对临近地区的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援。 企事业单位如有确定安全的场地(如地势较高的广场、可容纳较多人员的房屋等),可积极做好开放接纳避险人员的准备。 企事业单位可以组织自身的安保团队,负责自己物业和辖区范围内的秩序管理。并设法和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将现场情况及时上报公安部门,获得相关的指导。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企事业单位应该设法打通自己周边的通道,使用自己的通讯设施、资讯发布设施和户外设施,对外发布资讯,告知自身安全情况、人员情况、可提供场地情况、可提供物资情况。 在可能的情况下,设法保证自己单位存储的水、粮食、食物、衞生用品的安好。除可以确保本单位驻留人员使用外,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救助需要的人。 公共预警和准备 1、 通过各种手段,立即发布灾害资讯,包括网路、电视、广播、空袭警报、流动车辆、企事业单位动员、社区动员等手段。 2、 公共预警应对暴雨的时间、强度、可能灾害情况作出预告和说明,在可能情况下,应提供自救指导, 3、 发布紧急求救热线,并确保求救热线畅通。 4、 防汛救助组织、人员和设施就位,各级指挥系统畅通。 在灾害环境下,如果政府暂时失能,如何应对? 突然的暴雨可能导致地区性政府失能,包括通讯阻断、电力中断、信号消失、公共资讯系统中断等。一方面政府要做好突发失能的预案,积极组织以恢复政府的指挥和救援功能。另一方面,在没有政府组织和指挥的情况下,全社会每一个分子都要做好可能范围内的自救。 文字转载自知乎甄昊元《暴雨自救指南》 △

乱世生存指南(12)暴雨洪灾11种常见致命行为

 

南洋富商
 
进入6月以来,中国大陆南方普降暴雨,多省发生洪涝灾害。(视频截图)
【人民报消息】01 冒险开车进隧道 隧道、涵洞之类的地点,遇到水灾可能进水,这是常识。若是已经积水,而外面正在暴雨,这种情况是无论如何不该进隧道的。但是,总会有些人抱著侥幸心理。 案例: 这条双向六车道的下穿隧道,是郑州市民慕慕(化名)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 时过两天,她仍在为20日走京广北路隧道的决定而感到后怕。 「那天我开车被困在大卫城这边,不敢回家!路上水太深。下午三点左右,雨下得挺大的,我开车由南向北方向经过京广北路隧道。「慕慕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当时有好多车都没走下面隧道,选择了走旁边的辅道,估计怕隧道下面积水抛锚。 她当时冒险决定走隧道的时候,隧道内还没有什么积水,由南向北的车也就四五辆,畅通无阻,由北向南方向经过隧道的车却比较多。 「听说后来隧道里有很多车辆被淹,有遇难者遗体被打捞起来,家属悲痛万分。」慕慕说。 那些一开始就选择走辅道的人是对的。人的一生很长,没必在开车的时候要争分夺秒,更不要为了快几分钟就去冒险。 水灾天气避免进隧道,这是驾校科目一理论课的内容。有驾照的司机都不应该犯这种错误。 02 不及时放弃财产、赶紧逃命 如果做了错误选择,已经陷于危险地带,这时候就要果断,绝不能拖延时间。 在郑州的一些视频中,我们看到大量水已经开始灌入隧道,汽车轮子都快淹没了,大多数人依然没有离开他的车,这时候有人高声喊叫,让大家快下车逃命。但是很多人依然反应迟钝,很不情愿离开车。 车还给人一种「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感,日常可以防寒防热,防盗,防野兽,但是水灾和火灾的时候,它不仅不能保护你,还会成为困死你的牢笼和棺材。 案例: 7月20日下午5点左右,金先生从西三环方向驶向京广北路隧道南出口旁的辅道,暴雨来势汹汹,积水没过车轮,前后车辆都动弹不得。 发现车中进水后,金先生打开了车门。 「积水快到我腰了,水流很急,要是一个人肯定会被冲走,我赶紧喊他们一起跑。「金先生看见旁边的隧道口也有不少车辆滞留,「车上人都在往外跑,也有从隧道里面跑出来的,不跑肯定没命。 这个案例中,从逃生的角度说,金先生已经属于反应过慢的人,从生命安全的角度,他或许应该早早就放弃汽车逃生。 据介绍,有一位开宝马的女士不愿意放弃她的车,就被洪水冲进了隧道。生死未知。 03 缺乏应急逃生知识 很多人不知道隧道内有紧急逃生通道。行人逃生通道每250米就有一个。你并不需要走几公里穿越隧道,只需要从最近的逃生通道出来。 逃生通道有明显指示灯,一般自带蓄电池,即便停电了也会亮。如果你知道隧道里面有可以逃生的紧急安全出口,即便在最后几分钟才下车逃命,也是有足够的时间逃生的。 但是,很不幸,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隧道里有逃生通道,可能他们慌慌张张跑过紧急出口门边都不知道这扇门推开就可以走到外面。 从网上对隧道的各种小道消息,还没有看到从紧急出口逃生的故事,这让人很惊讶,莫非隧道里的人都不知道? 知识不仅是力量,还是生命。 上面这截图,是网友从以前的京广南路视频中截取的,显示里面是有逃生出口的。 04 激流勇进 看到很多视频,很多人在激流中艰难涉水,由于水流太大,很容易摔倒,为了过街,一大群人互相扶著过街。还出现了很多感人的互助故事。 但是,我们理性反省一下,真的必须冒著激流过街吗?真的有很重要的事等著我们必须赶回去,而不是在这边等水退下去吗? 这次看到一些网上贴出的失联者寻人资讯,其中一些人就是在大街上被激流冲走的。更有一些人已经遇难。 有一位遇难者摔倒后,头部撞到硬物,颅骨骨折而死。 很多人没有水灾常识,不知道人在流速很快的激流中若是摔倒,是很难再站起来的,很多人就是这样被水冲走,冲到河里、低洼地、排水下水道、隧道,或者头部撞伤而死。 户外溯溪和漂流的,都必须戴保护头盔。洪水比稳定的溪水更难预测,不可掉以轻心。 05 深水涉水 一位郑州女生说起她从地铁后,到家还有十公里,就一路上涉水徒步回家。路上遇到很多激流,深水,就和几个人一起走过去。有一段路听说前面水深2米,就慢慢去试,发现水没有那么深,她刚好可以过去。 这种做法其实非常危险。你可能遇到很多危险: 如果这十公里的路上,地面有电线漏电,就会触电。如今是电气化时代,城市里的电线多得不可思议,平时是安全的,但是进过暴雨和激流,可能就会有很多漏电。 如果路上有坍陷深坑深坑——灾后的照片显示有很多路边坍陷深坑,你就掉下去。还可能有窨井盖失落——有个市民就在失去盖的窨井边守候几个小时防止市民掉落;还会有建筑工地的深坑——新闻报道显示有个郑州就是涉水走路一家三口掉落深坑后被人救起。 在水底下,你甚么都看不见的地方,会有很多危险。一旦突然有暴雨、泄洪或决堤的激流,你也会被冲走。 所以若无必要,不要长距离涉水回家。找个安全地方呆著,等水位下去再走。 06 风雨中打伞 在沿海农邨长大的孩子,即便只有三岁,父母也会教导他:台风天不要在水边打伞。风一吹,人会本能握紧雨伞不被风吹走,这样就可能把人带到河里。 在郑州水灾的视频中,有人一手扶著需要帮助的人,另一只手打伞为她遮雨,走过水流很急的危险街道。这种情况从安全的角度来说,是不合适的。打伞很容易让自己在风中失去稳定摔倒。 更安全的做法,是让自己淋雨,把伞当做手杖,探路、支撑平衡。在这样的暴雨和激流中,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命安全,而不是用雨伞挡雨。 07 懦弱不果断 地下停车场已经像瀑布一样进水,有些停车场依然是一大群急需逃出的车排队等待付费、一杆一车,尤其是自动的「智能付费停车场」。 这种情况下,若是没有管理员,正确做法是果断冲杆,你撞断一条杆,就为大家赢得宝贵时间。这在法律上也是合法的,属于紧急避险。 在地铁里也一样。从地铁困住,到水位上涨,有几个小时时间,大家似乎都太「有教养」,或者缺乏危机感。 地铁站轮值人员没有果断停止发车,司机没有果断决策,乘客没有果断逃生,等到水涨到很高,已经失去最佳机会。 困在隧道中的司机,从3点半因为积水熄火堵车,到4点钟水位开始上涨,4点半水流变大,接近五点的时候水流忽然变得非常大,中间有一个多小时。 拖到最后几分钟的人,若是果断舍弃汽车,也还是有很多逃生机会。 1850米的隧道,边上每隔240米有一个安全逃生出口,中间有三个天窗可以浮上来。找到几个可乐瓶、背包之类的浮体,从天窗出来也是可以安然得救的。 08 水灾坐地铁 地铁一旦淹水,比开车进入京广南路隧道更危险。 开车进隧道,你自己是司机,有主动权,随时可以打开车门,弃车逃命。但是地铁的门你是打不开的。 汽车你可以用破窗器和榔头砸窗,但是地铁里没有这些东西。由于安检,也不允许你带某些求生工具。 汽车隧道有更多逃生通道,还有天窗可以浮上水面等别人救你,但是地铁隧道没有这样方便逃生。 地铁隧道比汽车隧道更窄更矮,而地下部分长度更长,不容易逃脱。 09 日常太有安全感 现代城市把人类保护得太好,所以人们变得很有安全感,对自然灾害失去了敬畏。 郑州是一个经常看海的城市。郑州人对于积水和涝灾应该是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或许正是因为经常习惯了看海,这次特大暴雨的时候,起初也以为只是跟以前一样再看一次海。 不要太相信城市的安全,不要太相信市政管理的效率。 曾经有人拍摄到在暴雨中,有一辆洒水车在洒水。你觉得搞笑吗?但是洒水车司机若是不上工,就是缺勤,就会扣工资。 市政管理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所以他们即便接到红色警报,也没有决策的效率。 有太多安全感,会失去了本可以自救的机会。 10 日常无准备 如果问那些劫后余生的人:受灾前你为自己和家人准备了甚么? 可能大多数答案都是:没准备。 即便是经常看海的城市,大多数郑州人不会游泳。即便在黄河边上,即便河南经历过1938年的花园口决堤大水灾、经历过1975年驻马店水库倒塌事件、经常变成黄泛区,也很少有人想到在家里准备救生衣。河南的孩子也很少参加应对灾难和户外露营训练。 现在,经历过这次大灾难以后,每个郑州人或许都应该问一下自己:我应该为家人准备些甚么,以应对下一次的大灾难? 11 村里老人危险生活 在视频中,看到转移泄洪区的农民,大多数是高龄老人,涉水徒步。没有船,甚至连救生衣和双肩包都没有,一些生活用品用手拎著。 农村里缺乏年轻劳动力,大多数都是留守老人和孩子。老人们蹒跚虚弱的身影令人动情。 中北部农村土地多,很多农民住大院子的平房,整个村也没有几座高楼。一旦水位高于平房屋顶,就会大量人员淹死。 为了保住城市,农村经常成为泄洪牺牲品。一旦遇到泄洪或蓄洪,邨里的农田、房产、庄稼、工厂,基本上就清空了,而得到的补偿却微乎其微。若是遇到紧急泄洪,人员来不及转移,就会有大量人员死亡。 遇到山地滑坡,泥石流,有可能毁掉整个邨子。 农村的基础设施差,更容易断水、断电、断路,与外界失去联系,也得不到物资支援。 所以,老人们更要为自己的安全考虑。

乱世生存指南(12)避难所、乡下小屋选址须知与技巧

 

南洋富商
 
乡下小屋示意图。(网络图片)
【人民报消息】1、房子必须有水源 买房是大多数人最大的购物投资。通过买房发财,或者在大城市拥有房子以获得某些身份待遇,是主流人群的思维方式。 在别处有一间房子,遇到灾祸时可以避难,则是生存主义者的思维。这样的房子不求它豪华,不求它涨值,更不在乎是否学区房,只希望充当一下临时的避难所。 无论你住在市区大房子,还是住在乡间避难所,有一点是最重要的:房子边上要有水源。 家里都有一条自来水管,但是那不叫水源。比如乌克兰的马里乌波尔,3月5日就开始断水了。 若是有一天瘟疫大传染,自来水厂的人集体阳性,都被抓到方舱医院了,你家还会有水吗? 若是遇到战争,炸了供水的水库,所有依靠这个水库的自来水都没了。当然,炸水库有时候是为了制造洪水,比如二战英军炸了鲁尔几个大坝,淹没整个鲁尔工业区。 若是毁了电力,自来水厂也就没法工作了,马上没水。乌克兰大多数城市还有自来水,是因为俄罗斯设备落后,还得依靠乌克兰的电力和通讯。而美军无论在科索沃,还是伊拉克,一旦开始行动,就是用石墨炸弹毁了电力,转眼就没了电。 所以,买房要选有水源的。无论是一条河流,小溪,运河,湖泊,甚至一眼泉水,都可以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水。 即便水不那么清澈干净,也不要紧,水可以净化。关键是得有足量的随时可以拿到的水。 逐水而居,是自古以来人类的基本原则,人类文明都是沿著河流发展的。传统的邨落总是建在水边。你若在老家旧邨里有一个房子,这样的邨子就是有水源的。 老家的旧房不要轻易废弃,稍加收拾一下让自己可以住,屯一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可以经久保存的食品,那就是一个不错的避难所。 对于水源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若是河流上游有不那么靠谱的大水库,一旦塌方,就会很危险。所以这时候不要距离河边太近。 2、不会被核平的地方,也不容易被封城 「避难所」经常会被某些人夸张为神奇的东西,比如某些人谈起「避难所」就是某种防核武器的地下大工程,以及囤积大量武器弹药的的坚固堡垒,这是误导人的。 避难所就是可以躲避灾区生活困境的另一处地方。比如说上海封城前,你回到老家乡下的破烂祖屋,那就是你的疫情时代的避难所。 有些时候避难所的位置或许很特别。比如温州企业家慕容逸先生的工厂在台州,他听说温州小区即将被封,就立即逃出去住在外面,避免自己被封在小区无法运营工厂以及和客户谈生意。最终他选了温州和台州之间的高速公路边上的一个山间的特殊地点,搭建一个帐篷做避难所——这地方被封的概率实在太低了。无论温州封城还是台州封城,他都可以游刃有余。 核战争目前只是一个普京嘴里的核讹诈,一些国外金融机构对核大战发生的概率估算为1%,据说刚刚沉没的莫斯科号上就有二个核弹,直到莫斯科号沉入海底,核弹也没发射出去。以目前俄罗斯和北约、美国的科技实力对比,大多数核弹会被拦截在俄罗斯本土。 核大战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你不是住在大城市的重要地带,周边没有军事基地和指挥所、军工厂、交通枢纽之类的地方,距离这些地点有个几十公里,大体上不会被轰炸。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仿真显示:一旦核大战发生,会死掉几亿人但是大多数集中在俄罗斯、美国。 你若生活在中国,或许还不需要担心核大战。你最需要逃避的依然是疫情带来的困境。如果你不愿意时刻像今日的上海人那样被封在家里无法出门,不愿你的工作、生活遭受影向,就得远离大城市,住到不容易爆发疫情的偏远地区。一个基本原则是:住在人少又不是交通要道的县城。一个县若只有十万人口,它被封的概率就只有上海的三十分之一。你若是住在云和、遂昌这些偏僻山区县,被封的概率就会远小于昆山这种苏沪之间的交通要道。 若是住在绵延群山中的县城,不仅不容易因为新冠封城,基本上也不需要担心核武器——因为城镇还没核武器贵。所以从某种角度说,防核大战的庇护所,也是防疫情封锁的庇护所。 但是很遗憾,没有几个人愿意住在这些山区。大城市的吸引力太大了。但是大城市不仅吸引人群,也吸引疫情、甚至吸引核武器。 3、要容易逃跑躲藏 最难逃跑躲藏的地方,是大城市里密集的小区。门口有保安,围墙上有防盗网,还有无所不在的监控。上海某些地区还在小区单元里强行推广人脸识别,你进进出出都被记录。即便你逃得出小区,一路上还有很多检查站。即便是「防控区」,也不许开车,只允许自行车。只要距离本街道稍远一些,进入其他的镇,就又会被拦阻。没有特殊通行证的人,即便你是北韩特种兵出身,也很难逃离防疫的天罗地网。 如果你很喜欢这种门口到处都是岗哨、铁丝网、围栏、监控摄像头的生活,很享受青菜萝卜都等候政府分配的生活,那或许是如鱼得水。但是到了更糟糕的时候,有些小区为了避免化粪池外溢而需要大家合力控制饭量减少大便,大学生们一个月不能洗澡、为了上厕所需要提前三小时打报告,这种痛苦生活能享受的人大概太少了,若能逃离,谁也不愿忍受。 为了躲避这种人生,你有别的选择。你若不愿被关在小区里饿肚子, 可以选择住在无法被封锁的农民屋。上海乡下的邨庄是无法把所有农民围困的,这是他们的幸福之处。农民们出了门就有菜园,邨里还有人养鸡养鹅养猪,他们的生活自然比上海市中心幸福。 如今疫情时代的上海,你若很喜欢住小区,也不要住市中心,而是住在金山、青浦、崇明的乡下小镇边上的小区,一出门就是农场菜园,有农民给你送货到小区栅栏外,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就会超过汤臣一品。 现在只是疫情,是太平盛世,或许你觉得逃跑还不必要。若是遇到非常时期,逃难保命就很重要。 如果住在大城市,尤其是有围墙和城墙的地方,发生南京大屠杀之类的事件,或者长春围城、漳州围城之类的惨事,你是很难逃脱的。犹太人关在有围墙的纳粹集中营,也很难逃脱。 有些地方容易逃脱,比如海边。当年,海边的地主被杀的概率低,就是因为可以从海边坐船逃到某些小岛,再辗转逃到海外保命。 海边是走私、偷渡的地点,只要靠近大海,总有一些办法外逃。 背后有大山的地方也便于逃脱。所以当年红军打游击都在这些地方。土匪也喜欢在这些地方安营扎寨。迫不得已的时候还可以从边境的崇山峻岭逃脱。 便于逃离到海外很重要。乱世时代,海边的福建、广东有很多人逃离到南洋谋生,后裔成为今天的东南亚华人。 大逃港时代,很多广东人穿越边境,到达香港,开创新生活。 一些历史名流也经常避居海外。陈炯明、张国焘失败后去了香港,马步芳移民去了沙特阿拉伯。宋美龄、张爱玲去了美国。王明失势后移居苏联。 4、远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大水库的下游,地震带,容易滑坡和山崩的地带,绝对要避免。比如汶川、北川这些地区。当年汶川地震,北川人死了一大半,北川县城只剩下极少数活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河南驻马店水库倒塌,导致大约24万人死亡。 1984年印度博帕尔化工厂毒气泄露,导致2.5万人直接死亡,55万人间接死亡,近20万人残疾。 住在宜昌的人或许会担心三峡水库。万一三峡水库发生灾难,比如大地震或者核弹袭击,宜昌人只有40分钟的逃难时间。 地震带附近的海边还需要担心海啸。2004年印度洋发生9.3级地震,海啸导致周边29万人死亡,其中苏门答腊岛死了17万。印尼有几个小岛被彻底毁为无人岛。 地震带都是很清晰标注在地图上的,而且都有历史上的大地震记录。远离这些地带,人生就多一份安全。 若是你迷恋海景房而很喜欢住在海边,不妨选海拔稍微高一点的地方而不是沙滩边的低矮房子,以避免海啸。 海边也有一些高楼。毫无疑问,海啸的时候住高层比住别墅更安全。 海边经常还有一种需要提防的危险品——核电站。大多数情况下核电站是不会泄漏的,但是一旦泄漏就会很麻烦。切尔诺贝利虽然已经封存了很久,最近却有一批入侵俄军在切尔诺贝利患上危险的放射性病,他们真是太傻了。 5、住在安全的和平地区 造成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自然灾害,而是政治动乱。无论是战乱而死,还是饿死,主要原因都是失去了和平。 生活在和平的国家很重要。这些安全的国家,应该较好实现了种族和谐共处、宗教和谐共处、没有尖锐的矛盾。 种族矛盾激烈的地区一定要避免。种族冲突随时可能爆发。 比如二战前的意大利、德国、日本……这种国家非常可怕,对内随时发动不同路线的大清洗,对外也随时可能发生战争。一旦遇到苏联和南斯拉夫式的国家解体,残留问题会导致延续很久的动乱。 「兵家必争之地」,地缘政治交界处,都和地震带一样不安全。 △

乱世生存指南(11)高温天气如何防止热射病死亡?

 

南洋富商
 
高温天气示意图。(Photo by Roberto Schmidt/Getty Images)
【人民报消息】1、热,会热死人 最近,不仅上海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酷热,全国各地都大面积高温。超过一半人口处于酷热高温天气。长三角和重庆地区,更是火炉中的火炉。 这么热的天,热死人是不奇怪的,没人热死才是奇怪。尤其是盛夏还需要在室外长时间高温作业的,或者一些在工作地点承受高温闷热的人,真的会有生命危险。 或许你觉得这已经够热了,但是在地球上,四十摄氏度的气温还是排不上号的。比如在美国加州的death valley,夏天气温经常在50度左右,那才叫热。前些日子跟一群网友聊润的话题,有人说希腊不错,买个房子,或存一笔款,就可以给个长期居留签证。但是且慢,你真的愿意住希腊吗?你知道希腊这些日子有多热吗? 希腊的气温会超过45摄氏度。 45度和40度,不是一个概念。40度会偶然热死人,45度会大规糢热死人。 1987年,希腊曾经有一次罕见高温,全国气温都在45度以上,个别地区甚至接近50度。医院里到处都是等待抢救的中暑患者,虽然医生们采用了流水线式的大规糢高效抢救方案,仍然有很多人没救过来,或者未到医院就死了。短短几天时间死了四千人。这对一千多万人口的小国家,是非常高的死亡率。如果上海也这么热,可能热死的人就是上万人。 2、中暑和热射病 热射病是不是就是中暑?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中暑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现代医学把中暑分为三大类: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分为三类: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最准确的说法,要看专业临床医生手册。下面这一段就是专业人士的介绍。 热射病不是普通中暑,而是极其严重的重度中暑,五十岁以上的人患热射病的,若不能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80%。各种年龄总体死亡率50%。所以一定要预防好,即便难以避免中暑,也要尽量减轻症状,让它停留在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阶段,绝不可让它严重到重症中暑的危险阶段。 医院不一定在你身边,何况现在疫情期间,看病极其麻烦。 由于防疫带来的诸多不便,有些老人宁可忍住病痛,或者冒险挺一下,也不愿去医院看病。这是不对的。尤其是热射病,你去晚了,可能就没救了。 为了防止热射病死掉,我筛选了一些最有效的办法,希望能给您带来夏日酷暑日子的安宁。 3、避开高温,家里做个清凉房 避免中暑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去热的地方。如果你没有很重要的事,热天不要出去工作。即便必须出门工作,也要避开下午最热的几个小时。若不是很紧急的工作,向老板请假。 家里搞一个特别凉快的房间。稍小而密封的房间空调效果才会好。尽可能多待在这个「清凉房」。 有些老人可能舍不得开空调,或者住的房间窗户无法密封,这时候要用电风扇降温。电风扇的耗电量不到空调的十分之一,很省电。 极端炎热天气,电风扇吹来的风也是热的。可以把身体打湿再吹电风扇。但是单方向吹电风扇并不舒服,最好房间里有二个摇头电风扇,从不同方向吹。 穿个大裤衩,身上经常用湿毛巾打湿,或者用浇花的喷雾器喷。风一吹水就蒸发很快,带走很多热量。二个老式落地扇加上喷水,可以在气温40度的环境中让人感到很凉爽。中国人的传统是很忌讳湿著身体吹风,认为会感冒,但是在气温40度的时候,打湿身体吹风降温才是正确做法。 外面很热的时候,空调外机效率会很低,因为外机散热片和空气的温差变小了。即便有空调,也还是觉得不够凉。这时候可以空调和电风扇联合使用。 如果自来水或井水温度比体温低,每隔半小时用水龙头或井水冲5秒到10秒手臂或更多身体部位,这样可以降低身体血液温度,达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冰桶:这是希腊医生抢救病人的设备。一个大桶里面放入冰水混合物,把病人扔进去迅速降温。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零度,患者坐里面时,水温大约3到4度。 如果在家里,可以用更简单的办法:冰箱和冰柜里保存大量冰水混合物,极热的时候就用冰水来擦身体降温。或者在浴缸里扔冰块,中暑患者躺进去快速降温。发生严重中暑的人可以应急使用。 但是,医生认为对于有心脏病或不适合迅速降温的病人,这个办法会有一定副作用(甚至危险)。所以有心血管病的老人,水温开始不要太低,要慢慢降温。 也有医生认为冰袋接触局部皮肤引起血管收缩,反而不利于散热。所有大面积用冷水打湿皮肤降温效果更好。 无论如何,家里有冰箱、冰柜,要尽量用来制冰,无论冻矿泉水,还是冰袋,多冻一些备用。若是遇到停电,空调和电风扇无法使用,在小房间放一脸盆冰块,也可以降温。 在酷暑季节,大家的空调负荷量都高,电力不足引起局部停电是常见的,比如斯里兰卡由于缺乏天然气,市区居民每天轮流停电8到13小时。 备用很多冰块在冰柜里,可以在停电时应急。如果没有冰柜,搞个大点的泡沫保温箱储存冰块。 4、外出工作保护 如果不得不在外面顶著酷暑工作,随身带一样避暑神器:冰冻的矿泉水。 瓶子越大越好,1.5到1.9升的矿泉水瓶可以维持整个白天。小瓶子冰化得太快,可以多搞几瓶放在保温泡沫箱里。送外卖的一种泡沫箱就很合适。 把水冻硬就可以。慢慢融化的水可以喝,也可以浇在头上,大大降低身体温度。 在美国death valley旅游的游客,就是经常在超市买一个很大的保温箱放在汽车后备箱,里面存很多冰块。美国的许多超市都卖冰块,炎热景点附近的有些motel也有制冰机。 为了遮挡太阳,要有太阳帽和浅色衣服。最好的遮阳物品是银白色的反光膜,你可以在遮阳伞上贴一层救生毯,银色面朝外,就可以把阳光辐射反射掉95%。 在阳光正射的时候,还可以用铝箔救生雨衣反射阳光。如果是橙色的双色救生雨衣,要反过来穿,铝箔朝外,红色面朝内。由于不透气,里面会很多汗,经常用湿毛巾擦身体,一方面是去汗,另一方面是用水降温。 户外的临时遮蔽所,可以用铝箔救生帐篷,同样道理也要反过来装,铝箔面朝外,橙红色面朝里。这种反光膜的防热效果远好于普通防雨布。 在外面喝水要加点盐,补充电解质可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没风的时候要给自己搞点风。若是户外工作没有电源,搞个手提式移动电源和小风扇。 有些工作是在闷热的车间,一定要工作半小时就出来透透风。或者经常淋湿身体吹风扇以降温。铸造工人,化铁工,修炉工,船舱里面的电焊工,都是在高温下工作,需要很注意。 5、极限抗暑 在一些极限条件下,如果你也必须冒著酷暑工作,就要做好保护。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几个科学家考察大沙漠。夏季的沙漠晒得很热,气温接近50度,靠近地面的温度是60度。这样的环境,对任何人的体能都是极大考研。 科学家经过讨论,结果选择了羽绒服。你没看错,真的是羽绒服,就是户外驴友爬雪山穿的那种最普通的户外羽绒服。一体化帽子,腰间还有风绳可以缩紧。 羽绒服不仅可以在严冬穿,也可以在酷暑穿。酷暑穿的时候,可以把身体和高温空气隔离。 穿羽绒服降温,可以在羽绒服内袋里面装几袋冰袋,或者冰冻的矿泉水。这样由于羽绒服极好的保暖效果,虽然外面温度很高,羽绒服里面的温度却足够低。若有大量医用冰袋,也可以用。 还有一种自带制冷设备的服装,比如最近一些地方可能要装备防疫人员,避免他们穿防护服中暑。这些东西需要用电,要拖著电线或带著移动电源,对普通人并不方便。 6、一些传统但是不合适的做法 擦白酒或酒精。这是传统的治疗中暑的降温法,但是酒精会被皮肤吸收,有些人甚至酒精过敏或中毒。对于重症中暑患者甚至会加重症状。用冰水降温效果更好。 在身上涂万金油。万金油是油性的,虽然给人凉爽的感觉,但是并不降温,反而由于油阻挡了水分蒸发而不利于降温。 一些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实并不可取。比如有一种中医疗法是用童便(小孩的尿)加盐喝下去,再用手指探吐。这些传统古方很多,靠谱的很少。 还有一些民间疗法,各种刮痧,针刺放血放痧,虽然一直沿用,传统上认为还很好,但是实际效果并未经过严格的数据对比。这类民间「放痧书」也很多,对先兆中暑、轻症中暑有效果,但是现代医学尚未证实这类做法对重症中暑的效果。 各种防止或预防中暑的药,别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只对先兆中暑和轻症有效。对重症无效。用于预防中暑的效果也很有限。预防中暑最有效的是避开高温,随身带冰水,经常补充水分和盐。还要注意日常多锻炼身体,体质不好的更容易中暑。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7/19/84003.ht

2024年7月27日 星期六

乱世生存指南(9)遍地核污染的年代,怎样活下去

 

乱世生存指南(9)遍地核污染的年代,怎样活下去(图)
 
南洋富商
 
核污染示意图. (Photo by Sean Gallup/Getty Images)
【人民报消息】 一 日本把核废水排放到海里,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引爆媒体头条。 未来或许有一天,我们要面临一个遍地核污染的年代。比如说,核电站被战争炸毁。 福岛核电站的泄露,是地震导致氢气爆炸破裂,一部分有放射性的气体泄漏。比福岛严重得多的,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反应堆顶盖炸裂,核原料直接大量外泄。 若是在战争中刻意炸掉核电站,造成的损害可能比切尔诺贝利事故要更严重,因为热武器可以把整个反应堆炸粉碎,而不是仅仅开裂。 比这更恐怖的是用一个小型原子弹袭击核电站。一旦爆炸,可以把整个核电站所有反应堆,以及尚未装入反应堆的核原料库,都炸成粉碎,变成大量尘埃飞到天空。这时候的核污染,不再是切尔诺贝利那种慢慢飘出来被风吹到各地的污染,而是刹那间冲到几十公里高空的遍地核尘埃,浓度极高,可以被风吹到很远很远的距离,几百公里的范围都会被污染。 中国的沿海现在有47个核反应堆。随著各国电动汽车的普及,对电能的需求会飞速增高,石油和煤作为发电材料已经到极限,风能和太阳能其实从未能够成为发电主力,核能源会成为主要的能源,或许全球未来沿海的核电站还要翻几番。 如果同时炸掉几十个上百个核反应堆,核原料都变成碎屑飞到几十公里的天空,在对流层、平流层,甚至电离层,都有核尘埃。 根据2006年的《国家核应急预案》,核泄漏后的烟羽区的半径为7-10公里,这个距离内的人要尽快撤离。 30-50公里之内,属于食入应急区。这个标准是相对于新一代核电站反应堆的意外泄露的。新一代核电站反应堆,在一般发生故障时,已经无法向上炸出,只能向下熔穿,通过污染水源向下渗透,而现代核电站下方也是有防渗透的地下保护层的。所以正常使用时,核电站即便发生事故,也并不可怕。 50公里之外,已经非常安全。 但是,战争时代的轰炸,让这些安全设施完全无法起作用,这个标准也完全不实用。一颗原子弹把整个核电站所有的核原料变成尘埃悬浮在天空,这种情况应该跑多远才是安全? 二 目前政府的官方预案里并没有什么资料说明这种情况需要跑多远,因为这意味著世界核大战。没有哪个国家会对这种灾难进行预警,大体上那时候人类距离灭绝不远了。 有人说: 「 军事袭击运行核电站安全壳等同于使用核武器。谁敢干这种事,立马会被五常从地球上抹去,五常更不可能傻到干这种事。 」 这是对的,因为正常情况下人类总有道德底线。但是万一战争失控,造成东京大轰炸和长崎广岛之类的大轰炸,不仅可能袭击安全壳,甚至直接用核武器炸核电站。核电站看起来很坚固,甚至号称可以抵挡小型飞机的撞击,但是在战争面前,它依然是不堪一击的。 大多数核电站为了便于用海水冷却和排放废水,都会建在海边。只要从潜艇上发射导弹,或者近距离的海面贴著水面发射巡航导弹,基本上是难以拦截的,一旦发起行动,短短几分钟,就可以把几十个核电站反应堆炸掉。 拥有高超航天科技的国家,用大型火箭一次可以发射60个卫星到精确的轨道,当然也可以轻而易举一次扔60个小型原子弹到60个核电站,可以说,SpaceX这样的运载火箭只要出动一次,就可以把一个国家的核电站全部炸掉,制造比切尔诺贝利严重几百倍的核污染。 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巴基斯坦、乌克兰,都是拥有这种大型运载火箭的国籍。朝鲜这样贫穷落后的国家,也有大型运载火箭和原子弹。有些地区虽然被禁止发展这类武器,但是科技力量足够。无论是欧洲诸国,还是韩国、日本、台湾、新加坡、中东一些阿拉伯国家,只要不受限制,随时可以造出原子弹和大火箭。 有时候战争的起因是非理性的,比如说1900年,慈禧太后突然豪情万丈,对列强11国同时宣战。或许有一天,某个国家的绝望统治者跟张献忠一样,觉得自己反正得不到天下,不如大家死光光,于是就按下了核按钮,触发了全球性的死亡之手。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你我这样的小人物如何在漫天飞扬的核尘埃污染中生存下去? 三 核电站被炸很可怕,更可怕的是你家附近的核电站被炸了,你还不知道。 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就是这种情况。当时为了减少影响,苏联政府采取隐瞒手段,虚报实际辐射量,附近的居民不知情,没有及时转移。等到通知他们大转移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受到辐射危害。有些受害者几个月死掉,有些在数年后去世。还有些虽然没有去世,身体状况也受到影响。 若是及早得知核泄漏,一般来说你是有充分的时间逃离的。大多数人住的距离与核电站都有足够间隔,得到消息后看看气象预报,根据风向,逃到核尘埃吹不到的地方,基本上就安全。 但是,在战争年代,有时候未必会告诉你真实情况。如果一个核电站边上的几个大城市总共有几千万人,几千万人同时逃难,整个道路会完全堵塞,路上会乱做一团,为了抢路和逃命,会彼此厮杀,无论多少军警都无法控制秩序。 为了避免这种惊恐,有可能会隐瞒真相,让大家分批逃亡。 万一消息无法隐瞒,短短几分钟就传遍互联网,所有人都看到了蘑菇云升起的视频,那就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第一件事必定是所有人都同时准备逃难。因为没有人知道核尘埃飘过来需要多久,能早跑一分钟也是好的。 大家拿起行李,冲到车库,启动汽车,但是一开出小区门口,发现整个道路堵在那里,完全水泄不通。是的,那时候一定是这样的结果,没有第二种可能性。整个道路会在几分钟之内完全堵死,进退不得,没有任何交通警察有能力处理这种局面。 侥幸开到市外的,会发现高速公路上也堵得没法动。所有的车停在路上。 为了逃命,更多人扔下车,徒步走路。在交通堵塞的道路上,你只能徒步走。也有人会骑自行车,或者撬开路边的二轮电动车,让自己走得快一点。但是也许走到半路上,会被人砸晕,自行车和电动车被人抢走。 最终是几千万人背著背包,一路徒步逃难。若是家里有病人住院,或者有体弱不能转移的老弱病残,全家人会痛苦不堪。会有不少人在路上因为各种意外而去世。 即便是距离核电站还有200公里的人,听到消息后也会毫不犹豫逃亡。对于核污染,即便政府告诉大家其实不需要逃这么远,人们也是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四 如果你加入这个逃难队伍,你该怎样决策? 首先,你要果断放弃汽车。如果不能比别人早知道消息,在最初的几分钟开车出城,基本上就没法开车了。 这时候全家都背上背包,骑著二轮电动车或摩托车才是最佳方案,能跑多少公里算多少公里。跑到没电了,若是附近还能找到共享单车,就一路骑共享单车。 你得穿著防护性好的衣服,还得多带几件备用衣服。一般人家里都不可能有防护服,但是冲锋衣、雨衣之类都有不错的隔离效果。多带几件可以包著头的外套,若是有一大堆一次性雨衣就更好,穿一段时间就换掉。 头上要包严实,因为头发会携带核尘埃。若是套一个火灾逃生呼吸面罩,就很有用!因为这东西可以把整个头套住,防止核尘埃接触皮肤,还有过滤装置,可以去除核尘埃。 若是没有逃生面罩之类,N95口罩至少要有一些,防止吸入尘埃。若有防护镜、游泳镜,都可以带上。手套和袜子一定要有,无论是吃龙虾的塑料薄膜手套,还是劳保手套,都有效。头上裹上伊朗风格的面纱或丝巾,对于减少尘埃是有用的。 防毒面具虽然好,这时候还是别带了,因为一定会有人觊觎,说不定后脑挨一棍,就被人抢走了。 随身携带武器。为了活命,一定会有人抢你的防护装备,你得玩命保护自己的装备。 逃生的方向,最好是顺著穿越山洞的高速公路走,比如说你穿过括苍山下诸永高速公路上一个8公里长的隧道,顶上的高山是可以阻挡很多尘埃的,核尘埃随风吹过山区,气流上升导致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结,让尘埃落到地上。很多尘埃会被植物的叶子吸附,最后被雨水冲到地面。 休息时候,身上也要遮盖一层布或塑料纸,以减少尘埃掉到衣服上。总之,想尽一切办法避免让尘埃接触身体。 到了足够远的地区,你就可以脱掉你的衣服,包好扔在垃圾堆。换上全新的一套衣服。然后剃掉头发,最好是光头,剃掉胡须。这样可以减少残留的核尘埃。 五 一路上要喝干净的水。 首先是密封的水。矿泉水,可乐,软包装饮料,装在水壶的水,都尚未被污染,可以直接喝。 食物可以吃方便面、火腿肠这些外面有包装的食物。更合适的或许是压缩饼干,因为体积小,能量高,储存期很长。 如果路上水喝完了,怎么办? 首先是找到安全的水。 隧道和山洞的石壁上渗出的水是非常安全的,它们是储存在岩石缝隙里的水。地下水喷涌出来的也是安全的。悬崖边上石缝里的水也可以喝,这些都是尚未被污染的水。 水井里面的水,上层可能有浮著的核尘埃,地下可能有沉淀的核尘埃,若是不得不喝,这种水取中间部分的喝一点,以减少核尘埃的摄入。 有些水看起来脏,其实是安全的,比如马桶水箱里面的水,通常还未曾被核尘埃污染。 溪流若是水流速度很快,也可以取一些水喝。因为溪水大部分是泥土渗出来的水,尚未被污染。 六 随著几千万人一起逃难其实是很危险的事。灾难中的人性经不起考验,无论为了一瓶水、几件干净衣服,或者可以保命的任何物资,他们都可能对你下毒手。你若是没有一伙人一起走,就会很危险。所以,若是有别的办法,你就不要跟他们一起逃难。 除了逃难到安全地带,你还有一种选择:住在一个安全布置的家里。 如果你家的窗户可以密封,留一个口可以通风,并且通风口装上了空气净化器的滤网,你就可以凑合著在家里躲著。 窗户和门的缝隙都用胶带纸黏上,或者用打湿的布塞住,避免外面的核尘埃进来。卫生间和厨房的排气扇不用的时候堵住,需要通气的时候打开换一下气。 家里日常需要囤积大量的食物和饮用水。 如果家里有空气净化器,就时刻打开。空气中漂浮的核尘埃会被净化器吸附在滤网上。所以,空气净化器不仅是对付pm2.5,也可以对付核尘埃。 如果家里实在没有装过滤网的窗口,就选一个密封性最好的房间,在走廊、客厅摆放竟可能多的空气净化器。门可以留一条缝通气。这样外面进来的空气,经过几次沉淀和净化,剩余的核尘埃已经大大减少。在自己的卧室里,可以经常用拖把沾一些水清洗地面和墙壁,把吸附的核尘埃清理掉,减少自己受危害的程度。然后在家里听收音机(若是还能上网就更好),等到外面基本上比较安全的时候,或许会有人穿著防护服、带著救援物资来帮助你。 那时候,也许很长的时间,你都不敢吃海鲜了。那时候不吃海鲜是对的,因为污染真的厉害,根本不是福岛污染或切尔诺贝利可以比的。△

乱世生存指南(8)疫情期间,居家常备药品有哪些?

 

乱世生存指南(8)疫情期间,居家常备药品有哪些?(图)
 
kkhenry
 
药品(网络图片)
【人民报消息】疫情期间,看病非常不方便,如果是大病急症,赶紧联系居委或者 120,尽快到医院; 但如果是小病小痛,避免麻烦,也避免在医院环境中的假钞感染风险,这里写一些家中可以常备的药品,解决日常所需。 每一类就说一两种常见的,基本也都是 OTC,药店都能买到。具体使用和剂量参考说明书,这里只介绍大概的适用类型: 1. 解热镇痛类:布洛芬、散利痛 适用于简单的发热、关节痛、头痛、偏头痛、姨妈痛、牙痛等。也适用于轻度的发烧(排除新冠的情况下)。 这是大家都用过的药物,不多说。 2. 感冒药:日夜百服宁、泰诺林 感冒药的核心成分和上面的解热镇痛药差不多,但感冒药还会有针对鼻塞流涕和过敏的相关药物成分,是一种复方药。 主要针对日常著凉引起的感冒。 3. 胃肠用药:奥美拉唑、达喜、米雅 这三种分别针对不同情况。奥美拉唑和达喜适用于本身胃不好的,有胃溃疡或者胃炎的人。居家隔离可能饮食不规律,导致胃炎、胃溃疡加重。这个时候奥美拉唑和达喜都可以。 奥美拉唑是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溃疡,达喜是胃粘膜保护作用,针对胃炎、胃溃疡都有效果。 米雅主要是肠道调节的,核心成分是活菌。针对短期内拉肚子、吃火锅等刺激食物引起的腹泻等有一些效果。 4. 便秘药:乳果糖、开塞露 两种药都是软化粪便的作用,原理不同。乳果糖本身是促进粪便中水更多,防止大便硬结;而开塞露主要成分是甘油,促进大便和肠道的润滑,也有一定的软化大便的作用。 5. 抗过敏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艾洛松 针对食物或者环境引起的鼻炎、长疹子、皮肤发红瘙痒等都有效果。但仅针对症状轻微的,并且要按照说明书规律用药,不能吃一次停一次。症状严重的请及时打 120 送医院。 艾洛松是外用药,主要针对过敏性皮炎、湿疹等情况外用涂抹。 6. 止泻药:蒙脱石散 主要针对污染食物引起的严重腹泻,大便呈现水样、水和固体混合或者稀便。总之就是感觉大便水很多,就用这个止泻。 一般吃坏了肚子的腹泻,短期内自己能恢复,止泻的目的是防止过量腹泻引起身体脱水,所以止泻同时,也记得补充水分。 7. 外伤药:碘伏、无菌棉签、创可贴、红霉素软膏 前三个都知道用,红霉素主要针对伤口比较大,可能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可以预防性的涂一点,帮助伤口更快的愈合康复。但小伤口没必要,做好日常的消毒,遇水以后重新碘伏消毒换创可贴就好。 8. 过敏性鼻炎用药:辅舒良 单列出来是因为鼻炎人群很多,发起来特别难受。辅舒良主要针对过敏性鼻炎,但对其他原因的鼻炎也有一定缓解症状的效果。如果家里有鼻炎的家人可以备一个。 9. 眼部不适:玻璃酸钠滴眼液 主要针对有干眼症的人群,眼睛感觉干涩、异物感、转动不适等情况,但要排出眼部感染。玻璃酸钠是一种 「人工泪液」,所以并不是针对病因的,主要是缓解暂时的不适感。 如果平时戴隐形眼镜比较多,或者会化妆甚么的,眼睛可能会出现干涩异物感的情况,居家或者随身都可以备一支。 10. 抗生素:请遵循医师建议(互联网医院等) 可能很多人加重都常备头孢等抗生素,虽然用起来方便也能治疗常见的感染,但因为抗生素的副作用很多,使用不规范还容易导致病情加重,耐药菌出现,所以建议在使用之前都咨询医师。 在互联网医院或者药店都可以咨询,选择正确的抗生素,不要盲目使用。 以上。 来源:知乎日报 △

乱世生存指南(7)以物易物,甚么是封城期间的硬通货?

 

乱世生存指南(7)以物易物,甚么是封城期间的硬通货?(图)
 
南洋富商
 
蔬菜示意图。(Photo by 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人民报消息】1、为甚么要以物易物? 上海的食物危机有目共睹。身在上海的人更是特有感受。焦虑之余,也可以庆幸自己赶上这样一个给你特殊体验的机会,从此以后你会变成一个更加警惕、更加相信自己、时刻准备著的prepper。 我想做这样一个比喻:上海的食物困境,是一针人生观的疫苗,它会改变很多人未来的生活方式,大脑也会变得警觉、敏锐而有所准备,大大增强对突发灾难的抵抗力。 疫情期间,有些小区出现以物易物的现象。大家都有钱,银行尚未被挤兑,转账支付也尚未禁止,国家也没有通货膨胀,为啥会出现以物易物的现象呢? 我是这么猜想的:以物易物避免了涨价带来的邻里尴尬。 比如说,你有三斤上海青菜,邻居好多天没吃到菜了,希望你卖给他一斤,问你甚么价格。这时候你会很为难。你上网查一下价格,觉得很尴尬:一斤五毛二。 这时候,你想到零售价或许可以卖得高一点。你上网一搜寻发现有人哄抬物价,把上海青价格涨到一斤15.98元,已经涉嫌违法。 可是今天已经是4月8日。这残留的三斤上海青,可能是你接下来十天的所有蔬菜。说句心里话,即便别人出价200一斤,你也未必愿意卖。如果这一斤上海青在汤臣一品或者御翠园的业主微信群匿名竞价,我猜想会有人在200后面再加一个0,出价2000拿走。比如徐新大姐这种人,为了让一家12口人吃面包的时候增加几片绿叶,并不在乎2000块。如果邻居比你还穷,你一斤青菜卖他200元?别人会骂你想钱想疯了,那是你一生的污点。你缺200块钱吗?当然不缺,银行卡里还有xx万,支付宝里还有八千,微信里面也有六千,甚至还有美元,大家真不缺钱。 你思考再三,最后出了一个价格:用一斤草莓或者一斤猪肉来换。二包香烟加一曡衞生纸也可以换。 这样,你就不会不好意思。也不会觉得自己卖亏了。 若是疫情封城持续下去,以物易物一定会成为未来最重要的上海小区经济内循环。因为用法币来谈论物价,会让人很尴尬。 2、哪些东西可以成为硬通货? 食物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没有食物,人会陷入恐惧,不知道自己甚么时候会死。看看各种团购群,几乎都是食物群。 牛奶、蔬菜、水果、面包、水产。这些都是必须的食品。甚至连中文不大好的洋人都想用高科技电子产品换鸡蛋。 最紧俏的硬通货,就是食物。那么,在诸多食物里,有哪些最坚挺?涨跌如何?有人做了行情统计,列表如下: 有个大润发店长在店铺打地铺睡了32天,得出很多一手资讯,没有谁比他更清楚疫情封城年代人们最需要哪些物资。 按照大润发的统计,奶粉、尿不湿、水果之类都是需求量极大的必须品。有些物品虽然需求量很大,比如烟和酒,但是不属于必需品,大润发不会优先给他们配送。 数据线的重要性是很多人没想到的。在封城年代,一旦数据线坏了,行动电话无法充电,你就会变成与世隔绝的人。在我们小区团购群,我也搜寻一下,发现最紧俏的是二样东西:婴儿用的奶粉,老人用的降血压药。一搜奶粉,几十家都需要。搜寻「药」,也有很多老人需要。 3、以物换物的硬通货 如果我们只能大量囤积少数几种东西,然后用这些物品和邻居物物交换,选哪些最好? 首先,要选大家都需要的。面粉、大米、奶粉、面包、泡面、咖啡、土豆、青菜、白菜、洋葱、水果、食用油、盐、烟、酒、尿布、数据线、厕纸……这些都是刚需。 其次,要选不会变质的。如果你囤积大量上海青、香菜、豌豆苗,虽然大家都需要,但是它没法长期保存,过几天就坏了。所以它不适合当货币。但是奶粉、洗发露就不容易变质。如果你觉得小区里水果特别紧俏,我推荐一种最好的水果:红富士苹果。红富士苹果可以室温下储存4到5个月,非常适合在家里大量囤积,作为物物交换社会的通用货币。 第三,要用容易分割和容易计量的。比如你囤积西瓜,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不好分割,切块不好保存,还得称重量,有些皮多,有些瓤多,定价复杂,远不如橙子和苹果方便。 第四,要用面额合适的。如果你有几瓶1982年的拉菲,1984年的茅台,香奈儿的包包,别人不容易拿出等值的东西跟你交换,还不如啤酒和二锅头方便。 泡面和火腿肠、罐头,都是很不错的硬通货。它们不容易变质,容易分割,每一块的分量精确一致,属于优质货币。鸡蛋其实也不错,按个计算,面额大小也合适。土豆就差一点,因为土豆大小不如鸡蛋均匀,烹饪比鸡蛋麻烦,疫情期间人们更需要高蛋白,鸡蛋牛奶都比土豆好。 在委内瑞拉,泡面曾经是物物交易时代最通用的货币。据说当年的委内瑞拉最通用的货币,主要是泡面、美元和乐高积木。据说乐高积木成为货币,是因为那些限量版的以后都不会再生产,由于版权限制,别人也不能仿造,所以乐高积木也具备了货币属性。 还有一种极好的优质货币,是压缩饼干。体积小,热值高,营养极其全面,尤其是13战灾应急压缩饼干,里面加了很多无机盐、微量元素、多元维生素,如果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能吃一种食物还可以确保不会营养不均衡,压缩饼干是首选。遗憾的是这东西日常囤积的人太少了,若不是遇到食物供应链危机,人类宁可吃挂面、面包,也不愿吃压缩饼干。但是在特殊年代,或者逃生旅途(比如乌克兰难民),真的没有比压缩饼干更方便的万能食品。 现在最缺的是物资(这个词,也是这几天刚流行的,上个月的上海人绝不会用「物资」来指代白菜青菜衞生纸)。成功人士的标志,就是把银行卡里的钱变成自己家里的物资。 抢物资很难,即便用筋膜枪帮忙也不容易抢到。但是资深程序员会给你讲解诀窍: 你认识到这一点后,就可以实际操作:只选一样可以当硬通货的物品,一次大量下单。只要抢到一样,就可以和小区里的邻居们物物交换,购买你所需要的各种其他物资。 △

乱世生存指南(6)不来一次战争,有的人会忘了自己是最底层

 

乱世生存指南(6)不来一次战争,有的人会忘了自己是最底层(图)
 
南洋富商
 
乌俄战争造成的废墟。(Photo by Gaelle Girbes/Getty Images)
【人民报消息】第一集:一开始就会死的人,前线 如果大规模战争爆发,你能活到第几集? 这事儿首先要看运气。 那些在前线的人,会在第一时间死去。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自己距离「前线」很远。如今的战争,要重新理解「前线」二个字的含义。 前线不是距离敌军有多远,如果附近有导弹基地、空军机场、核武器库、通讯中心、海军军港、军营、重要交通枢纽,那么就是前线。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在现代武器的打击范围。决战一开始,就会打击这些目标。 战斗的军队无疑都是前线。不要因为距离敌军有三千公里,就以为自己不是前线。洲际导弹和航天火箭的发射基地即便身处荒无人烟的大沙漠,它也是前线。核武器库即便在崇山峻岭,周边的道路和各种设施也会被轰炸。 陆军可以躲在地道里,空军的战斗机也可以躲在地洞里(比如台湾的大多数战机都躲在一千多米长的地道),海军却无法躲藏。大军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是打击的目标。所以任何一艘海军军舰,无论在夏威夷,还是停在巴基斯坦军港,都是最前线。 若是实力相差悬殊的双方发生大规模的决战,海军会在第一时间决定命运。实力较差的一方,海军主力会在在2小时之内消失。军舰都会沉到海底。军人都会回归大海。 弱国的海军士兵就是这么悲催。大海上并没有他们可以躲避的地方。一些在潜艇和小军舰上的士兵可以幸免,而巡洋舰、航空母舰、驱逐舰、战列舰上的士兵,大多数会在大决战的第一时间失去生命。 如果看过《三国演义》,或许会佩服以前的将军。两军对垒,大将先单挑,决一死战,先死的都是将军。 如今的战斗却完全不同。将军们都躲在地下指挥所,即便是核武器也无法伤害他们。先死的都是底层士兵。 从二战的结果看,死难者基本上的都是底层居多。将军们大多数活到战后,升官进爵。 塞尔维亚谚语: 在战争中, 政治家提供弹药, 富人提供食物, 而穷人则提供他们的孩子…… 等战争结束后, 政客们取回剩余的弹药, 富人们会种更多的粮食, 而穷人,只能寻找孩子的坟墓。」 第二集:能源被毁,水和食物紧缺 海军、空军机场和各种大型导弹基地被摧毁之后,优势方的航母和其他军舰可以带著飞机来进一步迫使弱方屈服投降。 他们这时候不需要采用大规模杀伤武器,而是使用了温文尔雅方法:切断能源和交通。电力会消失。燃气管道会毁掉。油库不再有油。只要炸掉几个立交桥和几段公路,整个城市的车辆就堵在路上,人们只好把车扔在路上,走了回家。这么多没有司机的车停在路上,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快速清理,整个交通彻底中断,所以物资无法运入城市。 首先使用的石墨炸弹。这些石墨炸弹在空中爆炸,洒落高导电性的石墨纤维,把高压线短路,气化的石墨还会黏在绝缘子上,让绝缘子失去绝缘性。短短几分钟,整个城市没电了。 自来水厂失去了电,抽水泵、输水泵、控制系统、检测设备都不能工作。城市限于断水状态。 冲水卫生系统失效。城市开始遍地都是大小便。污染河流和地下水。 即便家里还有一点瓶装水,几天用完。 没有水的人只能活三天到七天。人们开始使用运河里的水,公园湖里的水。由于没有电,没有燃气,有没有净水消毒设备,很多人只能喝污染的生水。 霍乱,痢疾,这些病开始传播。 医院里因为停电已经限于瘫痪。各种化验设备都没法使用,现在的医生离开仪器就没法看病。手术也没法做。很多病人死去。 城市超市里面的食物库存,通常只能供应7天。7天之后,开始食物短缺。 但是在黑市上,只要出得起价格,总是会买到的。那时候食物和水都会涨价,不是几倍,而是几十倍。家里没有现金的人会很麻烦,因为没有了电,没法用手机或银行卡支付。银行因为电脑开不了机、没法联网,也早已经关闭,到银行也取不到钱。 很多穷人的生活陷入绝境。为了抢夺食物和水,民间抢劫和杀人开始出现。富人们可以住在富人区,花钱请军警保护他们(典型例子是1991年索马里战乱)。 这时候政府已经乱作一团。没空管其他的。因为早已没电,被抢劫也没法打电话报警。加油站也没油没电,警车不是缺油就是堵在路上。 会有人趁机挣钱,发现商机。比如各种通过小路协助逃难的运输机构,把人们送到要去的安全的城市或乡村。 富人们不需要担心,他们在不同城市有房子,可以转移到战火尚未波及的城市。有些人还有国外的房产和护照,可以出国居住。 困在战火中挣扎和内卷的,是底层人。 他们若是在农村还有根基,就会逃回农村。那些平时看不起的思维落后的乡下亲戚,这时候都成为城里人投靠的目标。 当然,有时候战争升级,也会大规模轰炸平民,逼人们屈服投降,以便迅速结束战争。当年美军散发传单,扬言要大轰炸东京,有的东京人民不跑,反而开誓师大会,宣誓和东京共存亡,结果大家都变成烤肉。广岛和长崎,也是一样。 这些日本人只是天皇和军国主义狂热分子的人肉盾牌。在战争中,志愿充当肉盾的,也算是死得其所。 第三集——权力真空时代的内乱 一旦战火升级,某些地带政府就会逃走。有些时候战胜方会协助建立秩序,比如美国在阿富汗,不惜代价砸钱。但是有些战争是以复仇和教训某个好战民族为目标,或许推翻萨达姆和塔利班政权就走了,根本不去料理后事。 留下来的烂摊子处于权力真空地带。完全没有秩序,变成丛林社会。 饥民们开始组建院队吃大户。劫匪开始抢劫。有些社区打造团队组建民团保护自己。住在富人区的富人们开始雇佣民团保护自己。 政权垮台后,军队涣散。大多数沦为民团。民团若是有稳定收入,就会成为黑社会。民团若是得不到足够收入,就会变成土匪。 当土匪的不仅有游兵散勇,还有绝望的穷人。比如民国时代的河南,就有40万土匪,有些地方全村的人都当土匪。在战乱和饥荒年代,很多穷人真是没有活路。 一部分军队可能拥立各自的领袖,为了地盘和政权而军阀混战。打仗要花钱,这是要到民间刮钱的,军队的搜刮程度并不亚于土匪。 各种世仇和矛盾都会变成冲突。 在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族的武装开始大规模围猎阿族和克族。这是有组织的种族大屠杀。萨拉热窝围城三年之类的事情也是典型例子。即便联合国维和部队介入,也会被指责为「侵略和干涉内政」。 部落和宗教势力都有自己的武装,持续混战。权力真空年代的阿富汗和索马里,就得很典型的例子。 丛林社会崇尚武力,枪多就是硬道理。在索马里,成年男人不够用,就让孩子来凑。8岁的小孩就可以熟练使用ak47。10岁的孩子就可以扛机枪和火箭筒。在索马里的各路武装力量里,未成年人的数量甚至高于成年人,高达60%。 索马里底层人的孩子扛枪互杀的时候,索马里的权贵富豪们或许正在地中海的别墅里打开电视看来自祖国的战争新闻。 战争带来的结果,绝不是捐几个月工资那么简单。大多数底层人的结局,就是炮灰、肉盾、饿殍、难民、土匪。 下一代孩子可能会因为营养不良身高降低6厘米(日本的一代人),也可能成为8岁就扛枪,长大后当海盗(索马里)。 富人和权贵的运气或许稍微好一点,他们战争中失去地位、财产、名望,但是有更多机会活到最后一集。 △

乱世生存指南(5)如何挑选合适的户外鞋

 

乱世生存指南(5)如何挑选合适的户外鞋(图)
 
南洋富商
 
若是溯溪,可以备一双专用的软底溯溪鞋。(网络图片)
【人民报消息】 一  选合适的鞋 在市区,鞋子破了,你可以光著脚走回家,也可以打的坐车回家。在荒山野岭,鞋子坏了,你可能就困在山上。若是鞋子太容易打滑,摔伤的概率也会大很多。 安全和保护性,是户外鞋第一选项。不够安全、缺乏保护性的鞋,再好看、再高端、再昂贵,也是要避免的。 如果外行人遇到不专业的店员店,就容易买错误的鞋。比如说,耐克的篮球鞋、慢跑鞋,在城市水泥路上走路非常好,若是在泥泞道路上,或者打湿的山上石板路、溪边卵石路,就会非常容易滑倒受伤。 选合适的鞋,比价格和品牌重要得多。不要问「xx牌的鞋子好吗」,而是要这样问:xx款的鞋子,在湿滑岩石路/碎石路/溪边路/泥泞路上走,它会打滑吗?对脚的保护好吗? 二  什么鞋底不打滑? 没有万能的鞋底。要根据环境选。 若是在泥泞路走,在草地走,鞋底底纹要用大颗粒、突出很高、像钉子一样可以扎入泥土的鞋子。浅纹路的鞋底一定打滑。 若是在湿滑石头上走路,要选尽可能软的橡胶鞋底,或者很软的发泡软底鞋。雨靴底大多数防滑性好。 某些适合高原徒步的高耐磨高端徒步鞋,为了耐磨,鞋底很硬,在湿滑石板路上你会摔得很惨。 不要因为上千块的鞋子不如几十块的雨靴好用而气愤,是你自己选错了。所以,台湾阿里山的许多登山爱好者不是选高端徒步鞋,而是选最便宜的雨靴。 若是溯溪,可以备一双专用的软底溯溪鞋。 鞋底的耐磨性和防滑性是难以兼容的。硬的鞋底耐磨但容易打滑。软的鞋底不容易打滑但是不耐磨。 探险家和爱好长途跋涉旅游很在乎鞋底的耐磨性。但是作为普通人,应该优先选择防滑性。因为相对于今天的工资,鞋相当便宜,而身体安全很昂宝贵,医疗费也贵。 另一个原因是普通人走野路没有探险家和资深驴友的经验。 但是,太软的鞋底,以及纹路太深的鞋底,穿起来的脚感都不大好。最终还是要妥协。 在鞋底防滑做不到很好的时候,可以用二条登山杖辅助平衡。有登山杖的时候,你滑倒摔跤的次数会大大减少。记住:登山杖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你支撑体重,而是为了保持平衡。所以很多人认为便携式的轻型登山杖(200多克重)就足够,而不是需要很结实的重型登山杖。 三  什么鞋护脚? 在碎石路上走,不要穿鞋底太软太薄的鞋。比如城市慢跑鞋,在野外走石头路就不合适。 尽可能穿可以保护踝关节的中帮鞋和高帮鞋。踝关节容易磕碰到石头,也容易扭伤。在你负重走很多路、精疲力尽、难以支撑的时候,踝关节很容易受伤。 重装徒步,要穿高帮的、支撑硬挺的鞋。不要因为天气热就穿轻便的鞋。护脚比凉快更重要。 若是鞋子不够护脚,还有一种办法是加二条登山杖,可以让你大大减少脚踝扭伤的概率,尤其是精疲力尽的时候。登山杖对膝盖也有好处。 对于训练有素的人,可以降低对鞋子的保护功能要求。无论是雨靴、解放鞋、回力鞋、正装皮鞋,都可以走。有些原始土著甚至可以光脚跑山路。 但是大多数现代人养尊处优,要尽量考虑鞋子对脚的保护。 走路少的人还容易磨破脚皮。正确办法是多带厚袜子,用袜子保护脚不被磨破。不要因为天气热拒绝厚袜子。 有时候脚上起泡,是因为汗太多,泡软了脚皮。所以,一些能够迅速排汗的鞋子,比防水性好的更实用。多带干燥的备用厚袜子也可以吸汗。 四  选合脚的鞋子 如果你的脚长得很标准,或者说很平庸,那么恭喜你,买鞋是最容易的。大多数人合适的鞋子,你也会适合。 如果你的脚长得有个性,特立独行,比如特别宽,特别肥,脚背高,或脚后跟凹进去的高度和别人不一样,买鞋就非常难,​​世界上大多数鞋子都不适合你,甚至可能一辈子买不到一双合脚的鞋,一辈子都是在凑合。这时候,你或许发现某些劳保鞋、解放鞋、特殊加宽鞋适合你。有时候你可以买大二号的鞋,用厚袜子和不同鞋垫调整一下。 日本人脚型和中国人接近,而且很多鞋会有宽款。日本鞋的标准是,普通鞋默认一个E, 稍宽的为EE,EEE, 极其肥大的为EEEE(极其罕见)。 美国keen(科恩)的楦形宽窄接近日本的EE(比大多数鞋子略宽), 几十年前的老款解放鞋接近EEE。很多劳保鞋都是EE或EEE, 比一般鞋子宽。 最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自己的脚型定制鞋。找个做木楦的师傅,让他量你的尺寸,给你做几双特殊的楦头,然后拿去可以定做的手工作坊或鞋厂定做。 记住一点:欧洲的标准楦形和中国的不一样。如果有人告诉你在意大利买了一双徒步鞋,穿著特别舒服,他一定是属于脚不标准的中国人,脚背会比较低,脚比较瘦,形状也更接近欧洲人的脚型。你若是想买那种鞋,先试一下,不合适马上退货,别折磨脚。 老一代日本人,以及老一代农村长大的中国人,从小光脚多,穿鞋少,他们的脚会比当代青年宽很多。 牛皮很软,很有延展性,牛皮做的休闲鞋被汗气打湿后容易变形,开始穿著不舒服,多穿一段时间就合脚了。但是户外徒步鞋非常结实,用了很多没有延展性的内衬和其他功能性材料,不容易变形。所以,把徒步鞋穿到适合你的脚,很不容易,对脚的摧残也会更多。 当年有些美国剽悍人,用的办法是下雨天穿新鞋子踩水坑,或者浇上水走,这样很快就会变得适合自己的脚,但是鞋子的形状就彻底变得难看。 某些修鞋的地方提供修改服务,用专用的楦头在特定处撑一下,加热烘软定型,就可以让鞋子更接近你的脚型。 如果你的脚不标准,就得多花点力气,毕竟现在社会富裕了,为了脚舒服多花点钱是值得的。许多脚型与众不同的人,一辈子都穿不合脚的鞋,脚指头和指甲永远是变形的,很可怜。 脚瘦一点不是问题,加袜子和鞋垫就可以凑合。 脚跟高度若是与众不同,上面鞋口高低不合适,容易磨破皮,要用后部不同高低的鞋垫调节,并且穿鞋口尽可能软的鞋,加厚袜子。 五  防水和防雪 高端徒步鞋的一个重要卖点是防水。 很多高端鞋里面有gore tex或event之类的半透膜,里面的湿气透出去,外面的水进不来。偶尔踩在水坑,也不会打湿里面。 但是,透气性好的鞋,防水性一般都差。防水性好的,透气性差,难以兼容。 出汗特多的人,gore tex之类的透气膜会被堵住,变得完全无效,反而很闷。 若是不小心踩到深水,水灌进去,那些防水鞋都很难干。若是里面湿度大,就容易起泡。 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防水鞋,要根据自己喜好和穿著环境决定。不要因为看到防水鞋价格高高在上就觉得自己也必须来一双,你穿著未必舒服。出汗极多的汗脚人士,穿牛皮的较好,因为牛皮吸汗,并且渗透到外面,干燥很快,不容易脚臭。 若不是专门的雪地靴(时装鞋UGG不是真的雪地靴),在雪地里走路都会有问题。 雪地靴最好有一定的防水性,避免打湿冻脚。 雪地靴应该足够高,鞋舌和帮面整体,不容易进雪。 若是用普通低帮鞋,要加雪套,否则雪会进入鞋子里面,把脚冻僵。在雪地里,有时候鞋带会冻成一整块冰。 袜子是鞋子的伴侣。多带袜子,尤其是很厚的毛巾袜,可以对付太硬或太松的鞋,可以保暖,也可以吸掉进入鞋子的水和雪。 用胶带纸裹紧密封裤脚和鞋帮,可以防雪。 △

乱世生存指南(4)战争时期家庭应急备货清单 随时记住逃生路,危险地方不要去

 


小勇整理编辑
 
家庭应急备货清单示意图。(视频截图)
【人民报消息】战争并没有那么遥远,只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 万一发生战争,社会就会被全面管控,各种物资供应可能紧缺,水、电、气、油,都可能切断。 为了应对战争到来的生活不便,家庭要准备至少三个月的家庭生活物资是有必要的。如果一场战争三个月还没转机,你就得赶紧准备逃难。 战时应急备货清单 1、食物 可以长期储存、不需要烹饪的即食食品。准备全家三个月的量。主食最好是自带多元维生素、多元矿物和微量元素的食物。肉类可以储存肉干和罐头。水果类可以吃水果罐头。干蔬菜可以凑合代替蔬菜。 记住:那时候你可能缺电、缺燃料而无法烹饪。 2、饮用水 在远离水源地区准备三个月的洁净饮用水,存放在大水缸或塑料桶。三口之家秋冬季节需要五百公斤,夏天需要更多。大桶内每月扔二片二氧化氯消毒片,可以长期不变质。 家门口附近若有水源,可以少存点水,只需要准备明矾、消毒片、过滤器。 存水的另一个好处是便于灭火。战时比平时更容易起火。  3、保暖衣物 家里每人一件足够保暖的羽绒服,充绒量350克以上。 根据当地气温添加厚实保暖的羽绒睡袋。冬天若是没电,室内会非常寒冷。 在户外多用抓绒和其他聚酯纤维做的产品保暖,忌棉花做的衣物。 4、雨衣 有时不得不离家出逃,雨衣可以挡雨,也可以在大风中挡风御寒,还可以当地垫。每人一件轻薄雨衣。 若是衣服湿透,即便气温高达十几度,人也可能因为失温而死。 雨衣还可以保护衣服口袋里的各种物品不被水打湿。许多电子设备都不能淋雨。收音机、手机、对讲机、LED手电筒,都怕水。  5、药品和医用材料 创可贴、纱布绷带、碘伏、酒精、棉球必备。止血带、手术刀、缝合针线也可以备一些。一些急救包里面有全套的设备,买一个急救包就可以。 多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抗生素。 家人日用药品要按照每个人的情况准备至少三个月。具体情况参考医生建议。 6、手电筒 为了在雨中可以使用,或者掉水坑不至于损坏,作为主力的户外强光手电筒要用防水的。家里要有几个小型普通手电筒,配足量电池。 战时会遭遇停电和灯光管制,家里无电,外面无路灯。没有手电筒,你晚上寸步难行。 7、工具箱 很多事都必须自己DIY,要准备足够多的工具。 如果没有锯树的手锯,一定要买一把。缺燃料就去外面锯树木,有锯者先得,这是许多战争围城的普遍经验。  8、蜡烛和打火机 蜡烛不仅可以照明,也可以给寒冬室内和帐篷增加温度。蜡烛要选粗而短的类型,耐用且不易打翻。 最便宜的一次性打火机,可以备一盒。还可以买几条打火石做备份。尽可能用大块的打火石,便于使用,也便于找到。因为太小的物品容易丢失。 9、资讯通讯器材 收音机、卫星电话、对讲机,可以酌情购买。如果网络丧失功能,这些是你获取资讯和通联的工具。 哨子、绿色激光指星笔、强光手电筒,可以作为一家人晚上走路保持联系的工具。 望远镜是战争必备品,不仅军人需要,平民也需要靠它判断远方的危险。 望远镜也是一种获取远方资讯的工具。你可以在望远镜里跟人打手势,甚至用哑语交流。  10、逃生背包 你可能随时需要离开危险地带,逃到安全地带。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逃生背包,平时整理好,拿上就可以走。 逃生背包要按照自己背得动的重量去选。 逃生背包一定要选背负系统很好的。一些看起来很酷的军品味很浓的廉价「突击包」只有简陋的背负系统,长距离负重会很累,体积也不够。尽可能选高端驴友徒步背包。高端背包的另一个好处是扣件和拉链质量高。 重要的证件和资料要随身携带。为了防止路上被水打湿,可以装在塑料袋内,用封口机密封。 包里必备的还有打印的通讯录和纸做的地图。记住那时候路上可能没电也没有移动互联网,你没法用手机里面的地图和通讯录。  11、足量现金、美元、黄金 没电没互联网,微信、支付宝、银行转账、刷卡、刷脸,都没法用,ATM也取不出钱。战争时期还可能限制取款。只有现金才是有用的。 手机若无法充电,即便是数字货币电子钱包也不能用。 所以你需要足量现金。再备少量美元和黄金,可以更方便支付。 12、家里要有足够的卫生纸、垃圾袋、胶带纸 卫生纸越多,生活质量越高。缺乏卫生纸的情况,可以用书架上几千本书撕开凑合。 垃圾袋和胶带纸都有诸多用途。极限情况下,厕所不能冲水,你可能需要很多垃圾袋。 △
乱世生存指南(4)随时记住逃生路,危险地方不要去(图)
 
文: 南洋富商
 
逃生通道。(网络图片)
【人民报消息】 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发生恶性火灾事故,造成325人死亡、132人受伤。 对于这类事故,大众会很自然把怒火指向说「让领导先走」的人。但是,这并不是死亡率极高的重要原因。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大量的疏散门被封闭锁死。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场比克拉玛依火灾死人更多的火灾,一直被深藏未被报导,这就是1977年2月18日(大年初一)发生在伊犁的2.18 火灾。仅仅半小时,694人死亡,其中597是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 当时大礼堂里面正在放朝鲜电影「战友」。礼堂后面堆满了许多悼念毛主席的花圈,一个小孩玩花炮,点燃了花圈。 1975年礼堂改造,领导认为落地式大窗户不实用,把17个落地窗从下往上用砖封了2米多高,只剩下上门一点点小窗。 1976年2月的改造中,又封掉了三个大门。其余疏散小门不是被封死就是被铁丝拧死。 于是,694条人命就这样丧失。还有许多人终身残疾。 你如果仔细去看周边的各种营业场所,都会看到类似的例子。越来有的诸多疏散门和可以逃生的窗户,不知不觉中早被封死。因为作为管理者,他更在意防盗和避免人员随意进出,减少看门所需要的管理员。至于安全问题,被忽视。 进入这种场馆以前,要看一眼紧急逃生门,若是不通畅,就要问管理人员,得不到合理答复的,尽量避免去这种地方。 孩子不可避免被学校组织参加这类活动。你要告诉孩子养成习惯,进入礼堂,尽可能早点去,熟悉一下逃生通道。 住宾馆要养成一个习惯:到房间后,回顾一次来的道路,记住楼梯在哪里。一旦发生火灾,电梯是不能进的,必须走楼梯逃生。 在宾馆房间的门后面,会有一张紧急逃生地图。对著地图看一下,出门的时候做一次。这样万一发生火灾,就知道往哪个方向走。 走一次逃生楼梯。走到底,看看门是否开著。 很多宾馆为了防盗或防止外人擅自进入,可能把逃生出口锁了。或许遇到火灾地震,一大堆人从楼梯下来,却发现逃生门是出不去的。 尤其是现在强调一人一证严格登记、人脸识别认证、防疫登记,许多逃生通道都可能被锁死。 如果你发现逃生门被锁,你要问宾馆工作人员,让他们给你一个解释,或者应该如何逃生。 太高的房间消防云梯够不到。有些房间虽然不高,但是窗户是打不开的——大多数宾馆的窗户是人出不去的。 许多本该用于救火车通道的位置,经常被停了太多的车子,消防车无法进入。无论是小区,还是某些小宾馆,都要这种情况。 有些房间里有消防逃生呼吸面罩。遗憾的是大多数人从来没学过,甚至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都没有一个人教她如何使用消防面罩。如果你希望自己多一分逃生自信,可以到淘宝买几款,练习熟练,顺便教孩子从小学会使用。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是被火烧死的,而是呼吸吸入有毒烟气而死。 现在的商场越来越大,都集中在一个巨大的综合体里。万象城,万达城,龙之梦,都是这类代表。 这些商场一旦失火,以普通人的消防素养,会乱做一团。 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市东都商厦发生特大亡人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 1972年5月13日(昭和47年)千日商场火灾,死118人。 2018年,俄罗斯克麦罗沃商场大火,烧死64人,失踪16人,无数人受伤。 2009年彼尔姆一家夜总会失火,死153人。 至于死伤人数比较少的商场火灾,并没有很多人关注,但是数量很多。 商场的问题,很多都是为了打造商业环境,做了各种改造。有时候为了通过消防审核,还会采取各种特殊的灰色手段。 这类商场是大空间畅通结构,任何一处起火,烟雾都会扩散到整个空间。尤其是逛高层大商场逛,日常也要多个心眼,看准逃生通道在哪里。 一般情况,一旦失火停电,自动应急灯会亮,顺著指示箭头,就能找到方向。 未经过训练的民众,会乱作一团,在一片黑暗和烟雾中,现场的你也可能会晕头转向。 一个经常容易被疏忽的地点是车站​​。 如今的大车站,会有一道道的各种栏杆,彻底破坏了原有的进出方式。你去上海站看看栏杆,就能感受到这点。 更有一些高铁站和地铁站,经常有极长的排队队伍。一旦发生恐怖袭击,就会造成大量死亡。 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就是典型的案例。 在人口极其拥挤的环境,若是疏散口太少,会容易被恐怖袭击。一旦遭遇车载大油桶纵火,或者日本东京地铁站的毒气案之类,也会相当麻烦。 总之,这些地方都得仔细看看,自己时刻注意逃生通道,养成警惕的习惯。 △

2024年7月12日 星期五

乱世生存指南(3)逃离战争的十大注意事项

 

南洋富商
 
战争示意图。 (Photo by Gokhan Sahin/Getty Images)
【人民报消息】战争时代,你若想逃离战争,你该如何选择正确的逃难方式?很多人或许会有各种设想的场景,但是这些设想经常是错误的。 1、开车逃难是否现实? 战争一旦开始,所有道路都会首先让路给军车。如果允许大家开车逃难,一个城市几百万辆车子同时出动,整个高速公路会完全堵死,任何车辆都无法通行。所以,所有主要道路都会封锁,不会允许普通车辆任意逃难。即便少数人逃离,也需要特殊批准。 如果允许大家听到风声谣言就逃难,一个大城市的人逃难,必将堵塞道路,造成极大的混乱,无数人死在路上,灾难甚至可能比敌军轰炸更可怕。通常情况下,你若传播即将各类非官方的战争资讯,可能会以「造谣制造混乱」的罪名被逮捕甚至击毙。 如果居民离开发达城市和重要工业区往农邨和山区逃难,必然造成经济崩溃、战争没有后勤供给。一旦准备战争,进入战时管制,是不会允许随意逃难的,即便你要回乡下老家避难,也未必允许你逃离工作地点。 所以,你不能指望战争时代会允许你到处走。正常情况是:战争一旦开始,甚至尚未开始,就会限制出行,任何通行都必须得到批准。即便是几公里的路途,你可能几个月没法穿越。 如今的时代,监控无处不在,你想逃难,也不是那么容易。 是否可以飞车闯过关卡?那是电影里才可以演绎的镜头。现实中是任何闯卡的人都会被打死。 普通卡宾枪一梭子可以打几十发子弹,转管机枪一秒钟可以射击100发子弹。何况前面通常还有别的武器等候胆敢闯卡的人。 2、越野车的性能更强大吗? 如果你住的地方是干燥的大平原、大草原,或者沙漠和戈壁,确实是这样。如果是水稻田和山区,则越野车毫无用途。 因为遍地都是河流和山地,你无法通过。 若是战争破坏道路,首先破坏的是桥梁,因为桥梁修复很难。越野车无法过河。 另一个问题是燃油。战争会迅速摧毁储油库和发电厂、变电所,电动车无法充电,加油站会被征用为军车优先,普通私人小车可能开到加油站却不许加油,只能半路抛锚,扔在路边。若是局面失控,无法限制民用小车上路,结果是大批拥堵抛锚的车子堵塞死道路。 若是某地区即将被敌方占领,现在的占领军会毁坏桥梁和道路,以阻止敌方前进。这种情况,你有车也没法走。 如果你的越野车性能较好,会被军队或民兵征用,它不再属于你。 3、海上是否更容易? 对。整个海岸线都可以上船,整个大海都可以通过,封锁大海比封锁路口难。 比如说,如果菲律宾发生战争,他们可以坐船从战乱的岛逃到另一个还没有发生战乱的岛,或者逃到越南和马来西亚。 4、应该逃到外国去吗? 对。一个国家的内乱或战争,通常不会影向其他国家。如果卢旺达发生种族仇杀,卢旺达人只要逃到别的国家,死亡的概率就会变低。 当年的北韩战争和越南战争,若是能逃到外国,基本上都可以避免战乱的影向。 但是现实问题是:首先,本国政府可能不允许你出境。第二,其他国不一定愿意接收难民。 如果一个人拥有外国国籍,或者其他国家永久居民身份,就可以在战争中拥有更多的逃离机会。 外国政府为了避免侨民陷入困境,一旦发生战争,会撤侨。比如缅甸虽然尚未发展到内战,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撤侨。为了避免国际纷争,一般战争双方都不会限制外国侨民离境。 如果有外国国籍或永久居民身份,就可以入境。其他人即便逃离本国,也不一定被批准入境。 多一个国籍,多一个永久居民身份,会更有安全感。但是也有别的缺憾——你可能要向二个国家缴纳所得税,交双份的社保医保,甚至可能需要在二个国家分别服兵役。 5、普通人如何增加逃生机会? 首先你得有钱。战争一旦开始,如果你还可以逃到外国,这时候的机票会是天价。 坐船逃离,船票是肯定要钱的。 你若是开车,某些关卡需要买路钱才能通过。买汽油需要贿赂,或高价在黑市买。有时候钱还可以买命。 若是自己的车不能一路通行,只能在关卡和关卡之间坐出租车一段段走,价格会非常昂贵。 若是逃离本国,到外国谋生,白手起家会非常艰难,难民营的生活也是非常艰苦的。如果你有钱,在彼国已经有代理人打理你的财产和存款,生活会方便很多。 你逃难路上会需要很多朋友帮忙。如果朋友知道你有钱,别人会更愿意帮你,因为普通人都会指望你以后回报他。 无论如何,你需要足够多的本国现金在身上(而不是在银行或股市),再加上至少几千美元和一些金条,才能多一点机会。 6、逃难路径要提前做准备吗? 最好是有预案。比如说,你在很多地区都有几个关系好的亲友,战乱时候可以暂时在他们那里住。任何时候,你都很需要一个自己信得过的朋友圈子。 你若是在不同的地区有住房就更好,总有一处落脚点比较平安。 你需要几个对局势判断力特准的朋友,他们可以提前告诉你做好准备。战争、封城之类都是最高机密,具体决策不可能提前让普通人知道,只能根据蛛丝马迹去判断。 大多数人感觉迟钝,甚至嘲笑那些过敏的人。等到他们意识到要逃难的时候,已经走不了。宁可过敏几次被人嘲笑,也不要到时候走不掉。 你也可以熟悉附近的各条小路,知道如何翻墙穿过小区和公园,或者穿过某个宾馆的应急逃生后门以避开道路关卡。有些死胡同的某户人家后面可能有打开的窗户。 如果你在河边的邨里认识人,即便道路封锁,你也可以借一条船从河里渡过。 在某些没有桥的地方,可能有一条过河的自来水管道,你若能拆掉带刺的栅栏,就可以从上面走过去。 迫不得已的时候,只能游泳。全家提前学会游泳是最好的。 7、逃难要学会野外生存吗? 大多数情况下,你不需要野外生存。因为你带著干粮和钱,甚至还带一点黄金和美元,一路上有钱买物品,可以借住。 但是有时候你必须穿越一些山野才能避开关卡。 极端情况下,城市可能会出现各种物资匮乏。比如今天的缅甸,虽然没到战争,已经限制交通,城市超市早已缺货。 在农邨,至少水和食物不会像城市一样匮乏。 但是一旦内战开始,很多军队会跟你征用各种东西,那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军队,若是在缅甸,会有忠于军政府的军队、反对军政府并且支持昂山素季的军队、各种地方割据军阀的军队、各种民族自治军队、邨民自衞组织、各种分不清土匪还是义军的组织。他们都会跟你征用物资,无论是汽车还是粮食,甚至美元和黄金,都可能被拿走。所以即便你有几处房子,也得藏一些金钱和物资在他们找不到的地方。 万一生存物资都被他们「征用」了,你会陷入困境。那时候你真得有野外生存的能力。 不要太相信自己,军人「征用」的手段不是你能想象的。你可以参考李自成是如何筹款的。 万一你到了野外生存的时候,别学贝爷那一套炫技的生存手段。 你要找最容易搞到的食物。残留的农作物,河里的螺蛳河蚌,田里的福寿螺,泥鳅和小鱼,甚至流浪狗和流浪猫,这才是找食物的正道。 但是,你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加入那些军队,和他们一起去「征用」别人的物资。乱世的军队大多数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谋生。 8、现代战争是斩首行动,不需要逃难吧? 有人认为现代战争就是精准清除,和普通百姓没关系。 也有人认为跟有的战争一样,一旦某一方的战斗力全军覆没,双方就会议和,所以也不用逃难。 实际上以今天的武器,若是全面开战,不需要几天时间,5小时就已经可以让其中一方的海军全军失去战斗力。 设想有一天,某小国(比如缅甸军政府)为了凝聚人心,决定对大国宣战。仅仅几个小时,海空军就失去战斗力,几个军头也被定点清除。这过程基本上没伤到普通平民,似乎谁也无需逃难。 但是,这不是战争的结束,而是战争的开始。接下来的情况或许是这样的: 失去绝对权威的将领,军队会分裂出好几派。受政府军打压的割据武装开始扩张,甚至罗兴亚人都开始武装割据并占领更多地盘。 然后是多年的内战灾难。每个人都得设法逃难。 9、如何成为随时可以逃难的人? 有钱、有见识、有朋友、有几套房、有海外关系,这是基本点。 还得成为一个没有牵累的人。 有些人的牵累,可能是管理一个大型的企业,不能说走就走。甚至政府和军队也不会允许你走。 有些人的牵累,可能是某些职责,比如地方长官和以救人为职责的医生,越是战乱越不能自己擅自逃离。 有些人的牵累,是生病的老人和孩子、残疾的亲人。 有些人的牵累,是有太好的房子。比如你买了三千万的别墅,装修了一千万,里面有你酷爱的一辈子收集的各种宝贝,这辈子的财产基本上都投进去,舍不得离开,总是心怀侥幸。 有些人的牵累,是地位名望。在当地后头有脸,逃难到外地就是寄人篱下的难民。 有些人的牵累,是当肉盾的荣誉感,比如东京大轰炸时宣誓和东京共存亡的东京市民。 所以,尽可能排除这些牵累,让自己可以逃难自由。 10、路上如何减少死亡概率? 首先是资讯灵通,知道哪里安全。尤其是通讯中断、谣言满天飞的时候,从中判断可靠消息很难。 其次是要善于识人,凭直觉判断某人是否可靠。 战争时代的行为规则和道德规范与和平时期完全不同,要善于变通,忍各种平时不能忍的屈辱和愤怒。 战乱年代,你的目标是活下来,而不是当英雄。在好莱坞电影里,孤胆英雄总能得胜归来,电脑游戏里面你也可以成为英雄主角,在真正的战乱环境,英雄的死亡率比普通胆怯小市民高几个数量级。 不要以为你正义凛然、挺身而出可以感化敌人,那是武侠小说里面的故事。现实中通常是「砰」,一枪打死你。 △ (文章转自南洋富商微信公众号)

乱世生存指南(2)如何应对城市突然断水?

 

小勇整理编辑
 
瓶装水示意图。 (Photo by Chris Jackson/Getty Images)
【人民报消息】如果有一天,你所在的城市忽然没水了。原因可能是遭遇长期干旱,或者水库倒塌。也可能水源被化工仓库爆炸物污染,或者战争炸毁了输水管道和供水设备所需要的电力设施。 如果城市进入完全没水的状态,甚至有可能保证生存的干净饮用水都没了,那时候,你要如何度过这种苦日子? 首先,你要保证生存用水。 在家应该有储水设施。比如说几个聚乙烯的大水桶,或者不锈钢水缸,或者放在阳台上的不锈钢储水桶。 任何时候,家里应该有几百升的干净水可以用来保命。这样,无论外面发生什么,你家里的水总是干净的。 水桶和水缸里的水可以经常换新。如果是经过净水器过滤的水,再扔几片二氧化氯消毒片进去,这样的水在密封的水桶里放好几年都不会变质。  第二,就是要节约用水。 第一件事,你必须学会少洗澡,少洗头,少洗衣服,少冲厕所。 首先要养成忍耐脏臭的习惯。现代的教育会告诉你为了身体健康要勤洗澡,但是实际上这只是文明社会避免汗臭尴尬的习俗,洗澡对身体健康并不是必须的。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很少洗澡。几十年的前,中国的藏族、彝族、蒙古族,属于洗澡尤其少的。许多人一生只洗澡三次。 或许你前几年见过一个很煽情的新闻,大凉山马依邨一个叫阿牛牧初的活泼的孩子,从出生到7岁,从未洗过澡。 「他浑身除了那双眼睛还能看到色彩,其余的只剩一团黑。小阿牛说,他出生到现在还没有洗过澡,家里也没有厕所,连卫生纸都没见过」。 这并不是稀罕事,在大凉山贫困区非常普遍,因为他们世世代代这样生活过来的。 在古代的欧洲也是差不多,路易十四把法国变成最强大的国家,但是他却从不洗澡。当时的法国巴黎,无论是国王还是贵族,都很少洗澡。人们相信洗澡时毛孔打开,瘟疫就会入侵。 所以,人类并非自古以来就经常洗澡,长期不洗澡并不可怕。 为了节约用水,除了少洗澡,少洗衣服,你可能还得少冲厕所。 厕所并不是一定要冲。小便可以不冲,甚至把小便储存在密封桶里,作为冲大便的液体。 极限条件下,大便可以装在结实的垃圾袋里,再密封在不漏气的涂料桶或其他塑料桶里面,等到有机会的时候再投放到合适的垃圾场。 有一种自驾游用的车用马桶,就是把大便装在袋子里的。你可以参考一下网上资料。 一瓶水洗澡法 下面内容,是一个古老的经典洗澡法,流传多年,从未失效。以前是天津人在用,现在是驴友们在用,未来可能就是缺水的你在用。 01首先倒上一手掌窝的水(大概40ml,千万不能漏走一滴),轻拍脸上和胸前,再摊平手掌慢慢地以打圈的方式涂抹,目的是充分湿润身体。  02这一步完成后你会发现手掌上剩下一层和墨水差不多的黑水,这时千万不能用矿泉水洗掉,要马上握起肥皂,搓上几圈,再把手上搓到的半干湿的一层肥皂涂脸上和头发上。这里要说明一下头发限长2.5cm内。  03当你感到有一滴又咸又苦的水流到你嘴角的时候请马上拿起你的矿泉水倒大概70ml在头顶,然后就揉,水流到哪就揉到哪,一般情况下只会流到胸部,这时要抓紧时机往胸部下肥皂,早了晚了都会因为水量不够而得不到充分的混合。 04当这个步骤完成后一层薄薄的肥皂就会均匀分布在你胸口以上的地方了。接下来再往头顶倒70ml,重复上次的工作,有了上次的基础,这次的水会流到腰部,不用下肥皂,用上面流下来的搓洗腰部。 05搓洗完腰部后,基本上上身算是清洗了一遍,但是会有一条一条「橡皮泥」留著,不必理会。我们开始下面的。  06重复第①步,但操作对象是阴部和大腿。  07重复第②步,操作对象同第⑥步。  08当你感到有一滴又热又粘的水流到龟头并准备滴下的时候请马上拿起你的矿泉水倒大概60ml在屁屁,然后就揉,水流到哪就揉到哪,一般情况下只会流到小腿,这时要抓紧时机往小腿下揉肥皂,早了晚了都会因为水量不够而得不到充分的混合。 09当这个步骤完成后一层薄薄的肥皂就会均匀分布在你腰以下的地方了。接下来再往pp倒60ml,重复上次的工作,有了上次就基础,这次的水会流到脚板,不用下肥皂,用上面流下来的搓洗脚板。 10搓洗完脚板后,基本上全身算是清洗了一遍,但是会有一条一条的「橡皮泥」留著,我们把剩下的矿泉水分三次,一次70ml地往身上倒,部位分别是头顶,pp,膝盖。把身上的「橡皮泥」都清洗干净。 其他省水法 水若是可以复用,就一定要多次使用。比如洗手和洗脸的水可以用来洗衣服(手洗),洗完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拖地,拖完地的水可以冲马桶。 有些时候不需要洗得很干净。比如身体脏了,你可以用一块纱布和纸巾打湿,擦擦身体。若是在水里加一点二氧化氯消毒片,可以消毒,减少细菌分解汗液后产生的臭味。 衣服多晒晒,拍打拍打,就可以少洗。 必须洗衣服的时候,用洗洁精洗,可以比洗衣粉更省水,因为洗洁精不需要漂洗很干净。 时刻准备接雨水的容器,下雨了赶紧储水。若是住高楼不便下去接水,把脏衣服用绳子串起来扔外面让雨打湿,也算是利用雨水。 旱灾的时候,河道和湖泊有时候也会见底,残留的一点水也会发臭。 若是外面的河沟里还能找到一点水,就拿塑料壶去提水,拿回来用明矾沉淀,用滤水器过滤,用消毒片杀菌,凑合著用。 如果有电,搞个除湿机,可以把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水。在沿海,一个家用小型除湿机一天可以提供二斤水,稍大的工业除湿机一天可以提供十几斤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