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AKM突击步枪

 

AKM突击步枪[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AKM
AKM automatkarbin - 7,62x39mm.jpg
类型突击步枪
原产地 苏联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59年—
使用方参见使用国
参与战争/冲突
生产历史
研发者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
研发日期1950年代
生产商伊热夫斯克机器制造厂
图拉兵工厂
维亚茨基耶波利亚内机器制造厂(莫洛工厂)
其他
生产日期1959—1977年(苏联)
制造数量至少10,278,300把
衍生型AKM
AKMS
AKMSU
基本规格
重量AKM: 3.1千克
AKML: 3.80千克
AKMS: 3.3千克
AKMSN: 3.77千克
长度AKM、AKML: 880毫米
AKMS、AKMSN:   902毫米(展开枪托)/  655毫米(枪托末展开)
枪管长度415毫米

子弹7.62×39毫米
枪机长行程气动式活塞转拴式枪机
发射模式半自动、全自动,可击发调变
射速600发/分钟
枪口初速715 m/s(2,350 ft/s)
有效射程400米(1,300英尺;440码),
100至1,000米(330至3,280英尺;110至1,090码)‘调整瞄具’
最大射程1,000米(3,300英尺;1,100码)
供弹方式20或30发弹匣,  也可使用来自RPK轻机枪的40发弹匣  或75发弹鼓
瞄具金属机械照门(可调节)
可透过机匣左侧的华沙条约导轨安装各种瞄准具(AKMN、AKMSN)
AKMS与AK对比
一名使用AKM的美国空军人员与另一名使用MP5K的成员

AKM(俄语: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модернизирован,拉丁化:Avtomat Kalashnikov Modernizirovannyi 简称:АКМ,即“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改进型”)是由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开发之突击步枪,为AK的改进型,于1959年起由图拉兵工厂伊热夫斯克机器制造厂投入生产,其苏俄武器代码为"6P1"。

历史[1][编辑]

早在1953年3月,7.62毫米AK和AKS大量供应部队不久后,苏联火箭炮兵装备局(缩写:ГРАУ,拉丁化:GRAU)制定了自动武器标准化战术技术需求 :新的自动步枪和轻机枪。与此同时,它应该使射击过程更容易,并提高其射击的准确性。

1956年,武器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M.K. Kalashnikova),日耳曼·A·科洛波夫(G. A. Korobova),西蒙诺夫(S.G Simonova),捷格加廖夫(V. V. Degtyareva),GS Garanina 开始新武器的测试竞赛。

1959年4月8日,苏联部长会议的通过决定,采纳“7.62毫米现代化的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AKM)”(GRAU代码6P1)。

卡拉什尼科夫的相关实验作品[2][编辑]

1953年

轻型突击步枪试验型。这是一种配有轻型折叠式两脚架的突击步枪试验型,带空弹匣重3.86kg,并有折叠枪托的型号。

1955年

4号试验型自动卡宾枪。这个试验型把机匣改为冲压,并改变了枪托连接方式的设计,缩短了护木,保险/快慢机移到机匣右侧。

A-55型8号实验步枪。重新使用冲压机匣,这种机匣进一步改进后就成了AKM的机匣,另外照门也作了改进。

S-04-M实验步枪。采用冲压机匣,护木上增加了手指槽,已经出现AKM的一些特征,刺刀是在1955年的型号上改进的,重量更轻。

结构[编辑]

  • 枪机
  • 机匣
  • 复进簧
  • 弹匣
  • 枪托
  • 弹匣座
  • 机匣座
  • 枪管
  • 刺刀
  • 附件

特色[编辑]

AKM最主要特点是用冲铆机匣(Stamped Receiver)代替AK第3型的铣削机匣(Milled Receiver)。冲压机匣相比铣削机匣可以节省80%的金属,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AKM与AK相比其重量较轻、射击精度较高、可靠性更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AK的缺点。

另外,卡拉什尼科夫在AKM的击锤上加装了一个减速器,目的是降低击锤的释放速度(在实际效果上是降低了射速,但是降低效果不太明显),防止击锤先击打到尚未完全复进到位的枪机后才碰触到击针而导致的发火不良和击锤寿命下降的问题。

早期的AKM使用与AK类似的枪口帽以保护枪口螺纹,但很快被一个斜切口形枪口装置取代(向右上开口),以抑制枪口跳动及提高连发射击时的散布精度。除此以外还可用以装上PBS-1微声器,搭配亚音速弹时可达到微声效果。

在设计AKM的同时,进一步采用金属冲压焊接工艺与合成材料,可减轻重量并降低生产时间和成本,利于大量生产,使故障率比AK更低。

改进之处[编辑]

  • 弹匣改用轻合金制造,并能与原来的钢制弹匣通用,后期还研制了一种玻璃纤维塑料压模成型的弹匣,也可以完全通用。
  • 枪托护木握把皆采用树脂合成材料制造,使全枪的重量减轻。
  • 枪机和枪机框表面经磷化处理,活塞筒前端有4个半圆形缺口,恰好与导气箍类似的缺口配合。
  • 机匣两侧各有一个很小的弹匣定位槽,机匣盖上有加强筋。
  • 击锤装有一个由5个零件组成的击锤延迟体,位于扳机附近。
  • 增加了表尺射程,表尺分划为100至1,000米(110至1,090码),校准于100米(110码)处;柱形准星和U形缺口照门都有可翻转的附件,内装荧光材料221,用于夜间瞄准。
  • 改用了6KH3多功能刺刀(AKM第1型刺刀);并可改用以后新型的6KH4多功能刺刀(AKM第2型刺刀)。
  • 护木上新增手指槽,便于射手在全自动射击时稳定控制步枪。

精度[3][编辑]

苏联测试武器精度的方法与西方不同。在西方,人们向目标发射一组弹药,然后简单地测量该组的整体散布直径。而苏联人向目标发射了一组弹药后,在目标上绘制两个圆圈,一个用于命中的最大垂直散布,一个用于命中的最大水平散布。然后忽略目标外部的命中,只计算圆圈内部的一半命中(50%或R50)。这大大减少了测试组的总直径。然后,使用缩小组的垂直和水平范围测量来测量精度。

根据1967年苏联国防部印发的《7.62毫米现代化的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7,62-мм модернизированный 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记述[3]

AKM的正常战斗要求:

100米内,4发一组弹药的散布必须在一个15CM的圆中。

使用钢芯披甲弹药

AKM 在100米内,垂直散布8CM,水平散布11CM。

分解和保养[编辑]

分解步骤如下:

枪支安全检查[4][编辑]

  • 将弹匣释放卡榫向前推到位,取下弹匣;
  • 打开枪身右侧保险,向后拉开枪机;
  • 检查枪膛内有无弹药,而后释放枪机。

卸机匣盖[5][编辑]

  • 向前推机匣盖卡榫;
  • 向上抬机匣盖后端;
  • 向上向后卸下机匣盖。

卸复进机[6][编辑]

  • 向前推机匣盖卡榫,使之脱离机匣;
  • 向上向后卸下复进装置。

卸枪机[7][编辑]

  • 向后拉拉机柄,使机框后退到机匣后部缺口部位;
  • 向上取出机框和枪机;
  • 将枪机向后推到位,向右旋转再向前取下枪机。

卸上护木[8][编辑]

  • 将表尺座前方的活塞筒固定栓柄向上转动;
  • 然后抬起上护手后端,从导气箍上取下。

基本分解完成,组装按照相反顺序完成。

AKM的保养[编辑]

分为夏季、冬季和长期储存。

  • 夏季(气温5摄氏度以上)常规保养要使用枪械专用润滑油和枪管清洁剂;夏季保养时要首先认真祛除冬季润滑油。
  • 冬季(气温5摄氏度—零下50摄氏度)需要使用冬季润滑油。
  • 长期储存武器。擦拭武器后,使用黄油包裹,蜡纸密封。放入包装箱长期储存。

采用[编辑]

AKM于1959年成为苏联军队的制式步枪,并逐渐取代生产成本较高且不利作大规模生产的早期型AK,在1970年代卡拉什尼科夫因应苏联要赶上小口径武器的热潮而把AKM作改良从而开发出5.45×39毫米口径的AK-74(尽管卡拉什尼科夫本人对小口径持反对的态度),苏军并逐渐以此型号取代AKM。但是AKM在苏阿战争,以至是苏联解体后的两次车臣战争当中仍然被俄军士兵及特种部队广泛地使用(同时车臣叛军也大量装备),主要原因是俄军士兵普遍认为AKM所用的7.62×39毫米中间型威力子弹比起AK-74所用的5.45×39毫米小口径子弹在城市战中更为有效,而且发射5.45×39毫米枪弹的枪械并不适合用于完成许多战术任务,在远距离上小口径子弹又缺乏足够的杀伤力,遭到部队的质疑。时至今天,AK-74虽然已成为俄军的制式步枪多年,然而AKM和AKMS仍有被俄军第二线部队、特种部队及部分执法机构(如:特别用途机动单位特别迅速应变分队等)所使用。一些精锐单位甚至还引进了跟AK和AKM同样是7.62×39毫米口径的AK-103AK-104作主要武器使用。另外不少俄制的新式步枪也提供7.62×39毫米口径的版本,就连最新的AK-12也不例外。由此可见俄罗斯至今仍没有放弃该口径。

除此之外,在冷战期间苏联为了增加其影响力而把AKM及大量苏制武器出口到世界各地,一些国家更获许在本土特许生产及改良,因而衍生出多种外国生产的型号。许多前华沙条约国家及苏联在亚洲非洲的盟友皆有采用。时至今天,AKM仍然为多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及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制式装备。还有,AKM及其仿制型也是众多恐怖组织准军事组织犯罪集团的得力武器,主要是因其继承了AK的优异可靠性、强大火力和物美价廉,而且易于从黑市中购买。故而言之,AKM已经成为至今为止AK枪族之中生产量最高及影响力最大的一员。

就跟其他AK改进型或仿制型一样,AKM同样会被许多人误称为“AK-47”。而实际上AKM的产量比早期版AK高得多。

衍生型[编辑]

  • AKMS

改用金属折叠枪托的改进型,枪托折叠后长645毫米,重量减至3.15千克,主要供当时的伞兵部队、坦克兵和特种部队使用。

装有金属折叠枪托的AKMS短枪管型,产量极少(比后来的AKS-74U更少),主要供当时的特种部队试用,为属于实验性质的枪械,并没有正式装备部队。但有枪械专家对该枪进行考证,指它根本不是苏联/俄罗斯原产的武器,而是由巴基斯坦枪匠自行制作的改装枪。

  • AKMN

附有夜视瞄准镜导轨的型号。

  • VEPR-KM

莫洛工厂生产的半自动民用型。

外国生产型[编辑]

国家变种或衍生版本
保加利亚AKKM(与AKM相同)AKKMS(与AKMS相同)
东德MPi-KM(与AKM相同),MPi-KMS72(与AKMS相同,但采用向右折叠的钢丝式枪托)
埃及MISR 7.62(与AKM相同),Maadi
匈牙利AKM-63(仿制AKM),AMD-63AMD-65AMD-65M
伊拉克Tabuk自动步枪(M70B1及M70AB2)
Tabuk狙击步枪(M70B1装上23.6寸枪管、瞄准镜及不同的枪托)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68式自动步枪(A型与AKM相同而B型与AKMS相同,没有击锤减速器及枪口制动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56-2式自动步枪
波兰kbk AKM(与AKM相同),kbK AKMS
罗马尼亚Pm md. 63(与AKM相同,但配备具握把的下护木)、PM md. 65(与AKMS相同,部分版本采用向右折叠的钢丝式枪托)、PM md. 90(PM md. 65的短版)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M70M70AM70AB2M92(短管步枪,类似于AKMSU)
美国RAS 47(世纪武器在美国本土生产的半自动民用型)

使用国

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电子扫描阵列雷达(英语: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简称:ESA radar)

 

欧洲台风战斗机机头的电子扫描阵列雷达
萨克森级巡防舰上的相控阵雷达

电子扫描阵列雷达(英语: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简称ESA radar),是指一类借由改变天线表面阵列所发出波束(wave beam)的合成方式,来改变波束扫描方向的雷达。这种设计有别于机械扫描的雷达天线,可以减少或完全避免使用机械马达驱动雷达天线便可达到涵盖较大侦测范围的目的。当然,这并非表示电子扫描雷达就不可以采用机械转动的方式来增大扫描范围,事实上采用机械转动电子扫描雷达基座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大雷达波所能覆盖的范围,比如英国45型等防空驱逐舰装备双面或单面电子扫描阵列雷达(而不是如美国神盾舰上的四面阵),这就使它们不得不采用旋转阵面的方式来覆盖360度圆周,是“电子扫描”+“机械转动”结合的典型实例。

目前使用的电子扫描方式包括改变频率或者是改变相位的方式,将合成的波束发射的方向加以变化。电子扫描的优点包含扫描速率高,改变波束方向的速率快,对于目标讯号测量的精确度高于机械扫描雷达,同时免去机械扫描雷达天线驱动装置可能发生的故障。由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改变波束指向,电子扫描雷达比使用纯机械扫描的传统雷达有更强的多目标接战能力,边扫描边跟踪能力,以及空对空-空对地多模式同时工作的能力等等。

电子扫描天线使用的阵列包含“一维线性阵列”与“二维阵列”两种,两种阵列代表波束可以控制方向上的差异。

天线型态[编辑]

频率扫描[编辑]

军事上很少有电子扫描雷达采用扫频的方式来控制波瓣指向,因此通常所说的“电扫”都是指“相位扫描”的相控阵雷达。但是早期的相控阵雷达上也有混合了扫频机制的例子,比如美国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长滩号”以及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上的SCANFAR雷达系统,其目标追踪子系统AN/SPS-33雷达就是对目标高度扫描采用频率扫描,而对目标方位角扫描采用相位扫描的机制工作的。

被动相控阵/无源相控阵[编辑]

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之类神盾舰上的神盾系统就是以无源相控阵雷达为主特征
中国解放军红旗-12导弹的相控雷达车

无源相控阵雷达(英语:Passive Phased Array RadarPPAR radar),是PESA radar即无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的一种。英文Passive翻译为“被动”或“无源”,意思是指天线表面的阵列单元只有改变“讯号相位”的能力而没有发射信号的能力,讯号的产生还是依靠天线后方的讯号产生器,经讯号放大器,再利用电磁波导波导管)或空间馈电方式传送到阵列单元上面,接收时则反向而行。由于每个阵列单元自身不能作为讯号源主动发射电磁波,所以被称作被动相控阵无源相控阵

现在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多是以行波管产生讯号,这和最新的脉冲多普勒雷达产生讯号的方式一样,区别主要在天线上。

主动相控阵/有源相控阵[编辑]

有源相控阵雷达(英语:Active Phased Array RadarAPAR radar),是AESA radar即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的一种。英文Active翻译为“主动”或“有源”,意思是指天线表面的每一个阵列单元都完整地包含讯号产生、发射与接收的能力,也就是将讯号产生器、放大器等等全部缩小放在每一个阵列单元以内,天线不需要依靠讯号产生器以及波导管馈送讯号。由于每个阵列单元都可以单独作为讯号源主动发射电磁波,所以被称作主动相控阵有源相控阵。这是目前相控阵天线发展的主流趋势。

有源相控阵的的每个单元只扫描一小块固定区域。各个模组的讯号的相对相位经过适当调整,最后会强化讯号在指定方向的强度,并且压抑其他方向的强度。在同样的涵盖范围以内,不需要移动雷达天线也可以满足扫描的需求。此雷达的电子零件需要“快速移相器”,而控制相控阵也需要极高的计算能力。此雷达理论在二次大战时提出,最早使用是用于地面的大型弹道导弹预警雷达上面。空用系统最早是出现在美国空军一架RC-135 Rivet Amber飞机上面进行试验,这架飞机稍后发生意外坠毁。能够使用在船舰上或者是军用飞机上的小型化有源阵列技术要到1980年代才逐渐成熟,成本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有源相控阵的好处除了与无源相控阵类似之外,由于取消波导管的配置,电磁波能量在传送过程中的散失得以降低,能量输出得以集中在波束上。此外,波束讯号的产生是在阵列单元上面,免除传送的线路也就降低噪讯的影响。有源阵列天线在频率的变换与多模式的同时运作方面比无源阵列更有效,当天线表面的阵列有部分受损或者是故障的情况下,雷达的性能会稍微降低,但是不会无法工作。有源阵列的天线在执行多工模式时,可以将雷达分为几个区块,各自发出波束同时执行不同的任务。而无源阵列则是以快速波束跳跃的方式在近乎同时的情形下执行多工扫描。由于有源阵列相比于无源阵列省略波导管造成的能量耗损,因此探测距离得以大幅延长,而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距离却由于耗损而稍逊于同功率的传统机械雷达。

使用型态[编辑]

陆基系统[编辑]

美国率先将大型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用作弹道导弹预警雷达,如铺路爪长程预警雷达,安装于美国本土、英国格陵兰中华民国。美国与前苏联法国英国中国等太空大国都有部署类似的系统担任警戒和监视太空的工作。这些大型预警雷达也被用于监控近地轨道航天器的运行情况,例如美国太空站天空实验室”报废并再入大气层的时候,就联络了全球几乎所有可用的大型预警雷达全程监控坠落情况。

现代化的陆基区域防空导弹系统通常也使用相控阵雷达作为系统中最主要的预警和跟踪雷达,如美国的MIM-104爱国者”系列防空导弹系统,前苏联S-300系列防空导弹系统,中华民国的天弓系列防空导弹系统,中国大陆FT-2000防空导弹系统等。

空基系统[编辑]

以色列EL/M-2022U机腹雷达

空基相控阵雷达最早出现在美国以C-135改装的电子作战飞机上面。机载相控阵雷达中使用无源相控阵的较多,使用有源阵列的只有Rivet Amber一架。除了电子战飞机以外,某些预警机战场监视飞机也装备或计划装备相控阵雷达,而不是如同美国E-2或前苏联A-50那样的机械扫描雷达的圆盘状天线。

相控阵雷达也可以安装在直接作战的军用飞机——战斗机轰炸机上,苏联为MiG-31设计的SBI-16 Zaslon雷达是世界第一款使用在中小型军用机种上面的相控阵雷达,美国第一款装置在非支援型军用飞机上的相控阵雷达是B-1B上的AN/APQ-164雷达。这两款都是无源相控阵。

第一种能够安装在中小型军用机上的实用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是装置在日本F-2战斗机上的J/APG-1,第二种则是美军F-22猛禽战斗机上的AN/APG-77。现在,多种战斗机或攻击机皆装备相控阵雷达。

海基系统[编辑]

海上的相列雷达可以AN/SPY-1 3D相控阵雷达为例。AN/SPY-1是一种多功能雷达系统,拥有四面固定的无源相控阵天线,是神盾战斗系统的中枢。由于相列雷达的优点,一艘战舰可以只用一个雷达系统充当海面侦搜雷达(找船只)、空中侦搜雷达(找飞机与导弹)以及多目标射控系统。第三项是战舰使用相列雷达的最重要理由。在引进相列雷达以前,导引一或两枚防空导弹就需要一个射控雷达全力关注。一艘船因此只能与少数目标接战。相列雷达能快速重新定向雷达波,快到足以模拟许多个射控雷达,导引许多防空导弹。这是神盾系统接战能力很强的原因之一。

类似的还有前苏联由陆基S-300衍生而来的S-300F海基防空导弹系统,其跟踪雷达也直接由陆基系统的相控阵雷达改造而来,是旋转基座的单面相控阵雷达。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052C型驱逐舰上则装备四面固定式主动相控阵雷达H/LJG346,在其HHQ-9防空导弹系统中扮演核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