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7日 星期六

《世界日报》(英语:World Journal)北美最大的中文报纸

 

世界日报
World Journal
World Journal Whitestone jeh.JPG
世界日报位于纽约的总部
类型日报
版式宽板
拥有者联合报系
创刊日1976年2月12日
总部 美国纽约市皇后区白石镇
网站www.worldjournal.com
联合报系创办人王惕吾先生

世界日报》(英语:World Journal,在洛杉矶旧称为Chinese Daily News)是北美中文报纸,由台湾联合报系创办人王惕吾创立,1976年2月12日起在纽约旧金山同步发行。分社及办事处遍布波士顿纽约华盛顿特区亚特兰大芝加哥西雅图旧金山拉斯维加斯洛杉矶休士顿多伦多温哥华夏威夷华语人口众多地区,发行范围超越了海外传统中文媒体服务对象仅及于华埠的格局,并率先进入数字化,引进网络及行动载具,自称是北美地区规模最大的中文媒体。[1]

2015年12月22日,《世界日报》纽约总管理处宣布,基于整体经营策略考量,决定退出加拿大纸本市场,集中资源经营美国华人市场。

根据 Jamestown Foundation,侨报明报星岛日报、世界日报是海外四大中文报业,前三者直接或间接的被中国官方控制或影响,世界日报则自我审查内容,以及不再接受中国反对的法轮功广告。

历史[编辑]

成立于1976年的《世界日报》,由总部设在台北联合报创办人王惕吾出资设立,因此初期的编采及行政主管以来自台湾的移民为主。该报直到1990年代中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视为反共媒体,部分是因其提及中国大陆事务时概简称为“中共”,且关于中国大陆的新闻报道篇幅远低于台湾新闻。然而,《世界日报》自从开始增加中国大陆的相关报道后,便开始大幅转变。随着六四天安门事件的爆发,该报的中国大陆新闻增加至每天四至五页篇幅。

1990年代早期,《世界日报》每一页都使用中华民国纪年现在[何时?],只有头版仍然使用中华民国纪年,其他都使用西元纪年。同时该报对于两岸事务的报道及评论也在1990年代前期迅速转变,把“中国”与“中国共产党”区别处理,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六四事件后大量进入美国的中国大陆新移民,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台湾民主化的多元发展以及两岸的和平往来。2000年后,《世界日报》编采部门广纳中国大陆的移民。[来源请求]

《世界日报》亦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不同账号。其中“世界北美通”公众号,专门报道北美华人社群相关新闻(运营主体为东莞市联经广告有限公司)。纽约的账号已经被微信封闭。而且微信也已经将其网站封闭。

得奖成就[编辑]

2013年3月21日,《世界日报》洛杉矶社记者杨青以10篇共超过4万字系列报道,深入探讨加州农业环境与产销,荣获New America Media颁发的2013年“新美国传媒杰出报道奖”。[2]

2013年3月28日,由纽约市立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第11届“少数族裔及社区媒体奖”(IPPIES),发布获奖名单。《世界日报》获得三个奖项,摄影记者许振辉以慈济志工关注“珊迪”灾民的一张照片获得最佳摄影作品二等奖;记者刘爽以华裔社区突然出现众多成人日间看护中心的调查报告,获得最佳社会议题类报道二等奖;世界周刊记者韩杰,以一组对华裔囚犯的报道获得调查类深度报道三等奖。[3]

2014年6月5日,由纽约市立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第12届“少数族裔及社区媒体奖”(IPPIES),发布获奖名单。《世界日报》摄影记者许振辉以华女抗议ABC电视台“吉米金莫直播秀”有关“杀光所有中国人”言论的一张照片,获得最佳摄影作品一等奖。[4] [5]

2016年6月13日,由纽约市立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第14届“少数族裔及社区媒体奖”(IPPIES),发布获奖名单。《世界日报》洪群超2015年8月跟踪采写华裔移民癌患陈善桂生命的最后时刻,并捕捉其妻子扑倒在棺木前的悲恸瞬间。洪群超以“拼命赚钱罹了癌,无证华男抱憾死”相关报道“阔别妻小11载,再见竟阴阳两隔”一文配图,获“少数族裔及社区媒体奖”(IPPIES Award)调查类深度报道第三名和最佳摄影作品第二名。[6] [7]

2017年5月18日,由纽约市立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第15届“少数族裔及社区媒体奖”(IPPIES),发布获奖名单。《世界日报》摄影记者许振辉凭以“全美220挺梁行动”的影音和精彩图片,荣获第15届“少数族裔及社区媒体奖”(IPPIES Award)的“最佳影片”和“最佳摄影”第三名,成为唯一获得“最佳影片”的华文媒体记者。[8] [9]

2018年6月21日,由纽约市立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第16届“少数族裔及社区媒体奖”(IPPIES),发布获奖名单。《世界日报》记者洪群超以“州众议员牛毓琳在州府宣誓就职首日亲吻母亲”的照片,获得最佳摄影作品第二名;《世界日报》前记者朱泽人以深度调查采写坠楼身亡的法拉盛按摩女宋扬故事,获深度报道第二名。[10] [11]

涉劳工法争议[编辑]

2004年4月30日,《世界日报》洛杉矶社4名员工提出集体诉讼案,控诉公司未依照劳工法管理员工休假、午餐及加班费等疏失。4名原告声称,他们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没有准确的工资报表,组织工会的计划遭到公司非法干预。

回溯2001年,工会人员开始推动在《世界日报》组织工会,举行员工投票,决议加入美国电信工会(Communications Workers of America,CWA)。公司随后提出上诉。工会则不断提出各种控诉,累计高达67件。2004年《世界日报》又遭到集体诉讼案的压力,但《世界日报》仍对组织工会案坚持上诉。

2005年,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NLRB,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确认工会选举违规,废止投票结果,命令重新投票,结果公司最终获胜,工会未能成立。

但集体诉讼案的官司继续进行。2007年,原告在地方法院获得胜诉,《世界日报》随后向第九巡回法院以及联邦最高法院提出上诉

2011年,联邦最高法院根据杜克控告沃尔玛的判例,同意《世界日报》的上诉论点,撤销地方法院判决,将原案发回第九巡回法院重审。

2013年9月23日,第九巡回法院也否决了成立集体诉讼案的判决,将全案驳回地方法院重审。

2016年3月16日,控辩双方协商,为避免重审继续缠讼这件已经长达十余年的官司,并考虑法律费用的压力,双方同意:《世界日报》不承认本案件中任何指控,以780万美元和解本案。

涉歧视哺乳妇女争议[编辑]

2013年10月21日,《世界日报》刊出报道《辣妈狂晒限制级哺乳照,囧爆华人》,该报道引用匿名受访者,形容哺乳照片为“限制级画面”,并指妇女哺乳画面令观者“不适”、“恶心”。[12]台湾母乳协会发起抗议活动[13],美国媒体观察家基金会并谴责该报道“误导”、“偏颇”。

当事人曾多闻,亦即在同一时期11月8日主动辞职的记者,在其个人部落格称:《世界日报》洛杉矶社未依照加州劳工法提供哺乳员工应有的保障,女性员工被迫在厕所里集乳,并因哺乳遭同事骚扰,向人事室反应,主管推说同事“只是开玩笑”。[14]

2014年2月20日,曾多闻透过非营利法律扶助会-劳工法中心(Legal Aid Society-Employment Law Center)律师致函《世界日报》,要求依法修改员工手册,增加保障哺乳妇女员工条文,并举办相关主管在职训练[15]。   

与此同时,曾多闻以在《世界日报》遭受歧视被迫离职为由,向加州劳工局申请失业补助,劳工局经调查核准失业补助[16]

2014年8月25日,《世界日报》同意修改员工手册、增加保障哺乳妇女员工条文、举办相关主管在职训练,并提出以金钱赔偿换取保密条款。但曾多闻不同意以保密为和解条件,放弃大部分金钱赔偿,以保留对此事的发言权[17]。其后曾多闻持续为妇女哺乳权发声,2017年并共同创办亚裔妇女哺乳促进会(Asian Breastfeeding Taskforce)[18]。 

参考资料

本拉登没死!奥巴马,拜登和希拉里为何灭口海豹六队

 李晓




今年10月11日,惊曝本拉登没死,海豹六队殉难是而海豹六队殉难是奥巴马-拜登政府为了掩盖事实真相而故意制造的事件。



视频是两位班加西真相追求者──尼古拉斯·诺伊(Nicholas Noe)和查尔斯·伍兹(Charles Woods,在班加西遇害的海豹突击队队员泰·伍兹的父亲),与猎鹰训练师、中情局举报人艾伦·豪尔·帕罗特(Alan Howell Parrot)之间的Zoom对话。



海豹六队是特种兵精英里的精英,22位精英被奥巴马政府的副总统拜登送到塔利班组织的火箭炮下灭口。

【人民报消息】2020年10月11日,社交媒体上流传出一段视频采访,惊曝本拉登没死,被打死的是替身,其真身已经转移至伊朗。而海豹六队殉难是奥巴马-拜登政府为了掩盖事实真相而故意制造的灭口事件。

2011年,对美国海豹六队来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里,他们击毙了美军苦苦寻找10年之久的本·拉登,同样在这一年里,海豹六队遭遇了建立以来从未受过的重创,22名队员在塔利班组织的火箭炮下丧生。

2020年10月11日,社交媒体上流传出一段视频采访,惊曝本拉登没死,被打死的是替身。时任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和国务卿被伊朗耍了。

根据时任国务卿希拉里的要挟,藏在伊朗的本拉登被伊朗方面不情愿的送到巴基斯坦去等死,希拉里想在巴基斯坦打死本拉登,作为自己的战利品,以此作为自己竞选总统的政治资本。有人可能还记得,当时的媒体绘声绘色的描述是如何在巴基斯坦的那个城市发现本拉登的,其实都是谎言。

根据协议,本拉登被送到巴基斯坦,并且让他在那个院子里走来走去,来证实线人提供的线索是准确的。线人还送去了本拉登的DNA,证明这个是真货。于是,派遣了特种部队精英中的精英海豹六队去执行任务。但万万没有想到,伊朗方面在最后一刻违反了协议,把本拉登本人又秘密转移回伊朗。海豹六队打死的是本拉登的替身。他们当时就知道了。怎么知道的?

请看下面的对话部份。这是美国人民最艰难、最无法接受的那一部份,接下去发生的历史真实故事是:为了掩盖本拉登还活着的事实真相,奥巴马-拜登、希拉里政府故意制造了对海豹六队的灭口事件,其中包括与塔利班合伙,一次就让海豹六队22位悲剧英雄殉难,还有班加西的悲剧,都是与灭口海豹六队有关,与灭口间接知情人有关。

为了让伊朗保守本拉登没死的秘密,奥巴马政府送给伊朗1520亿美元的纳税人的钱。


猎鹰训练师、中情局举报人艾伦·豪尔·帕罗特。
视频是两位班加西真相追求者──尼古拉斯·诺伊(Nicholas Noe)和查尔斯·伍兹(Charles Woods,在班加西遇害的海豹突击队队员泰·伍兹的父亲),与猎鹰训练师、中情局举报人艾伦·豪尔·帕罗特(Alan Howell Parrot)之间的Zoom对话。

帕罗特说,他将公布证明这一切的文件和音频,他还将亲自向总统汇报。

以下是视频对话的中文翻译:

艾伦·帕罗特:
我叫艾伦·帕罗特。我曾为阿拉伯政治领导人做了20年的猎鹰训练员,然后我又在前苏联领土上做了10年的猎鹰保护工作,抓捕猎鹰走私者。

尼古拉斯·诺伊:很好。所以,我们大约在一年前或八个月前有过交集,我一直在寻找原因──为什么他们让在班加西的每个(美国)人都送死。而你,好家伙,你有一些非常好的信息,解释了这一切。我们很感激你花时间和大家分享这些,所以谢谢你。

艾伦·帕罗特:好吧,我不得不说,我们的军队是如此训练有素。他们的分工很细,唯一了解完整故事的人是高层的人,这些高层的人为美国和泰·伍兹等海豹突击队员做出了一些非常错误的决定,让他们白白地死在希拉里·克林顿的手中。而从大局来看,这涉及到奥巴马执政时期的副总统乔·拜登和奥巴马执政时期的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布伦南(John Brennan)。


奥巴马执政时期的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布伦南
本文作者插注:布伦南於2013年3月起擔任奥巴马政府的中央情报局(CIA)第22任局長,到2017年1月20日奥巴马卸任为止。他是黑暗势力以「通俄门」诬陷川普总统的主力,2018年6月布伦南又在美国逆天而行的《华盛顿邮报》专栏撰文称川普「自私邪恶」。2018年8月,总统川普正式撤销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布伦南的安全许可,使他失去接触涉密信息的权限,失去权限的还包括迈克尔·海登、莱昂·帕内塔、威廉·韦伯斯特在内的12名前CIA局长和高级官员。

尼古拉斯·诺伊:那么,你能解释一下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吗?

艾伦·帕罗特:是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当时被称作丘奇委员会)在70年代的时候酝酿的。当时建立了另一个中情局(局中局),叫做「野生动物园俱乐部」(Safari Club)。野生动物园俱乐部是由海外盟友资助的,是外包给外国银行的。我(知道)有两个银行和银行账户是由野生动物园俱乐部和个人使用的,由他们支付的支票。奥萨马·本·拉登是这个另类中情局资金的接受者之一。这个中情局是不受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其前身就是丘奇委员会)的监督控制的。

在本·拉登被杀的前一周,我被叫到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作证──我有不少录音带,知道本·拉登在(离开阿富汗藏身地)托拉博拉(Tora Bora)之后被软禁在伊朗10年一事的高官的录音。

这是由约翰·布伦南安排的。这就是为什么加里·伯恩森(Gary Bernsten)在托拉博拉距离本·拉登只有几百码的距离时,却被禁止干掉他,因为约翰·布伦南已经制定了计划,将本拉登从托拉博拉引渡到伊朗。在那里他与100多名基地组织领导人及其家属一起被软禁了10年。


加里·伯恩森是时任中央情报局官员。
本文作者插注:加里·伯恩森(Gary Berntsen)是时任中央情报局(CIA)的职业官员,于1982年10月至2005年6月期间在行动总局任职。在中央情报局工作期间,他曾三度分别担任中央情报局站长,并领导了多个中央情报局 最重要的反恐部署,包括美国对东非大使馆爆炸和9/11袭击的反应。 他于2000年和2004年被授予杰出情报奖章。

查尔斯·伍兹:如果美国政府知道并在伊朗保护他的生命,那么你的意思是,我们没有必要以抓捕基地组织为借口入侵阿富汗,对吗?

艾伦·帕罗特:我得说这要归咎于约翰·布伦南,理查德·克拉克(Richard Clarke,前白宫安全顾问),副总统拜登,这些控制美国政府的流氓份子。有一长串的人名单。

野生动物园俱乐部的创立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对抗苏联的扩张。但多年来,它变成了一个非常扭曲、匪夷所思的行动。本拉登居然成了中情局的形像代言人,这些民主党高层认为他们得保护他。

你看,一个谎言导致另一个──我们的父母总是这样教育我们的。所以,我的团队,我们制定了一个计划去伊朗抓本拉登,在他用猎鹰狩猎时抓他。因为我花了20年的时间和阿拉伯政治领导人一起生活。训练他们的猎鹰。然后去这些营地和他们一起打猎。


奥巴马的中情局局长、国防部长莱昂·帕内塔,
他是布伦南的CIA前任。
然后我注意到有恐怖份子进入这些营地,而皇家猎鹰营是基地组织的会议室。这是这些坏家伙来玩的地方。这里没有护照或边境管制,所以我们打算进去抓本·拉登,但不幸的是,中情局局长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了这个Rigor计划。 R-I-G-O-R,是一个在伊朗抓捕并杀死本拉登的秘密的中情局计划。

本文作者插注:莱昂·帕内塔2009年出任中央情报局局长,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在伊朗抓捕并杀死本拉登的中情局计划。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刚刚上网去查「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时,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他的:

莱昂·帕内塔,第22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2009-2011),第23任美国国防部长(2011-2013),父母是来自意大利的移民,毕业于加州圣克拉拉大学。1960年代,帕内塔曾经在美国陆军里服役,曾经官至中尉。曾加入共和党,1971年转入民主党。1977年至1993年任国会议员,而且在财政拨款方面,颇有经验,一度是国会众议院财政委员会的主席,而且在克林顿任总统期间,担任过白宫的财政办公室主任。 2009年帕内塔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他任中情局局长期间,成功的组织了定点清除本·拉登的行动。美方成功地突袭了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在巴基斯坦的住宅,并将本·拉登击毙。

百度百科写道:帕内塔「主要成就」:定点清除本·拉登。这是在开历史的大玩笑!事实是他阻止清除本·拉登!

让我们继续看两位班加西真相追求者诺伊和伍兹与猎鹰训练师、中情局举报人艾伦·豪尔·帕罗特之间的Zoom惊人对话吧:

艾伦·帕罗特:在巴拉克·奥巴马宣誓就任总统六个月后,莱昂·帕内塔大发脾气,取消了Rigor计划──这是由高盛和阿普佐(两位普利策获奖记者)报道的,但被媒体稍加曲解,说Rigor计划是针对世界各地的基地组织领导人的,实际上这个暗杀计划只集中在伊朗和本·拉登身上。

所以,当我们先是被无视,然后被阻挠,再被八名中情局官员威胁,并被警告不要去伊朗抓拉登的时候,我们的护照、签证──-一切都准备好了,我们是以真正的科学研究的身份作为掩护,有革命卫队做保镖,去活捉本拉登,送他到三州地域(Tri-state area)。

当我们被莱昂·帕内塔等人拒之门外后,我开始直接与伊朗谈判,六种方案将活着的本·拉登移交给联军,并将其置于中立区。而伊朗也在录音中同意了这一点。这一切都已经完成了。

这个计划花了三年的时间准备。我在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团开了会,穆罕默德·卡扎伊大使(?)组织了一切;巴赫·萨赖(?)是处理人(Handler)──有若干个处理人,一切都准备好了,然后,我在2010年12月2日和3日去找新墨西哥州长比尔·理查森。他同意做美国特使,接收本·拉登移交联军关押,然而本·拉登在4个月之前(2010年8月)已经被转移到巴基斯坦的阿伯塔巴德。

尼古拉斯·诺伊:为什么他被转移到那里?

艾伦·帕罗特:他被转移到那里是因为,在我与伊朗讨论的六种情景分析中,窝藏本拉登和100名基地组织领导人,这代表了伊朗对美国的战争行为。伊朗的核设施可能会被炸毁,伊朗的经济也会被消灭,所以伊朗会为此出现倒退而非进步。而伊朗人不想冒着暴露他们与约翰·布伦南等人共谋的风险去窝藏……。

你看,约翰·布伦南、希拉里·克林顿和乔·拜登把监禁基地组织领导人的工作外包给了伊朗。我们认为外包是一种商业活动,但他们却把我们的军事责任外包给了一个不值得信任的对手──伊朗。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使伊朗免于因窝藏恐怖份子而遭到报复。(注:约翰·布伦南、希拉里·克林顿和乔·拜登在出卖国家安全!)

所以在他们看来,伊朗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希拉里的提议,把本拉登转移到中立区,而否决我的提议,因为不听希拉里的指示,那会危及他们的经济和核计划。

尼古拉斯·诺伊:希拉里·克林顿知道这件事,对吗?她知道他们愿意就这样把他交给我们?

艾伦·帕罗特:录音带,挂号信,所有的东西都给了希拉里·克林顿……

尼古拉斯·诺伊:所以她知道伊朗已经准备好把本·拉登交给我们,而不会有真正的抗争,所以她决定让他转移到巴基斯坦去当假装的战利品。

希拉里多么的卑鄙,她想欺骗美国人和全世界的人!

艾伦·帕罗特:伊朗他们在2010年8月把他转移到了巴基斯坦的阿伯塔巴德。那是我们第一次俯瞰本拉登在花园里行走的情景。每个人都说他是个瘸子,但他走下三层楼,在花园里走来走去,以刷存在感。这是一个宣传广告。然后,8月在阿伯塔巴德建筑群的三楼铺设了煤气管道,因为他的妻子们必须远离其他男人而保持隔离。她们必须在没有面纱的情况下做饭。阿萨德,本·拉登的一个儿子说,他的父亲很奇怪地愿意在阿伯塔巴德等死。

所以,他被关在那里的一个镀金的笼子里,等待着被杀戮。他从伊朗的马什哈德被转移到阿伯塔巴德机场,然后被转移到阿伯塔巴德大院的监狱里,那里不是为了保护他,而是为了让他在那里等待死亡命运的安排。

但是伊朗人在最后时刻违背了与希拉里达成的协议,在最后一刻──在第11个小时,把本·拉登救了出来,因为一个伊朗特工、一个双重间谍,一个为伊朗秘密工作的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官员,向中情局站长提供了DNA证据。最后,他们确信在阿伯塔巴德是本·拉登,于是派出了海豹六队。

而穆沙拉夫(前巴基斯坦总统)说,他不知道海豹六队要来,但他们必须放低雷达,让直升机进来,而他们是在雷达恢复、海豹六队不能再进入阿富汗后,才告诉奥巴马海豹六队的杀敌任务。那时候,这已是一次无法取消的单程旅行!

你看,我们有一个目击者,目睹了希拉里和帕内塔威胁奥巴马,如果他没有为本拉登的刺杀行动开绿灯,他们会把他暴露给媒体,他的政治生涯就完了。而他实际上是不愿意授权刺杀行动的。这就是为什么在任务不能被取消后,他们把他从高尔夫球场拽了出来。

所以设计这一切的工程师:约翰·布伦南,希拉里·克林顿,乔·拜登。当海豹六队进去的时候,相信伊朗人有本拉登在那里等着他们……他们杀了本拉登的替身。

查尔斯·伍兹:我们怎么知道(杀的是替身)的?

艾伦·帕罗特:我们怎么知道的?其中一个妻子在他们开枪打他时跑向他们,并说:「别开枪!他是替身。」我不知道她用的是什么语言。另外,如果你读过(著名调查记者)Sy Hersh(赛尔·赫什)的书,他解释说,他们把(本拉登替身)的遗骸扔到了兴都库什山,甚至没有保存,他们曾经处理萨达姆·侯赛因儿子们的遗骸,而且是在冷藏的帐篷里,保存完好,还化了妆,只是为了证明「邪恶的女巫已经死了」。他们保存了萨达姆·侯赛因的儿子们,但他们没有保存奥萨马·本·拉登的尸体,因为那是他的替身,显然无法通过DNA测试。


正因为他们知道死的是本拉登的替身,
所以被拜登灭口。
查尔斯·伍兹:海豹突击队知道被从直升机上扔下来的尸体不是本拉登?

艾伦·帕罗特:他们知道那不是本·拉登,所以他们把尸体部份扔到了兴都库什山脉。约翰·布伦南说船上的人被要求对海葬保持沉默,但实际上没有这回事儿,根本就没有什么海葬。

约翰·布伦南带头做了假的媒体公告。当他解释这个「穆斯林海葬」时,他是对媒体撒谎。其实这是禁忌,就是禁止在海上埋葬穆斯林的,除非……除非尸体有传播疾病的风险会危及船员。因为,在海里,脚会转来转去,脚会朝向麦加,这是不允许的,你必须把脸朝向麦加埋在陆地上。所以布伦南,本身是一个穆斯林,却对这么明显的事撒谎!他说这是穆斯林的海葬!胡说八道!

所以这个弥天大谎──乔·拜登、希拉里·克林顿与伊朗达成了协议,他们相信伊朗会把本拉登转移到巴基斯坦──他做到了。他确实在那里。他们当然相信伊朗会把他留在那里。但伊朗把本拉登转移出去了,回到了伊朗!

然后,伊朗给奥巴马的信是:「嘿,我们抓住了你的死穴。把这些钱都给我们。」1520亿美元,20亿美元放在一个飞机托盘上,这是保密费。就是我将透露给(川普)总统的秘密,根据《叛国罪错案》的条款。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秘密。这些秘密价值1520亿美元,由奥巴马总统支付。而副总统拜登,是用海豹六队的鲜血支付的,是拜登让这些美国最出色的特种兵送命的。同一个原因,导致了班加西的惨剧。

尼古拉斯·诺伊:所以,这是勒索和敲诈。

艾伦·帕罗特:敲诈勒索,是的。伊朗实施的……

查尔斯·伍兹:你有文件证明吗?

艾伦·帕罗特:是的,是的。

查尔斯·伍兹:如果你有这些文件,你是否愿意亲自把这些文件交给川普总统,如果他为你提供交通和安全保障的话?

艾伦·帕罗特:我不担心安全问题。总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保护我们,我们是胜利的一方。美国是在胜利的一边。

查尔斯·伍兹:「没有一只麻雀在上帝的旨意之外落地。」

艾伦·帕罗特:「是的,这将是我的荣幸,把这些材料带给川普总统。我有TB级的巨量文件、视频、音频,需要交给总统。」

查尔斯·伍兹:我会尽我所能把这段视频送到他手中。

艾伦·帕罗特:这是我唯一的愿望。我唯一的愿望。

尼古拉斯·诺伊:「艾伦,我有一个问题。艾伦,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所以,这意味着海豹六队是故意被击落的,在(假的)战利品杀死后,以确保(海豹六队)『死人不能说话』。」

艾伦·帕罗特:对,所以说奥巴马总统用1520亿美元来行贿(伊朗),拜登副总统则是用海豹六队的鲜血──他把他们的血当成货币来花。(希拉里以此为自己的政绩,以为2016年躺着就能当上总统)。(文/李晓)

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自由之路(英语:Freedom Trail)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自由之路
Terminus, Freedom Trail (7201188972).jpg
自由之路在邦克山纪念碑的终点
建立时间1951年
长度4公里(2.5英里)
地点波士顿
路径分类国家千年步道
端点波士顿公园至邦克山纪念碑
用途参观
远足资讯
难度容易
景点16个历史景点
路面

自由之路(英语:Freedom Trail)是一条红色(大部分是砖)标出的线路,经过波士顿市中心的16处重要的历史古迹。这条路长约4公里(2.5英里),从波士顿公园查尔斯顿(Charlestown)的邦克山纪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颇受游客喜爱。其上会在沿线历史遗迹放置标记,除老南聚会所、老州议会大厦及保罗·热维尔故居需支付低额门票外,沿途的大部分景点均可免费或自愿捐款参观。自由之路是波士顿国家历史公园(Boston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的一部分,由自由之路基金会管理[1][2],其中的一部分已被列入较长的“波士顿港区步道”。

自由之路最初是当地记者威廉·斯科菲尔德(William Schofield)的设想,自1951年起他便提议用一条步行道来连接这些地标。波士顿市长约翰·海因斯决定采纳斯科菲尔德的建议。1953年时已有每年4万名游客沿着自由之路参观沿途古迹。[3]

1974年在波士顿国家历史公园成立后,国家公园管理局在法尼尔厅一层设置了游客中心为参观者提供免费地图以及讲解服务。众多游客通过沿自由之路步行以了解美国从英国独立的历史。

一些人亦指出自由之路并未包括其他重要历史景点,例如波士顿倾茶事件所在地及自由之树[4]

沿途古迹[编辑]

官方的自由之路历史古迹如下:

  1. 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
  2. 马萨诸塞州议会大厦(Massachusetts State House)
  3. 公园街教堂(Park Street Church)
  4. 谷仓墓地(Granary Burying Ground)
  5. 国王礼拜堂(King's Chapel)
  6. 国王礼拜堂墓地(King's Chapel Burying Ground)
  7. 本杰明·富兰克林雕像及第一座公立学校波士顿拉丁学校(Boston Latin School)旧址
  8. 老街角书店(Old Corner Bookstore)
  9. 老南聚会所(Old South Meeting House)
  10. 老州议会大厦(Old State House)
  11. 波士顿屠杀遗址(Boston Massacre)
  12. 法尼尔厅(Faneuil Hall)
  13. 保罗·列维尔故居(Paul Revere House)
  14. 老北教堂(Old North Church)
  15. 考普山墓地(Copp's Hill Burying Ground)
  16. 宪法号护卫舰(USS Constitution
  17. 邦克山纪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

黑人人权步道(Black Heritage Trail)在马萨诸塞州议会大厦公园街教堂之间穿过自由之路。

自由之路(台湾)[编辑]

台北市议员何志伟为让民众与游客能更了解台湾迈向民主化的历史,自2012年9月开始倡议参考美国波士顿自由之路经验在台北也设置自由之路,台北市政府观传局、文化局民政局也承诺规划。例如民政局于2017年4月7日言论自由日 (台湾)当天进行“台北市不可遗忘的自由之路”导览。

台湾版本的自由之路分为两条路线(暂定,截至2017年4月仍在规划中),

  1. 1920非武装民主抗议路线[5]蒋渭水纪念公园→台北北警察署(现址:台湾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静修女中→大安医院、台湾民报、文化书局(现址:义美门市)→台湾民众党本部→永乐町邮便局→永乐座→港町文史讲堂
  2. 探勘二二八事件事迹[6]二二八国家纪念馆台北二二八纪念馆(前身:台湾广播电台)→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中山堂→抚台街洋楼(前身:《人民导报》报社)→彰化银行台北分行(前身:台湾省专卖局台北分局)→台北法主公庙天马茶房→康乐医院→三民书局→文山茶行

参考资料[编辑]

  1. ^ Freedom Trail. City of Boston. [November 1, 2013].
  2. ^ The Freedom Trail Foundation website
  3. ^ O'Connor, Thomas H., Building a new Boston: politics and urban renewal, 1950-1970, Bost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93, ISBN 1-55553-161-X, 155553161X
  4. ^ Alfred F. Young, The Trouble with the Freedom Trail, Boston Globe, 21 Mar 2004
  5. ^ 张凯翔, 自由之路遊程 人權景點走透透, 自由时报, 2017-03-28
  6. ^ 张凯翔, 《西門町路線—言論自由》模擬當年二二八 民眾罷市上街頭, 自由时报, 2017-03-28

外部链接[编辑]

塞缪尔·亚当斯(英语:Samuel Adams,1722年-1803年)


塞缪尔·亚当斯,绘于1772年,亚当斯手指马萨诸塞州宪章

塞缪尔·亚当斯(英语:Samuel Adams,1722年-1803年),美国革命家、政治家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堂兄。生于麻萨诸塞州波士顿,毕业于哈佛大学。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自由之子茶党)的创建者之一和领导人,反对食糖条例、反对印花税条例 、反对《汤森法案》,策动波士顿茶党事件,震惊全美。他是两届大陆会议的代表,签署了《美国独立宣言》,参与起草宪法。1787年,反抗州政府对农民漠视的谢伊斯起义爆发后,他支持詹姆斯·鲍登严厉镇压。立宪会议后,他在联邦党与反联邦党人之间游移不定。他曾在1794年至1797年任麻萨诸塞州州长,1803年他在波士顿逝世。

生平[编辑]

塞缪尔·亚当斯于1722年9月28 日出生于一个传统的清教徒家庭,他的先人,多是最初创建麻萨诸塞殖民地的清教徒。他的父亲老塞缪尔·亚当斯(Samuel Adams, Sr. (1689–1748))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也是波士顿新南公理会的创始人和执事。“执事亚当斯”热心于公益,是当时波士顿镇民大会的主要推动者之一,被推举为太平绅士,镇代表和州议会众议员。塞缪尔·亚当斯的母亲,玛丽·亚当斯也是虔诚的基督徒。她生了十二个孩子,但由于当时的婴儿死亡率极高,仅有三人活过两岁。当时,波士顿人口约1.2万,是英属北美十三州中早期最大的城镇和主要的港口。

塞缪尔·亚当斯在哈佛大学毕业后,和进入民选政坛之前,曾经做过销售员和税官。进入议会以后,作为麻萨诸塞众议院以及1760年代波士顿声望卓著的人物,亚当斯反对英国国会的重税。他在1768年的“麻萨诸塞公开信”中呼吁殖民地民众不和英格兰占领军合作,最后导致了1770年的波士顿大屠杀(英军士兵开枪打死打伤若干殖民地公民)。

看到英国国会执意在殖民地地区,违背“英格兰宪章”的倒行逆施,塞缪尔·亚当斯为了联合所有同志,和他的同事一起,发明了“通讯委员会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把各个殖民地中志同道合的异议分子们联合起来。继而随着对英格兰政策抵抗运动的继续,逐渐演变成革命党。在英国国会通过了1774年强制采取行动法案后,塞缪尔·亚当斯在费城参加了殖民地人士举办的费城国会,费城国会得到了所有殖民地的响应。塞缪尔·亚当斯在1774年帮助领导国会建立了大陆联盟,1776年签署《独立宣言》,并帮助起草了“十三州联邦宪法”(美国第一部宪法),以及麻萨诸塞宪法。美国独立之后,塞缪尔回到了马萨诸塞州,在那里他担任州议员,并最后被推选为州长。

前任:
约翰·汉考克
麻萨诸塞州州长
1793年-1797年
继任:
英克里斯·萨姆纳

波士顿大屠杀(英文:Boston Massacre)

 

国王街事件

波士顿大屠杀英文Boston Massacre),英国称之国王街事件英文Incident on King Street)是1770年发生在北美殖民地波士顿的国王街(King Street)的一个事件。美国则习惯称之为波士顿大屠杀(英文:Boston Massacre)。英军士兵和平民之间发生冲突,有5名平民被枪杀身亡,6人受伤。

简介[编辑]

英国北美殖民地在税收上爆发了争议,英国政府的经济压迫导致了殖民地人士的反感。一开始英国向北美课征印花税,被迫废除后,又向入口北美的商品如茶叶砂糖兰姆酒油漆棉花等课征了巨额税金,这使得北美更是充满不满,许多人表示“无代表,不纳税”,要求英国国会必须赋予殖民地议员席位。1774年, 英国颁布《不可容忍法案》 ,关闭波士顿港区,增派驻军,撤销马萨诸塞区自治权,确立对殖民地的司法权。英国政府大量驻军,以武力恫吓殖民地人民,如波士顿就英军四千人,但人民不过只有一万六千人。

1770年3月5日,一名英军军官购买假发后回营,但假发店的店员爱德华‧加里克(Edward Garrick)却误会军官没付钱,于是向军官喊叫,军官解释之后就打算离去,谁知道他部下的士兵休‧怀特(Hugh White)为军官抱不平,与加里克发生口角,怀特最后打伤加里克,加里克血流如注,哀号痛哭,愤怒的围观民众立刻包围怀特。另外一名英军军官汤玛士‧普雷斯顿(Thomas Preston)率领几个士兵来解救怀特,却遭到民众丢掷石块与殴打,英军情急之下向群众开火,杀死了5名平民,并导致6人受伤。

约翰·亚当斯罗伯特·崔特·潘恩在当时参与了该案的审判、辩论,约翰‧亚当斯认为士兵们并不是恶意伤人,不过,这一事件激发了英国北美殖民地的反抗,并最终导致了美国革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