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0日 星期六

抗日战争五大战区

 抗日战争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中国境内所规划的战区划分。以国民革命军为主体所划分的此战区,最初所辖范围为长城以南,以山西河北山东江苏为主,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及日军占领区域,分别于1938年、1939年与1944年做过三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一般来说,此作战区划分是以陆军作战为主。

简介[编辑]

就战略与兵力言,1937年战区划分,是以第三战区为重心,保卫,期间也发生长达三个月的淞沪会战。1938年战区划分,则以华中地区的第四第五第六战区为主,整编主要是为了“持久抗战,巩固武汉核心”,战略目的则在于“东保津浦,西守道清”。另一方面,位于武汉国民政府,以修正《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方式,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定为战时政府之实质统治机构,也将统率国军的委员长取代了国民政府主席成为中国实际领导人。

1938年11月中旬,中国军队于临时首都武汉组织武汉保卫战失利,加上华南战场重要据点广州亦极为危险,至此,中华民国政府再度迁都至重庆。为了此战略异动变数,加上兵士折损众多,战区同年年底至翌年年初予以大幅度更动。而跟随战区,中日战争第一期之第二及三阶段亦告正式结束,而中国也正式迈入以重庆为根据地的第二期抗日战争。

1939年至1943年,随战争型态趋于固定,战区除了小更动之外,并无太大变化。1944年则因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成立,战区再度予以更新。除了将中国战区涵盖缅甸越南之外,更增加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三方面军。1945年中日战争末期,为了反攻及9月之后的胜利受降准备,战区扩充为十二战区并维持方面军设置。值得一提的是,以接受日军投降及遣返日俘为主的最后一次战区划分,因受苏联红军进军东北等因素影响,受降区或战区并未涵盖长城以北。

沿革[编辑]

“战区”的编制原为军事委员会为抗日所作的军事作战布署,抗战前夕为五个战区,至1945年增至十二个战区。这些战区分别受到各地行营指导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根据1937年8月12日中央常务委员会暨国防会议决议:改国防会议为国防最高会议,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大本营,蒋介石委员长兼陆海空军大元帅,不另设大本营,组织统帅部,统一指挥全国陆、海、空军。行政院所属军政部海军部,归军事委员会兼管。

1945年后,各战区陆续取消或改制。


NRA Military Regions in August 1937.JPG

1937年8月20日,军事委员会颁布战区及战斗序列,成立五个战区:


1938年2月,军事委员会重新划分战区


1938年11月军令部南岳召集军事会议。会议决定撤销广州重庆西安行营,增设直属于军事委员会的战地党政委员会,并根据战局变化对战区进行了调整。

因南北战区相距数千里,难于统一指挥,1938年11月,军事委员会设立桂林行营天水行营,分任西南、西北各战区的作战指挥。


1939年2月,撤销重庆行营,改在成都西昌分别设立成都行辕西昌行辕

1940年4月,桂林行营改组为桂林办公厅。

1943年11月,裁撤桂林办公厅。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在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主要是为了接收日本占领区与对抗中国共产党做好准备。

战区列表[编辑]

战区所辖地区
(1937年8月底)
司令长官
(1937年8月底)
所辖地区
(1938年初)
司令长官
(1938年初)
所辖地区
(1945年2月)
司令长官
(1945年2月)
第一战区河北北部、山东北部蒋介石
(9月改为程潜)
河南安徽北部卫立煌陕西南部胡宗南
第二战区山西察哈尔绥远阎锡山山西陕西北部阎锡山阎锡山
第三战区江苏浙江冯玉祥
(后由蒋介石兼)
浙江福建江苏安徽南部顾祝同顾祝同
第四战区广东福建何应钦广东广西何应钦----
第五战区山东南部、江苏北部蒋介石
(后由李宗仁任)
安徽湖北北部及河南南部李宗仁刘峙
第六战区湖北西部孙连仲
第七战区广东余汉谋
第八战区绥远宁夏甘肃青海蒋介石(兼)朱绍良
第九战区湖北南部、湖南江西陈诚
(薛岳代理)
薛岳
第十战区陕西蒋鼎文安徽李品仙
第十一战区北平天津华北孙连仲
第十二战区傅作义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1. ^ 刘凤翰著,《国民党军事制度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第241页。
  2. 跳转至:2.0 2.1 2.2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15页。
  3. 跳转至:3.0 3.1 3.2 3.3 刘凤翰著,《国民党军事制度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第242页。

来源[编辑]

书籍
  • 何应钦:《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1982年,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参见[编辑]

蒋中正设计捕杀韩复榘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韩复榘

捕杀韩复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初期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副司令兼第三集团军司令韩复榘因消极抵抗保存实力以致战局不利而被国军统帅部逮捕并枪决的事件,发生于1938年1月,此事件使得不少国军将领得到震慑,对之后中国抵抗日军进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

事件起因[编辑]

韩复榘相关[编辑]

韩复榘,河北霸县人,幼年曾读过私塾,且颇具才艺,不仅会吟诗弄文还爱好多种体育运动,如:骑马游泳足球篮球等。后弃文从武在冯玉祥部任职,韩早年作战勇敢颇受冯玉祥赏识,至北伐战争时期,韩就任2第集团军第6军军长兼第3方面军总指挥。之后,由于性格不合等种种原因,韩、冯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而北伐之后,国军即爆发内战,在中原大战期间,蒋中正对韩复榘赠予重金并许以高官,韩即倒戈相向投靠了蒋中正,并任职山东省主席7年。

期间,对山东教育发展十分努力,然而韩大力扩充军队,不仅将原有的三个师扩充为五个师又一个旅,还编练了4路“民团”共计约6万人并自任总指挥,将山东发展成为自己的小王国,此举引起蒋中正的不满。1936年西安事变中,韩复榘通电全国号召各省自治,蒋韩矛盾愈发激化。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韩复榘力图保全自己的山东地盘,并和日本人秘密和谈,日本方面也推迟了向山东黄河以南地区进攻的时间,但终因双方要求相距甚远而未能达成共识。[2][3]

山东战局的恶化[编辑]

1937年12月,在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由于受限于华东地区的淞沪南京方面的战事,仅有不到一个半师团的兵力沿津浦铁路南下,向山东发起进攻。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令韩复榘负责山东防务,阻止日军渡过黄河。韩复榘亦曾一度击退日军进攻,然而,事后韩复榘下辖的一个炮兵旅被国军统帅部调离,韩的态度发生转变,认为蒋中正有意牺牲他的兵力,故转而消极抵抗以保存实力。

1937年12月23日,日军渡过黄河进攻山东腹地,韩复榘即率军南撤,并仅留下1个师防守济南,26日日军攻占济南,蒋中正电令韩务必将主力分布于泰安临沂一带,尽力迟滞日军,但韩并未依令行事,继续后撤避战,于1938年1月1日撤至济宁,后又一路南退曹县单县成武一带。韩甚至公然违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擅自离开本战区”的明令,将物资转移至豫西第一战区防地。韩复榘畏敌如虎一路逃跑的做法使得日军可以在兵力极少的情况下轻易攻陷山东腹地,第五战区原本的作战计划被全盘打乱,徐州正面的津浦路战局迅速恶化。此外,韩无视军令军纪擅自逃跑对抗战全局及军心士气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对此李宗仁和蒋中正均认为如此发展抗战的前景将十分危险,必须严惩韩复榘以震慑作战不力的指挥官。[3][4][5]

捕杀过程[编辑]

设计逮捕[编辑]

蒋中正认为,处死韩复榘是必须的,但若莽撞行事可能会打草惊蛇,甚至逼得韩投靠日方,因此须诱骗韩至适当地域逮捕。蒋中正于1938年1月7日要求李宗仁在徐州召开第五战区作战指导会议,韩复榘十分机警,并未亲自参加会议。随后,蒋中正决定亲自在河南开封召开第一战区和第五战区团长以上军官军事会议,并亲自打电话给韩复榘要求与韩见面商讨事宜。韩接到通知后仍旧有所顾虑,担心此行对自己不利,但之后韩复榘先是听了蒋中正安排在其身边的特务人员的唆使,又听闻有可能划为两个战区,鲁豫战区有可能请自己出任司令官,便有了参加开封会议的想法,反复斟酌后,韩决定亲往参加此次会议。[1][6]

1月9日,韩复榘带领副官和一个手枪到了开封参加会议,进入会场时,警卫要求韩交出手枪等武器,韩见所有参加会议的高级军官均按要求交出武器便未有怀疑,交出佩枪后进去开会。到会的将领有数百人,韩复榘与参会将领一一握手,蒋中正事先已做了部署,韩的位子在李宗仁和宋哲元之间,之后蒋中正进入会场会议开始。

蒋中正首先对战局做了纵览分析,表示了对战局的不满和担忧,不久,蒋便把话题转到韩复榘身上,说道:“如今的形势不容乐观,各位仍需努力。但是,我们之中却有一位高级将领,放弃黄河天堑,违抗军令,连续丢失数座城池,放日寇进入山东,影响极坏!”蒋中正责问道:“韩将军,我问你为何不放一枪让日本人占领济南、济宁?你说你为何逃跑?”韩复榘见状,当即反驳道:“首都南京,大都市上海都是谁丢的!?这些地方都丢了,小小济南算什么?谁为这些地方的丢失负责!?”蒋中正气愤地回答:“南京上海的责任我自会追究,现在我只问你!”韩复榘仍想争辩,此时刘峙劝阻到:向方(韩复榘的字)兄,委员长正在火头上,我和其他将领都被骂过了,你先随我出去休息下吧。随后刘峙便与韩复榘上了一辆汽车,韩上车后刘峙称自己仍需要开会便未上车,而韩则被车内的人逮住并向他出示了逮捕令。至此,韩复榘被成功逮捕。[1][6][7]

押解枪决[编辑]

韩复榘被逮捕后,立刻被押解至汉口,再渡江至武昌。1938年1月19日,韩复榘被扭送至军事法庭接受审判,庭审由何应钦担任审判长,庭审一直进行至24日,期间韩对“不遵命令,擅自撤退”以及其他控罪均不答复,直至24日晚7时,韩复榘被一个特务带到楼下,韩下楼发现院子里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便称要求换鞋,并自行回头上楼,之后便被特务开枪射击,韩身体中弹5颗,头部2颗,共计中弹7颗身亡。1月25日,中央日报向全国发布处决韩复榘的消息,并宣布其10条罪状,中央通讯社则发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等法会判决书:“被告韩复榘,不尽其守土职责及抵抗能事,对于本会委员长先后电饬出师应援德州及进击沧州,牵制敌军之命令,均不遵奉;复因敌军渡河,擅先放弃济南,撤退泰安,委员长继令该被告坚守鲁南防地,又不奉命令,节节后退。迄鲁西济宁,后敌军跟踪侵入,陷军事上重大损失。……处死刑,被夺公权终身。”[1][7]

影响与后续[编辑]

处死抗命弃城而逃的韩复榘对当时扭转国军消极的士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之后包括中央军及其他地方部队均努力抗击日军被认为与此事有一定关系,处死韩2个月之后李宗仁即在第五战区以杂牌军为主力取得了台儿庄大捷。同时,国军统帅部亦通令嘉奖了此前奋力作战牺牲的郝梦龄佟麟阁等将领,并对其他41名旅级以上作战消极的军官予以了撤职查办及枪决,使得前线士气得到不小提振,震慑了其他将领,对坚持长期抗战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也有分析认为,处死韩复榘同时也是蒋中正剪除异己,消灭军阀的手段之一,在之后的武汉会战中,蒋的嫡系胡宗南亦违抗李宗仁坚守阵地的明令擅自撤退以致战局急剧恶化却未受到任何惩罚。[4][8]

参见[编辑]

家父韓復榘——韓子華講述真實的韓復榘「口述歷史•我的家人(第11集)」【陽光衛視20週年經典展播】


韓復榘,國民革命軍上將,馮玉祥的得力戰將「十三太保」之一。1930年,7歲的韓子華隨家人住進了袁世凱時期修建的濟南省政府大院,這一年父親韓復榘走馬上任山東省政府主席,成為華北一方呼風喚雨的顯赫人物。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國民革命軍兵敗如山倒,韓復榘不滿蔣介石兩次調兵,決定違令撤退,放棄河南防線與濟南。1938年1月韓復榘遭逮捕,由蔣介石下令槍斃。

2021年2月19日 星期五

新增:4K火星

中印边界冲突画面曝光:侃爷给诸位分享其中疑点(印度🇮🇳方面冲锋陷阵的是流亡藏人特种部队)➕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中原大战➕张学良丢失东北➕我的内心感...

Disinformation: The Secret Strategy to Destroy the West《虚假信息:摧毁西方的秘密策略》


Disinformation: The Secret Strategy to Destroy the West虚假信息:摧毁西方的秘密策略》


Documentário produzido pela WND Films baseado na obra do professor Ronald J. Rychlak e do desertor comunista Ion Mihai Pacepa sobre os mecanismos de sabotagem contra a estrutura social e moral do ocidente desde o início do comunismo. Conteúdo correlacionado à Teoria da Subversão de Yuri Bezmenov, cuja antologia já foi publicada nesse cana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0f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