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7日 星期一

“一带一路”规划中的运河克拉运河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克拉运河在计划中的位置

克拉运河是一条规划中的运河,全长102公里,位于泰国南部春蓬府拉廊府所在的克拉地峡,介乎北纬7度至10度之间,是马来半岛的最窄处。东面是泰国湾,西面则是安达曼海。克拉运河开通后,预计船只往来印度洋中国南海,将无须通过马来半岛最南处的马六甲海峡,航程可以缩短超过一千公里,从而大幅减少运输时间和降低海运成本,对依赖中东地区油气供应的东亚国家,更具有能源运输安全的意义[1]

地理[编辑]

克拉地峡是马来半岛北部与泰国南部链接的狭长地带,最窄处约为56公里,最宽处则有190公里,海拔最高为75米。地峡所在范围都在泰国境内。地峡东面的春蓬府的海滨即为泰国湾,西面的拉廊府的沿岸则是安达曼海。克拉地峡是泰国南部和马来半岛的分界,地峡南面是马来半岛的蒂迪旺沙山脉的北端,而北部是普吉山脉的南端,由于地处两个山脉之间的低地,所以地势平缓。

历史背景[编辑]

长久以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运输,因为南中国海和安达曼海之间被马来半岛分隔,所以船只都须要往南绕过马来半岛,并通过马来半岛西面的马六甲海峡和南面的新加坡海峡。仅绕过马来半岛的航程即逾一千公里,对于往来经印度洋往来东亚地区的海运,增加了不少成本和风险[2]。在大航海时代后,海路取代了陆路,成为东亚地区与欧洲的主要运输路线。随着贸易日趋频繁,因此地处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之间的马来半岛,成为欧洲列强必争之地,先后受荷兰英国所掌控,藉以控制位处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咽喉的马六甲海峡,从而支配欧洲通往东亚地区的海上贸易。

马六甲海峡全长达1080公里,而最窄处是南端的新加坡海峡,只有2.8公里。马六甲海峡的东面是马来半岛,西面是苏门答腊,因为两地的海岸线绵长,海峡又狭窄,而且是商船往来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必经之处,是故于14世纪以前已有马六甲海盗频繁活动、侵袭往来船只。到二十一世纪初,仍然是海盗活跃的区域[3]

马六甲海峡长期以来都是东亚与欧洲和中东地区的主要海上通路,随着东亚地区中国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马六甲海峡更成为东亚地区通过印度洋,进口中东油气能源的战略性航道[4]。在2002年,共有1100万桶石油通过马六甲海峡,估算到2030年,马六甲海峡的石油运量将会达到2200万桶,相当于亚洲有三分之二的石油都需要经马六甲海峡输送[5]

马六甲海峡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荷兰在17世纪便为了控制马六甲海峡而在马来西亚建立殖民地,到19世纪英国殖民势力进军东南亚,并在新加坡建立据点。1824年,英国透过英荷条约从荷兰取得马来西亚的控制权,并确立统治新加坡的殖民地位。自此,英国透过控制马六甲海峡支配印度洋和东亚地区贸易的同时,也带动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发展。即使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1950年代脱离英国走向独立后,马六甲海峡对马、新两国带来巨大的经济贡献。而地处马来半岛至南端的新加坡,更随着亚洲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因而成为全球重要的航运中心,其货柜处理量长期位于世界前列。

泰国的东西两岸受到马来半岛的分隔。早于17世纪,泰国便有在克拉地峡开凿运河,打通东西两岸的构想[6]。1868年即位的泰王拉玛五世正式提出开凿克拉运河的计划,但基于经济和技术原因而未能实际推动计划[7]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席卷东南亚的日本,同时支配了泰国的政局,也有在克拉地峡开辟运河的计划,但日本尚来不及实施计划即已战败[8]

1970年代,这个构想再次被提出,但由于泰南三府是马来族穆斯林占多数、泰族佛教徒反而占少数的地区,当地穆斯林长期争取独立,泰国的中央政府担心在南部开凿运河后,便会把当地与泰国腹地分割,加剧政局不稳,因此运河计划长期被历届政府搁置。2004年在任的泰国总理他信,提出透过建设克拉运河,吸引国际石化行业进驻,推动泰国成为亚洲石油中心,藉以增加泰国的就业机会[9],但碍于建设费用庞大,泰国内部仍有不少反对声音,加上国际局势变化和随后泰国政局多年不稳,于是仍未开建。

建设方案[编辑]

克拉运河的建设方案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北线方案和南线方案[10]。北线方案穿越克拉地峡的狭长地带,连接位于泰国湾的春篷和在安达曼海的拉廊,全长90公里。由于这条线路须要穿越山区,增加了工程难度。南线方案,选择在宋卡和沙敦之间开挖一条全长102公里的运河,长度比北线方案长,但地势较为平坦。决定采取的方案除了考虑工程难度外,还要考虑日后使用上的便利,就这一点而言,北线方案因为靠向上北部的缅甸,减少通航里程,所以会比南线有优势 [11]。规划中的运河最大长度约为102公里、宽400米、深25米,采取双向航道,其设计也会考虑兼容超级油轮通航的须要。

困难[编辑]

建设开支[编辑]

由于克拉运河的开凿长度预计超过100公里,并要容纳超级油轮通过以发挥经济效益,加上需要兴建桥梁等基建设施,连结开凿运河后被分割的泰国南部地区,所以工程费用庞大。按2015年的初步预计,10年的建设费用为280亿美元,如果采取非常规的开挖方式,把工程时间缩短为7年,则需要360亿美元[12]。因为运河的建设开支庞大,泰国的经济难以独力承担。泰国目前有不少交通基建项目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泰国的公路建设、铁路的现代化和计划中的泰国高铁,一旦开展克拉运河的建设,势必对其他基建项目产生排挤作用[13]

国民意向[编辑]

虽然克拉运河开凿完成后可以大幅提升泰国的国际航运和战略地位,但泰国国民对于运河的建设态度却明显分歧。2008年8月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百分之28的泰国人支持兴建运河,但有百分之33的国民却对开凿运河表示忧虑[14]。支持建设运河的国民,大部分都认为运河能够提高泰国在国际物流的地位,使泰国成为交通枢纽,带动多个行业发展,从而增加泰国的就业机会。至于表达忧虑的国民,虽然认同运河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但同时担心会使主要是伊斯兰教徒聚居的南部带来不稳定,建设费用巨大,令政府需要减少其他公共开支,以及环境影响。此外,有不少国民担心政府官员会借着投入庞大资金的运河项目贪污,从中取利[15]

政治局势[编辑]

克拉运河位于泰国南部与马来半岛接壤的区域,但该区域主要是占泰国人口少数的伊斯兰居民聚居,由于当地伊斯兰居民长期不满于泰国中央政府的统治,一直争取独立,所以泰国南部是泰国分离主义最活跃的地区[16]。泰国政府和人民普遍担心,一旦运河建成后,泰国南部会一分二,恐怕加剧南部局势的不稳。

泰国国内政治的不稳定同样不利于推动大型基建发展。泰国政府少有政党能够在大选中连任,加上军方对政治的介入,国家的重要发展政策缺乏延续性,对于须要长年规划和建设的大型项目带来不明朗影响。2004年,时任泰国总理塔克辛·钦那瓦提出“巨型工程”作为经济政策,计划在泰国进行多个规模与克拉运河类似的大型基建项目,籍以吸引外资、拉动泰国经济、促进就业、提升泰国的产业技术。然而,实际执行上却困难重重,不少国民认为“巨型工程”只是执政党为吸引选票而提出的一个空泛计划。泰国的贪污问题,也使这类涉及大量政府资金的项目,难以获得人民信任。泰国国内的政治斗争,令跨政府任期的项目不能保证得到延续[17]。塔克辛的各项大型基建规划,在2006年泰国军事政变发生后,也随着塔克辛被推翻而中止。

环境影响[编辑]

泰国社会注重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尊重,因此对克拉运河的发展计划甚为保留。因为运河长度达102公里,势必对运河沿线的森林地貌农业带来影响。运河两端的出海口的海洋生态,也会因船只航运的大量增加,而对当地的渔业带来影响。运河附近的多个风景区,如斯米兰群岛、素林群岛、安通群岛、苏梅岛龟岛等,都要面对运河工程的环境变化[18]

国际合作[编辑]

因为开凿克拉运河所需资金庞大,泰国政府难以独力承担,所以泰国计划通过国际合作,透过外国政府的投资,协助筹集开发运河的资金。由于克拉运河建成后,除了运河所在的泰国外,还对东亚多个国家的经济带来利益,所以中国和日本都曾探讨合作兴建克拉运河的计划[19]日本早于1970年代已提出在泰国投资开凿运河的计划,但未实行。泰国在2004年再度提出开建克拉运河,中国和日本均回应愿参与建设克拉运河,但碍于泰国国内仍未达共识而搁置[20]

中泰合作的传闻[编辑]

外界评论克拉运河是一个牵制新加坡的棋子,为了施压军事立场亲美的新加坡,运河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会成为筹码,只要中国大陆不满新加坡政府的立场就会使用。[21]2015年5月中旬,中国媒体广泛报导中国和泰国在广州签署两国合作兴建克拉运河的备忘录[22],中国和泰国政府将会正式开展克拉运河的联合开发项目。然而,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在2015年5月19日澄称,两国官方签署克拉运河备忘录的报导并非属实[23]。虽然两国官方否认合作兴建克拉运河,但中国有多家大型基建和机械设备企业,在2014年4月9日投入20亿元人民币资本组成合作机构,就克拉运河的前期规划进行探讨和研究[24]

各界反应[编辑]

此计划牵动着整个东南亚,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命脉,许多国均对此甚有意见。

东盟[编辑]

泰国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会员,而可能受克拉运河影响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皆为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东盟虽然没有对克拉运河正面表态,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对推动运河的建设却明显消极,担心国际航运减少使用马六甲海峡水道后,会对该国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一再表示需要详细研究[25]

中国[编辑]

踏入21世纪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输入有庞大的需求,所以对克拉运河的规划持积极的态度。对中国而言,提倡多极体系是必要的。以中国的海运为例,随着美国在2010年宣布“重返亚洲”的战略,特别是由中东进口的石油严重受制于马六甲水道的安全。一旦中国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中国从中东输入的油气能源,势必面临美国的封锁。再者,新加坡设有美军基地,中国海军要在远离本土的马六甲海峡为运输船队进行护航,将会面对重大挑战。因此,中国对于有益突破海上封锁的克拉运河甚为积极[26]

从2010年代起,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概念,而克拉运河更被视为构成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线[27]。中国民间和学界都对克拉运河持正面态度,中国国有企业为运河的兴建进行先期研究[28]。不过也有观点指出,中国即使投入巨资开凿克拉运河,也摆脱不了美国在泰国驻军的封锁[29],而且最受惠的将会是同样依赖输入石油的日本等与泰国关系也十分良好的国家。虽然如此,仍然有评论认为,世界走向多极化,就是有助中国大幅提升在南亚及新加坡的影响力。 [30]

新加坡[编辑]

新加坡以其在马六甲海峡南端的战略位置,成为国际的航运中心,并为美国在亚太区的重要基地[31]。因为克拉运河开通后会严重削弱新加坡的地区影响力,所以新加坡对于克拉运河的计划持反对的态度[32],担心一旦克拉运河开通后,不但对新加坡的贸易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会令新加坡失去配合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角色[33]。目前新美的军事合作关系也就可能生变。

参见[编辑]

2021年9月26日 星期日

演总统演成真总统

 这事发生在不久前的乌克兰!此事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乌克兰这个奇葩国度除了盛产美女外,还有一项特长——贪污腐败。

最近的一次名义调查中,91%的乌克兰人认为政府腐败,对政府有信心的只有9%。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民公仆》强势上线!这部反腐神剧的精彩程度比起咱们的“人民的名义”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豆瓣9.1的高分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收视、口碑双双爆表我就不吹了,但真正牛上天的是这部剧直接改变了乌克兰整个国家的命运!

这是部荒诞风格的喜剧,男主瓦夏是位中学历史老师。由于历史课不是重点考试项目,他的课总是被抢走。

某天,瓦夏课讲到一半,主任就突然冲进来,当着他的面要把学生们拉走,去给总统布置选举投票站。

这下直接把瓦夏激怒了。他原地暴走,狂爆粗口,diss政府,还问候了打扰他上课的总统全家。

没想到,他的这番“慷慨陈词”不仅被学生们录下来发到网上,还收获了800万的点击量,让瓦夏一夜爆红!

网友们纷纷力挺瓦夏去竞选总统,甚至还有学生直接就在网上发起了众筹!

事情从此开始失控,学生们还真的帮瓦夏筹到了200多万的竞选基金,让瓦夏去参加竞选!

结果,瓦夏竟然非常轻松地以超高支持率当上了总统~~

就这样,一个毫无从政经验的中学教师,一脸懵逼、稀里糊涂地走上了治国之路......

对于一个没有政治经验的素人,跨入政界就已经很难了,去选总统更是天荒夜谭!然而比剧情更荒诞的是剧中男主的扮演者——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于一周前,也就是2019年4月21日赢得选举,正式成为了乌克兰的总统。

而且和剧中一样,他是以73.07%的超高支持率获胜的!

反观在政坛摸爬滚打多年的前总统波罗申科,支持率仅有24.58%,真打脸啊,呵呵呵~

不得不说,这个演员真牛X了,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假戏真做”吧!

而这部《人民公仆》,确实也是部不可多得的好剧。既幽默又真诚,看似插科打诨,实则内涵满满,即讽刺了难堪的现实,又道出了许多老百姓的真心话。

至于瓦夏会以什么方式去改变国家,又如何与那些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们博弈,这些精彩搞笑的内容就留给大家剧中享受吧!

最后神叔想告诉大家的是:“改变现实虽难,但并非毫无希望,只要敢于发声,总会有人呼应!”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8pqq3jg.html

演总统演成真总统


程晓农

一个演员演一个反腐败处处碰壁的戏中总统,结果最后被观众们捧上了政治舞台,然后选成了真总统。这不是讲故事,而是在民主化近30年之后的乌克兰刚刚发生的真事。从走红反腐剧到走红新总统,其中的故事意味深长。

一、乌克兰新总统的当选之路

今年乌克兰的总统选举在3月31日举行,在38位候选人中,喜剧演员伐罗基米尔·泽兰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获得30%的支持率,比排名第二的原总统几乎高出一倍;由于没有一个候选人在第一轮选举中获得绝对多数的选票,所以于4月21日举行了第二轮投票,结果,41岁的泽兰斯基以73%的高票,战胜了上届总统,成功当选为乌克兰的新一届总统。

泽兰斯基从来没有从政的经历,他的竞选运动和政策口号相当空泛,缺乏具体的细节;在乌克兰的本届议会里,他也没有自己的议会党团来支持他;他的竞选团队竟然是他主演的一部电视剧的工作室。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改变乌克兰选民对他的坚定支持,他们用选票把上届总统赶下了台,让泽兰斯基取而代之。在全国所有选区中,原总统只在一个选区赢得了多数票,而泽兰斯基拿下了其它各选区。

泽兰斯基之所以能顺利当选,是因为他拥有其他竞选对手所没有的、或许可以说只有泽兰斯基才拥有的政治本钱,那就是大多数选民对泽兰斯基的信任和喜爱;而这样广泛的民意支持,来自泽兰斯基在一部反腐电视剧中扮演的“总统”角色。剧中的这位“总统”被腐败的官僚和喜欢腐败的亲属们所包围,常常十分困窘,但是,他绝不向腐败低头;当他那位身为工人的父亲想借“总统”儿子的地位获取种种个人好处时,他宁可从自己的家里搬到办公室住,变得六亲不认。

可以说,就是这部电视剧,铺就了泽兰斯基的当选总统之路。如果不了解这部电视剧的大致内容,人们会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喜剧演员演总统演成了真总统。乌克兰选民这次选择的含义,也可以从泽兰斯基在大选辩论时对原总统波罗申科所说的话看出来,“我是你的一系列错误的产物,我不是你的政治反对者,而是你政治生涯的制裁者。”看来,民主化接近30年之时,乌克兰民众太想要一个不腐败的总统了,于是,他们用选票把剧情变成了现实。

二、《人民公仆》展示的腐败社会

三年前乌克兰播出了一部热门政治讽刺剧《人民公仆》(cлужbа народа),讲的是民主化近30年之后的乌克兰腐败的政治和社会现状。剧中有一个为人正直的中学历史教师(由伐罗基米尔·泽兰斯基扮演),因为在课堂上批评乌克兰国家机器的腐败,被喜欢他观点的学生录作视频放在互联网上,一下子成了“网红”;然后,这位中学历史老师竟然被民众推选出来参选总统,并且一举当选。该剧的重点是,他当选后,因为拒绝腐败,如何在政坛上举步维艰,甚至差点被腐败势力暗杀。此剧可以在网上观看,有中文字幕。

第二季上演之后没多久,扮演剧中“总统”的这位乌克兰最著名的喜剧节目主持人,其个人命运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戏剧性转折,一切都弄假成真了。在电视剧“粉丝”们的拥戴下,此演员居然真成了乌克兰总统候选人,昨天高票当选。

我能讲俄语,曾在俄罗斯企业做过问卷调查,研究过该国私有化过程中工人与经理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对俄国社会比较了解,所以,看这部俄语电视剧时,不仅能理解剧中人物对话中的隐含意思,而且可以透过剧情,对社会动态产生共鸣,就像一个中国人看中国的反腐剧能举一反三那样。

何清涟2017年9月在《美国之音》播客上连续发表了两篇介绍这部电视剧的文章,分别是《腐败:社会主义之病与民主之痛——观乌克兰电视剧<人民公仆>有感》(https://www.voachinese.com/a/ukrainian-tv-20170925/4043947.html)和《腐败显示的路径依赖——观乌克兰电视剧<人民公仆>有感》(https://www.voachinese.com/a/heqinglian-blog-ukraine-part2-20190929/4050768.html)。这两篇文章对此剧的内容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戏里的事如果全不靠谱,戏里的反腐总统就不会有机会登上真的政治舞台。

何清涟的文章中记录了电视剧中的泽兰斯基“总统”的一段精彩台词,“我们出生的时候,是一个小小的、胖胖的、脸蛋红扑扑的、7斤沉的小孩。这么一个小孩,怎么就变成一个一百多斤的油嘴滑舌的家伙了呢?……我们正直的乌克兰人,一点一点地变成了和自己爸爸一样的人。你们觉得他还有一点良知没丢掉吗?并不是,全都丢了……”剧中的泽兰斯基“总统”如何打动了乌克兰观众的心,我就不在这里重复了,感兴趣的读者请看这两篇文章。

三、泽兰斯基:“任何事都是可能的!”

民主化之后的乌克兰历任民选官员和政治家,与腐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乌克兰民主化以后的腐败,其实在其它实行了民主化的多数原社会主义国家非常普遍。正因为如此,泽兰斯基在宣布当选的那一刻,特地对前苏联的各共和国喊话,“我现在能对后苏联各国说,看看我们吧,任何事都是可能的!”

的确,对腐败厌恶至极的乌克兰民众终于发声了,他们对披着民主派政党的形形色色新老政客们说不,要求换一个反腐败的总统;虽然,这一切来得晚了些,现在已经是前苏联各国实行民主化近30年之时,民主化的当年曾走上街头拥护政治转型的中年人,现在都已步入退休年龄,而他们当年的孩子们就只能在一个腐败的转型社会中长大、适应。

泽兰斯基的竞选口号之一是,“不要那些承诺,不再失望”。这句话,在前苏联各国民众心中,或许多少会产生一些共鸣。过去30年来,不管是改穿“民主派”外套的原红色精英,还是在经济自由化和民主化过程中崛起的新政商精英,不断在选举中对选民们作出五花八门、娓娓动听的选举承诺;可是,一旦上台掌权,他们就立刻把腐败“坚决贯彻到底”,治国营私,是前苏联多数共和国迄今为止的真实现状。乌克兰民众不再相信这类承诺了,因此,泽兰斯基呼应他的支持者,喊出了“不要那些承诺,不再失望”。

乌克兰民众想要“改变”,他们也创造了一个政治舞台上的“新星”。那么,从西边的白俄罗斯到东边的哈萨克斯坦,那里的民众就不想“改变”吗?恐怕未必,只是他们没有机会;或者,他们太消极了,不想告别自己国家腐败的历史?不管其他前苏联各共和国的民众怎么想,泽兰斯基可以自豪的是,这样的民意只在乌克兰实现了;而且,它在前苏联的那些腐败的民主国家里也可能实现,因为乌克兰已经证明,“任何事都是可能的!”

四、乌克兰人民的胜利?

泽兰斯基当选后,能否奋发有为,一举改变乌克兰腐败的政治社会风气?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泽兰斯基的话,那便是,“任何事都是可能的!”

总统选举辩论期间,泽连斯基曾说了一段大实话,他指着自己说,“他是新面孔,他从未踏入政坛,从没让人失望,他开放,脆弱,情绪容易激动,从不隐藏情感,也不隐瞒真实的自我,如果对一件事不懂,会承认不懂。”泽连斯基最大的弱点就是不懂政治、经济,没有处理国务的行政经验;然而,这也可能是他有别于各位前任的优势,因为他与许多既存利益集团没有瓜葛,也就没有“小辫子”可以抓。但当选后,泽连斯基如何迅速学会当真正的总统,并且避免犯各种可能的错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结果。毕竟,电视剧是编出来的;而在总统府办公,不是拍电视剧。

泽连斯基以反腐败的形象上台,而他面临的真正挑战也是反腐败。当长期的腐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时,用行政手段是难以完全扭转的。对这一点,泽连斯基有多少理解,我们也不得而知。

我对共产党国家转型研究的体会是,这类国家的转型,不仅仅需要政治转型和经济转型,更重要的是,需要社会转型,即民众主动改变原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而社会转型不能用法令和政府规章来实现,因为民主制度下不能再实行洗脑制度,民众头脑中价值观的改变只能是自发行为,用行政型强制手段是无法达到目的的。迄今为止,只有中欧的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成功地实现了社会转型,其成功的原因是,这几个国家的红色政权是苏联的驻军和坦克扶植起来的,其民众在红色时代先后发动过起义,并遭到苏军镇压。这样的历史记忆把苏式价值观和外来统治挂上了勾,为社会转型和荡涤苏式价值观创造了独特的条件。

换言之,红色政权的外来输入,反而可能有利于民主化阶段社会转型的实现;而在红色革命的摇篮国,社会转型会遇到各阶层出于不同原因的自发抵制,这种抵制的原因之一是非政治的情感因素,那就是,拒绝否定自己的过去。前苏联多数共和国之所以民主化之后腐败泛滥,与民众在选举中受原有价值观支配,有很大关系。泽兰斯基在剧中举过一个例子,许多人一面骂着腐败的竞选政治家,一面高兴地数着参与支持腐败政治家的游行而得到的贿选钞票,这很能说明问题。2016年9月我在《中国人权双周刊》上登过一篇文章,《怀旧与国运——一个国家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https://www.hrichina.org/chs/zhong-guo-ren-quan-shuang-zhou-kan/cheng-xiao-nong-huai-jiu-yu-guo-yun-yi-ge-guo-jia-neng-fou-cheng),专门谈过情感因素如何阻挠价值观转型,此处不赘述。

泽兰斯基也有他的短处,他并非与所有权贵都毫无干系。他与一个乌克兰媒体大亨伊戈尔·科洛莫伊斯基(Ihor Kolomoisky)关系颇深,泽兰斯基的所有电视剧系列都是在科洛莫伊斯基掌控的、乌克兰收视率最高的电视频道《1+1》上播出的。此外,泽兰斯基似乎对普京也颇有好感,不像现在已经下台的原总统波罗申科那样反俄。

民主选举可以产生转变;但是,转变是否必然带来完全正面的结果,前苏联各共和国过去近30年的历史已经给出了部分答案。我们还得等几年才能看出,乌克兰的这次转变,能给众多转型中国家的民众带来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