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0日 星期日

“邵氏孤儿”“抢婴”产业链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邵阳当局没收婴儿事件,案件于2011年曝光,中国湖南省邵阳市发生的一起抢婴牟利恶性事件。湖南邵阳计生部门为收取社会抚养费,将十余名“非法”婴幼儿被强行抱走,送入邵阳福利院,统一改姓“邵”。部分后来找到下落,有些已被收养在海外。这些被当地政府抢夺走的婴儿被称媒体和民间称为“邵氏孤儿”或“邵氏弃儿”。

其经过是,湖南省隆回县洞口县计生办为获得社会抚养费,将疑似未婚先育、超生、抱养、不符合收养规定的孩子强行“没收”,向其家人索要约万元人民币的社会抚养费。婴儿家属若赎回不及时,计生办伪造文书使婴儿身份变成“弃儿”,送到福利院统一改姓“”并改名[1]。由外籍人士收养,福利院获得3000美元的“赞助费”,计生办工作人员也会从中得到1000元人民币或更多的提成。[2]

“邵氏弃儿”案件在2000年左右出现,2003年至2005年形成高潮。2006年3月21日,香港《南华早报》率先报道此事。2011年财新传媒新世纪》周刊再次披露[3]

贵州省镇远县也有多起此类事件发生,有超生婴儿被作为“弃婴”送到当地福利院后被境外人士领养。[4][5]

背景原因[编辑]

此类案件通常是由地方政府以完成“政绩考量”和获得“社会抚养费”为目地成为主导,福利院参与其中。在民众无力交纳“社会抚养费”赎回孩子后,将之交给福利院,仍可获得金钱。涉外收养中3000美元的“赞助费”是促使福利院参与其中的重要原因。同时此举可提高地方政府获取“社会抚养费”的金额。据当地官员称,开始收取“社会抚养费”时,每个家庭需交纳大约3000到4000元的人民币,以“抢走孩子”要挟时,金额涨至1万元人民币,甚至几万元。

地方政府计划生育部门做出此举的原因,一是为政绩考量,二是收取社会抚养费做为地方财政收入

在1997年以前,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处罚是“打烂房子”“抓大人”。据高平镇村民所称2000年以后,不砸房子了,改为“没收”小孩。[3]2005年3月22日,隆回县提出以“县乡村三级联包”形式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县、镇、村三级干部的升迁、工资待遇等,均与计划生育工作绩效挂钩。2010年,隆回县县长钟义凡表示在“一票否决”等压力下,“乡镇党委、政府与计生队伍存在较深的利害关系,不敢得罪,导致计生队伍绑架党委和政府”。同时计生办也可能成为乡镇政府中较大的部门,2002年在高平镇政府120多人的建制中,计生办有30人。

2005年12月中国取消农业税。有此之前,地方政府就已以收取“社会抚养费”来扩大收入,用于乡镇机关支出。据湖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初步统计,在2004年和2005年,近九成以上的社会抚养费成为“非规定支出”,绝大部分属乡镇机关支出。

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
儿子走了找老子,老子跑了拆房子。
省计生工作先进县隆回曾用宣传标语

2006年5月17日,隆回县在计划生育督察通报中称“有些乡镇将社会抚养费作为乡镇财政的主要来源,财政所无能开发财源,只能绞尽脑汁管死这笔钱”。作为连续十余年的“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的隆回,层层考核压力下,基层政府不惜使用暴力手段。

湖南省邵阳市、衡阳市的多家福利院被指牟取暴利,收买婴儿,同时伪造成“弃婴”身份,进入涉外收养渠道。自2003年以来,衡南县福利院“买进”婴儿169名,衡山县福利院“买进”232名,衡阳县福利院“买进”409名婴儿。

“抢婴”产业链[编辑]

第一步,计生工作人员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余人,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迅速包围计划对象家庭,将婴幼儿强行抱走。第二步将抢来婴儿送往福利院,每送一名婴幼儿到福利院,计生干部可得到1000元甚至更多的回报。第三步,婴儿被福利院卖往国外,送入福利院后再通过“寻亲公告”等程序。财新报道,部分2002年至2005年的《湖南日报》,确有湖南省民政厅发布的单独或包括来自邵阳社会福利院的《寻亲公告》。然而,对于生活在大山深处,或者常年在外乡打工的高坪镇乡民而言,这些公告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这意味着,公告60天后,早已取名“杨玲”、“周娟”、“袁庆龄”、“袁红”、“李艳”等婴幼儿,统一变成“邵”姓。由此,当地民政部门和福利院,“将确定其为弃婴,依法予以安置”。变为“弃婴”后,多名婴儿被送养到美国、荷兰及西班牙等国。[6]

部分案例[编辑]

高平镇“没收”婴儿不完全统计(根据相关报道整理):

年份日月姓名父母“没收”理由简介备注
2002年不 详李 艳李谟华(养父母)不详收养的女孩,1998年已经登记户口,被抱走后不知所踪
5月30日曾双洁曾又东(父)、袁赞华(母)不详第三个女儿,双胞胎中的姐姐,送至邵阳市社会福利院,疑被美国家庭收养
7月29日袁 红袁名友(养父)、不详(养母)非法收养1999年在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收养的遗弃女婴,2002年5月10日缴纳社会抚养费后,进行户口登记。下落不明,在户口本上仍是袁家成员
2003年3月15日周 娟周英河(父)、唐海梅(母)不详未登记婚姻的头胎女儿,被抢走时3个月零10天
2005年4月29日杨 玲杨理兵(父)、曹志美(母)未交“社会抚养费”头胎女儿,被抢走时8个月。送至邵阳市社会福利院,改名“邵隆高”(邵阳市、隆回县、高平镇),被美国家庭收养
7月28日袁庆龄袁朝容(养父)非法收养2004年在广东省东莞市收养的遗弃女婴,女婴被送至邵阳市社会福利院
10月16日魏海龙魏太喜(养父)、龙蕊(养母)不详2000年在贵州省天柱县收养的遗弃男婴,家人索要未果,在邵阳市人大代表袁忠福督促下,29天后被高平镇计生办和派出所从邵阳市社会福利院接回新世纪》报道中唯一回到父母身边的孩子
11月25日不 详袁新权(父)、孙歌(母)不详未婚生育的头胎女儿,家人抱着在马路上行走时被抢走,被抢走时23天,送至邵阳市社会福利院

进展与结局[编辑]

2011年5月8日,邵阳市政府福利院答复每日新闻:请记者提供工作证明;福利院需先请示民政局;民政局的电话请拨114查询。[7]

2011年5月9日,湖南红网发布消息称中共邵阳市委市政府隆回县委隆回县县政府针对“邵阳计生部门强行将十余婴幼儿送入福利院”高度重视,市县纪委监察局成立调查组,全面展开调查工作。消息过后被删除。[8]

2011年5月12日晚,被“没收”头胎女儿杨玲的杨理兵住进了位于高平镇的一个表兄家。凌晨1点多开始,多名公安人员和纪检调查人员蹲守在屋门口,杨理兵随即打电话向媒体求助。整个上午杨理兵被扣留在屋内,禁止与外界联系。杨理兵表示,“他们要求我必须写材料。”[1]

中国政府使用技术手段入侵数位该报道有关的记者电脑。2011年,财新《邵氏孤儿》报道刊发后四个月,报道“邵氏孤儿”的记者庞皎明中宣部勒令开除。[9]

2011年9月28日,湖南省邵阳市通过当地媒体“红网”发布消息[10],隆回县高坪镇“弃婴”事件发生在2002年至2005年间,涉及婴幼儿14名。其中,8名属当事人非法收养的弃婴,1名属生父母非婚生育因无力抚养自愿送社会福利院,5名为当事人隐瞒血缘关系,将抚养的婴幼儿说成是“弃婴”。高坪镇计生办、民政办与邵阳市社会福利院没有发生经济关系。邵阳市社会福利院接受外国收养人、收养组织的自愿捐赠,符合民政部《外国人在中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的规定以及国际收养惯例。调查中没有发现买卖行为。在该事件中,有关工作人员工作不实,方法简单,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根据党纪政纪处分的有关规定,邵阳市对周小芳、李子健等12名相关责任人员分别给予开除党籍、撤销职务等处分。该通报已被从当地媒体网站删除,网页显示404。

影视作品[编辑]

2011年11月,美国电视剧《Harry’s Law》播出一期名为“American Girl”。故事说到,一对中国来的陈军和陈燕夫妇,在美国找到了已被美国家庭领养的女儿。他们试图通过诉讼的方式将女儿讨回。

2014年,“邵氏孤儿”报道记者庞皎明撰写The Orphans of Shao (《邵氏弃儿》英文版)出版。[11]

2013年,纪录片《双胞胎姐妹》(Tvillingsøstrene)播出,孪生姐妹Mia Hansen和Alexandra Hauglum尚在襁褓遭遗弃,2004年在中国湖南长沙被领养。

注释[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跳转至:1.0 1.1 邵氏“弃儿”风暴众生相_杂志频道_财新网[201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6).
  2. ^ 【封面报道】邵氏“弃儿”. magazine.caixin.com. [2019-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7).
  3. 跳转至:3.0 3.1 邵氏“弃儿”_杂志频道_财新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财新传媒新世纪
  4. ^ 超生婴儿跨国“贩卖”. 新浪网 来源:燕赵晚报. 2009年7月5日 [2011-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简体中文).
  5. ^ 制造“弃婴”_网易人间_网易新闻. renjian.163.com. [2019-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7).
  6. ^ 湖南邵阳计生官员抢婴儿牟利 每名3000美元外销_资讯频道_凤凰网. news.ifeng.com. [2019-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7).
  7. ^ 曝湖南邵阳计生官员抢婴儿牟利 -凤凰牛视 - 最具媒体品质的综合视频门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山东卫视
  8. ^ 邵阳市成立调查组彻查隆回县有关婴幼儿问题[永久失效链接]湖南红网
  9. ^ 我是一只草泥马 | 12月 28. 中国数字时代[2019-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4) (中文(中国大陆)).
  10. ^ 湖南邵阳公布“弃儿”案调查结论:没有抢婴 没有买卖_资讯频道_凤凰网. news.ifeng.com. [2019-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7).
  11. ^ 邵氏弃儿新书上架,重温当年记者手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7).

外部链接[编辑]

抵制洋节!却不知中国的农历竟然是一位外国神父编撰的!

 

朱學淵:關於陰曆陽曆和職業革命家的議論云云


朱學淵發議論】中國「農曆」常稱「陰曆」;而所謂「陽曆」又往往被誤作「洋曆」。中國人思維之糊塗,不僅對於探索未知的勇氣不足,和對已備知識的不求甚解,還在於不願意將事情說明白。實際上「農曆」是360天的「月亮曆」和365天的「太陽曆」的結合。後者也就是「節氣曆」,所謂「節氣/ solar term 」就是把365天分成二十四個等分(隔年有小時分秒的差別),其中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最重要。「過年」是過「月亮年」,種田是靠「太陽曆」(湘潭升起的酷曆和中秋春節的喜慶不在其列)。其實,中國古人「陰陽」早知,汤若望是把兩者搓合在一起,他是既把事情看得很明白,又懂得尊重中國人的傳統和情感的偉人。

 

中国的农历竟然是一位外国神父编撰的!

《华夏导报》2018

 

马悲鸣导读】一直惊叹于我国现行的农历,觉得很精确。曾经以为这是几千年朴素的劳动人民在劳动耕作过程中对地球运行、气候变迁的经验总结,结果直到看了2013723CCTV10的「探索发现」,才知道目前现行的农历是一个叫汤若望的德国传教士编著的。

【马悲鸣再按】春节快到了。这个中国人过的大年是德国传教士制定的。中国的第一面国旗,黄底青龙旗是美国人蒲安臣(Anson Burliname18201114日-1870223日)设计的。他曾任美国第13任驻华公使六年,任满离职之际,被清政府聘为中国首任全权使节(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清初清末两洋人,汤若望与蒲安臣。其实还有成百上千的洋人帮助过中国,比如中国海关关长赫德,圣约翰大学的卜舫济和燕京大学的司徒雷登,但中国人都不记得。


馬悲鳴攝


农历,是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神父奉大明王朝所命而编撰的历法,农历里"正月"二字与"立春"等,都是汤若望神父所设立的节气名称⋯⋯

一直惊叹于我国现行的农历,觉得很精确。曾经以为这是几千年朴素的劳动人民在劳动耕作过程中对地球运行、气候变迁的经验总结,结果直到看了2013723CCTV10的探索发现,才知道目前现行的农历是一个叫汤若望的德国传教士编著的。

汤若望在明朝崇祯年间来中国传扬天主教,他精通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当时中国的历法已经暴露出诸多弊端,存在众多偏差。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农耕帝国,一部准确的历法对整个中国的生产和经济影响巨大。汤若望根据他的西方科学理论开始研究编制适合中国现行的历法。因此他受到崇祯皇帝的最高礼遇,他是唯一一个能自由进出皇宫的外国人。

腐朽的制度不可避免的让明朝走向了没落和毁灭。而历法的编制在帝王眼里都显得格外重要。汤若望同样受到李自成的礼遇。这个德国人以自己的亲生经历目睹了朝代的更迭,而那时的西方还在研究中国的夏商周历史。

后来清王朝建立,多尔衮下令天内北京城的非满人都必须搬出。而汤若望冒死写信给多尔衮,提到历法编制的重要,由于自己身边诸多的资料不能及时搬出北京城。多尔衮很欣赏这位传教士,破例让他待在北京城,并请他继续编写历法。期间由于他精通医术,治好了孝庄皇后的病,所以他被请进朝廷做官,并和孝庄、顺治建立非常好的关系。当时顺治很小,多尔衮的野心不断膨胀,汤若望还安慰顺治说:多尔衮太过霸道,上天会惩罚他的。结果后来多尔衮从马上落下摔伤,于是人们一直坚信这个德国人有知晓未来的能力。

再后来,汤若望完成了历法的编著,大清王朝开始沿用新的历法。顺治后来染上了天花,可是顺治一直对传位给哪位皇子犹豫不决,他临终前请汤若望给他建议。汤若望是当时唯一一个能知道天花的破坏性影响的人,于是他从大清帝国的长远考虑,建议一定立一个曾经出过天花的皇子当皇上,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康熙——玄烨。

汤若望在康熙当上皇帝后已经是年近70的迟暮老人了,他对于东方文明的热爱以及怀揣传播基督教义的思想,一直留在了古老的中国。他不求功名,不参与宫廷斗争,他的官品一直被提升了一级。对于这样的人生经历可算非常辉煌了,可是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没有丝毫的自豪感,而是对自己未能完成的使命的深深忧虑。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却在康熙初年迎来人生中最大的挫折。由于宫廷中利益团体的明争暗斗,他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鳌拜等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怂恿一名自称通晓天象的低级文官弹劾汤若望,并将汤若望打入大牢。在长达数月的审讯中,年迈的汤若望受尽了屈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历法案。

后来汤若望被判处凌迟。在判刑后第三天,北京通县竟然发生级以上地震,建筑毁坏,皇宫也部分倒塌并着火。民间议论纷纷,出于这样的压力,鳌拜才免以汤若望的死刑。 这位中风半身不能动弹的德国老人请自己传教弟子代笔书写了自己长长的忏悔录,他在自己的忏悔中离开了人世,再也没能回到德国的故土。后来康熙掌握实权,宣布全国祭奠汤若望,并把他葬在了皇家陵园,葬在了著名的利玛窦陵墓旁。从此汤若望的新历法开始被广泛推行并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仍然指导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中国农历。

央视"探索发现"频道,201373日《人物》介绍汤若望神父: 九死一生来到中国,交流中西文明、编撰新历法、制约皇帝、决定康熙继位、被判凌迟⋯⋯

视频最后一句话:"公元1679年,由汤若望编撰的《时宪历》重新开始推行,一直沿用到今天,这就是和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都有着精密联系的农历。"

 

【注】:约翰·亚当·沙尔·冯·拜尔,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ii是汤若望神父的原名。


——————


朱學淵再發議論】馬先生之見,尚可再議。毛澤東鄧小平的才幹智慧膽力就一定不如華盛頓拿破崙嗎?當然不是。而是他們的腦子裡只有「皇權」「黨權」「我權」,唯獨沒有「民權」⋯⋯。中國是永遠鑽在「解決吃飯」問題的牛角尖裏,永遠沒有餘錢剩米來興教育和寬鬆言論的國家,老百姓也從來不知道自己有權,當然也不能容忍先進如馬先生,馮先生等自說自話,不押送他們去犁田種谷就算好事了。當然,中國人種的性格還最缺乏幽默感,前十天八天,英國議堂中出了一堂笑話,強生首相在疫情中參加了一個聚會,反對黨領袖建議他辭職,他坐在那裡作答,沒說幾句突然轉說中文「你好,很高興認識你」,換來哄堂大笑⋯⋯想必大家已經知道這則笑聞。但這是先明白事大事小和如何大事化小,而後發的無傷大雅的英式幽默⋯⋯在中國人中,毛澤東鄧小平算得是懂笑話的人,但每遇「權」字就不惜「小事化大」了。悲乎哉?否,性格也。但願未來執掌中國權力的,是有器量也有幽默感的職業革命家。

 

马悲鸣:中国已经失去党主立宪的机会

冯胜平先生提出过"党主立宪"说,以规避大革命和开历史倒车;遭到党校教授蔡霞的反驳。但蔡教授也提不出比党主立宪更具体的办法来。

我不在两者之间选边站队。只谈一下在中国党主立宪的机会已经失去。

其实我在国内上学讲到君主立宪时,就立刻联想到当代中国可以搞党主立宪。君主立宪最成功的就是西欧一连串发达国家。虽然西欧两大国,德国和法国都不是君主立宪,两牙原来也不是,但西班牙后来还是恢复了君主立宪,搞得都不错。

君主立宪是保留王室为国家礼仪象征,议会和政府出自民选,由君主复核认可。德法,还有西班牙,废了君主制曾造成巨大的国内和国际间的战争和血腥屠杀。

君主立宪是国内各方势力,主要是王室和平民间抗衡中达成的妥协。这要有高超的政治敏感人物的操作,比如杀了英王,经历过克伦威尔专制之后,英国议会认识到有王室比没有王室好;在英国斯图亚特王室绝嗣后,从德国迎来祖上曾娶斯图亚特公主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来当英国国王。

中国搞不成党主立宪,是因为中共在中国一党独大,没有抗衡力量。另一方面,没有德高望重的政治敏感人物高超的政治操作能力。比如军事强人拿破仑曾下令制定《拿破仑法典》。他巡视法典起草办公室时,有如乾隆皇帝巡视纪晓岚《四库全书》编纂馆。当有人提出疑难问题时,拿破仑当场就能背诵出《罗马法》中的有关章节。 _拿破仑当然没搞君主立宪,但他搞成了以《拿破仑法典》为代表的法治建设,直到如今。

中国要想搞成党主立宪,需要有拿破仑之于法治建设和开创德国社会保障系统的铁血宰相俾斯麦那样的政治军事强人;而且要有拿破仑之于制定《拿破仑法典》那样的才学见识。这种人中国从来不曾有过。 _中共搞党主立宪的机会曾经有过三次,但都错过了。第一次在毛泽东刚得天下之际。他能挟百战余威,用枪口指着议会公平选举。但是他没有,而是把精力都用在了巩固政权以保卫自己的权位上,再加上自以为是的大跃进胡来,把中国推进了万丈深渊。 _第二次是文革结束之际,华国锋、邓小平能挟结束文革,擒拿四人帮的余威,用枪口指着议会公平选举。但他们却忙于内斗争位和自以为是,毫无章法的胡乱改革开放。

第三次是六四平乱之际,邓小平能挟武装清场余威,用枪口指着议会公平选举。但是他已经太老,只能让接班的江泽民闷声发大财,导致腐败横行。

这三次机会失去后,搞党主立宪就更没有条件了。

所谓党主立宪,其实可以参考伊朗。

现在国际上确认,真正的共产党国家只剩五个:中国大陆、北朝鲜、古巴、越南、老挝。和中国搞联合海上军事演习的俄罗斯和伊朗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是共产党专制。

俄罗斯虽然搞了大选,但只选出了叶利钦和普京两位总统。可伊朗却选出过多位总统。 _如果把共产党类比成宗教,则党中央就可类比成伊朗的最高宗教委员会。伊朗的大选是在全民中进行的,但最后要有最高宗教委员会的复核认可。除非出现反宗教的候选人获胜;否则,最高宗教委员会都会认可选票。

因为中共历史上造孽太多,受害者众,恨不得食肉寝皮,故喊出"杀光共产党员及其直系亲属"的口号;否则他们还会卷土重来。君不见"四一二"乎?

"四一二"大屠杀漏网的共产党员正如毛泽东所说:"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最终报了"四一二"之仇,彻底夺得天下。

但共产党建立的制度不好。国家控制经济破坏了经济秩序,造成深重的社会经济灾难,而且过于凶残,杀人太多。这是因为一党独大的军事、政治、经济一体化破坏了正常经济循环的结果。

要恢复良性经济循环,需要各阶层所有人的抱怨赔钱和想多挣钱的意愿都能表达出来,就能知道经济循环哪里出了问题。这需要广泛民选的代表制度选出的民意代表把抱怨和意愿表达在国家议事堂里,由议事堂里的表决确定取舍。这就是即非民主,也非君主,更非一竿子戳到底的一党专制的,"有代表性的共和制"a representative republic)。 仿照伊朗最高宗教委员会的样子,在中国放开民间的自由选举。选举结果由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复核认可。如果选出有"杀光共产党员及其直系亲属"意图的人胜出或通过"杀光共产党员及其直系亲属"的法律,则中共中央不予复核认可。因军队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手里,受中共中央节制,故其不予认可的决定有武装力量保证。 _军队在共产党手里,你怕什么选举?实在不行可以开枪嘛。顺便说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牌子应该摘掉。军队本来就是共产党的党军,另挂一面""军的牌子,反而授人以"军队国家化"的口实。 _我这些话都应该在文革刚结束之际和六四刚平乱之际说出来,但不会有人听的。现在说出来已经太晚,中国已经失去了党主立宪的机会。

2022年1月29日 星期六

罗易

 

马纳本德·纳特·罗易
মানবেন্দ্র নাথ রায়
Mn roy2.jpg
马纳本德·纳特·罗易
原文名মানবেন্দ্র নাথ রায়
本名Manabendra Nath Bhattacharya
出生1887年3月21日
 英属印度孟加拉管辖区北24区县
逝世1954年1月25日(66岁)
 印度台拉登
国籍 印度
母校莫斯科东方大学
知名作品《理性、浪漫主义、革命》
政党印度共产党
墨西哥共产党
运动印度独立运动

马纳本德·纳特·罗易孟加拉语মানবেন্দ্র নাথ রায়,1887年3月21日-1954年1月25日),亦译作鲁易鲁依罗亦印度革命家、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及活动家。早年曾为共产主义领袖及理论家,在墨西哥、印度及中国参予领导共产主义革命;后来以共产主义极权为理由,摒弃共产主义,改为宣扬其“新人民主义”。

早年[编辑]

罗易原名Manabendra Nath Bhattacharya,十八岁即参加印度地下独立运动。1915年尝试发动武装政变推翻英国统治未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前往德国及中国上海寻求德国提供武器支持印度革命,但未能获得成功。之后分别前往印尼日本韩国墨西哥菲律宾美国,并在美国改名为Manabendra Nath Roy。罗易为政治理论家及活动家,1917年往墨西哥,与当地知识分子及政治领袖关系密切。罗易曾为墨西哥社会党总书记。十月革命后转向共产主义,与当时在墨西哥的鲍罗廷熟悉,并一起创建墨西哥共产党。罗易为共产国际驻墨代表。1920年受列宁之邀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于会上发表关于民族及殖民问题的理论,为列宁在这方面理论的补充。同时开始参予共产国际事务,同年于塔什干成立印度侨民共产党。1922年为共产国际远东局负责人之一,之后曾为共产国际主席团成员。

到中国[编辑]

1927年年初,罗易奉共产国际之命前往中国,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团长,负责指导中国革命,并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罗易于4月初抵达武汉。4月12日蒋介石及国民党右派在上海清党,引致宁汉分裂。罗易与当时中共主要负责人陈独秀谭平山以及鲍罗廷等对革命方略出现争论。5月31日,共产国际密电中共,指示中共发动进行土地革命,武装农民、没收土地;渗入国民党内并组成可靠的武装部队。罗易于6月将共产国际指示给予国民党于武汉主事人汪精卫过目,最终武汉方面亦实行分共。同年8月罗易返回苏联。

与共产党决裂[编辑]

罗易于1929年共产国际六大后与共产党决裂,罗易公开批评共产国际极左,而其本人则被共产国际开除。1930年出版关于中国之书本《中国的革命与反革命》。罗易返回印度后,被英国当局逮捕,被判六年监禁,于狱中著有《现代科学的哲学结果》一书原稿。罗易出狱后宣扬反对极权主义,支持反法西斯战争;同时并为自由印度起草宪法,提出由地方分权的经济政策。二战爆发前,罗易违反当时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及印度共产党的主张,力主印度与英国合作对抗希特勒及法西斯;并指只有自由的英国得到胜利,印度才可能获得独立。

晚年[编辑]

罗易晚年表现对小资产阶级民主及共产主义失望,转为开始研究称为“新人民主义”(Radical Humanism)的新主张。其思想收录在其晚年论著《理性、浪漫主义、革命》。

外部链接[编辑]

苏共末日:尚有一人是“男儿”

      有一老兄给双胞胎儿子去派出所报户口,一个起名叫王党,一个起名叫王国,警察都笑了,说太不像话,逐改名:王爱党,王爱国。

秦晖

  不光彩的结局

  

  关于1991年苏共的瓦解,据说有一种感慨:这个执政74年、领导着一个超级大国和世界最强大之一的军队、拥有1900万名党员的庞然大党,一下子轰然垮掉,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

  “竟无一人是男儿”语出我国五代后蜀亡国宫妃费氏名句,说的是后蜀不战而降,“十四万人同解甲,宁无一人是男儿”。费氏自然是站在小朝廷立场上说话。当时的后蜀腐败至极,民怨沸腾,即便是蜀民,也很少有人为它的灭亡痛心疾首,这很难归咎于蜀民不是“男儿”。但如果把1991年的苏共比作这个小朝廷,用费氏的语气说只有捍卫苏共的人才算“男儿”,那么这话基本不假。

  人们记忆犹新:当年苏共若干高层领导认为改革将危及苏共统治,密谋发动政变,推翻苏共总书记、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结果虽然成功地在黑海之滨把戈氏扣押了几天,但全国一片反对声浪,没加入反抗的苏联人大都也冷眼旁观,而支持政变者寥寥无几。甚至原先参与密谋、说好“紧急状态委员会”发难后会在苏联人大和苏共书记处出头呼应的卢基扬诺夫等一批领导人见势不妙,也做了缩头乌龟。政变者孤家寡人形影相吊,在千夫所指中彻底崩溃。

  政变失败使形势急转直下,戈尔巴乔夫恢复自由后辞去苏共总书记,并“建议”苏共解散。对此,苏共的书记处、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等所有机构及其领导人,乃至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组织和领导人均没有表示任何异议。第二天即1991年8月25日,苏共中央书记处便发表声明,“自动解散”苏共中央。4天后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暂停苏共在苏联全境的活动”,俗称“禁共令”。

  我们后面提到的麦德韦杰夫后来曾痛心疾首地回忆道:当苏共人员离开苏共中央办公大楼时,有成千上万苏联公民包括原苏共党员汇集到大楼前,把大楼围得水泄不通。“但他们不是来保卫党的,相反,他们兴高采烈,并争相向撤离的苏共干部吐唾沫、发嘘声,如果不是警察严密保护,撤离者受到伤害也不是不可能的”。苏共就这样在几乎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境况下不光彩地瓦解了。

  

  捍卫苏共的唯一“男儿”

  

  说“基本”不假,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准确。其实在那一片土崩瓦解中还是有“男儿”站出来捍卫苏共的。基层有无未见报道的“无名英雄”我们不得而知,在中央层面,当时倒是广泛报道了有一个“男儿”挺身而出捍卫苏共,可惜的是:只有这一个。

  这苏共当时唯一一个“男儿”不是别人,就是当时刚刚恢复了党籍一年多的“民主派共产主义者”罗伊·亚历山大罗维奇·麦德维杰夫。8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暂停苏共活动”时,只有他一人起来发言,对“禁共令”表示坚决反对,指出这违反了公民思想自由、结社自由的宪法原则,将成为历史之耻。在当时对苏共“墙倒众人推”的形势下,罗伊·麦德韦杰夫的这一独力抗争引人瞩目。有媒体甚至比之于当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一片“爱国主义”喧嚣中挺身反战的左派英雄罗莎·卢森堡——时称“红色的罗莎”。罗伊·麦德韦杰夫因而也获得了“红色的罗伊”之称。

  当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与苏联人大,80%以上的代表是苏共党员,其中包括大量的官员,他们过去是旧体制下主要的既得利益者,后来有的在新体制下如鱼得水发了大财,成为叶利钦的支持者。有的则在后来的“转型危机”和“左派复兴”年代又开始以左派自居,大骂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但是在此时,在苏共生死存亡之际,在俄国已废除“专政”转向民主、像“红色的罗伊”那样表态其实也没多大风险的情况下,他们却没有为“党”说一句话,而是选择了随大流,用自己的一票参与了对“党”的死刑判决。

  还要指出的是,今天最为声色俱厉地抨击“叛徒”戈尔巴乔夫搞垮苏共的俄罗斯共产党,当初却是1990年6月在戈尔巴乔夫支持下成立的一个“保守派”(指与“民主派”对立的正统人士)政党。戈氏在其统治的中后期一直实行左右“摇摆”和“平衡”的策略,面对以叶利钦(当时已退出苏共)为首的党外“民主派”和以安德烈耶娃为代表的“斯大林主义者”这两支“不妥协的”反对势力,戈尔巴乔夫有意扶植、笼络“体制内的左、右”势力,其中右的是谢瓦尔德纳泽、雅可夫列夫等人,左的就是库兹涅佐夫、久加诺夫等俄共一干人等。戈氏这个时期有时拉左压右,有时拉右压左。俄共的成立恰在他“拉左压右”之时。

  原来传统上苏联只有其他加盟共和国有“自己的”共产党(实际上也是苏共的一级组织),俄罗斯的共产党则只有省市委等地方组织,没有加盟共和国一级组织,各省市委都直属苏共中央。但叶利钦等“民主派”在俄罗斯联邦崛起后,戈尔巴乔夫为了在俄罗斯与民主派抗衡,便授意成立了这个“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俄共自然具有反对民主派、却不反对戈尔巴乔夫的特点。8·19政变时他们的态度暧昧,政变失败时还发表过划清界限并谴责政变的声明。

  尽管在戈尔巴乔夫“建议”苏共解散时叶利钦也在俄罗斯议会上通过了俄罗斯自己的“禁共令”,但俄共大佬们不同于政变失败后一度被捕的苏共“紧急状态委员会”一干人,他们都保持人身自由和言论自由,甚至很多人还保持着在人大和苏维埃的发言权。但是,他们当时同样没有为捍卫苏共(以及俄共)说一句话。

  比俄共更“左”的“斯大林主义者”,如安德烈耶娃以及后来组成“共产主义工人党”的马卡绍夫等人,早就认为戈尔巴乔夫领导的苏共是“修正主义者”而拒绝合作。后来他们甚至以俄共为敌,认为俄共与叶利钦是一丘之貉。他们唯我独左到如此地步,以至把大选中支持俄共的本党成员都开除出党。由于这个极左小党孤芳自赏没什么群众基础,剧变后的俄罗斯民主派政府并不以之为对手,它在“禁共令”颁布不久的1991年11月正式挂牌,并没有遇到什么妨碍,一个多月后即获准登记,成为剧变后“第一个获得登记的共产主义政党”,比俄共还早了一年多。所以毫不奇怪,这批“最正统最革命的列宁主义者”尽管最早出来骂戈尔巴乔夫,但是在苏共被禁时他们也没有为苏共说话。马卡绍夫等当时也是苏联人民代表,他同样没有挺身做“男儿”。

  所以数来数去,当时还真就只有“红色的罗伊”麦德韦杰夫出来抗议“暂停苏共活动”,或者按上面说的定义只有他是“男儿”。

  

  “亡党”、“亡国”还是“亡朝”、“亡制”

  

  但这里还要指出:苏联人大那个“暂停苏共活动”的决议虽然被我们称为“禁共令”,实际上无论是政变夭折后的苏联末期,还是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都没有宣布过禁止共产主义政党。苏共是总书记“建议”、中央书记处宣布“自动解散”的(至于为什么头头要解散就解散了,那么多的党员都没动静,这就涉及苏共本身的体制问题了)。苏联人大“暂停苏共活动”的理由是要调查8·19政变与苏共领导层的关系,并没有宣布取缔苏共(前苏联其他共和国有的确实是取缔了共产党)。“暂停”后苏共再未出现,则是因为此后不久苏联就解体了。

  解体后俄罗斯也有人要重新登记注册苏共,未获批准,主要理由倒不是苏联已不存在——当时的确有些公开要求恢复苏联的政党获得登记的,如安德烈耶娃的“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实际就是1952年前苏共的旧称,还有前述那个“共产主义工人党”也是不承认苏联解体,自称在全苏而不是仅在俄罗斯境内活动的。在他们口中苏共也并未“亡党”,只是他们这些正统的共产党人开除了“叛徒”戈尔巴乔夫等人而已。

  当时俄罗斯当局拒绝“苏联共产党”登记的理由是:政党制度下合法的党具有法人资格,而苏共与前苏联党国一体,党产即国产,现在苏联已不存在,各共和国分别继承了它的遗产,如果作为法人的苏共重现,将造成严重的遗产问题。所以“作为国家结构而非作为政党的苏共”已不可能存在,但俄罗斯当然可以有“作为政党的共产党”,而且可以不止一个。如果共产党参选获胜,当然也可以执政。

  俄共和那几个极左“正统小党”就是这样获得登记的。你可以说以这样的理由拒绝“苏共”登记是借口,但没有疑问的是,当时提出这种登记并不是会遭到镇压的冒险行为,如果是登记俄共就更无风险了,把它比作当年后蜀军队不“解甲”投降就会面临血战乃至被消灭实在有点不当。严格地讲,苏联并没有“亡国”而只是“亡了制”(或者用过去常说的:“改变了颜色”)——社会主义的苏俄变成了资本主义的俄罗斯,当然它的版图也变小了。苏共也并没有“亡党”,它只是失去了一党专政的地位并且不再党国一体,而且迄今没能胜选执政,但作为其继承人的俄共仍然颇有影响。

  当然,苏联这一“亡制”造成的震荡是非常大的。这个大国虽然没有“亡”,但国家实力明显下降,前苏联各国人民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里的确有许多值得汲取的教训。这也就是普京那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难过,谁就是没有良心”的由来。而且如果对于俄罗斯联邦公民而言谈不上“亡国”的话,那么对于俄罗斯以外前苏联其他共和国的俄罗斯族居民而言,很多人的确遇到了国家认同危机:作为俄罗斯族他们实际认同的是俄国,但现在他们却变成了“外国人”。由此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至今困扰着人们。所以,如何在制度转型的过程中避免“改朝换代”式的震荡,的确是个大课题。

  不过即使没有制度改换,像苏联那样中央集权的庞大帝国一旦发生政治危机,震荡往往都很严重,这就是我们过去提到的“帝国后遗症”问题。比起其他大帝国,古代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等且不论,近现代的如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以及我们最熟悉的清帝国“解体”后的情况,前苏联的“帝国后遗症”其实已经算是最小。我们知道清帝国辛亥解体后,中国即战乱不断,直到1949年,比苏联解体后的震荡严重得太多。当时的国人也为国家的命运痛心疾首,亟图出路。不过真想回到“我大清”去的人也就张勋等几个而已。俄罗斯现在不也是如此吗?普京说的下半句话“谁还想恢复苏联,谁就是没有头脑”正是这个意思。

  其实,想“恢复”苏联版图和恢复苏联的体制也还是两回事,就前者而言虽然现在不现实,我看普京也未必真不想。但就后者而言,现在俄罗斯倒未必不现实:俄共不是在竞选吗?比俄共更左、更斯大林主义的前述小党不也存在吗?真想恢复那种体制,可以选他们嘛,然而看看他们的得票就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想呢?当年俄共缺少“男儿”,几十年后还这样?无疑今天的普京在不少人(不仅俄国人,也包括不少中国人)眼里绝对是个“男儿”,但当年他可不是跟“红色的罗伊”站在一起,而恰恰是跟颁布“禁共令”、促成苏联解体的叶利钦站在一起的!

  有人说,苏共里“男儿”少,都是叫“历史虚无主义”舆论给弄的。不过说实在的,苏联比西方民主国家黑暗,至少我们是在“文革”时代就知道了。那时我们都听说过一段虽非正式发表、但却传播甚广的毛主席语录:“现在的苏联是资产阶级专政,大资产阶级专政,德国法西斯专政,希特勒式的专政,是一帮流氓,比戴高乐还坏。”(毛泽东:《在计委领导小组汇报时的一些插话》,1964年5月11日,《毛泽东思想万岁》丁本496页;见矢吹晋编译:《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を语る》,(东京)现代评论社1975年,256页。)这大概不能算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蛊惑吧。

  

  “红色的罗伊”曾被党开除

  

  所以当“禁共令”下,只有麦德韦杰夫这位“男儿”出来维护苏共,确实非常难得。

  而这个唯一站出来捍卫党的“红色的罗伊”,在旧体制下却一直是党不喜欢的人,1969年他因出版批判斯大林主义的著作并参与抗议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被开除了党籍,从此成为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两年后他又被剥夺公职,成为靠写作为生的“自由作者”,实际上就是体制外的社会边缘人。当时苏联还是计划经济一统天下,“党”垄断一切生存资源,实行“不听话者不得食”,体制外谋生是极为艰难的。与他持相同观点的孪生兄弟若列斯·麦德韦杰夫作为著名生物学家,为事业不得不迁居国外。很多非左派的持不同政见者也走上了流亡之路。但罗伊认为他不像科学家弟弟需要在国外搞研究,作为“真正的马列主义者”,他也不认同西方的资本主义,所以他还是留在苏联为“社会主义民主”而奋斗。

  在将近20年间,麦德韦杰夫受到了“党”的严厉迫害。他被禁止居住在莫斯科,流放外省,言论被封杀,行动被盯梢。他的著述只能在国外出版,而在苏联国内以“萨米兹达特”(俄语“非法出版物”)方式流传。这些著述包括:《让历史来审判》、《谁是疯子?》、《赫鲁晓夫的执政年代》、《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记》、《布哈林的最后岁月》、《论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者》、《斯大林周围的人——六位苏联政治领导人的政治传记》、《菲利浦·库兹米奇·米罗诺夫的生与死》等等。(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被中共唯一是男儿习包子下令禁止的“红色罗伊”《让历史来审判》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罗伊·亚历山德罗维奇·梅德韦杰夫
Ро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Медведев.jpg
出生1925年11月14日96岁)
 苏联格鲁吉亚第比利斯
国籍 俄罗斯
籍贯俄罗斯
职业作家
知名作品《让历史来审判》
《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
《赫鲁晓夫的执政年代》
《苏联的最后一年》
《普京时代》
政党苏联共产党
劳动人民社会党
信仰

罗伊·亚历山德罗维奇·梅德韦杰夫(俄语:Ро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Медведев;1925年11月14日),俄罗斯历史学家、政治作家,苏联持不同政见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常被译为麦德维杰夫。以《让历史来审判》而知名。他的名字来自印度共产党创始人罗易

由于麦德维杰夫抨击苏联共产党的极权统治和斯大林时代的黑暗,被禁止居住在莫斯科,流放外省,言论被封杀,行动被监视,他的著述只能在国外出版。与苏联一般的持不同政见者不同,麦德维杰夫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甚至列宁主义者,主张社会主义多党制,肯定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批判斯大林主义是官僚化的假社会主义的同时也肯定这一时期苏联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成就,主张“回到列宁”、恢复列宁主义的本来面目。[1]1989年,他被获准回到莫斯科,恢复了公职和党籍,并被任命为戈尔巴乔夫的顾问。

1991年8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暂停苏共活动”,全国只有他一人起来发言,对“禁共令”表示坚决反对,指出这违反了公民思想自由结社自由宪法原则。有媒体甚至比之于当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一片“爱国主义”喧嚣中挺身反战的左派英雄罗莎·卢森堡——时称“红色罗莎”。罗伊·梅德韦杰夫因而也获得了“红色罗伊”之称。[2]同年10月26日,参与组建劳动人民社会党

著作[编辑]

  • 《让历史来审判》
  • 《谁是疯子?》
  • 《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
  • 《赫鲁晓夫的执政年代》
  • 《赫鲁晓夫政治生涯》
  • 《论社会主义民主》
  • 《一本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书》
  • 《政治日记》
  • 《布哈林的最后岁月》
  • 《论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者——与意大利记者皮尔罗·奥斯特林诺的谈话》
  • 《斯大林周围的人——六位苏联政治领导人的政治传记》
  • 《他们围住了斯大林》(论文集)
  • 《菲利浦·库兹米奇·米罗诺夫的生与死》
  • 《戈尔巴乔夫传》
  • 《普京时代》
  • 《俄罗斯向何处去——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 《苏联的最后一年》

参考资料[编辑]

  1. ^ 《南方周末》第1699期 范福潮:麦德维杰夫兄弟和他们的书
  2. ^ 秦晖《苏共末日,尚有一人是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