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3日 星期六
安卓免ROOT使用 XPOSED 模块:应用转生
安卓比 iOS 优秀的地方那就是可以瞎折腾,通过解锁、ROOT 后你可以对系统或者软件进行深度的调教、增强,实现你需要的一切功能。
想要实现增强功能,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通过安装 Xposed 框架,然后安装模块。
之前就给大家分享过了 55G 的模块下载,包括美化、系统动画效果、开机动画、ViPER4音效、性能调度、驱动模块、字体模块、手势模块、主题美化、改机型、WIFI增强、各种XX解锁……。
但是问题来了,安装 Xposed 框架或者 Magisk 都需要手机 ROOT,然而目前大多数手机都不允许解锁 BootLoader 了,所以你也无法正常使用这些框架。
好在有免 ROOT 可使用 Xposed 框架的应用出现了,例如之前给大家分享过太极应用,在系统内建立了一个单独的层,所有的 APP 都运行在这个层之上,所以不需要ROOT。
不过太极免 ROOT 模式支持的模块比较少,所以不能满足喜欢折腾的用户。今天给大家推荐另外一款同样支持免 ROOT 使用模块的应用「应用转生」,无任何模块兼容限制。
应用转生介绍
「应用转生」基本上支持任何安卓手机,要求安卓版本 5.0 以上。使用的原理和太极一样,你可以理解为把应用分身独立运行到虚拟机里面。
所以你需要先创建应用,点击添加按钮,选择你需要使用模块的应用,然后耐心等待转生。部分应用可能会提示你先卸载,才能支持转生。
成功后你就会在列表里面看到应用,长按应用支持重新转生、双开优化、强制停止、卸载等功能。
另外部分应用可能会检测你是否使用了模块,会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甚至封号。你也可以在右上角的菜单里面 "开启防检测" 功能。
接下来自己找 Xposed 模块安装了,安装好后模块管理里面激活。这里要注意咯,不是任何模块都能在免 ROOT 情况下使用,所以需要自己多测试了。
其它就没什么好介绍的了,使用起来非常简单,但是需要注意一点可能会和你手机里面的系统分身功能冲突,所以最好转生前,先取消相关应用的分身。
总结
对比需要 ROOT 的 Xposed / Magisk 框架,这款「应用转生」更适合新手,使用起来简单安全,也不怕折腾坏系统。缺点有些应用/游戏可能会出现无法顺利转生的情况,一些模块必须要求手机必须 ROOT 才能用。
下载
网盘下载:https://xia1ge.lanzout.com/ijZa1oynj3i
大陆《繁花》热播 遮掩真实历史
今天焦点:大陆热播电视剧《繁花》倍受关注,也饱受争议,只因为掩藏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我一个知情的作家朋友还披露,导演王家卫有一个令人惊讶的拍摄理念。
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繁花》?卖座之下,缺失了原著最直指灵魂的感叹:“善良愿望,经常直通地狱”。
首先拜托新老观众,由于我之前的YouTube频道被限制广告和流量,我开了一个新频道,请大家点击评论区的链接关注,谢谢!
此繁花非彼繁花 电视剧少了关键一段
电视剧《繁花》热播,成为万众瞩目的一匹影视黑马。由风靡全网、洛阳纸贵的原著改编,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精心打磨3年,大半个上海明星云集,电视剧高开低走,央视下场点评剧有“腔调”,爷叔离开让剧恐烂尾,……等等,都引发了诸多关注和争议。
如果只看电视剧,我们看到的是,1992年的邓小平南巡开启了一场盛世繁华,港商巨头宝总车祸揭开了上世纪末大上海的商场实战和纸醉金迷的生活,商界老师爷给年轻人讲述三点玄机“懂规矩”“扛肩膀”“要低头”,如此方能平步青云,八方商机、美女如云、鱼龙混杂、各显神通。
不过,看过原著的,却可能是相反的感觉:故事情节已面目皆非,没有来路的宝总,大陆土得掉渣的90年代初突然变成了美的不可方物的30年代大上海,却被党媒称之为“有腔调”。这就像在观看一个平行世界,此繁花已不是彼繁花。
真实的小说版《繁花》,写的是1949以后的上海,风云变幻,悲欢离合。主要讲了三个人物的三代经历:军人家庭出身的沪生,资本家家庭出身的阿宝,也就是电视中的宝总,和工人家庭出身的小毛。
原著中大量篇幅是白描的历史:受共产党蛊惑的左翼革命青年们云集上海滩,搞情报,组织接头,坐日本人的牢,坐国民党的牢。1949年之后,本以为革命胜利可以施展抱负,却受中共清洗地下党的“潘汉年案”全面牵连,又坐共产党的牢!
这一段故事,取材于原著作者金宇澂的亲身经历,所以关于阿宝儿时的经历,父亲坐牢的故事,他写起来才格外地信手拈来,读来常有后脊梁冷汗潺潺的感觉。但是!这段沧桑人生、人间惨剧,在王家卫的电视剧中,居然只影不见。就如同帮阿宝打理公司的老爷叔,重回和平饭店,淡淡一句“这里曾是我的长包房”,中间多少过往,都成了“不响”。
“不响”是小说中用了千百遍的一个词,导演王家卫理解,就是不回应,留白。但是,我不得不说,如果其它都留白,只留1992年之后的光鲜亮丽、纸醉灯迷,却从鸡汤小说和地摊文学中取材,那就变成阉割与化妆之后的东方不败了。
那么,导演为何要这样拍呢?在接受采访时,王家卫解释,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繁花》,他只是作为读者之一给出解读。
但是,我的一个作家朋友,通过非常重要的知情者,了解的是另一番景象。为避免给这些朋友找麻烦,我就不提他们的名字了。
几年前,饭桌上,知情人用这样一个故事讲了王家卫的影视创作角度:有一个小姑娘家文革中要被抄家,因为那时候抄家要掘地三尺,什么也藏不住,于是一家人把美金和金条等贵重物品装进一个饼干盒里,然后由小姑娘趁夜色交到一个朋友那儿。对方承诺会好好保管。但是,等文革结束,这家人去要时,对方只给了一个空的饼干盒子。王家卫听了,却说好动人啊,如果我拍,一个小姑娘,穿着一个五六十年代的格子裙子或红裙子,下雨天,抱着一个象征全家命运的饼干桶,走在雨中,好有感觉……
我这个作家朋友说,当时我们都听懵了,难道不应该讲述去讨饼干桶时,所有东西都不翼而飞嘛?但,王家卫的想法:不!雨天更有美感。
大家想到了什么?我想起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一段悲催的民族和家族历史,到了大导演镜头下,转眼变成浪漫诗篇“丁香一样的姑娘”。
当然,我必须解释,我对导演王家卫是尊敬的,也理解他的苦衷,毕竟中共国现在处处是高压。他要吃饭,要赚钱,就必须有所取舍。实际上在访谈中,他也隐含地表达了苦衷,“不想讲的、不能讲的、讲了为难自己为难别人的”,他都不讲。
王家卫还推荐说,“对于没看过原著的观众,这个电视剧只是蛋糕中的一块,看完之后觉得意犹未尽,再去看原著。”从这两段话,我们看到了他的不得已和底线。也感谢王家卫的呈现。
让人想哭的宝总前世:特务‧亲伦‧敌我对立
电视剧还有很多遗憾。比如,宝总乐观、大胆、坚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但是,真实的他,也有一段我们刚刚讲的小姑娘一样的凄凉经历。
阿宝的爸爸,是一个背叛资本家父亲的青年学生地下党,出生入死,等上海“解放”,才高兴几年,立刻审查关押,两年后释放,剥夺一切待遇,安排到杂货公司做会计。
阿宝有个亲生哥哥,是他的父母当年在香港收集情报时,生下来的骨肉,夫妇俩为了不拖累自己干革命,把他送给香港本地人扶养养大。1949年后,因为政治动荡,父亲禁止阿宝和兄长联络。
书中说“1962年,哥哥在香港读大学。给阿宝寄来一张卡拉丝的歌剧唱片,这是当时世界最红的美声女高音,另附有一份有关卡拉丝演唱的香港剪报。”阿宝陶醉其中,但是父亲劝他别跟香港阿哥有啥来往,不许再回信。阿宝答应了,但他还是悄悄给哥哥回了信,说意大利语是非常美的语言。一个月后,阿哥回信,阿宝还没看完,就被父亲一把夺过来撕个粉碎,大发雷霆,罚阿宝抄毛选。——对,抄写毛泽东选集!
1970年代的一天,已然成人的哥哥带着新婚妻子,从香港辗转回到上海,来寻自己的父亲和弟弟。从阿宝的眼里看出去,来的是两个陌生人,一个穿花衬衫的男人,一个穿花衬衫的女人,房间里一股香气。花衣裳男人一把抱牢阿宝说,阿宝,我是阿哥呀,我从香港过来,昨天寻到思南路,今朝总算寻到弟弟了。阿宝心里一热。
阿哥给他介绍了一同回来的嫂子,轻声对他说,阿宝要去香港吧。先办探亲,再想办法。到了香港,做事体地方多,日里,到我公司帮忙,夜里读一点书,先读粤语班,再读点英文,贸易,上海人,最聪明了。
阿宝不响。接下来,小阿姨买菜转来了。接下来,是阿宝爸爸赶回来。阿哥、嫂嫂立起来,阿哥说,爸爸。嫂嫂说,爹爹。阿宝爸爸不响。坐下来吃香烟。阿哥说,爸爸身体好吧。阿宝爸爸不响。
然后,嫂嫂拿出一盒巧克力糖,两条三五香烟,几盒药。阿宝看药名,是香港老牌三耳氏跌打红胆汁,蚬壳胃散,星嘉坡南洋金老虎千里追风油等等。然后,令我读来触目心惊的一幕出现了:阿哥拿出一个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厚信封,阿宝爸爸说,这是做啥。
阿哥说,我也不晓得买点啥,一点铜钿,爸爸姆妈可以用,爸爸年纪大上去,要多注意身体。阿宝爸爸说,这药是做啥。阿哥说,外面人讲,大陆人全部要劳动,挑河泥,挖防空洞,做砖头,吃得也不好,因此。阿宝爸爸说,全部拿转去。阿哥说,啥。
阿宝爸爸说,大陆大陆,大陆有啥不好,吃得好穿得好,人人笑咪咪,讲这种咸话,我不得不怀疑。阿哥说,我听不懂。
阿宝爸爸说,不要忘记,我以前做的是地下工作,我有警惕。阿哥说,我晓得的。阿宝爸爸冷笑一声说,得不到详细情报,啥人会晓得我有胃病,我有风湿,肩胛上有老伤。
阿宝听了,赶紧阻止地叫一声,爸爸。阿哥也赶紧解释,他读初中就过身了,寻份工作,还要铺头担保,我样样自家来。我是无产阶级。
阿宝爸爸说,因为艰难,就去做情报。然后说,阿宝的哥哥已经到了香港,就是两条心,两条道路了,还有啥好讲的,已经成为历史了。现在大家,路归路,桥归桥。好吧。阿哥不响。
阿宝爸爸又拍一拍信封说,里面有多少。嫂嫂说,五千港纸。
这个时候,阿宝爸爸拉开嫂嫂的皮包,拿起台子上的信封、香烟、药品等等,一样一样,全部装进去。一样样摆好,拉链照样拉好,拎起来,交到嫂嫂手里说,对不住,两个人,还是先回去吧。铜钿,我心领了,拿,我是一样不会拿的。讲是孝敬,也可以,讲是经费,也可以。原谅我。然后,他喊阿宝,说陪他们陪到汽车站去。意思是送客,要赶自己刚见面的亲生儿子和儿媳妇走人!
阿宝不响,阿宝爸爸上去就是一记耳光,说,造反了对吧。死人,快一点,听到吧。
作者的文字写来不带感情,只是白描,平淡叙述,却令读者惊心动魄。阿宝爸爸,因为早年从事中共特工,他的思维和习性,已完全脱离了平常的人伦。哪怕是骨肉分离的父子,重逢时,他也认为别有用心,十有八九是特务,被香港资本家收买,或被敌方派来的。而儿媳妇从香港带来的礼物和礼金,则肯定是活动经费。
阿宝的港商身份,就是因为阿哥来的。这是电视剧没告诉我们的。
姝华的灵魂感叹 丢了四月之声的魔都
《繁花》原著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姝华。她是沪生的邻居家女孩,是个喜欢读书、摘抄的文艺青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话剧中姝华的形象。她曾经是男孩们心中的“女神”,但是从东北回归家乡后,她却像是一朵凋零的花,令人心疼。沪生最后撕毁的书信落在姝华下台的地方,零落的碎纸就好像她的人生。
她的凋零,或恰是因为她在浊世中太清醒。小说《繁花》受到无数人喜欢,相当部分原因是姝华说出了很多富有哲理的话。比如,在文革中,全国一片狂热,沪生参加了红卫兵司令部,姝华却冷静地说:“善良愿望,经常直通地狱。”沪生不响。姝华说,庸僧谈禅,窗下狗斗。
姝华也冷眼看着毛泽东的造神运动。小说中写到:姝华说,我记得君王堂,有两排圣徒彩塑,身披厚缎绣袍,可惜。沪生说,拆平天主堂,等于是“红灯照”,义和团造反,我拍手拥护。姝华冷淡说,敲光了两排,再做一尊。
看了这些,我想起了2022年4月的大上海,像鸳鸯火锅一样被封锁,无数上海人失去了自由和尊严,物资短缺,病人失救,呐喊却没人回应。而一部只能看到1992年后上海的电视剧《繁花》,失去了原著中阿宝、阿哥等人的悲伤故事,就如同失去了《四月之声》的上海一样,摆上台的只是赞颂,是感恩,是太平。但掩埋的,是哭泣、是无奈、是鲜血。
因此,我盼望着,有一天,我们可以在中国的影视中,看到完整的《繁花》,乌鲁木齐路的白纸革命,以及万圣节上海青年人大胆的装扮:被打倒的程蝶衣、背着花圈女孩,维尼熊,还有令人闻之胆寒的大白。
这一天会远吗?
好了,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请喜欢我节目的朋友,在评论区订阅我的新频道。2024,让我们一起见证大时代!
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ix7du7PHahnSJm8dctzDA
欢迎订阅干净世界频道:https://www.ganjing.com/zh-CN/channel/1eiqjdnq7go7cVXgAJjJp39H61270c
《秦鹏观察》制作组
WHO官员:COVID实际感染率比报告高19倍
疫情形势依旧严峻,世卫组织(WHO)官员周五(1月12日)援引废水检测数据警告,COVID-19实际感染人数比世界各地报告的数字高2至19倍,与此同时,重复感染的概率很高,并且可能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发生。
WHO新发疾病和人畜共患疾病部门负责人玛丽亚·范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博士在日内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大多数人因接种疫苗和/或既往感染对COVID病毒有一定免疫力,“我们不一定知道自己被感染的频率”。
“五年、十年、二十年后,我们在心脏损伤、肺损伤、神经损伤方面会看到什么?现在已经是大流行的第五年了,但我们仍然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她说。
范克霍夫指出,对COVID病毒感染的担忧是多方面的,包括潜在的严重影响,如住院和死亡、长期COVID的发展,“甚至更长期的影响”。
据估计,6%到10%的COVID感染者将继续发展为长期COVID。“这是真的”,她进一步说,“这不是脑子里想像的,这真的是一个需要适当研究的真实情况。”
范克霍夫说,无论人们承认与否,世界仍然处于大流行之中,并指出COVID和许多呼吸道病原体不同,后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模式,而COVID持续快速地进化。
目前,全球正经历JN.1变种导致的COVID感染病例激增,世界各地有数十万人因感染COVID住院。上个月,约有1万人死于该病毒。范克霍夫说,可能还有更多人死亡。去年12月份,因COVID而住院的人数和入ICU的人数分别增加了42%和62%。
范科霍夫说,疫情的持续影响仍然被低估,在234个国家和地区中,死亡数字基于仍向WHO报告的50个国家和地区,住院数据仅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ICU数据只来自21个(不到9%)。
她进一步说,在去年12月份向WHO报告的1万例COVID死亡病例中,“一半以上来自美国,1000例来自意大利”,许多国家没有报告死亡人数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发生。
由于许多国家未能报告其数据。“不幸的是,我们又回到了网络抓取、查找每份报告并将其添加到我们的仪表板中的情况。”她说。
由于最近假期聚会,至少在短期内,住院人数和重症监护病房入院人数仍会增加。范克霍夫说,如果病毒出现更严重的变种,世界还没有做好准备,因为各国不再将COVID视为全球威胁。
“我们担心——深感担忧——这种病毒正在世界各地不受控制地传播,而且随时可能出现一种更危险的变种”,她说,“这不是一种恐吓策略,这是我们计划中的情景。”
一万块钱买俩 钢琴崩盘了,彻底崩盘了
腰线作者: 桑桑姐
钢琴,对中国人来说,总有种特别的情结。
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乐器,在它的身后,是身份和地位的隐喻。
它是所有西洋乐器中最先为人熟知的,明朝随着传教士入京献宝,古钢琴首先成为了皇族的稀罕玩物,花了几百年,才飞入达官显贵家,成为名流望族们展现才艺和逼格的载体。
一个上海的大爷跟我慢条斯理地讲起他的童年,他7 岁就开始学钢琴。后来碰上那动荡十年,钢琴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靡靡之音,没落腐朽的舶来文化,成了首当其冲要被砸烂的对象。家里的钢琴被年轻人搬到了操场,琴板上砸了个大窟窿,但是他仍旧会趁没人的时候,偷偷去摸一下琴键。
虽然讲的是悲伤往事,但是大爷脸上的神色却是一片傲娇的繁花。
新中国1950 年才造出第一台钢琴,他却能从小就在钢琴声中耳濡目染,这得是啥家庭啊?
接着就到了我的童年时代,90 年代改革开放,工薪家庭也终于开始一窝蜂地学钢琴了。
电影《钢的琴》中,被下岗潮裹挟着的离婚夫妻,谁能给孩子搞到一台钢琴,谁就能获得女儿的抚养权,钢琴,不仅是浪漫的乐器,它也意味着更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生存能力。
小时候一到晚上,楼上楼下的姐姐们就叮叮咚咚地开始练琴,到了我5 岁那年,妈妈也急吼吼地把我带到钢琴老师面前,问孩子能不能学琴。
老师捏着我的小肉手,翻来覆去地看,目光落在了小指头上,他坚定地摇摇头:小指头太短了,一个八度都弹不了,学点其他的吧!
老师一句话,注定了我今生与钢琴的缘分就这么浅了。
我妈思忖良久,决定让我学二胡。
我听完这个决定当场就哭了出来。
每个班上都有那么几个白月光般的男孩女孩学钢琴,学校文艺汇演的时候他们就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会弹钢琴的人,收到的小纸条都会比其他人更多。
我眼前浮现出惨烈的对比画面是,人家穿着白纱裙,坐在真皮琴凳上弹着卡农,而我戴个墨镜,面前摆个破碗,拉着催人泪下的二泉映月。在我那时的认知中,钢琴能激起众人的爱慕之情,二胡只会勾起对方的怜悯之心。
我妈思路还是太超前了,如果我晚生30 年,在外卖小哥们都能随时流利地弹一曲的时代,我要是会拉个二胡吹个唢呐撩拨个马头琴,该多酷啊!
当一种资源超量供应的时候,它就失去了被人们竞价追逐的光环了。
钢琴从人人追捧的顶流,到现在家长们不愿再接盘,也就用了30 年。
钢琴市场如今到底有多冷?
一个钢琴厂的老板说:钢琴彻底崩盘了,去年一半钢琴厂倒闭了。以前5、6 万买的钢琴,今年5000 块出手都没人要,韩国琴现在一万块钱买4 个,日本琴一万块钱买俩,雅马哈卡哇伊价格直接腰斩都没人要。
某乐器协会的副秘书长说:2023 年,钢琴销量断崖式下滑,学琴的和买琴的,就好像一夜之间凭空消失了。
钢琴老师说,十年前学生多到收不完,还要看条件挑,现在学琴的孩子越来越少,都是学生家的弟弟妹妹,说不定明年就要失业了。以前上课一板一眼当严师,现在天天哄着学生和家长提供情绪价值,生怕哪天就又多一个退课的。
为什么会这样?
两个字:成本。
当生活遇到暂时困难的时候,人们会首先舍弃那些离生存更远的东西。
第一个是金钱成本。
从前兜里有20 就敢花20,因为明天就能挣40,家长在给孩子花钱报班上,尤其豪爽,少买一个包而已嘛,哪里贵了?
但现在500 块一节的钢琴课,无穷无尽的陪练课、考级辅导课,四处比赛考级,确实让人肉痛。然而这些付出在升学就业中,又看不到切实的回报率,于是钢琴成了首先被精简的非必要开支。
第二个是教育成本。
90 后父母和70 后、80 后父母观念不同了,不想再吃陪练的苦。鸡娃的苦,都要吃在刀刃上。
每天陪着写作业、做手工、手抄报已经耗去了成年人九成的精力和耐心,还要每天额外盯着孩子练琴,让整栋楼的邻居都听到孩子磕磕巴巴的琴声和绝望的哭声,为本就脆弱的亲子关系雪上加霜。
某鱼上卖钢琴的爹妈,是真的大彻大悟了——还有什么比命更重要的吗?
第三个是时间成本。
双减有个争议很大的政策。课后延时服务本来是想着为家长和学生减负的,结果老师利用这个时间讲题做卷子,变成了不敢不参加。
以前小孩三四点放学,正好去兴趣班,现在放学回家晚了两个小时,还有没写完的作业,根本挤不出时间来练琴。
而乐器和体育,又恰恰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雕琢的技艺。
在有限的时间里,家长首先希望孩子有个健康的身心,然后是有竞争力的成绩,最后才是锦上添花的才艺。
在钢琴的社交货币属性越来越淡的今天,宝贵的鸡娃时间不如花在其他更有辨识度的项目上。
第四个是空间成本。
钢琴从前都是摆在大house 和小洋楼里,就算没人弹,也是个漂亮的家具。但现在住的都是以平米计算的楼房,生完二胎,再加上带娃的老人和阿姨,一屋子人转不开身,钢琴加琴凳就要占了客厅两平米的地方,折合房价10 万块。
如果孩子没天赋还不肯好好练,每天看着这么大个黑黢黢的玩意,就更来气了。
随着出生率一路不争气地下滑,钢琴昔日的全民繁荣,不可能再重回巅峰了。
不过,钢琴在海外华人圈,依然是标配,我周围方圆百里的华人邻居们,家家户户都学过钢琴。注意,是“学过”,大部分家长都因为吃不了搞艺术的苦,和孩子一起半途而废了,改成练体育项目,至少还收获了身体强壮。
初中以后,还能坚持练琴,参加比赛的孩子,是自己真有兴趣和天赋的。
很多妈妈不忍心看着花大价钱买的琴,变成摆设。沉没成本除了金钱时间,还关于朗朗2.0 的希望。
既然孩子不受鸡,那老母亲不如自鸡。反正长期陪着孩子上课,什么手型,节奏,强弱都烂熟于心,每天在繁重的琐事之后,弹上一曲自娱自乐,沉浸在音乐的心流中,找到了一处让身心放松的桃花源。
钢琴,绕了30 年,终于回到了它关于浪漫与美的本质。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北京很多精英猝死 3个月婴进ICU
北京市民:好多青壮年猝死 医院爆满情况持续很长时间了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最新通报称,近期,北京市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较高流行水平,病原体以流感病毒为主,未来几周流感仍将处于流行期。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引起流感季节性流行的主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通报称,2023年12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北京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238918例,死亡25例,病种主要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百日咳、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等。近期不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加的可能。
近日,北京市民柴先生对大纪元记者说,医院现在仍然爆满,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孩子感染的多,学校里几乎每个班级都有七八个人请假。
柴先生说,他身边有不少30~50岁的人(青壮年)猝死的情况,这种情况比往年多。表面看是死于心梗、脑梗,真正的死因官方不敢说,但是大家都在私下议论纷纷。
北京市民武先生对大纪元透露,他听说“好多好多的精英猝死了”,“好多人都这么说”。
他说,这个冬季感冒发烧的人很多。
北京市民孙先生告诉大纪元,发烧感冒的人的症状跟新冠差不多,后遗症也一样。
他说,因为疫情比较严重,大家都很担心,所以就尽量少出门。现在出门都戴口罩,应该有一半的人都戴口罩,因为都害怕,感染了很难受。
尽管疫情大流行,但是孙先生说,没人管,靠老百姓自觉(防疫)。
北京3个月宝宝感染病毒 直接住进ICU
IP属地是北京的“胚芽在北京”1月11日发视频“3个月宝宝突然感染病毒,直接住进ICU,全家人要吓死了”。
“胚芽在北京”在视频中说,“我家宝宝半夜狂吐不止,咳嗽有痰,喘不过气来,挂急诊送儿童医院。在医院排队输液两天,病情非但没好转,还越来越严重。我们都觉得可能又出现了交叉感染,输液两天后,宝宝已经不吃不喝不睁眼了。”
她说,孩子父亲觉得再去儿童医院排队,病情可能会被耽误。“一个同事给我们推荐了一个儿童私立医院。我们凌晨5点出发,去北京京都儿童医院挂急诊。护士看到孩子病情比较严重,直接带我们过去插队,看了主任医生。医生看完说情况很严重,孩子又太小,再晚一点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需要立马住院。”
“我当时听到医生说的这几句,大脑一片空白,直接懵了。赶紧交了住院费,直接住进了儿童ICU。住进来之后,医生给宝宝打了抗生素,其它时间全天都在输液,早上8点开始输夜,一直输到次日凌晨3点。输液三天,孩子还是咳嗽很厉害。问医生具体的病因是什么,医生说是感染合胞病毒了……这次带宝宝看病是一次胆战心惊的经历。”
官方:今年流感病例数高于往年同期
1月12日,中共官媒报导,从中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今年第一周的流感病例数高于往年同期。
在2024年1月1日—7日,流感样病例报告中,南方省分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占所有门诊病例的9.7%,高于2021~2023年同期水平;北方省分哨点医院报告的数值为7.1%,高于前一周水平,也高于2021~2023年同期水平。
中共国家流感中心1月4日发布的最新一期《流感监测周报》(2023年12月25日—31日)称,乙流毒株占比出现了大幅上升,南方的乙型流感占比为26.4%,已连续6周上升;北方的监测数据则高达47.3%,已连续9周上升
在北京丰台区医院发热门诊,一名医护人员介绍说,前段时间,甲流病人很多;近一周,乙流患者有所增加。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邵姗姗称,“乙流主要表现症状有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头痛、眼结膜充血和全身不适等。”
很多网友跟帖吐槽,疫情没完没了,自己同时感染多种病毒或轮番感染不同的病毒。
“ylovefym”:我儿子就是支原体、甲流、乙流同时感染的。
“那一丝涟漪sky”:我家人就是,甲流、乙流都是阳性。
“小男总尿鞋”:感染14天了,已经变肺炎了。
“爱掌柜爱蛋黄儿更爱守门儿”:新冠之前甲流乙流根本不算什么大病,就是新冠给闹的,让你自身的免疫系统瘫痪、抵抗力减弱,所以很容易就生病了,而且持续时间长。
民众怒批中共隐瞒疫情真相
对于这波疫情,大纪元前期采访的知情者及大量民众表示,当前的疫情就是新冠疫情,而且身边不断有人死亡,原因之一或与接种新冠疫苗有关,但是中共官方刻意低调处理,搪塞民众,引起民众不满,批中共视生命为草芥。
近日,辽宁居民马先生对大纪元记者说,这次疫情,政府不说清楚是什么疫情。“医院能跟你说这些吗?政府不让说,它能说吗?”“我身边有十来个感染的,肯定跟新冠疫情有关,但是对于疫情,政府不报,也不承认。”
他说,听说周边有两三个人去世了。有的突然得白肺了,岁数大的就死了。前一阵子红霉素都买不到。感染的人仍然有,得白肺的年轻人还能治,岁数大的就治不了。
马先生还透露,他曾经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半年经常感冒。“十天八天就感冒一回,慢慢缓吧,有什么招啊?就是免疫力低了。新冠病毒造成人的免疫力下降”。
辽宁居民付先生说,这波疫情,学校里大概有70%左右的孩子都被家长带去医院打点滴。政府不公开疫情在传播的信息,医院也不承认。大家都“忽略”这个问题,谁都不愿意提。
“这段时间突然死亡的,我身边就有三四个人,没有症状,直接就死了,来不及抢救。都是五十多岁的人。死在家里的多,工作中死的也有。”付先生说,在这样的国家,死了算正常,活着就算捡便宜。死了都不如蚂蚁值钱。
帝国主义夹著皮包逃跑了! 2023年流入中国股市的外资近9成已撤出
记者陈霆综合报导)2023年流入中国股市的外资约90%已经撤出,人们越来越怀疑中共当局是否愿意采取行动,来提振疲软的经济。
分析师认为,这反映了全球基金经理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
香港大华继显(UOB Kay Hian)财富管理首席投资官王琪说:“尽管房地产是关键,但信心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房地产。”
“我指的是消费者信心、企业信心和投资者信心——这包括来自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王琪说。
尽管最近几周,经济数据出现了一些起色,中美关系出现解冻的迹象,且多数贷款机构下调存款利率,但中国股市的表现仍然逊于全球。与标普500指数本月上涨4.7%形成鲜明对比,沪深300指数却下跌了超过3%。
12月,中国上市股票的外资卖超金额已达260亿元人民币,全年度预估将创下2015年(沪深港通第一个完整年度)以来最低外资流入纪录。
在中共当局要求支撑股市的压力下,中国上市公司大规模回购股票,国内投资基金和国有金融机构也大规模购买,反而加速了海外投资者的退出。
外资的长期抛售,可能使中国股市在年末陷入低迷。
交易员表示,在中共宣布对游戏行业的严厉新规后,包括腾讯、网易在内的游戏股周五遭到大幅抛售,再次阻碍了市场情绪复苏。
美国银行本月对亚洲基金经理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基金经理正在减持中国股票,这个结果与11月相同。
按美元计算,沪深300指数今年将下跌15%以上。
包子欲赤化全球 国际社会已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