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8日 星期日

1848年革命,民族之春 Spring of Nations

 


1848年革命
《街头的路障[1][2],一副由霍勒斯·韦尔内于1848年创作的画作。背景为巴黎先贤祠
日期1848年2月23日-1849年初
地点西欧中欧
别名民族之春、人民之春、革命之年
参与者 法国
 德意志邦联
 奥地利
 匈牙利
 意大利各邦国
 丹麦
瓦拉几亚 瓦拉几亚
 波兰、  波希米亚和其他
结果造成欧洲的保守政局产生剧烈的变化以及巨大的社会与文化转变

1848年革命,也称民族之春英语:Spring of Nations)或人民之春(英语:Springtime of the Peoples),是在1848年欧洲各国爆发的一系列武装革命。这一系列革命波及范围之广,影响国家之大,可以说是欧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革命运动。第一场革命于1848年1月在两西西里王国西西里岛爆发。随后的法国二月革命更是将革命浪潮波及到几乎全欧洲。但是这一系列革命大多都迅速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1848年革命还是造成了各国君主与贵族体制动荡,并间接导致了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运动。

意大利邦国1848年革命

[编辑]

背景

[编辑]

自从在经历1830年革命以后,意大利逐渐随社会的发展兴起一班中产阶级。在1847年加富尔创立了一份名为‘复兴’的报纸,意指十九世纪的意大利统一运动会为意大利带来复兴。鉴于中产阶级兴起带动了社会的政治意识增加,故此这份报纸在民众中间开始得到接受;另一方面,一些意大利人也开始受烧炭党马志尼青年意大利党等组织之宣传及其传播的统一思想所影响,意大利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及受到支持。

经过

[编辑]

1848年1月,两西西里王国首先爆发了反抗两西西里国王费迪南多二世专制统治的革命,迫使他赋与国民一部宪法。这引发了亚平宁半岛上的人们纷纷争取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在同年的2月和3月,那不勒斯托斯卡尼皮埃蒙特均颁布了宪法。3月18日米兰热那亚亦爆发革命,迫使奥军撤出该地。威尼斯亦爆发了起义、共和主义者恢复了威尼斯共和国,迫使奥军撤退。结果,伦巴底威尼托帕尔马摩德那亦出现了起义。

3月24日,革命更得到其中一个邦国政府的支持,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国王查理亚伯特的领导下联同伦巴底向奥地利帝国宣战。然而,教宗不想与奥地利开战,因为同是天主教的国家。其他邦国亦遵从教宗的决定,仅给予查理亚伯特很有限的支持。于是,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最终在7月24日战败,查理亚伯特让位与儿子伊曼纽二世

除君主立宪主义者支持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对奥地利的战争外,与此同时,共和主义者也在罗马发动革命,他们由马志尼加里波底带领,攻入罗马城,迫使教宗出走,成立了罗马共和国。然而在1849年7月,共和主义者的革命遭到和君主立宪者同样的结果,法国派兵推翻了罗马共和国,并进占罗马。罗马的革命被镇压,教宗庇护九世在法军的保护下复辟。最后在8月28日威尼斯共和国亦被奥地利派军镇压,整个革命到此失败。1850年加里波底流亡美国纽约市。

影响

[编辑]

创立复兴报的加富尔最终在1852年成为萨丁尼亚王国的首相,采行自由主义政策,并有着扩张以一统北意大利的雄心。故此,1848年革命虽然失败,却为1860年代奥地利帝国日益自由化、意大利统一及德意志统一奠下重要基石。这些国家均颁布宪法,给予中产阶级与贵族及特权阶层分享权力。

法国二月革命

[编辑]

革命者在杜乐丽宫的国王宝座上写道:“巴黎人民致全欧洲:自由、平等、博爱。1848年2月24日”。

德意志1848年革命

[编辑]

背景

[编辑]

1840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逝世,腓特烈·威廉四世继位。腓特烈威廉四世颇同情自由主义。他放宽了报章审查,而且不阻止自由主义的活动。在1847年,他甚至召开了一个国会,普鲁士各区议会均派出了代表。但是国王拒绝给予该国会任何宪法上的权力,自由主义者因而失望地解散。翌年,法国二月革命引发的革命风潮直卷整个欧洲,包括了德意志各邦国及普鲁士。

经过

[编辑]

1848年2月29日,慕尼黑起义,大学生、工人、市民联合占据军械库,要求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以及他的宠妾“罗拉内阁”下台,国王被逼成立一个由中产阶级代表组成的新内阁。如此。内阁的风潮厉行整个南德意志地区,史称“三月内阁”。

1848年3月18日,柏林革命,中产阶级与工农阶级聚集王宫广场,要求实行出版自由、召开联合会议、组织人民自卫团,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被逼部分同意人民的要求,但人民并不罢休。3月20日军队撤退,3月22日,起义胜利,国王在群众注视下为一百八十三名烈士脱帽致哀。3月29日,柏林自由派内阁组成。腓特烈威廉四世意识到原先的改革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的要求,于是召开了一个立宪会议。他宣称希望成立一个联邦制的德意志帝国,在这个帝国中将会有一个民选的议会,国民拥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由于普鲁士作为德意志邦联中的一个大邦也愿意支持自由主义者,某些德意志邦国便也群起仿效。同年3月底,约五千名决心实行民主自由平等的德意志领袖齐集于法兰克福,召开了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由1848年5月18日开会直到1849年5月31日。这个议会主要是由中产阶级组成,希望预备一份联邦宪法,有代表支持成立由奥地利帝国统治的大德意志,将奥地利波希米亚并入德国;有代表则支持由普鲁士统治的小德意志,不包括任何奥地利领土。

最后,议会的与会者认为,应采取“小德意志”方案统一,并将德意志皇位给予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不过,腓特烈·威廉四世拒绝这个建议,因为他害怕奥地利反对,而且新宪法规定国王没有对法案的否决权,这是他极力反对的,他甚至形容接受由议会赋予的帝位是“拾取在沟渠上的皇冠”,而奥地利和德意志南部诸邦的代表因议会通过“小德意志”方案而退出(害怕北部的新教势力会主导整个国家)。仅余的“小德意志”议会代表面对失败,惟有把立宪议会解散,不久之后普奥联军攻进各邦议会,数千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者被迫逃走至美国。德意志革命力量虽然曾经强大,但最终在封建专制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但国王被迫接受宪法。

影响

[编辑]

在1850年,普鲁士国王也成立了宪法,回应失败了的民间革命,并决心要成立一个团结北方德意志邦国的联盟,以回应民族主义的诉求。

丹麦革命

[编辑]

背景

[编辑]

丹麦自从17世纪就一直是个君主专制国家。但是在1830年代丹麦国内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运动开始愈演愈烈。1848年1月20日,国王克里斯蒂安八世驾崩。丹麦国内的自由主义者随后便发起了一系列君主立宪运动。

经过

[编辑]

1848年3月21日,丹麦国家自由党人组织了一次前往克里斯蒂安堡宫的游行。新的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接受了自由主义者的要求,制定了新的宪法并成立了由国家自由党主导的新内阁。弗雷德里克七世同时也同意了与一个两院制议会共同分担权利。丹麦成为君主立宪国家,尽管权利依然高度集中。很多军官对此表示不满,但最终也接受了新政府。与欧洲其他国家不一样,丹麦革命从始至终都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革命之后并没有爆发反动主义政变。但是新的宪法并没有延伸到南部的石勒苏益格公国,丹麦与德意志联邦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仍然没能得到解决。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随后在同一天爆发。

奥地利革命

[编辑]

维也纳

[编辑]

19世纪中叶,奥地利帝国仍是一个多民族的封建贵族专制国家,而维也纳作为奥地利的首都,便成为了保守势力的中心。当地的革命也是由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所激发的。1848年3月13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爆发了推翻梅特涅政府的示威游行,高呼“自由、宪法”、“打倒梅特涅”等口号,维也纳的革命者包括了所有的社会阶层,例如宫廷人士,崇尚自由主义的贵族、中产阶级和专业人士,他们均要求民主的改革,大批群众示威,更筑起街垒与奥地利军队展开战斗,示威人士限令奥皇斐迪南一世立即解除首相梅特涅的职务;在国民的压力下,斐迪南被迫让步,年届七十五的梅特涅辞职并举家逃至英国伦敦,奥皇承诺“颁赐”宪法,并于3月17日改组成责任内阁,4月25日颁布帝国宪法,但新内阁继续推行反对自由主义的政策,于是整个局势急转直下。5月15日维也纳人民再次起义,迫使斐迪南一世及哈布斯堡皇室5月17日由维也纳逃至因斯勃鲁克,奥皇在7月同意召开立宪会议。

波希米亚

[编辑]

1848年3月,“青年捷克党”在布拉格举行会议。他们要求实行责任内阁,承认捷克语德语之间的平等地位,反对奥皇以诏书形式颁布的宪法和奥地利元帅温迪施格雷茨的军事挑衅行动,皇帝在压力下同意了该等要求。布拉格市民更于6月12日早晨举行革命。革命者和奥地利军队进行战斗,并逮捕了地方议会议长。但被温和的中产阶级释放。这位地方议长逃出后便遂同温迪施格雷茨一起进行反攻,引致6月17日革命失败。

匈牙利

[编辑]

革命由匈牙利人科苏特·拉约什领导,发起了一场反抗奥地利专制统治的运动,他虽认同匈牙利民族主义,却否定了传统以来马札尔贵族的特权。他指责这些贵族有免税的特权,要求废除封建的法庭和随意强迫农民作工的做法。他的方案包括成立一个民选国会,商人、贸易者、专业人士、中产阶级皆有选举权;他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引入陪审团制度,于是在1848年3月,群众在科苏特的领导下要求整个奥地利帝国确立以英国模式为本的宪法和国会,废除人头税,由选举产生匈牙利政府,并草拟匈牙利法典。3月15日,旧有的国会被迫接受这些建议,在维也纳成立一个立宪政府。匈牙利的地方议会迅速通过了一连串自由主义的法案。然而,当俄国军队在1849年5月开始援助奥地利时,局势便变得对革命者不利。在八月至九月份,革命更在俄奥联军镇压下迅速终结。

影响

[编辑]

奥地利首相、保王党的梅特涅被迫下台,而奥皇斐迪南一世亦宣布退位,并让位予他的侄儿弗朗茨·约瑟夫。新任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通过一些较自由的政策,如扩大地方自治及保证各族平等,维持帝国统治。面对奥地利本土的不满,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于1849年3月4日颁布宪法,承诺组织一个保障帝国统一、民族平等及代议制的国会,亦废除封建制度、建立市政组织及改革司法制度。在捷克问题上,为纾缓捷克的独立情绪,奥地利政府便作出退让,如和所谓的老捷克派(即士绅及中产阶级)合作,允许捷克人组成波希米亚议会,捷克语取得与德语对等的地位,捷克人有自己的大学及中学,且可在政府中担任公职。匈牙利王国、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成为了帝国直辖区,享有一定程度的政治自由,奥帝国最终于1867年改组为奥匈帝国

瑞士独立同盟战争

[编辑]

拿破仑战争之后,瑞士再次成为一个联邦,各州再次享有高度的自治。不过,1840年代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最终在1847年爆发了分离主义联盟战争。经过一场几乎没有流血的战争之后,自由派获胜,独立同盟于1847年11月被瑞士联邦解散。法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帝国保守政权都对自由主义者的获胜表示不满,并警告瑞士联邦不得修订新宪法。但随后的革命浪潮让这些国家的保守派自顾不暇,瑞士随即颁布《1848年联邦宪法》,完全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联邦制国家。

其它国家

[编辑]

1848年的革命浪潮几乎波及了整个欧洲。除了上述国家,多瑙河公国、比利时、爱尔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起义和革命。甚至像新格拉纳达和巴西这样的美洲国家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美国与加拿大也受到了影响。

英国、荷兰、葡萄牙、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是少数几个没有在1848年发生革命的欧洲大国。但是葡萄牙王国、和俄罗斯帝国控制的波兰会议王国立陶宛都在此前发生过革命或内战。俄罗斯境内的自由主义者和革命组织之间并没能建立起良好的联系,没能在1848年发动革命。奥斯曼帝国相对平静,但是在其不少附属国内均爆发了不同程度的抗议和示威。英国和荷兰是少数几个能够进行有效改革,避免事态激化的国家。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2024年9月7日 星期六

专访戴晴 :六四事件铁幕背后:邓小平陈云权力斗争

大中华顶流精英!个个富家子 热血报国震敌军 下

 

—台湾纪录片《冲天》国军飞行员抗日纪实

如果不是《冲天》,我也从未知道民国抗战中还有这等英勇与正义的故事。 陈怀民牺牲三周以后,两架中华民国轰炸机,由徐焕昇和佟彦博率领,飞越东海进入日本抛洒传单,呼吁日本追求和平,放弃侵华迷梦。在那个没有卫星导航的时代,徐焕昇和佟彦博两个人,精密计算了天气油料、航线航程,甚至月亮的盈亏,运用简单的无线电设备,改装两架马丁轰炸机,并且选在夜间出击,以躲避日军地对空炮火,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3.巨大的勇气与正义

如果不是《冲天》,我也从未知道民国抗战中还有这等英勇与正义的故事。

陈怀民牺牲三周以后,两架中华民国轰炸机,由徐焕昇和佟彦博率领,飞越东海进入日本抛洒传单,呼吁日本追求和平,放弃侵华迷梦。

纪录片《冲天》剧照。(CNEX视纳华仁提供)

在那个没有卫星导航的时代,徐焕昇和佟彦博两个人,精密计算了天气油料、航线航程,甚至月亮的盈亏,运用简单的无线电设备,改装两架马丁轰炸机,并且选在夜间出击,以躲避日军地对空炮火,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这是有史以来,首架穿透日本本土的敌方飞机,比美国杜立德将军首度轰炸日本东京,还要早4年。这些行动,史称“人道正义远征”。

美国《华盛顿邮报》在谈到此次“人道远征”行动时,称:“中国空军报复日机之轰炸为散布传单,与日本之文明相较,实令日本置身无地。”

英国《新闻记事报》也评价道:“中国空军日前飞往日本散发传单,唤醒日本人民推翻军阀,此事意义重大,亦饶有趣味。”经过此次“纸弹”空袭日本后,日本政府可谓颜面扫地。

甚至,连日本亲历者中谷正子也认为:“中国人专门派了飞机来,仅仅是撒一些传单,其实他们是很和平的人。”

纪录片《冲天》剧照。(CNEX视纳华仁提供)

抛洒到日本领土的传单,部分内容如下:

“我们大中华民国的空军

现在飞到贵国的上空了

我们的目的

不是要伤害贵国人民的生命财产

我们的使命,是向日本国民

说明贵国的军阀

在中国全领土上做着怎样的罪恶

——《告日本国民书》”

4.死亡来时是一瞬间,爱情来时也是一瞬间

在文学创作中,死亡与爱情是其中的两大主题。可是在《冲天》中,当这两大人生主题在一些年轻飞行员的身上同时降落时,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绝望中的美呢?

纪录片《冲天》剧照。(CNEX视纳华仁提供)

飞行员铁鸟痴汉刘粹刚初遇大家闺秀许希麟,惊为天人。对刘粹刚来说,开飞机经过许希麟家门口时将飞机低飞就是他们那个职业的最好撩妹方式。当许父担心空军飞行员的职业太危险时,许希麟笑了,拿筷子在父亲的酒杯里蘸了酒,写下一行字: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他们谈恋爱后,刘粹刚升空迎敌,她在阳台上亲眼目睹他把日机击落。她对他说:“你在天上拼命,我却躲进防空洞,我觉得这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讥讽,我做不到。”1937年10月25日,刘粹刚率队赴太原执行任务途中在山西高平失事,飞机撞毁于魁星楼,年仅25岁。

飞行员张大飞是台湾著名作家齐邦媛年轻时的仰慕对象。在整整7年的时间里,张大飞都与少女齐邦媛保持通信,直到26岁战死,还托人将一包齐邦媛写的信交回。张大飞与齐邦媛无话不谈,诗词、理想、人生……在抗战胜利前夕,张大飞殉国于河南信阳上空,年仅26岁。

1945年8月10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到了重庆,重庆的狂欢是齐邦媛漫长一生所仅见。狂欢中,她突然感到万声俱灭。她再也不能忍受推挤的人群,一面跑回家一面哭,她受不了这样的狂欢。在昏天暗地的恸哭中,她度过了胜利夜。

在混乱年代同时遇上死亡和爱情,代价恐怕就是之后一生的漫长修行吧。

《冲天》的解说台词这样讲述这些飞行员:

“在天空面对孤独,回到地上来寻找依恋。

他们的心智,或许如蓝天一样透彻单纯。

但他们的灵魂,有时候却深沉得令人费解。

他们如果有可以称为计划的东西的话,那大概就是为国牺牲吧。

代表他们诺言的,就是他们每个人都存有一张遗嘱。”

在飞行员张大飞的自述中,他在有一次的飞行任务中,他清清楚楚地看见敌军驾驶舱里那个人的脸,一脸的惊恐。他来不及多想,只知道如果不先开枪,自己就死定了。回防至今,他忘不了那坠下飞机中,飞行员的脸。

飞行员翱翔在天与地之间,不能挂念过去,不能思索未来。他们只有现在,只有当下。这些二十多岁的大孩子们,比谁都接近死亡。

因此他们不得不比谁都接近上帝。如果死神前来敲门,他们没有任何闪躲的余地。纵使有再多的不舍,他们必须下定决心,斩断自己的未来,才能让他们所爱的人有未来。但是战争把年轻人带进坟场,而谁来把战争带进坟场呢?

纪录片《冲天》剧照。(CNEX视纳华仁提供)

5.来自与飞行员同龄人的影评节选

《冲天》这部影片既弥补了大多数观影者历史观的缺位,对于“国军”我们了解的太少;也弥补了对于抗战情感上的某种空缺,让我们从民族大义聚焦到个人的悲欢离合。——壹青年

看影片的过程中,身为台湾人的我不断地流泪,大概是被那个年代中国人的纯真、无私为亿万人民捐躯的情怀与悲壮的历史感动吧。

在台湾解除戒严后,从原本的一言堂,转为允许各种论点公开存在。虚伪、不真实的东西公开了,很容易被众人揭穿、批判而抬不起头来。

这个纪录片给我真实的感觉,是符合台湾言论自由后,被大家承认的历史,而不是执政者强压给人民的历史。远去的秦皇汉武我们可能难以辨别了,可是距离我们最近的近代,我们还能勾勒出大概的历史的脉络吧。——Andy

那个飞行员到日本领土发传单呼吁和平的故事相当打动我,那个中国飞行员的妹妹和日本侵略者飞行员的未婚妻通信的故事也相当打动我。和电影不一样,《冲天》里的故事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感觉比电影还要精彩很多。一部虚构的电影,人们可能会疏远其中的桥段。一部真实的纪录片,当尘封的细节被一点点还原时,我反而开始有一点点不知所措了。《冲天》的出现,刷新了我对战争的认识,对人性的认识。

正如《冲天》的导演张钊维所说,美国、日本、德国等都有一系列反思“二战”的作品,比如《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等。中国在这方面的优秀影片很少,但是故事又太多。可能其中每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都会是好莱坞大片的主角。——菠萝公主

与其说是空战英豪史,更像是在述说彼时代一群青年人孤独的修行。本片最高明之处,就是把一个个符号化的名字还原成活生生的人,无异于周围的你我他。也有情,有牵念,有任务,最后战亡。又残酷,又热血。看完,泪奔。叹服于人道,泣涕于无常。——Erica

这部影片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以动画还原空战场面,构建出了72年前,一群年轻空军士兵在战争的风烟中所迸发出来的血泪,“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那是刻在青天白日上的血浴大地之梦,令人敬佩、令人感动、更令人长嚎而当歌,扼腕而叹息。他们在天空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悲歌。——倬彼云汉

一群大好的青年,一腔淋漓的热血。他们多数不敢谈恋爱,怕血荐轩辕,空负佳人一世。歌曲《西子姑娘》,这中国诗词中美丽的意象,代表着他们守护的家国,代表着他们蓬勃的青春,代表着他们心底最柔软的温存。最高贵的骑士亦是最接近天堂的天使。——锄头

行走在生死的边缘线上,言语苍白哑然,情感磅礴却又极其内敛。己身之小,洪流之大。虽人中之龙凤,死生亦不得已。——犁头

本片的最成功之处就是把战争时期中国个体人的生活状态和家国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本该在校园里博览群书,享受恋爱甜蜜的青年才俊驾上战机,保卫祖国的领空。天上,他与侵略者殊死搏斗,九死一生。地上,伊人在水一方,唯盼君平安归来……寥寥数笔都是无限的真情流露,驰骋苍穹把敌歼的同时姑娘却为君消得人憔悴。

与那些把日本人写得不堪一击的大陆“抗日神剧”相比,何者更感人?何者更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来之不易?两者高下立判。——涵与之

后记:原文最早作于2017年,适逢中华民国军人节(9月3日),于大纪元发表以飨读者。1945年9月3日,中华民国政府正式宣布抗日战争胜利,这天被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冲天》带你去看一段最真实的历史,一段饱经沧桑的民国往事。

大中华顶流精英!个个富家子 热血报国震敌军 上

 

—台湾纪录片《冲天》国军飞行员抗日纪实

如果不是《冲天》,我也从未知道民国抗战中还有这等英勇与正义的故事。 陈怀民牺牲三周以后,两架中华民国轰炸机,由徐焕昇和佟彦博率领,飞越东海进入日本抛洒传单,呼吁日本追求和平,放弃侵华迷梦。在那个没有卫星导航的时代,徐焕昇和佟彦博两个人,精密计算了天气油料、航线航程,甚至月亮的盈亏,运用简单的无线电设备,改装两架马丁轰炸机,并且选在夜间出击,以躲避日军地对空炮火,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纪录片《冲天》剧照。(视纳华仁提供)

你听过这样一首温柔的军歌吗?

“柳线摇风晓气清,频频吹送机声。春光旖旎不胜情,我如小燕,君便似飞鹰。轻渡关山千万里,一朝际会风云,至高无上是飞行……”

1946年的《西子姑娘》,傅清石词,作曲人是写《何日君再来》的刘雪庵。如是燕啭莺啼、静姝温雅,却居然是一首军歌——中华民国空军军中歌曲。

西子湖畔的少女,向她任职国军飞行员的情人表露了深切的叮咛和殷勤的寄盼。沙场机声,水乡柔情。那传统中国女性的情怀,就和着静姝温婉的曲调,飞到了白云的尽头。

时光向后跨越了半个世纪。这首温柔婉转的空军军歌成为了台湾纪录片《冲天》的主题曲,它穿越时空,飞越海峡,流进了当代听到它的中国人的心中。

《冲天》2015年底在台湾上映,除了官方捧场,在年轻人中几乎没有激起水花。导演张钊维说:“我知道现在台湾社会的氛围,对和大陆有关的历史不那么感兴趣。”

而他其实抱着一个更大的希望,希望拍给全体中国人看,要不太遗憾。距离1937年已经80年,他们的死亡依然孤独。

纪录片《冲天》剧照。(CNEX视纳华仁提供)

然而《冲天》在台湾不卖座,在大陆不上映。导演拍给全体中国人看的希望似乎有一个艰难的开始……

制作期间,导演张钊维曾与一位英国纪录片制片人聊起这部电影。对方问他是否想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录片和80周年的纪录片区别在哪里。他还没有回答,对方就接着说:“80周年的时候,你现在能采访到的人,都不在了。现在是最后的机会。”

纪录片《冲天》剧照。(CNEX视纳华仁提供)

《冲天》的开头是这样的:一个万里高空俯瞰苍生并且向前移动的飞行员视角,眼前是漫无边际的蓝天与朵朵萦绕不去的白云。伴随着金士杰沧桑的男生独白,画面回到黑白色的民国年代。

为了对付可能爆发的中日全面战争,国民政府在杭州成立中央航校,培养第一代飞行军官。航校门口的校训更是开场震撼:“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全世界没有一所航空学校,会有这样的标语。这是诞生不到30年的中华民国,在敌人逼近的时刻,所发出的吼声。

纪录片《冲天》剧照。(CNEX视纳华仁提供)

在《冲天》里,你几乎可以找到构成人一生的所有元素——战争、死亡、孤独、勇气、爱情、友情、亲情、患难之情。

和现在的我们不同,这些元素演绎于兵荒马乱的战争岁月,在时代的放大镜下被放大到一个和平年代的我们难以逾越的精神高度。

于我眼中,这场人类最大战争是他们抗争呐喊的战台,更是他们人性史诗般演绎的巨大舞台。

纪录片《冲天》剧照。(CNEX视纳华仁提供)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分享最让我动容的四点感悟。文章的最后,我亦邀请了几个观看过《冲天》的年轻朋友分享他们的观后感。

《冲天》遵循着CNEX纪录片的标语“给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备忘录”(希望对华人当代社会的变迁历程进行系统性地描绘与记录)而生,写这篇文章的我亦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郑重地打开这页我们未曾打开过的珍贵的备忘录。新世纪的年轻人跨越时空,能和1937年的同龄飞行员年轻人进行一场心灵的交谈吗?

1.真正的贵族精神

“现代的贵族不是封建时代的血统意义了。也不是高大帅富这些外在的光辉形象与条件。

影片中的这些贵族,是他们的情操,是他们的勇敢。

在一个积弱的国家中,生长于比较富裕的家庭,他们比一般人受过较多爱护与教育。他们身体健康、营养丰富、发育良好,他们身手矫捷、知书达礼、善于思敏于行、行为优雅,他们懂技术、享受生活,他们狂热地追求他们的爱情与快活。他们几乎拥有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一切,拥有美丽的妻子、父辈遗留的大笔财富、个人美好的前途。

纪录片《冲天》剧照。(CNEX视纳华仁提供)

他们也或许什么都没有,失去了家庭故土,失去了父母手足,但以上苍赋予他们的条件,只要他们愿意,只需他们适时的能够理解的胆怯起来,其实不难拥有足够的美好。但他们的高贵在于他们几乎拥有一切却又甘愿随时放弃一切,包括他们爱的人与爱他们的人,在于他们明明很害怕却勇往直前。他们的高贵在于,为了不认识的一群人,所谓民族与国家,他们慷慨残忍地愿意放弃自己的生活、财富、喜悦、爱人,让他们爱的人与爱他们的人永远黑暗地活在光明之中,而他们明明知道那些不认识他们的人势必没有人会记得他们的生命的珍贵,即使那些人现在活在平安之中。他们的高贵在于,他们是黑暗之中的光明的存在,用一种光明去面对这种黑暗。”——谭端《天空的情书》

我在观影过程中,无不感慨,这些飞行员是一群多么帅气的大男孩。他们像是上帝的得意作品,个个都是女孩们心中的意中人。开战不到半年,中华民国牺牲了将近100名第一代飞行员,这些飞行员,有的来自顶尖学府,有的是归国华侨,有的出身名门望族。他们之中每十个就有六个人在战争初期牺牲,平均年龄23岁。

纪录片《冲天》剧照。(CNEX视纳华仁提供)

《冲天》撰稿人、《天空的情书》的作者谭端说:“这群飞行员无一不是英武潇洒,帅气得个个够格上好莱坞。他们出生富裕高贵,生活优渥,受过良好的教育,学识上佳,前途光明。他们是天之骄子,拥有被无数人艳羡的一切,却于国难时义无反顾地放弃这一切,带着赴死之心奔赴前线,且是前仆后继,九死却无悔。他们是真正的‘贵族’,为家人国人担当。他们是一群特异的存在,是最少的被最多的一群人所永远负疚的那么一群人。”

2.超越个体苦难与偏见的人性

难以想像,远去的历史洪流中,竟然还有这样的似乎只能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故事。在1938年的429空战,这一天是昭和天王的生日,日军出动54架飞机空袭武汉,以作为生日献礼。两军对垒,一共近百架飞机在空中缠斗,这在世界航空史上没有前例。

在那次飞行任务中,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一次与日军的空战中,在飞机中弹的情况下,选择用机身撞击敌机,与之同归于尽。这种行为可谓是敌军那种崇尚“祈战死”的武士精神的另一个翻版。

纪录片《冲天》剧照。(CNEX视纳华仁提供)

当陈怀民与日军飞行员遗体双双被发现的时候,人们发现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竟然贴身带着一封日本未婚妻(美惠子)寄来的家书,信中对其关怀之切与其最终结局形成强烈对比。这一瞬间,那个抗战神剧中反复丑化的恶魔般的日本鬼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凄美的人情。原来他们也有爱情。这本是一个传统的战斗英雄故事,却因为敌方的爱情故事而被增添上了无限唏嘘和温情。可是这难道不才是最真实的人性吗?

然而故事远远没有结束。飞行员陈怀民的妹妹陈难更是让故事上升到了一个超越个体苦难与国仇家恨的高度。陈难读了美惠子给高桥宪一的信后,不禁提笔给远在日本的美惠子也写了一封信:

“高桥夫人美惠子女士,当你接到这封突如其来的信,看到陌生异国人的名字时,你将感到不安与惊异吧。请你不要误解我失掉胞兄的心境,因为我设身处地,想到你失去高桥先生的心境。你得谅解高桥,他并不是不愿意,把自己的身体,保重地更健康一点。他并不是愿意无故牺牲,而是贵国被少数人所操纵的一种政治权利强制他,要他死就死了。我想到你的孤苦,和你此后惨绝凄凉的生涯。我恨不得立刻到贵国去,亲自见到你,和你共度友爱的生活。”

两个年轻男子在空中相撞,却在地上催生出这样一封信。文字早熟而透彻,由一个20岁的女子,写给另一个20岁的陌生女子。

跨越空间与民族偏见,这是一种怎样的爱与宽容,又是多大的悲伤才能促使这个年轻女孩写这样的一封信给远在异国的陌生女子。她们的生命本无任何交集,此时此刻,她们却以这种绝望的姿态在命运的无常与时代的安排下发生奇异的连接,她们刺痛对方却又温暖对方。

全中国大事变烽火?2女大生组织“陈胜吴广”发动抗争

 

—颜纯钩: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从局部对抗到遍地烽火

近日大陆发生两个社会事件,显示民众反抗中共的斗争,正在发生一些本质性的变化。

一件是青岛路虎女打人事件,事后路虎女只被行政拘留十天,罚款一千元,但社会舆论大哗,全国退伍军人纷纷前往青岛声援受害者,执笔时传来消息称,青岛已实施戒严。

另一件事未引起广泛注意,便是8月30日下午,山西空港区大马乡任泽村,两名大学女生在村内散发传单,呼吁村民抵制不合理拆迁,被村委会人员扣押并报警。村民闻讯包围了村委和警察,一度发生冲突。次日凌晨,警察被迫释放两名女生。

前面一件事意味着,一个局部﹑短暂﹑不起眼的社会事件,有可能酿成全国范围的大事变。后一件事意味着,中国知识精英阶层,开始寻求与底层工农大众建立同盟关系的路径。

多年以来,中国民间的抗争,都是分散的个别发生,没有机会得到广泛社会响应,各自为政,易起易落。有的被金钱摆平,和平散伙,有的被武力镇压,消沵于无形。多年前广东乌坎的农民抗争,一度有声有色,但可惜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最终被政府敉平,当年主其事的汕尾市委书记郑雁雄,今日是香港中联办主任。

一向以来,民间抗争起因多为经济利益,牵涉的人数不多,事件规模有限,中共多年维稳,积累了一套处理社会危机的手段,文有文做,武有武做,恶性事故都在短时间内处理,不使事态恶化扩大。所谓维稳,便是政府有控制局势的能力,有钱有武器,不怕少数百姓作反。

中国底层百姓对自己的处境认识肤浅,他们反对贪官,却相信清官,反对地方官,却相信中央,他们的认识水平,从来没有到达质疑体制的那种高度,因此凡事只问利益,不问理念,这也是社会反抗运动不能发酵的基本原因。

今次两个事件,性质却开始发生变化。退伍军人遭辱骂殴打,并不涉及金钱利益,而是路虎女之狂妄凶恶,践踏了普遍的公义,而她被轻易放过,也显示背后的政治势力来头不小。全国退伍军人为此而集结,大连有二十一辆大巴满载退伍兵前往青岛声援,他们不但不会有任何经济利益,甚至要自费负担交通食宿,目的只有一个,便是为自己的同袍讨回公道。

一是规模相当大,还在扩大当中;二是斗争目标指向路虎女背后的政商黑势力;三是作为退伍军人,他们比一般平头百姓更有底气,政府对他们也要忌惮几分,因退伍兵闹事存在重大隐患,以至中共要专门成立一个退伍军人部来处理;四是退伍军人已有过数次抗争事件,但都为自身利益,此次涉及政治诉求,后果可大可小。这件事如何收场,还要继续观察,经济斗争转化为政治斗争,是足以动摇中共体制的一个新苗头。

第二个事件也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往常的民间抗争,都在工厂农村发生的多,城市市民也有,但也大多发生在底层。某个地方发生不公平的事件,涉及的利益方聚众喧嚷,静坐示威,有的甚至下硊求情,这都是习惯性动作。

通常的情况是,抗议的人自去抗议,未涉利益损害的则袖手旁观,看它起事,看它散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未发生过大学生主动走到农村,去发动农民作集体抗争的事情。

本来,农村拆迁与大学生没有利害交集,他们犯不着去担一份风险,暴露自己的政治面目,以至影响自己的前途。但这一次,两个女大学生却不辞劳苦,不避风险,直接走到底层,参与和组织农民的抗争,这便是事件性质起了深刻变化的迹象。

中国知识精英的政治抗争由来以久,从八九六四的大学生,到一大批公共知识分子被打压,到维权律师被团灭,再到彭载舟的登高一呼,白纸运动的勇敢呼唤,中国知识精英从未停止为自由民主的“鼓与呼”,但是迄今为止,知识精英的抗争,与基层还是离行离列。

基层民众的抗争呈现分散﹑短期﹑易起易落﹑缺乏组织的特点,工农大众对政治缺乏深刻认识,他们的目光比较短浅,看不到体制的弊病正是剥夺他们生存机会的底因,在这种认识水平上的抗争,永远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知识分子的长处恰恰在他们的政治见识,他们的思想﹑眼光﹑论述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可以补工农大众的不足。工农人数众多,知识精英有历史见识,双方互补之下,抗争可以更大更持久更深化,这是未来值得我们留意的新动向。

以上两个事件都显示大陆反共浪潮正在走向一个新阶段。政治的事始终离不开一个“势”字,正邪是理念之争,成败是力量对比,胜负取决于力量对比的变化,取决于势。今日之势非昔日可比,看未来趋势的转化,须从这一类新苗头处去思考。

金砖会议后,习返航专机险些被轰,原来猛士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