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 星期五

首位成为总统的麦当劳员工

 川普赢得大选 发“辞职信”给麦当劳藏深意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统川普(特朗普)胜选,明年1月将重返白宫。随后他的小儿子小唐纳‧川普在Instagram上以川普名义向麦当劳发出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议。

川普在选举期间,曾于10月在费城郊区一家麦当劳“打工”。当时他系上围裙,开始炸薯条,并通过得来速窗口把炸好的薯条亲手送到顾客手中。相关视频在社交媒体吸引了上百万次的观看。他说,这是他一生想要做的事情。

11月6日,川普在美国大选中获得295张选举人票,确定重返白宫

当天,川普的小儿子小唐纳·川普(Donald Trump Jr.)在IG上发出父亲的“辞职信”,上面的格式比照麦当劳的声明,而收件人为麦当劳位于芝加哥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

川普在信中说,“致亲爱的麦当劳管理层,请以此信为本人辞去麦当劳职务的正式通知,辞职将于2025年1月20日(周一)生效。”(相关链接

信中表示,川普“很享受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机会”,“从翻汉堡到制作薯条,再到管理得来速,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餐饮业和努力工作的价值”。

信中说,“我承诺在剩余的时间内确保这份工作能顺利过渡。请让我知道,我可以如何协助寻找和训练我的继任者,或在其它方面提供帮助,以维持我们店内的高水平服务。”

信中最后说,虽然期待自己的“下一次冒险”,并表示将带着“在麦当劳留下的美好回忆”离开。

川普的辞职日期正好是川普的总统就职日期。该封辞职信的地址是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即是白宫的地址;川普在信上签名时标注了“45-47”,这代表着他是美国第45及47任总统。

截至周五(11月8日),此信在IG上获得53.7万个赞。有人说,“川普有更好的工作,相信麦当劳会理解。”、“首位成为总统的麦当劳员工。”

柏林围墙倒塌35周年纪念:天安门民主女神重现

 

展览用德文和图片解释了六四大屠杀的历史事实。(美国之音/李伯安)
【人民报消息】11月7日星期四,在柏林市议会大厦和柏林墙遗址旁,象征1989年天安门抗议的「民主女神」雕像再度矗立,拉开了柏林墙倒塌35周年纪念活动的序幕。这一雕像不仅纪念了中国的民主运动,也成为全球民主抗争的象征。 据美国之音报导,此次展览汇集了中国8.9六四事件的文物和记录,并邀请到六四学运领袖周锋锁、吾尔开希和德国人权组织和政界的代表齐聚柏林,重温中德两国在1989年民主抗争中的深刻联结。
周锋锁和吾尔开希对柏林市议会议长以及组织方一同解释六四事件。(美国之音/李伯安)
2024年11月7日,象征八九年中国人为自由抗争的民主女神像,展出在柏林市议会旁边。(美国之音/李伯安)
活动由柏林市议会、阿克塞尔.施普林格自由基金会(Axel Springer Freedom Foundation)、中国人权组织等多方联合主办,旨在唤醒全球对于专制统治的警觉。在东德和西德合并的历史背景下,柏林市议会大厦象征著民主的力量。柏林墙倒塌前的1989年东德人曾公开谴责中共的天安门镇压,抗议声援活动在东柏林如火如荼。 东德抗议对中国民主运动的声援 东德民主运动和中国天安门抗议在1989年相继发生,二者在压迫下的抗争引起了广泛共鸣。柏林市议会议长科妮莉亚.塞伯德(Cornelia Seibeld)回顾了东德在天安门事件后的支持行动,称东德普通市民对中国抗议者的声援是历史上少见的「跨国呼应」。塞伯德指出,在天安门事件的镇压之夜(1989年6月3日至4日),坦克和军队碾压了北京市中心的抗议人群。中国红十字会的数据显示,事件至少造成2000人死亡,7000人受伤,许多抗议者被捕并被判长期监禁。 她介绍道,1989年6月,东柏林的示威者两次发起游行,试图前往中共驻东德大使馆表达抗议,然而这两次行动都被东德的人民警察和国家安全部门拦截,参与者遭到逮捕和审讯,部分人甚至遭到殴打。与此同时,许多东柏林人通过信件和签名向中共政府表示抗议,另一些抗议活动在撒玛利亚教堂和救世主教堂等较为隐蔽的地方举行,以鼓声和祈祷来声援中国学生。这些抗议记录在柏林的第三个展览区中展出,讲述了东德人对中国民主抗争的声援历史。 塞伯德提到,东德的国家领导人曾向公众宣称,北京方面的镇压是为了平息「反革命骚乱」,恢复国内秩序。东德政府选择了「稳定」,而东柏林的普通市民在表达对天安门事件抗议的同时,也用实际行动呼吁东德走向民主。柏林的展览提醒了世人,当年东德和中国的抗争不仅是各自国家的历史,也是对全球民主运动的深刻诠释。 新一代流亡者的声音:「全球民主抗争的不同战场」 此次活动也吸引了来自中国的流亡者黄意诚(Yicheng Huang),这位参与「白纸革命」的年轻人正在德国申请政治庇护。黄意诚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此次活动让德国主流社会意识到,天安门运动不仅仅是中国的民主抗争,而是1989年全球民主运动的一部分。」他提到,这次纪念活动为德国社会提供了一个契机,使他们重新审视东德与中国抗争的历史关联。 黄意诚指出,「这场民主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是相同的斗争,不同的战场。在东德,人民获得了胜利;而在中国,这场抗争却被暴力镇压了。」他认为,东德和中国在1989年的抗争代表了普通民众与专制政权之间的较量,而这场斗争在全球范围内始终没有停止。他表示,东德的抗争者在面对当局的高压时选择了和平的方式,并以实际行动表达了「拒绝成为下一个中国」的诉求。 民主女神的象征:跨越国界的自由呼声 在开幕式上,六四学运领袖周锋锁发表讲话,讲述了天安门广场上的「民主女神」雕像。这尊雕像由1989年的艺术学生建造,高达10米,象征著对民主的渴望,直接矗立在毛泽东的画像前。然而,这座雕像在6月4日清晨被军队摧毁,成为天安门镇压的象征之一。周锋锁表示,虽然雕像被毁,但「民主女神」仍象征著普世的自由精神。
展出的另一部分包括了新旧一代的中国自由斗士(从天安门运动到白纸革命两代人)的资料。(美国之音/李伯安)
周锋锁还回忆了柏林墙倒塌的那一刻。当时他和其他天安门抗议者被关押在北京的高戒备监狱中,无法立即得知外界的情况。当最终确认柏林墙倒塌的消息后,监狱中的学生们不顾警察威胁,齐声欢呼。这一事件让他深感欣慰,因为它像征著专制的衰退和民主的胜利。 周锋锁进一步讲述了他在2023年9月访问柏林的经历。当他在柏林萨奇博物馆看到抗议者手举「民主」横幅时,深感动容。他表示,这一场景让他想起了1989年天安门广场上的抗争。他认为,这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共同追求」表明了民主运动的普世价值。他称,这种自由追求的精神没有边界,也没有时限,无论是1989年的柏林墙倒塌,还是今天的白纸革命,抗争的核心是相通的。 阿克塞尔.施普林格自由基金会执行总监安捷.席普曼(Antje Schippmann)在活动中指出,当年的天安门镇压并没有让东德的抗议者屈服,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愤怒。她提到,在柏林的展览区,参观者可以通过影像和档案资料进一步了解天安门事件的真相,包括被血染的衬衫和当时的媒体报导。席普曼强调,「民主女神」雕像双手高举火炬,象征著捍卫自由的重任,而柏林墙倒塌的纪念活动则进一步提醒人们,全球范围内的民主抗争依然在持续。△

东德和中国民主人士齐聚柏林 分享抗争经

 

东德和中国的民主人士齐聚一堂,共同纪念柏林围墙倒塌35周年及天安门事件。 (主办单位提供/VOA)
11月9日是德国柏林墙倒塌35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个纪念日的前夕,来自东德和中国的民主人士齐聚一堂,在柏林查理检查站旁的Asisi Panorama展馆,共同纪念35年前的柏林墙倒塌以及及天安门事件。
东德和中国的民主人士齐聚一堂,共同纪念柏林围墙倒塌35周年及天安门事件。 (主办单位提供/VOA)
据美国之音报导,这次活动是本周在柏林开幕的特别展览「中国并不遥远」的一部分。流亡海外的中国民主人士跟德国同仁共同回顾1989年的抗争故事,同时反思当今民主运动面临的挑战。 柏林墙的倒塌标志著东德社会主义独裁政权的终结,东德民众以和平抗争的方式赢得了民主权利。然而,1989年的中国民主运动却因暴力镇压而遭遇挫折。 「中国并不遥远」展览将持续至11月11日,随后将于11月15日至12月11日移至阿克塞尔.施普林格广场前展示。此次活动由阿克塞尔.施普林格自由基金会(Axel Springer Freedom Foundation)和罗伯特.哈维曼协会(Robert Havemann Society)联合主办。 「如果不闭嘴,你就会像天安门的学生一样」 东德活动人士斯特凡.穆勒(Stefan Müller)分享了他在1989年抗议天安门事件时的经历。6月4日,中共政府对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进行了大规模镇压,引发了全球震惊,东德的许多民众也深受触动。6月6日,斯特凡与一群东德抗议者试图向中共大使馆递交抗议信,表达对天安门抗争的声援,但很快被东德人民警察逮捕。「他们把我们抓了一整晚,」斯特凡回忆道,「他们用中(共)国的镇压作为警告,告诉我们,如果不闭嘴,就会和天安门的学生一样。」 斯特凡还讲述了自己在东德和平抗争过程中遭遇的压迫。他说,「7月22日,警察将我拖到地上,甚至撕裂了我的脸。」他指出,东德的抗争虽然以「和平革命」著称,但在整个过程中,抗议者面临的暴力打压相当严重。「虽然我们的抗争最终成功了,但我们知道,这和平是我们用非暴力和坚定换来的。」 东德民主人士珍妮.格拉布纳(Jeanne Grabner)也在活动中分享了她对天安门镇压的记忆。她回忆说,当时东德的官方媒体报导了天安门事件,并表示支持中共政府的做法,这让她和许多东德人感到震惊和愤怒。「整个人民议会竟然赞成这样的暴行,对我们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她说,「正如斯特凡所说,这场屠杀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我们头上,暗示我们如果和平抗议,也会遭遇相似的下场。」 珍妮进一步指出,天安门事件不仅在北京发生,实际上当时中国多个城市也爆发了示威,但政府都用「难以置信的暴力」镇压了这些年轻人。「这种压制手段在我们抗争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恐惧,但也让我们更加坚定要推动变革的信念。」 东德与中国抗争的不同结局 东德的和平抗争最终促成了柏林墙的倒塌,然而另一位东德民权人士艾芙琳.祖普克(Evelyn Zupke)指出,中国的抗争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结局。作为德国联邦议院中SED独裁政权受害者代表,祖普克参与了当年的抗议活动。「我们在东德展示对中国抗争者的声援,谴责这场大屠杀,」她说,「1989年的东德和中国抗议,结局却天差地别。如今我们享受民主的自由,但中国的斗士们却依旧在为未竟的民主奋斗。」 这一差异也让白纸运动年轻流亡者黄意诚深有感触。他认为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不仅是中国的抗争,更是全球民主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分享了自己在2022年中国爆发白纸抗议的经历,「我们举起白纸,象征著对审查制度的无声抗议。」白纸运动象征了中国年轻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信息封锁的不满,与东德抗议的精神一脉相承。 非暴力抗争的力量 东德民主人士迈克尔.海尼施(Michael Heinsch)在发言中强调了非暴力抗争的力量。他回忆道,尽管东德抗议者遭到拘捕和暴力镇压,但他们始终坚持非暴力原则。「我们被抓入狱,被警察打伤,甚至从监狱直接送进医院,但我们没有还击,因为我们相信,非暴力的力量才能带来真正的变革。」他希望中国未来也能实现这样的和平转型,「我真心希望,有一天中国能像德国一样,经历和平的变革。」
吾尔开希做「困难中的坚守」主题演讲。 (主办单位提供/VOA)
这一观点得到了中国民运领袖吾尔开希的呼应。吾尔开希作为天安门抗议的学生领袖之一,在活动中动情地讲述了自己流亡海外35年的经历。「我数著日子,希望有一天能回家,继续完成我们的抗争,」他说,「与东德人不同,我们的抗争被枪声和坦克碾碎。我渴望有一天,天安门的受害者能得到公正,能公开纪念那些逝去的同胞。 周锋锁也是1989年天安门抗争的学生领袖之一,他回忆了当时受到波兰「团结工会」运动的启发。「团结工会的非暴力抗争与政府对话,激励了我们。」他表示,「在中国,全国各地有超过一千万的人参与了抗议,我们也希望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但却遭到了血腥镇压。」 周锋锁指出,邓小平对天安门的暴力镇压并非偶然,而是受到东欧其他国家如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镇压手段的启发。「当时我们很乐观,数百万民众支持我们,甚至连一些党内高层也同情学生的诉求。但最终,这一希望被残酷打碎。」他强调,天安门的镇压不仅使当时的改革机会丧失,也将中国带上了日益集权的道路。 新一代的抗争:共同的信念 此外,几位白纸运动的年轻流亡者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白纸抗议者凯文.梁认为,中共当前的压制方式与东德时期的独裁政权惊人地相似。「德国人很幸运,没有经历像天安门那样的武力镇压。」他指出,东德当时拥有教会和社区的支持,这在中共国几乎不存在。他还表示,戈尔巴乔夫在东欧和平转型中的开明态度是关键,而邓小平却选择了截然相反的暴力手段。 另一位白纸抗议者Orange也指出,东德秘密警察混入抗议人群的监视手法和中共政府的控制方式如出一辙。「中共所谓的『中国特色』,其实只是另一种专制手法。」他认为,不论是中共国还是东德,压制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区别只是手段的表现形式不同。 展览在这些故事和回忆中达到了高潮,东德和中国的民主斗士在这个舞台上找到了共鸣。观察人士指出,通过「中国并不遥远」展览,柏林市民和游客可以从东德和中国的抗争故事中看到,尽管两国抗争者的命运不同,但他们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是相同的。△

2024年11月7日 星期四

周恩来下令销毁三年饥荒死亡数据真相

 嘉崎 on 11/3/2015 




最近看了冯小刚拍摄的电影《1942》,使我对1942年发生在河南的大饥荒有了深刻的了解。那一年,河南发生百年不遇的大饥荒,有3,000万灾民饿死,甚至发生了母亲煮食自己亲生婴儿的惨象。面对这一人道灾难,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却置若罔闻,其对人民生死的关怀甚至不如一个美国记者白修德。在1959年-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国饿死的人数,比起1942的那次河南大饥荒,更是多得难以计数。甚至直到30多年后的今天,一提起“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亲历过的中国人都会不寒而栗。

但是,对于在这一“自然灾害”中到底死亡了多少人,人们却知道得甚少,因为这一数字从未正式如实公布过。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1997年在《中共党史研究》上发表了《“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一文,承认中国长期以来都将“大饥荒”时期的人口统计视为绝密,严防外泄。他写道:“我国经常性人口统计资料,是通过公安部门的户口登记取得的。关于‘大跃进’和随后的经济困难时期的户口登记数字,长期没有公布。特别是由于这些数字中显示1960年全国人口比1959年净减1,000万,所以当时把它作为绝密资料。直到1983年,国家统计局经国务院批准,才将这些数字纳入了1983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第一次向国内外公布了1949年到1982年户口登记的每个年度的人口数字。”中国科学院的一份国情报告中也曾经提到:“三年困难时期,因粮食大幅度减产,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足而死亡约1500万人,成为本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

为什么中国有1942年河南大饥荒时期饿死的人数准确统计而没有3年自然灾害时期饿死的人数准确统计?这是因为被誉为“人民的好总理”的周恩来曾下令销毁这一数字。1961年底,有三个人曾经对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饿死的人数进行过调查,他们是粮食部长陈国栋、统计部长贾启允、粮食部办公厅主任周伯萍。这三个人现在周伯萍还在。20世纪80年代周伯萍在社科院人口所讲课作报告时讲了一个事情,说他们三个人让各省填一个表,到底饿死多少人,说是几千万。周恩来总理看了这个统计报告后下令让他们赶紧销毁。过了一个礼拜后,周恩来还不放心,再次致电询问他们你们销毁了没有,他们说销毁了,甚至连脑子里的记忆都销毁了。

由于1959年庐山会议对彭德怀的评判,共产党内出现了极不正常的情况。省委书记们在毛泽东面前讲假话,但是在实际部门上却讲真话。比如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在毛泽东那里大包大揽,说四川省形势大好,他们那里有粮食;但是在主抓粮食生产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和粮食部长陈国栋那里却讨价还价,说中央征购粮食多了,要李先念和陈国栋少向四川征粮。不仅省委书记说假话,就连周恩来也向毛泽东隐瞒“大饥荒”的真相。中共党史专家丁抒说,周恩来“大跃进”初期曾主张制止冒进,受到毛泽东严厉批评后为了自保立即转向支持“大跃进”。

就在“庐山会议”期间,国务院内务部向中共中央报告,14个省发生夏荒,其中9个省夏荒缺粮人口达3亿8,000多万人。所以在批判彭德怀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其实心里知道彭德怀是有道理的,他其实头脑是清醒的。但他就是心有余悸,小心翼翼,绝对不对‘大跃进’提出任何负面意见。他对这些坏消息从来不向毛泽东报告的。

官方一些史料说,作为周恩来的副手,李先念在“大饥荒”期间曾经提出减少粮食征购。但是,中共中央1959年3月底在上海锦江饭店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把粮食征购率从1958年的29%猛升到40%。面对中央的决定,李先念也坚决执行,把毛泽东要全国学习河南省强行征购粮食的讲话越级向全国传达,加剧了各地的饥荒。《麦苗青菜花黄----大饥荒川西纪事》一书的作者、曾任解放军成都军区《战旗报》编辑的王东渝指出,中共中央“先下手为强”的政策严重加剧了四川的饥荒。

王东渝对川西地区的饥荒进行过深入调查和研究。他说,仅温江地区1959年11月到1960年就饿死了50多万人。王东渝说:“李先念在全国粮食会议上把毛泽东‘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讲话传达下去了。后来河南省委财贸书记宋致和在传达会议精神时说,‘李先念同志讲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现在如果不抓征购粮食,庐山会议精神贯彻后,群众就把粮食吃光了。征不到粮食,城市生活怎样安排。要求在贯彻庐山会议精神的同时,两手一起抓,一手抓征粮食,一手抓精神贯彻,早秋下来群众边收割边征购。’这个边收割,边征购就在全国许多省份执行。这就是造成1959年11月开始全国普遍饿死人的关键原因。”

王东渝还说:“那个冬春饿死人是断粮的问题,是完全没有粮食的问题,完全把粮食给农民搜光了。中央下的命令就是‘先下手为强’,把粮食统统搜光。他们自始至终认为农民在瞒产私分。你既然要瞒产私分,你反正都要瞒产,老子干脆给你搜光。搜光了以后你还是饿不死。为什么饿不死?你粮食是藏起来的。从上到下都是这个观点。”时任河南省信阳地委书记的路宪文1993年8月在回忆文章中透露:“1960年夏天副总理李先念到(信阳地区)光山县调查,车被满路的饿殍挡住,李痛哭流涕,可能想到了自己要求‘提前强行征购粮食’逼死了信阳农民。”因为这个政策,信阳饿死100万人,史称“信阳事件”。

按说,李先念管这个事情,他就应该知道下面很困难了,粮食已经是不多了,已经收不上来了。但是,李先念为什么还是坚持要强行进行粮食征购呢?这里就涉及当时邓小平的一个讨论:说在四川山村饿死一个人,和在北京街头饿死一个人,影响哪个大?这个讨论后来演变为“宁可四川饿死人,不可北京饿死人”的观点。邓小平当时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有了邓小平这句话,当时担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的李井泉就积极宣扬“丢卒保车”的重要性,四川百姓的身家性命就这样被丢掉了。王东渝在《麦苗青菜花黄----大饥荒川西纪事》一书中说,1960年底,四川省委在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农村按每人每天半斤留粮,这是1959年底定下的标准。温江地委书记宋文彬说:1959年底实施这个标准后,一个冬春已经饿死了那么多人,再出乱子怎么办?李井泉反问宋文彬:“乱子已经出了,是先保京、津、沪,先保成都,还是先保你温江?”

据当时担任巴中县委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周永开回忆:当时从上到下贯彻的指示是:“京、津、沪缺粮,如果出问题,影响国际形象,不得了。”然而就是这个每人每天半斤的留粮,其实也是政府虚夸的结果,温江的百姓实际上连这点粮食也没有。

王东渝说:“根本就没有,因为它是浮夸的。这个账是怎么算的啊?我们的产量是由领导算、是由各级政府算的,不是农民的实际产量啊。比如说粮食一亩地只打了500斤,他给你算成1,000斤。算成1,000斤,他说我收你400斤,收你500斤,你还有500斤嘛。实际上他只有500斤的产量,收完就没有了。很多地方是一粒粮食都没有,全部吃野菜,全部断粮,全部公共食堂停伙。”

对于四川省委书记李井全的欺上瞒下以及四川饿死人的灾难,邓小平是知道的。在1962年1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明朗写了封匿名信给中央,控告李井泉,说四川饿死了很多人,李井泉有责任。这封匿名信被中央收到以后就开始要李井泉在四川组的小会上检查。李井泉被迫检查,而且在检查的时候还哭了,掉了眼泪,但是四川的干部对他的检查不满意,因为四川饿死人实在太多了。邓小平两次到四川去为他开脱,说该检讨的都检讨了,就是那么多问题。四川出的问题中央也有责任,然后说停止追查李井泉的个人责任,保护李井泉过了关。

邓小平当年作为负责一线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对“大跃进”总体上是支持的。1958年1月间,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批评“反冒进”是泄了六亿人民的劲,是方向性错误。邓小平2月13日在四川省、地、县、社四级干部会议上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是根据客观可能的条件加快建设。他强调说,只要是可能的,不是主观主义的,就应该快。1958年3月份,毛泽东又在“成都会议”上多次批评“反冒进”,甚至上升到路线错误的高度,说“冒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反冒进”是“非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会议发言时说,“反冒进”是不好的,挫伤了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正因为邓小平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基本上是紧跟毛泽东的,所以对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饿死人数问题,他也是极端进行隐瞒,并为造成人口灾难事件的李井泉等人开脱责任。

所幸的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国所发生的惨剧,终于唤醒了当时领导人的某些良知。国家主席刘少奇以前是紧跟毛泽东的,比毛泽东还左,说的话还极端,比如他在湖北浠水的讲话和在江苏的讲话,讲得很极端很激进的。后来回湖南调查一个月之后态度就转变了。《刘少奇在湖南农村蹲点调查的四十四天》这篇文章中说,1961年4月1日到5月15日,刘少奇率领中央调查组先后在湖南省宁乡县王家湾生产队、长沙县天华大队和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蹲点调查。调查期间,刘少奇认真听取了当地民众对公社食堂和‘浮夸风’等问题的意见。他在宁乡听取汇报时,对当地百姓有关“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说法表示认同,承认中央政策存在失误。

1961年5月31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说:“这几年发生的问题,到底主要是由于天灾呢,还是由于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呢?湖南农民有一句话,他们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总起来,是不是可以这样讲:从全国范围来讲,有些地方,天灾是主要原因,但恐怕不是大多数;在大多数地方,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是主要原因。”

1959年3月,毛泽东在郑州开会期间,要求召开河南省“六级干部会议”,了解农村情况。上万名干部参加会议,大到省委书记,小到生产队长,谁都不敢讲实话。唯有洛宁县一个生产队长李成午冒冒失失地讲了真话,抱怨人民公社随意调用农民的粮食、牲畜、家畜和财产,“80%的劳力都被调去炼钢铁了,地里没人干活了。……人人都挤到集体食堂吃饭,集体食堂已经坐吃山空,没有粮食下锅了,就用榆树皮、野菜凑合,吃得解不下大手,孩子哭、大人闹,好多人害上了浮肿病,蹲到地上就拉不起来了”。

毛泽东在3月8日亲自接见了李成午,赞扬说:“一万多人的代表会议,没有人敢这么讲实话。成午同志说得好啊!看来,‘共产风’是实。”毛泽东还对在场的洛阳地委书记、文革期间曾经担任中共政治局委员和副总理的纪登奎说:“我去年在北戴河会议上说办人民公社,没说叫刮‘共产风’。……吃食堂饭,实践证明不行,要搞人民公社,必须去掉食堂。”有了毛泽东的尚方宝剑,195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说:“粮食分配到户,个人自愿参加(食堂),口粮依人定量,节余全部归己。”还指示将自留地发还社员,允许社员私养家畜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