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退役軍人協會
China Veterans Association
2025年8月18日 星期一
王毅要求日本归还台湾背后是一个讽刺的真相
王毅要求日本归还台湾背后是一个讽刺的真相(图) | ||
蒂紫 | ||
|
新冠疫苗受害群体发起万人签名 吁释放赵雅静
新冠疫苗受害群体发起万人签名 吁释放赵雅静
记者洪宁采访报导)近日,中共新冠(COVID,中共病毒)疫苗受害群体发起万人联署,呼吁立即释放山西晋中市受害人赵雅静。她因接种疫苗罹患急性髓系白血病,在维权上访中被判刑2年9个月,如今身陷囹圄、境况危急。联署信中说,2021年,赵雅静被地方政府强制接种两针中国科兴生物公司生产的新冠疫苗后患病,因坚持维权遭到严厉打压,多次被拘留。2025年2月26日,赵雅静到北京卫健委上访,被晋中市祁县检察院以“寻衅滋事罪”批捕,后判刑2年9个月。现羁押在山西省晋中市看守所,身体虚弱,生不如死。
赵雅静丈夫王宏艺对大纪元表示,近日,一名与赵雅静同监室的人出来带话说,祁县法院派人到看守所与赵雅静见面,称其“检查结果正常、身体状况稳定,但由于社会危害性较大,不予批准监外执行”。但是赵雅静却称已无药可用,让家人尽快送药及去医院查看病历确认检查结果。“对法院的说法,她(赵雅静)肯定是不相信的。”王宏艺说。
同时,晋中市祁县的工作人员也告诉其家人,赵雅静“病情稳定、各项指标都正常”。王宏艺怀疑法院和官方伪造检查结果。
2024年11月11日,赵雅静因为维权在微信群里发声及去北京卫健委上访,被以“寻衅滋事罪”关押1个月,获释后去北大人民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基因突变复阳,身上多处感染,包括肺部、肠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肺部玻璃结节。
王宏艺说,当时她在看守所待了1个月,出来后身体非常虚弱,走几步喘得厉害,需要坐轮椅。她在里面还多次便血,看守所拒绝给她用药。
王宏艺表示,今年2月赵雅静入狱之前吃中药效果很好,现在已被迫中断服药半年多。她让家属尽快送药,说明看守所里面缺药,她的病情肯定是越来越差。
“现在法院传出来她病情稳定的结果,我感觉是伪造的。”王宏疑怀疑,当局有意让赵雅静死在监狱里,从而推卸责任。因为监狱里有死亡名额,如果死在监狱里,相关部门就不用负责任了。“他们就是想方设法要整死她。”
王宏艺夫妇于2020年8月结婚,婚检时赵雅静一切正常,没有遗传病史。赵雅静接种两针中共疫苗后,这个刚刚开始新生活的小家庭被摧毁了。为了治病,他们卖了婚房,已花费六十多万元,并四处举债。夫妇二人坚持维权还双双被判刑。
绝望的赵雅静被判刑后曾表示不想活了,王宏艺也数次试图割腕自杀,但想到狱中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只好苦苦支橕着。他表示,如果赵雅静不能尽快出来,恐怕最终难以活着走出监牢。“假如她真的死在里边,生命没有了,那一切都没有了。”
2025年8月17日 星期日
《蒋中正日记》新书揭剿共受挫原因 启示台湾
《蒋中正日记》新书揭剿共受挫原因 启示台湾
中华民国国史馆出版《蒋中正日记》(1937~1947年)新书,蒋中正(蒋介石)在1947年日记记载剿共行动艰钜,国内反动分子与政客皆反对剿共,而且跟从共匪摇惑民众,扰乱社会,不惜为匪作伥,贻害国家。陈仪深馆长:蒋中正领导全面抗战 中共藉八年抗战壮大自己
8月15日下午,中华民国国史馆馆长陈仪深于四楼大礼堂主持《蒋中正日记》(1937~1947年)新书发表座谈会。陈仪深致词时指出,中华民国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应对日本的侵略,到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进入全面而持久抗战,主要都是蒋介石领导,直到1941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英成为同盟国关系,局面才开始改观,同盟国最后赢得1945年的胜利。

陈仪深提到,在红色的中国,常常宣传抗日战争的胜利应归功于共产党的努力,显然不是历史事实。共军为了扩充地盘,常借着抨击国民党不抗日,以鼓动民族主义情绪、号召更多支持者。中共借着八年抗战壮大自己,进而在战后的国共内战借着苏联的协助(以及政治宣传成功等因)获胜,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共产国家。

陈仪深说,蒋中正领导全面抗战,应邀参加开罗会议,最后与美英苏同盟打败日本,同一时间且参与创立联合国、中华民国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些事迹在中国历史的角度而言当然是重要功业,不容抹煞。
剿共艰钜 蒋介石:反动分子与政客跟从共匪摇惑民众扰乱社会
《蒋中正日记》(1947年)新书中,本年工作要目记载,一月间扫除苏北共匪,打通陇海东路。二月间扫荡晋南共匪与收复豫北各县。三月间扫除鲁南共匪,收复泰安、临沂,与收复胶东、烟台、威海卫。四月间收复平汉路北段全线。五月间收复津浦路北段全线。六月间收复冀晋边区。六月间向中东路进攻,九月收复北满全区。七月间收复陕北,克复延安。
1947年国共内战,为彻底对抗共产党在各地势力,蒋介石在日记提到,剿匪军事多延期至六个月以上者,其匪主力虽为击破,而其地方残匪仍未肃清,皆未能有一解决之事。
蒋介石指出,剿共行动艰钜,国内反动分子与政客皆反对剿共,而且跟从共匪摇惑民众,扰乱社会,不惜为匪作伥,贻害国家,其目的在保留共匪武力以牵制中央,使彼等可以挟匪自重也。
蒋介石也指出,“美国对俄迁就与苟安之心理尚未消除,故美、俄皆不愿我剿共,而俄更不愿我消灭共匪武力,以资对我挟制。”
以史为鉴 陈仪深:国民党应该研究输给共产党的过程
陈仪深说,当时美国被中共认知作战成功,包括美国代表要去延安和毛泽东会晤,美国要跟中共合作。而且中共对外宣传“新民主主义”,其实不是共产主义;苏联也对外宣称中共不是共产党,而且中共已经不倾向苏联。所以蒋中正除了战场上的挫折之外,面对美苏的亲共立场,他其实是很委屈。
陈仪深指出,国民政府前几年剿共是有相当的成绩,后来国民党吃了共产党那么多的亏,不论是在八年战争的时间,或国共内战的时期,由于中共影响了美苏并获得支持,国民党注定会输给共产党。面对历史的教训,国民党应该好好研究输给共产党的过程,以史为鉴应该对国民党会有帮助。
蒋介石:中华民国受共匪叛乱之影响能不痛愤
蒋介石提到,共匪战术之长处,包括猛扑、袭击、速流、埋伏、化装侦探、变换方向快速、避实击虚、乘机巧突、战略争面;散布细胞组织,而战术争点,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劣势敌人;专觅国军各级指挥部与指挥官突击捕捉、声东击西;正面后撤,两侧包抄。分区绥靖:苏北、鲁南、冀南、太行、五台、胶东。
蒋介石分析,剿匪十二字诀:愼密、轻快、稳重、机动、定静、安虑。剿匪需注意:禁用话报机、撤退地区应留秘密电台、各部队合作与应援;考选军官总队优良军官,特别训练各种剿匪技能。他提到,迫匪决战之道:不疏忽、不轻进、不分散。以静制动,以拙制巧,以实击虚,以诚制伪。
他胪列共匪作战方针:一、一个个歼灭敌人,积小胜为大胜,争取优势。二、高度机动,出奇制胜不硬拼,那里有利就到那里,不轻易打,一打必胜,以期歼灭敌人、壮大自己,达到以战养战目的。三、寻求敌人弱点、开辟新的辅助战,粉碎敌的围困计划,敌在某一地区以优势兵力打我们,我们就打开一个敌的弱点,转出来找薄弱部分歼灭敌人,再取主动。四、采取运动战,敌人希望我主力与他决战,我们暂不和他硬打。
“共匪之作战方针如此”,蒋介石认为,国军的对策:一、集中兵力。二、寻求匪之主力,强逼其决战。三、高度机动,以制匪之流窜。四、分组有力纵队,选短距离突入匪区,捣毁其巢穴,搜毁其粮弹,使之无法生存。
蒋介石指出,共产主义之害在其思想褊急而专制,将成为人类黑暗时代。他提到,共匪猖狂益甚,国家危急,民族贫弱、同胞苦痛,本身耻辱、人心麻痹、正气消沉。他提到,中华民国受共匪叛乱之影响,统一被其破坏,国际地位几乎岌岌可危,能不痛愤。

《蒋中正日记》在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国史馆表示,当天邀请主题演讲的贵宾是潘佐夫(Alexander V . Pantsov )教授,其
大作《蒋介石:失败的胜利者( Victorious in Defeat )》除了充分使用俄文和英文档案,更大量引述《蒋中正日记》,充分呈现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足以证明日记在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新书座谈会中,与谈人刘维开教授表示,十年前曾有民间单位以蒋中正日记抄件,完成一份抗战八年日记的文字档,提供学界应用,但缺乏原件的比对,国史馆作为两蒋日记的保管机关,应用原件出版《蒋中正日记》(1937~1947年),对于研究抗战史或战后台湾史是莫大助益。


国史馆当天有播放纪录片《破晓时分:抗战胜利与受降》精华剪辑,该片由国史馆制作,聚焦于1945年9月至10月从密苏里舰、南京到台北等三场受降典礼的纪录片。今年适逢二战终战80周年,国史馆也规划微型展“亮光与暗影:1945年前后的台湾重要史料微型展”展出。
责任编辑:叶紫微#
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温赖特堡
温赖特堡 | |
---|---|
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 阿拉斯加北极附近(育空训练区) | |
![]() 主柱鸟瞰图 | |
网站信息 | |
类型 | 陆军哨所 |
控制单位 | 美国陆军 |
![]() | |
网站历史 | |
建立 | 1941 年(作为拉德·菲尔德) |
使用中 | 1941 年至今 |
驻军信息 | |
现任 指挥官 | 山坳杰森·科尔 |
驻军 | 美国陆军驻阿拉斯加第 11 空降师 第 1 步兵旅战斗队 |
军事装置 | |
坐标:![]() | |
国家 | 美国 |
州 | 阿拉斯加州 |
区 | 费尔班克斯北极星自治市 |
面积 | |
•总 | ~2,500 平方英里(~6,475 公里2) |
人口 | |
•总 | ~15,000 |
时区 | UTC−8 (阿拉斯加 (AST)) |
• 夏季 (DST) | UTC−9 (AKST) |
邮政编码 | 99703 |
区号 | 907 |
温赖特堡是美国陆军在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的设施。温赖特堡是费尔班克斯北极星自治市和同端费尔班克斯大都会统计区的一部分。该装置由美国陆军阿拉斯加驻军(USAG Alaska)管理,高级指挥部为第 11 空降师。温赖特堡以前称为拉德机场(1939-1945 年)和拉德空军基地(1947-1961 年);它更名为温赖特堡,以纪念乔纳森·温赖特将军,他因在二战菲律宾沦陷期间作为美军司令的勇敢领导而获得荣誉勋章。拉德球场于 1985 年 2 月 4 日被指定为国家历史地标 (NHL),拉德空军基地被指定为冷战区拉德空军基地,并于同一天被列入国家历史名胜名录 (NRHP)。[1]温赖特堡拥有超过 160 万英亩的土地,横跨费尔班克斯北极星自治市镇和费尔班克斯东南部,是美国本土以外面积最大的美国军事设施。
地理
[编辑]地点
[编辑]温赖特堡位于阿拉斯加内陆,南部的阿拉斯加山脉和北部的布鲁克斯山脉之间。温赖特堡的边界位于费尔班克斯北极星自治市镇内。西边是费尔班克斯市,东南边是北极市。温赖特堡位于塔纳纳河 100 英里长的支流切纳河两岸。
人口统计
[编辑]包括温赖特堡劳动力在内的总人口约为 15,000 人。大约有6 500名军人、5 700名军人家属、1 250名文职雇员,包括拨款和非拨款基金雇员以及400多名承包商。[需要引用]
气候
[编辑]温赖特堡位于亚北极气候,季节性极端温度。记录的极端温度范围为 -66 °F 至 +94 °F(-54 °C 至 +34 °C)。1 月的平均低温为 -17 °F (-27 °C),7 月的平均高温为 +73 °F (+22 °C)。年平均降水量为 12 英寸(305 毫米)和 37 英寸(94 厘米)雪。温赖特堡位于北极圈以南约 190 英里处。6 月太阳高于地平线的时间平均为 22 小时,夜间黄昏,12 月不到 4 小时。气候为安装项目创造了较短的施工季节。它还可能导致劳动力中的季节性情感障碍 (SAD)。[需要引用]
地质
学[编辑]费尔班克斯位于永久冻土不连续的地区,在这种条件下,永久冻土被未冻土的地面破坏。再加上季节性冻融的冰缘效应,可以极大地改变地表。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建筑工程需要额外的规划,以避免潜在的地面移动或倒塌危险。
文化资源
[编辑]历史和考古遗址
[编辑]温赖特堡有一个文化资源管理计划,负责超过 160 万英亩的陆军管理土地,拥有多种资源,包括历史建筑、国家历史地标、考古遗址以及具有传统宗教和文化意义的财产。温赖特堡及其训练场上有 650 多个史前考古遗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最后一个冰河时代(14,000 年前)到阿拉斯加宅基地时代。美国陆军阿拉斯加分部就历史发现和考古发掘达成了多项协议。合作伙伴包括阿拉斯加州历史保护办公室和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北方博物馆,后者负责管理考古文物。[2][3]
本土联络员
[编辑]美国陆军阿拉斯加驻军 (USAG Alaska) 提供阿拉斯加原住民联络员,负责管理温赖特堡的原住民联络/政府对政府计划。温赖特堡的营地和训练区由陆军撤出的土地组成,这些土地支持阿拉斯加原住民社区数千年来一直使用的资源。美国陆军阿拉斯加 (USARAK) 和美国陆军阿拉斯加通过支持陆军与部落的政府对政府关系以及实施陆军美洲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政策、国防部 (DoD) 美洲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政策、该政策的阿拉斯加实施指南和国防部指令 4710.02:与联邦认可的部落的互动。[2][3]
第11空降师《北极天使》
- HHC接待组
- 第11空降师“北极狼”第1步兵旅战斗队
- 第 65 爆炸物处理连“无畏舰”(高级总部位于夏威夷)
- 第 16 航空旅第 52 航空团第 1 营
- 第25航空旅第25航空团第1营
- 第17战斗维持支援营
- 第 402 陆军野战支援营 – 后勤战备中心
- 北方作战训练中心
美国陆军驻军阿拉斯加 - 安装管理司令部
医疗部活动 - 阿拉斯加(巴塞特陆军医院/退伍军人中心)
牙科活动 - 阿拉斯加
兽医司令部
第 412 合同司令部
美国陆军预备役中心
历史
[编辑]在 1930 年代,阿拉斯加是一个广阔的不设防地区,阿拉斯加的国会领土代表在这里游说以获得更好的防御战略。当时的中尉。1934 年,亨利“哈普”阿诺德上校率领一架 B-10 轰炸机从华盛顿特区飞往阿拉斯加,寻找潜在的机场。他的报告建议在费尔班克斯建立一个空军基地,以支持寒冷天气测试并作为战术补给站。[2][4]
1935 年,国会通过了《威尔科克斯国家防空法案》,授权建造新的空军基地,其中包括阿拉斯加的一个用于寒冷天气测试和训练的空军基地。1937 年 3 月,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根据第 7596 号行政命令撤回了陆军的公共土地,作为机场和基地的所在地。国会于 1939 年批准拨款用于建设拉德机场,该机场以陆军航空队飞行员亚瑟·拉德少校的名字命名,他在南卡罗来纳州的一次飞机失事中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编辑]寒冷天气试验站
[编辑]
拉德机场的建设于 1940 年初正式开始,几个月前欧洲宣战。在运营的头两年,拉德机场的任务是作为寒冷天气测试站。寒冷天气测试站的站长是戴尔·加夫尼少校。寒冷天气站主要专注于测试飞机性能和维护。其主要目标是制定在零度以下温度下维修和作飞机的标准程序,并测试各种飞机零件和流体。该测试计划着眼于北极行动的其他方面,包括服装、通信、设备、救生装备、医疗问题和地面支持。[3]
1940 年至 1942 年期间,拉德机场致力于研究,并被视为“免于战斗的站点”。1942年6月,日本轰炸了乌纳拉斯加阿留申岛的荷兰港,并占领了阿图岛和基斯卡岛。寒冷天气测试站被停用,拉德机场暂时由阿拉斯加国防司令部下属的第 11 空军控制。到 1942 年秋天,寒冷天气测试站重新启动,并再次成为豁免研究站。[3][5]
借计划
[编辑]
1942年,根据租借协议,美国向苏联提供战机和物资,用于对抗纳粹德国。拉德机场被选为过境阿拉斯加-西伯利亚 (ALSIB) 航线的租借飞机的中转点。超过 7,900 架飞机最终交付给在拉德机场等候的苏联飞行员,然后他们将将它们飞往诺姆,然后穿过西伯利亚到达东部战线。为了促进这项任务,拉德机场在战争的剩余时间里被转移到航空运输司令部 (ATC)。
在 ATC 的领导下,拉德机场扩建了一座新的机库和跑道以及数百座临时建筑,以容纳支持任务所需的大量劳动力。到 1945 年 6 月,拉德机场能够容纳 4,555 名士兵。寒冷天气测试继续其作为拉德租户单位的使命。二战的结束标志着 1945 年 9 月租借计划的结束。军事人员离开阿拉斯加,拉德机场从 ATC 调回第 11 空军。[3][6]
女子陆军军团 (WAC)
[编辑]
伍德尔中尉是第一位驻扎在拉德机场的 WAC,于 1945 年 1 月抵达寒冷天气测试支队担任航空摄影师。在拉德机场,她的职责包括建立极端温度作单元 (ETOU) 实验室,以测试军用飞机上的摄影设备。这要求她乘坐 B-29 在高空穿越北极圈,使她成为第一位飞往北极的女性武装部队。第 1466 AAF 基地部队 W 中队于 4 月抵达拉德机场。贝蒂·埃滕·威克少校,当时是中尉(第一中尉),在拉德机场担任 WAC 指挥官。WAC 担任过各种职位,从办公室工作到执行医务人员和飞机机械师的现场任务。十分之一的拉德野战 WAC 在陆军航空通信系统 (AACS) 内被分配职责。WAC 于 1945 年 12 月租借计划结束后离开拉德机场。[7]
冷战
[编辑]1945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竞争发展,导致冷战。在战后远程轰炸机时代,苏联靠近阿拉斯加,刺激了北极战线的发展。北极将包括国防部的许多活动,包括用作前沿部署区和该地区的第一道防线。1947年,根据《国家证券法》,空军被指定为独立于陆军的军种。拉德机场更名为拉德空军基地,由第 11 空军指挥。在此期间,艾尔森机场的建立是为了补充拉德空军基地执行单独的 B-36 轰炸机任务。
在冷战初期,拉德空军基地的任务包括:通过战略侦察评估苏联在北极的存在;提供区域防空资产;改进极地航行实践;并继续对设备、服装和人体表现进行寒冷天气测试。1948年,陆军派遣第2步兵师前往拉德空军基地,执行地面防御任务。[4][8]
在 1950 年朝鲜战争期间,直到 1957 年,拉德空军基地的节奏加快,后勤业务也有所增加。该基地成为阿拉斯加国防项目的后勤支持中心。研究范围扩大,创建冰站研究中心来分析和跟踪极地冰袋;执行地球物理项目并扩展通信网络。第 4 步兵团在 1956 年之前提供了作战任务人力。

到 1957 年,洲际弹道导弹 (ICBM) 和卫星削弱了拉德空军基地的作用。1960 年,由于两个主要空军基地紧邻,加上经济压力,空军停止了在拉德的飞行行动,并将它们重新分配给艾尔森空军基地和安克雷奇的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空军于 1961 年 1 月 1 日将拉德移交给陆军,该设施以二战将军乔纳森·温赖特 (Jonathan M. Wainwright) 的名字更名为温赖特堡。
1963 年,第 171 步兵旅(机械化)在温赖特堡成立,保卫艾尔森空军基地。1966 年,第 171 IN(机甲)的几个部队部署到越南。1969 年,第 171 步兵团从机械化步兵过渡到轻步兵,随后于 1972 年从温赖特堡解散。拉德球场于 1985 年 2 月 4 日被指定为国家历史地标 (NHL)。拉德空军基地被指定为拉德空军基地冷战区,并于同日被列入国家历史名胜名录(NRHP)。1986 年,温赖特堡将其任务扩展到北极以外,以支持全球部署。USARAL 于 1974 年停产。这使得理查森堡的第 172 步兵旅接管了阿拉斯加的陆军控制权,直接向佐治亚州麦克弗森堡的 FORSCOM 报告。1986年,第6步兵师(轻型)被分配到理查森堡,从第172步兵旅接管阿拉斯加陆军总司令部的角色。第 6 ID 提供了一支快速部署的全球打击部队,并参加了全球训练活动。[4][8]
冷战后
[编辑]
1994年,美国陆军阿拉斯加(USARAK)成立并取代了第6步兵师,重新建立了阿拉斯加司令部。2004 年陆军现代化计划旨在促进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部署,创建了模块化旅战斗队。这种配置将理查森堡的第 172 步兵旅转变为驻扎在温赖特堡的第 25 步兵师 (1/25 SBCT) 第 1 史赛克旅战斗队 (SBCT),成为其主导作战部队。新改造的 4/25 BCT(空降)仍留在理查森堡。1-25 SBCT(该部队没有使用“/”)的任务是快速部署“通过空中到指定的应急行动区域,并作为单独的旅战斗队或在应急部队总部的控制下[进行]行动”。该旅配备了轮式史赛克装甲车,填补了 4/25 BCT(空降)等轻型部队与重型装甲部队之间的空白。[9]2022年6月,美国陆军阿拉斯加重新命名为第11空降师,随后分别成为第11空降师的前1-25和4-25第1步兵旅和第2步兵旅。[10]
训练和娱乐区
[编辑]温赖特堡管理着超过 160 万英亩的训练和娱乐用地。训练区包括塔纳纳平原、育空地区、唐纳利、黑急流和格斯特尔河。根据季节性,军队和公众可以通过获得娱乐准入许可证来使用这些区域进行娱乐活动。美国陆军娱乐跟踪系统 (USARTRAK) 的建立是为了方便公众进入温赖特堡训练场,并允许娱乐用户通过电话或在线签到。USARTRAK 网站更新了训练区地图信息,描绘了影响区域和禁区。它还显示了在训练演习期间某些训练区域将被暂时限制的时间和地点。
温赖特堡管理着军营区的专门户外休闲区,包括 Chena Bend 俱乐部会所和高尔夫球场、Birch Hill 滑雪和单板滑雪区、Fischer Skeet 靶场以及两个房车和帐篷露营地。温赖特堡还管理着位于基奈半岛的苏厄德军事度假村。
生活质量问题
[编辑]2019 年,阿拉斯加国会议员唐·杨 (Don Young) 致函美国陆军卫生局局长和美国陆军医疗司令部司令,要求派遣一支医疗专业人员团队前往温赖特堡,检查与多起报告的自杀事件有关的实地情况。观察到的发现与之前 EPICON 中的自杀案例一致。自杀身亡的士兵有多种危险因素的迹象,包括慢性疼痛、人际关系问题和睡眠困难。[11]
与此同时,2019 年,陆军启动了一项试点计划,旨在改善加利福尼亚州欧文堡的生活质量;路易斯安那州波尔克堡;和阿拉斯加的温赖特堡。陆军物资司令部 (AMC) 司令格斯·佩尔纳 (Gus Perna) 将军强调,提高整个部队的生活质量仍然是陆军高级领导人的首要任务。[12]
佩尔纳将军表示,“坦率地说,温赖特堡处于一个简陋的环境中,......欧文堡和波尔克堡也很简朴,但这里是我们进行所有 [旅战斗队] 训练的地方。我们派出各级最优秀的领导者去培训我们的 BCT......到生活质量不高的地方。[13]
在温赖特堡,美国空军和阿拉斯加美国陆军基地实施了多项生活质量举措,包括遮光窗帘、营房以提高夏季 24 小时阳光下的睡眠能力、规划建设冬季维护设施以提高极端寒冷天气下的工作场所质量以及为士兵提供慷慨的休假政策,允许有更多时间与家人在一起,以试图减少在严酷环境中的隔离效应。[1]
到 2022 年,陆军和国防卫生局开始聘请行为健康提供者和家庭生活顾问来支持该设施的士兵并减少等待时间。这包括临时职位,直到提供全职提供者,所有这些都是陆军最近建立的 Mission 100 计划的一部分。[14]此外,还向新家庭提供了资源,包括借用家具、增加资金和扩大邮递班车路线,以及增加使用阿拉斯加滑雪设施的机会。前一年,新陆军新兵可以使用选项 20,使他们能够选择阿拉斯加作为工作地点,从而允许更多特定地区的志愿者驻扎在那里。[15]
环境问题
[编辑]场地污染
[编辑]自 1978 年以来,温赖特堡一直参与国防部设施修复计划,以调查和清理污染。1985年和1986年,在垃圾填埋场的监测井中检测到铅和铬。1987年,在拟建住宅区监测井中检测到铬和四氢呋喃,在土壤中检测到铬。[16]大约 15,000 人在堡垒生活和工作,并从靠近污染源头地区的水井获取饮用水。切纳河也流经温赖特堡的污染地区。[17]
1990 年 8 月,温赖特堡作为超级基金被列入国家优先事项清单。在大多数源区,地下水受到溶剂和石油产品的污染,在少数源区,地下水受到农药和/或燃料添加剂的污染。土壤中含有一些溶剂、废油、废燃料/石油产品、农药、油漆残留物、油箱污泥和多环芳烃(PAHs)。沉积物含有多环芳烃和低含量农药。现场污染物还包括汞。[17] [18]
塔库花园
[编辑]为了满足新人员及其家人的需求,2005 年在前通信场地开始建造占地 54 英亩的住房项目 Taku Gardens 的 128 套住宅。2005 年 6 月,建筑工人注意到“在挖掘建筑地基时有污渍的土壤和异常气味”,实验室测试显示多氯联苯的浓度高达 115,000 毫克/千克——阿拉斯加目前的清理标准是 1 毫克/千克。[16]对该地点的进一步测试显示存在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氯化化合物(包括溶剂、除草剂、杀虫剂、二恶英)以及“弹药相关化合物”,如硝基芳烃和推进剂。施工于 2005 年 8 月至 9 月暂停,一直持续到 2006 年底。2007 年 1 月的陆军审计质疑“在已知的 1950 年代军事垃圾填埋场上建造家庭住宅区是否明智”,并得出结论,“Taku 建设项目的情况是多人未能遵守陆军和联邦法规和指导的直接结果。[19] [20]从2007年到2010年,挖掘了桶和碎片,清除了PCB污染的土壤并回填了PCB,但现场仍有一些燃料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
该住房项目的建设于 2011 年夏季恢复。在这几年里,拓花园和正门之间的许多住宅单元进行了重建或翻新,并建造了新的住宅。Bear Paw 紧邻 Taku Gardens 东北部,建在巴塞特陆军医院旧址的一部分上,而其余部分则于 2011 年开始建造新住宅。紧邻 Bear Paw 东北部的 Denali Village,这是一个更大的开发项目,建在 Glass Park 和前 billeting 之间。Taku Gardens 地区是 Bassett 医院对面的新住宅,于 2015 年更名为 Tanana Trails。
6号机库
[编辑]2006 年 6 月,6 号飞机维修机库(被工程兵团称为指定的危险废物堆积点)的民用建筑工人被描述为“刺鼻、白垩和金属味”的烟雾所淹没,并出现恶心、头痛和其他症状。一份州卫生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一种未知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可能对残疾工人造成神经损伤。30 多名工人住院,至少 4 人患有持久残疾。工人们对军队提起民事诉讼,但被驳回,因为工人仅限于国家工人赔偿作为他们唯一的救济。[20][21][22]
地下储油箱
[编辑]美国环保署的检查发现,至少从 2012 年到 2013 年,温赖特堡未能定期监测地下储罐、进行泄漏检测测试并调查可疑的泄漏。陆军支付了近 158,700 美元的罚款。[23][24]
教育
[编辑]居住在岗位的家属的学区是费尔班克斯北极星自治市学区 (FNSBSD)。在职居民,对于小学级别,被划分为以下任何一个:北极光小学、亨特小学和拉德小学 K-8 学校。对于中学,居民可以选择 Tanana 中学或 Ladd 小学的 7-8 年级课程。划分的高中是拉斯罗普高中。[25]
此前,Ticasuk Brown 小学招收来自温赖特堡的学生。[26]
参考资料
[编辑]- ^ Jump up to:一个 b “美国阿拉斯加军事设施,温赖特”。军事 OneSource。美国国防部。
- ^ Jump up to:一个 乙 c 美国陆军驻军温赖特堡:拉德菲尔德国家历史地标和拉德空军基地冷战历史街区指南。温赖特堡公共工程局文化资源管理办公室。
- ^ Jump up to:一个 乙、中 、中 凯西·普莱斯(2004 年 5 月)。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拉德菲尔德的二战遗产。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军事用地生态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