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五一勞動節起源──美国乾草市場抗爭

文:梁寶龍

 
五一勞動節又稱為「國際示威遊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May Day),節日以工人示威遊行而起,現每年的五一,歐洲國家工人仍於是日舉行示威遊行,提出訴求和紀念當年的先導者。旁人或許諷以行禮如何,工運組織者視為基層的組織工作之一,以維繫團結和動員工人。
事源1866年,第一國際日內瓦會議提出八小時工作制的口號,在美國得到巨大迴響。
十九世紀中期,美國剛從農業社會轉變成為工業社會。那時候的工人工時很長,每天工作達十四、五小時,禮拜六也要工作。因此,1884年10月7日,美國工人感於每日工作勞苦,作業時間過長,思想起要改善待遇,逐發起「三八制」運動;向資本家要求每日工作八小時,教育八小時,休息八小時。
全美勞工聯盟於1886年號召工人從5月1日起開始實行全國性的總罷工,要求實施八小時工作制。

到了5月1日那天,美國2萬多個企業的35萬工人停止工作,上街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全國各種不同膚色、不同工種的工人,一齊進行總罷工,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僅芝加哥就有四萬五千名工人攜家帶眷走上街頭,興高彩烈,浩浩蕩蕩地沿著密西根大道和平地唱歌遊行。這樣,美國的主要工業部門便處於癱瘓狀態,火車停卧在路軌上,商店鴉雀無聲,所有倉庫關門並貼上封條。

到了5月3日下午,罷工的工人與芝加哥麥考米克工廠一些違紀上工的工賊發生衝突,警察趕來鎮壓,並向人群開槍,當場打死了4人,受傷者無數。這件事引起了整個芝加哥市沸騰起來,各工會決議於5月4日在乾草市廣場舉行群眾大會,約有二千五百餘名群眾出席。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將群眾淋得濕透,會場只剩下二百餘人仍在堅持鬥爭。正當大會快將結束時,近200名全副武裝的警察將會場包圍,命令群眾馬上散去。就在雙方爭論的時候,有人向警察投擲炸彈,爆炸導致7名警察殉職,67人受傷。此後,警察繼續無目標的開槍,再有4人喪命,超過100人受傷。
事後警方四出逮捕工人領袖,以謀殺罪起訴8人,其中5人那日根本沒有到過會場,只不過他們都是工會運動的活躍分子,警方正好藉這個機會來拘捕他們。結果法庭將1人判監15年,2人判無期徒刑,5人判死刑。

被判死刑的其中一位工運領袖奧古思都•史比司(August Vincent Theodore Spies,1855-1887)在臨刑前說:「終會有一天,我們死亡的沈默 ,會遠比今天你們所要壓制的言論更為宏亮有力!」。(“The day will come when our silence will be more powerful than the voices you are throttling today.”)

炸彈聲和鎮壓没有令工人階級忘記鬥爭的目標,繼續為八小時工作制奮戰到底。這場鬥爭雖然被鎮壓,但其意義卻十分深遠,此後由於世界各國工人階級的團結和不斷鬥爭,終於贏得了八小時工作制和勞動節。
直到1889年,為了紀念這段壯烈的歷史,在巴黎舉行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通過決議,將5月1日定為國際勞工節,要求各國的工人共同努力,為八小時工作制奮鬥。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回應。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率先走上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和集會,爭取工人的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工人級階都會集會、遊行,以示慶祝,並是公眾放假。
勞動節源於美國,但美國的勞節假期不是五一,而是在9月。
現在世界上共有80多個國家把勞動節定定為全國性節日,在香港自從回歸後,五一國際勞動節被列為公眾假期,於當天放假一天。香港勞工團體會舉行遊行集會,要求提高工人的待遇,而我們的八小時工作制仍遙遙無期,鬥爭的道路仍漫長,必須團結一致堅持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