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1日 星期五

北京建设大型战时军事指挥中心,美国官员称规模是五角大楼的十倍,包含防弹掩体供领导层使用

 据《金融时报》报道,美国情报部门认为,中国军方正在北京西部建设一个庞大的军事综合设施,预计将成为战时指挥中心,其规模远超五角大楼。

《金融时报》获得的卫星图像显示,工地占地约1500英亩,位于北京西南约30公里处。

美国情报部门正在分析这些图像。军事专家认为,工地上挖掘的深坑将用于建设大型加固掩体,以在战争期间保护中国军方领导层,包括在可能的核战争中提供防护。


多名现任和前任美国官员表示,情报部门正在密切监视这一地点。设施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军事指挥中心,面积约为五角大楼的十倍。

根据《金融时报》获得的卫星图像分析,大规模施工始于2024年年中。三名知情人士透露,一些情报分析人员将这一项目称为“北京军事城”。

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加快研发新武器并推进现代化,计划在2027年建军百年前完成这些目标。美国情报部门称,习近平已下令解放军在2027年前具备攻击台湾的能力。

此外,解放军正在迅速扩充核武库,并努力加强各军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军事专家认为,相较于美军,解放军的整合能力不足是其主要弱点之一。

“如果这一新的先进地下指挥掩体属实,它将为包括习近平(中央军委主席)在内的军方领导层提供指挥中心。这表明,北京不仅希望打造一支世界级的常规军队,还在发展先进的核作战能力。”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中国分析负责人丹尼斯·威尔德表示。

前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图像分析师雷尼·巴比亚兹分析了该地区的卫星图像。他表示,在5平方公里范围内,至少有100台起重机正在建设地下基础设施。

“图像分析显示,这一地区可能正在建设多个地下设施,并可能通过地下通道相连。不过,需要更多数据和信息才能对这一建设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巴比亚兹说。他目前是地理空间分析公司AllSource Analysis的副总裁,负责分析和运营工作。

本月早些时候,北京西部的这一工地仍在进行大量施工,项目现场没有通常与商业地产相关的展厅。此外,互联网上也没有关于这一工地的官方信息,这在商业项目中极为罕见。

虽然工地没有明显的军事存在,但周围设有禁止无人机飞行和拍照的警示标志。在一个入口处,守卫直接表示禁止进入。

项目后方的通道已被一个检查站封锁。一名守卫表示,公众无法进入工地附近的热门徒步旅行和旅游景点。一名当地店主称这里是“军事区域”。

一名前美国高级情报官员表示,虽然解放军目前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总部相对较新,但并非专门设计为安全的作战指挥中心。

“中国目前的主要安全指挥中心位于新工地东北方向的西山。设施是在冷战高峰期建造的。”这名前官员说,“而新设施的规模、布局以及部分地下化的特征表明,它可能会取代西山设施,成为主要的战时指挥中心。”

“中国领导层可能认为,新设施能更有效地防御美国的‘钻地弹’,甚至抵御核武器攻击。”这名前官员道,“此外,还可以整合更先进和安全的通信系统,并为解放军的扩展能力和任务提供空间。”

一名熟悉相关卫星图像的中国问题研究人员表示,工地“具有敏感军事设施的所有特征”,包括高度加固的混凝土和深层地下隧道。

“这个设施的面积接近五角大楼的10倍,与习近平超越美国的雄心相符。”这名研究人员表示,“这座堡垒的唯一作用,就是为中国日益复杂和强大的军队提供末日掩体。”

中国国内网络上一直有人猜测,为何青龙湖地区的房屋被拆除。在百度知道,一名用户发帖问道:“他们要在青龙湖建中国版五角大楼吗?”

两名接近中华民国国防部门的人士也表示,解放军似乎正在建设一个新的指挥中心。不过,一些专家对该地区是否适合建造地下掩体表示质疑。

“这个工地的占地面积远超普通的军事营地和军事院校,因此只能推测可能是一个行政机构的所在地,或者是一个大型训练基地。”台北战略与兵棋研究协会的研究员许彦吉表示。

郎咸平清华演讲2005


郎咸平于12月21日在清华大学的演讲,800张入场券,不到两小时就被抢领一空。

  说得最多的是“公平”

  110分钟的演讲中,郎咸平说得最多的是“公平”。他说:“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主张,全国人民对此表示一致支持。

       
可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决不能让另一部分人变得更加贫穷!”

  随后,从《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说到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李嘉图,从马克思的《资本论》说到福利经济学,郎咸平告诉人们:“社会,不能也无法容忍不公正!”

  “1867年,出了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他写了一本书,这本书也许大家读得不多,那就是《资本论》。这本书的作者,就是马克思。在今天的世界历史上,这本书的价值之重要,是大家难以想象的。马克思运用历史的观点,详详细细地诠释和阐述了一种学说──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推动了社会公平的巨大进步,而共产主义理想本身就是对公平的一种追求。”

  毕业于美国沃顿商学院的郎咸平显然是讲故事的高手,讲演过程中,他常常会用一些通俗的故事,诠释和演绎某一个既单调又枯燥的经济学观点,因而不时引来场下会心笑声。

  谈国企改革、教改、医改……

  说起股市,郎咸平顿显凝重。“股票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它起源时的‘stockmarket’即所谓的‘白条市场’。现在的股票市场应该承担社会财富再分配的职能,能够达到‘藏富于民’的目的。股票市场,对老百姓而言,只应该有短期风险,不该有长期风险,老百姓应该从长期投资股市中获益。”“要用严刑酷法,让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不敢不承担信托责任。”“如果职业经理人辜负了老百姓托付,那么法律就应该让他倾家荡产、坐牢。”

  演讲一个小时,郎咸平看了看手表:“时间不多了,我今天怕是只能说到这里。”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做了一个挥舞手臂的姿势:“我再谈谈别的,我现在是欲罢不能啊!”

  如往常的演讲一样,郎咸平随即针对国企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改革……针砭时弊。“在一次听众是一些政界人士以及学生的演讲中,我问他们:‘20多年前考上北大、清华时,父母是含着热泪送儿子来北京的,但给儿子买的是站票,还记得不记得?’他们都说:‘记得!’可是,当前所推行的教育市场化,却有可能让今天或明天像你当年一样贫寒的学子再也上不起大学!”

  郎咸平解释说,精英教育,原本就是让社会精英竞争稀缺的教育资源,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平衡。“将市场化引入教育是什么问题?那就是用价格杠杆来调节教育的供需平衡,就是你得花更多的钱来读书!”

  谈及医疗改革,郎咸平没有直接“炮轰”,而是给大家描绘出了一个危重病人就医的场景。他说:“急诊病人送到医院,医生首先就会问你,有没有保证金?”

  “在香港,任何一家医院看急诊都是先免费的,因为这是对弱势群体最起码的关怀、最起码的情怀。而在美国,法律也规定,医生对急诊病人是先看病后收钱。钱不够怎么办?可以分期付嘛。”

  崇拜“为革命跨出第一步”的英雄林觉民

  自由提问时,一名清华女生问郎咸平:“您有信仰吗?您的信仰是什么?”

  郎咸平说:“谈到信仰,谈到我的认知观点,不如先谈谈到底历史上哪一个人物值得我信仰?哪一个人的理念值得我学习?我心目中值得信仰的英雄,他的名字是你们当年在读书时曾经读到过的,他就是《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你们都没有结过婚,要知道,一个男人离开他心爱的女人,并且这个女人的腹中还怀着他的孩子,那是多么的艰难!”

  79年前,林觉民在给妻子的遗书《与妻书》中写道:“我为什么要去赴死呢?是因为,我要让天下有情人,像我们一样恩爱的夫妻,能够继续恩爱下去。要如此必须有人跨出第一步,那么这个人就是我林觉民。”“当我死了之后,我的愿望是,如果我们生了女儿,就像你一样温婉娴淑;如果生了儿子,希望能像我一样当个学者。”

  郎咸平说:“79年后,我考上台湾大学经济研究所读研究生。有一天,一位姓林的老先生来给我们上课,他是台湾文化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没有想到,他的父亲就是──林觉民。”

  郎咸平反问:“你说,我们国家,需不需要像我们这样(拥有这种信仰)的人?”(记者刘宏鹏 李志勇 新华社专稿)

给中国中央政治局习近平和蔡奇拜年,伟人又再次诞生在东方了

2025年1月26日 星期日

民族之春

 

1848年革命
《街头的路障[1][2],一副由霍勒斯·韦尔内于1848年创作的画作。背景为巴黎先贤祠
日期1848年2月23日-1849年初
地点西欧中欧
别名民族之春、人民之春、革命之年
参与者 法国
 德意志邦联
 奥地利
 匈牙利
 意大利各邦国
 丹麦
瓦拉几亚 瓦拉几亚
 波兰、  波希米亚和其他
结果造成欧洲的保守政局产生剧烈的变化以及巨大的社会与文化转变

1848年革命,也称民族之春英语:Spring of Nations)或人民之春(英语:Springtime of the Peoples),是在1848年欧洲各国爆发的一系列武装革命。这一系列革命波及范围之广,影响国家之大,可以说是欧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革命运动。第一场革命于1848年1月在两西西里王国西西里岛爆发。随后的法国二月革命更是将革命浪潮波及到几乎全欧洲。但是这一系列革命大多都迅速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1848年革命还是造成了各国君主与贵族体制动荡,并间接导致了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运动。

意大利邦国1848年革命

[编辑]

背景

[编辑]

自从在经历1830年革命以后,意大利逐渐随社会的发展兴起一班中产阶级。在1847年加富尔创立了一份名为‘复兴’的报纸,意指十九世纪的意大利统一运动会为意大利带来复兴。鉴于中产阶级兴起带动了社会的政治意识增加,故此这份报纸在民众中间开始得到接受;另一方面,一些意大利人也开始受烧炭党马志尼青年意大利党等组织之宣传及其传播的统一思想所影响,意大利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及受到支持。

经过

[编辑]

1848年1月,两西西里王国首先爆发了反抗两西西里国王费迪南多二世专制统治的革命,迫使他赋与国民一部宪法。这引发了亚平宁半岛上的人们纷纷争取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在同年的2月和3月,那不勒斯托斯卡尼皮埃蒙特均颁布了宪法。3月18日米兰热那亚亦爆发革命,迫使奥军撤出该地。威尼斯亦爆发了起义、共和主义者恢复了威尼斯共和国,迫使奥军撤退。结果,伦巴底威尼托帕尔马摩德那亦出现了起义。

3月24日,革命更得到其中一个邦国政府的支持,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国王查理亚伯特的领导下联同伦巴底向奥地利帝国宣战。然而,教宗不想与奥地利开战,因为同是天主教的国家。其他邦国亦遵从教宗的决定,仅给予查理亚伯特很有限的支持。于是,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最终在7月24日战败,查理亚伯特让位与儿子伊曼纽二世

除君主立宪主义者支持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对奥地利的战争外,与此同时,共和主义者也在罗马发动革命,他们由马志尼加里波底带领,攻入罗马城,迫使教宗出走,成立了罗马共和国。然而在1849年7月,共和主义者的革命遭到和君主立宪者同样的结果,法国派兵推翻了罗马共和国,并进占罗马。罗马的革命被镇压,教宗庇护九世在法军的保护下复辟。最后在8月28日威尼斯共和国亦被奥地利派军镇压,整个革命到此失败。1850年加里波底流亡美国纽约市。

影响

[编辑]

创立复兴报的加富尔最终在1852年成为萨丁尼亚王国的首相,采行自由主义政策,并有着扩张以一统北意大利的雄心。故此,1848年革命虽然失败,却为1860年代奥地利帝国日益自由化、意大利统一及德意志统一奠下重要基石。这些国家均颁布宪法,给予中产阶级与贵族及特权阶层分享权力。

法国二月革命

[编辑]

革命者在杜乐丽宫的国王宝座上写道:“巴黎人民致全欧洲:自由、平等、博爱。1848年2月24日”。

德意志1848年革命

[编辑]

背景

[编辑]

1840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逝世,腓特烈·威廉四世继位。腓特烈威廉四世颇同情自由主义。他放宽了报章审查,而且不阻止自由主义的活动。在1847年,他甚至召开了一个国会,普鲁士各区议会均派出了代表。但是国王拒绝给予该国会任何宪法上的权力,自由主义者因而失望地解散。翌年,法国二月革命引发的革命风潮直卷整个欧洲,包括了德意志各邦国及普鲁士。

经过

[编辑]

1848年2月29日,慕尼黑起义,大学生、工人、市民联合占据军械库,要求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以及他的宠妾“罗拉内阁”下台,国王被逼成立一个由中产阶级代表组成的新内阁。如此。内阁的风潮厉行整个南德意志地区,史称“三月内阁”。

1848年3月18日,柏林革命,中产阶级与工农阶级聚集王宫广场,要求实行出版自由、召开联合会议、组织人民自卫团,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被逼部分同意人民的要求,但人民并不罢休。3月20日军队撤退,3月22日,起义胜利,国王在群众注视下为一百八十三名烈士脱帽致哀。3月29日,柏林自由派内阁组成。腓特烈威廉四世意识到原先的改革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的要求,于是召开了一个立宪会议。他宣称希望成立一个联邦制的德意志帝国,在这个帝国中将会有一个民选的议会,国民拥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由于普鲁士作为德意志邦联中的一个大邦也愿意支持自由主义者,某些德意志邦国便也群起仿效。同年3月底,约五千名决心实行民主自由平等的德意志领袖齐集于法兰克福,召开了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由1848年5月18日开会直到1849年5月31日。这个议会主要是由中产阶级组成,希望预备一份联邦宪法,有代表支持成立由奥地利帝国统治的大德意志,将奥地利波希米亚并入德国;有代表则支持由普鲁士统治的小德意志,不包括任何奥地利领土。

最后,议会的与会者认为,应采取“小德意志”方案统一,并将德意志皇位给予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不过,腓特烈·威廉四世拒绝这个建议,因为他害怕奥地利反对,而且新宪法规定国王没有对法案的否决权,这是他极力反对的,他甚至形容接受由议会赋予的帝位是“拾取在沟渠上的皇冠”,而奥地利和德意志南部诸邦的代表因议会通过“小德意志”方案而退出(害怕北部的新教势力会主导整个国家)。仅余的“小德意志”议会代表面对失败,惟有把立宪议会解散,不久之后普奥联军攻进各邦议会,数千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者被迫逃走至美国。德意志革命力量虽然曾经强大,但最终在封建专制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但国王被迫接受宪法。

影响

[编辑]

在1850年,普鲁士国王也成立了宪法,回应失败了的民间革命,并决心要成立一个团结北方德意志邦国的联盟,以回应民族主义的诉求。

丹麦革命

[编辑]

背景

[编辑]

丹麦自从17世纪就一直是个君主专制国家。但是在1830年代丹麦国内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运动开始愈演愈烈。1848年1月20日,国王克里斯蒂安八世驾崩。丹麦国内的自由主义者随后便发起了一系列君主立宪运动。

经过

[编辑]

1848年3月21日,丹麦国家自由党人组织了一次前往克里斯蒂安堡宫的游行。新的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接受了自由主义者的要求,制定了新的宪法并成立了由国家自由党主导的新内阁。弗雷德里克七世同时也同意了与一个两院制议会共同分担权利。丹麦成为君主立宪国家,尽管权利依然高度集中。很多军官对此表示不满,但最终也接受了新政府。与欧洲其他国家不一样,丹麦革命从始至终都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革命之后并没有爆发反动主义政变。但是新的宪法并没有延伸到南部的石勒苏益格公国,丹麦与德意志联邦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仍然没能得到解决。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随后在同一天爆发。

奥地利革命

[编辑]

维也纳

[编辑]

19世纪中叶,奥地利帝国仍是一个多民族的封建贵族专制国家,而维也纳作为奥地利的首都,便成为了保守势力的中心。当地的革命也是由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所激发的。1848年3月13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爆发了推翻梅特涅政府的示威游行,高呼“自由、宪法”、“打倒梅特涅”等口号,维也纳的革命者包括了所有的社会阶层,例如宫廷人士,崇尚自由主义的贵族、中产阶级和专业人士,他们均要求民主的改革,大批群众示威,更筑起街垒与奥地利军队展开战斗,示威人士限令奥皇斐迪南一世立即解除首相梅特涅的职务;在国民的压力下,斐迪南被迫让步,年届七十五的梅特涅辞职并举家逃至英国伦敦,奥皇承诺“颁赐”宪法,并于3月17日改组成责任内阁,4月25日颁布帝国宪法,但新内阁继续推行反对自由主义的政策,于是整个局势急转直下。5月15日维也纳人民再次起义,迫使斐迪南一世及哈布斯堡皇室5月17日由维也纳逃至因斯勃鲁克,奥皇在7月同意召开立宪会议。

波希米亚

[编辑]

1848年3月,“青年捷克党”在布拉格举行会议。他们要求实行责任内阁,承认捷克语德语之间的平等地位,反对奥皇以诏书形式颁布的宪法和奥地利元帅温迪施格雷茨的军事挑衅行动,皇帝在压力下同意了该等要求。布拉格市民更于6月12日早晨举行革命。革命者和奥地利军队进行战斗,并逮捕了地方议会议长。但被温和的中产阶级释放。这位地方议长逃出后便遂同温迪施格雷茨一起进行反攻,引致6月17日革命失败。

匈牙利

[编辑]

革命由匈牙利人科苏特·拉约什领导,发起了一场反抗奥地利专制统治的运动,他虽认同匈牙利民族主义,却否定了传统以来马札尔贵族的特权。他指责这些贵族有免税的特权,要求废除封建的法庭和随意强迫农民作工的做法。他的方案包括成立一个民选国会,商人、贸易者、专业人士、中产阶级皆有选举权;他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引入陪审团制度,于是在1848年3月,群众在科苏特的领导下要求整个奥地利帝国确立以英国模式为本的宪法和国会,废除人头税,由选举产生匈牙利政府,并草拟匈牙利法典。3月15日,旧有的国会被迫接受这些建议,在维也纳成立一个立宪政府。匈牙利的地方议会迅速通过了一连串自由主义的法案。然而,当俄国军队在1849年5月开始援助奥地利时,局势便变得对革命者不利。在八月至九月份,革命更在俄奥联军镇压下迅速终结。

影响

[编辑]

奥地利首相、保王党的梅特涅被迫下台,而奥皇斐迪南一世亦宣布退位,并让位予他的侄儿弗朗茨·约瑟夫。新任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通过一些较自由的政策,如扩大地方自治及保证各族平等,维持帝国统治。面对奥地利本土的不满,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于1849年3月4日颁布宪法,承诺组织一个保障帝国统一、民族平等及代议制的国会,亦废除封建制度、建立市政组织及改革司法制度。在捷克问题上,为纾缓捷克的独立情绪,奥地利政府便作出退让,如和所谓的老捷克派(即士绅及中产阶级)合作,允许捷克人组成波希米亚议会,捷克语取得与德语对等的地位,捷克人有自己的大学及中学,且可在政府中担任公职。匈牙利王国、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成为了帝国直辖区,享有一定程度的政治自由,奥帝国最终于1867年改组为奥匈帝国

瑞士独立同盟战争

[编辑]

拿破仑战争之后,瑞士再次成为一个联邦,各州再次享有高度的自治。不过,1840年代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最终在1847年爆发了分离主义联盟战争。经过一场几乎没有流血的战争之后,自由派获胜,独立同盟于1847年11月被瑞士联邦解散。法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帝国保守政权都对自由主义者的获胜表示不满,并警告瑞士联邦不得修订新宪法。但随后的革命浪潮让这些国家的保守派自顾不暇,瑞士随即颁布《1848年联邦宪法》,完全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联邦制国家。

其它国家

[编辑]

1848年的革命浪潮几乎波及了整个欧洲。除了上述国家,多瑙河公国、比利时、爱尔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起义和革命。甚至像新格拉纳达和巴西这样的美洲国家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美国与加拿大也受到了影响。

英国、荷兰、葡萄牙、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是少数几个没有在1848年发生革命的欧洲大国。但是葡萄牙王国、和俄罗斯帝国控制的波兰会议王国立陶宛都在此前发生过革命或内战。俄罗斯境内的自由主义者和革命组织之间并没能建立起良好的联系,没能在1848年发动革命。奥斯曼帝国相对平静,但是在其不少附属国内均爆发了不同程度的抗议和示威。英国和荷兰是少数几个能够进行有效改革,避免事态激化的国家。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