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餐饮住宿业盈利恶化 分析:外资或撤离
记者方晓综合报导)北京今年上半年限额以上餐饮住宿业利润下滑有多厉害?近日官方公布的主要经济指标引发业界强烈关注。冰冷的数据背后,不仅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急剧恶化,更是一场从高端消费到民生消费的系统性危机,以及内资企业集体亏损的残酷真相。分析认为,在如此严酷的市场环境下,外资餐饮住宿企业只能撤离。官方数据的冰山一角 从“微利”到“利润几乎彻底没了”
北京市统计局8月份发布的今年1—6月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显示,北京该领域共有5,135家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737.75亿元,同比下降3.7%;营业成本360.19亿元,同比下降1.2%;利润总额2.47亿元,同比骤降67%。
中共政府对营业额超过200万元的住宿和餐饮企业,进行定期统计和调查,所以统计的限额以上酒店,门槛是年营业额200万元以上。
根据官方数据,北京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1,613家单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3%,但利润总额仅5,980万元,降幅高达92.9%。
这种惨烈状况在具体企业数据中得到印证。专注于旅游产业的媒体“旅界”的文章表示,此数据已经是下滑中的下滑了。2024年1—6月,北京限额以上住宿业已经同比下降了31.9%,而2025年是在这个基数上营收再跌7.3%,利润再暴跌92.9%。这已经不是低谷,是低谷里的黑洞。
文章表示,采访了总部在北京的连锁酒店品牌秋果酒店创办人刘伟。刘伟提供的北京总店的内部业绩表显示,2025年1—6月,利润下滑了将近99%。“秋果这家单店基本和北京市住宿业整体利润数据一致,利润被剪刀差彻底切没了。”
在社交媒体平台拥有96.1万粉丝的财经博主“陈杰森”对官方数据详细解剖,他表示,北京今年上半年餐饮和住宿两个行业加起来的利润率是千分之三点几。
而2024年上半年,北京餐饮、住宿总利润是12亿多。2023年上半年,北京餐饮住宿总利润28亿。
“陈杰森”说,这些数据表明,北京餐饮、住宿行业连正常营业都无法保证,那肯定是各种亏损。“这几年餐饮、住宿业的现状不止下到18层地狱,往下还有18层地狱。利润已经不是腰斩了,斩到脚趾可能都没有了。”
北京财经博主“忐忑的可乐饼”表示,北京餐饮行业和住宿行业的现状真是惨不忍睹。更可悲的是,那些挣扎在底层的小餐饮住宿店家,根本不被统计在报表中。它们的账本早就凉透了。究其原因,他说,人们不敢消费,因为整体经济形势让老百姓没信心。中产阶级也开始节衣缩食,能不买的就不买。
他说,国内到北京旅游的人,一般不住酒店了,改为住民宿,因为民宿特别便宜。他家住在广安门外,了解到不少外地人在他家附近的民宿住宿。
业内人士揭真相:内资企业集体亏损 外资“不撤等啥”?
近日,大陆社交平台流传一个业内人士对北京、上海餐饮住宿业深度分析的音频。该人士表示,建议所有餐饮行业和住宿行业的从业者关注北京和上海的统计局每个季度发布的数据。北京和上海是国内消费能力最强的城市,它们的数据对企业做决策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他说,恐怕以后官方就不再公布这些数据了。他从官方网站下载了北京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发现2025年最大的变化是,不再公布从业人员的数据了,报表细分项的部分也不见了。
他对北京餐饮行业这三年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对比计算,发现限额以上的餐饮企业总平均营收从2023年的2,100万左右下降到了今年上半年的1,500万。
而对应的平均营业成本也出现了大幅的下滑。他指出,餐饮企业营业成本主要包括三部分:原料、房租和人工。房租和人工不可能出现大幅的下降。那就只能从原材料上做文章了。原材料的成本出现大幅下滑,有两种可能性。要么就是以次充好,要么就是压榨上游的供应商,把其成本往下压。
他还指出,最恐怖的是北京餐饮业利润断崖式地下降。平均每个企业前半年的利润率只有0.3%。
他说,绝大部分企业应该还没有给员工交社保。如果强制社保实施后,社保缴纳金算上的话,基本上就是大幅的亏损。
而住宿业和餐饮业是同样的情况——利润断崖式下滑。平均利润率仅为0.28%。同样的,如果把缴纳社保算上的话,也是妥妥的亏损。
他强调说,这还没完。继续看官方的数据,按登记企业性质分了三类:内资、港澳台资和外资。“这少的可怜的利润,实际上还是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赚的。内资企业本身就是亏损的。也就是说,即便住宿业是0.28%的行业利润率,餐饮业是0.3%的行业利润率,也还是靠外资企业拉动的。“这种市场环境,外资不撤等啥?”
他说,上海的情况跟北京差不多。如果这两个消费能力最强的城市都是如此,那其它城市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最主要的是,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不管是消费意愿还是消费能力,都在下降。如果从9月1日起强制社保政策实施,住宿业和餐饮企业的日子就会越来越难。目前看不到任何边际改善的可能性。
分析:两大原因导致 难以化解
博主王吉舟表示,上海2025年上半年的住宿和餐饮的收入同比也下降了2.9%,降幅也是比较明显的。上海和北京这两个超一线城市;他们是在全国总的餐饮和住宿收入总的是增长了4.3%的情况下;北京和上海反而还下降了。
他分析认为,两个原因导致了如此情况。首先,最大的原因是,比较高端的商务宴请从去年到今年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减少。在北京和上海的那些高端消费场所消费的人涉及两个大的行业:房地产和金融行业。这两个行业过去花钱如流水,因为来钱快。他们对高端宴请的需求比较强烈。
他说,这几年基建行业已经快速萎缩,包括茅台酒的价格也下降;都与房地产和金融行业的萎缩有关。
王吉舟指出,第二个原因是高房价、高贷款的副作用显现,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比较高的地方,居民的负债率更高。年轻人是餐饮消费的主力群体,但是他们背上了高昂的房贷,没有更多的钱消费了,也就是说高房贷对消费的抑制作用显现出来了。
他认为,这两个因素都不是可以在短期内解决的,因为房子贷款要还二三十年,不是几年就能够缓过来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