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主要官员名单



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都督黎元洪
本条目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1911年10月至12月)的组织结构与主要官员名单。[1]

[编辑]组织结构与主要官员(1911年10月11日-1911年10月17日)

1911年10月1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后推选出都督一人,同时设谋略处并推选谋略15人。翌日,改设参谋(由谋略处改设)、军务、政务、外交四部。

[编辑]组织结构与主要官员(1911年10月17日-1911年12月31日)

10月17日发布的《军政府暂行条例》改设司令、军务、参谋、政事四部,同月25日《中华民国鄂军政府改订暂行条例》取消了政事部,改设内务、外交、理财、交通、司法、编辑等6个部,后又增设总监察、教育、实业3个部,连同原有3个部(除政事部),共12个部。

[编辑]参考资料

  1. ^ 郭卿友. 《中华民国时期军政职官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



1911年10月1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在湖北武昌成立
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如今建作辛亥革命博物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武昌起义成功后1911年10月11日湖北武昌成立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既是中华民国第一个省级军政府,同时代行中央军政府的职责,在此后近二个多月中实际上扮演了中华民国军政府的角色。

目录

  [隐藏

[编辑]成立前的筹画

早在武昌起义前,同盟会会员刘复基在召集各标营代表讨论起义计划时,就拟定了起义后的临时政府组织及其主要成员,原定的政府组织设八个部:总理部总理刘公,军务部正长孙武,副长蒋翊武高尚志;参议部正长蔡济民,副长徐达明;内务部正长杨时杰,副长杨玉如;外交部正长宋教仁,副长居正刘复基;理财部正长李春萱,副长张振武;调查部正长邓玉麟,副长彭楚藩;交通部正长丁立中,副长王炳楚等。

[编辑]成立背景

武昌起义胜利后第二天即1911年10月11日,革命党即在武昌组建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
起义军准备筹组军政府时,革命党主要领导成员都不在武昌。起义发动者熊秉坤吴兆麟蔡济民等自以为资望浅,难以服众,遂临时推举清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出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都督,改湖北省咨议局大楼为都督府,并根据孙中山编定的《革命方略》的原则精神,宣布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国号为中华民国,通电全国,请即同时响应。

[编辑]军政府筹组架构

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都督时的黎元洪
1911年10月12日,革命党谋略处(10月11日革命党设立的处理军政大事的机关)议定军政府暂设参谋、军务、政务、外交四部。10月14日由居正等拟订了《军政府暂行条例》,规定鄂军都督府仍设四部,但改为司令、军务、参谋、政事四部,并由汤化龙任政事部长,总揽行政大权。10月17日该条例公布。黎元洪以都督兼司令部总长;参谋部部长张景良,副部长杨开甲吴兆麟;军务部部长孙武,副部长蔡绍忠张振武;政事部部长汤化龙(未就任),副部长张知本,政事部下设七局(外交局(黄中恺为局长)、财政局(胡瑞霖为局长)、内务局、交通局、司法局、实业局、教育局)。各部中以军务部最为重要。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了加强革命党人对军政府的领导,10月25日孙武刘公张振武等提议修改了《军政府暂行条例》,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军政府改订暂行条例》。同时调整了都督府的机构设置和组成成员,取消了包揽行政大权的政事部,改设内务、外交、理财、交通、司法、编辑等6个部,后又增设教育、实业2个部,连同原有4个部,共12个部。军令部长杜锡钧。参谋部长张影良,副部长杨玺良。军务部长孙武,副部长张振武蔡绍忠。内务部长冯开浚,副部长周之瀚。外交部长胡瑛,副部长王正廷。理财部长陶德琨,副部长潘祖裕。司法部长张知本,副部长彭汉遗。交通部长熊继贞,副部长傅立相。编辑部长汤化龙,副部长张海若。总监部总监刘公。教育部长苏成章,副部长查光佛。实业部长李四光,副部长牟鸿勋。调整后的政府机构设置比较完善,也比较近代化,革命党人在政府组成成员中占有显著的优势。

[编辑]军政府目标

湖北军政府以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为根本目标。1911年10月11日鄂军政府议决的第一个文件中明确规定,称中国为“中华民国”,“政体为五族共和”,“国旗为五色,以红黄蓝白黑代表汉满蒙回藏为一家”。以“建立共和国”号召人民投入革命斗争。

[编辑]过渡军政府

湖北军政府为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作思想舆论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湖北军政府最先倡议组织临时政府。武昌起义后,各地响应,至11月初,湘、陕、晋、赣、沪、苏、浙、桂、粤、皖、闽、滇、黔、川等省次第独立。湖北军政府为联络声势,统一斗争,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指挥机关。于是,11月7日,黎元洪致电独立各省,征询组织临时政府的意见,9日,黎元洪再次通电各省都督府,请迅速派代表到武汉,商议组织临时政府问题。

[编辑]影响与意义

  • 湖北军政府既是中华民国第一个省级军政府,同时代行中央军政府职责,在近二个多月中实际上扮演了中华民国军政府的角色。当时的武昌作为首义之地,革命党人云集,成了全国革命的政治军事中心,被各省都督府公认为起义首都。湖北军政府的创建不仅为各独立省所效法,而且其在全国的领导地位也受到各省都督府的公认与拥护。11月17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议决,承认湖北军政府为中华民国中央军政府。
  • 湖北军政府一直以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为根本目标,这一点对整个中华民国后来的发展影响深远。
  • 湖北军政府通过颁布的《中华民国鄂州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为原则的政权根本法。它进一步明确规定,“中华鄂州人民,以已取得之鄂州土地为境域,组织鄂州政府统治之”。“凡具有鄂州政府法定之资格者,皆为鄂州人民。”“人民一律平等”,享有选举与被选举、言论、著作刊行并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迁徙、保有财产、营业等自由权利,“人民自由保有身体,非依法律所定,不得逮捕审问处罚”、“保有家宅,非依法律不得 侵入搜索”等。这些规定说明,国家由人民主宰,“自由、平等”得到了肯定,并且加以法典化,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在政体方面,《鄂州约法》规定,“鄂州政府,以都督及其任命的政务委员,与议会、法司构成之”。都督由人民选举,任期三年,续选连任一次为限。“都督代表鄂州政府,总揽政务”。有“公布法律”、“宣战媾和”、“统率水陆军队”,依法任命文武职员,宣布戒严、大赦、特赦之权;议会由人民于人民中选举议员组织 之。有制定法律、议定条约和预算决算、质询政务委员与弹劾违法失职的政务委员等职权;法司由都督任命之法官组成,依法审判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官除依法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的惩戒宣告外,不得免职。《鄂州约法》表明,湖北军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来源请求]
  • 湖北军政府为作为国家元首的临时大总统的选举产生作了必要的准备。该军政府从建立开始就以孙中山的革命理论、纲领为依据发布公告,而且认孙中山为领袖,并且认为,临时大总统非孙中山莫属。早在10月12日,军政府即电上海,促黄兴居正宋教仁等赴鄂,并请转电孙中山从速回国,主持大计。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通过后,各省代表会移至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组织政府。14日,已抵南京的14省代表集会于劝业场,决定16日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会。15日,黎元洪以议和未决为由,致电南京推迟选举。于是,各省代表会通电全国,“现因特别事故,暂延时日”.25日,孙中山自海外回到上海,深得人民信仰,众望所归。29日,各省代表选举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以16票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月3日,各省代表又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1912年1月28日,参议院正式成立。以湖北军政府为首组织的各省代表会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编辑]作为

湖北军政府陆续制订发布了一系列有益的对内对外政策。10月12日,发布了《宣布满清政府罪状檄》、《布告全国电》、《电告汉族同胞之为满洲将士者》、《布告海内人士电》、《致满清政府电》等,在这些文告中揭露了清政府镇压人民,行同虎狼,厘金杂税,搜括民膏等八大罪状。为维护和发展工商业起见,还发布了安民和免税等公告,抨击清朝苛政,豁免恶税。宣布除盐、酒、烟、糖、土膏各税捐外,所有统捐局卡一律永远裁撒;除海关外,所有税关,一律永远裁撤;本年以前积欠丁漕,各项杂捐,概行豁免。

[编辑]旧址

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大楼原为宣统元年(1909年)所建的“湖北省咨议局”大楼。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革命党即在此楼组建成革命军政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朝的帝制,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人民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并向全国各省发出通电,号召各地举行武装起义。
现在这里是辛亥革命博物馆,又称“红楼”。

[编辑]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 《民国春秋》1994年第4期

[编辑]外部链接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德国小镇上的老兵风采


发布者:huashangbao
话说Weilburg这样一个只有一万多人的小镇,又偏居于陶努斯自然保护区的边缘,实在是谈不上有什么特别引人瞩目的地方。可是也许是因为曾经作为Nassau公国首都的荣耀传统,也许是因为现任市长席克先生特别有政治热情,小镇上经常闹出一些不小的动静。这不,17日这个周六下午,本来安静的小镇又特别热闹,广场上聚集了很多身穿迷彩服的德国大兵。

正在诧异为什么来了这么多军人?正好在路口遇到了我的老朋友,城市博物馆的Ralf。只见他也穿着迷彩服,带着个小军帽,比平时帅气了很多。一问,原来,这里马上要举办全德国的退役军人技能大赛颁奖大会(Deutsche Reservistenmeisterschaft 2011, in Daaden und Weilburg)。
比赛从916日到18期间还在附近的小镇Daaden进行角逐别看是退役军人的比赛,这可是全国级别的军事盛会呢,国防部官员、很多将军、州长都来到了小镇上。德国的退役军人很多,退役军人可以自愿加入德国退役军人协会,这个协会属于国防部,每隔一年举办一次退役军人竞技大赛,比赛设置有十个赛点,参加比赛的团体(5人一组)和个人要进行定向前进、射击、并跑到各个赛点完成规定的任务。3天的比赛决出团体和多个个人单项胜负。退役军人协会的老兵们平时会针对这个退役军人竞技大赛的比赛项目进行训练。
今年的退役军人竞技大赛在黑森州DaadenWeilburg举办。Daaden是个地广人稀的小镇,适合进行军事比赛。可是要说召开有800多军人参加的颁奖大会,庆功聚餐,就找不到个合适的场地了。在Weilburg开颁奖会的建议还是Ralf提出来的,他去问市长Schick先生是否可能?Schick市长一口答应了。又经过军队方面的层层汇报批准,最后,2011年的退伍军人技能大赛变成由DaadenWeilburg共同举办。于是17日下午,人们就看到了开头的情景。Ralf作为倡议者和“东道主”,活动之前可忙坏了。
    Ralf碰到我特别高兴,他知道我经常给《华商报》写文章,问我能不能在中文报纸上报道这个活动?我说那我可得问问总编,Ralf说“没关系,我先帮你办个记者证,等一下颁奖的时候你就可以进来看啦。”(德国人其实也很灵活)。
    其实,虽然有Ralf这样一个老兵朋友,生活中见过的德国军人可真不多。这次活动一下见到这么多身着军装的人,感觉到他们十分有序、友好。首长过来必定会毕恭毕敬地敬礼,集合也颇为迅速而整齐。别看是退役军人,绝对的军人风范。这样一个全国的活动,来采访的军队记者、电视台摄像都不少。不过,老兵们对于忽然有个中国面孔挂着Presse牌子,还是格外好奇。他们特别高兴地和我攀谈起来,一位现供职于黑森州统计局的老兵对我说,他虽然没去过中国,可是接待过中国军人来访。还热情地给我名片说“将来在数据方面有什么需求,可以找我”。
在这样的大赛上常常有感人的故事发生今年两位自从1967年分别的战友,44年之后在竞技大赛上重逢,当年意气风发青年,如今都已是雪白胡须,相见格外惊喜。

这个活动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德国国防部对退伍军人的管理。我的哥哥以前在国内当过兵,虽然退伍后偶尔有战友聚会,可都是自发的,叙旧而已。没听说过国家还管退伍军人,更没可能还有全国性的技能比赛这样的活动了。一位对德国部队体制略有了解的朋友说,德国的这种管理,实际上是将退伍军人纳入了“预备役”,如果有任何紧急情况,这些退伍老兵可以立刻组织起来。而且退伍军人协会的日常管理者都是老兵志愿者,像Ralf作为整个wetzlar附近地区的老兵协会的会长,没有任何报酬,花很多业余时间组织活动,日常事务管理等都是义务的。所以协会平时并不花多少国家的钱然而却将这些受过系统训练的老兵管理得井井有条他们可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重新负担起军人的职责,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队伍!
更有意思的是,一方面退役军人协会是自愿的,退役军人完全可以不参加这个协会;另外一方面,即使是没有当过兵的人,如果想加入退役军人协会也是允许的,只不过个别的活动不能参加(比如这次比赛),没有军装,但大部分活动都是可以参加的。
    像德国人做所有事情都充满前瞻性和计划性一样,在对退役军人协会的管理上我们同样看到了这一点。这样的管理模式,也许真值得中国借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