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在
湖北武昌成立
[编辑]成立前的筹画
[编辑]成立背景
武昌起义胜利后第二天即1911年10月11日,
革命党即在
武昌组建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
[编辑]军政府筹组架构
[编辑]军政府目标
湖北军政府以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为根本目标。1911年10月11日鄂军政府议决的第一个文件中明确规定,称中国为“
中华民国”,“政体为
五族共和”,“国旗为
五色,以红黄蓝白黑代表汉满蒙回藏为一家”。以“建立共和国”号召人民投入革命斗争。
[编辑]过渡军政府
湖北军政府为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作思想舆论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湖北军政府最先倡议组织临时政府。
武昌起义后,各地响应,至11月初,湘、陕、晋、赣、沪、苏、浙、桂、粤、皖、闽、滇、黔、川等省次第独立。湖北军政府为联络声势,统一斗争,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指挥机关。于是,11月7日,
黎元洪致电独立各省,征询组织临时政府的意见,9日,
黎元洪再次通电各省
都督府,请迅速派代表到武汉,商议组织临时政府问题。
[编辑]影响与意义
- 湖北军政府既是中华民国第一个省级军政府,同时代行中央军政府职责,在近二个多月中实际上扮演了中华民国军政府的角色。当时的武昌作为首义之地,革命党人云集,成了全国革命的政治军事中心,被各省都督府公认为起义首都。湖北军政府的创建不仅为各独立省所效法,而且其在全国的领导地位也受到各省都督府的公认与拥护。11月17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议决,承认湖北军政府为中华民国中央军政府。
- 湖北军政府一直以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为根本目标,这一点对整个中华民国后来的发展影响深远。
- 湖北军政府通过颁布的《中华民国鄂州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为原则的政权根本法。它进一步明确规定,“中华鄂州人民,以已取得之鄂州土地为境域,组织鄂州政府统治之”。“凡具有鄂州政府法定之资格者,皆为鄂州人民。”“人民一律平等”,享有选举与被选举、言论、著作刊行并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迁徙、保有财产、营业等自由权利,“人民自由保有身体,非依法律所定,不得逮捕审问处罚”、“保有家宅,非依法律不得 侵入搜索”等。这些规定说明,国家由人民主宰,“自由、平等”得到了肯定,并且加以法典化,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在政体方面,《鄂州约法》规定,“鄂州政府,以都督及其任命的政务委员,与议会、法司构成之”。都督由人民选举,任期三年,续选连任一次为限。“都督代表鄂州政府,总揽政务”。有“公布法律”、“宣战媾和”、“统率水陆军队”,依法任命文武职员,宣布戒严、大赦、特赦之权;议会由人民于人民中选举议员组织 之。有制定法律、议定条约和预算决算、质询政务委员与弹劾违法失职的政务委员等职权;法司由都督任命之法官组成,依法审判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官除依法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的惩戒宣告外,不得免职。《鄂州约法》表明,湖北军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来源请求]
- 湖北军政府为作为国家元首的临时大总统的选举产生作了必要的准备。该军政府从建立开始就以孙中山的革命理论、纲领为依据发布公告,而且认孙中山为领袖,并且认为,临时大总统非孙中山莫属。早在10月12日,军政府即电上海,促黄兴、居正、宋教仁等赴鄂,并请转电孙中山从速回国,主持大计。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通过后,各省代表会移至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组织政府。14日,已抵南京的14省代表集会于劝业场,决定16日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会。15日,黎元洪以议和未决为由,致电南京推迟选举。于是,各省代表会通电全国,“现因特别事故,暂延时日”.25日,孙中山自海外回到上海,深得人民信仰,众望所归。29日,各省代表选举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以16票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月3日,各省代表又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1912年1月28日,参议院正式成立。以湖北军政府为首组织的各省代表会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湖北军政府陆续制订发布了一系列有益的对内对外政策。10月12日,发布了《宣布满清政府罪状檄》、《布告全国电》、《电告汉族同胞之为满洲将士者》、《布告海内人士电》、《致满清政府电》等,在这些文告中揭露了
清政府镇压人民,行同虎狼,
厘金杂税,搜括民膏等八大罪状。为维护和发展工商业起见,还发布了安民和免税等公告,抨击
清朝苛政,豁免恶税。宣布除盐、酒、烟、糖、土膏各税捐外,所有统捐局卡一律永远裁撒;除
海关外,所有
税关,一律永远裁撤;本年以前积欠
丁漕,各项
杂捐,概行豁免。
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大楼原为
宣统元年(1909年)所建的“
湖北省咨议局”大楼。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革命党即在此楼组建成革命军政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
清朝的帝制,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人民两千多年的
封建制度,建立
中华民国并向全国各省发出通电,号召各地举行武装起义。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