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不可能的革命?-葡萄牙1974-75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1974年4月28日,里斯本的街头聚满兴奋的人民,写着“公开审讯法西斯罪犯” 的布条在人群中举起,庆祝Caetano政权的垮台。葡萄牙人民在50年的独裁政权统治后,首次尝到革命胜利的喜悦。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左翼革命。

1975年《时代》杂志这么写道:“资本主义在葡萄牙已死了!”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的军人推翻了盘踞多年的法西斯独裁政权。这些军人厌倦了葡萄牙在莫桑比克、安哥拉和几内亚比绍展开的无意义却残暴的殖民战争。殖民地非洲人民的反抗与胜利,震撼了葡萄牙的军人,并促使他们起了造反的意图。

带领造反的军人,被称为武装部队运动(MFA) 。在MFA年青军官的指示下,坦克车驶入里斯本市区,数以千计的工人将街道堵塞得水泄不通。这并不仅仅是一场政变,就像激起涟漪的石头,葡萄牙的政变与其说是终结,不如说是新的开始。

葡萄牙年青军官策动的政变,正好是长久以来工人运动激流及军队中不满的一次过爆发,而这个民主革命甚至能够变成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左派的掘起,给予工人与士兵相当巨大的影响。过后的19个月,一个又一个政府在人民运动的面前垮台,世界各地的统治者无不对发生在葡萄牙的系列实践感到震惊。

葡萄牙的军事政变,演变成一场革命的过程。在这之前,葡萄牙国内意欲终止独裁统治的社会与政治压力已经膨胀到顶点。新征入伍的军官,在这场非常成功的政变中夺权,在罢免整百名将领后,成功将武装部队变成革命先锋。政变的成功,引爆了全国性的群众运动。工人占领工厂,并参与在大规模的示威中。这是葡萄牙革命的最初阶段,这个过程并未受到任何来自左派政党的指示。人民奋起造反,是因为他们感受到改变世界的力量就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曾经参与在这场运动中德葡萄牙人可以这么告诉你:“你不能通过阅读关于这场革命的书本来了解这场革命,你只有在融入在其中才有可能去理解。”

当时的葡萄牙人民,感觉到一切事情都是有可能的。一个卑微的女工,可以感觉到她有能力治理她所居住的城市。人们的日常生活起了变化。这就是革命!没有任何人支配或主导这个阶段的过程。

4月25日后,政治流亡份子得以返回祖国。在所有的大学所召开的会议,跟旧政权勾结的教授被驱逐,之前被开除的学生得以复学。

当时的葡萄牙人民直接参与在政治之中,过后他们经历了难以置信的一年半,就像是一场自由的狂欢盛会。自由的景象,莫过于当戴着头盔和身穿工作服饰的工人在里斯本街道上游行。

每天都有游行示威,人民占据了土地和工厂,到处都是每个人都能够参与的群众会议…… “人民在过去50年被迫保持沉默,现在每个人都在发言。人民在某个程度上,在街道上和工厂里,拥有权力。”

工人与士兵在政变后,展开密切的联系。在里斯本一场群众大会后,有人呼吁人民应该解放那些被关押在军事监牢中的士兵。数以千计的人乘坐巴士到河流对岸,解放那儿的士兵。

当时警察几乎不复存在,但是市区却是无比安全,人们午夜时分在街上行走却不感到恐惧。在法西斯统治下,每个人都对他们的邻居提高警惕,以防备被对方告密。但是,在革命爆发后,人们涌上街头,通风报信的奸细从此消失。甚至是文盲的人也能发表演说,人民得以抒发他们的想法与感受。

人民开始彼此信任,女性也感觉到她们也扮演这重要的角色。她们有个口号:“我们曾经是奴隶的奴隶” 。革命是,女性开始理解到当时的状况并敢于发言。

天主教电台Renascensa被工人占领。当时每个人都把收音机调到该电台频率,以收听到底发生什么回事。电台播发号召人民走上街头示威或支持占领的消息。

统治阶级当时非常忧虑。群众运动强大的力量,以及其激进的战斗性,把上流社会吓得魂不附体。当时的新总统-斯比诺拉将军 (Antonio de Spinola) ,通过号召“沉默的大多数” 与9月举行示威,企图策动一场政变。不过,工人的浩大动员,以及他们获得军人们的支持,成功阻扰了斯比诺拉的计划,并迫使他辞职。

过后,一场决定革命之命运的斗争展开了。葡萄牙人民必须决定,这将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还是西方的民主革命?

这是革命的第二阶段。在社会主义的阵营内,相当强大的共产党在MFA里起着较大的影响。激进左派则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另外一派组织,

另外一个阵营,则是从极右派,到社会党及MFA里的非革命成员。

1975年3月,斯比诺拉将军发动另一场但最后被挫败的政变。过后,一场巨大的激进化过程在葡萄牙社会中开展,而左右派之间将近爆发内战。但是,受到俄罗斯史大林主义影响的共产党,和获得西方资助的社会党,在钳制革命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共产党领袖阿尔华罗(Alvaro Cunhal) 并不想把决定的权力交给街头上和工厂里的群众。共产党意欲加强其在国家政府里头由上而下的领导。当来自共产党的总理Vasco Goncalves于1975年夏天被罢免后,共产党的战略被挫败。共产党也在革命理事会(3月过后革命的领导机关)上失去重要的位置。

而右派则利用左派意欲控制伞兵基地的企图,作为11月25日发动政变的借口。

葡萄牙的革命来到结束的时刻。无论如何,左派通过土地的占领与国有化所取得的成果,在1976年的宪法上得以延续。

共产党却双重地妥协了。共产党接受选举是治理社会的唯有一途径,也接受军队将不会是一个政治运动,并恢复其传统角色,亦即是服从政府的命令。

社会党在1976年的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革命中取得的经济成果,被逐步地拿掉。军队中左派的挫败,对工人运动带来巨大的冲击,至今仍然未曾复原。一场激进的革命被避免了,世界的统治者们松了一口气。

但是,肯定的是,葡萄牙30年前存在了19个月的事实,普通人民掌握权力的真实感觉及可能性,至今仍然未曾磨灭。

这不是第一次或是最后一次,社会主义革命被改良主义和史大林主义的领袖出卖了。在他们的协助下,资本家阶级得以逐步重新建构其国家机器,将经济的拥有权转移回私人的手中,并组织新的政党及执政。

葡萄牙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当中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也许可以确保权力继续留在工人阶级的手中,但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教训是,觉醒的马克思主义领导并不能在突发事件中薄弱的革命土壤中发芽成长,而必须是通过锲而不舍地有意识地在群众中建立起来。

葡萄牙1974-75年革命,终结了半个世纪的独裁统治。在历史意义上,这已经是一个重大的成就。

葡萄牙革命的确给予世界各地的群众不少的启发与鼓励。不过,以这场运动的规模,是可以取得更大的胜利的。如果当时有着一个装备了成熟社会主义纲领并获得工人阶级大力支持的革命政党,运动推向彻底社会主义革命是极有可能的。今天,葡萄牙政府却实行打压工人阶级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葡萄牙的平民,将会延续他们丰富的革命传统,来反抗来自贪婪统治精英的攻击。肯定的是,葡萄牙1974-75年的使命并未完成,而这将由接下来的群众运动,在汲取过去的经验后,以一场更为强大的运动来实现真正的革命。

这是一场深刻的,充满激情的革命!


葡萄牙革命大事记简表:
-  1974年4月25日
    军人推翻Caetano独裁政权。斯比诺拉将军被委任为总统
-  1974年5月1日
    10万人走上里斯本街头游行,庆祝五一劳动节
-  1974年9月27-28日
    右派策动政变。斯比诺拉号召“沉默多数” 的示威
工人设立路障,及堵塞桥梁。右翼份子被逮捕。斯比诺拉辞职。
-  1975年3月11日
    在斯比诺拉领导下,右派企图发动政变,攻击在里斯本的左翼士兵。
    工人包围警察营地。包围攻击左翼士兵的伞兵,并跟他们争论。政变被挫败,斯比诺拉潜逃到巴西。
-  1975年夏天
    大型示威,罢工浪潮,军队中出现造反
-  1975年11月35日
    右派向军队中的左派进行攻击。
    反抗被挫退,军队中的左派被打败。
    革命结束。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在机场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切格瓦拉在里斯本复活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工人士兵一条心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我们自由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街头的海军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造反的海军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革命的坦克在里斯本街头驰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街头的激情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报章标题:“工人之日!”(Day of the Workers)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群众大会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社会主义万岁!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相关日志
查韦斯的遗产

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

关于成立汾阳市退伍军人协会倡议


关于成立汾阳市退伍军人协会>倡议


我们退伍军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接爱过军队的洗礼,有着坚强的意志。但是我们却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形成一个共同体,希望我们能够从现在开始团结起来,共商大计,成立我们自己的事业。
协会定位;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以以帮危扶困,互帮互助为主要目的。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反映会员的愿望,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战友友谊及联系。  
现招募志愿者组成建会小组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招募人员等待适当的时候起草联盟纲领,召开成立大会。
商讨QQ群:78865578 汾阳市退伍军人协会

2013年4月3日 星期三

南京国民政府失败的原因

 南京国民政府失败的原因: 不幸的是,刚刚赢得了一场伟大民族战争胜利的中华民国,及其执政党中国国民党,转眼就迎来了一场更加血腥、更加残酷的内战--这就是中华民国的第二大历史 阶段: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的内战时期。显然,这是中华民国最为悲惨的一个历史时期,因为她在这一场内战中遭遇了惨败;这又是后来的蒋介石和...

不幸的是,刚刚赢得了一场伟大民族战争胜利的中华民国,及其执政党中国国民党,转眼就迎来了一场更加血腥、更加残酷的内战--这就是中华民国的第二大历史 阶段: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的内战时期。显然,这是中华民国最为悲惨的一个历史时期,因为她在这一场内战中遭遇了惨败;这又是后来的蒋介石和中国国民党万 口莫辩的时期,因为墙倒众人推;的人间逻辑,又使得人人都只想在失败者那里寻找他们活该失败的原因。因为诸如成者王、败者寇和胜利者才是正确的;这样一些 名论名言,已经左右了几千年的人心。犹如斯大林后来表扬中共领袖刘少奇所说的那样:你们是胜利者,你们就是正确的。 
    然而,胜利者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成功者未必是王,失败者未必就是寇。就算成功者是王,也不见得就是一个好王,也完全可能是一个坏王,或是一个真正的暴君。 就象三个匪徒劫持了一架飞机,我们能说,成功的劫匪便一定是正确的,而被劫持的数百位乘客就一定是错误的吗?再如,一个文弱书生被几个小流氓在大街上将他 打翻在地,不独满脸是血,而且遍体是伤,还被踏上了几只脚,于是我们便一定要认为,只有那几个胜利了的小流氓才是正确的,而那个书生便一定是错误的吗?我 们就不说列宁、斯大林直至所有共产国家的大大小小的专制君主们了,他们又有哪一位不是用阴谋和杀戮来为自己铺平权力道路的呢?他们又有哪一位不是错误的、 甚至是极端罪恶的呢?因此,如果我们愿意从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出发,来重新研究和评判一下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的中华民国,我们立即就会发现,中华民国恰恰 是一个正确的失败者,而不是一个活该失败的不正确者。这是因为:
    第一,一九四五年的中华民国南京政权是一个拥有合法权力的政权。
    第二、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的中华民国及其政权,又是一个刚刚赢得了外战、就立即开始迅速推进民主宪政的国家和政权。历史的事实是:抗战期间,国民党和 国民政府不仅在实际上已经开放了党禁,结束了训政,而且已经数度征求国民的意见,修改了一九三五年草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并为了在战后迅速推行宪政,在 战争期间发展民主政治,竟在战争术状态下相继成立了国民参政会、宪政期成会和宪政协进会等志在推展民主宪政的机构。历史的事实是,抗战尚未结束,国民政府 就已经宣布要在战后一年召开制宪国民大会,抗战刚刚胜利,国民政府就立即邀请已经发动了内战的中共,进行了双十会谈,签订了双十协定,召开了真正的政协会 议,通过了民主建国的各项决议。一年后,又践诺召开了制宪国民大会。并为了能够邀请中共参加会议,三次推延会期。特别是通过了一部真正民主的中华民国宪 法。这部宪法,尤将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各党派平等合法化和各级考试和监察官员必需超越各党派的条文,正式地写进了这部宪法,从而将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诞生以来,历经三十余年坎坷历程才终于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真正具有了根本的民主性质。诚如胡适之先生所言:这是一部比美国宪法还要民主的宪法。虽然,战后迅速推进的民主宪政进程,又被迅速地毁灭在中共所一心要点燃的战火之中,但是,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的中华民国,正因为是一个曾奋力抗战救民族的国家,还因为她是一个在战后立即开始推进民主宪政的国家,所以,她才是一个正确的失败者,而不是一个活该失败的不正确者。此其一。
    其二,虽然中华民国不是一个活该失败的正确者,但她还是遭遇了凄惨的失败。那么,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我以为,中华民国在内战中失败的原因有这样根本的四条:第一是日本帝国的长期、并且是疯狂的侵略。这一场战争,不仅将中华民国的国底打空了,而且将中华民 国打得遍体是伤,满身是血,也就是说,打赢了战争的中华民国,自己实际上也已经打垮了。特别是由于中共在抗战时期执行了不抗日的阴谋扩张策略,胜利了的中 华民国已经不再是战前那个已经获得了基本统一的国家。战后的中华民国,已经是支离破碎、肢体不全,国家和政权早已出现了分裂的悲剧局面。何况,战争不论是 对于战胜国,还是对于战败国,都只能造成创伤,而不能造成创强。
    就象大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对降清的明朝大臣们所说的那样,大清绝不是得自于大明,而是得自于闯贼。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共产党的天下绝不是得自于国民党,而 是得自于日本的侵华战争。因为,最有力的证词,莫过于毛泽东曾感激涕零地对他的日本客人左左木更三所说的话了。他说:应该给你们发一个大大的奖章,因为没 有你们,就没有我们!至于周恩来所言:如果没有日本的侵略,中国的革命至少要推迟五十年才能成功。他所说的革命,自然是他们的共产革命;而他所说的五十年后,则已经是他们的工人阶级祖国--苏联崩溃的时候了,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血腥铁幕已经被彻底揭穿的时候了。如是,中国的共产革命,还有成功的那一天吗?
    中华民国在内战中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苏联长达二十八年的蓄意颠覆。这是胡适之先生的话。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真理,就是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一个恶邻日本曾公然地 侵略了我们,而且她还有另一个恶邻苏俄,它不仅公然地侵略过我们,而且在长达二十八年的时间里面,命令并直接指挥中国共产党武装颠覆中华民国,不达目的绝 不甘休。我将在讲演的后一部分,详细地说明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中华民国在内战中失败的第三个原因,则是自辛亥之后直至一九四九年,因外患连连,内乱频仍,而造成土地和农民问题未能解决,从而为中共在西方共产主义革命 这个诱人的旗号下,发动一场传统型的现代农民造反,造就了相当的社会基础。因为早在一九二六年一月,斯大林就在他给中共的指示信中说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革命就是农民革命,中国共产党成就的大小,就要看中共能够掌握多大的农民武装力量。而毛泽东在抗战期间就更是一再地告诉他的党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就是农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就是农民战争。
    中华民国在内战中失败的第四个原因则是,中华民国虽曾获得过名义上和形式上的统一,或者说是初步的统一,却没有完全获得实质上和根本上的统一。或者说,北 伐之后开始逐步走向统一的中华民国,虽然逐一地战胜了残余军阀的武装叛乱和中共的武装叛国,但是,正是后来那一场旷日持久的卫国战争,竟使她的统一进程遭 到了夭折。在中国大陆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民党起义将领》一书中,所记述的十九位著名的国民党叛将,就有十六人出身于朝附夕叛的封建地方军阀,而非真正的国民革命军;其中有一人出身黄埔,但却是长期埋伏在黄埔和国民革命军中的中共地下党,他就是策动川军叛乱的郭汝槐;另一人则是北伐时期曾与中共暗合的左派军人程潜。
    我承认,中华民国在内战中的失败,当然还有更多的原因可以追寻,特别是中国国民党和蒋介石先生所曾有过的严重错失。但是,反思一九四五和一九四九年的内战,上述四条,应是她失败的根本原因。
    其三,我知道,当我叙述了中华民国在内战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却未提及国民党的腐败,一定会令人感到,讲演者有袒护国民党之嫌。因为,在一九四九年之后,几 乎全世界的历史学家都因墙倒众人推这一句老话,而指责腐败才是国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甚至是唯一的原因。至于胜利者中共,就更是要以腐败和反动,来给国民 党的失败定罪了。虽然,1945至1949年的国民党确曾腐败过,甚至在内战和走向战败的过程中,迅疾地变成了一个腐败的政权,但是,我仍然要坚持的是, 国民党却不是因为腐败而失败。我的理由如下:
    第一,就象革命一词,不能概括所有的革命一样;腐败一词,也不能包揽所有的腐败。我姑且不说,今日**的腐败早已越过了当年国民党腐败的百倍、千倍和万 倍,我单单要问的是为什么连中共都承认,从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内战开始之间才迅速腐败起来的国民党,奈何只腐败了短短的四、五年,就失败了?相反,当今 那个早已经偷偷腐败了几十年的**上层统治集团,和现今也已经公然和疯狂地腐败了至少二十年的**层层统治集团,却为什么至今不败?甚至还要被海外的某些 华裔学者捧上了天呢?直至说**永远也不会垮台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国民党政权是被共产党已经足足准备了八年的内战打垮的,就不说苏联的蓄意颠覆和全力支 持了。所以,只要设想一下,如果在今日的中国大陆,已经有一支旨在打天下的造反大军,正在为夺权席卷万里关山,只怕**及其政权早已成为史话了。据此,我 才敢说,腐败不是中华民国南京政权在内战中失败的必然原因、根本原因和唯一原因。
    第二,同为腐败,**是制度性腐败,而国民党及其政权在战后和内战中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腐败, 却为战争本身所造成。因为,抗战的军费,至1944年,就已经高达80%以上,就经济而言,这个国家就象是灭亡了一样。由此而形成的,战时经济的高集中, 特别是通货的急剧膨胀,又造成了物价的飞涨,中产阶级的消亡,和人民生活的愈加艰难,也因而才造成了军人如不吃空军飨,须有超人的克制;文官如不贪污,则 需要相当的人格这样一种极其不利于国家的局面。然而,这绝不是中华民国在战后所独有的腐败现象。可以说,战后所有曾参战的国家,不论是打人的,还是被人打 的,几乎都出现了因通货膨胀而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腐败现象。然而,只因为别的国家都没有立即迎来内战的爆发,所以由战争而引发的腐败,才会因经济的复苏和战 争创伤的修复,而走上了正常的道路。然而,外仗刚结的中华民国,却在刚刚胜利的那一天夜晚,就迎来了一场更加残酷的内战。中华民国依靠自己推进民主宪政和 发展自由经济来修补战争创伤、消弭通货膨胀和根治腐败的愿望,亦终于随着这场内战的疯狂爆发和痛苦发展,而成为泡影了。
    第三,古往今来,一个政权的腐败,固有其不同的原因,但是,一个正在战争中、特别是在内战中走向失败的政权,腐败则无疑是它忠实的伴侣。这个伴侣,还会因 为失败的加速,而加速地腐败起来。因为,战争只能使得通货更加地膨胀,人心更加地绝望,社会更加地混乱。今日中共那些仅仅还处在担心亡党亡国的大小官僚 们,在****年后就纷纷敛财留后路,送子女出国,转移钱财到海外和在国内及时行乐的种种行径,尚且已经造成了腐败的疯狂加剧,那么,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 年正在内战中迅速走向失败的中国国民党及其政权,所出现的腐败加剧的现象,难道不正是由那一场内战本身所造成的吗?
    第四,诚如一位中国大陆留学生在网上攥文所言,近几十年来,共产党有的是时间吃喝嫖赌搞腐败,国民党则根本没有时间游山玩水搞腐败。不说自一九二七至一九 四九,前后二十二年,外患内忧交相煎迫,甚至无一年、一月没有枪声。单单只说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的内战期间,只因为外仗刚结,内战已起,前方的战场上正 打得血肉模糊,而后方又到处是一片被中共挑动起来的混乱和暴乱。彼时,国民党的党政军大小官僚们,其中的很大部分,仓皇维持尚嫌无力,又怎有大量的精力去 腐败它一番又一番呢?这位大陆留学生的高论,是否也可以作为国民党非因腐败而失败的一条理由呢?
    当然,我们绝不可以为一个腐败的国家、政权和政党辩护。因为,由任何原因而引起的腐败,都是人民所不能允许的。但是,在探讨中华民国于内战中失败的原因 时,我们却应该据实而论。这样,才能使我们真正能够认识到中华民国在内战中失败的根由。而这个根由,就是曾赢得了进步,并曾战胜了侵略的中华民国大陆政 权,是被日本帝国、前苏俄共产帝国和中国共产党联合起来共同打败的。这才是历史的真相所在。也才是历史的应有回答。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常 識(托馬斯.潘恩)(節選)

托馬斯.潘恩(1737-1809)生於英格蘭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是教友派信徒,母親是英國教教徒。他十三歲輕學跟父親幹活,學做婦女緊身褡。他試干過各種職業,但沒有一個成功的。在倫敦遇到班哲明.富蘭克林之後,他於1774年末移民到北美殖民地,並找到《賓夕法尼亞雜誌》的編輯工作。那時英國和殖民地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張,潘恩很快就卷進衝突。1775年4月l 9日的列剋星敦和康柯德的戰鬥之後,潘恩得出結論,這次起義的目的不僅要反對不公正的稅制,而且要支持全面獨立。1776年1月10日,他發表了一本五十頁的小冊子,書中對他的論點作了詳細解釋。這本小冊子立即引起轟動,三個月內售出十多萬冊。在一個人口僅二百五十萬的殖民地里,可能總共售出了五十萬冊。潘恩的《常識》比任何一個出版物都更能說服當時的公眾輿論支持北美從不列顛獨立出來。

關於英美之間的鬥爭這個題目,人們已經寫過好多卷書籍。各階層的人們出於不同的動機,抱著各種目的,參加了這場爭論;但一切都毫無效果,現在論戰已經結束了……

我聽見有人硬是這樣說:既然北美在以前同大不列顛發生聯繫時曾經繁榮過,那麽爲了它將來的幸福,同樣的聯繫是必要的,並且總會産生同樣的效果。沒有任何論證比這更錯誤的了。你還不如說,因爲一個孩子是吃奶長大的,所以他永遠不該吃肉,或者說,我們一生的開頭二十年應該成爲第二個二十年的先例。可是即便這樣也是言過其實的說法,因爲我可以直率地說,假如沒有歐洲列強注意她的話,北美照樣能夠繁榮,或許還更興旺。北美賴以致富的貿易,屬於生活必需的,只要歐洲人還有飲食的習慣,它總不會沒有市場。

可是有人說歐洲保護了我們。不錯,她是把我們壟斷了,而且她花我們的錢和她自己的錢來保衛北美大陸,這也是事實;不過,出於同樣的動機,也就是說爲了貿易和統治權,她也會保衛土耳其的。

唉!我們長期以來受到歷史偏見的迷惑,爲迷信作了很大了犧牲。我們曾自誇受大不列顛的保護,不去注意她的動機是利益而不是情誼;她並沒有爲了我們而保護我們免遭我們的敵人的侵犯,她是爲了保護她自己免受她的敵人的侵犯的,甚至爲了其它緣故,要保護她自己免受那些與我們本無爭執的人的侵犯,但是由於同樣的原因,這些與我們本無爭執的人將會永遠成爲我們的敵人。如果英國放棄對北美大陸的權利,或者北美大陸擺脫對英國的依賴,那麽,萬一法國與西班牙同英國發生戰爭,我們還可以與他們保持和平……

可是有人說英國是祖國,是我們的父母。那麽她的所作所爲就格外丟臉,豺狼尚不食其子,野蠻人也不同親屬作戰;因此,那種說法如果是正確的話,那正是對它的譴責;可是那種說法恰恰是不正確的,或者只是部分正確,而英王和他的一夥幫閑陰險地採用「父母之邦」或「母國」這種詞,含有卑鄙的天主教意圖,想利用我們輕信的弱點讓我們相信他那不公正的偏見。歐洲,而不是英國,才是北美的父母之邦。這個新世界曾經成爲歐洲各地受迫害的酷愛公民自由與宗教自由的人士的避難所。他們逃到這裡來,並不是要逃出母親溫柔的懷抱,而是要躲避魔鬼暴虐;把第一批移民逐出鄉里的那種暴政,還在追逐著他們的後代,這話對英國來說至今還是千真萬確的……

我要求那些最熱心鼓吹和解的人指出北美大陸由於同大不列顛保持聯繫而能得到的哪怕一點好處。我們的穀物將在歐洲任何市場上售出好價錢,而我們的進口貨物一定要在我們願意購買的地方成交。

但是,我們由於同英國保持聯繫而遭到的危害和損失是不勝枚舉的;我們對全人類以及對我們自己的責任指導我們拒絕這種聯盟:因爲對大不列顛的任何屈從或依附,都會立刻招這個大陸捲入歐洲的各種戰爭和爭執,使我們同一些國家發生衝突,而那些國家本來是願意爭取我們的友誼的,我們對它們也是沒有憤怒或不滿的理由的。既然歐洲是我們的貿易市場,我們就應當同歐洲任何部分保持不偏不倚的關係。北美的真正利益在於避開歐洲的各種紛爭,如果由於它依附英國而變成英國政治天平上的一個小小的砝碼。它就永遠不能置身於紛爭之外。歐洲王國林立,不可能長期保持和平狀態,一旦英國和任何外國之間爆發戰爭,北美由於她同不列顛的聯繫,在貿易上一定會遭到毀滅。下一次的戰爭也許結果不會像上一次一樣,而如果有所不同的話,現在鼓吹和解的人,那時就會希望分離了,因爲在那種情況下,中立將是一支更安全的護航隊而不是一個小卒。凡是正確或自然的東西都會祈求分離,被殺死的人的鮮血及造化的啜泣聲在喊著:現在是分離的時候了。甚至上帝在英國和北美之間設置這麽遠的距離,也有力地而劇順理成章地證明,英國對北美行使權力這點決不是上蒼的意圖……

許多人住的地點,離目前發生不幸事件的現場很遠,這是他們的運氣;禍害並沒有完全降臨到他們的門口,使他們感到北美的全部財産岌岌可危。可是讓我們的想像力把我們帶到波士頓去一會兒吧;那充滿災難的地點會教我們學得聰明一些,而且會指引我們同我們不能加以信任的政權斷絕關係。那個不幸城市的居民,僅在幾個月前還過著安樂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們現在除了呆在那裡挨餓或出外求乞外,沒有別的辦法。如果他們繼續留在城裡,就有遭朋友的炮火轟擊的危險,而如果他們離開,又會遭到軍隊的洗劫;在目前的情況下,他們是一些沒有超度希望的囚徒,在發起總攻來救助他們的時候,他們將暴露在雙方軍隊的猛烈炮火之下……

可是,如果你們說,你們還能容忍那些侵犯,那麽我倒要請教,你們的房屋有沒有被燒掉?你們的財産是否在你們面前被破壞?你的妻兒是否還有床鋪睡覺,有麵包充饑?你們的父母兒女是否曾遭他們的毒手,而你們自己是不是在顛沛流離中死裡逃生的呢?如果你們沒有過這些遭遇,你們就不能體會那些有過這種遭遇的人的心情。但如果你遭了殃,你還能同凶手握手言歡,那麽你便不配稱爲丈夫、父親、朋友和情人,並且不管你這一輩子的地位和頭銜如何,你都是個膽小鬼和馬屁精…..

所有爭取和平的溫和的方法都沒有奏效。我們的歷次懇求都被鄙夷地一口回絕;這使我們相信,沒有什麽比反覆請願更能取悅國王們的虛榮心並證實他們的頑固了──而且只有那種做法最能助長歐洲國王們的專制。丹麥和瑞典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既然抵抗才有效力,那麽爲了上帝,讓我們達到最後的分離,不要讓下一代人,在遭受侮辱的毫無意義的父子關係的名義下趨於滅亡。

如果說他們不會想再那麽幹了,那是單憑想像而沒有根據的;我們對於印花稅法曾抱有這樣的想法,然而一兩年的工夫就打破了我們的迷夢;否則我們也可以認爲那些已經被打敗的國家將永遠不會再尋釁了。

至於說到統治的問題,英國是無法以公平合理的態度來對待這個大陸的:它的事務不久就會十分紛繁,這不是一個離我們這麽遠,對我們這樣無知的國家用種種權宜之計所能經營的,因爲,如果他們不能征服我們,他們便無法統治我們。爲了一件事情或一項申請要經常奔波三四千英里,爲了答覆要等待四五個月,而得到批覆以後,又需要五六個月來加以解釋,這種情況不出幾年功夫就會被看作是荒唐和幼稚的行徑。如果過去有一段時間它是適當的,那麽現在便是使它不再存在的適當時期了。

那些不能自衛的小島,是一些王國把它們置於保護之下的適當對象;但是,如果認爲一個大陸可以永遠受一個島嶼的統治,那不免有些荒謬。在自然界,從來沒有使衛星大於它的主星的先例;既然英國和北美在彼此的關係上違反自然的一般規律,那麽顯然他們是屬於不同的體系。英國屬於歐洲,北美屬於它自己……

有人說,那麽北美的國王在哪兒呢?朋友,我要告訴你,他在天上統治著,不像大不列顛皇家畜生那樣殘害人類。還是讓我們莊嚴地規定一天來宣布憲章,希望我們哪怕在世俗的德行方面也不要有缺點;讓我們發表的憲章以神法和聖經爲依據;讓我們爲憲章加冕、從而使世人知道,就贊成君主制而言,在北美法律就是國王。因爲,正如在專制政府中,國王便是法律一樣,在自由國家中法律便應該成爲國王,而且不應該有其它的作用。但爲了預防以後發生濫用至高權威的流弊,那就不妨在典禮結束時,取消國王這一稱號,把它分散給有權享受這種稱號的人民。

組織我們自己的政府,乃是我們天賦的權利。當一個人如真考慮到世事的動蕩時,他就會深深地相信,我們儘力以冷靜審慎的態度來組織我們自己的政權形武,要比把這樣一個重大問題交給時間和機會去支配,來得無限的聰明和安全……

你們這些勸我們重視融洽與和解的人,能不能把已經消逝的時間重新交還給我們呢?你們能不能把過去的純潔還給娼妓呢?你們要使英國與北美和解,也是辦不到的。現在最後一根紐帶已經斷了,英國人正在大放厥詞攻擊我們。所造成的損害是天理難容的。如果天理會寬恕的話,那就不成其爲天理了。既然情人不會寬恕強姦他情婦的人,北美大陸也就不能寬恕英國的那些殺人凶手。上帝已賦予我們執著追求好的和明智的東西的不可泯滅的感情。這種感情保護了我們心中上帝的形象,而且使我們不同於普通的動物群體。假如我們麻木無情,社會契約就會解體,公道就會在世上絕跡,或者不過偶然存在。假如我們所感受的侮辱不能激怒我們起來要求伸張正義,強盜和殺人凶手將會常常追逐法外。

啊,你們這些熱愛人類的人!你們這些不但敢反對暴政而且敢反對暴君的人,請站到前面來!舊世界到處壓迫猖撅。自由到處遭到追逐。亞洲和非洲早已把她逐出。歐洲把她當作異己分子,而英國已經對她下了逐客令。啊,接待這個逃亡者,及時地爲人類準備一個避難所吧!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德文: Vom Kriege )


自由的百科全书
Bundeswehr Kreuz Black.svg
战争论(德文: Vom Kriege )是普鲁士军事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一部军事理论作品。
克劳塞维茨是德军参谋部的最初奠基人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将军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另外一个是奥古斯特·冯·格奈森瑙),参加过反法同盟的战争,《战争论》是他总结自己所经历过的历次重大战役后所著的军事理论著作。
在书中克劳塞维茨提出了著名的“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观点,以及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等西方军事理论的基本思想。因此《战争论》被奉为西方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克劳塞维茨本人也成为了西方军事理论的鼻祖。

[编辑]全书架构

全书共8篇,100余章,基本观点可以总结如下:
  1.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的母体是政治。
  2. 战争的目的即是消灭敌人。因为政治斗争的目的便是消灭敌人,战争是这一目的最直接的表现。
  3. 战略要素包括精神,物质,数学地理统计五方面。
  4. 数量上的优势是战略,战术上最普遍的致胜因素,集中优势兵力是战略上最简单有效的准则。
  5. 战争中攻防相互转换,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6. 战争理论生长在以往战史中,研究战史将得到最为有效的指导原则。
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的未完成作品,在其生前仅整理好了其中六篇,第七、八篇的草稿由其遗孀整理,全书在他身故后由他的遗孀于1832年出版。

[编辑]其他

  • 另外一名军学大师约米尼在其战争的艺术开头时,也谈及克劳塞维茨与战争论,他认为克劳塞维茨是博学的,但他的战争理论较为理想性。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1781年-1831年)


Bundeswehr Kreuz Black.svg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1781年7月1日1831年11月16日),普鲁士将军,军事理论家。

目录

  [隐藏

[编辑]生平

克劳塞维茨出生在普鲁士马格德堡的一个贵族家庭,12岁时就参加了普鲁士军队,13岁就第一次走上了战场。1803年柏林普通军校毕业后担任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在1808年,克劳塞维茨进入到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奠基的普军总参谋部中任职。当时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的军事行动使普鲁士内部也涌动着改革的潮流,这场变革与香恩霍斯特、威廉·冯·洪堡、施泰因、哈登堡等人的名字紧紧相连,克劳塞维茨所在的普鲁士总参谋部自然成为了军事改革的先锋。克劳塞维茨在1812年发表了名为《三个信条》的日尔曼民族解放纲领,在其中表达了改革派联合俄国,抗击拿破仑的观点,和19世纪另一位大军事思想家约米尼并列为西方军事思想的两大权威。就在1812年5月克劳塞维茨来到俄国军队,在俄国抵抗拿破仑进攻的卫国战争中克劳塞维茨参加了奥斯特洛夫斯诺、斯摩棱斯克、博罗金诺等会战,担任过柏林骑兵军与乌瓦洛甫骑兵军的作战军官。1814年回到普鲁士军队,1818年出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并晋升为将军
在担任军官学校校长的12年中,克劳塞维茨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资料,遗孀玛丽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这部巨著共十卷。著名的《战争论》是其前三卷,后七卷为战史战例,包括了1566-1815年中大小130余例会战,记述了荷兰独立战争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战争、腓特烈大帝战争、拿破仑战争、1812年俄法战争和1813年德意志解放战争等。

[编辑]战争论

克劳施维茨不但亲自参加过许多次战役,而且是第一个对于战争的调查分析感兴趣的军事理论家。他对于战争的各个方面,就他所见所学,做了认真,系统,富有哲学性的调查研究。而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西方战争艺术的奠基石《战争论》。他对于战争的思考是如此的细致,以至于在他去世时仅仅只完成了部分的工作。即使是在他将要去世的前不久的1827年,他还在寻求修改他的作品,以便包含更多的反例和除了国与国之间战争的别的形态的战争,但是很遗憾这些修改并没有包含在已经出版的文集之中。在此之前的其他的军人也曾写过对于军事,对于战争的观点,但是不曾有一个人对于战争进行过像克劳施维茨和今天的军事家的理性的和富有哲理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正是由于拿破仑时代的国际大事所激发的。
克劳施维茨的作品直到今天依然被人们研究,这恰恰证明了它在今天依然是有效的。琳蒙特洛斯( Lynn Montross)在他的《历代战争》(War Through the Ages)的总述中写道:“这个结果......可以被解释为约米尼(Antoine-Henri baron Jomini)建立了军事制度,而克劳施维茨建立了军事哲学,而其中的一个已经因新式武器的出现而淘汰,而另一个却仍然影响着武器背后的决策。”
克劳施维茨将哲学的系统思维模式引入到了西方军事理论研究之中,它的巨大的意义不仅仅是是对历史和对其分析的记录,而且对于实用的策略的制定,军队的指挥系统的建立和可操作性的军事计划的制定均十分重要。他的理论主要依靠于自己的实战经历,当时的关于拿破仑的记述和相对较少的历史资料。他在历史上的明显的贡献是在他25岁时,对于三十年战争的长期研究。他反对启蒙运动时期的对于战争的观点,亦即只把战争当做是一场动乱而不考虑其旷日持久的战争背后的那个时代的经济与科技因素,军队在于社会中的角色,指挥官的策略和艺术。从那时起,他才将这些哲学因素考虑在内。在《战争论》中,克劳施维茨将全部的战争视作为一个决策,行动和在不确定的,危险的环境的表现的总和,而且他也将战争视作政治的一部分。他对于战争有好几种定义,这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战争是政治的延续(Der Krieg ist eine bloße Fortsetzung der Politik unter Einbeziehung anderer Mittel)。他强调了战争的复杂本性中所包含的社会政治和社会运行和国家政策的重要性。
克劳施维茨将一场战争看做是一个被卷入国家的全部人口的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的总和较量。策略(strategy)一词是现代欧洲语言的一个常用词,而克劳施维茨将它狭义的定义为:为了赢得战争的所有的可能的途径。克劳施维茨批判性的将军事力量看作是一种在两个辩证对立的,亦即实现一方的目标的同时另一方将会成为敌人的政治斗争无法解决问题时的工具。

[编辑]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基础

[编辑]通论

克劳塞维茨并非一个系统理论建构者,他的观点并非建立一个一般通论。他想从历史战役中撷取一些逻辑原则而已。他认为战争中有太多不可计算的因素,是事前无法规划的,因此他认为军事领袖必须要有应对能力,在不完全知悉、有时间压力条件下做出决断。

[编辑]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定义

在1812年所做的手稿中他认为,战争最高形式就是民族自觉(höchste Form der Selbstbehauptung eines Volkes),他以法国大革命来看,认为这是时代精神。这样的国民武装与内战,展现战争是为了生存而奋斗。
在之后几年,克劳塞维茨更精确定义了他对战争的看法,他认为战争是一种手段。他在战争论第一卷第一章里面提到,“战争就是一种强制性的行动,让对手屈从为我们的意志服务。”(Der Krieg ist also ein Akt der Gewalt, um den Gegner zur Erfüllung unseres Willens zu zwingen)

[编辑]意图、目的与手段的轴线

克劳塞维茨分析他那时代关于意图、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轴线。根据他的观点每场战争都是以暴力体现其意图的行动。战争的“意图”(Zweck)也就是其意志之实现,更根源应该是政治的动机。战争的目的(Ziel)也就出自于使对手在无防卫下实现我们的目的。这个目的需依据“战略”而达成,而达成的战略可以有不同方式,比如以暴力为手段(Mittel),或者以非军事措施(切断外援)。而达成特定目的的手段,就是依据一定理由的协助性工具,也就是一个国家道德上或心理上的力量。
从这个主轴来思考,也就可以导引出克劳塞维茨的名言:“战争仅是政治伴以另一个手段的延伸。”(Der Krieg ist eine bloße Fortsetzung der Politik mit anderen Mitteln)。更正式一点的诠释,那就是军事行动是政治进一步的作为,战争要达成的是政治上的意图。这一点比如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参谋本部,就是实现军事从属于政治的原则。

[编辑]对战术与战略的定义

克劳塞维茨认为最基本的战争元素,就是战术(Taktik)与战略(Strategie)。战术他认为是:“从交战中累积的经验”(Die Lehre vom Gebrauch der Streitkräfte im Gefecht),战略相对地则是:“从个别战争目的中衍生出来的原则”(Lehre vom Gebrauch der einzelnen Gefechte zum Zweck des Krieges)。
对于战术的架构,也是克劳塞维茨看待内战的理论之一。他以西班牙1808-1814年间的反拿破仑的内战为例来探讨。这种反抗的形式,克劳塞维茨认为是小战争,虽然并非全新的战争形式,但可以发展出叛军类的战争方式。这一点像毛泽东曾在国共内战中表示非常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