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八月风暴行动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苏联 蒙古人民共和国(外蒙古) 中华民国[1] | 日本 满洲帝国 蒙疆(内蒙古) | ||||||
指挥官和领导者 | |||||||
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 [2][3] | 山田乙三 (※俘虏) | ||||||
兵力 | |||||||
苏联: 1,685,500人、 26,137门火炮、 1,852门辅助火炮、 5,556辆坦克及自行火炮、 5,368架飞机 蒙古: 16,000人 | 日本: 1,217,000人、 5,360门火炮、 1,155辆坦克、 1,800架飞机、 1,215辆军车[2] 满洲帝国: 200,000人[4] 蒙疆: 10,000人 | ||||||
伤亡与损失 | |||||||
12,031人阵亡或失踪、 24,425人受伤[5] | (日本估计) 21,000人阵亡 |
|
|
|
|
八月风暴行动(俄语:Совет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苏日战争),始于1945年8月9日,苏联占领了满洲帝国、蒙疆(内蒙古)、朝鲜半岛北部、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日本关东军迅速溃败,是日本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录
[隐藏]简介[编辑]
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同意,苏联将在纳粹德国战败后加入对日本作战。在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同意盟国请求,将于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内加入太平洋战区对日作战。行动开始于1945年8月9日,正是德国5月8日(莫斯科时间5月9日0时43分)投降三个月后。
这次行动发动于8月6日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8月9日长崎市原子弹爆炸之间。尽管斯大林并没有被同盟国各政府告知有关西方盟国的原子弹计划详细内容,但通过苏联的情报来源他已经了解到了这一计划及其目的。不过,由于在德黑兰和雅尔塔会议上已确定进攻时间,并且德黑兰会议后苏联军队在远东做了长期准备,因而日本遭原子弹袭击明显对苏军确定何时开始行动影响不大;行动日期是根据雅尔塔协议、德国投降日决定,而事实上在8月3日,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向斯大林报告,如有必要,他可以在8月5日上午展开进攻。
跨贝加尔时间1945年8月8日晚上11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向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尚武通告,表示苏联已向日本帝国宣战,并从8月9日起,苏联政府将进入对日作战状态。[6]从跨贝加尔时间1945年8月9日0时01分起,苏军三个方面军同时向满州东、西及北三个方向进攻。行动被分成数个小规模行动及战术部分:
- 兴安岭-沈阳攻势行动(1945年8月9日 - 1945年9月2日)
- 哈尔滨-麒麟攻势行动(1945年8月9日 - 1945年9月2日)
- 松花江攻势行动(1945年8月9日 - 1945年9月2日)
及后续行动
- 南萨哈林集团军攻势行动(1945年8月11日 - 1945年8月26日)
- 清律登陆行动(1945年8月13日 - 1945年8月16日)
- 千岛群岛登陆行动(1945年8月18日 - 1945年9月1日)
虽然战争范围蔓延到传统认为“满洲”区域(中国东北)之外,不过对日本北方占领区协调和集中侵入也被称为“满州战役”。[7]1983年,在美国军队历史学家大卫·格兰兹以“八月风暴”作为关于此次行动自己的论文题目后,这次行动有时也被称为八月风暴行动。[2]它亦被加上苏联名字“满州战略性进攻行动”、“满洲国战役”。
背景及准备[编辑]
二十世纪初,日俄战争日本战胜俄国,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通过和约及后来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和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等,日本控制了朝鲜、满洲及库页岛南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日边境事件不断,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张鼓峰事件(1938年7月至8月)和诺门罕战役(诺门罕事件,1939年5月至9月),这些都导致1941年4月苏日中立条约的出现[8][9]。中立条约使苏联部队从边境事件中解脱出来,集中对德作战,同时使日本集中在南部向亚洲和太平洋扩展。
然而,随着斯大林格勒的胜利,苏联对日本的态度发生转变,斯大林发表公开演说谴责日本,“私下”更命令苏军在远东建立部队和储存物资。在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上,除讨论其他事宜外,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同意,让苏联在纳粹德国战败后加入对日战争。苏军在远东不断进行集结,日军在1945年初已经可以明显察觉苏联正在准备攻打满洲,虽然当时在德国投降前进攻不太可能发起。因此,除了在太平洋战事外,日本也意识到其必须确定在何时何地进攻会出现。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上,斯大林在得到罗斯福保证其在远东的领土要求的情况下,同意在击败德国2至3个月后加入太平洋战争。到1945年3月中旬,太平洋地区战事对日本已十分不利,迫使其从满州撤回精锐部队以支持在太平洋行动。与此同时,苏联继续在远东组建部队,并决定不再延续中立条约。根据当时中立条约条款的规定,在条约届满12个月前,苏联必须向日方告知,于是在1945年4月5日,苏联方面通告日方自己不希望延长该条约。[10]这引起日本极大关注,[11][12]不过苏联花了很多努力,令日本相信该条约仍然有12个月的有效期,因而日方尚不必担心。[13]
1945年5月9日(莫斯科时间),德国投降,这意味着如果苏联履行雅尔塔协定,则需要在1945年8月9日之前加入对日本作战。日本情况继续恶化,他们现在是轴心国中唯一仍留下来战斗。他们渴望保持与苏联和平及延长中立条约,[13]并渴望能结束战争。日本在雅尔塔会议后曾多次接触或试图接触苏联,希望能延长中立条约,并争取苏联为中间人与盟国进行和平谈判。苏联没有破灭日本人这些希望,但尽可能地拖慢这一进程(同时继续为行动做准备)。[13]在这之中,内阁首相铃木贯太郎扮演了积极角色,他在1945年4月上台,试图在非无条件投降下争取获得任何和平条件。[14] 6月下旬,日方向苏联靠拢(中立条约仍然有效),邀请他们充当调停人与盟国进行和平谈判,日本向苏联提出具体的建议,而作为回报,日本对苏联在领土上提供了非常吸引的让步作为报酬。斯大林表示有兴趣,而日本等待苏联回复。苏联继续避免作出回应。1945年7月16日至8月2日,波茨坦会议举行。7月24日苏联召回在日本所有使馆工作人员和家属。7月26日会议后发表的波茨坦公告中,丘吉尔、杜鲁门和蒋介石(苏联当时仍然未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仍在等待苏联回应,避免对公告作出回应。[13]
7月29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正式向美英建议,要求美国和英国出面再发表一封邀请苏联对日作战之正式信函。杜鲁门当即表示拒绝,并解释说:“我看出其中讽刺性的外交动向:俄国在这个时候参战,似乎是致胜的决定性因素。”[15]
日本一直监察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交通和苏军在满州东部活动并对苏联实施拖延战术,同时所有迹象都表明,苏联在8月底前还未完成进攻准备。但是至于进攻会在何时或何地出现,他们对现实情况并不了解,也没有确凿证据。
参战部队[编辑]
苏联[编辑]
远东司令部[3]在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领导下,制定了一个攻下满州的简单但规模庞大的计划[2],对整个满州实施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这个钳形攻势由在西面的后贝加尔方面军和在东面的远东第1方面军完成;加上在北面的远东第2方面军攻击口袋的中心。[3]作为在战争期间唯一运作、相当于一个战区的苏联司令部(除了1941年在西部短暂运作的“方向”外),远东司令部由3个红军方面军组成。
- 满州西部战线
后贝加尔方面军是苏军钳形攻势西半部的组成部分,进攻中通过内蒙古沙漠及越过大兴安岭山脉。[3] 这些部队的目标是攻占奉天(今沈阳),然后在满州中南部长春地区与远东第1方面军会师,[2]及完成双重包围。[2]
- 满州东部战线
远东第1方面军是苏军钳形攻势东半部组成部分。参加这次攻击是第1红旗军团、第5军团和第10机械化军,向牡丹江市突进。[2] 当这个城市被攻占后,这支部队将向吉林市(或麒麟)、长春和哈尔滨推进。[2]其最终目的是与后贝加尔方面军的部队在长春和吉林市会师,从而完成了双重包围。
作为一个次要目标,远东第1方面军是为了防止日军逃到韩国,因而要进入朝鲜半岛推进至三八线[2],该地区后来变成朝鲜。该次要目标由第25军团负责完成。[2]同时,第35军团的任务是攻占勃利、林口和密山市。[2]
- 满州北部战线
总数 | 后贝加尔 方面军 | 远东第1 方面军 | 远东第2 方面军 | |
---|---|---|---|---|
兵员 | 1,577,725 | 654,040 | 586,589 | 337,096 |
火炮 | 27,086 | 9,668 | 11,430 | 5,988 |
多管火箭炮 | 1,171 | 583 | 516 | 72 |
坦克及自行火炮 | 5,556 | 2,416 | 1,860 | 1,280 |
飞机 | 3,721 | 1,324 | 1,137 | 1,260 |
每个方面军有“前线单位”直接配属于方面军,而不是下辖于军级单位。[2]部队共有89个师包括1,500,000人、3,704辆坦克、1,852辆自行火炮、85,819辆车辆及3,721架飞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兵力为支援战斗及后勤部队。[2]海军部队有12艘主要水面作战舰艇、78艘潜艇、许多两栖舰艇、以及黑龙江支队,由炮艇和众多的小型船只组成。苏联的计划内所有机动作战经验来自于与德国人的战斗。[2]
日本[编辑]
- 第1方面军(满州国东北部),包括
- 第3方面军(满州国西南部),包括
- 独立单位
- 第4军(独立地方军驻守满州北部)
- 第34军(独立地方军负责驻守第3及在朝鲜北部的第17方面军之间地区满州北部)
- 关东防卫军 (负责驻守蒙疆)
- 第17方面军(负责驻守朝鲜;在开战后11小时被配属于关东军)
- 其它部队
- 第5方面军 - 负责驻守库页岛南部及千岛群岛
除了军团(相当于西方一个军)外,每个方面军(相当于西方一个“军团”)均被分配总部单位和这些单位直接受方面军指挥。除了日军外,还有满洲帝国陆军40,000人,包括8个兵员不足、装备低劣、缺乏训练的满洲国军师。而朝鲜,苏联远东司令部下一个目标,由第17方面军驻守。
关东军共有超过600,000人,分为25个师团(包括2个战车师团)和6个独立混成旅团,这些部队拥有超过1,215辆装甲车辆(主要是装甲车和轻型坦克)、6,700门大炮(其中大多数是轻型)、和1,800架飞机(主要是培训和过时类型,只有50架第一线飞机)。日本帝国海军没有对满洲防卫提供协助,并从战略上一直反对占领该区。
从经济角度看,满洲是值得保卫,因为它是在日本本土外有大量可利用原料工业地区,而且于1945年仍在日本控制之下。然而,日本军队(关东军)兵力远低于核定人数,相比3年前大多数重型军事装备以及他们所有最好的军事单位都被转移到太平洋。到1945年,关东军内包含大量新兵。因此,关东军已基本上变成一支缺乏机动力及经验的轻步兵反游击部队。在表面上,日本军队没有能力与高机动机械化与在坦克、大炮、经验和战术优良的红军相匹敌。
除了这问题外,日本军队作出了很多错误假设和重大失误,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是:
- 他们错误地认为,任何来自西面的攻击要么将沿前往海拉尔的旧铁路线或从蒙古东面进入索伦。苏联是有沿这些路线的攻击,但他们主要的攻击是由西面经过在索伦南部被认为不可逾越的大兴安岭范围及进入满洲中部。
- 日本军事情报未能确定苏军在远东集结性质、地点和规模。由于在初期低估了苏军实力,以及监测苏联横贯西伯利亚铁路交通,他们认为在8月底前苏军不会有足够部队实施进攻,和这样攻击最有可能发生在1945年秋季、或在1946年春季。
由于撤出关东军精锐部队重新部署到太平洋战区,日军以针对苏军似乎不可避免的进攻之新作战计划在1945年夏季被制定出来。这些计划要求从边境地区重新部署大多数部队;边境地区将由象征性防守及日军将实施阻击行动,同时主力部队将防守东南部(以便保卫韩国免遭袭击)。
此外,他们只观察苏军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和沿东满战线活动,因此他们正在准备从东面来的进攻。他们认为,当进攻从西面开始时,部队将能够重新部署来应付。
然而,虽然这已经开始重新部署,这要直至9月才完成,因此,关东军正在重新部署时,苏军3个方面军同时发动进攻。
会战[编辑]
苏军成钳状地包围着和西欧大小相若的满洲地区,红军分别从西面、北面和东面进攻满洲。在西线,红军穿过蒙古的山脉和沙漠,远离他们的铁路补给线。这出乎了日军对苏联后勤的估计。日军未能预计苏联会这么快便对日宣战,他们预计苏联最快要在10月才可出兵。在开战后的最初18小时,日方将领几乎不能作出有效率的指挥,而且部队和指挥部的通讯也出现问题。另外红军使用了运输机把步队空降到各大小机场和城市中心,以及透过空军为超出陆上补给线的部队提供补给。红军的陆空夹击之下,日军毫无招架之力。
红军以高度机械化的绝对优势迅速击败关东军和满洲国军。8月11日,溥仪及满洲国政府官员开始乘火车撤退。13日晨到达通化市临江县大栗子车站。主要的战斗持续了约一周。在8月15日,日皇裕仁在电台宣读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并在翌日开始停火。满洲国皇帝溥仪也在8月17日宣读《满洲国皇帝退位诏书》,宣布满洲国政府解散,满洲国正式灭亡。8月18日,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下令满洲地区及朝鲜北纬38度线以北的日军解除武装,停止战斗。同一时间,蒙疆也被红军和蒙古军队占领。
日本投降后,军事行动已演变成美苏两国争相抢占日军控制的土地。8月18日红军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半岛北部,同日并攻占了库页岛和千岛群岛。8月19日,溥仪等人在奉天机场被红军俘虏。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向斯大林发密电,电文如下:“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九日满州国皇帝及其随从人员自奉天押往克拉夫琴柯军总部。按照您的命令我将其扣留并计划安置在赤塔地区。”[16]
另外,由于美国抢先占领日本本土,苏联并没有如计划般占领北海道。
重要性和影响[编辑]
八月风暴行动以及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打破了日本主战派和主和派间的僵局。当时日本仍有过百万陆军在中国,主战派认为日本仍有一丝胜利希望,但日军在满洲和朝鲜的迅速溃败使他们的幻想彻底破灭,他们明白日本已无胜利希望,包括在本土四岛。日皇裕仁最终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苏联占领满洲也提供了根据地给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武装,四年后中共击败中国国民党,赢得了中国内战。事实上,军事上的成功使苏联确保得到雅尔塔会议中西方国家承认苏联的利益,旅顺港、日俄战争后失去的领土等。
苏联在战役中攻占了整个库页岛、千岛群岛、旅顺口和大连,以及南满铁路控制权。其后苏联把在中国的利益于1955年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其余从日本手中占领的土地到今日仍然归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所拥有。日本至今仍然坚持拥有南千岛群岛(北方领土)主权。
朝鲜半岛北部被苏联占领,但由于补给受阻,未能夺取其余半个朝鲜半岛。美国在红军能重新动员之前抢先在仁川登陆,从日军手上占领北纬38度以南的朝鲜半岛,自此朝鲜南北分裂直到今天。在1948年金日成在苏联占领区建立共产党政权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李承晚则在美国占领区建立大韩民国(南朝鲜),为两年后韩战爆发主因之一。
对中国东北造成的损失[编辑]
苏联军队进入东北后,依靠来自国内的3000多名技术人员,在东北的大城市和其他工业基地中大规模拆运工业设备,致使许多工厂变成空壳而停产。[18]此外,苏军并将满洲各公私银行的贵金属、债券、纸币运往苏联。根据日本资料统计,苏联从满洲拆运的资产价值合1946年的5,340,714,845日元,相当于当时的1,363,484,499.92美元。
进入中国东北的苏联红军军纪败坏,官兵的放纵行为明显。苏联红军对战败的日本人进行抢掠施暴,同时对盟国中国的平民进行骚扰,亦有国民政府官员张莘夫和中共将领卢冬生被杀害的典型案件。在当地进行的抢劫和强奸妇女的行为引起了当地人的恐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在此期间苏军的行为甚至影响了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的关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