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巴祖卡火箭動力錐形裝藥武器的發展

火箭動力錐形裝藥武器的發展[編輯]

在1940年,美國陸軍萊斯利·斯金納上校的手下愛德華·烏赫爾中尉建議用他新近發明的火箭筒來發射加裝火箭推進器的M10。在戈達德手下克拉倫斯·希克曼的幫助下,M1的原型在華盛頓特區的喬治華盛頓大學的Corcoran Hall完成了。這款M1擁有一個金屬發射管,一個木質槍托,一個手柄和瞄具。發射60.07毫米的火箭彈(官方資料為「M6,2.36英寸」,這樣是為了與60毫米迫擊炮彈區別)。火箭彈後部插有尾隨引線。頂部的鑄鋼彈頭內含有1.6磅的高能炸藥。木肩上的兩節乾電池會在士兵扣動扳機時點燃火箭引線,在一次發射後,電線會被協助裝載器給連接到原先的兩個觸點上。
雖然武器有一些可靠性和命中的問題,但是美軍的軍械官在看過其對坦克炮塔的穿透能力後對他十分滿意[3]。試驗證明M6火箭彈能夠穿透4.5英寸(112毫米)的鋼板[5]。為此,美軍取消了所有的反坦克槍的項目並且在1942年批准了M6火箭彈和M1火箭筒的製造項目。M1火箭筒即將第一次在戰場中使用。[6]
M1巴祖卡
到了1942年年底,改進型的火箭筒M1A1出現了。M1A1的前端手柄被拋棄了,長度為54英寸(1.37米),重達12.75磅(5.8公斤)。
M1發射的M6火箭彈十分不可靠,所以軍方馬上就M6的改進型M6A1來代替原來火箭彈,發射M6A1的火箭筒也改用成M1A1。在M6之後,軍方還推出了一系列使用M6A1火箭發動機和尾翼組件的替代彈頭,像2.36英寸的M10發煙火箭以及他的一系列的改進型(M10A1,M10A2,M10A4)。軍方使用白磷發煙彈頭(WP)來代替反坦克彈頭,這種彈頭不僅可以通過發煙來阻礙敵軍的視野,還可以通過爆炸所產生的燃燒顆粒對敵人進行殺傷。所以,美軍一般用M10來標記目標,用煙霧令敵軍炮手和駕駛員失去目標,還用煙霧來將敵軍驅出掩體和防空洞。[7]2.36英寸的T31燃燒火箭彈是M10火箭彈加裝燃燒彈頭的變種,他可以輕易的摧毀敵人的燃料,物資和彈藥。
原版的M1A1在前端裝有一個簡易的鉸鏈表尺和一個無加固的發射筒。在戰爭中,對M1A1進行了一些修改,例如增大木肩里的電池設計,但是士兵們經常反映稱電池總會在槽中卡住(後來木肩里的槽被擴大以容納更大的電池)。 [8]其次就是前瞄準器和後瞄準器的問題,前瞄準器的側面刻有100碼,200碼和300碼。但是在以後的型號中,鐵制的瞄準器被塑料的取代,但是塑料瞄準具會因為日光強射最終變的不透明及模糊不清最終造成難以射擊。[9]後來,鐵制瞄具被包裹起來不被使用。火箭筒在有50碼的增量的情況下,射程為50碼到700碼(46米到640米)。發射筒還附帶一個體制支架以協助發射。

戰場上的經驗所帶來的變化[編輯]

1943年,美軍的奧格登軍械所和其他的一些軍械所收到了一批戰地報告,報告稱M6A1火箭彈在準備發射的時候,經常會提前的在M1A1的發射筒內自爆。得知此事後,軍方在阿伯丁實驗場內使用各種金屬項圈進行繞接試驗,希望這樣就能延遲他起爆的時間。直到孔塞測試表改進之後,這個問題才得以解決。[10]
最初與M1和M1A1配套的M6和M6A1都有一個尖尖的彈頭,戰場上的士兵們發現,當他們在低角度狀態下射擊時,火箭彈總是會偏離目標。因此,在1943年年底,2.36英寸口徑的採用最新M9火箭發動機的M6A3出現了。M6A3長19.4英寸(49.28厘米),重3.38磅(1.53公斤)。新款的M6A3為了改善在低角度下的發射情況,削鈍了彈頭。並且實驗報告稱,在加裝新型圓形尾翼組件的情況下,M6A3的飛行情況得到了改善。新款的M6A3能夠穿透5英寸(125毫米)的裝甲板。
巴祖卡在早期存在電池問題,使得它不得不把打火系統從電池打火改為用扳機操縱的磁力發電打火系統。為了防止擦槍走火,打火系統被納入了可分解的電磁發電打火系統裡。這樣產生的最大變化是,發射筒被分成了兩部分,而他們可以用卡口式接頭附件相聯合起來。這一改進使其變得更輕便,更適合空降部隊攜帶。最後,經過改裝得到的兩段式火箭筒是M9A1。然而,經過了這一長串的修改之後,M9A1竟長達61英寸(1.55米),重達14.3磅(6.5公斤)。這樣的話,它就從原先一個輕巧,方便的一次性武器轉變為一個沉重,笨拙的複雜武器。[8]
美軍士兵在向德軍的機槍碉堡射擊(1944年)
1944年10月,軍方從前線得到了M1A1,M9及其彈藥M6A1對於德軍裝甲攻擊不利的報告。經過對美軍繳獲的德軍的8.8厘米RPzB 43 and RPzB 54 Panzerschreck進行研究,美軍設計出了更強大,更具有威力的3.5英寸M20火箭筒。然而,當設計還沒完成時,戰爭已近結束了。
1945年,美國陸軍化學戰機構使用M9和M9A1火箭發射器,研製出了2.36英寸的氯化氰裝藥的M26化學火箭彈。[11]氯化氫是一種致命的毒劑,它具有穿過一些防毒面具的能力。在實戰中,人們發現用這種武器來驅散在山洞掩體中躲藏的日本兵十分有效。[11][12][13] 儘管美國軍械庫存處有該武器的身影,但是他從沒有正式發給或部署給任何的戰鬥人員。[11]

實戰情況[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編輯]

據悉,巴祖卡的第一次使用是在蘇聯前線和1942年11月登陸北非中的火炬行動,這些M1和M6火箭彈都是為了及時裝備入非作戰的美國軍隊而倉促製造的。不過在登陸前的那個晚上,德懷特·艾森豪將軍震驚的發現他的軍隊裡竟然沒有一個人拿到巴祖卡火箭筒。
一開始,由於沒有人得到過專業訓練,那些可靠的M6火箭彈連同著M1火箭筒並沒有在北非戰場中得到廣泛使用。[14]但是當一些德軍在俘虜美國軍隊時,他們發現了這個武器並給他們自己提了個醒。當美軍將軍在1943年到達突尼斯前線時,他發現沒有一個人能夠告訴他巴祖卡火箭筒能否阻擋住德軍的坦克。[14]
另一個問題出現在1943年5月。當盟軍在攻打西西里島時,盟軍部隊中裝備了少量的M1A1(發射的是M6A1改進型火箭彈)。在一次戰鬥中,巴祖卡擊毀了四輛中型坦克和一輛虎式坦克。而能把虎式坦克被擊毀是因為火箭彈是從駕駛員的觀察孔穿過去。[14] 但是在戰鬥中,巴祖卡也凸顯出一些問題,例如當巴祖卡在發射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尾煙,這樣會暴露射手的位置。並且在戰鬥中,巴祖卡小隊的隊員們為了向裝甲目標射擊,不得不將自己的身體暴露在敵人的攻擊之下,因此傷亡十分巨大。而這種必須暴露在德軍的反擊火力之下的任務,在其他士兵看來不僅僅是極度危險的任務,甚至應該說是自殺任務。
在1942年年底,德軍已近從火炬行動中俘虜的美軍士兵手上和得到美軍捐贈的俄國士兵手上得到了巴祖卡。[1]德國也迅速的開始研製自己的反坦克武器,他們將彈頭從60毫米(2.36英寸)增大至88毫米(3.46英寸),這種武器就是我們所熟知的Panzerschreck(坦克殺手)。這種武器有更大,威力更強的彈頭,他的穿甲能力相對於巴祖卡大大提高。諷刺的是,美國士兵也希望能有一些加大彈頭的巴祖卡,但是遭到拒絕。在用M9和RPzB 54 Panzerschreck向德國的黑豹坦克進行對比射擊後,美國陸軍的唐納德·E·劉易斯下士對上司說Panzerschreck「比巴祖卡強多了……」
它(Panzerschreck)太棒了,我都想用泡菜的武器來對付泡菜(泡菜原文Krauts,特指德軍)。[15]
在法國,查理·卡朋特少校將在他的L-5 Sentinel的每個機翼下裝備了三個巴祖卡火箭,並且他說他用這個摧毀了德軍的14輛坦克。[16]
3.5英寸的巴祖卡火箭彈
儘管在1943年年底,美軍使用了M9火箭筒以及威力更強大的M6A3火箭彈,但是德軍裝甲車上的更厚的新型鑄造裝甲和裝甲側裙以及間隔裝甲使用是的巴祖卡的攻擊效果急劇下降。這使得巴祖卡必須對準那些裝甲車低防護的部位,例如履帶,觀察孔,車輪或者是後發動機。在1944年5月20日的信中,喬治·巴頓將軍在給他同事的信中寫到:「巴祖卡的作用並不是去擊毀坦克,而是不讓坦克隨意欺凌步兵的最後手段。為此,巴祖卡要在30碼的範圍內射擊。[17]

太平洋戰爭中的使用[編輯]

太平洋戰爭中,如同在北非一樣,巴祖卡也存在著可靠性的問題。在使用中,巴祖卡的電池點火系統容易損壞,並且巴祖卡的火箭發動機也會因為長期暴露在潮濕,高溫和高鹽份的空氣中而失效。但隨著M1A1可靠性得到解決,巴祖卡成為了一種攻擊日本陣地的利器,像混凝土掩體和盒裝碉堡都能夠被巴祖卡摧毀。[18][19]不過他對椰子和沙子組成的掩體就不是很有效了,因為那些掩體的結構過於彈性導致他們可以吸收火箭彈的衝擊力而不使其爆炸[20]。在太平洋戰爭後期,大多數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一般都是使用M2火焰噴射器來攻克這些掩體。[21]雖然火箭彈彈頭能夠極其容易的擊穿日軍坦克和裝甲車的輕薄的裝甲,不過美國士兵們還是很少用火箭筒來攻擊日軍的坦克。[22]總的來說,雖然M1A1,M9和M9A1一直被稱為是反坦克武器,但是他在太平洋戰場中主要還是用來反掩體的。後來,艾森豪將巴祖卡連同原子彈吉普C-47運輸機並稱為四個勝利工具(Tools of Victory)。[23][24][25]

朝鮮戰場[編輯]

在朝鮮戰場上,M20「超級巴祖卡」(左)逐漸替代了M9(右)
在二戰結束後,美軍以德國的Panzerschreck為藍本設計出了3.5英寸(88.9毫米)的M20「超級巴祖卡」。他與德國的Panzerschreck威力相當,M20重達14.3磅(6.5公斤)並且可發射重9磅的(4公斤)的高爆反坦克火箭彈。當M20發射時需要兩人一組來操縱「超級巴祖卡」射擊,一般情況一個小隊一分鐘可以發射6枚火箭彈。與以前的型號一樣,M20的裝彈有M29A2(practice)和白磷發煙彈(T127E3/M30)。由於吸取了在惡劣,潮濕環境下的教訓,新型的彈藥外加防潮包裝,除此之外還附有M20的戰地保養手冊,裡面包含了如何維護維修潤滑等多個內容。M20還附有備用火箭彈。[26][27]當他從兵工廠出場時,M20會全身都會被塗滿抗菌塗料,並且電磁打火機還被塗上「柯斯莫林」(Cosmoline)。直到需要發射的時候,這些包裝塗料才會被祛掉。
戰後,由於政府預算問題,美軍最初部署到朝鮮的軍隊裝備的基本都是2.36英寸的M9/M9A1,而用的也是二戰時的M6A3庫存。在戰爭初期,老式的M9和M9A1一直在對蘇聯對朝鮮援助的裝甲車進行摧毀。在烏山戰役中,美國陸軍特遣隊通過射擊坦克的後置發動機,致使33輛北韓的T-34/85坦克停滯不前。此外,有許多戰地報告提到M6A3彈頭在命中後沒有爆炸,進過討論,軍方最終認為這是由於彈藥在儲存時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養所致。於是M20和3.5英寸的M28A2高爆反坦克火箭彈匆匆地被從美國調運到朝鮮,事實證明,M20對T-34以及其他蘇聯坦克極其有效,如在大田戰役中威廉·弗里希·迪安少將曾親持巴祖卡攻擊T-34,此戰中共有十多輛T-34被空軍和巴祖卡擊毀。此外需要說明的是「超級巴祖卡」是戰爭前夜才開始生產的,並不是美軍遇到坦克後才緊急研製的。[28]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大量地使用了從國共內戰戰場上繳獲國軍使用的2.36英寸的火箭彈來攻擊美國的謝爾曼巴頓坦克[29]並且,中國還按照M20製造了51式反坦克火箭筒。
超級巴祖卡

越南戰場[編輯]

M20超級巴祖卡在越戰初期得到使用,後來慢慢的被M72火箭筒所代替。雖然其很少用來摧毀敵軍的裝甲車,但是其經常被用摧毀敵軍的陣地工事。直到60年代末,M20依然還在南越和地方武裝內使用。

其他戰場[編輯]

葡萄牙曾在非洲的葡萄牙殖民地中與當地的馬克思主義游擊隊的戰鬥中使用過M9A1和M20。法國軍隊也曾在印度支那阿爾及利亞的戰場中使用過M1A1、M9A1和M20。

型號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IMI 沙漠之鷹半自動手槍

理論篇

IMI Desert Eagle .357 Magnum
IMI Desert Eagle 是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IMI)在 1982 年推出的大型 半自動手槍,使用的是通常只在大型轉輪手槍上才看得到的麥格農子彈 。所謂「麥格農」,指的是比同口徑的其他子彈更有威力的子彈,可以 說是升級型。由於威力比較大,後座力較大,膛壓也比較高,需要更厚 重的槍管及閉鎖機構;

一般半自動手槍使用後噴式或短後衝式的設計, 在閉鎖的強度上稍嫌不足,因此通常只有轉輪手槍才使用麥格農子彈──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克林伊斯威特在 Dirty Harry 系列的電影所用的 .44 Magnum 轉輪手槍。而無可否認的,像這類好萊塢電影也有推波助瀾的 功用,讓「麥格農」子彈這個純粹美國草根文化的產物傳播到各國去。 不過一般來說,還是以美國市場為大宗。

「麥格農」子彈的用途在美國主要是用在打獵和競賽射擊上。由於它 們的威力,也有部份治安人員喜歡使用,防身自衛的也有──後者通常都 是 .357 Magnum,再大的口徑一般人就很難適應了。不過在作為自衛或治安 人員用的彈藥時有兩個主要缺點:一是轉輪手槍容量有限,通常只有六發 ,而且裝彈、卸殼麻煩。二是轉輪手槍的後座力是硬碰硬,在第一時間直 接傳遞到射手身上,而不是像半自動手槍那樣,藉由複進簧和滑套的緩衝 作用,慢慢地傳遞後座力;因此「麥格農」子彈使用在轉輪手槍上的後座 力現象十分明顯,體型單薄的人就比較難承受。

所以,當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在 1982 年推出 .357 Magnum 口徑的「沙 漠之鷹」(Desert Eagle),立刻引起很多人的興趣。這是半自動手槍, 彈匣容量是九加一顆(已上膛),後座力也比較小,有麥格農轉輪手槍 的威力而無其缺點。這十多年來,經過多次改良,到目前為止,總共有 四種口徑可供選擇: .357 Magnum,.41 AE(.41 Magnum),.44 Magnum, .50 AE(.50 Magnum),而最新的 Mark XIX 系列更提供這四種口徑槍管互 換的功能。另外,最近更推出了一個新口徑: .440 Cor-Bon ,這是非常強 力的彈藥,它的威力跟下列典型的手槍子彈比較一下就可以知道了:

口徑彈頭重量(g)初速(m/sec)出口動能(J)
9 mm Luger7.45 (115 gr.)352.0462.3
.357 Magnum10.24 (158 gr.)376.4725.4
.44 Rem. Magnum15.55 (240 gr.)411.51316.5
.440 Cor-Bon15.55 (240 gr.)579.12603.2
.45 ACP11.99 (185 gr.)234.7330.8
.50 AE19.43 (300 gr.)457.22033.7

「沙漠之鷹」是支大而重的手槍,槍本身連空彈匣就已經是 1.9 公斤。它有兩種尺寸的槍管:161 mm(6 吋)或 254 mm(10 吋),在使用 161 mm 長的槍管時,全長是 269 mm(10.6 吋)。要比較的話,台灣警方的制 式九毫米手槍 S&W 5904 長 190.5 mm,重僅 1.06 公斤。

除了尺寸大之外,它的外觀就和一般半自動手槍幾乎沒有 什麼差異,一樣也有滑套卡榫、彈匣卡榫、保險鈕等等,但是它的內部結 構和操作原理卻有很大的不同,與其說是手槍,不如說比較接近半自動步槍 的結構。它的槍管是固定式的,在近槍口處及膛室下方跟槍身連接,在射擊 時不會移動,在理論上來說會有助於射擊的準確度。但是它跟所謂的直接後 噴式(Walther PP/PPK)或延遲後噴式(MP5)又不一樣,應該算是氣體活塞 推動式的。它外觀上的槍管非常大,其實是把真正的槍管與瓦斯通道都包在 裡面。

它的氣體作用方式也比較特別,一般半自動步槍都是在近槍口或槍管 一半處從槍膛導出已經減壓的瓦斯來推動活塞,它的瓦斯導孔位置卻非常接 近膛室。子彈一擊發,極高壓的瓦斯幾乎馬上就進入瓦斯通道,被導引向槍 口的前方,然後再被導引往下往後,直接推動固定在滑套上的活塞,並沒有 使用一個氣密的瓦斯缸管。滑套後退時會將槍機帶動向後,由於槍機上突柄 的設計,整個槍機會旋轉解除閉鎖,然後完成拋殼、上膛、並且重新旋轉閉 鎖的動作。因此,如果將滑套固定在後,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外槍管和槍身之 間的空間裡有個活塞暴露在外。
IMI Desert Eagle Scheme

由於它氣體操作的方式,加上滑套和複進簧的緩衝作用, 「沙漠之鷹」的後座力現象明顯地比同口徑的轉輪槍小很多,甚至比小一 號口徑的還要小。就以 .44 Magnum 口徑的「沙漠之鷹」來說好了,它的後 座力現象比 .357 Magnum 的左輪槍(Ruger GP100 系列)還要小。當然,除了它 的操作方式之外,它的重量與尺寸也是降低後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 ,由於這種氣體運作的結構,它的槍口爆風和火焰也比較小一點。

由於它的外型特殊,給人一種權威感,因此有很多好萊塢 的動作片裡都有它的身影,例如像是 Eraser、Under Siege 2、Get Shorty、 Pulp Fiction、Last Action Hero、Robocop 2, Rambo III, Beverly Hills Cop II, 它都 出現過。不過實際上由於它太大太重,根本不適合個人防身之用,反而它 的威力與準確度用在打獵和金屬靶(metal silhouette)競賽上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以下是 IMI .44 Desert Eagle 的性能規格:
子彈規格:.44 Magnum
口徑:.44 英吋
槍管長度:161  mm(6.34 英吋)
全長:269 mm(10.6 英吋)
全高:144.5 mm(5.69 英吋)
全寬:32 mm(1.26 英吋)
空重:1.89 公斤(62.8 盎司)
空彈匣重:0.12 公斤(4.1 盎司)
作用方式:氣體操作、旋轉閉鎖式槍機
來福線:6 條多角形右旋
膛線纏距:457.2 mm
彈匣:8+1 發
照門:前後皆可調整
瞄準基線:215.9 mm

實戰篇


日前是開年以來第一次有時間到靶場,由於只有我帶了CZ,吾友尼爾 什麼都沒帶,所以臨時決定租一支「沙漠之鷹」來玩玩。

靶場有兩支「沙漠之鷹」出租,一支是 .44 Magnum,另一支是 .50 Action Express (.50 Magnum)。前一陣子尼爾才把一支 .357 Magnum 的左輪槍賣掉, 之前我幫忙把他剩下的四盒半子彈出清,打得兩個人齜牙咧嘴、筋酸骨軟的,從此 之後對任何標明 Magnum 的東西深懷戒心。這次當然是挑口徑小一點的 .44 Magnum 了。

拿到「沙漠之鷹」,第一印象是:又大又重。在用 9mm 或 .40 S&W 口徑的手槍時,我大部份都是使用左手掌在右手刀下沿的支撐式射姿,準 確度還不錯(老王賣瓜的啦);但握住 Desert Eagle 時,發現右手根 本無法握住整 個握把,只好左手上來一起環握住,右手向前推,左手向後拉──這就是所謂的 Weaver stance。穩固是穩固了,但是槍身的重量讓雙臂肌肉很緊張,不免有縱向 的飄移。後來再查一下資料,才知道這是「沙漠之鷹」正確的握法,支撐式的握法 會對彈匣施加太多壓力,很容易卡彈。不過當時是迫不得已,誤打誤撞的。
另外由於整個結構複雜且需要一些重量,相對的兩個複進簧也很 緊,需要一點力氣才能將滑套拉到最後。問題是整支槍尺寸太大,沒有辦法一手 拉滑套、一手握槍把,而手指還能夠得到滑套卡榫。我們兩人試了多次都 失敗,最後只好插入空彈匣才能卡住滑套。

正式開打前先熱熱身,畢竟已經一個月沒打了,先用 CZ 打掉半盒 9mm 後,裝上 Federal Premium .44 Magnum CastCore,一切就緒,準備開工。首先, 它的板機行程比較長一點,但是還算平順,板機壓力跟 Glock 差不多。後座力是很 大,有一發我沒站穩還後退了一小步;但是在感覺上來說,要比 .44 Magnum 的左輪 槍小很多,甚至還不如 .357 Magnum 的左輪;槍口上揚的情形很嚴重,無法快速射 擊,不過比左輪槍好一些。

由於槍的重量和對後座力的預期,首五發散得一塌糊塗 ,50 呎外的彈著群大概有一呎大。尼爾換手後也是差不多,不過他比我單薄,後座 力的衝擊感更大。再度換手後,比較習慣它的後座力,槍身的重量仍是個問題,彈 著群是小了一些到五吋左右,還是不怎麼好。打完一盒 20 發,我們決定不再繼續 ,幹嘛花錢修理自己?

重新用 CZ,發現根本沒什麼後座力的樣子,9mm 跟 .44 Magnum 比 真的是小兒科了。不過這時候「沙漠之鷹」的後遺症才顯露出來,我發現雙臂的肌 肉發抖,回想一下大概是因為「沙漠之鷹」的槍重 再加上要承受 .44 Magnum 後座力 的關係,讓肌肉過勞了,結果是後來 9mm 打得都很糟,多糟呢?不提也罷!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上海市政府外数千人聚集 涉军群体罕见出现

12月4日是中共所谓法制日,上海市政府外有3000访民聚集。比较特别的是,现场来了有100多位上海参战老兵拉横幅抗议,要求当局解决他们的生活待遇。当局派出大批警察戒备。

12月4日,上海市政府外有数千访民聚集,其中有100多位上海参战老兵拉横幅抗议。(知情者提供)
每周三,位于上海市人民大道200号(访民讽称“200号”)的上海市政府都人山人海,长年喊冤无望的访民们,都聚集在这里叙旧和控诉中共的暴政。
除了部份访民到北京喊冤外,4日,“200号”外仍聚集大批访民。上海法律工作者、维权人士顾国平说:“第一次出来这些参加越战的老兵有一、二百人,有一批商铺维权的群体,举着白色标语,这批人有二三百人,新疆知青有上千人,还有经租房、拆迁等访民,能有几千人,从城市建设馆走到信访办门口,这一段路人挤人,很壮观。”
他说:“这些老兵为了待遇问题上访,他们打的标语是‘上海参战老兵求见市委书记、市长’,警察来了很多,要抢他们的横幅,阻止三次没有成功,要孤立他们,其他访民在旁边围观起哄。今天各区警察、便衣警察都来了,有二三百人,警车里里外外有两排。”
上海维权人士张君令表示,今天(4日)“200号”的头头和警察头子都来了,警察增加了2批,有几百个,来了以后躲到博物馆去了,如有情况,他们会随时冲出来参与镇压。
他说:“今天人确实很多,访民有3000以上,各种各样的冤情的人都到‘200号’来,感觉有越来越多的走出来,都要向共产党讨债。共产党很不得人心,这样下去总有爆发的一天,在这里基本都是发泄对中共执政这64年的仇恨、冤屈。”

12月4日,上海市政府外有数千访民聚集,其中有100多位上海参战老兵拉横幅抗议。(知情者提供)

12月4日,上海市政府外有数千访民聚集,其中有100多位上海参战老兵拉横幅抗议。(知情者提供)


12月4日,上海市政府外有数千访民聚集,其中有100多位上海参战老兵拉横幅抗议。(知情者提供)

12月4日,上海市政府外有数千访民聚集,其中有100多位上海参战老兵拉横幅抗议。(知情者提供)


12月4日,上海市政府外有数千访民聚集,其中有100多位上海参战老兵拉横幅抗议。(知情者提供)

12月4日,上海市政府外有数千访民聚集,其中有100多位上海参战老兵拉横幅抗议。(知情者提供)


12月4日,上海市政府外有数千访民聚集,其中有100多位上海参战老兵拉横幅抗议。(知情者提供)

12月4日,上海市政府外有数千访民聚集,其中有100多位上海参战老兵拉横幅抗议。(知情者提供)


12月4日,上海市政府外有数千访民聚集,其中有100多位上海参战老兵拉横幅抗议。(知情者提供)

12月4日,上海市政府外有数千访民聚集,其中有100多位上海参战老兵拉横幅抗议。(知情者提供)


12月4日,上海市政府外有数千访民聚集,其中有100多位上海参战老兵拉横幅抗议。(知情者提供)

12月4日,上海市政府外有数千访民聚集,其中有100多位上海参战老兵拉横幅抗议。(知情者提供)
(责任编辑:刘晓真)

常德大血戰國軍虎賁師長餘程萬的淒涼後半生

 “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卑職率副師長、指揮官、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部主任以下官兵死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與倭賊做最後拚殺,誓死為止,以報國恩,並祝勝利。”此一役,虎賁師揚名中外,而師長餘程萬在經曆輝煌後留給後人的,惟有一聲歎息。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1950年,原副官曠文清在香港結婚時,餘程萬全家到賀。後排中立者餘程萬,身旁是他元配夫人,夫人身旁是二夫人。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餘程萬的女兒——上世紀70年代香港豔星餘莎莉。


  “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卑職率副師長、指揮官、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部主任以下官兵死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與倭賊做最後拚殺,誓死為止,以報國恩,並祝勝利。”

  常德血戰,虎賁師用骨嶽血淵再次捍衛了榮譽。

  2009年12月8日,一部名為《常德大血戰》的電影殺青。這部重現當年慘烈戰場的電影,核心人物——57師“虎賁師”師長餘程萬由香港演員呂良偉扮演。

  開頭一段,即是餘程萬給司令長官孫連仲發電報。孫接獲電文,當即淚如雨下。

  此一役,虎賁師揚名中外,而師長餘程萬,在經曆輝煌後,留給後人的,惟有一聲歎息。

  一本書換來的太太

  常德保衛戰,8000餘虎賁抵抗日軍,僅存83人。

  常德血戰後,餘程萬被人敬為“忠骨英魂”,有人寫藏頭詩讚之:虎視群倭意難平,賁威颯颯震乾坤。

  不過,正是這位虎賁師長,卻在常德收複後,差點被蔣介石槍斃。

  常德血戰的最後一刻,守軍隻剩300餘人,而援軍遲遲未到。部下苦勸堅請下,餘程萬帶200餘人突圍,與援軍會合後,又殺回常德。

  然而,“突圍”被一些人認為是遺棄部屬放棄守土,餘程萬被拘。4個月後,經人求情,餘才無罪釋放,隨即被任命為74軍副軍長。

  為了紀念常德血戰,餘程萬派兩位手下找到了當時的小說名家張恨水,希望他能夠寫下虎賁軍的感人故事。

  張恨水先是推脫,因為他不懂軍事,“自己是百分之百的書生,又沒到過戰場,無法下筆”。

  兩位虎賁沒有氣餒,而是在張恨水附近住下,常常去找張聊天,久而久之,竟成了朋友。當兩人舊話重提,張恨水無法推辭。

  1945年春,張恨水正式動筆寫《虎賁萬歲》。

  小說完稿後,張恨水婉拒了餘程萬的豐厚酬金,甚至連請吃飯都沒去,但是接受了一件禮物:一把從日俘手中繳獲的戰刀。

  《虎賁萬歲》出版後,57師揚名中國,也大大地提高了餘程萬的知名度。一位很漂亮的蘇州小姐看了書後,決心不顧一切委身於張恨水筆下的“虎賁英雄”。

  此時抗戰已勝利,餘程萬的軍隊駐紮在南京。一次他去上海遊玩,見到了這位蘇州小姐。很快,這位叫吳冰的蘇州小姐成了餘的二太太。

  被拉著鼻子起義

  1948年,餘程萬被調往雲南,擔任第26軍軍長兼滇東剿匪指揮官,該軍有3萬人,裝備優良,餘頗為自豪,常以“南天屏障”自稱。

  不過,此時的雲南,危機重重。

  原“雲南王”龍雲在日本投降後,手下官兵被派去越南受降,蔣介石將龍雲從自己的地盤上架空,強行送往重慶,給了“軍事參議院院長”的空職。龍雲的手下——彝族將軍盧漢接替他任雲南省政府主席。

  但盧漢一直與蔣介石不和,以他為代表的地方勢力,和何紹周(何應欽的過房兒子)為代表的中央勢力鬧得不可開交。

  餘程萬進駐雲南後,內戰正急,餘的軍隊疲於奔命,僅能保住幾個大點的城市和幾條交通線,對“山那邊”(解放地區)毫無辦法。

  1948年12月,龍雲逃離了蔣的控製,於第二年8月宣布起義,並致書盧漢,勸其起義。

  1949年12月9日,盧漢邀請餘程萬等7名中央官員去他家開會,趁機將其軟禁,強迫餘程萬簽下擁護起義的通電,並於第二天見報。

  據說,當時被軟禁的第8軍軍長李彌急得跳樓,被人拉下後,大罵:“他媽的,要起義,老子們自己不會起,要等別人拉著鼻子幹!”

  餘程萬想法與李彌一樣。軟禁結束後,他把扯下來投入字紙簍的勳標和領章等重新拾起來保存著,準備再用。

  幾天後,群龍無首的26軍向昆明進攻,欲解救“老軍長”。

  昆明危急,盧漢讓餘去給部下下命令,要求停止攻擊,並承諾數項優厚條件,要26軍投降。

  據說,餘為此動心。他召集部下開會,會後,即正式啟用盧漢暫編第十軍新印信,同時遣散隨軍之中央人員,每人發給銀元5枚,令其各自逃生。

  不過,26軍軍心大動,一些人根本不接受這樣的結果,餘程萬無可奈何。此時台灣方麵又令26軍反攻昆明,不過,餘程萬則能拖就拖,一直沒采取行動。

  1950年1月,台灣令餘氏乘蔣介石專機“美齡”號,由海南三亞機場起飛,到台灣述職。

  餘程萬此時心灰意冷,投共怕被囚,歸蔣則恐其疑,最後輾轉去了香港。

  據說,餘程萬在香港思鄉心切,本想呆一段時間就回大陸,結果一直沒能如願。

  女兒成為香港豔星

  據其副官曠文清回憶,餘程萬是廣東人,很早就把家安置在香港。

  餘程萬準備在香港隱居安度晚年。他做起了米店和雜貨店生意,還同人合夥開設了一個當鋪。

  他的廣東台山籍元配夫人鄺瓊華,寓居在香港九龍尖沙咀市區,而二夫人吳冰,則在香港新界屏山鄉間辦了個農場種菜養雞。

  餘在內地期間,積累下不少財富,到香港後,加上他善於經營,生意很是紅火。

  餘程萬的財富,引起了盜匪的覬覦。

  1955年8月27日晚上近12時左右,餘程萬的屏山寓所遭匪徒入屋行劫,二夫人和傭人全被捆。一會兒,從九龍市區回家的餘程萬也被匪徒所擒。

  屋裏的動靜太大,引起鄰居的警覺,並悄悄報警。警察來後,與匪徒發生槍戰。黑暗中,餘程萬中槍死亡。

  警方公布說,3名劫匪中,一人被擊斃,兩人逃脫,餘程萬被劫匪打死。

  但據其副官說,餘程萬當時被劫匪當作了盾牌,事後,他看過老長官的遺體,胸腹有一排子彈,相信是衝鋒槍或輕機槍所致,而劫匪沒有這種裝備。

  不過,被誰打死,沒人敢去追究。

  警方花港幣2萬元緝凶,最後不了了之。

  事實上,關於劫匪身份,亦有不同版本:有人認為是台灣特工,因為在香港,餘程萬在與黃埔老友閑聊論及老蔣時常多怨氣;也有人認為是黑社會頭目,看中了二太太的美貌。

  餘程萬死後,餘家家道中落,隻能溫飽度日。

  餘程萬元配鄺瓊華育有二子二女,二夫人吳冰育有一子二女。最小的女兒餘華芳(吳冰所生)是上世紀70年代香港著名豔星,藝名餘莎莉,曾拍過多部由李翰祥導演的電影。1976年餘莎莉與性格男星詹森結婚,不久離異。近年,有記者在香港蘭桂坊發現她,其時的餘莎莉已是一個靠賣假珠寶維持生計的小攤販了。

  延伸閱讀 常德:能為曆史落淚的城市

  2003年12月8日。“常德會戰60周年公祭”在常德抗日烈士公墓舉行。祭文念到一半,風雪突至。

  近80歲的顧華江從貴州趕來,一下火車,就直奔公墓,撲地大哭。當周圍的常德市民知道他是參加“常德保衛戰”的57師抗戰老兵,紛紛抓住他的手不放。後來,顧在公祭大會上顫聲問:“常德人民,你們好嗎?”台下兩千多個聲音齊答:“你好!”

  據說,當時台上坐著的一大排政府官員,在這樣驚天動地的問答聲中,全都哭了。

  “根據實地彈痕、戰鬥遺跡,及餘程萬部傷亡情況綜合研究”,餘“確已到了彈盡糧絕、無兵可守、無地可退的境地”。

  這是1943年12月29日重慶軍令部組織的考察團的結論。

  戰史記載,整個常德會戰始於1943年11月2日,結束於12月24日,曆時52天。其中,餘程萬率57師死守常德16天(11月18日—12月3日)。

  那個冬天,常德,一度成為一座死城,一片廢墟,還曾淪於日軍手中,從我軍事控製地域版圖上,消失了整整6天(12月3日—12月9日)。

  1943年11月18日,57師師長餘程萬疏散全城百姓,並在這座“自斷後路”的城池,向全師官兵發表了一篇長達3563字的《保衛常德文告》。

  原57師169團文書吳榮凱仍記得當中慷慨激昂的話語:“無論敵寇對我們施以如何大的壓力,我們唯一的答複,是血,是死,是光榮!”

  據稱,當時餘程萬甚至向部下“指定了常德城一處高地為他戰死後葬身之地”。

  1943年11月26日,慘烈城垣戰和巷戰開始。水星樓,則是常德城垣戰的第一個交戰陣地。

  有近千年曆史的水星樓高約15米,在常德南城牆上,是全城最高點。11月29日,水星樓毀於日軍的密集排炮。在水星樓坍塌聲中,還傳來樓內守軍無比悲壯的歌聲和“中國萬歲”的呼聲。

  除水星樓外,以城牆為線,常德北門、大小西門、東門,均屬攻守焦點。

  12月1日。在日軍飛機、大炮協攻之下,四座城門都被突破。

  12月2日晚。微雨。57師在已成火海的常德城步步撤守,最後剩下師部指揮所方圓“僅三百公尺左右”的彈丸之地。

  12月3日淩晨,自願留守陣地,決意赴死的169團團長柴意新,率隊衝入敵陣,在府坪街頭部中彈,壯烈殉國。這是常德守城戰最後犧牲的一位團長,是吳榮凱的團長。“他是四川人,當時33歲,結婚才7天?!”

  當日,常德悲壯陷落。

  日軍以“減員一萬”的代價,終於占據了一座血城。

  原57師170團衛生兵顧華江參加常德守城戰時才17歲,他說,最後城陷時,整個常德街道,沒有一塊青石板上沒有屍體,沒有一塊青石板上沒有血跡,被俘的守軍,沒有一個不是傷員。另外一些沒有被俘的守軍,或藏在地窖,藏在夾牆、枯井,或混在屍體堆裏,一直捱到12月9日——先期突圍的師長餘程萬在毛灣迎來援軍(第58軍)攻入常德。至此,常德城被日軍占據僅6天。

  據稱,進攻常德的日主將橫山勇,震駭於“部隊被重挫,傷亡慘重”,根本不敢在常德城久留,他甚至連戰場都未清理,就將主力急撤出城。後日本大本營曾嚴電“重新占領常德”,他不惜抗命,也不願再來,稱“這次戰爭人員犧牲很大,要占常德,必須等到來年”。慘烈可見一斑。

《筹款须知》 晒晒匪徒绑票

这国该不该爱?请去查中共早期文件、史料----看

中共财政:红军《筹款须知》 晒晒匪徒绑票

中共在初创阶段的财政状况一直是个谜团。在“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政治部”主编的《筹款须知》的小册子》中,其中“筹款技术”部份,详细介绍了如何去掳掠到地方富裕人家钱财的方法,等于是一本《共匪绑票攻略》。

以下是中共《筹款须知》中“筹款技术”部份内容:

《筹款须知》中筹款技术九招

筹款技术是能否筹得更多,筹得更快的实际问题及有效的技术。若徒有正确的策略而没有好的技术,是不能得到好的结果的。十二军的筹款成功,技术好也是个很大原因。故筹款技术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主持筹款工作必须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形与政治常识,还要把交际手腕和筹款的实际经验相结合。筹款技术很多,总的说起来可分为:

1、一网散开精密调查

筹款部队的布置,与筹款的成败有直接关系。在决定筹款的时候,就要计划到经济的中心地在哪里,筹款的指挥中心就设在那里(师有师的中心地,团有团的中心地)。在敌情许可下,所属部队应尽量以连或排为单位,散布在周围地区。这样如网打开,越收越拢,易散易收,既便于指挥督促,土豪一个也跑不脱身,而且敌人赶来也可以应付自如……

调查人员要具备耐烦(即热心)、精密(即细心)两个条件,能耐烦,才能在豪绅、地主压迫欺骗之下,话语不通的白色地区群众中有所获得;能精密细心,方能查得准确,百筹百中,不要听“有”“大”“多”而高兴马虎,或听“无”“小”“少”而丧气算了。要能在群众的无意闲谈中、言语矛盾中和行动中有所查得。

调查内容:A、地主、商家姓名;B、所有田地、财产、资本、做什么生意及此地现有情形;C、所在地点,本人家属现在地方,以及房屋的大小、方向、前后形式,门头远近;D、平日在群众中有无恶感、好感、剥削手段等。

进行调查的时候要找到贫苦勇敢的工农分子或流氓分子;

A、先由普通的说话闲谈入门去宣传(能用宣传的方法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为最上策),不要问:这里有土豪没有,姓甚名谁……(这最呆笨),只要从侧面:表面是普通的说话,在群众无意中去侦察判断。如问:“你忙得很,禾插完了么?作了几亩田?每年吃谷够不够?不够到哪里买谷?某家有几多谷卖出?”或装着买米的样子去问,或帮着他做事,在说家常话中组织些特别痛苦的去处)去探讨;

B、找些土豪的财物或鸦片烟、酒肉等,秘密分给那些贫苦工农、小孩或流氓分子,甚至许诺事成后赏他们金钱以引诱他们说实话;

C、在红区的街上、巷头、部队驻地附近设意见箱,宣传广泛的征求秘密揭发豪绅地主财产、罪恶、丑行、及对红军的批评、要求与一切工作意见。

D、一方面的调查若不准确,要有几方面的调查,尤其是要发动部队官兵全体动员,深入群众,有组织的(分出区域、部门)进行调查,直至准确为止。

2、迅速捉人适当待遇

人是活宝,只有捉到人,筹款就容易。在周密调查结束后就要迅速捉人。捉人的方法要注意运用便衣队,而部队中要注意找本地人参加组织。队员出发时要化装成各色土民(每次化装要不同),暗藏手枪,分途出发。特别注意趁黑夜、半夜、雨夜、雪夜,以及拂晓、黄昏这两个时候。要不怕路远,不怕困难,要非常迅速以免被捉之人逃避,有些虽逃,但走不太远。

要做个里应外合,就是说要埋伏二个以上的人拿手枪在土豪屋内,其余的都出来,做个没找到人失望的样子,再埋伏几个人在屋外面,等土豪回时(要注意土豪常先派人打探然后才回家,这个情况便不要行动),外面围着,并派人进去协同里面的人捉人,如果这样已为土豪知道,便可以完全撤回来,暗中侦探,以便回头再捉。捉了本人当然好,就是当家的独生子甚至家属以及走狗也都可以。

……对于已捉到的人要有相适应的待遇,同时要利用他们报告土豪的情况。特别对其走狗(雇的工人、邻人等)、小孩、老人、妇女,按当地人情风俗及其家庭情形,分别被捉人的轻重,普通以当家的、父母、独生子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儿女的为最重要,同时未嫁的女子,且只有一个,或媳妇怀孕,娘家又厉害的,也为重要对像。

3、多贴条子少写数目

地主、商人本人虽逃走了,但他走不远,并有走狗随时在打听消息。这时必须用贴条子的办法,指出捉人的理由、要款的数目,限期接头缴款。条子要贴得多,不管地主、大商人、富农,凡在政策允许下可以筹得的,都要贴,以免漏网。但出款的人,一来出款痛心,二来也难办到,故在写条子时要充分估计到出款人的整个财产,以及此地现有财产所值,特别是动产,按照他的能力,只要靠得住,聚少成多,比较实际而容易筹到。

……

4、有软有硬加紧催款

5、做好做歹雷厉风行

6、优待土豪代表

无论我们筹款如何有理由,无论宣传以及纪律如何好,但是站在其阶级利益上的地主、商人、富农,总把我们当做他们的阶级敌人,不敢当面就同意缴款,而是要旁人,工农份子、亲属或走狗来交涉缴送。

……

7、挖地窖

8、拍卖

在政策允许下没收的财物,有时为筹款子,可以廉价拍卖,但要注意:A、能卖到相当钱数的,钱太少不要卖,宁可不取分文散发,以争取更有价值的群众;B、谷子特别是义仓等谷,因谷子是群众迫切需要而不可得的(虽名义仓,实豪绅霸占),绝勿拍卖,要尽数散发给当地工农贫苦群众(最好能有计划的由群众革命团体去散发,以扩大革命团体影响,以便他们对我们的革命动机有认识,因为工农贫民得到了利益)。C、拍卖快时,须按货物分开来,要不零卖,须告诉群众几家一联;D、货物太多,时间不够,要计算到后几天再减价发卖,以及零卖与散发,绝不要等走了还有留给豪绅的。

9.最后一着

有时各家所罚捐款都缴齐了,而我们还嫌不够,土豪商人还出得起,而时间还来得及,便要来个最后一着,加捐,或加以“重利剥削,高抬时价”的罪名,或以曾控告过革命分子、摧残过工农运动等之政治上所不容的罪名强迫,在必要时,虽以前已罚或捐过款,也可以再杀一个。要杀的必须更加重罚款,但这不是简单的为着筹款来个最后一着,还有政治上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