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七大軍區

七大軍區

1985年6月,中央軍事委員會擴大會議上提出實行《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方案》,將在削減100萬人兵力的同時決定將原有的十一大軍區統一廢除改編為七大軍區。

北京軍區[編輯]


北京軍區管轄範圍
主管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東四盟除外)兩自治區範圍內軍事事務的大軍區,該軍區主要負責首都北京的衛戍工作。軍區司令部所在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辦公場所在北京西郊石景山區高井,簡稱西山軍區大院。北京軍區下轄北京衛戍區天津警備區河北省軍區山西省軍區內蒙古軍區

瀋陽軍區[編輯]


瀋陽軍區管轄範圍
主管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東四盟地區軍事事務的大軍區,總部設於瀋陽[1]。領導和指揮東北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管轄3個集團軍、3個省軍區。瀋陽軍區下轄遼寧省軍區、吉林省軍區、黑龍江省軍區。

濟南軍區[編輯]


濟南軍區管轄範圍
主管山東河南兩省軍事事務的大軍區,也是所有大軍區的戰略總預備隊。主要作戰使命為為北京軍區提供戰略掩護,並作為全軍預備隊使用。下轄3個集團軍(20、26、54集團軍),1個武警機動師(武警128師)。濟南軍區下轄山東省軍區、河南省軍區。

南京軍區[編輯]


南京軍區管轄範圍
主管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上海五省一市軍事事務的大軍區,總部設於南京。南京軍區的主要作戰使命是保衛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等東南沿海發達的特大城市工業區的安全,並且在必要時武力解放台灣。南京軍區下轄上海警備區、江蘇省軍區、浙江省軍區、福建省軍區、安徽省軍區、江西省軍區。

廣州軍區[編輯]


廣州軍區管轄範圍
主管廣東廣西湖北湖南海南五省軍事事務的大軍區。廣州軍區的戰時使命為保衛中國南部,尤其防止越南和東南沿海的攻擊,防衛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此外當需要時也負責增援香港澳門。廣州軍區下轄廣東省軍區、廣西軍區、湖北省軍區、湖南省軍區、海南省軍區。

成都軍區[編輯]


成都軍區管轄範圍
主管四川雲南貴州西藏(不含阿里地區)和重慶等三省一自治區一直轄市軍事事務的大軍區,總部位於成都市。成都軍區所屬的第13集團軍是中國國內幾個集團軍中唯一一個從50年代到21世紀參與軍事行動從未間斷過的軍級單位。曾先後參與解放西南、西南「剿匪」、西藏平叛中印戰爭珍寶島戰役中越邊境戰爭海地維和、非洲維和行動。成都軍區的戰略使命是保護成都、重慶等特大城市、軍工核心基地,維護西藏的統一,防衛印度來自喜馬拉雅方向的進攻,並與廣州軍區協防越南。成都軍區下轄四川省軍區、西藏軍區副大軍區級)、貴州省軍區、雲南省軍區、重慶警備區。

蘭州軍區[編輯]


蘭州軍區管轄範圍
範圍包括甘肅青海陝西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軍區有快速反應部隊和第21集團軍、第47集團軍、新疆軍區、2個武裝警察。據估計下轄兵力約22萬人。
蘭州軍區的使命為代管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負責鎮守中國西北面的防線。並負責新疆的農墾,戰時維護新疆和西北地區統一。
蘭州軍區下轄甘肅省軍區、青海省軍區、陝西省軍區、寧夏軍區、新疆軍區(含西藏阿里地區)。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國慶特展,紀念孫中山創建第一個亞洲民主共和國

國父孫中山創建的中華民國102歲生日10月10日前夕, 國父紀念館推出「中華民國國慶特展」,紀念孫中山創建第一個亞洲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國慶。


國父紀念館於文化藝廊推出「中華民國國慶特展」,展覽分為「革命行動,前仆後繼」、「碧血黃花,浩氣長存」、「武昌起義,專制解體」、「民心嚮義,各省光復」、「揮軍北上,士氣如虹」、「臨時政府成立,民國奠基」六大主題,紀念孫中山創建第一個亞洲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國慶。(鍾元/大紀元)

西元19世紀末,清朝積弱不振,發生於清道光19至22年(1839~1842)間的中、英鴉片戰爭,是近代中國歷史屈辱的開端。內憂外患頻仍,百姓苦不堪言。
國父孫中山先生深感改革無望,為拯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遂於1894年在檀香山創立中國近代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從此展開長達17年國民革命的旅程,奔走於世界各地倡導革命起義,終於在1911年10月10日推翻滿清,並於隔年(1912年)元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國慶日是中華民國的國定假日之一,中華民國政府自遷至臺灣以來,每年皆舉行慶典,總統府前廣場會舉辦升旗典禮以及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國慶大會,在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上有各式遊行及表演隊伍,晚間則有國慶煙火施放。
「中華民國國慶特展」展覽分為「革命行動,前仆後繼」、「碧血黃花,浩氣長存」、「武昌起義,專制解體」、「民心嚮義,各省光復」、「揮軍北上,士氣如虹」、「臨時政府成立,民國奠基」六大主題,紀念孫中山創建第一個亞洲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國慶。
圖輯:「革命行動,前仆後繼」

1887年國父孫中山先生就讀香港西醫書院時與同學合影。(國父紀念館)


香港創辦第一份革命報刊「中國日報」的陳少白先生(1869年-1934年) 。(國父紀念館)


國父孫中山先生、楊衢雲與日本友人合影(1896年冬)。(國父紀念館)


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圖(1904年7月20日)。(國父紀念館)
圖輯: 「碧血黃花,浩氣長存」

黃興在怡保籌募革命經費時與南洋同志合影(1910年1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加拿大卡加技利埠與僑胞合影(1910年2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329之役殉難的林覺民、劉元棟、馬超驥、陳更新等烈士生前與友人合影。(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329廣州之役失敗後被捕不屈的革命志士,右起陳亞才、宋玉琳、韋雲卿、徐滿凌、梁緯、徐亞培等先烈(1910年3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林文先烈(1886-1910年)與參加329之役生還的鄭烈、李恢等同志合影。(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圖輯:「武昌起義,專制解體」

孕育革命力量的湖北新軍在操練時情況。(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漢口革命軍在十基羅邁當車站下車(1910年8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各國水兵保護漢口租借(1910年8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救護革命軍傷兵的漢口紅十字會護士(1910年8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黃興抵達武漢與革命軍同志合影(1910年9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圖輯:「民心嚮義,各省光復」

在九江從事革命宣傳活動的「潯陽閱書報社」主要幹部合影,前排左一林森、六吳鐵城。(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湖南光復後特別會議開幕合影(1910年9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支援革命軍的九江紅十字會隊員(1910年9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浙江省臨時省議會全體議員合影(1910年9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江西都督馬毓寶在南昌百花洲歡迎同盟會江西支部職員(1910年10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福建都督孫道仁(前排中)及都督府職員接待南洋回國人士合影(1910年10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重慶光復,革命軍政府成立典禮合影(1910年10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寧波軍政府紀元慶祝大會(1910年11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會攻南京的浙江革命軍(1910年11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圖輯:「揮軍北上,士氣如虹」

滬軍都督陳其美在上海歡送北伐軍第二軍總司令藍天蔚出發赴山東煙台合影(1910年)。(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北伐軍第一軍軍長柏文蔚與所屬衛生隊合影(1910年11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滬軍討虜學生隊合影(1910年10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廣東北伐敢死隊。(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潮州革命軍預備進攻府署(1910年11月) 。(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閩南北伐籌辦所同志會(1910年11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上海北伐學生隊在煙台登陸(1910年11月) 。(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山東光復,革命軍幹部慶祝獨立紀念(1911年1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民國成立後石家莊人士在吳祿貞被刺的地方建祠紀念。(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圖輯:「臨時政府成立,民國奠基」

國父孫中山先生返國經香港時與歡迎人員與船上合影(1910年11月2日)。(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光復各省代表集會選舉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0年11月10日)。(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上海各界代表在車站恭送國父孫中山先生赴寧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留影(1911年1月1日)。(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國父孫中山先生與總統府職員合影(1911年1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國父孫中山先生出席臨時參議院舉行成立大會後合影(1911年1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清帝退位,國父孫中山先生率文武官員赴明孝陵祭告明太祖(1911年2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國父孫中山先生出席追悼粵中倡議諸烈士(1911年3月5日)。(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責任編輯:高靜)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東北抗聯征戰實錄

    作者:全勇
楔子
    在今天的中國,不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就是《義勇軍進行曲》的人恐怕不多。但是,真正能說清楚什么是義勇軍的人恐怕也不是很多。 
  所謂義勇軍,是指1931年9月18日那場盡人皆知的大事變以后,東北三省的廣大民眾和一部分東北軍愛國官兵不顧國民党反動當局的不抵抗命令,違反國民党政府的意志,組織了救國軍、自衛軍、反日總隊等各种武裝進行抗日。由于這些抗日活動是由群眾自發組織而成的,是一种義勇行動,這些武裝也就因此而被稱為抗日義勇軍了。 
  亂世英雄起四方。正像中共中央于“九·一八”事變后的第三天在《由于紅軍沖破第三次圍剿及革命危机逐漸成熟而產生的緊迫任務》中分析的那樣,由于中日民族矛盾的加劇,東北民眾反日情緒的高漲,一場武裝反日斗爭必然到來。“九·一八”事變“像電火一樣燃燒了千百万工農群眾以至小資產階級的反帝熱情”,義勇軍從產生到進入全盛時期經歷了一個十分迅速的發展過程。据權威資料統計,到1932年夏秋之際,全東北的義勇軍人數不下30万。從其构成成分來看,其中農村各階層群眾占50%以上,原東北軍及公安警察占25%左右,綠林隊伍(東北人所說的胡子)占15%,知識分子約占5%。領導義勇軍抗日的有軍官、警官、官吏、知識分子、開明地主士紳、綠林首領和農民。從范圍來看,在當時全東北的154個縣中,有93個縣有義勇軍活動。 
  在遼宁,有綠林首領高鵬振的東北國民救國軍、東北軍少校隊副張海濤的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三縱隊、退役軍官王顯庭的遼西抗日救國義勇軍、東北軍軍官李純華的遼南救國軍、鄧鐵梅的東北農民自衛軍、原東北軍軍官高文斌的遼北騎兵第一路、第二路義勇軍、黃顯聲的遼宁公安騎兵總隊、遼宁陸軍第一團團長唐聚五和警察局長郭景珊的遼宁民眾自衛軍…… 
  在吉林,有吉林副司令長官公署衛隊團長馮占海的警備軍、依蘭鎮守使兼第24旅旅長李杜和中東路護路軍司令丁超的吉林自衛軍、原吉林步兵第27旅676團3營營長王德林的吉林救國軍…… 
  在黑龍江,有黑龍江省代主席兼代東北邊防軍駐黑龍江省司令官馬占山將軍的原東北軍部隊、原黑龍江省防軍步兵第2旅旅長蘇炳文的東北民眾救國軍、綠林首領李海青的義勇軍…… 
  可以說,從遼河西岸,到松花江畔,從長白山到興安岭,整個白山黑水間到處都有抗日義勇軍健儿浴血奮戰的身影。他們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勇敢地站了起來,用自己的生命筑成了保衛中華民族的血肉長城,功不可沒,利在千秋! 
  但是,“滿洲各地的義勇軍,不論組織与綱領……,并未達到統一階段。吾人僅就其使用的旗幟而言,有紅旗,有國民党旗,有与日本旗剛剛相反的旗(即紅地白日旗),有綠色旗,真是五光十色,不一而足。而且農民義勇軍与都市游擊隊間,尚橫著深刻的隔膜”。 
  像這樣一支軍隊能夠打走組織嚴密、裝備精良的日本侵略者嗎? 
  顯然不行! 
  事實也是如此,到1932年底,東北各地的義勇軍便在日偽軍的瘋狂鎮壓下一支又一支地不斷被擊遣潰了。許多義勇軍的將領們也死的死、逃的逃、散的散、降的降了,剩下的也都處于极度的彷徨和混亂之中了。 
  東北的抗日斗爭將向何處?誰來領導這場偉大的斗爭? 
  世界睜大了眼睛在看。 
  祖國母親在等待著自己儿女們的回答。 
  東北人民則望穿秋水盼望著救星的出現。 
  前引文章接著寫道:“可是為時未久,一只巨靈之掌就伸到他們頭上來,那就是中國共產党的巨手。這只巨手,立刻將他們組織起來,成為一條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無异于一針嗎啡,使‘滿洲’各地的義勇軍的實力,有著急劇的增加。 
  而這時,統一的綱領,就是民族統一戰線的綱領。” 
  “從此以后,各義勇軍的行動,都統一在抗日的途程中,聲勢也隨即浩大起來。蓋他們已從舊日盲目的抵抗行動,一躍而成為有組織的行動。他們甚至將其勢力伸入到‘滿洲’的軍隊中。他們鼓動滿軍反正,煽動滿軍殺害日本人的將校与顧問,然后攜帶完美的武裝,參加到他們的隊伍中。” 
  中國亡不了!東北有救了!!東北的老百姓們在歌謠中唱道: 
  九·一八,大炮響, 
  鬼子兵,占沈陽。 
  蔣介石下令不抵抗, 
  扔下百姓遭了殃。 
  不是下令要勞工, 
  就是強征出苛糧。 
  逼得人們沒活路, 
  上山去找大老楊。 
  …… 
  這首歌謠里唱的“大老楊”,便是著名的抗日將領楊靖宇,在東北老百姓的眼中,他就是共產党的代名詞。 
  中國共產党挑起了領導東北人民武裝抗日的重擔,此乃國之大幸!民之大幸!但是,請別忘了,這是地地道道的臨危受命。挑起這副擔子決不會像前述文章中說得那般輕松愉快,相反卻注定了那將是一個充滿了艱險和困難的過程。 

楔  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