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刘少奇曾提出“把共军变成国军”的设想

智效民

  1、他也有“糊涂”的时候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告无条件投降,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正式结束。8月24日,远在美国的胡适致电毛泽东,以感谢其问候为由(一年前,傅斯年访问延安,毛泽东曾谈到胡适对他的帮助),表达了对中共的期望。这份电报的主旨,是希望“……中共领袖诸公,今日宜审察世界形势,爱惜中国前途,努力忘却过去,瞻望将来,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力的第二政党”,来争取国内和平,实现民主宪政。(《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五册,第1894-1895页,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3年第二次印行)。



  8月28日,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赴重庆谈判,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在此期间,刘少奇根据东北出现的无政府状况,认为这是“千载一时之机”,遂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并决定迅速向东北派遣一百个团的干部,以便独占东北,并控制热河、察哈尔等地区。于是,大规模内战的阴云开始显现。



  虚晃一枪的重庆谈判结束后,毛泽东因“健康原因”住院一个月,随后又休养数月,因此刘少奇继续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面对一触即发的中国内战,美国派遣马歇尔以总统特使的身份来华进行调解,国共两党又于1945年底恢复谈判,并在1946年初签署“停战协定”。与此同时,政治协商会议也在重庆开幕,人们对实现国内和平又产生幻想和希望。



  1946年2月1日,就在政协闭幕的第二天,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其中提出:从此“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中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解决。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刘少奇年谱》下卷,第15-16页)该文件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我党的军队即将整编为正式国军,及地方保安队自卫队等。在整编后的军队中,政治委员党的支部党务委员会等即将取消,党将停止对军队的直接指示,(在九个月之后开始实行)不再向军队发出直接指令,我党与军队的关系亦将依照国民党与军队的关系。”文件还说:这种退让是适合全中国人民利益的,“国民党的军队能够脱离国民党的直接指挥,我们相信我们的军队也能够脱离我们党的直接指导。”(《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十册,第116-117页,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



  战后中国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这个文件意味着中共已经公开承诺,为了实现国内和平与政治民主,它将放弃对军队的控制。同一天,刘少奇在延安干部会上发表《时局问题的报告》,进一步阐述这些问题。与此同时,刘少奇曾经考虑过以和平方式实现土地改革的方案。文革期间,刘少奇的一大罪状就是要走“议会道路”,这是主要的依据。



  尽管毛泽东修改过这个文件,但他显然不同意上述判断和意见。早在1946年1月,延安《解放日报》就发表社论指出:“军队国家化的根本意义,是要把专制独裁制度的军队化为民主制度的军队,而不是要把民主制度的军队化为专制独裁制度的军队;是要把党阀制度和军阀制度的军队化为人民的军队,而不是要把人民的军队化为党阀制度和军阀制度的军队。……以八路军、新四军为标记的各解放区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军队,……这种军队除了民族与人民的公益外,没有党派的私益”;相反,国民党的军队则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其“中的党阀制度与军阀制度是国家民主化的主要障碍。”(《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六册,第84-91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因此,要解决军队国家化,必须先解决国家民主化。



  3月24日,毛泽东在胡乔木起草的《评国民党二中全会宣言》的批示中进一步说:如果先搞“国家军队化”,将使国民党“吞并异己,大权在握,永远也不(会有)国家民主化。”(《胡乔木书信选》第5页注4,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于是,刘少奇在1946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会议上承认,当时是“我们糊涂了一下”(《刘少奇传》第545页)。



  2、发动内战与进行“土改”



  尽管刘少奇当时糊涂了一下,但其他人非但没有跟进,反而始终着保持“清醒”的状态。



  据薄一波回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共就把“土地问题”与发动内战紧密结合起来。由于战争需要,晋冀鲁豫边区早在1945年下半年就开展了“以反奸、清算、诉苦、复仇为内容的群众性反奸清算斗争”。他认为反奸清算的斗争对象是汉奸恶霸地主,这种斗争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既能使群众在政治上翻身,又能他们直接获得土地财产。后来,“反奸清算斗争,很快转到减租减息斗争上来,斗争的目标是整个地主阶级”,从而扩大了斗争范围。更重要的是,这些斗争的目的,是要用“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动员广大农民参军参战,进而夺取全国政权。因此薄一波说:“到1946年3月,全区有50%的地区,贫雇农直接从地主手中获得了土地,实现了‘土地还家’,‘耕者有其三亩田’(大体人均3亩)。中农也分到了一些斗争果实。翻了身的农民,积极地搞好生产,参与基层政权建设和民兵建设,大批参加人民军队。”(《七十年的奋斗与思考》上卷,第395-397页,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出版)他还说,后来经过土地改革,仅仅在晋冀鲁豫边区,“截止1947年6月,(就)有24万翻身农民参军,出现了干部带头、兄弟争先、父母送子、妻子送郎的感人局面;游击队、民兵发展到100余万。数百万民工随军支前,担负起巨大的战争勤务。”(同上,第416至417页)看来土改运动对支持内战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基于加紧备战的考虑,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与任弼时、薄一波、邓子恢等人开始研究土改问题。1946年5月4日,他们将三易其稿的《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提交中央全会讨论通过,这就是著名的关于土地改革的“五四指示”。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还发出关于练兵的指示。



  “五四指示”是在薄一波等人汇报的基础上形成的。它认为消灭“封建剥削”、解决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与领导目前的群众运动”。它要求各地党委应该支持广大群众“直接从地主手里取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与此同时,它还提出土改的18条原则,其中包括争取中农参加、一般不动富农土地、不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对中小地主的生活要给予相当照顾等问题(《中共党史资料参考》第六册,第128-129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可见,这个文件既标志着中共土地政策的左转,又保留了比较温和的一面。



  中共在土地问题上的“策略”,还表现在此之前秘密传达的《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中。该文件明确指出:“联合地主抗日是我党的战略方针。但在实行这个战略方针时,必须采取先打后拉,一打一拉,打中有拉,拉中有打的策略方针。当广大群众还未发动的时候,一般地主是坚决反对减租减息与民主政治的。在这种时候,我们必须积极帮助群众打击地主的反动,摧毁地主阶级在农村中的反动统治,确立群众力量的优势,才能使地主阶级感觉除了服从我们的政策便不能保持他们的利益,便无其它出路,在这种广大群众的热烈斗争中,不可避免的要发生一些过‘左’的行动,而这些过左行动,如果真正是最广大群众自愿自觉的行动,而不是少数人脱离群众蛮干的(这是绝对不许可的原则问题),则不但无害,而且有益,因为可以达到削弱封建发动群众之目的。在这种时候,畏首畏尾,束缚群众手足,就是右倾错误。这是斗争的第一阶段(打的阶段)……”。(《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五册第24-25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指示”背后的指示



  从表面上看,“五四指示”是比较温和。它要求:第一,要“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并使其获得利益,决不可侵犯中农土地”;第二,对富农要“保全其自耕部分”的土地,“不要打击得太重”;第三,对地主要谨慎处理,要区别对待,对于大地主中的开明绅士和中小地主的生活要“适当照顾”;第四,要保护工商业,“不可将农村中解决土地问题,反对封建阶级的办法,同样用来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另外,中共中央还向各解放区提议,“凡地主的土地超过一定数额者,其超额部分由政府发行土地债券,并以法令征购之。”“由地主保留免于征购土地之定额,由各解放区政府根据各区情况规定之,大概以等于当地中农每人所有平均土地的二倍上下为宜。并应注意地主保留土地的质量,不能全保留好地,亦不能全保留坏地。”(《土地改革运动史》,第18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但由于指示的背后还有更重要的指示,所以纸面上的东西与实际情况并不一致。

       据薄一波回忆,“五四指示”下发之前,中共中央召开会议讨论这个文件。刘少奇在会上说:“土地问题,今天实际上是群众在解决。中央1942年关于土地政策的决定,已经落在群众的后面了。今天不支持农民,就是泼了冷水,就要重复大革命挫败的错误,而农民也未必‘就范’,失去农民又仍然得罪了地主,对我们将极不利。另一方面,要看到这是一个影响全国政治生活的大问题,可能影响统一战线,使一部分资产阶级民主派不与我们合作。要说服群众,只有遵守各项正确的原则,才能得到真正巩固的利益。中农必须坚决联合,富农不可过分侵犯,一切须要照顾的地方都要照顾到,以便运动正确进行。”(《七十年的奋斗与思考》上卷,第401页)这段话表明刘少奇对土改的态度,也透露出刘少奇一种的担忧。



        会议结束时,毛泽东作了总结发言。这个发言的要点被薄一波记录下来,并以《毛主席在讨论土地问题时几点指示》为题,致电他所在的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分局作了传达。其主要内容如下:“(一)七大时说将来要寻找适当方法,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指示就是适当方法,为群众所创造,中央所批准的。(二)政治上需要。因有强大的国民党(他人多,有大城市,有外国帮助),他大我小,我只有依靠人民和他作斗争,如能在一万万几千万人口中解决了土地问题,即可长期支持斗争,不觉疲倦。(三)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一切工作的基本环节。全党干部必须认识此点。(四)不要怕农民得到土地,推平平均分配一次土地不要紧,但不能常常推下去。(五)类似大革命时期农民伸出手来要土地,共产党是否要批准,今天必须表明态度。(六)在土地改革时期,不要怕自由资产阶级动摇。只要我们实行了土地改革,农民得到土地,我之力量更强大,则更能巩固和团结他们。(七)暂不宣布土地改革,仍叫反奸清算、彻底减租减息。将来一定要宣传。(八)对工商业政策及工人运动与此不同,应该是劳资合作,劳资两利,订出共同生产计划(原料足,成本低,产品多,质量好,销路广),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与英美帝国主义及宋子文的垄断资本作斗争。”(同上,第402页)

        从这些记录中可以看出,毛泽东不仅阐述了为发动内战而进行土改、为平分土地不惜任何代价的决心,也委婉地批评了刘少奇,认为他的担忧没有必要。由于薄一波对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想法心领神会,他才在返回晋冀鲁豫以后,发动了轰轰烈烈的“翻身大检查”,并为土改运动创造了“先进经验”。



  “五四指示”下达后,刘少奇于5月13日起草了中共中央致各中央局的电报,在重申土改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向各地报纸提出两方面的要求:一、由于斗争策略的需要,除了“宣传反奸、清算、减租、减息的群众斗争外,暂时不要宣传农民的土地要求、土地改革的行动以及解放区土地关系的根本改变”;二、为了发动群众,“各地报纸应尽量揭露汉奸、恶霸、豪绅的罪恶,申诉农民的冤苦”,并且多找些类似“《白毛女》这样的故事,不断予以登载”(《刘少奇年谱》下卷,第45页),以便激发群众的阶级仇恨。

来源: 《刘少奇与晋绥土改》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普京哭晕:说好不使用张召忠这种大杀器的!

——张召忠之前说:土耳其不会击落俄罗斯飞机:“现在俄罗斯飞机来了,而且已经飞过,你给我击落看看!”对此网络一片讥讽:真是神预言啊,没有这么准的。

24日,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对于这一军事行动,网友也翻出了被称为“奇葩”军 事专家张召忠的一段话:“现在俄罗斯飞机来了,而且已经飞过,你给我击落看看!”对此网络一片讥讽:真是神预言啊,没有这么准的。中共的御用〝军事专家〞 张召忠以〝满嘴跑火车〞著称。近年来因其屡屡忽悠观众,发表令人匪夷所思的争议性评论,饱受指责。
24日,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对于这一军事行动,网友也翻出了被称为“奇葩”军事专家张召忠的一段话:“现在俄罗斯飞机来了,而且已经飞过,你给我击落看看!”对此网络一片讥讽:真是神预言啊,没有这么准的。中共的御用〝军事专家〞张召忠以〝满嘴跑火车〞著称。近年来因其屡屡忽悠观众,发表令人匪夷所思的争议性评论,饱受指责。
25日,有网友在论坛上发帖“张召忠之前说:土耳其不会击落俄罗斯飞机”,并表明“有图有真相”。

张召忠在一期《防务新观察》中的原话:
“就是空中相遇了以后怎么办?
交火的话,双方什么情况才能交火?
土耳其是干这个,叙利亚的飞机到土耳其上空,马上就击落。
现在俄罗斯飞机来了,而且已经飞过,你给我击落看看!”
网友评论:兲朝的张召忠将军就是老天爷派来逗我们开心的。逆预言帝张召忠将军说:「土耳其,你给我击落看看!」为了在张将军面前挺起腰杆证明一下自 己(顺便隔空打个脸),土耳其也是蛮拼的!土耳其:你看!你快看啊!张局座你倒是看啊!我都打下来几架了!你看一眼啊!局座:。。。这时普京哭晕在厕所: 都说好了的,不能先使用张将军这种大杀器的,兲朝小弟你咋能这样?!
网友的跟贴诙谐幽默,一致认为:神预言
“张菊的话一向反着看”
“别说啦。。。我后背发凉啊,局座大人还说过霉菌打不过伊拉克游击队,瓦良格2012年不会服役,更重要的是,他说过3战打不起来......”
“张局一向反着说,说明人家早就洞察一切了!”
“真是神预言啊,没有这么准的。”
“张局说这次三战打不起来,哎呦,不聊了我先去储备干粮了啊”
“局座曰:三战他打不起来!快点准备粮草吧地洞发电机一个都不能少”
“张局定理依然神效”
张召忠言论成大众笑柄
中共的御用〝军事专家〞张召忠以〝满嘴跑火车〞著称。近年来因其屡屡忽悠观众,发表令人匪夷所思的争议性评论,饱受指责,被网民调侃为〝战略忽悠局局长〞。
从十几年前的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再到利比亚内战,张召忠均担任了央视的军事评论员,但基本上是挺谁谁死。
660592.jpg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始于2003年春季美英联军进攻伊拉克的事件。当时,以张召忠为首的央视嘉宾,在央视猛挺狂挺伊拉克暴君萨达姆,扬言美军在伊拉克 将陷入完全失败。等到美军坦克分队胜利攻入巴格达街头时,张还纳闷儿:共和国卫队到底到哪儿去了?伊拉克军队怎么不在公路上埋地雷呢?巴格达广场上萨达姆 的巨型雕像轰然倒塌,正式宣告被央视猛挺的萨达姆政治生命之终结。
在分析利比亚局势,张召忠称卡扎菲在利比亚的行为是在〝维稳〞。在利比亚反抗军即将攻入首都时,张召忠还说卡扎菲至少可以坚守半年。就在卡扎菲毙命 两天前,张召忠断言卡扎菲绝不会在苏尔特。而就在张预言后的2天,卡扎菲就在苏尔特被捕并重伤身亡。网民称其〝乌鸦嘴〞〝挺谁谁死〞。
有网友调侃:当张教授说,西方国家打利比亚是为了石油,就如同当年的伊拉克战争一样。米国真穷啊。美国当年打韩战是为了泡菜、打越战是为了香蕉、封 锁古巴是为雪茄、修理塞尔维亚是为了建桥、出兵阿富汗是为了抢山羊,二战打德国是为了啤酒,打日本是为了饭团,如果打蒙古必定是为了小肥羊,打俄罗斯必定 是为了伏特加......哈哈~打伊拉克、利比亚当然是为了石油了。那么,如果米国要是哪一天打天朝呢?那是为了什么?我估计那一定是为了要加入我们的档 组织!因为,我们的党妈妈太伟大了!
张召忠的雷人观点
黄海海带绳会阻止美国核潜艇
美国的核潜艇他不可能到黄海来,但是他有可能到日本海,因为日本海深,黄海太浅,黄海的平均水深是44米,在这样浅的海域当中到处都是海带绳,他来了以后很难下潜,下潜以后上浮上来说不定海带绳子就搅到螺旋桨上去了,搅到螺旋桨它是死路一条。
雾霾可防御美国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有劣势,雾霾就是对付激光武器很好的一个防御,激光武器最怕的就是雾霾。雾霾是什么东西,我看了一下雾霾的构成,里面有微小的金属颗粒,这 个金属颗粒,你把它放大以后就是一个一个小钢球在空气里头弥漫着,那激光能穿透它吗?PM2.5到四百、到五百、到六百的时候,对激光武器的阻止最大了, 根本穿透不了,比方说在没有雾霾的天气下,激光武器的作用距离是10公里,有雾霾的情况下一下降到1公里,这种武器有什么用?
人造陨石雨炸航母有点靠谱
制造大量的陨石雨打击航母有点靠谱。一个鸡蛋大小的东西以20多马赫的速度落下可以穿透足够厚度的钢板,因此陨石雨打击航母靠谱,不过要进行大量的提前计算。酸雨那个东西倒是可以,但是要慢慢腐蚀,因为航母的设计它就是抗腐蚀。腐蚀十年、二十年的基本上也差不多。
零下700度以上的物体
军事专家张召忠谈马航MH370失联事件,当讲到红外遥感卫星时,说“零下700度以上的物体都能被观测到。"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西去的騎手馬仲英

馬仲英(約1912年—約1937年),中國甘肅臨夏人,回族軍閥。其生卒年份均不詳。
「尕司令」馬仲英,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攝於1934年
原名馬步英,其父馬寶馬步芳馬步青的父親青海省主席馬麒為堂兄弟。後因為和馬步芳交惡改名馬仲英。 

目錄

  • 1 生平
    • 1.1 征戰甘肅
    • 1.2 征戰新疆
    • 1.3 前往蘇聯
  • 2 對後世的影響
  • 3 文學作品
    • 3.1 大馬的逃亡
    • 3.2 西去的騎手
  • 4 家族
  • 5 注釋
  • 6 參考資料

生平

征戰甘肅

1928年春,西北軍閥馮玉祥的部隊國民軍在甘肅河州逮捕處決了身為馬麒手下的營長馬寶。在青海陸軍軍校學習的馬仲英聞訊後率6名好友反叛,襲擊一隊國民軍運輸隊,繳獲大批武器。到達河州後,召集當地兩三萬民眾建立武裝「黑虎吸馮軍」,自稱司令,並任命馬廷賢為副司令[1]
因為馬仲英當時只有17虛歲,被稱為「尕司令」[2]。馬仲英三度圍攻河州。
同年夏末,馮玉祥調集吉鴻昌孫連仲佟麟閣等部,征剿馬仲英。馬仲英兵敗岷州。十二月攻打西寧,被孫連仲阻擊,轉而攻下湟源
當時馬步芳原本想響應馬仲英,由青海化隆率部至積石山癿藏鎮馬全欽起事。馬全欽因為恨馬廷賢,所以派部屬孔海山去癿藏勸阻馬步芳。馬步芳接受馬全欽的勸阻返回化隆[3]
1929年與吉鴻昌兩次作戰之後被馬鴻逵收編,馬仲英自己去了北平。據說曾受到蔣介石的接見,蔣還試圖推薦他去中央軍校學習。此間他還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並以作戰參謀的身份參加中原大戰
1930年馬仲英重回甘肅,召集舊部攻取甘州(張掖),自稱「甘寧青聯軍總司令」,占領了肅州(酒泉)。1931年於張掖成立「河西省行政委員會」自任主席,旋因青海陸軍新編第九師師長馬步芳攻佔張掖而退至安西縣。
馬仲英此時遇到了在新疆反對金樹仁哈密和加尼牙孜遣赴南京的特使堯樂博斯。堯樂博斯勸說馬仲英到新疆發展。馬仲英正被馬步芳打得很狼狽,於是一拍即合,領兵入疆。

征戰新疆

1931年初夏,馬仲英率領400多人,帶著不到100條槍,他們夜襲星星峽,之後攻占哈密漢城的新城,而金樹仁的守軍固守老城。金樹仁派魯效祖為東路剿匪總司令,盛世才為參謀長率1500人解哈密之圍,被馬仲英200人的騎兵擊敗。馬仲英也在戰鬥中受傷。金樹仁調集6500人的省軍防衛新疆首府迪化,命伊犁屯墾使張培元解救圍困半年的哈密城,迅速將馬仲英擊退,馬仲英弟馬仲傑戰死[4]
馬仲英因傷重撤回甘肅。馬步芳此時已經占領甘州、肅州。馬仲英在新疆的勝利震動西北,馬步芳把肅州(酒泉)等地劃給馬仲英管轄。南京國民政府將馬仲英任命為中央陸軍新編第36師師長。馬仲英部在甘肅整頓練兵。
馬仲英在馬上,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攝於1934年
1932年,金樹仁任用盛世才進剿和加尼牙孜的哈密軍。和加尼牙孜再次請馬仲英入疆。馬派手下馬世明、馬全祿率部進入新疆,分別攻占吐魯番和襲擊迪化。
1933年1月,馬仲英率領6000多人進軍新疆,占領新疆東部。4月12日,迪化金樹仁手下的歸化軍白俄軍隊)和東北抗日義勇軍舊部反叛,推盛世才為新疆督辦。盛世才以高官厚祿誘使騷擾迪化附近的馬全祿手下的馬德祥殺死馬全祿,收編了馬全祿部2000餘人。又利用和加尼牙孜和馬仲英的矛盾離間他們,使馬仲英得不到當地人的支持。6月,盛世才在紫泥泉擊敗馬仲英,馬退守吐魯番。
盛世才以俘虜一個馬仲英手下的日本人為藉口,宣稱馬是「日本帝國主義的走狗」。但馬當時手下什麼人都有(從土耳其人到共產黨人),日本的勢力和馬相距甚遠。
之後盛世才和馬仲英經過短暫的談判,於當年10月再次開戰。馬仲英攻打孚遠,在達坂城戰敗盛世才;馬手下馬赫英攻打塔城
11月12日(一說12月12日)南疆的當地民族在喀什成立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推舉和加尼牙孜為總統,沙比提大毛拉為總理。
12月,盛世才在迪化與蘇聯代表波哥丁簽署了秘密協定。1933年年底,在伊犁張培元表示要和馬仲英合作。1934年1月1日張培元占領塔城,繳獲大量蘇聯援助盛世才的軍火物資。蘇聯紅軍一個師入疆迅速殲滅了張培元部[4]。1月20日,省軍開進伊寧,史稱蘇聯入侵新疆
1月12日,馬仲英攻擊迪化,盛世才守城不利。1月18日蘇軍派空軍轟炸馬仲英部。1月底殲滅張培元的蘇軍東進。頭屯河戰役,2月1日被馬仲英伏擊,但在之後的戰鬥中擊敗馬軍。馬仲英退到達坂城,展開達坂城之戰。3月蘇軍在飛機、大炮的優勢下擊敗馬仲英。馬仲英逃往南疆。
在此前2月6日馬仲英手下馬占倉、馬福元等占領喀什,消滅了東土耳其斯坦伊斯蘭共和國。7月馬仲英、和加尼牙孜的武裝徹底消滅了東突勢力,馬發表聲明,譴責盛世才是蘇聯的代理人,表示效忠南京的國民政府。馬仲英希望得到中亞英國人的援助,但這個願望沒有實現。8月,盛世才部隊攻占喀什。9月,盛世才的省軍和馬軍新36師達成停戰協議
Ma Chungying.jpg

前往蘇聯

1934年7月,馬仲英在周圍的共產黨員的影響下帶領200多名骨幹到蘇聯學習。馬本人學習飛機駕駛。次年,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進 入甘肅,馬仲英和蘇聯人準備迎西路軍入疆,因後來西路軍兵敗沒有成功。同年,他把一盤錄音派人帶到南疆他的新36師舊部。錄音中說:「中國目前的形勢,外 患日益逼近,內政日益腐敗,賣國賊無恥地賣國,日本帝國主義毫無忌憚侵占我國領土,西北地區也到了危急關頭。我們要準備抗戰!消極就要當亡國奴!同志們, 本師長不久就要領導大家向光明的大道前進!」
馬仲英最後的結局有多種說法:
  1. 在蘇聯大清洗中被殺;
  2. 在蘇聯學習飛機駕駛失事;
  3. 援助西班牙內戰犧牲;
  4. 蘇聯衛國戰爭犧牲。
1937年新36師徹底瓦解,被盛世才收編。

對後世的影響

馬仲英在新疆的征戰為後來新疆的發展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 盛世才為了抵禦馬仲英而投靠蘇聯,使新疆成了一個親共的地區。但盛世才如此行為全為形勢所迫,後來他就轉向反共。
  • 新疆的部分「疆獨」人士的口號「殺漢滅回」,把同樣信奉伊斯蘭教回族列為敵人,源自馬仲英的回族武裝和南疆分裂分子的衝突。

文學作品

大馬的逃亡

1934年,曾發現樓蘭古城的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最後一次中國探險,在哈密城外的戈壁灘上,遇到逃亡中的馬仲英。馬仲英說:「我到南疆去招50萬兵,兩年內征服全中國,然後再花三年時間征服蘇聯,最後,把我們的邊界推到土耳其,我要建立一個大伊斯蘭國家。」赫定為馬仲英的年輕和傳奇所激動,回國後寫下《大馬的逃亡》(英文Big Horse's Flight. The Trail of War in Central Asia.)一書,並為馬仲英留下一生中僅存的兩張照片。[5]

西去的騎手

中國當代作家紅柯描述馬仲英傳奇生涯的長篇小說《西去的騎手》是第六屆茅盾文學獎入圍作品,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部分曾發表於《長城》雜誌,2000年1月。

家族

馬仲英父親為馬寶,祖父為馬海晏七弟馬海淵[6]

注釋

參考資料

  • 馬仲英傳略
  • 「東突國」鬧劇70年--究竟誰是幕後的「導演」
  • 馬仲英小傳
  • 馬仲英與「河湟事變」述評

ISIS 官方雜誌《DABIQ》走進人們視野


在通過雜誌宣布已經處決兩名人質的同時,「伊斯蘭國」(ISIS)的官方雜誌《DABIQ》再次走進人們視野。這本製作精美的雜誌,其刊登的內容卻極盡血腥暴力之能事,更公然標榜其反人類暴行的「正義性」,讓人毛骨悚然。
文 | 汪戈裡 李仕崖



在巴黎遭遇恐怖襲擊後,「伊斯蘭國」 (ISIS)的暴行受到全世界關注。昨夜今晨,ISIS再次觸動了全世界的神經——在最新一期ISIS官方雜誌《DABIQ》中,他們宣布已經處決了中國人質樊京輝以及挪威人質格裡姆斯加德奧夫斯塔。此外還公布了此前炸毀俄羅斯客機炸彈的照片,再次「認領」該起空難。


▲第12期《DABIQ》,封面為巴黎恐怖襲擊現場,標題大字「恐怖過後」


在震驚世界的同時,這本《DABIQ》雜誌再次走入了人們的視野。該創刊初期,就曾因為排版精美、文章類型豐富而受到外界關注。在內容上,《DABIQ》卻極盡血腥暴力之能事,宣揚極端思想和恐怖主義,幫助ISIS對外招兵買馬、募集資金,成為一塊血腥的反人類、反道德宣傳陣地。


DABIQ》由ISIS的媒體中心Al Hayat策劃製作,於去年7月創刊第一期。「DABIQ」這個名字來自敘利亞北部一座小城,同時也是ISIS極端分子口中「穆斯林和叛教徒末日決戰」的地方。

雜誌採用伊斯蘭歷,每月刊行一期,電子雜誌在網路上發行,實體紙質版則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發行。最新一期是第12期昨天剛上線,共66頁。正是這期雜誌上刊登了處決兩位人質的消息,並公布了俄航失事飛機炸彈的照片。

簡單瀏覽剛出爐的第12期《DABIQ》,我們來看看這本製作水平不輸時尚大刊、字裡行間卻讓人毛骨悚然的雜誌到底講了些什麼。考慮到可能引起讀者的不安,部分圖片和文字進行了模糊處理



▲在前言部分,《DABIQ》回顧了不久前的俄航客機空難和巴黎恐怖襲擊。文章稱,2015930日,俄羅斯開始對敘利亞境內的ISIS發動空襲,直接導致ISIS改變襲擊對象(原定擊落一架以美軍為主導的「反恐聯盟」歐美國家的航班),目標瞄準了西奈半島上空的俄羅斯航班。上圖左下角就是用來在該架飛機上製造爆炸的炸彈。


文章還提到,2014919日,法國對「伊斯蘭國」實施空襲,「這被認為和俄羅斯一樣為傲慢所蒙蔽,以為只要遠離哈裡發的國土,就可以逃避聖戰者正義的討伐。伊斯蘭國僅派出了八名勇敢的聖戰士,用突擊步槍和炸藥就讓整個巴黎感到震驚與敬畏,整個法國進入緊急狀態。」言語之間竟滿是自豪感。

這篇文章還借「教義」闡釋近期對俄羅斯航空客機和法國巴黎恐怖襲擊的正當性,稱ISIS將在「真主」的庇護下,對哪些反對自己的人進行報復,讓他們意識到「伊斯蘭國」的存在,「俄羅斯與法國一直對我們採取各種敵對行動,他們無疑是在用雙手摧毀自己的國家。」



▲在之後的兩篇特寫文章中,《DABIQ》介紹了「基地組織」在葉門和沙姆地區的盟友,與在這些地區開展的所謂「覺醒運動」。沙姆地區在阿拉伯語中包括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



▲雜誌中還有許多宣揚極端教義的文字,文字部分我們進行了模糊處理,但仍看得出頁面的視覺排版功力。




▲這期雜誌的廣告部分主要為Al Hayat製作的影片內容作宣傳,其中包括ISIS近期活動的錄像、對外招募的影片以及極端思想的宣傳。左圖介紹的是一部名為《黑暗崛起的鈔票,歸來的金第納爾》的紀錄片,介紹了「伊斯蘭國」發行的貨幣金第納爾。影片採用流行的動畫形式,製作精良。




▲這篇標題為《啊,有信仰的人,保護你們的家庭免受戰火》的文章,認為西方國家插足下的伊斯蘭國家目前面臨諸多「教育問題」,「每個家庭都面臨災難,孩子無法得到尊重,青少年在約旦河畔成群吸毒、酗酒、拉幫結派、濫交。我們需要融入一個嚴格實行教法的文化環境。」



▲這篇文章題為《聖戰在孟加拉的復興》,呼籲在孟加拉的「聖戰者組織」,「解救更多在孟加拉和緬甸受難的穆斯林」,赤裸裸地煽動恐怖暴力行為。




▲《你以為他們是團結的,其實他們各懷鬼胎》,指以美國為首的打擊「伊斯蘭國」同盟看似團結起來對抗ISIS,其實各自在為了自己的利益考慮,「他們的結盟,不過是身為低等動物,對喪失群體庇護的恐懼;是對滿足動物性、服務於自己欲望的怯懦。」



▲《DABIQ》還像其他正常雜誌一樣,在後半部分刊登連載和人物訪談。左圖中的男子名叫約翰·康特利,是一名英國戰地記者,2012年在敘利亞遭遇綁架,一周後被成功營救出來。他的文章講述了自己所看到的「真實的ISIS」。




▲這是他們對「戰鬥英雄」的專訪特寫,把殺人如麻的恐怖分子拍得如此「陽光」……



▲關於兩個人質被處決的消息,刊登在雜誌最後一頁即封底內頁上,並沒有過多的文字,而是簡單刺眼的幾行大字「兩個囚犯的命運——已被處決(executed)」。


在上一期(第11期)《DABIQ》的相同版位,刊登著兩位人質的贖救信息,並附有兩人的國籍、出生年月地點、受教育程度、家庭住址等。



最後我們來回顧一下往期《DABIQ》的部分封面。



▲第9DABIQ封面是今年5月美國國務卿克裡訪問中東商討打擊ISIS的計劃,雜誌封面標題為「他們的陰謀,真主的計謀」。




▲第8期,標題為「只有教法能統治非洲」。




▲第3期「希吉拉的召喚」,呼籲全球「有志者」盡快來到伊拉克和敘利亞參加「聖戰」。



▲第2期「大洪水」,用諾亞方舟的故事作比喻,稱「要麼與IS為伍,要麼就被徹底毀滅」。



▲第1期「哈裡發的回歸」,講述「伊斯蘭國」建立的意義,同時對外進行招募


ISIS媒體聯絡人此前在接受半島電視台網站採訪時透露,除了雜誌之外,ISIS還在考慮發行報紙。


– THE END –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国民党抗日名将、在国共战争中阵亡的张灵甫将军因遗骨迁葬问题,成为中国大陆网络讨论的热点。一名中共少将撰文称,有人将张灵甫抬高为〝抗战名将〞,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但有分析指出,中共不敢公开评价张灵甫,是担心因此会失去执政的合法性。


抗日将领张灵甫遗骨,日前被曝出埋在羊圈后,张灵甫的后人希望将其遗骨迁葬陕西家乡,不过却遭到遗骨埋葬地的农户,索取20万人民币的所谓鉴定费。

这条消息在大陆网络上疯传,有不少网友称赞张灵甫在抗战期间多次参与重大战役,〝痛击日寇、战功彪炳〞。

旅 美原大陆历史学教授刘因全:〝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打了许多胜战,消灭了许多日寇,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给他称赞肯定。抗日战争是一个反法西斯战争,也是个 民族战争,是进行保家卫国的,因为日本军国主义者,是侵略中国的,张灵甫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这方面战功卓着,当然就是民族英雄。〞

26 号,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刊登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的评论文章。文章称,有些人不忘〝借题发挥〞,走向某种极端。张灵甫虽然抗日 有功,但并未指挥过大的会战,将其拔高为〝名将〞,连当年的参战者也感到惊讶。而且,张灵甫积极参加内战,进攻解放区之过,是不能掩盖的。

原 陕西电视台记者马晓明:〝他在抗战中间确实是有过非常英勇的战绩,也是有过非常突出的战功,他在民族抗战的功绩,就连共产党也是不否认的。至于说到在与共 产党军队作战中间的战功、战绩,共产党自然不会对他的战功做正面的评价,肯定(说)他是一个罪人,是反共的军人这种身份。要在中国大陆公正的评价张灵甫的 功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文章还认为,近来一些舆论拔高张灵甫,是〝一种政治斗争手段〞,是想藉此来否定当年的革命战争和建立中共政权的合理性。

针对徐焰这篇评论文章,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指出,中国大陆〝崇拜民国〞的所谓〝国粉〞,显然让中共军方感到担心。

旅美原大陆历史学教授刘因全表示,无论是在对日抗战或国共内战,张灵甫都是一个民族英雄。

刘 因全:〝共产党在中国发展起来,它是为了把中国变成苏维埃的一部分。他们占领了中国以后,就在中国施行所谓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结果把中国搞得专制、独 裁,饿死那么多人,屠杀了那么多善良正直的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张将军在抵抗中共的这种荼毒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然也是民族英雄。〞

据 了解,在8年的对日抗战中,蒋介石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发动了大型会战22次,像台儿庄这样的重要战役1,127次,国军206位将军壮烈殉国,陆军伤亡 321万多名官兵,海军舰艇全部打光,空军4,321名飞行员牺牲,2,468架战机被击落。台湾投资中国受害者协会理事长高为邦表示,对日抗战是国民党 打的,中共让国民党军队去牺牲,他们保持实力等着〝收成〞。

刘因全指出,如果实事求是的评价这段历史,评价张灵甫将军,大陆民众就会认识到,中共不具有执政合法性。

刘因全:〝在整个的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没有打几个战,所以共产党一直歪曲这段历史。包括对张将军的评价,就是掩盖历史的一部分。〞

据《大纪元新闻网》署名林辉的文章描述,中共口中的〝平型关战役〞,实际参战的是国民党第十五军,而被安排协同作战的中共军队却是战场上的逃兵。为了掩饰他们的逃跑,欺骗世人,中共党史肆意篡改,大肆吹嘘中共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有网友在网易论坛中说,确实有战绩的战士被拔高是〝项庄舞剑〞,到底还有没有是非观?这位网友表示,要说项庄舞剑,也是为了民族正义。今天人们一边倒的歌颂他们,是国民的觉悟。

采访/朱智善 编辑/陈洁


Renowned General of The Anti-Japan War
Causing Concerns For The Regime.

The relocation of general Zhang Lingfu's remain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mong Chinese netizens.
Zhang Lingfu was a renowned Anti-Japanese War General
of the National Party (KMT).
He died during the war between KMT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A CCP Major wrote an article praising Zhang Lingfu as the
"Renowned Anti-Japanese War Hero has special intentions."
Some pointed out the CCP dare not have a fair evaluation
of Zhang Lingfu, as it is worried about its own legitimacy.
Zhang Lingfu's remains were recently discovered
in a sheepfold.
Zhang Lingfu's descendants want the remains
to be moved to his home in Shaanxi Province.
However local farmers request an "appraisal"
fee of 200,000 yuan.

This piece of news has spread widely on the internet.

Netizens praised Zhang Lingfu's participation in many
major battles.
He also "attacked the Japanese invaders
and won many encounters."

U.S. based former professor of history Liu Yinquan, "Zhang
won many battles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He eliminated many Japanese invaders. In this regard,
we should definitely praise him.
The Anti-Japanese War was a war against fascism,
as well as a war to fight for our nation.
Japan was invading China; he was protecting our homeland.
He played a big role in this and for sure he is a national hero."

On Jan. 26 the CCP media Global Times published an article
written by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ofessor Xu Yan
Major. The article said that some people remembered to
"state their intentions" through some extreme motives.
Although Zhang Lingfu won exploits during the Anti-
Japanese War, he did not command any large battles.
Overstating him as a renowned general would even
shock participants of these battles.
Zhang Lingfu was also active in the civil war against
the CCP. These things cannot be covered up.

Former Shaanxi TV Station reporter Ma Xiaoming, "He
was very brave in fighting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He also won prominent military exploits. Even the CCP
cannot deny his contribution in fighting for our nation.
As for the exploits he won during the war against the CCP,
the CCP won't have any positive evaluation on these.
The CCP has him as a sinner and an anti-communist soldier.

It is not the right time to have a positive emulation
over Zhang Lingfu's merits."

The article also states that overstating Zhang Lingfu is
"a means of political struggle" to den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Revolutionary War and the CCP regime.

One BBC report pointed out Xu Yan's article reveals the
CCP's concern over peoples' enthusiasm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fans of the KMT.

Liu Yinquan said that Zhang Lingfu is a national hero for
his feats in both war against Japan and the the civil war.

Liu Yinquan, "The CCP had the intention to turn China
into part of the Soviet Union.
国民党抗日名将、在国共战争中阵亡的张灵甫将军因遗骨迁葬问题,成为中国大陆网络讨论的热点。一名中共少将撰文称,有人将张灵甫抬高为〝抗战名将〞,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但有分析指出,中共不敢公开评价张灵甫,是担心因此会失去执政的合法性。


抗日将领张灵甫遗骨,日前被曝出埋在羊圈后,张灵甫的后人希望将其遗骨迁葬陕西家乡,不过却遭到遗骨埋葬地的农户,索取20万人民币的所谓鉴定费。

这条消息在大陆网络上疯传,有不少网友称赞张灵甫在抗战期间多次参与重大战役,〝痛击日寇、战功彪炳〞。

旅 美原大陆历史学教授刘因全:〝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打了许多胜战,消灭了许多日寇,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给他称赞肯定。抗日战争是一个反法西斯战争,也是个 民族战争,是进行保家卫国的,因为日本军国主义者,是侵略中国的,张灵甫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这方面战功卓着,当然就是民族英雄。〞

26 号,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刊登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的评论文章。文章称,有些人不忘〝借题发挥〞,走向某种极端。张灵甫虽然抗日 有功,但并未指挥过大的会战,将其拔高为〝名将〞,连当年的参战者也感到惊讶。而且,张灵甫积极参加内战,进攻解放区之过,是不能掩盖的。

原 陕西电视台记者马晓明:〝他在抗战中间确实是有过非常英勇的战绩,也是有过非常突出的战功,他在民族抗战的功绩,就连共产党也是不否认的。至于说到在与共 产党军队作战中间的战功、战绩,共产党自然不会对他的战功做正面的评价,肯定(说)他是一个罪人,是反共的军人这种身份。要在中国大陆公正的评价张灵甫的 功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文章还认为,近来一些舆论拔高张灵甫,是〝一种政治斗争手段〞,是想藉此来否定当年的革命战争和建立中共政权的合理性。

针对徐焰这篇评论文章,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指出,中国大陆〝崇拜民国〞的所谓〝国粉〞,显然让中共军方感到担心。

旅美原大陆历史学教授刘因全表示,无论是在对日抗战或国共内战,张灵甫都是一个民族英雄。

刘 因全:〝共产党在中国发展起来,它是为了把中国变成苏维埃的一部分。他们占领了中国以后,就在中国施行所谓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结果把中国搞得专制、独 裁,饿死那么多人,屠杀了那么多善良正直的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张将军在抵抗中共的这种荼毒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然也是民族英雄。〞

据 了解,在8年的对日抗战中,蒋介石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发动了大型会战22次,像台儿庄这样的重要战役1,127次,国军206位将军壮烈殉国,陆军伤亡 321万多名官兵,海军舰艇全部打光,空军4,321名飞行员牺牲,2,468架战机被击落。台湾投资中国受害者协会理事长高为邦表示,对日抗战是国民党 打的,中共让国民党军队去牺牲,他们保持实力等着〝收成〞。

刘因全指出,如果实事求是的评价这段历史,评价张灵甫将军,大陆民众就会认识到,中共不具有执政合法性。

刘因全:〝在整个的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没有打几个战,所以共产党一直歪曲这段历史。包括对张将军的评价,就是掩盖历史的一部分。〞

据《大纪元新闻网》署名林辉的文章描述,中共口中的〝平型关战役〞,实际参战的是国民党第十五军,而被安排协同作战的中共军队却是战场上的逃兵。为了掩饰他们的逃跑,欺骗世人,中共党史肆意篡改,大肆吹嘘中共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有网友在网易论坛中说,确实有战绩的战士被拔高是〝项庄舞剑〞,到底还有没有是非观?这位网友表示,要说项庄舞剑,也是为了民族正义。今天人们一边倒的歌颂他们,是国民的觉悟。

采访/朱智善 编辑/陈洁


Renowned General of The Anti-Japan War
Causing Concerns For The Regime.

The relocation of general Zhang Lingfu's remain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mong Chinese netizens.
Zhang Lingfu was a renowned Anti-Japanese War General
of the National Party (KMT).
He died during the war between KMT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A CCP Major wrote an article praising Zhang Lingfu as the
"Renowned Anti-Japanese War Hero has special intentions."
Some pointed out the CCP dare not have a fair evaluation
of Zhang Lingfu, as it is worried about its own legitimacy.
Zhang Lingfu's remains were recently discovered
in a sheepfold.
Zhang Lingfu's descendants want the remains
to be moved to his home in Shaanxi Province.
However local farmers request an "appraisal"
fee of 200,000 yuan.

This piece of news has spread widely on the internet.

Netizens praised Zhang Lingfu's participation in many
major battles.
He also "attacked the Japanese invaders
and won many encounters."

U.S. based former professor of history Liu Yinquan, "Zhang
won many battles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He eliminated many Japanese invaders. In this regard,
we should definitely praise him.
The Anti-Japanese War was a war against fascism,
as well as a war to fight for our nation.
Japan was invading China; he was protecting our homeland.
He played a big role in this and for sure he is a national hero."

On Jan. 26 the CCP media Global Times published an article
written by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ofessor Xu Yan
Major. The article said that some people remembered to
"state their intentions" through some extreme motives.
Although Zhang Lingfu won exploits during the Anti-
Japanese War, he did not command any large battles.
Overstating him as a renowned general would even
shock participants of these battles.
Zhang Lingfu was also active in the civil war against
the CCP. These things cannot be covered up.

Former Shaanxi TV Station reporter Ma Xiaoming, "He
was very brave in fighting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He also won prominent military exploits. Even the CCP
cannot deny his contribution in fighting for our nation.
As for the exploits he won during the war against the CCP,
the CCP won't have any positive evaluation on these.
The CCP has him as a sinner and an anti-communist soldier.

It is not the right time to have a positive emulation
over Zhang Lingfu's merits."

The article also states that overstating Zhang Lingfu is
"a means of political struggle" to den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Revolutionary War and the CCP regime.

One BBC report pointed out Xu Yan's article reveals the
CCP's concern over peoples' enthusiasm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fans of the KMT.

Liu Yinquan said that Zhang Lingfu is a national hero for
his feats in both war against Japan and the the civil war.

Liu Yinquan, "The CCP had the intention to turn China
into part of the Soviet Union.
Once it ruled China, the CCP implemented the so-called
communism and socialism, and turned China into a country
of autocracy and dictatorship. Many people died of starvation.

Many kind people were killed.
The CCP brought so many disasters to the Chinese nation.
General Zhang played a huge role in fighting with the CCP.
Of course he is a national hero."

It is understood that during the eight year Anti-Japanese War,
the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ment led by Chiang Kai-shek
launched 22 large-scale battles and 1,127 battles similar to
the famous Taierzhuang Battle.
206 generals died, over 3.21 million army soldiers died,
all naval ships were lost.
4,321 Air Force pilots died, 2,468 aircrafts were shot down.

Taiwanese Investment in China Victims Association
CEO Gao Weibang said the Anti-Japanese War was
done by the KMT. The CCP let the KMT troops
sacrifice themselves while they waited to "harvest."

Liu Yingquang pointed out a fair evaluation on this piece
of history and General Zhang Lingfu will help people in
China recognize that the CCP government does not have
legitimacy for the country.

Liu Yinquang, "During the entire Anti-Japanese War, the
CCP did not carry out many battles against the Japanese.
The CCP has been trying to distort this part of history.

Its evaluation of General Zhang is part of the effort
to cover up history."

An article on The Epoch Times News Network written
by Lin Hu, revealed that The Battle of Pingxingguan
praised by the CCP was actually by the KMT 15th Army.

The CCP army arranged to assist the battle
acted as deserters on the battlefield.
In order to cover up their escape and deceive the world
CCP history books deliberately distort history by praising
the CCP for gaining the Pingxingguan victory.

Some netizens said praising soldiers with real feats were
labeled as "special intention." Is there right and wrong?
The special intention is to have justice for the nation.
Praise of these heroes show the people are awakening.

Interview/Zhu Zhishan Edit/ChenJie
- See more at: http://cn.ntdtv.com/xtr/gb/2015/01/30/a1173283.html#sthash.Nf75Lx6p.dpuf
Once it ruled China, the CCP implemented the so-called
communism and socialism, and turned China into a country
of autocracy and dictatorship. Many people died of starvation.

Many kind people were killed.
The CCP brought so many disasters to the Chinese nation.
General Zhang played a huge role in fighting with the CCP.
Of course he is a national hero."

It is understood that during the eight year Anti-Japanese War,
the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ment led by Chiang Kai-shek
launched 22 large-scale battles and 1,127 battles similar to
the famous Taierzhuang Battle.
206 generals died, over 3.21 million army soldiers died,
all naval ships were lost.
4,321 Air Force pilots died, 2,468 aircrafts were shot down.

Taiwanese Investment in China Victims Association
CEO Gao Weibang said the Anti-Japanese War was
done by the KMT. The CCP let the KMT troops
sacrifice themselves while they waited to "harvest."

Liu Yingquang pointed out a fair evaluation on this piece
of history and General Zhang Lingfu will help people in
China recognize that the CCP government does not have
legitimacy for the country.

Liu Yinquang, "During the entire Anti-Japanese War, the
CCP did not carry out many battles against the Japanese.
The CCP has been trying to distort this part of history.

Its evaluation of General Zhang is part of the effort
to cover up history."

An article on The Epoch Times News Network written
by Lin Hu, revealed that The Battle of Pingxingguan
praised by the CCP was actually by the KMT 15th Army.

The CCP army arranged to assist the battle
acted as deserters on the battlefield.
In order to cover up their escape and deceive the world
CCP history books deliberately distort history by praising
the CCP for gaining the Pingxingguan victory.

Some netizens said praising soldiers with real feats were
labeled as "special intention." Is there right and wrong?
The special intention is to have justice for the nation.
Praise of these heroes show the people are awakening.

Interview/Zhu Zhishan Edit/ChenJie
- See more at: http://cn.ntdtv.com/xtr/gb/2015/01/30/a1173283.html#sthash.Nf75Lx6p.dpuf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被中共杀害的辛亥元勋和抗日将领


1937年,国民革命军士兵的战斗位置。
按:辛亥元勋,追随国父,推翻帝制,功勋卓著。国军将士,抗击倭寇,保国保种,救亡图存。共产匪党乘国军长期抗战之弊,认老毛子为父,为苏俄儿子党,使大陆沦为人间地狱。邪党高舞恐怖血旗,屠杀我数百万抗战将士,血债累累,馨竹难书。谨录被共党杀害的辛亥元勋及抗战将领,思我忠烈,览匪党罪恶。

第一号:被中共杀害的辛亥革命元勋邓玉麟。
邓玉麟,号炳三,土家族人,1881年出生于湖北省巴东县。1894年投入清军中当兵,后入新军第三十一标,继升为炮八标正目,1908年由孙武介绍秘密加入共进会。之后离开军队,但仍在武昌、南京等地做运动新军的工作。
时武昌革命思潮蓬勃高涨,反清秘密团体纷纷建立。1910年春,邓加入孙武、焦达峰组织的共进会。邓以酒店经理身份作掩护,广纳新军士兵入会。几个月内,共进会在新军中迅速发展会员1500余人。
宣统三年,共进会和文学社达成协定,所有会员一律以革命党人的身份,同清王朝拼死活,定于中秋节举事。在议定军政府组成人员时,邓为军政府调查部正部长、军事常驻筹备员,负责起义前的联络、弹药、军旗、符号、文告和给外国领事馆的照会等项工作。
1911年8月19日晚7时,武昌城内工程第八营打响首义第一枪。邓玉麟亲自率领南湖炮队进城作战,打响了辛亥首义第一炮,从而一举奠定了胜局。邓与吴兆麟等登蛇山,集大炮向督署轰击,以援助卫步队进攻。
湖北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后,邓等主要成员在咨询局大楼办公,任军务部参谋,与黎元洪共商大事。为抵抗清军反扑,邓玉麟后出任步兵第七协统领,奉命固守武昌沿江一线,为保卫首义之区做出过重要贡献。民国元年,军务部将协扩为镇,邓为第四镇统制,后改任为师长。南北议和后,邓为南方九省代表之一常住北京。民国二年二月十八日,总统府给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有功人员授勋,邓被授予二级嘉禾章,二级纹虎章,领陆军中将衔,任总统府高级顾问。
民国五年,袁世凯称帝,欲委邓为政府咨议长,邓坚不从,只身到上海,图团结海内外力量反袁。
孙中山护法运动兴起后,邓即赴广州,任广州护法军大元帅府参军。民国十五年,邓任北伐军左翼军第一路军司令,攻荆沙,克宜昌,直抵长阳、五峰。
北伐之后脱离军界,寓居上海。抗战爆发后拒绝日人收买,迁居武汉。武汉沦陷后又迁居长阳,1943年回到家乡巴东居住。在各地期间曾于多处筹资兴办学校、实业。民国三十五年,邓任第一届“国大”代表。
大陆沦陷前夕,中国国民党派员至大石桥劝邓离开大陆,邓不从,留驻家乡。1950年底在镇反运动中被捕,次年春以“组织反革命暴动”的罪名被处决。
邓玉麟是湖北新军内较早的革命党人之一,在革命后的湖北军政府中地位不低,是军政府初期决策机构谋略处的成员。他是湖北民军初期的八个协统之一,后来又是八个镇统之一(大名鼎鼎的熊秉坤只做到协统)。辛亥以后参加过护法、北伐,以后退隐。因此,他在历史上与中共并无仇怨。到1949年大陆沦陷前夕,像邓玉麟这样的高级别辛亥首义人士已经不多,故国府曾派人动员其去台。辛亥革命元勋级的人物亦被中共残酷杀害。

第二号:被中共杀害的辛亥革命元勋夏之时。
夏之时,字亮工,四川合江人,1887年出生。早年留学日本东斌学校,并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回国后入四川新军,在第十七镇任排长。1911年11月领导四川新军一部在龙泉驿起义,后被推举为四川革命军总指挥、蜀军政府副都督。民国成立后辞职再赴日本留学,其间曾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讨袁。1917年回国参加护法,就任靖国招讨军司令,在川南作战,1920年曾出任川西护法军总司令。四川护法失败后退出军政界,隐居成都办学,1928年赴沪就医。1938年为躲避日军,返回合江,研究佛学及文物古玩,不问世事。1950年镇反运动中被捕,10月6日以“组织策划土匪暴乱”罪名被枪决。
夏之时是四川新军中最早的同盟会员,在辛亥革命中首先率领一部新军举起义旗,造成全川迅速光复,功不可没,是川籍辛亥元勋中的重要人物。以后参加过讨袁、护法。待后来国共之争起,他早已退隐江湖数年了,但他亦被中共残酷杀害。

第三号:被中共杀害的辛亥讨袁护法老将何海清。
何海清,字镜寰,1875年5月出生,湖南湘潭人。早年投入清军中当兵,1904年被保送入日本士官学校第四期学习,次年经黄兴介绍在东京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后分派云南第七十五标一营任队官,旋入云南讲武堂,结识蔡锷、朱德等。1911年升任第七十五标一营管带,不久参加云南辛亥起义。云南光复后先后任云南北伐军第一大队长、联队长、黔军第五旅九团团长。
民国成立后授衔陆军少将,任滇军第八团团长。1915年底参加护国战争,任蔡锷的护国军第一军第二梯团第四支队长,在纳溪等役中卓有战功。护国战争胜利后晋升陆军中将,升四川陆军第六师第十一旅旅长。1917年参加护法,先后任靖国第一军右翼司令、滇黔川靖国军前敌总指挥、靖国军第八军第一师师长,在四川作战。1919年夏回滇,先后任云南第一卫戍区总司令、东南边防督办兼剿匪总指挥官。1923年出任滇南镇守使兼建国第六军军长,晋升陆军上将。
1925年10月脱离军界,返乡隐居,兴办学校。抗战时期,曾在家乡组织自卫军,自任大队长。1950年镇反运动中被逮捕,于11月8日夜被残酷处死。

第四号:被中共杀害的护法健将宋鹤庚。
宋鹤庚,字皋南,1883年生,湖南湘乡人。1902年考入湖南陆军学堂,毕业后赴日,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九期步科学习毕,在日本期间加入同盟会。1911年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光复后历任湖南都督府第三科科长、铁道守备连长、营长。1913年与1916年先后两次参加讨袁,护国战争胜利后任湘军第一师三团团长。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在湖南与北洋军作战,晋升第一旅旅长。1920年驱逐张敬尧后,任湘军第一师师长,成为谭延闿系湘军的中坚骨干。1921年出任援鄂自治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司令,进军湖北,与北洋军阀王占元、吴佩孚作战。1923年随谭延闿入粤投孙中山,被任命为湖南讨贼军湘军第一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建国军北伐军中央总指挥等职务。1925年孙中山的北伐因南北军阀的夹击而失败,宋鹤庚愤而辞职,脱离军界。之后开始往政界发展,1929年被任命为湖南省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1931年发表为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不久辞职回乡,闲居上海、长沙、湘乡,以绘画、学佛、游山玩水自娱。
1950年镇反开始,时宋鹤庚居住于上海的女儿家,被上海公安机关逮捕,押解回湘乡。1952年1月,湘乡县人民法庭以宋鹤庚“曾充任匪军师长、军长、省建设厅长、上将参议等职,一贯危害人民,反抗革命……”等罪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万金銮(1896—1951)少将。又名振声,山东德县人。江苏陆军军事学校毕业。1946年1月任河北省第4区保安司令部上校副司令,1947年1月任河北省丰润县县长,1948年1月任河北省第4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1951年6月被俘获,8月25日在河北丰润被中共杀害。
习自强(1894—1952)中将。纳西族,字健夫,云南丽江人。云南讲武堂第1期毕业。1919年任滇军近卫第5团上校团长,1921年任滇军第2混成旅少将参谋长,1922年任云南开平镇守使署参谋长,1923年任贵州督办公署中将参谋长,并兼任滇黔联军宪兵司令,1925年任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将校队工兵科少将科长,同年任腾越镇守司令部中将参谋长,1926年任腾越道尹,1927年因云南“二六”政变,避居香港、上海,1936年任滇黔绥靖公署中将参谋长,1937年任国民政府宪政委员会研究委员,同年任立法委员,1945年10月任云南省政府顾问,后任云南绥靖公署中将高参,1949年12月在昆明被俘虏。1952年7月6日在丽江被中共杀害。

卫持平(1908—1951)少将。学名大衡,号权侯,贵州榕江人,生于1908年2月18日。中央军校第6期警宪班毕业。1936年任宪兵司令部参谋,1937年任宪兵第17团3营营长,1938年参加长沙会战,1940年夏任宪兵第17团上校团长,1942年任宪兵司令部警务处长,1947年秋兼任南京卫戍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并兼任第1届国民大会警卫处处长,同年12月被解职,闲居南京,1949年夏任淞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少将高参,并随部队撤至台湾,不久任贵阳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2月在贵州兴仁北部被俘。1951年2月18日在重庆被中共杀害。
马英,少将。回族,青海大通人。抗战期间曾任第82军暂编61师骑兵团团长,后任骑兵8旅1团团长,1948年12月任第129军骑兵8旅少将旅长,1949年9月8日在青海西宁投诚,后参与组织反共,同年12月13日在青海大通战死。

马守援(1899—1951)中将。又名学波,贵州龙里人。贵州讲武堂、中央军校高教班第2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0师参谋长,参加围剿红军,后任贵州省水城县县长,抗战爆发后任第32军驻重庆办事处主任,1943年任贵州省军管区少将参谋长,1945年任贵州省保安司令部中将副司令,1948年任重庆绥靖公署中将高参,1949年11月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副总司令,未就职,12月26日在成都被俘虏,1951年在贵州龙里被中共杀害。
马元祥(1897—1953)追赠中将。回族,青海循化人,生于1897年10月10日。第82军军官团第1期毕业。曾任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骑兵1旅2团团长,1936年参加围剿红军,抗战爆发后任暂编骑兵第1师1旅旅长,1938年兼任暂编骑兵第1师副师长,在豫北对日作战,1940年任骑兵第8师副师长,后任青海省第7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第82军少将高参,1949年10月28日在青海共和投降,1950年反共,任西南反共救国军第102路司令,1953年5月在青海巧料战死。后被国民党追赠为陆军中将。

马忠义(1889—1951)少将。回族,青海化隆人。1931年任新编第9师骑兵旅2团团长,1933年任新编第2军100师独立骑兵旅2团团长,1937年秋第82军100师副师长兼骑兵2旅旅长,1943年任第82军独立骑兵团团长,1947年任第82军少将高参,1949年5月任青海兵团新编步兵军参谋长,同年9月在青海投降,11月反共,任新编第82军军长,1951年1月15日在青海化隆战死。
马得胜(1914—1949)少将。回族,字凯臣,甘肃和政人。1941年任第82军2旅1团团长,后任青海省保安骑兵1团团长,1948年7月任第82军248师少将师长兼骑兵纵队指挥官,1949年3月12日在陕西柳林战死。

方涤瑕(1904—1951)少将。号秀泉,江西九江人。黄埔军校第5期步科、陆军大学将官乙级第4期毕业。抗战期间曾任宪兵第8团团长,宪兵司令部警务处处长,抗战胜利后任宪兵司令部少将研究员,后任宪兵司令部参谋长,1949年12月27日在四川成都被俘虏。1951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王雄(1902—1951)少将。原名声仁,字镜波,号惠吾,广东文昌人。黄埔军校第1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4期、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2期毕业。1926年任虎门要塞总台台长,1927年任海军江固舰中校指导员,后任海军陆战队团长,1933年任陆军步兵学校教官,1935年任上海员警总队总队长,1938年任海南陵水县县长,1940年任琼崖守备司令部参谋长,1943年任琼崖守备司令部少将副司令,1947年任广州行辕少将高参,1948年任海南文昌县县长,1950年5月在海南被俘,1951年3月1日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王三祝(1926—1949)少将。字代英,河南滑县人。中央军校第16期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1战区第7游击支队4大队大队长,1945年任河南滑县人民自卫军司令,抗战胜利后任河南省保安第4总队上校总队长,1946年3月任郑州绥靖公署豫北先遣总队总队长,9月任河南省保安第2旅少将旅长,1947年任豫北剿匪指挥官,1949年1月任第40军第9纵队司令,5月7日在河南安阳被俘,5月25日在河南安阳被中共杀害。

王炳炎(1904—1950)少将。号嗣南,湖南凤凰人。贵阳崇武学校毕业。1931年新编第34师特务团3营营长,1935年任同济大学军训教官,1938年任中央军校第7分校学生第6总队大队长,后任中央军校第7分校总务处少将处长,1946年任西安绥靖公署少将高参,1949年11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少将高参,12月任新编第2军少将副军长,1950年3月在西昌越西战死。

王炽昌(1892—1951)中将。字子英,别号志隐,湖南衡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炮科毕业。1929年秋任第4集团军第19师57旅副旅长,1930年任衡阳保安团上校团长,后任湖南省保安司令部第5区副司令兼保安14团团长,1936年升任湖南省保安司令部第5区少将司令,1938年任湖南省第5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同时兼任衡阳防空司令部司令和衡阳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1940年被免职闲居,1946年任衡阳市参议员,后任衡阳市参议会议长,1949年初任衡阳义勇总队副总队长,衡阳沦陷前夕出逃贵阳,1951年镇反运动开始,自杀。

王旭夫(1903—1953)少将。字生中,四川乐山人。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陆军大学第9期毕业。1946年任中央军校办公厅少将副主任,1949年任中央军校游击干部训练班主任,1950年2月任川康挺进军总指挥,1953年5月20日在西康阿(河?)坝被俘,同年被中共杀害。

王德全(1894—1949)中将。别号星五,广东电白人。1933年任第1集团军独立第3师教导团团长,1936年任第156师466旅旅长,1938年9月任第64军156师师长,1941年兼任广阳守备区指挥官,1942年3月任第64军代副军长兼南宁警备司令,10月任副军长,1946年任广州行营中将高参,同年年底退役,任广东省电白县县长,1949年11月2日在广东电白与中共作战中战死。

王春晖(1900—1950)中将。湖南湘乡人。中央军校高教班第10期毕业。曾任湖南省军管区调查室副主任,1937年任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巡警总队总队长,1938年3月任忠义救国军教导2团团长,1940年任忠义救国军第1团团长,1944年任忠义救国军少将副总指挥,1946年3月任交通警察第12总队总队长,12月任交通总局专门委员,后任上海铁路局警务处副处长,1949年任交通总局东南办事处中将主任兼交通警备第2旅旅长,同年12月24日在湖南湘潭被俘。1950年4月6日被中共杀害。

王胜泌(19 05—1952)少将。字溥泉,湖北大悟人。中央军校高教班毕业。曾任第25军13师师38旅副旅长兼78团团长,参加抗战,后任师管区少将副司令,抗战胜利后任第8军官总队3大队副大队长,1946年任湖北省礼山县县长,1948年5月任湖北省第8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7月任湖北绥靖总司令部巴、建、秭指挥部指挥官,10月任暂编第9军副军长,12月26日在四川金堂被俘虏。1952年8月被中共杀害。

王继祥(1904—1950)中将。号式尤,浙江诸暨人。黄埔军校第3期、陆军步兵学校高级班第5期毕业。曾任陆军步兵学校兵学研究员,1938年任驻闽绥靖公署新编20师少将师长,1939年初任第100军80师师长,1940年7月任军政部第1补训处处长,抗战胜利后任暂编独立第13总队总队长,后任山东绥靖军第1纵队中将司令兼德州城防司令,1946年6月10日在山东德州被俘。获释后于大陆沦陷前夕组织武装反共,1950年再次被捕后被中共杀害。

王劲修(1900—1951)中将。字健飞,湖南长沙人,生于1900年5月24日。黄埔军校第1期、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1930年任新编第13师1旅旅长,1931年11月任第10师少将副师长,参加围剿鄂豫皖苏区,1934年2月任福建兴泉永警备司令,1937年9月任第14军副军长,参加忻口会战,1939年1月兼任第93军10师师长,1941年任鄂南指挥官,同年12月升任湘鄂赣边区挺进军中将总指挥,参加长沙会战,1942年调任沅陵师管区司令,1946年任中央训练团将官队总队长,1948年任湖南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9年7月任湖南绥靖总司令部副总司令,8月在长沙参加降共。后任中共第21兵团副司令员兼第52军军长,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1951年2月在桂林自杀身亡。

王炽昌(1892—1951)中将。字子英,别号志隐,湖南衡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炮科毕业。1929年秋任第4集团军第19师57旅副旅长,1930年任衡阳保安团上校团长,后任湖南省保安司令部第5区副司令兼保安14团团长,1936年升任湖南省保安司令部第5区少将司令,1938年任湖南省第5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同时兼任衡阳防空司令部司令和衡阳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1940年被免职闲居,1946年任衡阳市参议员,后任衡阳市参议会议长,1949年初任衡阳义勇总队副总队长,衡阳沦陷前夕出逃贵阳,1951年镇反运动开始,自杀。

王菱舟(1902—1949)少将。山东齐东人。中央军校第9期步科毕业。1948年9月任第1军1师副师长,1949年调任第57师214师少将师长,同年12月26日在四川新津兵败自杀身亡。

王敬鑫(1897—1949)少将。字崇仙,河北大名人。1936年入中央军校第1分校受训,曾任新编第8军新编29师18团团长,1945年11月拒绝参加高树勋邯郸叛变,率部逃脱,后任第30军30师师长,1949年5月在陕西凤翔与中共作战中阵亡。

毛定松(1906—1951)少将。字梦仙,贵州松桃人。中央军校高教班第3期、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2期毕业。1929年任贵州省铜仁县县长,1930年任新编第10师军需主任兼驻汉口办事处处长,1935年任独立第34旅参谋长,抗战爆发后任预备13师3团团长,1938年任第98军82师244旅488团团长,1940年春任第79军98师少将参谋长,10月任第37军140师副师长,1943年1月任140师师长,1947年任总统府第3视察组组长,1948年任第73军77师师长,1949年任贵州铜仁专署独立团团长,后任川黔湘鄂边区绥靖指挥部副指挥官,赴川就任时,在四川大邑被解放军击溃,1951年在贵州遵义被俘获,押解至松桃被中共杀害。

毛嘉谋(1903—1950)少将。重庆自贡人。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早年加入中共,并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在上海叛党,1932年加入复兴社,曾任中央军校特别训练班训育组长,1934年任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别动总队上校指导组长,1935年任别动总队第7大队大队长,1939年任军法执行总监部执法总队少将总队长,同年10月兼任重庆青年服务总队总队长,1941年因贪污被捕入狱,1943年获释,1949年11月任四川省富顺县县长,并任富顺县戒严司令,12月18日在四川富顺投降。1950年被中共杀害。

邓子超(1899—1951)中将。又名德宗,字其善,江西石城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1934年任江西省保安第3团上校团长,抗战爆发后在庐山参加抗战,1941年任江西省第9区(岷山)行政督察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1942年12月调任江西省第5区(浮梁)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并兼任鄱阳湖警备司令部少将司令,后任湘鄂赣边区第2路指挥官,1949年4月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少将高参,1950年在赣州被捕,1951年1月被中共杀害。

邓士富(1900—1952)少将。广东梅县人,生于1900年2月22日。黄埔军校第2期、中央军校高教班第1期毕业。1936年任第21师6旅少将旅长,1938年任第52军25师副师长,参加徐州会战,1944年任新编第1军新编38师副师长,参加远征军印缅抗战,1947年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第12支队司令,1948年任新编第7军暂编61师师长,同年10月19日在长春被俘虏。后回广东原籍,1952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邓德亮(1927—1950)少将。彝族,西康越西人。1945年任川康边防军西康靖便司令,1949年12月任西康省政府委员,1950年2月兼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反共救国军第1纵队少将司令,4月在西康越西被俘,年底在西康泸沽被中共杀害。

邓伯涵,少将。广东合浦人。广东讲武堂毕业。1938年10月任第64军156师468旅旅长,1939年任第64军156师467团团长,在粤桂对日作战,1940年任第64军154师副师长兼茂阳师管区司令,1943年1月升任第64军156师师长,1944年9月任第4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参议,抗战胜利后任广州行辕少将参议,1948年8月任广东第10清剿区少将副司令,12月19日在广东湛江被叛变的广东省保安第10团击毙。

尹作干(1905—1954)少将。号尔固,山东日照人。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抗战爆发后任第18军参谋处情报科科长,1938年1月任第18军11师31旅62团团长,参加武汉会战,11月任第18军11师31旅旅长兼徽州戒严司令,1939年3月任第18军11师步兵指挥官,参加南昌会战、长沙会战,1941年任第2军9师参谋长,1944年任第15军65师副师长,1945年任陆军总司令部少将高参,1946年任整编第15师参谋长兼干训班教育长,1947年任整编第2师9旅旅长,1948年10月任第2军副军长兼宜昌警备司令,1949年8月赴香港,11月以第1兵团少将高参身份返回长沙,被俘虏。1954年4月8日在河南南阳被中共杀害。

甘芳(1895—1951)中将。字济苍,云南盐丰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工科毕业。1924年任滇军第6旅旅长,1925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军事代表团,赴苏联、德国考察军事,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9师25团少将团长,1928年任南京军官团战术教官,1929年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工兵科科长,1931年任第9军中将参谋长,1934年初任贵州省遵义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同年夏卸职,1939年任昆明行营参谋处中将处长兼滇黔绥靖公署参谋长,1946年退役,后任云南省政府参议,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被俘,1951年3月9日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甘竞生(1905—1951)少将。号雄烈,广西苍梧人,生于1905年2月11日。黄埔军校第1期、中央警官学校警政高研班第3期毕业。1931年任第1师独立旅2团团长,1945年任暂编第2军暂编8师少将师长,1949年8月任桂东军政区副司令官,1951年2月11日在广西大瑶山被俘,5月18日在广西梧州被中共杀害。

甘清池(1900—1951)少将。广东信宜人,生于1900年10月19日。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第10路指挥部参谋主任,参加北伐,1927年任浙江省防军参谋长,后任浙江省防军第4团团长兼温州戒严司令,1930年任浙江省平阳县县长,1931年任陆军步兵学校教导总队总队长兼战史教官,1934年任第92师参谋长,参加围剿红军,1936年任第60师参谋长,1937年任陆军步兵学校研究员兼干训班主任,1938年任第12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兼军事总队总队长,1941年任第94军参谋长,1943年2月任第97军参谋长,1944年任第99军副军长,1946年任整编第69师副师长,1947年4月任广东省第7区(茂名)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任广东省阳江县县长,同年11月5日在广东信宜被俘。后任广东省信宜电力厂负责人,1951年12月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龙矫(1898—1950)少将。苗族,原名祖升,号连云,湖南花垣人。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陆军大学第10期毕业。1935年8月任第18军67师参谋主任,1936年5月任京沪国防处1科科长,1937年2月任第87师上校参谋主任,抗战爆发后任京沪警备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加淞沪会战,10月任第17军团参谋处长,12月因病脱离部队,1938年3月任湘西行署军事科科长,8月任湖南省保安第3团团长,1939年5月任新编第6军暂编6师2旅少将旅长,1942年任第79军暂编6师副师长,1945年任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1946年1月任第20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1947年任第2绥靖区少将高参,1948年5月任整编第73师副师长,9月在济南战役中被俘;1949年1月获释,7月任湖南省永绥县县长,11月15日在湖南永绥被俘,1950年12月被中共杀害。

龙云飞(1896—1951)少将。苗族,又名腾汉,湖南凤凰人,山江苗族首领,俗称“青帕苗王”。1918年任护法第1路军团长,参加护法战争,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9师3团团长,1928年任湖南警备军3团团长,1931年任湘西游击司令,后任凤麻警备司令,1935年解甲回乡,1937年9月组织湘西革屯抗日救国军,任总指挥,1938年3月任湖南省新编第1旅少将旅长,1939年任新编第6军暂编6师师长,在湖南参加抗战,1941年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后回乡赋闲,1949年冬凤凰县沦陷,1950年4月拒绝参加中共政府,并成立湘鄂川黔边区人民反共救国军,组织反共,1951年1月20日在凤凰山区兵败自杀。

卢醒(1911—1947)追赠中将。原名永华,字焕然,湖北天门人。中央军校高教班第9期毕业。1939年任第74军51师306团团长,参加南昌会战,1943年任第74军58师参谋长兼174团团长,1944年冬任第74军58师副师长,1946年任整编第74师58旅少将旅长,1947年5月16日在孟良崮战役中兵败自杀,7月30日被国民党追赠为陆军中将。

卢杰(1906—1951)少将。安徽贵池人。武汉大学毕业。曾任国民政府考试院考功司司长,1943年11月任贵州省贵定县县长,1945年任贵州省第3区(兴仁)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3月任贵州省第5区(遵义)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50年5月任川黔边区反共救国军总司令,1951年2月5日在四川江津被俘,3月8日在贵州遵义被中共杀害。

卢新铭(1898—1951)少将。福建长汀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炮科、中央军校高班第5期毕业。1925年任福建陆军第1旅1团团长,1929年任福建省防军第2旅补充团团长,同年升任旅长,1930年冬任福建剿匪前敌指挥部第3支队司令,1944年1月任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1947年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6月任福建省第7区(长汀)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0月16日在福建长汀被俘,1951年7月30日在福建长汀被中共杀害。

叶毅(1911—1948)少将。又名镇华,字浪舟,浙江青田人。抗战期间曾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参加长沙会战,1941年调任湘资沅澧四江封锁委员会中校督察,1944年任第32集团军总部中校参谋,抗战胜利后任联勤总部第1补给区杭州军械库上校库长,后任第1补给区司令部少将参谋处长,1947年任第13兵站分监部少将参谋长,1948年7月13日在兖州战役中阵亡。
叶干武(1900—1950)少将。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曾任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上校监察官,1945年冬任青年军编练总监部少将副处长,1947年任河西警备总司令部少将监察官,1949年9月在甘肃酒泉被俘。1950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田西原(1900—1951)中将。字应贞,湖北保康人。北京交通大学、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6期、陆军大学第9期毕业。1931年任西安绥靖公署参议,1932年任参谋本部参谋,并兼任浙江海防设施委员会委员长和陆军大学教官,1934年11月任驻闽绥靖公署参谋处长,1935年冬任上海市政府保安处参谋长,1936年夏任第10师参谋长,不久兼任第10师30旅旅长,12月任第14军少将参谋长,1937年冬任第5战区第3路游击司令,1938年陆军大学教官,同年秋任第37军参谋长,后任第37军副军长,1939年任第15集团军参谋长,1940年秋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高参兼干训团教官,1941年任第39集团军参谋长,1943年任军令部中将参议兼陆军大学高级教官,同年6月任中央训练团第1大队大队附,抗战胜利后辞职赴上海经商,后加入民盟,1949年2月任鄂西北游击司令,4月率所部投降中共,任解放军江南地下第3军军长。1951年4月27日在湖北保康被中共杀害。

田动云(1900—1950)少将。四川筠连人。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中央军校警宪研究班毕业。曾任军事委员会统计局特勤处处长,川滇越铁路警务处处长,1949年10月任交通警察第12总队少将总队长,1950年1月任川滇黔军政委员会主任兼游击司令,11月在成都被俘后被中共杀害。

田载龙(1894—1950)中将。又名裕上,别号曾武,湖南石门人,生于1894年3月3日。黄埔军校第2期、陆军大学参谋班第3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2期毕业。1929年任军政部陆海空军抚恤委员会少将委员,1930 年任中央军校毕业生调查科科长、黄埔军校抚恤委员会主任委员,1931年任三青团四川省支团组织处长,1932年任国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1937年任军委会西南战干团办公厅中将副主任,1939年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副部长,1947年退役,1949年8月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新编第1师师长,1950年在常德地区被俘,同年11月被中共杀害。

白志沂(1911-1949)少将。字浴青,山西灵丘人。山西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任山西灵丘县县长,岢岚县县长,骑兵第1军政治部主任,1939年夏任山西省第10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0年12月任山西省政府委员,1943年9月任太原市市长,1948年10月兼任太原民卫军司令,1949年4月24日被俘,8月23日在太原被中共杀害。

汤毅生(1905—1953)中将。字绍禹,广东五华人。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曾任第19路军第60师120旅5团2营营长,1932年1月参加淞沪抗战,1933年11月参加福建事*变,任福建人民政*府第1军60师5团团长,1936年任新编第2师少将副师长兼3团团长,1938年任军事委员会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教导1团团长。1940年任第4战区韶关编练处专员,后任广东省财政厅税警总团团长兼第7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督导组长,1942年春任中央财政部税警第4总团总团长,并兼任广东省缉私处处长,1945年夏任中美合作所第13训练班主任,1946年3月任交通警察第6总队总队长,1947年12月任交通警察指挥部中将司令,1948年6月25日在河北昌黎被俘。1953年6月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刘进(1906—1950)中将。字建一,湖南攸县人,生于1906年2月9日。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曾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侍从参谋,1937年9月任侍从室侍2组组长,1938年第27军45师师长,1940年任第27军副军长,1942年1月升任第27军中将军长,1943年初任第24集团军副总司令,同年5月受胁迫向日军投降,后只身逃回,抗战胜利后任第21军官总队总队长兼宝鸡警备司令,1948年任邵阳警备司令,1949年春任长沙警备司令,6月任第1兵团副司令官,8月被迫参加湖南叛变后外逃,12月在成都被俘获,1950年初在武汉被中共杀害。

刘戡(1906—1948)追赠上将。字麟书,湖南桃源人,生于1906年10月13日。黄埔军校第1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6期毕业。1929年任国民革命军第9师26旅51团团长,1931年1月任第9师26旅旅长,8月调任第10师28旅旅长,11月任第83师师长,曾参加对中央苏区围剿,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1936年10月任中将,抗战爆发后率部参加忻口战役,1938年3月任第93军军长兼83师师长,在晋东南抗战,1940年8月兼任第14集团军副总司令,1941年任中央军校第7分校第13总队总队长兼教官,1944年6月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1月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副总司令,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46年1月任整编第29军军长,1947年3月任左翼兵团指挥官,指挥进攻陕北解放军,1948年3月1日在宜川战役中兵败自杀身亡。1948年5月17日被国民党追赠为上将,1953年又被国民党追晋为二级上将。

刘元琮(1909—1951)中将。字介缘,四川大邑人,刘文辉之侄。第24军军官传习所毕业。1933年任第24军1师2旅旅长,1935年冬任第24军138师6旅旅长,1937年8月任第24军137师少将副师长兼独立团团长,1948年任第24军中将副军长兼137师师长,1949年12月9日在四川雅安被俘虏。后投共任解放军第62军186师师长兼川西人民行署委员,1951年3月22日自杀身亡。
刘声鹤(1911—1948)少将。字寿龄,湖北沔阳人。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7期步科毕业。1942年3月任第18军11师33团团长,1944年任第5集团军荣誉2师副师长兼步兵指挥官,1936年任第53军67师副师长,1947年任整编第83师44旅少将旅长,1948年任第100军44师师长,同年11月11日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自杀身亡。

刘鹏翔少将。字云程,河北永丰人。太原北方军官学校毕业。1942年任骑兵第1军骑兵4师11团团长,1943年任第2战区挺进第7纵队司令,1946年任第43军暂编39师1团团长,1947年任第43军暂编39师少将师长,并兼任忻、定、崞三县军政总指挥,1949年4月20日在太原战役中自杀身亡。
1947年,北满。冰天雪地下江边的国军阵地。
刘漫天(1906—1951)中将。维吾尔族,名绍曾,河南渑池人。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美国步兵学校高级班毕业。曾任第5军87师261旅参谋主任,1932年1月参加淞沪会战,1936年任第87师259旅517团团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41年7月任第89军117师师长,1945年6月任第11战区政治部主任,9月在北平接受日军投降,1947年任西北行辕第4处处长,1949年任第120军245师中将师长,同年9月22日在甘肃酒泉被俘虏。后任解放军天水高级步兵学校教员,1951年4月自杀。
刘月亭(1900—1951)少将。号静轩,山东鄄城人。1926年任直鲁联军第14军2师师长,1930年任反蒋联军第4方面军第5路军第17军军长,参加中原大战,1932年任第41军118旅旅长,1933年2月参加热河抗战,1941年任新编第5军暂编3师少将师长,1942年6月在河南林县被俘后投降日伪,任汪伪第24集团军暂编第7军军长,抗战胜利后所部被国民党收编,任国防部暂编第3纵队副司令兼第7总队司令,1947年5月2日在河南汤阴被俘,1951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刘召东(1905—1951)中将。字建中,湖南华容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4期、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1938年初任第87军少将高参兼199师参谋长,在安徽参加抗战,同年秋任第20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1939年春任第20集团军滨湖游击总指挥部副总司令兼参谋长,1943年2月任第20集团军少将参谋长,参加缅北对日反攻作战,抗战胜利后任军政部中将参议,1946年任联勤总司令部物资处处长,不久改任国防部中将部员,1947年12月任第16绥靖区参谋长,1948年11月任第16绥靖区副司令官,1949年5月任第11兵团副司令官,6月任湘鄂赣边区绥靖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湖南降共沦陷后率部在湖南益阳与中共作战,兵败后逃往贵阳,1950年1月在重庆被俘获,1951年5月9日被中共杀害。

刘邦俊(1891—1950)中将。名存沉,号肇乾,四川简阳人。陆军大学第3期毕业。1923年任四川督军署少将副官长兼汉南川军转运处处长,1927年任川陕边防军第1师师长,1933年10月任第23军副军长兼1师师长,11月代理军长,1933年10月任四川剿匪总部第6路总指挥,1935年被免职,后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40年退出军界,1945年10月任四川省参议会参议员,1948年任简阳县民众自卫委员会常委,1949年11月参与组织反共救国军,1950年被俘获后在简阳被中共杀害。
刘秉哲(1905—1950)中将。字钟吾,号曙寰,江苏宿迁人。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曾任第25军52师副师长,1939年底任第25军52师师长,1940年兼任第3战区第2游击区副总指挥,1941年率部参与制造皖南事变,1943年任江南苏皖边区绥靖指挥部指挥官,并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江南行署主任,1946年任徐州绥靖公署中将高参,后任苏北师管区司令,1947年2月兼代第2兵团参谋长,1949年3月任第28军军长,4月在长江阻击解放军,兵败后逃往上海,6月10日在上海被俘。1950年11月7日在苏州因于关押中逃跑被中共杀害。

刘孟廉(1904—1950)中将。陕西华州人。黄埔军校第5期工兵科毕业。1937年任陕西省保安第4团团长,1939年任中央军校第7分校上校教官,1940年春任第16军109师327团团长,后任第90军28师副师长,抗战胜利后任陕西省保安第4旅少将旅长,1948年2月任整编第27师31旅旅长,10月任第38军177师师长,后任第38军副军长,1949年8月任第27军中将军长,1950年3月兼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反共救国军第3路总指挥,6月在川西雷马屏峨地区被俘,9月被中共杀害。
刘家庆(1893—1953)少将。号延熙,河南西华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炮科毕业。1932年任豫陕鄂边区绥靖督办公署上校副官处长,1933年任第15军上校交通处长,1939年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副官处长,1942年任漯河警备司令部少将司令,1944年任西临郾西遂五县动员区司令,1947年任河南省政府参议员,1949年在河南西华被捕,1953年被中共杀害。
刘展绪(1906—1951)少将。号迪强,四川内江人。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陆军大学第10期毕业。1938年任第88军参谋长,1945年任第31集团军少将参谋长,1949年任第72军副军长兼新编34师师长,同年12月在四川被俘,1951年被中共杀害。

刘黎辉(1906—1949)少将。原名清泰,字朗轩,湖北荆门人。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7期炮科毕业。1939年任第9战区第197师军训大队大队长,1940年任毕节团管区上校副司令,1941年任第99军197师作战参谋,参加长沙会战,1943年2月任第5战区第3挺进纵队参谋长,4月兼任第1支队支队长,1944年4月任襄河上游剿匪司令,抗战胜利后任新编第2军新编46师2团团长,派驻新疆,1946年秋离职回鄂,1947年任荆门自卫总队副总队长,1949年1月任湖北省钟祥县县长,2月任湖北省保安第1团团长,7月任湖北省保安第9旅少将旅长,7月15日在湖北荆州被俘,12月31日被中共杀害。
羊仁安(1878—1951)少将。原名锡智,又名清泉,西康汉源人。1926年7月任四川边防军副总司令兼第2混成旅旅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3军2师副师长,1928年任第24军第4路16混成旅旅长,后任川康边防司令部第3旅旅长,1934年任富林宁属屯殖司令,参加堵截长征红军,1949年12月任新编第11军军长,1950年1月兼任西南第2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并兼任西康省政府委员和康北行署主任,3月21日在西康汉源被俘。1951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关仲志(1909—1952)少将。号宗志,广东番禺人。中央军校军官训练班、陆军大学第20期毕业。1949年任广东省保安第4师少将副师长,代理师长,同年10月24日在广东台山被俘虏,1952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许午言(1909—1959)少将。原名英,别号第璋,四川眉山人。黄埔军校第6期工兵科、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曾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办公室少将高参,1944年12月任陆军总司令部第1处少将处长,1947年10月任整编第72师新编13旅旅长,1948年4月兼任芜湖江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8年9月任第21军230师师长,1949年5月化名许立新,在上海投降中共。后任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教员,1957年被捕,1959年4月14日被中共杀害。

师兴周(1901—1950)少将。名立武,字修文,湖南龙山人。1934年任龙山县保安团团长,1946年任龙山自卫队副总队长,1948年任湖南省第8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9年8月任暂编第2军暂编6师少将师长,1950年11月10日在湖南龙山被俘虏,同年被中共杀害。
朱淮(1894—1950)少将。字禹成,云南元谋人。云南讲武堂第14期、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1期毕业。曾任滇军第4旅旅长,1925年2月参加第1次东征,1927年任第3军7师22团团长,1933年任第3军12师35旅少将旅长,1940年2月任重庆卫戍区司令部少将高参,1945年春任第1方面军总部少将高参,同年9月任第1方面军采购委员会主任,1946年离职回乡,1947年当选为国大代表,1949年5月任云南省元谋县县长兼第32联防区总指挥,同年12月拒绝投降。1950年1月在元谋沦陷后于潜逃途中被俘,同年9月在云南元谋被中共杀害。
朱有凯(1908—1953)少将。字雪芹,湖北江陵人。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7期毕业。1937年11月任第94师参谋处中校科长,参加忻口抗战,1938年11月第97军上校参谋处长,1939年任第97军野战补充团团长,1940年6月任军令部上校部副(?),1941年调任湖北省保安第4团团长,1944年6月任湖北省谷城县县长,1946年改任湖北省安陆县县长,1948年任汉口市政府专员兼汉口市民众自卫司令部第1处处长,1949年春任湖北省保安旅少将副旅长兼1团团长,8月任湖北省保安第1师副师长,10月任暂编第8军少将参谋长,12月26日在四川金堂被俘。1953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朱光祖(1912—1950)少将。甘肃平凉人。中央军校西北军官训练班第1期毕业。1949年1月任第1军1师2团团长,12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第1师少将师长,1950年3月29日在西昌被俘,4月2日在成都被中共杀害。
朱明允(1906—1951)少将。土家族,湖南龙山人。黄埔军校第5期步科毕业。抗战期间曾任暂编第15军暂编27师少将副师长,1946年任宿迁团管区少将司令,1948年11月离职回乡,1950年10月在湖南龙山被俘。1951年2月在镇反中自杀。
向阳(1906—1950)少将。土家族,号早春,湖南龙山人。黄埔军校第5期步科毕业。1935年任中央军校毕业生调查处湖南区副主任,1937年秋任湖南省第4区保安副司令,1938年春调任湖南省第3区保安副司令,1942年任湖南省水上警察局第7分局局长,1946年任湖南省军官集训大队副大队长,1947年3月任湖南省第10区保安副司令,旋改任湖南省龙山县县长,1949年任暂编第1军暂编1师副师长,同年秋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新编13师师长,12月在湖南龙山被俘。1950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朵含章(1909—1951)少将。蒙古族,字明正,青海门源人。中央军校第10期炮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毕业。曾任第82军上校书记长,后任第82军少将高参,1949年9月在青海门源被俘。1951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危宿钟(1888—-1951)中将。字爱林。号励藩,江西萍乡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步科毕业。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2师34团团长,1927年春任第35军3师副师长,10月任第4集团军独立第21师师长,1928年任第12军3师师长,1929年1月任第52师156旅旅长,12月第15师副师长兼44旅旅长和湖南省省会警备司令,1930年夏任第15师师长,率部围堵红军,同年11月调任陆海空总司令部中将高参,1931年任陆海空总司令部党政委员会萍乡分会委员长兼萍乡县县长及县保卫团总团长,1932年任赣西保安处处长,1933年1月任江西省第2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36年兼任湘鄂赣边区剿匪总部副总指挥,1937年兼任萍乡团管区司令,抗战爆发后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高参兼干训班副教育长,1945年11月退役,1946年任江西省第5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7月在江西宜春被俘。因在保外就医期间潜逃,1951年被中共杀害。
阮齐(1902—1951)中将。又名观桐,号仲贤,湖北黄陂人。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1932年任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政训处上校处长,后任军事委员会驻鄂特派绥靖公署少将高参,1938年1月任湖北省政府保安处副处长,7月任湖北省政府保安处处长,1941年5月任第99军197师师长,1943年任第86军暂编32师师长,1945年6月任第66军副军长,1947年6月任武汉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后任武汉行辕新闻处处长,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湖北省军管区副司令,1949年7月任湖北绥靖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2月在重庆被俘。1951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孙黼(1899—1951)少将。别号文昭,四川西充人。四川陆军讲武堂毕业。抗战爆发后任第44军149师447旅旅长,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1941年5月任第67军162师少将师长,1943年10月任第44军副军长,1949年12月在四川西充被俘。1951年被中共杀害。
伍培英(1908—1968)中将。名毓铨,四川大邑人,刘文辉之婿。陆军大学第10期毕业。1936年任陆军大学上校兵学教官,1937年9月任第24军参谋长,1948年任第24军中将副军长兼136师师长,1949年11月兼任西昌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2月9日在西昌降共。后任解放军第62军独立1师师长,第60军炮兵3师师长,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战术教官,江苏省政协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1968年10月22日在文革中自杀身亡。
沈开樾(1907—1950)少将。号自新,浙江宁波人。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1935年任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巡缉支队支队长,1937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侍从3组组长,1946年任第79军暂编2师少将师长,1949年第3军副军长,同年12月兼成都防守司令部参谋长,12月下旬在四川蒲江被俘。1950年7月因组织反共在成都被中共杀害。
沈光武,少将。安徽宣城人。1938年10月任河南省第9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1939年任第5战区第1游击纵队司令,1948年任安徽省第6区(芜湖)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4月在安徽宣城战死。
汪援华(1905—1950)少将。土家族,字顺铭,湖南永顺人。中央军校第2分校高等教育班毕业。抗战爆发后任第73军15师45旅89团2营营长,参加淞沪会战,1940年任新编第6军暂编5师1团团长,1940年秋任第73军暂编5师副师长,1945年3月任湖南省通城县县长,1946年8月任湖南省员警第2总队总队长,1948年6月任湖南省保安第10团团长,1949年3月任湖南省保安第5旅少将旅长,8月任暂编第1军副军长兼暂编5师师长,10月22日在湖南永顺被俘。1950年12月16日在湖南沅陵被中共杀害。
汪承钊(1909—1949)少将。字力之,湖南靖县人。中央军校长沙分校第6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7期毕业。1942年任第37集团军总部参谋处科长,1946年任新疆警备总司令部少将参谋处长,1947年3月任西安绥靖公署前进指挥所参谋处长,1948年7月任第69军144师师长,1949年6月任第36军165师师长,12月23日在四川新津兵败自杀身亡。
宋天才(1880—1951)中将。字首三,河南嵩县人。1920年投入镇嵩军,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8旅旅长,1930年任反蒋联军第4方面军第6路军36师师长,参加中原大战,失败后投蒋,任第20路军第32军军长,不久部队缩编任第20路军75师中将师长,1931年兼任南阳警备司令,抗战爆发后兼任漳厦警备司令,1938年11月因作战失利辞职,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旋返乡居住,后任嵩县参议会议长,1947年9月在嵩县组织武装与解放军作战,失败后逃往南京,1950年11月20日在上海被捕,1951年7月22日在嵩县被中共杀害。
李强(1905—1952)中将。字健民,江西遂川人,生于1905年12月19日。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曾任中央军校学生总队上校总队长,1936年任中央军校洛阳分校学生总队少将总队长,1939年任军政部第24补训处少将处长,1940年4月任新编第2军暂编16师师长,1941年任第29军暂编16师师长,1942年3月任第29军中将副军长,1943年任暂编第15军副军长兼镇平师管区司令,1946年退役回乡。1952年4月14日在遂川被中共杀害。
李本一(1903—1951)中将。又名广,号善宽,广西容县人。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1期、中央军校高教班第1期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7军171师513旅1026团上校团长,1940年任第5战区鄂东游击第10纵队少将司令兼安徽省第5区行政督察专员,1942年春第48军138师师长,1943年12月改任第48军176师师长,1945年5月任第7军171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任第7军副军长,1948年任整编第7师师长,1949年2月任第3兵团中将副司令官兼第7军军长,12月17日在广西博白被俘。1951年3月5日在合肥被中共杀害。
李用章(1902—1952)少将。四川邛崃人。黄埔军校第3期、陆军步兵学校高级班毕业。1935年任第1师3旅6团团长,参加堵截红军,1936年任第1军78师234旅旅长,1939年任第1军78师少将副师长兼中央军校第7分校学生总队总队长,1940年任第27军45师师长,1943年3月任第1军副军长,同年秋兼任第3军7师师长,1945年1月任第3军副军长兼7师师长,参加豫西鄂北会战,抗战胜利后率部在河北参加内战,1947年10月22日在河北望都被俘。1952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李成仁(1904—1953)少将。号质参,湖南邵阳人。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4期毕业。1947年任宪兵司令部少将高参,后任中央宪兵学校教育长,1949年12月25日在成都被俘。后在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高研班学习,1953年被中共杀害。
李群峨,少将。河南禹县人。黄埔军校第4期经理科毕业。曾任第20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1933年任第20路军76师228旅455团团长,1945年11月任河南省第11区(陕州)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7年9月17日在陕州战死。
李传霖(1897—1952)少将。号竹溪,山东泰安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步科毕业。1931年任中央军校战术教官,抗战爆发后任第45军125师375旅749团团长,1938年参加信罗抗战,1940年任第45军127师380团团长,1941年任第45军参谋长,1947年任整编第47师127旅副旅长,1948年任第47军少将参谋长,参加淮海战役,同年12月6日在河南永城被俘。1952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李放六(1892—1953)少将。又名一名,字仁厚,四川安岳人。黄埔军校第5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2期毕业。曾任军事委员会江西特别训练班教育科长,1938年任第56军少将参谋长,后任四川省保安第3旅旅长,1940年任川康绥靖公署第1处处长,1943年11月任四川省第8区(酉阳)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6年任四川省第15区(达县)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8月兼任川东游击总指挥,12月15日在四川达县被俘。后任四川省安岳中学教员,1951年被捕,1953年12月在四川达县被中共杀害。
李梦笔(1902—1950)少将。陕西武功人。黄埔军校第1期、陆军大学参谋班第7期毕业。1936年11月任第28师82旅旅长,1939年初任第16军28师师长,1940年2月任第16军副军长,9月改任第90军副军长,1946年任整编第90师少将副师长,后任黄龙警备司令,1949年春任千山守备区司令,5月22日在陕西凤翔被俘。1950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李辉武(1892—1951)少将。字华屏,号虔修,湖北咸宁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4期步科毕业。1931年任湖北省大冶县县长,后任鄂城、阳新等县县长,1934年4月任湖北省第2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36年5月任湖北省第1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6年任湖北省咸宁县参议会议长,1947年去职,1949年初在咸宁组织反共武装,1950年被捕,1951年9月被中共杀害。
李瑞熊(1888—1951)少将。广西平乐人。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第2期毕业。1932年任广西省东兰县县长兼东凤剿匪司令,1938年任安徽省合肥县县长兼警备司令,1944年任广西平乐区民团指挥官,1949年10月任桂林绥靖公署新编第12军2师师长,1950年3月任湘桂边区游击纵队司令,1951年3月17日在广西平乐被俘,旋被中共杀害。
李楚藩(1903—1951)少将。号仲屏,湖南祁阳人。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2期毕业。1942年任独立第1旅旅长兼湘鄂川黔边区第4清剿区指挥官,抗战胜利后曾任宪兵独立第1旅旅长,宪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宪兵司令部副司令兼西南指挥所主任,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被卢汉扣押,被迫通电。1951年3月25日被中共杀害。
李楚瀛(1905—1950)中将。名就,字自勖,广东连县人,生于1905年10月30日。黄埔军校第1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2期毕业。曾任第9师25旅50团团长,1933年任第83师247旅少将旅长,参加长城抗战,1937年任第23师副师长,抗战爆发后在津浦路阻击日军,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战后升任第85军23师师长,1940年11月任第85军军长,1943年1月任第15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10月改任第31集团军副总司令,先后参加随枣、豫南、豫中会战,1946年任整编第26军副军长,1947年6月任整编第3师师长,1948年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949年5月任广东省第2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9月任新编第9军军长,12月18日在广东连县被俘。1950年11月14日在广东韶关被中共杀害。
李竹亭(1909—1951)少将。又名广荫,山西灵丘人。陆军大学第12期毕业。长期在西北军任职,曾任第17路军17师参谋处长,1937年任第38军17师参谋长,1938年任第38军参谋长,1945年1月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参谋长,抗战胜利后在郑州接受日军投降,1946年任第4集团军参谋长,1948年任第5兵团参谋长,1949年9月任第7兵团参谋长,12月25日在四川德阳降共。后任解放军第1高级步兵学校战术教员,解放军兰州军区高参室参议,1951年在三反运动中被迫自杀身亡。
李仲辛(1912—1948)追赠中将。湖南长沙人,生于1912年8月12日。黄埔军校第6期交通科、陆军大学第11期毕业。曾任军令部无线电信教导大队少校队副(?),1935年任军令部上校科长,抗战爆发后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侍从参谋,参加南京保卫战,1939年6月任第94军185师参谋长,1941年7月任第94军185师553团团长,1942年3月任185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3年10月任第66军185师少将师长,曾参加宜昌、鄂西、常德会战,1946年任整编第75师副师长,1947年9月任整编第66师师长,1948年6月22日在豫东战役中于河南开封阵亡,9月9日被国民党追赠为中将。
杨垕(1894—1953)中将。字积之,山西陵川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5期工兵科、陆军大学第7期毕业。1928年任晋绥军军官教导团教育处长,1932年任太原绥靖公署参谋处长,1936年5月任晋绥军军事整理委员会教育处长,1937年10月任第2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高参,1940年任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中将高参,1944年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中将高参,抗战胜利后退役,1948年6月任河南省第2区(商丘)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9月任第1绥靖区中将高参,1949年8月任成都警备司令部中将高参,1953年3月30日在成都被捕,12月在山西陵川被中共杀害。
杨天民(1891—1951)少将。号蘅岭,字宏丞,河南伊川人。河南将校武习所、中央军校高教班第3期毕业。1913年入镇嵩军当兵,1926年任陕西陆军第2师4旅8团团长,1929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暂编第4师11旅21团团长,1931年任第15军64师192旅旅长,抗战爆发后参加忻口抗战,1938年任第15军64师少将副师长,1940年5月任第15军副军长,1942年兼任临嵩师管区司令,后又兼任河南省第10区行政督察专员,1946年任整编第15师副师长,1947年11月4日在河南伏牛山被俘。1951年4月27日在河南伊川被中共杀害。
杨中鼎(1896—1952)少将。字洪元,云南大姚人。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第2期毕业。长期在滇军任职,抗战爆发后任第60军184师543旅1086团团长,出滇参加抗战,1939年初任第60军184师551团团长,1943年12月任第60军182师少将师长,1946年任国防部少将部员,1948年任云南警备总司令部高参,后任云南省政府参议,1949年12月在昆明被俘。1952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杨永清(1886—1950)中将。侗族,原名佐贤,字伯轩,湖南芷江人。1924年7月任湘军第1师17旅少将旅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2师2旅旅长,参加北伐,1928年6月任第40军83师中将师长,同年部队缩编,任第8师23旅少将旅长,旋借故离职回乡,1930年任湘西上游各县联合维持治安会主席,1935年10月任湘西绥靖公署七县联防剿匪总指挥,抗战爆发后任第70军暂编13旅旅长,1938年5月任湖南民众抗日自卫团军事参议会少将参议,1939年任湘鄂川黔边区绥靖公署高级顾问,1949年3月任芷江警备司令部司令,并兼任长沙绥靖公署清剿第3纵队司令,9月任湖南省政府委员,10月任湘西剿共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1950年11月20日在芷江被俘,12月26日被中共杀害。
杨创奇(1902—1951)少将。广西郁林人。抗战期间曾任第48军176师527团团长,1940年兼任立煌警备司令,1947年任整编第48师176旅副旅长,1948年冬任第56军129师少将师长,1950年3月逃赴香港,7月潜返广西,任第第48军军长,1951年2月9日在广西象县被俘,5月10日在广西梧州被中共杀害。
杨修戎,少将。青海化隆人。1943年任第82军特务团团长,1948年5月兼任平凉警备司令,12月任第129军357师少将师长,1949年5月兼任兰州警备司令,9月8日在青海西宁被俘。后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杨镇南(1902—1950)少将。字大义,湖南怀化人。1934年任任湖南省第4区保安1团团长,1938年冬任第87军198师附员兼驻衡阳办事处主任,1941年辞职回乡,1946年任湖南省参议员,1947年任湖南省第10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9年8月任湖南省第10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2月5日在湖南洪江被俘虏。1950年被中共杀害。
杨干才(1900—1949)追赠上将。原名臣栋,四川广安人。泸州讲武堂毕业。1935年任第20军第1混成旅副旅长兼3团团长,参加追堵长征红军,1936年任第20军134师402旅旅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8年10月任第20军134师少将师长,1942年7月任第20军副军长,1944年9月任第20军中将军长,1948年6月兼任第10兵团司令官,8月兼任第14兵团副司令官,1949年兼任南京卫戍总司令滁县指挥所主任,同年4月24日在抵抗解放军渡江战役中于安徽芜湖兵败自杀身亡,7月26日被国民党追赠为上将。
吴楚山,少将。字擎天,江西赣县人。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3期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70军独立33旅少将副旅长,1946年任国防部少将部员,1948年10月任江西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少将副司令,1949年8月在江西宁都战死。
余如海(1895—1950)少将。名松琳,四川大邑人。四川陆军讲武堂毕业。1932年任川康边防司令部第1旅旅长,1935年10月任第24军直属旅旅长,后被免职回乡,1949年12月任“反共救国军”第4师师长,1950年4月任西南第2路游击总指挥部川西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主任,同年7月14日战死。
余安民(1889—1950)中将。四川重庆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毕业。曾任四川省大竹县县长,1932年任第21军暂编1师师长,1933年兼任府河护商处处长,1935年任四川省第4区(眉山)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38年调任四川省第8区(酉阳)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0年秋任川康绥靖公署中将高参,1949年秋与中共取得联系,任西南民主联军第10纵队司令员,12月在成都被俘。1950年12月被中共杀害。
佘辉庭(1902—1951)少将。字耀荣,原籍四川荣昌,生于贵州雷山。贵州陆军讲武堂、陆军大学特别班第4期毕业。1936年任第121师参谋处长,1940年任第27军少将参谋长,1946年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特训总队总队长,后任第99军参谋长,1948年10月23日在郑州战役中被俘,后被释放回乡,1949年10月任贵州省第7区(榕江)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1月任贵州绥靖公署黔东南绥靖区司令,1950年2月21日在贵州凯里被俘。1951年1月14日被中共杀害。
邱清泉(1902—1949)追赠上将。原名青钱,字雨庵,浙江永嘉人,生于1902年3月6日。黄埔军校第2期、德国陆军大学毕业。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师直属工兵营营长,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4月任第10师59团上校团长,8月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军总司令部政训处训练科上校科长,1932年兼任庐山军官训练团工兵组长,1933年11月任中央军校政治训练处少将处长兼复兴社中央军校分社书记,1934年7月赴德国留学,1937年5月回国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少将参谋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1938年3月任第200师副师长兼突击军第1纵队司令,参加兰封战役、信阳战役,10月任新编第1军新编22师师长,1939年任第5军新编22师师长,参加昆仑关战役,1940年5月任第5军副军长,9月任军事委员会侍从室少将参议,不久调任军政部第16补训处处长兼重庆第3警备区司令,1942年任中央军校第7分校副主任,同年12月任新编第1军军长,1943年1月任第5军军长,参加远征军滇西缅北作战,1947年10月任整编第5军军长兼整编第5师师长,1948年9月任第2兵团代司令官,10月任第2兵团中将司令官,1949年1月10日在淮海战役中于陈官庄地区自杀身亡,1月19日被国民党追赠为上将。
谷炳奎(1906—1951)少将。字克涵,黄埔军校第5期炮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毕业。1945年2月任第14军10师师长,1946年任整编第10师10旅旅长,1948年3月任第14军副军长,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8月在长沙通电降共后又率部逃往四川,同年冬任第112军副军长,11月在重庆被俘。1951年在成都被中共杀害。
何大熙(1904—1951)中将。号容物,湖北长阳人。生于1904年4月2日。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1937年任第13师参谋长,后被免职回乡,1941年任第6战区第1游击挺进纵队少将司令,1942年夏被撤职关押,1943年任湖北省医学院训导长,1949年7月任湖北省军政干部学校中将教育长,8月任湖北绥靖总司令部第1路总指挥,11月11日在湖北长阳被叛变部队俘获,1951年在肃反中被中共杀害。
何际元(1908—1950)少将。号鸿钧,字印三,湖南宁乡人,生于1908年2月18日。黄埔军校第5期步科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10集团军总部参谋,1939年任军事委员会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教官,1940年任忠义救国军参谋长,1941年7月任湘鄂赣边区挺进军调查室主任,1942年6月任军统局益阳特种技术训练班总队长,10月任军统局别动军第4纵队少将指挥官,率部在湖南参加抗战,1946年8月任国防部第2厅少将部员,9月任交通警察第13总队总队长兼冀热辽边区司令部副司令,1947年6月任新编第6军169师副师长兼1旅旅长,1948年2月任第49军79师师长,8月辞职回乡,后任交通警察总局训练班副主任,1949年4月在湖南宁乡被俘。1950年11月16日在长沙被中共杀害。
张平(1906—1950)少将。原名大治,湖南古丈人。1924年任古丈县团防局局长,1944年任古丈县河防大队少校大队长,后任古丈县抗敌自卫团上校副司令,1949年5月任沅、古、泸三县剿匪指挥官,8月任湖南省古丈县县长,12月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暂编11师少将师长,1950年7月10日在湖南古丈战死。
张一中,少将。广东兴宁人。陆军大学第10期毕业。1947年5月任整编第65师154旅少将旅长,1949年2月任第62军副军长,10月15日在广东湛江与叛变士兵作战战死。
张朴,少将。山西大同人。曾任大同守备司令部新编第1团团长,1948年任新编第1师师长,同年任华北剿匪总部归绥指挥所第319师少将师长,1949年9月19日在绥远降共。后任解放军第37军111师师长。1951年被捕后被中共杀害。
张卓(1891—1951)中将。名永德,字叔达,贵州台江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3期毕业。曾任云南讲武堂、湖南讲武堂教官,后任第6军参谋长,第28师副师长,1933年9月任陆军步兵学校少将教育长,1939年兼任遵义警备司令,1942年4月任第1军中将军长兼任渭潼警备司令部司令,1944年参加豫中会战,1945年1月任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中央军校第7分校中将副主任,1946年任西安绥靖公署中将高参,1949年任贵州省反共自卫训练团总指挥官,同年11月贵阳沦陷前潜伏遵义,1951年被中共杀害。
张谆(1910—1954)少将。号立农,四川万县人。中央军校第8期步科毕业。1945年任第80军165师参谋长,1949年年任西安绥靖公署干训团少将总队长,1950年1月28日在成都向解放军成都警备司令部报到。1954年在西安被中共杀害。
张子良(1902—1945)少将。名心田,山东无棣人。1938年6月任无棣县民团指挥官,9月任山东省独立保安第6旅旅长,1945年6月任冀察战区挺进第10纵队少将司令,9月16日在无棣战斗中战死。
张少华(1908—1950)少将。字馥荪,江苏武进人。1938年3月任江苏省武进县民众自卫总队总队长,4月任第3战区江苏义勇军第1路副司令兼第1纵队司令,9月任江苏省保安第6旅副旅长兼11团团长,1939年10月任江苏省保安第9旅少将旅长,在苏南参加抗战,1940年投降日伪,任伪江苏省保安第4纵队司令,抗战胜利后所部被国民党收编,任江苏太湖水上员警第2总队少将总队长,1949年4月任第1绥靖区太湖纵队司令,6月9日在上海被俘。1950年3月17日在江苏常州被中共杀害。
张凤翔(1915—1950)中将。字鹏举,山西繁峙人。1941年任山西省保安司令部编练处少将处长,1942年任山西省军管区办公室主任,1948年任山西省军管区中将副司令,1949年4月24日在太原战役中被俘,1950年2月被中共杀害。
张占魁(1897—1954)中将。号伟勋,河南上蔡人。早年在西北军任职,1930年任反蒋联军第2方面军骑兵第2师师长,参加中原大战,失败后投蒋,任骑兵第3师师长,1932年6月任骑兵第14旅旅长,1934年兼任河南省剿匪司令,抗战爆发后在平汉路北段参加抗战,1941年5月任骑兵第3军骑兵9师师长,1943年6月任第36军中将副军长,并兼任资简师管区司令,1945年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高参,1946年任第4绥靖区绥靖旅旅长兼任河南省第7、8区剿共指挥官,1949年5月在南京被俘,1954年在河南上蔡被中共杀害。
张国勋(18*94—1951)中将。贵州绥阳人。贵州讲武堂毕业。1935年任独立第34旅参谋长,1939年任第92军82师246旅少将旅长,后任第6战区司令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兼第26集团军联络主任,1946年任国防部第1荣誉军人管理局局长,1947年调任国防部荣誉军人第3教养院院长,1949年秋任川滇黔康剿匪总部中将总司令,同年12月11日在四川江安被俘。1951年被中共杀害。
张经武(1909—1955)中将。原名整军,湖北宜城人。西北军干部学校毕业。1931年任第33师97旅代旅长,1932年因围剿红军失利,被革职扣押,1933年6月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北路先遣司令,1935年秋任冀察绥靖公署上校参谋兼南苑军官团教官,1942年5月任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6月任暂编1师副师长,1945年春免职回乡,1947年1月任宜城县警察局局长,同年秋被撤职查办,1948年12月任豫鄂边区绥靖分区少将司令,1949年1月底兼任华中剿匪总部襄河西岸游击指挥部指挥官,6月任鄂北挺进军司令,10月任新编第7军中将军长兼川陕鄂边区行政长官和反共军司令,1950年2月兵败潜逃,1953年春在湖北巫溪被俘,1955年4月6日被中共杀害。
1947年,渤海湾,苏联船舶正在向中国抢运战略物资。
张灵甫(1903—1947)中将。原名钟麟,陕西长安人,生于1903年8月20日。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2期毕业。1932年冬任第1师独立旅1团上校团长,参加围剿鄂豫皖苏区,1935年在四川松藩阻截长征红军,不久因杀妻案被判刑10年,抗战爆发后获释,1937年8月任第74军51师153旅305团团长,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1938年春任153旅副旅长兼305团团长,参加徐州会战,9月升任153旅旅长,参加武汉会战、南昌会战,1939年6月任第74军51师少将步兵指挥官,1940年冬任第74军58师副师长,1941年任第74军58师师长,先后参加上高会战、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1944年5月任第74军副军长,1946年4月任第74军中将军长兼首都警备司令,5月任整编第74师师长,1947年5月16日在山东孟良崮战役中兵败自杀身亡。
张雅轩,少将。甘肃庆阳人。曾任陕西省第7区保安司令部上校副司令,1947年任陕西省甘泉县县长,1948年任陕西省华县县长,1949年2月任陕西省第2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第6旅少将旅长,1950年在西安被俘,同年12月被中共杀害。
张君嵩(1896—1948)上将。字岳中,广东合浦人,生于18*96年5月7日。黄埔军校第1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2期毕业。1927年任广州卫戍司令部卫戍团长,参加镇*压中共领导的广州起义,1931年任第19路军78师156旅6团团长,1932年1月兼任闸北军警联防办事处主任,并参加淞沪抗战,7月任第78师234旅468团团长,11月任第78师234旅少将旅长,参加围剿闽西苏区,1933年11月参加福建事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第3军3师师长,12月改任第3军6师师长,1935年任广州市社训处处长,1936年任广东绥靖公署缉私处处长,旋任广东财政特派员公署税警总团总团长,1939年底任暂编第2军暂编8师师长,参加粤北会战,1941年参加长沙会战,1944年6月参加长衡会战,11月任暂编第2军副军长,抗战胜利后任第8军官总队中将总队长,1946年任中央训练团将官班2组组长,1948年7月任粤桂边区清剿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广东省第10清剿区司令,同年12月19日在广东湛江被叛乱部队杀害。后被国民党追赠为上将。
张鼎铭(1900—1950)少将。湖南芷江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师5团营长,参加北伐,1930年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导3师6团团长,1931年2月任第11师31旅少将旅长,1932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少将组长兼侍从副官,1933年任南昌行营副官处处长,1934年任福建省保安处少将参议,抗战期间任关中师管区少将司令,军政部部附(?),后任遂武师管区司令,1949年初告假回乡,同年10月在芷江被俘。1950年12月被中共杀害。
陆荫楫(1888—1951)中将。号西川,贵州盘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炮科、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1期毕业。1920年任黔军第3混成旅团长,1927年任第4集团军军务处处长,1934年任第7军代参谋长,1939年1月任第16集团军少将参谋长,1941年任第21集团军参谋长,1944年任军训部总务厅中将厅长,1947年任贵州省第2区(独山)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11月任贵州省政府委员,1950年被捕,1951年在贵州被中共杀害。
陈士(1901—1951)少将。号慈航,字子康,湖南桑植人。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毕业。曾任湖南省政府参议,1949年9月任湖南省第9区(沅陵)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50年1月任湖南省第8区(永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0月在湖南桑植和湖北鹤峰交界被俘,1951年1月在湖北鹤峰被中共杀害。
陈阵(1910—1952)少将。原名适堪,字长瑞,湖南茶陵人。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毕业。1936年任第2路军副官处中校课长,1938年夏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上校科长,1941年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1942年春兼任湖南省会警察局局长,1943年兼任湖南省公路局局长,1944年任湖南省第2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并兼任湖南省安仁县县长,1946年任整编第4师102旅副旅长,1947年夏升任旅长,1948年夏任第45军102师师长,1949年2月任第45军副军长,3月兼任第45军97师师长,4月参加阻截解放军渡江战役,兵败后逃往四川,12月27日在四川乐山被俘。1952年12月在湖南茶陵被中共杀害。
陈桐(1897—1951)少将。字伯琴,广东徐闻人,生于广西桂林。广西法政专门学校毕业。1931年9月任福建省防军第3混成旅1团上校团长,不久改任福建省保安第4团团长,1933年7月任第19路军补充师2旅副旅长兼团长,10月任广东省会公安局警士训练所教育长,1935年7月任广东省徐闻县县长,抗战期间曾兼第4战区雷州挺进纵队副司令,1948年7月任广东省第8清剿区少将副司令兼海康县县长,1949年12月5日在广东海康被俘。1951年1月24日被中共杀害。
陈陶(1906—1952)少将。字寿塘,湖南耒阳人。黄埔军校第6期骑兵科、陆军骑兵学校毕业。1947年任骑兵第1旅少将旅长,1948年9月辞职,同年冬拒任陆军骑兵学校教育长,1949年在湖南耒阳被俘。1952年被中共杀害。
陈与参,少将。贵州荔波人。中央军校南宁分校毕业。1949年6月任广西省第10区(宜山)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0月兼任新编第15军新编39师少将师长,1950年任黔桂边区军政司令部总司令,1951年1月在贵州荔波被俘,不久被中共杀害。
陈子贤(1903—1950)少将。名克家,湖南沅陵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炮科、陆军大学第7期毕业。1931年任第63师188旅旅长,1933年4月兼任湖南省保安司令部第4区副司令,参加围剿红军,1948年4月任常澧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949年7月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新编第3师师长,9月任暂编第1军军长,1950年6月4日在湖南沅陵被俘,同年被中共杀害。
陈光中(1897—1949)中将。号德隆,字桂山,湖南邵阳人。早年在湘西为匪,后被湘军收编,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1师1团3营营长,参加北伐,1928年任湘东剿共司令,后任独立第5师第2训练处处长,1929年任独立第7旅旅长兼清剿纵队司令,1930年任新编第32师师长,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任第63师师长,1937年6月任中将,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2月因作战不力被免职囚禁,获释后回乡闲居,1949年8月任湖南省隆回县县长,并任中国人民反共自卫军司令,12月6日在湖南隆回被俘,12月25日在湖南邵阳被中共杀害。
陈伟光(1902—1950)少将。号文炳,贵州郎岱人。贵州讲武堂第2期步科毕业。抗战爆发后任第4军102师305旅612团团长,参加淞沪会战,1939年任第4军102师305团上校团长,参加长沙会战,1940年8月任第4军102师少将副师长,1942年春任第4军102师师长,1944年秋因长沙失守,被撤职查办关押,1948年获释,任国防部少将部员,1949年10月任第19兵团少将高参,12月10日在贵州普安被俘虏。后任贵州省郎岱县支前委员会副主任兼剿匪指挥部副指挥长。1950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陈扶民,少将。长期在西北军任职,抗战期间曾任第30军30师88旅175团团长,并秘密加入中共,1940年因身份暴露被国民党逮捕,获释后投靠日伪张岚峰部,任伪第4方面军第8军军长,抗战胜利后所部被蒋介石收编,1947年任暂编第24师暂编5旅少将旅长,同年12月在解放军发动的平汉、陇海铁路破击战中被俘。后被中共杀害。
陈春霖(1901—1951)中将。名思棣,四川资阳人,生于1901年10月21日。黄埔军校第5期政治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4期毕业。1932年任华北抗日救亡宣传大队大队长,1934年任第40军政训处长,1936年任河南省国民军事教育委员会主任兼河南学生集训总队总队长,1938年任河南省军管区少将参谋长兼军训处处长,1941年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部军务处处长兼干训团教育处处长,1943年调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军务处长兼干训团教育处处长,1944年任第44军149师师长,1945年底任军政部人事处长,1946年兼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人事处长,1947年任国防部副官处处长,1948年6月任国防部副官局局长兼副官学校校长,1949年4月任第44军中将军长,12月24日在四川郫县被俘。1951年11月9日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陈策勋(1900—1950)少将。白族,原名广用,湖南桑植人。云南讲武堂第18期、中央军校高教班第3期毕业。1926年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1师机枪营营长,1927年脱离部队回乡,任桑植县民团指挥,1929年4月任桑鹤联防指挥,1930年2月任新编第31师补充团团长,1932年春任湖南省桑植县县长,1935年任湘西绥靖公署暂编1团团长,后任湖南省第2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39年卸职,1948年任常澧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1949年4月任湘鄂边区绥靖公署第1旅旅长,9月任暂编第1军暂编2师师长,1950年4月26日在湖南桑植被俘,同年被中共杀害。
陈舜统(1904—1950)少将。号致炜,广东琼东人。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毕业。抗战期间曾任鄱阳江防守备区指挥官,第57军政治部副主任,军政部驻第9战区点验组少将组长,1948年任第14编练司令部参谋长,1950年任海南防守总司令部第1路监察官,同年5月在海南万宁被俘,后被中共杀害。
郑清泉(1899—1951)少将。又名范伦,四川大竹人。曾任第21军4师独立1旅1团团长,1934年参加围剿中央苏区根据地,1938年任第72军新编14师1旅少将旅长,参加南浔会战,1939年1月回乡,任大竹联防处副主任,1948年5月任大竹民众自卫队副总队长,1949年10月任国防部挺进军第8纵队少将司令,12月在四川渠县被俘。1951年11月在四川大竹被中共杀害。
庞仲乾,少将。号玄蕴,浙江天台人。中央军校第7期炮科、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34集团军总部作战科长,1938年任中央军校第7分校军士教导团副团长,1939年任第42军预备7师参谋长,1949年任第69军少将副军长,同年12月在四川被解放军包围后自杀身亡。
武庭麟(1892—1952)中将。号歧峰,河南伊川人。陕西陆军模范学校、河南将校讲习所第2期、中央军校高教班第3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2期毕业。1925年春任陕西陆军第2师炮兵团长,不久任陕西陆军第2师3旅旅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8方面军第8师师长,参加北伐,1929年任第2集团军暂编第4师11旅旅长,1931年任第15军64师190旅旅长兼洛阳警备司令,1934年兼任安徽省六安专区行政督察专员,1936年2月任第15军64师师长,10月任中将,抗战爆发后参加忻口会战,1939年10月任第15军军长,曾参加豫中会战、豫西鄂北会战,1946年6月任整编第15师师长,1947年11月4日在河南郏县被俘。1952年在河南洛阳被中共杀害。
林芝云(1901—1952)少将。湖南湘潭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曾任湖南省保安第2团团长,抗战爆发后曾任第6战区游击挺进纵队副司令,1949年任湘鄂赣边区清剿司令部少将司令,同年8月在湖南被俘。1952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林秀山(1899—1951)少将。祖籍福建,生于广西鹿寨。1938年春任柳州师管区补充团中校代团长,7月任鄂东游击第12支队上校支队长,1940年离职,1944年8月任桂林区民团指挥部副指挥官,1949年6月任桂林绥靖公署第2支队上校司令,12月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独立第1师少将师长,1950年1月任桂中军政区第126军军长,1951年2月26日在广西大瑶山被俘,3月25日在广西柳州被中共杀害。
欧阳珍(1892—1950)中将。号紫亭,江西都昌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步科毕业。1929年任宪兵第1团团长,1931年赴日本学习宪警,后任第80师参谋长,第80师238旅旅长,1932年任中央军校驻豫军官教育团教育处长,1933年8月任河南省第11区(陕州)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并兼任陕县县长,1946年任郑州绥靖公署中将高参,1948年改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中将高参,淮海战役后返回故里,1950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罗国熙(1907—1951)少将。名楚材,四川泸县人。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1940年任春任军事委员会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第2团团长,8月兼任第9战区编练处专员,负责训练便衣混成队,1945年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稽查处处长,1948年5月任四川省第7区(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8月又兼任川南游击总指挥,12月29日在四川泸县被俘。1951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罗永年(1909—1948)少将。广东南海人。黄埔军校第6期炮科毕业。1940年任第5军200师政治部副主任,1943年任新编第1军新编22师政治部主任,1944年任军政部第29补训处上校督导员,1945年任军政部第29补训处政治部主任,1947年任第52军2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同年12月任抚顺市市长,后任鞍山市市长,1948年2月19日在鞍山战役中战死。
罗汝正(1908—1973)少将。字必修,福建连城人,生于广西桂林。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52军2师参谋主任,抗战胜利后曾任整编第78师179旅少将副旅长兼迪化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949年9月任整编第78师179旅旅长,9月25日在新疆降共。后任解放军第22兵团第9军26师师长,解放军农业建设第8师师长,新疆自治区政协委员。1973年8月17日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罗贤达(1905—1950)中将。字建三,湖南长沙人。中央军校长沙分校第6期炮科毕业。1938年10月任第18军11师31旅62团团长,1939年3月任第18军11师31团上校团长,1940年参加枣宜会战,1941年9月任第18军11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3年12月任第86军67师少将师长,1945年6月任第66军13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66师13旅旅长,1948年7月任整编第66师中将师长,9月任第66军军长,1949年4月29日在防御解放军渡江战役中被俘。1950年11月于关押中逃跑被杀害。
罗文杰(1893—1950)少将。土家族,原名余华,号润身,湖南永顺人。1923年任湖南泸溪县警备队长,1925年任辰沅清乡指挥部第1团团附,1932年任永顺保安团团长,1936年任湖南省第4区保安司令部上校参议,抗战爆发后任湘西行署清乡委员会委员,1938年任第31集团军补充团团长,1940年任常德军警稽查处处长,后任军统局湘西情报站站长,1949年3月任湘西军政委员会副主任,4月任暂编第1军暂编4师少将师长,1950年5月在湖南龙山被俘,12月在湖南沅陵自杀。
罗廷标(1894—1951)少将。号锦堂,云南文山人。云南蒙自陆军训练所毕业。曾任滇军第3军7旅旅长,1936年任云南省保安第1团上校团长,参加阻截长征红军,1937年任滇黔绥靖公署少将高参兼补充团团长,1938年10月任第58军新编12师36旅少将旅长,后任第1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1946年离职在昆明赋闲,1949年2月任云南省第4区(文山)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2月9日在昆明被俘,1951年秋自杀身亡。
罗泽洲(1891—1950)中将。原名鼎成,字平章,四川蒲江人,生于1891年5月15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毕业。曾任川陕边防军第11混成旅旅长,1923年兼任重庆市员警厅厅长,1925年任川军第11师师长兼成都市政督办,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8军新编23师师长,1933年任四川剿匪军第3路副总指挥,参加围剿红军,1935年被撤职,1937年9月任第47军副军长,出川参加抗战,1942年11月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46年退役,后任蒲江县参议会议长,1949年12月在蒲江被俘。1950年7月17日在成都服药自杀。
罗湘培(1910—1950)少将。贵州遵义人。中央军校第7期步科、中央军校警政讲习班第4期毕业。曾任首都保安员警总队总队长,贵州省第4区(毕节)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9年7月任贵州省保安第4旅少将旅长,11月任贵州绥靖公署独立第2师师长,12月18日在贵州水城降共,1950年3月率部反共,自任反共救国军第8兵团司令,10月在贵州兵败自杀身亡。
岳伯芬(1910—1950)少将。名嗣芳,山东历城人。抗战爆发后在历城组织自卫团抗战,1938年7月接受八路军改编,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纵队第3支队11团营长,9月率部脱离第3支队,1939年任第69军独立1团1营营长,1940年秋任山东省保安第16团团长兼历城县县长,1943年任山东省保安第13旅旅长,1944年出任山东挺进军第25纵队少将司令,抗战胜利后曾任山东省历城县县长兼保安大队大队长,1948年9月在解放军攻打历城战役中兵败出逃,在赴青岛途中被俘,1950年8月20日在山东历城被中共杀害。
周盘(1893—1952)中将。字砥平,湖南邵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骑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1期毕业。早年在湘军任职,1923年任湘军第2师6团团长,1926年秋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1师副师长兼1团团长,参加北伐,1927年任第35军1师师长,1928年任独立第5师师长,1932年6月任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1934年2月任参谋本部高参,1935年夏任陆军整理处军官教育团营附,同年冬任宜昌行营参谋处处长,1936年夏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军官总队总队长,1937年秋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14期学生总队总队长兼教育处长,1939年冬任中央军校第2分校副主任,1940年冬兼任军事委员会第4检阅组中将主任,1942年冬任中央军校第2分校代主任,抗战胜利后退役,1947年4月任邵阳县自卫总队副总队长,1948年9月任第14兵团副司令官,1949年2月兼任第122军军长,4月任湘鄂赣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常德指挥所主任,11月任湘鄂赣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兼驻昆明办事处主任,1950年在昆明被俘。1952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姜鹏飞(1901—1956)少将。辽宁金县人。东北讲武堂第7期毕业。早年在东北军任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降日军,曾任伪华北绥靖司令部部附,伪冀东特别行政区长官,抗战胜利后被蒋介石收编,任冀东挺进军总指挥,后任新编第27军少将军长,1946年8月24日在哈尔滨被俘,9月9日被中共杀害。
项荣还(1910—1950)少将。号遇生,贵州安顺人。中央军校第8期交通科、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4期毕业。曾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通讯连连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不久任军政部少校侍从副官,后任第5军补充2团中校团附,1944年任第5军96师286团上校团长,1945年任陆军步兵学校战术教官,1949年2月任第89军343师少将师长,11月任第89军副军长兼343师师长,12月7日在贵州晴隆被俘,1950年在云南曲靖被中共杀害。
赵世玲(1905—1949)中将。名传壁,山西山阴人。太原北方军官学校、陆军大学第11期毕业。长期在晋军任职,1937年4月任山西牺盟会国民兵军官教导第7团团长,1938年任山西青年决死队第3纵队游击9团团长,1939年任山西青年决死队第3纵队197旅旅长,1940年任第2战区第2游击纵队司令,同年秋任第43军70师师长,1941年5月参加晋南会战,12月任第43军中将军长,1942年任民族革命青年军官教导团教育长,抗战胜利后任山西省防军第1军军长,1946年1月任第43军暂编49师师长,1948年任太原绥靖公署参谋长,1949年4月24日在太原战役中被俘,10月被中共杀害。
赵俊图(1911—1952)少将。湖南醴陵人。中央军校第7期步科毕业。1945年任苏浙皖边区挺进军总部少将高参,抗战胜利后任第12军官总队大队长,1947年任国防部少将部员,1949年任醴陵师管区副司令,同年8月在长沙被俘。1952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赵鸿厚(1904—1952)少将。河南怀庆人。黄埔军校军官训练班第3期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1945年任鄂豫皖边区游击挺进纵队副司令,1946年任郑州绥靖公署军官总队大队长,1948年任徐州剿匪总部军官教导大队副大队长,1949年任长沙绥靖公署军官总队副总队长,同年8月在长沙被俘。1952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赵保原(1904—1946)追赠中将。原名宝元,字玉全,山东蓬莱人。东北绥芬军官讲习所毕业。早年在东北军任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靠伪满,曾任伪满国军第3旅骑兵6团团长,1938年11月在山东率部反正加入国民党军,任山东省保安第3旅少将旅长,1939年3月代理山东省莱阳县县长,8月任山东省第13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0年3月任鲁苏战区胶东游击区指挥官,4月任鲁苏战区暂编第12师师长,1944年2月兼任山东省第2办事处主任,5月任山东挺进军暂编12师师长兼鲁东军区司令,抗战胜利后在鲁东接受日军投降,1946年任第96军暂编12师师长,同年6月8日在山东胶县兵败自杀身亡。后被国民党追赠为中将。
胡栋成(1901—1950)中将。又名栋臣,号立中,广西修仁人。黄埔军校第1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4期毕业。1938年任第93军少将参谋长,1939年参加冬季攻势作战,1942年12月任第93军副军长,1944年参加桂柳会战,1945年1月兼任新编8师师长,4月任第46军副军长,1947年任第8绥靖区中将参谋长,1949年6月任黔桂边区绥靖司令部副司令官,12月27日在广西西隆接受解放军改编,后参与策动反共,1950年1月被解放军杀害。
胡长青(1907—1950)追赠二级上将。字南章,湖南临湘人,生于1907年10月12日。黄埔军校第4期工兵科、陆军大学第9期毕业。1932年任第1师2旅中校参谋主任,参加围剿鄂豫皖苏区,1935年任第1师上校参谋处长,在川西北堵截长征红军,1937年3月任第1军参谋处长,抗战爆发后任第1军1师1旅副旅长,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2月任第1军补充旅少将旅长,不久调任第76军24师72旅旅长,9月任第76军8师副师长,旋兼任中央军校第7分校学生第13总队总队长,1942年5月任第27军45师师长,1945年2月任第57军副军长,未到职,1947年2月任整编第69师中将师长,1948年9月任第99军军长,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4月参加防御解放军渡江战役,9月任第69军军长,1950年1月任第7兵团司令官兼反共救国军第2路总指挥,3月31日在西康孟获岭兵败自杀身亡。1971年7月被国民党追晋二级上将。
胡若愚(1894—1949)中将。又名学礼,字子嘉,云南罗平人。云南讲武堂第6期毕业。1911年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响应辛亥革命,1916年任滇军步兵第11团团长,参加护国战争,1920年任滇军第2混成旅旅长兼任叙府警备司令,同年移师桂林,兼任桂林警备司令,1922年任驻粤滇军第2路司令官兼前敌副总指挥,随唐继尧回滇,1922年春任滇中镇守使兼戒严司令,1925年任滇军第2军军长兼蒙自镇守使,1927年2月与龙云通电讨伐唐继尧,3月任云南省政务委员会主席,并兼任云南讲武学校校长,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39军军长,7月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并特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11月任国军编遣委员会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委员,1929年6月在云南发动政变,失败后寓居上海,1930年赴成都投靠刘湘,从事反蒋活动,6月任青岛市市长,9月反蒋失败再次潜往上海,1933年赴德国学习军事,并以国民政府欧洲军事考察团随员身份,赴法、比、荷、捷、波、苏、英等国考察,1936年回国后寓居香港,1937年任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中将参谋,抗战爆发后任第5战区代理参谋长,1938年1月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高参,军训部部附,同年秋任军事委员会校阅委员会第1组组长,1942年任兰州军官预备学校主任,抗战胜利后退役,1949年2月任第11兵团副司令官,11月26日在广西容县阵亡。
胡受谦(1895—1948)少将。湖北安陆人,生于1895年1月2日。湖北立法专门学校、湖北陆军学堂毕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4旅2团3营营长,1930年任第1师中校参谋,后任第1师参谋处长、补充团团长,抗战爆发后任第1军1师2团团长,1938年任西安军训班班主任,后任甘肃省保安处少将副处长,1941年任甘肃省第4区(天水)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4年任甘肃省第1区(岷县)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6年复任甘肃省第4区(天水)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7年辞职回乡,同年11月任湖北省安陆县县长,1948年2月17日在安陆战役中兵败自杀。
柯愈珊,少将。别号海树,湖北郧西人。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毕业。抗战期间曾任湖北省郧西县县长,1948年兼任第98军少将参议,1949年8月任陕鄂边区指挥部少将指挥官,1950年1月17日在湖北竹溪兵败自杀。
周瑞麟(1884—1950)少将。又名先成,四川仁寿人。第21军军官传习所毕业。曾任四川南岸剿匪总部教导师1旅团长,1935年参加围剿红军,抗战爆发后任第23军副官处长,出川参加抗战,1938年任川江航运处处长,后任四川省动员委员会征调股股长,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副官处长,川黔湘鄂边区绥靖公署少将副官长,后离职回乡,1949年任仁寿县自卫委员会副主任,1950年2月任四川省乐山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兼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反共救国军第6纵队司令,同年在西昌被俘,押解到仁寿被中共杀害。
周静吾(1898—1950)少将。湖北当阳人,寄籍四川成都。四川军事教育团、中央军校高教班第2期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41军参谋处长,出川参加抗战,后任第41军少将参谋长,第22集团军总部参谋处长,抗战胜利后曾任整编第41师副师长,1949年初任川鄂边区绥靖公署少将高参,12月26日在四川什邡降共,1950年3月密谋组织反共,3月28日在成都被俘,6月20日被中共杀害。
周燮卿,少将。又名燮钦,四川江津人。早年在湘军任职,1930年任新编第34师3旅旅长,在湖南追剿红军,1936年任暂编第11旅旅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49年8月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新编2师师长,11月任湘鄂川黔边区反共救国军总司令,1950年7月29日在贵州松桃被俘,9月在贵州铜仁被中共杀害。
孟祥祉(1903—1951)少将。山西灵丘人。曾任山西省蒲县县长,1940年任山西省第10区、第13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6年任山西省大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8年任大同行署主任,1949年5月1日在大同被俘,1950年4月27日被中共杀害。
柏辉章(1901—-1952)中将。号建儒,贵州遵义人。贵州陆军讲武堂第2期毕业。早年在黔军任职,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5军6团团长兼贵州西路清乡司令,1929年任贵州省务川县县长,1932年任第25军2师师长,1934年在滇黔境内参加围剿红军,1935年5月任第102师师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3月参加南昌会战,7月任第4军副军长兼102师师长,并兼任衡耒警备司令,9月参加第1次长沙会战,1943年5月兼任赣南师管区司令,1944年调任第88军副军长,1946年任国防部中将部员,1949年11月任黔北绥靖区副司令,11月24日在贵州遵义被俘。1952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侯之担(1894—1950)少将。名祖佑,字铁肩,贵州桐梓人。贵州讲武学堂毕业。1924年任黔军第3师2团团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5军1师副师长兼旅长,并兼任川南边防军总司令,1931年任第25军副军长兼教导师师长,1935年在乌江阻截红军,兵败后被撤职关押,释放后于1938年寓居贵州赤水,1949年4月任川南边区反共自卫救国军总指挥,1950年9月28日在四川泸县被俘,同年12月在贵州赤水被中共杀害。
钟彬(1900—1949)中将。号炽昌,字中兵,广东兴宁人,生于1900年8月23日。黄埔军校第1期、陆军大学第9期毕业。曾任第5军87师259旅参谋主任,1932年1月参加淞沪抗战,1934年任第36师108旅少将旅长,1935年任第36师副师长兼安庐师管区司令,1937年任中央军校第11期学生第2总队总队长,1938年4月任第71军88师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4月任中央军校第1分校主任,1941年4月任第71军副军长,11月任第10军军长,1942年1月任第71军中将军长,1943年参加远征军印缅抗战,1945年初任青年军第203师师长,1946年3月任青年军第9军军长,9月任国民政府参军处中将参军,1948年8月任陆军第9训练处处长,同年冬任第4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兼第109军军长,1949年4月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4兵团司令官,11月22日在四川白涛镇被俘,12月在押赴北京途中跳崖自杀。
段树华(1888—1953)中将。字育之,山西陵川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7期毕业。长期在晋绥军任职,1928年春任晋军第15师师长,同年改任第36师107旅旅长,1930年任反蒋联军第3方面军第6路军第4军10师师长,参加中原大战,后任第19军209旅旅长,1937年10月任第61军72师师长,参加忻口抗战,1938年7月因伤改任第2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高参,9月任军事委员会第2战区点验委员,1943年任第2战区军粮督运处中将主任,1946年任第2战区军法总监,1947年任山西省参议会参议,1948年当选为国大代表,同年任太原绥靖公署工事组组长,1952年在太原被捕,1953年4月在山西陵川被中共杀害。
高倬之(1903—1952)中将。号昭汉,山西天镇人。山西陆军学兵团第1期步科毕业。长期在晋军任职,曾任第73师197旅393团团长,抗战爆发后参加忻口会战,1938年在绥南参加抗战,后任第35军73师参谋长,1940年3月任第23军73师少将师长,1943年12月任第34军军长,1946年1月部队缩编,任第39军73师师长,1948年初任第34军中将军长,1949年4月24日在太原战役中被俘。1952年12月在太原被中共杀害。
高理亭,少将。绥远莎县人。抗战期间投降日伪,任伪绥西自治联军第2师师长,抗战胜利后所部被国民党收编,1948年任华北剿匪总部归绥指挥所骑兵第13旅少将旅长,1949年9月19日在绥远降共。后任解放军第36军直属暂编骑兵旅副旅长,解放军第106师副师长。1950年6月组织反共,1951年被判处死刑。
郭永胜,少将。曾任宁夏贺兰山警备司令部少将司令,1949年9月率部投诚,1950年3月叛变,任西北反苏讨共救国军司令官,10月在贺兰山区被俘,11月9日在银川被中共杀害。
郭馨坡(1900—1957)少将。名芝塘,河南太康人。1944年任河南省太康县县长,1947年任河南省第7区(淮阳)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4月任第127军310师少将副师长,8月任第127军副军长,后化名潜逃,1956年1月在河南太康被俘获,1957年4月12日被中共杀害。
郭景云,中将。字秀山,陕西富平人。抗战爆发后任第35军101师218旅436团团长,1938年参加绥南抗战,1939年7月任第35军101师302团团长,参加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6月任第35军101师少将师长,1948年1月任第35军中将军长,12月22日在河北新保安兵败自杀身亡。
唐孟恪(1903—1952)少将。又名孟壑,号昌瑛,湖南东安人。湖南陆军讲武堂、中央军校高教班第6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3期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兼第1联络组组长,1942年任第79军参谋长,后任第9战区游击挺进第1纵队司令,1945年任第4方面军少将高参,1946年1任第20绥靖区少将高参兼济南市人民义勇总队副总队长,1947年任整编第2师副师长,1948年9月24日在济南战役中被俘,1949年2月获释回乡,7月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独立第10师师长,10月在湖南东安被俘,1952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唐宪尧(1899—1951)少将。号再兴,四川梁山人。黄埔军校第5期工兵科、陆军大学第11期毕业。曾任川康绥靖公署第1处作战科长,中央军校成都分校上校战术教官,1940年任第30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1946年退役,1949年任川鄂边区绥靖公署前进指挥所代主任,同年11月任国防部挺进军少将参谋长,12月15日在四川渠县被俘。1951年冬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聂国鼐(1904—1951)少将。字强明,湖北云梦人。保定讲武堂毕业。1934年春任湖北省保安第3团团长,1938年任第8军197师569旅旅长,后任第8军197师少将副师长,长期在鄂南抗战,1944年初任洞庭警备司令部少将高参,1946年任湖北省黄安县县长,1948年回乡赋闲,1949年春任湖北省第3区(随县)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50年12月在长沙被捕,1951年在湖北孝感被中共杀害。
聂鹏升(1905—1989)少将。又名远举,湖南保靖人。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毕业。1941年任第5战区暂编第1师少将参谋长,1945年5月任第97军参谋长,后任第17绥靖区经济处处长,1949年1月任湖南省第8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8月兼任永保守备区司令,11月7日在湖南保绥降共。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1957年被划为右派,在湖南洪江自杀身亡。
袁济安(1893—1951)中将。号巨骧,湖北沔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4期步科、陆军大学第7期毕业。1925年任湖北陆军第2师5团团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5军3师3旅少将旅长,1928年3月任湖北省清乡督办公署参谋长,1933年2月任湖北省第10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37年3月任四川省第15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2月调任湖北省第7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39年5月任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1943年任军法执行总监部中将总务组长,1945年6月任国防部中将部员,1946年任武汉行辕中将高参,1948年任长沙绥靖公署中将高参,1949年10月脱离军职,11月在重庆被俘。1951年在武昌被中共杀害。
莫蛟(1909—1950)少将。原名焕玉,广西横县人。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毕业。曾任中央军校南宁分校教务处长,1944年任第46军新编19师56团上校团长,参加长衡会战、桂柳会战,后代理副师长,1946年9月任第10军官总队第4大队大队长,1947年9月任桂南师管区督征官,11月任广西省横县县长,1949年6月任广西省第4区(南宁)行政督察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10月任新编第14军新编43师师长,12月在广西被俘,1950年12月20日在广西横县被中共杀害。
莫御(1901—1952)少将。又名尧斌,号树国,字子能,湖南东安人。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毕业。1939年9月任军政部兵站总监部少将专员,1941年任第50军新编7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参与围攻新四军的皖南事变,1942年任第100军63师副师长,1946年任联勤总部第1补给区铁路运输副司令,1948年5月任衡阳铁道运输司令部副司令,1949年11月在广西被俘,1952年春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夏炯(1897—1950)中将。字斗枢,四川温江人。泸州讲武学校毕业。长期在川军任职,1925年任四川军务督办公署警卫第2大队大队长,1934年任第20军第1混成旅少将旅长,1936年任第20军134师师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10月任第20军副军长,1939年1月兼任第20军133师师长,参加南昌会战、第1次长沙会战,1941年参加第2、3次长沙会战,1943年参加鄂西会战、常德会战,1945年任贵州省民食采购委员会主任,后任贵州省公路局局长,1949年11月任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第2路中将总指挥,1950年8月20日在四川灌县被俘,11月10日被中共杀害。
倪弼(1894—1958)中将。字公辅,江苏江都人。1924年任黄埔军校第1期区队长,1925年任黄埔军校教导团2营营长,1926年春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1师2团团长,参加北伐,7月任新编第1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7年解职回乡闲居,1928年春当选为江苏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常委,1931年夏任江苏省反省院训育主任,后任中央警官学校讲师,抗战爆发后任第3战区军法执行监部少将督察官,1938年任第3战区军法执行监,1941年冬调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并兼任军风纪第1巡察团委员,1944年秋任军风纪第2巡察团副主任委员,1946年春退役,1948年任监察院监察委员,并任苏浙区监察委员行署委员。大陆沦陷后任镇江市清华中学教师,镇江市政协委员。1958年7月31日以反革命罪在江西赣州被中共杀害。
卫持平(1908—1951)少将。学名大衡,号权侯,贵州榕江人,生于1908年2月18日。中央军校第6期警宪班毕业。1936年任宪兵司令部参谋,1937年任宪兵第17团3营营长,1938年参加长沙会战,1940年夏任宪兵第17团上校团长,1942年任宪兵司令部警务处长,1947年秋兼任南京卫戍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并兼任第1届国民大会警卫处处长,同年12月被解职,闲居南京,1949年夏任淞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少将高参,并随部队撤至台湾,不久任贵阳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2月在贵州兴仁北部被俘。1951年2月18日在重庆被中共杀害.
徐经济(1897—1951)中将。字子材,陕西临潼人,生于1897年12月6日。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1930年任陕西省会公安局第3分局局长,1931年任兰州员警厅督察长,1934年任第1师招募处主任,后任陕西省国民军事训练委员会上校主任,抗战爆发后任陕西抗日义勇军第1纵队副司令,1938年6月任陕西省防空司令部少将副司令兼参谋长,1939年2月任陕西省政府保安处处长,并兼任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4团第3总队总队长,1941年冬任陕西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4年任暂编第54师师长,抗战胜利后退役回乡,1949年春任太白守备区司令,8月任第48师师长,11月任新编第5军中将军长兼陕南行署主任,1950年1月3日在四川通江被俘。1951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徐振中(1912—1949)少将。山东益都人。1938年任第5战区游击第22支队1大队大队长,同年脱离部队组建益北抗日游击大队任大队长,1941年任山东省保安第15旅2团团长兼山东省临淄县县长,抗战胜利后任山东省警备第4旅少将旅长,并兼任益、寿、临、广边区警备司令,1946年7月任山东省保安第6旅旅长,1948年9月23日在济南战役中被俘,1949年8月2日在山东益都被中共杀害。
徐继泰(1907—1950)少将。号一菱,江苏灌云人。西北陆军干部学校、中央军校高教班第5期毕业。曾任福建晋江员警大队大队长,抗战爆发后曾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第24集团军总部参谋,1939年任第89军117师349旅旅长,后任江苏省涟水县县长,1941年5月任江苏省第8区行政督察专员兼苏北四县游击总指挥,1942年6月投靠日伪,任伪徐州绥靖军第11旅旅长,伪和平反共兴亚建国第3军军长,抗战胜利后所部被国民党收编,任新编第6路军第5师师长,1946年任两淮盐务局商巡总队总队长,1948年任国防部暂编第6纵队司令,1949年2月任第123军334师师长,5月5日在上海被俘。1950年1月29日在江苏灌云被中共杀害。
徐鹏云(1883—1947)中将。字仙峰,河南嵩县人。1908年投入镇嵩军从军,1934年任第15军64师副师长,后任安庆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1938年任第15军副军长,在中条山参加抗战,1942年离职,1944年任河南省保安第5团团长,1947年任嵩县城防指挥部副总指挥,同年9月在嵩县沦陷时战死。
梁彩林(1898—1952)少将。广东鹤山人。曾任第65军187师副师长,1946年夏任整编第65师187旅少将旅长,7月在苏北如皋战役中被俘。1952年在镇反中被中共杀害。
《黄花岗》2008年第3期
- See more at: http://www.botanwang.com/articles/201511/%E8%A2%AB%E4%B8%AD%E5%85%B1%E6%9D%80%E5%AE%B3%E7%9A%84%E8%BE%9B%E4%BA%A5%E5%85%83%E5%8B%8B%E5%92%8C%E6%8A%97%E6%97%A5%E5%B0%86%E9%A2%86.html#sthash.yqXJAWQF.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