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5日 星期六

殉道圣人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皇后

 

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
黑森和莱茵大公国公主,俄罗斯皇后
Alexandra Fyodorovna LOC 01137u.jpg
俄罗斯皇后、芬兰大公妃
统治1894年11月26日–1917年3月15日
(22年109天)
加冕1896年5月14日(23岁)
前任玛丽亚·费奥多罗芙娜
继任二月革命发生,帝制被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结束。
出生1872年6月6日
 德意志帝国黑森大公国达姆施塔特
逝世1918年7月17日(46岁)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叶卡捷琳堡伊帕切夫别墅
安葬1998年7月17日
配偶尼古拉二世
子嗣
全名
阿历克丝·维多利亚·海伦·露薏丝·贝娅特丽丝
Alix Viktoria Helene Luise Beatrix
王朝黑森-达姆施塔特
父亲黑森大公路德维希四世
母亲英国的爱丽丝公主
宗教信仰俄罗斯东正教
签名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的签名

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皇后俄语Императрица Александра Фёдоровна)1872年6月6日-1918年7月17日),是俄罗斯帝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皇后。亦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

原名维多莉亚·阿历克丝·海伦·露薏丝·贝娅特丽丝(德语:Viktoria Alix Helene Luise Beatrice Prinzessin von Hessen und bei Rhein),或称阿历克丝公主,是德意志帝国黑森和莱茵大公国公主,由东正教教堂受洗后按照俄国宫廷传统,改名为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她也是著名的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她支持以专制手段来控制国家,与俄罗斯东正教颠僧拉斯普京的关系也是她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十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后,她与丈夫及子女被布尔什维克秘密处决。2000年与家人,被俄罗斯东正教会封为殉道圣人。或称圣亚历山德拉。

早年[编辑]

15岁时

亚历山德拉皇后原称阿历克丝(她母亲名字爱丽丝的德文发音),生于黑森和莱茵大公国达姆施塔特。她的父亲是德意志帝国黑森和莱茵大公路德维希四世。她的母亲艾丽斯公主,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次女。

阿历克丝在1872年7月1日由路德派教堂洗礼,并与其他四名姊妹一同取得母亲的姓名。爱德华七世亚历山大三世都是她的教父

1878年阿历克丝6岁染上白喉,兄姐和她虽痊愈,但母亲和妹妹玛丽却因此病故。过后和一兄四姐一起被外祖母接到英国居住和受教育。阿历克丝在英国度过她的童年时光,并时常与她的英国亲戚住在一起,她与她的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相当亲密,时常被认为是女王最宠爱的外孙女。原本乐观的阿历克丝在她母亲和妹妹去世后,她变得越来越沉闷和孤僻。最严重时,甚至到了无法接受任何人忠告的地步,包括原本亲密的外祖母在内。

1881年

在1884年阿历克丝12岁时,二姐伊丽莎白(艾拉)嫁给俄国亚历山大三世的弟弟谢尔盖大公。在婚礼上,她结识了16岁的俄国皇储尼古拉,两人一见钟情,于是开始秘密恋爱

在1892年阿历克丝20岁时,她父亲也去世了。她的长兄恩斯特·路德维希继位成为黑森和莱茵的大公

婚姻[编辑]

亚历山德拉和尼古拉的婚礼
亚历山德拉和尼古拉的订婚照
亚历山德拉和尼古拉的订婚照

亚历山德拉结婚的年纪在那时算是相当晚的。尽管家里的人极力赞成,她还是拒绝了爱德华七世的长子克拉伦斯公爵艾伯特·维克托的求婚。她当时已经和俄罗斯皇储秘密交往,刚开始亚历山大三世并不赞成他们的婚事,但由于他本人四子中已连丧二子(次子亚历山大和三子乔治),而幼子米哈依尚未成年,加上患有肾病,在病痛中只好忍痛答应让他们成婚。

相当困扰亚历山德拉的是她必须放弃基督新教路德派的信仰,因为俄国皇后必须是东正教教徒;但她最终被说服,而且后来还变为相当忠诚、甚至接近狂热的东正教信徒。她与尼古拉在1894年4月订婚,亚历山大三世在那一年的11月初去世,年仅26岁的尼古拉成为了全俄国的沙皇。

亚历山德拉与尼古拉在1894年11月26日于圣彼得堡冬宫结婚。他们生下五名子女:

肖像名字出生日期去世日期备注
Olga1910.jpg奥丽加女大公1895年11月15日儒略历11月3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22岁, 8个月零3天
Tatiana in court gown 1910.jpg塔季扬娜女大公1897年6月10日儒略历5月29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21岁,1个月零8天
Maria Nikolaevna.jpeg玛利亚女大公1899年6月26日儒略历6月14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19岁零22天
Anastasia1909.jpg安娜斯塔西亚女大公1901年6月18日儒略历6月5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17岁零1个月
Alexei Nikolaevich, Tsarevich of Russia 02.jpg阿列克谢皇储1904年8月12日儒略历7月30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13岁11个月零6天

不幸的是,亚历山德拉是血友病带原者,这是她母亲经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所遗传的。亚历山德拉将血友病遗传给了唯一的儿子阿列克谢。

皇后亚历山德拉[编辑]

亚历山德拉和她的女儿,左起奥尔加、塔季扬娜、亚历山德拉、安娜斯塔西亚、玛利亚,1913年
身着戎装的亚历山德拉

1896年5月26日,尼古拉和亚历山德拉在莫斯科进行了奢侈的加冕典礼,正式成为俄国的沙皇和皇后。

加冕典礼后,按照传统,皇室在莫斯科郊外的霍登练兵场向民众分发礼品——男性得到印有双头鹰徽章的啤酒杯,女性得到印有相同图案的手帕。由于谣传礼物即将发完,因此引发人群拥挤,许多人跌入打靶用的掩体中,被人踩踏而死。霍登卡练兵场惨案的死者多达2000多人,1万多人受伤,被视为另一项不祥的征兆。当晚沙皇和皇后出席了法国大使为其举办的豪华舞会,在民众中引起极大的愤慨。

亚历山德拉在俄国人民之中相当不受欢迎。对于十分迷信的俄国人来说,他们第一次看到未来的皇后是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葬礼上,一些俄国老太太划着十字喃喃地说“她是跟在棺材后面来到我们这里的”。许多俄国贵族称亚历山德拉为“黑森的苍蝇”。她缺乏身为皇后的魅力和社交技巧。俄国对她的冷淡对待让她相当沮丧,她宣称自己对于俄国朝廷品行和礼仪的散漫相当厌烦。相比之下前任皇后—皇太后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相当受欢迎(而且当时也依然年轻),在朝廷里也有着更高的地位。

在俄国,与一般欧洲皇室不同,皇太后的地位高过皇后,这层阴影使得家族里无法达成和谐的关系。她替沙皇生下的前四个孩子都是无法继承皇位的女儿,也使得她遭受更多批评。

亚历山德拉强烈地保护丈夫身为沙皇的地位,积极支持以独裁手段来巩固他的权利。她强烈拥护君权神授说,认为沙皇的权力并不需要争取人民的认可。

拉斯普京[编辑]

阿列克谢在1904年8月12日出生,当时正值日俄战争的高峰。皇储的出生确保了俄国沙皇宝座的继承权,而亚历山德拉也达成了她身为皇后的最重要目标,替沙皇生下一个男孩。但喜悦并没有维持太久,阿列克谢被检查出罹患了血友病,而病源显然是从亚历山德拉的家族 (首位带病成员正是著名的维多利亚女王) 遗传过来的。

血友病在20世纪初期被视为是致命的疾病。经由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遗传,血友病传染了许多欧洲王室家族。亚历山德拉的次兄、以及舅舅利奥波德王子都死于血友病;病源也经由维多利亚女王其他女儿的遗传传染给了西班牙和普鲁士王室家族。阿列克谢身为唯一合法继承人,却罹患了在当时被视为是不治之症的血友病,这个消息被俄国人作为不可告人的秘密。

亚历山德拉首先寻求俄国医生和医院以治疗阿列克谢;然而他们的治疗都失败了,亚历山德拉在沮丧之余转而将希望置于宗教和神秘力量上。其中一个人便是拉斯普京,拉斯普京对阿列克谢治疗成功的原因至今仍难以解释。拉斯普京的不得人心,加上有关他的黑暗传闻使得沙皇一直与他保持距离。1912年当家族正在波兰旅行时,阿列克谢的血友病突然恶化,在大腿和鼠蹊部的出血使他可能有生命危险,这时亚历山德拉接受了一个密友的建议,向拉斯普京发出求救电报,拉斯普京回应的建议则是:阿列克谢的病况正处在最糟的时候,应该让医生们远离他使他得以自行回复,他的建议果真生效,阿列克谢逐渐回复了。于是从1912年开始,亚历山德拉越来越依赖拉斯普京,相信他有能力治愈阿列克谢的疾病。这种依赖增强了拉斯普京的政治权力,使他得以在稍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严重损害罗曼诺夫皇朝的根基。

第一次世界大战[编辑]

俄国皇室家族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改变了俄国和亚历山德拉的命运。战争由俄罗斯帝国的罗曼诺夫皇朝对抗德意志帝国霍亨索伦王朝。亚历山德拉的出生地、也是她娘家的黑森和莱茵大公国,乃是德意志帝国的附庸。这使得她在俄国人民中相当不受欢迎,她还被指控与德国人勾结。德皇威廉二世也是亚历山德拉的表兄。相当讽刺地,皇后亚历山德拉和皇太后玛丽亚少数几件意见一致的是—她们都讨厌威廉二世。

沙皇于1915年前往前线以亲自指挥军队,留下亚历山德拉掌理圣彼得堡。亚历山德拉对于处理政务并没有天分,而且时常重新指派新的大臣,造成政府一直处于不稳定而又效率低落的状态。这在国家的消耗战中尤其是相当致命的,造成军队和平民人口都无法取得适当的补给。她将心思专注于拉斯普京自私的提议,她与拉斯普京间还被广泛谣传有着性关系(但事实上并不是)。中伤她的谣言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激烈,而且她还被认为是德国派遣来俄国的间谍。拉斯普京最后终于在1916年被德米特里·巴甫洛维奇·罗曼诺夫大公和费利克斯·尤苏波夫亲王所刺杀。

亚历山德拉非常钟情于沙皇,但对他的爱却夹带着强烈的操控欲和支配欲。

革命[编辑]

到了1917年,俄国已经被大战拖垮,二月革命于是爆发,迫使沙皇退位。亚历山德拉于是处于相当危险的处境,这时俄国人民已经普遍的痛恨沙皇和皇后。尽管亚历山德拉和尼古拉都是为乔治五世的表弟妹,但乔治五世察觉到他们(特别是亚历山德拉的德国背景)在俄国和英国的不得人心,拒绝让他们至英国避难,以免造成的后果可能危及他自己的王位。[1]

在革命后成立的俄国临时政府将尼古拉和亚历山德拉全家幽禁于他们的主要住宅—位于圣彼得堡近郊的亚历山大王宫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在1917年8月将他们迁往西伯利亚托博尔斯克,远离首都以避免遭受伤害。他们一直待在托博尔斯克,直到十月革命爆发、布尔什维克革命夺权后,在11月他们被迁往由红军控制的叶卡捷琳堡。1918年7月16日(或17日)的凌晨,沙皇、皇后、四名女儿和严重生病的阿列克谢,包括其他几名忠心跟随的仆人和医生,被布尔什维克士兵在伊帕切夫别墅的地下室集体枪决。

遗体鉴定和葬礼[编辑]

亚历山德拉的画像

依据行刑的布尔什维克军官雅可夫·尤洛夫斯基的笔记,在罗曼诺夫皇朝家庭于地下室被枪杀后,亚历山德拉的尸体与沙皇、子女以及仆人们的尸体,被脱去身上的衣服,衣服被集中燃烧掉。最初尸体被扔进叶卡捷琳堡北方12哩的一个废弃矿坑,但不久后尸体又被重新捞起。阿列克谢和安娜斯塔西亚的尸体被泼上硫酸,但经过试验,发现这种毁尸方法速度较慢,于是剩下的尸体被泼油焚烧,残骸肢解后,埋在一段铁路枕木的下方。

1990年苏联垮台后,除了两名子女的尸体仍未找到外(通常被认为是阿列克谢和安娜斯塔西亚),所有家族成员和仆人的尸体都被发掘出。埋尸的地点最初纪录在布尔什维克军官的笔记中,但到1990年代才得以曝光。1976年便已有两名学者秘密找寻埋尸地点,成功发现主要的尸体埋藏处,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而没有公开,将土堆埋回原处[2]

直到1991年,其中一名学者在叶利钦的支持下,召集考古学家和科学家小队一同发掘出所有尸体,并对所有骨骸实行进一步的鉴定。DNA测试是鉴定尸体的主要手段,经由采自菲利普亲王(亚历山德拉大姐的外孙)的血液样本以鉴定他们的DNA。尼可拉的遗骸则由他弟弟格奥尔基·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的样本获得鉴定。在经过几年鉴定后,在他们被处死第80周年的1998年,亚历山德拉、尼古拉和他们的子女(除了当时尚未发掘出的阿列克谢和安娜斯塔西亚外)被重新隆重地埋葬于圣彼得堡彼得保罗大教堂中。

2000年,亚历山德拉、尼古拉和他们的子女,以及在俄国革命时被害的其他几名王室成员一起,被俄罗斯东正教会封为殉道圣人

祖先[编辑]

参考文献

遭背叛经历惨痛 乌克兰能否认清中共?

 李正宽

2月下旬,当俄罗斯的武装部队兵临城下的时候,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并没有逃离基辅,而是带着勇敢的乌克兰人民用生命守护这个国家。威武不屈的乌克兰人不但赢得了自由社会的尊重和同情,他们的意志和勇气也让很多似睡非睡的西方人清醒过来,很多国家开始抛弃绥靖政策。

连日来,欧、美、英、日等主流大国大力支持乌克兰、谴责并加紧制裁俄罗斯;就连中立国瑞士、瑞典也放弃“中立”,或制裁俄罗斯,或对乌克兰出手相助,这让身陷战争泥潭的乌克兰人倍感欣慰。

然而,乌克兰人或许做梦也未曾想到,自己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掏心掏肺结交了三十年的“老朋友”中共竟然在关键时刻落井下石:不仅对国际媒体表示“理解俄方”、将俄军入侵行为美化成“合理关切”,还暗地里给遭到制裁的俄国“输血”,甚至派出网络水军猛放口炮,往乌克兰人民的伤口上狠狠地撒盐,称乌克兰该挨打,俄国入侵是在“解救乌克兰”,并放言希望乌克兰男人死光,要收留乌克兰年轻美女……

如今,排共情绪伴随着犹未停息的战火,在乌克兰的大街小巷弥漫开来。不知,被激怒的乌克兰人是否已经感受到了,这个正在噬咬自己的冷血猛兽,正是当年亲自放在怀中温暖过的毒蛇。而这一切还得从三十年前说起。

乌克兰大力援共 加速中共军事发展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苏共解体,乌克兰继承了前苏联较为先进的军工业。1992年1月4日,刚获得独立的乌克兰几乎在第一时间与中共建交。处于转型期的乌克兰与中共越走越近,在军事设备、军事技术等方面大力援助中共。

在军事设备方面,乌克兰的“瓦良格号”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共引以为傲的“辽宁号航母”;不仅如此,乌克兰索性连“瓦良格号”的设计图纸也一并交给了中共。在过去20多年里,乌克兰向中共出口了逾30类军事技术,涉及到用于航空母舰、大型舰艇动力系统、大型运输机设计、超音速高级教练机、坦克发动机,以及空对空导弹等关键装备。

而在军事技术方面,乌克兰数千名军工人才为中共效力。比如,根据2014年“泰山学者”计划细则,有着“航母之父”美誉的乌克兰专家瓦列里•巴比奇及其团队被中共花重金引进,为中共打造第二艘航母立下了“汗马功劳”;乌克兰著名航空专家金琴科•瓦列里•彼德罗维奇被中共通过“外专千人计划”引进,他曾任乌克兰国家信息科学院通信院士、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基辅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系副主任,主持和参与过世界最大飞机“安-225”的设计和测试……

中共某党校旗下刊物“军事博见”曾亲口承认:中共军工掘尽乌克兰红利。2014年1月,中共喉舌环球网曾发文承认:没乌克兰就没中共的国防成就。

此外,中共极为重视的“探月计划”也仰仗着乌克兰的科技。乌克兰主要媒体“第24频道”曾报导,乌克兰为中共雄心勃勃的探月和太空项目提供了帮助。美国之音表示,中共用腐败手段开路,轻易从乌克兰获得尖端和敏感科技。

乌克兰在经济上与中共深度捆绑

2011年,乌克兰与中共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开启了双边合作机制,在经贸、农业、航天、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

2016年,中粮集团全资子公司中粮农业在乌克兰南部的尼古拉耶夫海港启动了一个价值数亿元人民币的粮食码头项目。

2017年,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在签署了在首都基辅建设地铁线路的协议;同年,乌克兰加入了中共对外渗透和扩张的“一带一路”项目,是欧洲最早加入该项目的国家之一,成为中共渗透欧洲的重要枢纽。

2019年,乌克兰把在基辅地铁安装4G网络的项目承包给了中共的“间谍企业”华为。2020年,乌中双边贸易额高达近150亿美元,中共成为乌克兰最大贸易伙伴。

2021年6月,乌克兰经济部次长暨贸易代表卡奇卡与中共进行农业合作会议,称赞中共是“乌克兰在亚洲最重要的战略伙伴”。就在当月,乌克兰与中共签署文件,同意由中共提供“低利优惠贷款”,“协助”基础建设,包括机场、公路、铁路、港口等等,持续推动经贸合作。中共俨然成为乌克兰基础建设的最重要金主。

2021年7月,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与中共高层进行电话高峰会谈后,兴奋地表示,中共参与、投资乌克兰交通和城市基础建设,对乌国相当重要,并强调“乌克兰可以成为中企进军欧洲的桥梁”。

主要政党在价值观上向中共靠拢

2017年7月4日,乌克兰时任总理尤莉娅·季莫申科会见中共驻乌大使杜伟,热烈祝贺中共成立95周年,称乌克兰“祖国党”愿加强与中共之间的党际交流,乌克兰应借鉴中共的“治国”经验。

2021年7月,据《美国之音》报导,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和他所领导的政党“人民公仆党”向中共恭贺建党百年。不仅如此,该党国会党团领导人接受中共官媒采访时还表示,乌克兰应该学习中共的经济发展经验,强调“人民公仆党”与中国共产党拥有共同理念,都是“为人民服务”。

除了“人民公仆党”,乌克兰国会中另外两大党也都纷纷祝贺中共建党百年。由此可见,乌克兰政坛在价值观上普遍与中共靠拢。

乌政府不愿在人权问题上谴责中共

• 香港问题

2020年5月28日,中共无视《中英联合声明》以及《香港基本法》,在其全国人大会议上强行“表决”通过了《港版国安法》的草案,将香港的民主自由彻底摧毁。国际社会纷纷谴责中共违背承诺,独裁暴力。

然而,乌克兰时任总理季莫申科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声称,香港国安法等事务是中国“内政”,他国“无权”干涉。

• 新疆问题

2021年春以来,欧、美、英、加等国先后就“中共侵犯新疆人权” 联手出击,宣布对中共官员进行实锤制裁,实施旅行禁令和资产冻结。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1989年六四屠杀以来,欧盟和英国首次动真格,团结一致制裁中共。

2021年6月,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包括美、英、德、法、加、澳、乌等在内的40个国家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呼吁对中共侵犯新疆人权问题展开不受限制的调查。然而,乌克兰在关键时刻临时撤回了该国的签署文件。

中共对乌克兰开“空头支票”

2013年12月,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在北京与中共签署了《中乌友好合作条约》(简称《中乌条约》)和《中乌关于进一步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简称《中乌声明》)。

中乌条约》第四条,中共承诺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证;第五条,中共承诺维护乌克兰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第六条,中共承诺不采取任何损害乌克兰主权、安全或领土完整的行动……

而在《中乌声明》中,中共再次声称:“在乌克兰遭到使用核武器侵略或受到此种侵略威胁情况下,向乌克兰提供相应安全保证。”

可是,几个月后的2014年年初,俄罗斯就对乌克兰出兵,吞并了克里米亚。而中共对此却装聋作哑。

如今,俄罗斯已经全面入侵乌克兰,并发出了核武威胁,而此时的中共早已把《中乌条约》与《中乌声明》抛诸脑后,不但不保护乌克兰,反而反对国际社会制裁入侵者,并为俄罗斯提供经济援助。

结语

乌克兰与中共的交好,一方面是源自于所谓“中苏友谊”的历史情结,另一方面是由于乌克兰被中共营造出来的虚假“经济繁荣”所迷惑,再一方面就是乌克兰被中共的花言巧语和“空头支票”所欺骗,以致于盲目跟随、信任、并支持中共。

其实,大纪元社论《九评共产党》早已指出:“历史的教训是:共产党的任何承诺都不能相信,任何保证都不会兑现。谁在什么问题上相信了共产党,就会在什么问题上送掉小命。”

2020年3月10日,大纪元发表特稿文章,指出:为政者,一旦错信了中共,就可能将自己以及无数国民都推入深渊。远离中共,拒绝中共,作为个人、组织和国家,都可以因此而远离灾厄。

如今,英勇的乌克兰人正在艰难地抵抗俄国的炮火,而他们曾经信任和仰赖的中共早已弃他们而去。虽然目前战局未定、乌克兰人还在遭受着巨大的损失,但如果他们能够在血的教训中认清中共的邪恶本质,彻底抛弃中共,相信终会拨云见日。

大纪元首发

2022年3月4日 星期五

基辅地铁内部,全市防空洞

 在基辅,每天晚上,地铁站都会挤满多达一万五千名平民。Emanuele Satolli 为《纽约客》拍摄的照片

基辅地铁内部,全市防空洞

在整个乌克兰,尤其是在俄罗斯猛烈进攻的城市,地下空间变得非常宝贵。

白军(俄语:Белое движение)

 

白军
Бѣлое движенiе
Белое движение
参与俄国内战
Flag of Russia.svg
活跃期1917年–1923年(残部在海外活动至1960年代)
意识形态反共主义
领导人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1918年11月–1920年1月)
尼古拉·尤登尼奇
拉夫尔·科尔尼洛夫
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1920年)彼得·弗兰格尔 (1920年)
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维奇·谢苗诺夫(1920年–1921年)
米哈伊尔·季捷里赫斯(1922年)
阿纳托利·佩佩利亚耶夫(1923年)
盟友协约国干涉军

 大英帝国
 捷克斯洛伐克
 大日本帝国
 法国
 希腊王国
 意大利王国
 塞尔维亚王国
 美国
 中国

对手 苏维埃俄国

后继者: 苏联


 乌克兰黑军
Red flag.svg 社会革命党左翼
 绿军


Flag of the Mountainous Republic of the Northern Caucasus.svg 北高加索山区共和国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
 波兰第二共和国


战役、战争俄国内战
苏联入侵新疆[1]
1937年新疆战争[2]

白军(俄语:Белое движение)是指1918年-1920年期间在俄国内战中对抗苏联红军[3]的政治运动及其军队,主要由支持沙皇的保皇党和自由主义者等反布尔什维克势力组成[4][5]。俄罗斯内战期间,白军是一个大帐篷政治运动,代表着俄罗斯的一系列政治见解。流亡者经常分为自由派和较保守派。有些人希望恢复罗曼诺夫王朝,例如居住在意大利的俄罗斯亲王尼古拉·罗曼诺维奇(1924-2014)和居住在美国的安德鲁·安德烈耶维奇王子(1923-2021)。一些流亡者希望在俄罗斯组建真正的宪政民主共和国。

结构与思想[编辑]

意识形态[编辑]

白军是苏联红军的对手。白军的目标在十月革命前是保持沙俄的秩序与法律。

白军以俄罗斯传统党派为基础,而在沙俄时代沙皇常冠以“白色沙皇”之称。白色成为皇室的代表颜色。

英国议会有影响力的领导人温斯顿·丘吉尔亲自警告安东·邓尼金将军(其原先是帝国军将领,后来成为白军的主要领导人,他的部队对犹太人进行了大屠杀和迫害):

如果继续收到犹太人被迫害的消息,在议会中争取对俄罗斯民族事业的支持将更加困难。

许多白军领导人在接受专制统治的同时仍对“政治”(演讲,选举和政党活动)表示怀疑。除了反布尔什维克和反对共产主义之外,白军没有固定的意识形态。

该运动没有制定外交的计划。白军在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对德意志帝国俄罗斯西部波罗的海国家,波兰乌克兰在东线的长期占领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诸如安东·邓尼金之类的白军领导人主张俄罗斯人建立自己的政府,声称军方无法替俄罗斯人决定。其他大多数白军领导人承认,海军上将亚历山大·科尔恰克在鄂木斯克成功建立了临时的战时政府,但由于失去了军队而垮台。

某些与白军运动结盟的军阀,例如格里戈里·谢苗诺夫罗曼·冯·恩琴,除了他们自己的权力以外,不承认任何权威。白军的成员可能是君主主义者,共和主义者,右派或立宪民主党。白军领导人中,拉夫尔·科尔尼洛夫和邓尼金都不是君主主义者,而彼得·弗兰格尔则是愿意为俄罗斯共和政府服务的君主主义者。此外,其他政党也支持反对布尔什维克的白军,其中包括社会革命党,以及其他反对列宁的人。根据时间和地点,某些白军的支持者可能会效忠于红军。

与布尔什维克不同,白军没有共同的意识形态或政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行动彼此完全独立,几乎没有协调或凝聚力。白军的组成和指挥结构也各不相同,一些是一战后的退伍军人,一些是的新的志愿军。

组织[编辑]

白军的主要将领有高尔察克等。白军的其他一些军队有1918年5月底5万余名奥匈战俘编制成的捷克斯洛伐克兵团等。

白军[编辑]

俄罗斯南部的志愿军是白军中最杰出和最大的一支。志愿军于1918年1月以一支组织精巧的小型军队起家,随后迅速壮大。库班哥萨克人加入了白军。1918年2月下旬,由于红军的推进,在阿列克谢·卡列金的指挥下,有4000名士兵被迫从顿河畔罗斯托夫撤退。

管理[编辑]

白军的领导人和第一批成员主要来自军官阶层。许多人来自贵族之外。例如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夫邓尼金(有农奴家庭的祖先),拉夫尔·科尔尼洛夫(哥萨克人)。

白军将领从未掌握过行政管理。他们经常利用“革命前工作人员”或“具有君主主义倾向的军官”来管理白军控制地区。

白军通常是无序的。白军控制地区有多种货币,汇率不稳定。主要货币,即志愿军的卢布,没有黄金储备

战争[编辑]

1918年11月至1919年2月,英法军队13万人在俄罗斯南部的新罗西斯克、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著陆。后期的英、美、日等国的援军则在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海参崴等地登陆,加强对白军的协同防御。

Denikin poster.jpg
Russian civil war in the west.svg

南线[编辑]

Ivan Vladimirov flight-of-the-bourgeoisie-from-novorossiysk-in-1920.jpg

南方的白人组织始于1917年11月15日(旧历),由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夫领导。

南线的特点是大规模行动,对布尔什维克政府构成了最危险的威胁。 邓尼金在1919年对莫斯科的进攻失败后,俄罗斯南部武装部队撤退。1920年3月26日至27日,志愿军的余部从新罗西斯克撤离到克里米亚,在那里与彼得·弗兰格尔军合并。

东部(西伯利亚)前线[编辑]

北线和西北线[编辑]

内战后[编辑]

反布尔什维克俄国人流亡国外,聚集在贝尔格莱德,柏林,巴黎,哈尔滨,伊斯坦布尔和上海。他们建立了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的军事和文化网络,例如哈尔滨的俄罗斯社区和上海的俄罗斯社区。此后,白俄的反共活动家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基地,许多难民移民到该基地。

1920年代和1930年代,白俄运动在俄罗斯境外建立了组织,其目的是通过游击战废除苏维埃政权,例如俄罗斯全军联盟和俄罗斯全国联盟,是由一群年轻的白俄于1930年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成立的反共组织。

一些人在1920年代支持阿尔巴尼亚的佐格一世,一些人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独立服务。在1937年新疆伊斯兰事件期间,白俄还与苏联红军并肩作战。

人物[编辑]

相关电影[编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