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为何不愿“平反”?错在韩战拼死回祖国
作者: 严家伟
母世新韩战中拼死突围跑回祖国,毁了一生。图为1951年美军155mm自走炮在向汉城北部开火。(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毛泽东当权时期,中国的冤案多如牛毛。邓小平上台后,其中不少人得到了纠正即所谓“平反”。这些人当然是不幸中之大幸。然而我有一位难友,却在获得“平反”后,不但高兴不起来,反而遮遮掩掩,像做贼似地不敢声张。这真应了那句俗话:年年怪事有,此事更稀奇。
一
这位朋友叫母世新,四川筠连县人。母家在当地系望族名门。母世新的祖父是国民政府时筠连县的县国民参议会的参议长,且家道殷实,所以1949年共产党一来,其家肯定是被打击的对象。财产没收,老一辈中的不是被杀就是劳改,真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惟有小孙子母世新却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
此时母世新年方十八九岁,高中毕业,身体壮实。1950年韩战爆发,不久中共亦卷入其中,急需兵源,母世新便顺利应征入伍到了朝鲜。由于他身体素质好,人又机智聪明有文化,当然强过那些文盲兵,几次仗打下来便升为班长。这时的母班长经过部队的教育、“洗脑”,一心要背叛原来的“剥削阶级”,跟着党闹革命,“解放全人类”。雄心壮志比天高,冲锋陷阵非常勇敢。但正当其部队冲过三八线以南不久,强大的联合国军却从他们的背后将其部队拦腰斩断,母班长所在的团几乎全部被歼灭。母与排长拼死突围,摸爬滚打钻山林走小路,昼伏夜行终于逃回部队。但就在到达的那一刻,排长因伤势过重不治而亡,母世新又一次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
韩战结束后母世新随部队回国。不久国内开始了肃反运动,就是要清查一切“暗藏的反革命分子”。部队的外出调查人员了解到母的家族背景系“恶霸地主”,且与共产党有“杀亲之仇”。于是有高度阶级政治觉悟的中共政工人员联想到韩战中的那次突围战斗,“怎么你母世新一人逃回来了?”你不“壮烈”倒也罢了,但会不会是美国人抓到你后又放你回来要你当特务呢?从阶级斗争的观点来看完全有可能。不过人家当时毕竟还叫“最可爱的人”,无凭无据,无法下结论。但为了万无一失起见,便请他老兄“光荣复员”了。由于这层原因,他也没资格到机关单位“吃皇粮”,而是安排回老家“修理地球”(即种地当农民),并给了他一个有名无实的农村团支部书记的职务。母世新看着那些一起在部队的低智低能儿,一个个都分到地方上当了干部、工人,自己在韩战中哪点也不比他们差,没有功劳也有点“苦劳”吧,却落得个最后修理地球的待遇,心里自是不服气。但这时,“党妈妈”又来给他作“思想工作”了。他们说“革命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无高低贵贱之分”,又说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军和助手,叫你任团支书也是党对你的信任嘛。于是母世新又一次听从了党的教育与安排,便“扎根”农村了。
二
光阴似箭,很快就来到1957年,整风鸣放开始了。二十几岁的母世新,人再聪明也猜不透“毛伟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于是响应号召带头给领导提意见。当时他们的区委张书记和一位妇女主任关系暧昧,是尽人皆知的公开秘密。但聪明人都只在背后指指点点。可愚蠢的母老兄竟在整风鸣放的会上给书记提了出来。虽然话说得比较客气,只是请书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今后多加注意检点一些,以免影响不好。但已经使书纪大人脸上红一块,白一块了。“知趣”的人连忙出来打岔、圆场,“王顾左右而言他”,事情也就敷衍过去了。也没说谁对谁不对,反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嘛。书记当然照样当,与情人照样“陈仓暗渡”,天下依旧太平。但母世新的祸根却已深深埋下,只待“秋后算账”了。
1958年的春天,母世新在亲友的撮合下,与当地一位农村姑娘正式结为伉俪。就在他二人一同走上婚姻的殿堂,在中国人所谓的“洞房花烛夜”的晚上,我们精明的张书记,不失时机地向母世新举起了复仇之剑。
洞房门外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敲门声,起初母世新还以为是亲友来“闹房”。中国的风俗,新婚之夜至亲好友可以到新房里来玩笑打闹,谓之闹房。于是便说“快十一点了,别闹了”,谁知房外却恶狠狠地骂道:“放你妈的屁,谁给你闹?再不开门老子开枪了!”母世新一听知道不对头,连忙开门。接着,几个五大三粗的“基干民兵”手里拿着枪与绳子,一下子便冲了进来。不由分说将母世新捆上就往外拉,母大叫“你们干什么,我犯了什么法?”得到的回答是“你犯了什么法你自己还不明白,还消向吗?”这真是世界上最妙的答案。新娘吓得哭天喊地,亲友四邻也被惊动了。那时中国根本没有什么《逮捕拘留条例》,农民更不懂这些。内中有两个胆大点的乡亲终于问了一声:“同志,你们究竟为何要抓他嘛?”内中有个头儿模样的人答道:“我们奉区委张书记的命令,来抓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反革命分子,大家要站稳阶级立场啊!”此言一出谁也不敢出声了。只有新娘子死死抱着新郎不放,嚎啕大哭。母世新这时心里己基本明白是张书记在捣鬼。这个经过枪林弹雨的硬汉子,定一定神对新娘说:“小梅不要怕,我没有干坏事,我相信党和政府,到了县上说得清楚的,你松开手让我走。”新娘子慢慢松开了手,一头瘫倒坐在地上。周围的亲友见此情景都流下了眼泪。这时母世新昂首挺立对周围亲友大声说道:“我母世新从来没有反党,只是得罪了张书记,我和他到县上讲理去!”接着又对几个民兵说:“不要拉拉扯扯的我自己走,好汉做事好汉当!”堪称英雄气概。只是也太天真幼稚了,中国有你可以讲理的地方么?!
三
到了筠连县看守所已是凌晨两点过了,奇怪的是看守所的管理人员未得到任何通知,也不知抓来的这个人是干什么的,犯了什么事,因而一度拒绝收押人。但几经交涉,押送的人又出示了张书记的“手谕”(就是一张盖了区委公章的便条),看守所的人都知道这位张书记可是县里响当当的红人,不敢得罪,于是终于同意“暂时收押”。
“一入侯门深似海”,中国的“牢门”更胜过侯门,一点风都可以把你吹进去,十条牛也别想把你拉出来。这就是中国的“特色”。所以进了牢门的母世新还有什么理可以讲?更兼张书记大人手眼通天,全力伺候,暗箱操作,更加当时正是镇压右派的高潮时刻,张书记就代表党,你假提意见之名,行攻击张书记之实,就是攻击党,反党,反党就是反革命。再加母世新出身“反动地主家庭”,与共产党有“杀亲之仇”,新账老账一齐算,连参军赴韩作战都被说成是“混入我人民军队”,所以更说明是个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反动家伙,判刑自属天经地义。最终判刑十五年,送到芙蓉煤矿劳改。
四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与母世新同为政治犯一起被关押在该矿的严管中队。这个队除少数专门调来做劳改干部“耳目”的刑事犯外,其余的都是所谓的“新、老反革命分子”。中共干部把曾在国民党任过职的人称作“历史反革命”,也就是他们口头上说的“老反革命”,而把中共夺取政权后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中,或因持有不同政治见解,或仅仅因为思想“反动”而被判刑的称作“新生反革命”。而在那些劳改干部眼中,“新生反革命”比“老反革命”更危险更可怕,是他们监控的重点中的重点。我们这些人当时劳改的“科目”就是弄去装运煤炭上汽车,每天抬着一百多斤重的煤炭,经过摇摇晃晃的跳板运上汽车,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再加吃不饱、饥饿、疲劳、苦役、精神折磨,就是把你活活往死里整。而且工作场面毫无安全保障,你在下面装煤,上面矿车在倾倒煤炭,大块小块的煤飞快滚下来,就像现在的古装电视剧中,一方士兵在攻城,另一方在城墙上将石块向下抛打的场面一样的惊险,所以受伤是家常便饭,无人性的劳改干部对轻伤者还不准休息。
有一次我和母世新都被煤炭打伤,而且伤得不轻,所以被允在囚室养伤。在室内无人的时候,由于平时彼此都比较知心,所以无话不谈。母世新对过去的事真是感触良多,后悔不已。他说“我要不是在朝鲜拼死突围跑回来,要是被美国人俘虏了去,也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当时他们在逃回来的途中,美国飞机从天上撒下大量传单,上面有中文。大意是:持此条向联合国军投诚,不仅保证你生命安全,并且按日内瓦公约给你战俘应有的一切待遇。当时他的排长都动心了,可母世新坚持说“不,我们要回到祖国去!”母世新是爱祖国的,可是祖国爱他吗?我听后也不禁喟然长叹:“老兄,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往里钻啊!”我们当时这些话要是被劳改干部知道了,肯定后果不堪设想。但我们谁也没有出卖谁,这就是政治犯的操守,良心犯的良心。
以后,母世新被调到煤井下去挖煤,“打掘进”。那更是高度危险的工作,面对高瓦斯,烂岩层,这些根本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完全是在玩命冒险去夺煤炭。母世新多次负伤,终能幸免于一死,正如中国一句俗话“此人福虽不大却命大”。然而在毫无劳动保护的条件下,长期面对井下的粉尘,满刑后又戴着“反革命”帽子强迫“留队就业”继续干,前后十几年,你再大的“命”,也终于难逃“尘肺”这个职业病的魔爪,而且达到了二期尘肺。
五
到了上世纪末,母世新的“好运”终于来了。不知道当地官场出于什么因素的考虑,大约有人要想给当年那个骄横一时,现已下台失宠的张书记面子上一点难堪,于是便把母世新这个案子翻了出来并作了无罪判决的纠正。作为个“小小礼物”送给了他。当这个迟到的公正,以邮寄方式送到母世新手头时,母世新却真有点像那首爱情流行曲里唱的那样,不知该“如何面对这迟来的爱”。于是将这分“礼物”悄悄装进了衣服口袋。
因为这时的母世新早已过了六十岁,每月可领到几百元的“退养金”,勉强维持生活。如果一旦平反,劳改队当局就可“名正言顺”地告诉你,既然你无罪,那么刑满就业人员这个身份就不存在了。于是只适合于“就业人员”的退养金你也就不能再领了。至于其他的问题请找你原来所在的单位解决,我们劳改单位不管这些事。因为在此之前母世新已见到过这类问题就是这样处理的。但母世新的原单位是“广阔天地”大农村,这个单位只能安排他去“修理地球”,而且修到任何年龄,既不可能有干部,工人式的退休金,也不可能有“就业员”式的“退养金”。试问一个年近古稀又身患尘肺职业病的老人,如何生存?何况其妻几年前又不幸触电身亡,真是雪上加霜。因而他只有选择隐忍不言。
但是在有严密档案制度的中共政权下,这种事怎么可能长期隐瞒下去。所以不久他所在的劳改队当局就知道了。好在主管其事的那个干部,已不是当年那些流氓无产痞子,此人还算是有点良心的。他把母世新悄悄叫了去征求母的意见,究竟要不要“平反”?当他看着龙钟老态的母世新一脸为难的样子,总算动了一点恻隐之心,于是说“看在你过去在井下确实为我们矿出了不少力,我们就不为难你了,只要你不提这事,我们就装着不知道,好不好?”后面的潜台词就是“就业员”你还可照“当”不误,“退养金”当然也可照拿,放你一马吧!真是叫人笑不出来,欲哭无泪的黑色幽默!
六
迟来的公正己经不能算是真正的公正,然而就是这么一点点意外的“幸运”,母世新也不敢去面对接受。这个穿过了枪林弹雨的硬汉子,这个在酷刑迫害前没有低头的硬汉子,这个在非人的苦役中挺过来了的硬汉子,却在他的垂暮之年,不得不忍辱含垢地去接受这样一个完全不公正的结局。可是谁都可以说他们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当年整他,判他的那些人可以说,我们是按当时的政策办事,政策是上面订的,我们仅是执行而已;劳改队更说它没责任,他们说,我们是按法院判决办事,你平了返回原单位去,其他的我们管不着。
中国历来就没有对受冤者进行赔偿的意识。“大老爷”给你洗了冤,你该叩头谢恩才是。故虽有一部国家赔偿法也是形同虚设。所以母世新除了接受那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结局外,还能有别的任何选择吗?因此,看来惟一有错的就是母世新本人。正如他自己也意识到了的,当年他若不拼死突围跑回来,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他是把祖国认作亲生母亲,可“党妈妈”哪会心疼你这个“阶级敌人”的孩子呢?母老兄啊,你错就错在害了一场自我多情的单相思病!
“往事微痕”供稿
“往事微痕”更多故事请看:
http://www.secretchina.com/taxonomy/17798
清朝八旗制和驻防分佈:平时生产 战时从征
康熙皇帝出巡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清太祖努尔哈赤为军事行动和狩猎的需要创建了军民合一的八旗制度。主要由明朝末年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部分东海女真所组成,是八旗制度的最原始成员和主干。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
初建时.不仅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清朝统一后,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的总称,由朗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如紫禁城内午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等由上三旗守卫。驻防是指驻防全国各要地的八旗。京营总兵约十万,驻防兵人数也在10万左右。
清王朝入关以后,为不失祟尚武功、倡导骑射之风,由清太宗皇太极确立大阅制度。顺治年间定为每三年举行一次大阅典礼。届时,皇帝全副武装,亲自检阅王朝的军事装备和士兵的武功水平。参加大阅的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军队则铵旗列队,依次在皇帝面前表演火炮、鸟枪、骑射、布阵、云梯等军事项目。
1、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2、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是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3、正白旗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统旗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八旗铠甲。(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4、镶白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于分统,清末时的规模是84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5、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邻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洁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又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6、镶蓝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质色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佐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
7、正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也是正红旗人。
8、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请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责任编辑:陈新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将从未打过败仗?
编辑:陈天鹏
左:孙武画像(清宫殿藏画本),右:矗立于日本鸟取县汤梨滨町燕赵园的孙武铜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史悠久,浩瀚的历史大幕拉开,朝代更替中闪烁着无数璀璨的将星!然而,战场上局势诡谲多变,刀剑无情,终其一生能够率领大军出征而从未尝败绩的名将屈指可数。以下列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7位(按时代排序),带领您一窥究竟。
1、兵圣——孙武
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出生于西元前535年左右,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合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2、一统六国的悍将——王翦
王翦和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而军事生涯中未败一役的似乎只有他一个。
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燕蓟,得胜而归。秦使王翦子王贲击楚,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3、大汉飞骑——霍去病
霍去病是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22岁)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万余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汉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西元前117)病卒,年仅24岁。
4、北伐大将——祖逖
字士稚,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建兴元年(313年),祖逖带着随他南下的部曲百余家北渡长江,“中流击楫”宣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至淮阴后,一面冶铸兵器,一面招募流散,得两千多人后开展北伐,面对当时凶蛮的北方部族,北伐军势如破竹,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及后因朝廷内乱,在他死后北伐功败垂成。祖逖亦是一位极受人民爱戴的将领,他死后,所辖的豫州人人都好像父母离世那样悲伤。
5、北齐最后的支柱——高长恭
兰陵武王高肃,南北朝北齐王室,一名孝瓘,字长恭,文襄帝四子也。兰陵王一生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其中广为传颂的一次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战”。
西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黄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武成皇帝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发动了一次次进攻,都被北周军队击溃,眼看就要面临全军覆灭的境地。这时,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大面”,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兰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齐军立即欢呼起来,打开城门,与城外大军合兵一处,奋勇杀向周军,周军大败。
6、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字鹏举,汉族,少年时就胸怀大志,文武双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时参军,作战英勇。金军攻破开封俘虏徽、钦二帝,北宋亡,高宗迁都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七年,岳飞屡次建议高宗北伐收复中原都被拒绝。绍兴九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当时秦桧早已作金人内应,欲出卖南宋。其后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南侵,岳飞带领“岳家军”多次出兵反击,他善于谋略,治军严明,亲自参与指挥了一百二十六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最后却被奸臣秦桧所害,唆使高宗在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退兵,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入狱,再命人将其秘密杀害于狱中,当时岳飞年仅三十九岁。
7、英勇善战“常十万”——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汉族,号燕衡,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元至正十五年(1355),常遇春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常遇春攻甯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甯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
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常遇春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
明洪武二年(1369),常遇春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赐后人冰铁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后有开平王常宝童痛打严嵩)。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波普尔:那些许诺人间天堂的人除了地狱什么都没有搞出来
作者:流马
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买奶粉的男人,被一群警察反拷着,移交到另一群警察手中。移交时,那手铐不仅要换一副,解开又锁上,消毒水也要往他的脸上喷了又喷。而他只不过是出门给孩子买奶粉。
我给女儿买过无数次奶粉,从没有一次像那位素未谋面的朋友一样在暴雨中跋涉,也没有一次像视频里的这个男人一样,居然被戴上手铐。
如果是今天,都同样被封控在家,就算是晴天白日,还会有人愿意平白去给别人家的孩子送奶粉吗?特别是当你了解这样做的后果,是你可能涉嫌犯罪。
身为一个父亲,如果因为孩子而不得不去“犯罪”,那也是必须的,哪怕仅仅是为了买一罐奶粉。但为何出门买奶粉,也会是一种罪,不仅被反戴手铐,还要往你的脸上狂喷药水?
今天看到一句话,是当代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的:“那些许诺我们人间天堂的人,除了地狱,什么都没有搞出来。
”在“都是为你好”的社会里,你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罪犯,还是一个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