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日 星期六

1989年的反共革命(西方国家使用术语“国家的秋天” ,中国史学中使用“东欧国家的剧变” )

 


1989年的革命
柏林墙倒塌
柏林墙倒塌
地方 社会主义阵营
日期1988 年 5 月 - 1992 年4 月
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危机、苏联影响力的削弱、民族观念的兴起
首要目标政治和经济改革
结果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匈牙利波兰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南联盟、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德国统一市场向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主义 的过渡中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改革华沙条约组织CMEA的解体苏联的解体南斯拉夫的解体
主办单位民主党派
参加人数约100万人
对手社会主义阵营
灭亡了未知
被捕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与他的妻子和其他人。
维基共享资源标志 维基共享资源中的媒体文件

1989年的反共革命(在西方国家使用术语“国家的秋天” [ 1],在中国史学中使用“东欧国家的剧变” [2])——1989年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苏联改革”,导致权力更迭 在所有这些中。几年之内,中欧和东欧的所有社会主义政权都被推翻了。东欧发生的变化极大地加速了共产主义政权的垮台、南斯拉夫苏联的解体 华沙条约组织经济合作委员会的解体

1989年的革命起源于波兰, 1988年5月,波兰开始了针对波兰人民工人党政权的大规模抗议和罢工。当局决定与主要反对派组织——团结工会进行谈判1989年6月4日,该国举行了第一次半自由议会选举。随后,国家总统职位被恢复(1989年7月),所有有关社会主义的内容都被排除在宪法之外(1989年12月)。这些变化引发了邻国的类似变化。在匈牙利,1989年8月至9月也与反对派进行了谈判。10月16日至20日,该国设立了总统职位并允许进行多党选举,并于1989年10月23日成为苏联第一个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的卫星国家自1989年9月起,革命蔓延至东德,匈牙利开放与奥地利的边界(从而摧毁了“铁幕)后,许多人前往邻国西德(FRG)与此同时,东德国内的抗议运动也愈演愈烈。1989年10月17日,德国统一社会 党秘书长埃里希·昂纳克辞职,11月9日,自1961年以来一直矗立的柏林墙开始拆除东德正在走向民主化并与西德和解,最终于1990 年 10 月 3 日实现国家统一

到11月中旬,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仍然是东欧两个不可动摇的政权1989年11月17日的第一次学生示威演变成大规模抗议,导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主席团于11月24日辞职,并于11月29日废除其垄断。上电。12月10日,总统古斯塔夫·胡萨克接任1948年以来第一个非共产主义政府并辞职。12月29日,前持不同政见者瓦茨拉夫·哈维尔成为该国新总统。1990年4月,国家更名,去掉了“社会主义”一词。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之间的种族冲突导致该国于1993年1月1日晚上崩溃。该国向民主的过渡被命名为“天鹅绒革命”,而解体的过程就是“天鹅绒离婚”。到1989年底,罗马尼亚是东欧最孤立的国家。1989年12月16日,蒂米什瓦拉市爆发了针对驱逐匈牙利神父拉斯洛·托克斯的抗议活动,并迅速发展为针对该国长期总统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普遍抗议活动。12月22日,当军队投奔抗议者时,他和妻子不得不逃离该国,并于12月25日被军队抓获并处决。布加勒斯特街头的对抗一直持续到12月30日。罗马尼亚革命成为东欧国家中唯一一个血腥流离失所的共产主义政府。

在该地区的其余国家(保加利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主要变化发生在 1990 年和 1991 年。1989年11月10日,保加利亚长期担任BKP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托多尔·日夫科夫被免职,国家开始民主化。1989年12月,该党放弃了对权力的垄断,1990年6月,该国举行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首次自由多党选举。  (英语)1990年12月,国家由“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更名为现代的“保加利亚共和国”,这意味着对之前制度的最终拒绝。在南斯拉夫,民主化进程伴随着种族间冲突的加剧。1990年,其组成共和国举行了第一次多党选举。1991年6月至1992年4月,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退出该国。这些冲突导致了持续十年左右的血腥南斯拉夫战争。2006年,黑山退出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最终崩溃。阿尔巴尼亚由于其独立存在的政策以及与苏联和中国的分裂,幸免于1989年,但自1990年1月以来,阿尔巴尼亚也出现了民主化的要求。解放军中央第一书记 拉米兹·阿利亚同意进行改革。1991年3月,全国举行多党议会选举,人民解放军获胜。1991年4月底,国家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并于1992年举行新的议会选举

从东到西[编辑编辑代码]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遭到埃里希·昂纳克(东德)、托多尔·日夫科夫(捷克斯洛伐克)、古斯塔夫·胡萨克(捷克斯洛伐克)等共产党领导人的怀疑。1989年5月15日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引发了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

与此同时,冷战期间, 东欧国家已经进行了三次改革尝试——匈牙利1956年,被苏联军队镇压)、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被华约国家军队入侵镇压) ,波兰人民共和国(1980年,团结工会的演讲以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实施戒严令结束)。

即使在这些事件之后,苏联的军事因素对共产党政府的稳定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发展,苏联开始逐渐背离勃列日涅夫主义,并于1989年10月23日至25,它正式宣布拒绝对其卫星使用武力这标志着苏联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苏联的新政策在西方国家被非正式地称为“西纳特拉主义”,以他的歌曲“我的方式” [3]命名。

这是一种滚雪球效应,并不依赖于有利于民主的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存在,但事态的进程却在加速。1989年8月苏联接受波兰非共势力上台后,美国民主化浪潮相继席卷社会主义阵营国家:9月的匈牙利、10月的东德、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11月,罗马尼亚12月 [4 ]英国政治学家Timothy Garton-Ash [5]提出的事件持续时间的条件公式广为人知

在波兰花了十年,在匈牙利花了十个月,在东德花了十周,在捷克斯洛伐克花了十天,在罗马尼亚花了十个小时。

波兰[编辑编辑代码]

1981年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宣布 戒严 后,团结工会继续非法活动。天主教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一位波兰人、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卡罗尔·沃伊提拉(约翰·保罗二世,1978 年 10 月 16 日)当选教皇, 对波兰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8年,团结工会成功发起全国性罢工,迫使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坐到谈判桌前。1989年3月9日,两党就议会改革达成一致:波兰议会实行两院制。众议院变成下议院,上议院(参议院)在选举期间产生。

1989年4月,团结工会再次合法化,并参加了1989年6月4日至18日的议会选举团结党候选人在众议院占据35%的席位(根据圆桌协议 ——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协议, 65%由波兰联合工人党和其他盟友占据),100个席位中的99个在参议院[6] [7]选举结果使人们对共产主义政权的合法性提出质疑。最后一位共产主义总理切斯瓦夫·基什恰克未能组建政府,并在上任后不到一个月就辞职了。

结果,1989 年 9 月,第一个非共产主义政府成立,并于年底开始了激进的经济改革。雅鲁泽尔斯基一直担任总统直至 1990 年 12 月,莱赫·瓦文萨继任。1991年10月,波兰政治体制的转型终于完成,新一届议会在完全自由的选举中产生。

匈牙利[编辑编辑代码]

1988年,执政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HSWP)总书记亚诺什·卡达尔被免职。同年,议会通过了“民主一揽子”法律:工会多元化、集会自由、政党和新闻自由、新的选举法、对宪法的彻底修改等。

1989年10月,匈牙利工人党召开最后一次代表大会,改组为站在社会民主党立场的匈牙利社会党在10月16日至20日的历史性会议上,议会批准了多党议会选举和总统直选。该国从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更名为匈牙利共和国。

匈牙利共和国宣告成立。1989 年 10 月 23 日

1989年的匈牙利“革命”与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和罗马尼亚的事件有着根本的不同,这些事件与过去的决裂是出人意料的、戏剧性的。匈牙利向新政治制度的过渡是和平谈判进程的结果1989 年夏天该国发生的过渡机制是由执政党内部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决定的。匈牙利社会工人党的改革派与民主反对派之间的冲突并不是意识形态性质的,他们一致认为匈牙利的社会和经济应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按照发达自由民主国家的模式进行转型,并且应遵循国际金融组织的建议。问题是谁来领导转型过程。因此,以总理米克洛斯·内梅特为首的务实技术官僚放弃了共产主义教条,公开走向民主化[8] [9]

东德[编辑编辑代码]

1989年5月,在苏联改革的影响下,东德的华约伙伴匈牙利摧毁 了与其西部邻国奥地利边境的防御工事,东德领导层并没有效仿。 。但很快它就失去了对迅速发展的事件的控制。成千上万的东德公民涌向其他东欧国家,希望从那里前往西德早在 1989 年 8 月,德国柏林布达佩斯布拉格的外交使团由于寻求进入西德国家的东德居民涌入,德国政府被迫停止接待游客。数百名东德人通过匈牙利逃往西方。

1989 年 9 月 4 日,在莱比锡,圣尼古拉斯·克里斯蒂安·富勒路德教会牧师克里斯托夫·沃内贝格(德语:Christoph Wonneberger )的牧师布道后,1,200 人(其中大多数人无法进入教堂)举行了集会。游行的口号是“我们是人民!” 德语“Wir sind das Volk!”)要求公民自由和开放东德边界[10]一周后发生的示威活动引起了当局的反应,逮捕   超过50人被暴露。一个月后,7万人来到莱比锡市中心广场。10月16日,示威吸引了12万人,一周后,据一些消息来源称,人数约为32万人,占该市人口的大多数。为了避免流血而被带进城的部队被留在了军营里[11]与此同时,东德其他城市也发生了示威活动,300到数万人走上街头。教会在抗议运动中发挥了关键的、团结的作用;对该国发生的进程感到不满的公民感受到了新教天主教的全面支持;根据马库斯·梅克尔的说法1990年担任东德外交部长时,“这是唯一可以自由交流和反思的地方” [12]

这些示威活动对东德发生的政治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们首先以民主协会的形式形成,然后以政党、组织的形式形成,例如新论坛、社会民主党90联盟

1989年9月11日,匈牙利政府宣布开放边境,柏林墙就失去了意义:东德成立三天内,1.5万名公民通过匈牙利领土离开。

11月4日,柏林举行群众集会,要求尊重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并得到当局的同意。

以勃兰登堡门为背景,德国人正在攀登柏林

1989年11月9日19时34分,东德政府发言人君特·沙博夫斯基在电视转播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出境和入境的新规定。根据做出的决定,从第二天起,东德公民可以获得立即访问西柏林的签证和德国。数十万东德人没有等到约定的时间,就于11月9日晚赶往边境。没有接到命令的边防人员首先试图用高压水枪驱散人群,但后来迫于群众压力,他们被迫开放边境。数千名西柏林居民出来迎接来自东德的客人。这个活动看起来就像一个民间节日。幸福感和兄弟情谊冲刷掉了一切国家壁垒和壁垒。西柏林人则开始越过边境,闯入城市东部。

……聚光灯、喧嚣、欢腾。一行人已经冲进了边境口岸的走廊,来到了第一道格子屏障前。在他身后,有五名尴尬的边防警卫,回忆起当时发生的事情的目击者——来自西柏林的玛丽亚·梅斯特。士兵们从瞭望塔上往下看,周围已经被人群包围了。为每一辆特拉班特鼓掌,为每一群狼狈走近的行人鼓掌……好奇心驱使我们前进,但也有害怕会发生可怕的事情。东德的边防人员是否意识到这个戒备森严的边境现在正在受到侵犯?...我们正在继续前进...双腿正在移动,心灵警告。缓和只有在十字路口才会出现……我们就在东柏林,人们在电话里用硬币互相帮助。脸上在笑,舌头却不听使唤:疯狂,疯狂。灯光面板显示时间:0小时55分钟,6度温暖。1989年11月9日至10日晚。1989年11月9日至10日晚。《人民报》,1989 年,11 月 17 日。47号

接下来的三天里,超过300万人次访问了西方。1989年12月22日,勃兰登堡门开放通行,东西柏林的边界由此划定。柏林墙仍然矗立着,但只是作为不久前的过去的象征。它被毁坏了,上面画着无数的涂鸦、图画和铭文,柏林人和这座城市的游客试图拿走从这座曾经强大的建筑上被打下来的碎片作为纪念品。

由于大规模抗议,统一社会党领导层辞职(10月24日 -埃里希·昂纳克,11月7日 -威利·斯托夫,11月13日 -霍斯特·辛德曼)。但六周后,接替昂纳克出任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总书记和东德国务院主席的埃贡·克伦茨也辞去了所有职务。

改革者上台。1989年12月上旬,格里戈尔·吉齐就任德国统一社会党新任主席,曼弗雷德·格拉赫就任东德国务院主席,汉斯·莫德罗就任部长会议主席

1990年3月18日选举中,基民盟获胜,洛塔尔·德梅济耶尔就任东德总理、东德人民议会议长并代理议长。奥。主席 -萨宾娜·伯格曼-波尔东德新政府开始与西德政府就德国统一问题进行密集谈判。

1990年10月,前东德的土地随之并入西德,柏林墙在几个月内被拆除。决定只保留其中的一小部分作为子孙后代的纪念碑。

捷克斯洛伐克编辑代码]


随着柏林墙的倒塌,捷克人见证了所谓的铁幕的倒塌。为了回应东德发生的事件,并且在苏联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的情况下,大规模集会开始了。1989年11月17日,学生与警察发生冲突。11月27日,全国发生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总罢工;11月20日,示威人数从20万增加到50万。11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宣布放弃对权力的垄断。

布拉格瓦茨拉夫广场集会

12月10日,共产党领导人古斯塔夫·胡萨克接管了1948年以来第一个非共产党政府,并辞职。捷克斯洛伐克与西德边境的防御工事开始拆除。

12月28日,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当选为议长,12月29日,瓦茨拉夫·哈维尔 就任总统。

保加利亚[编辑编辑代码]


1989年11月10日,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托多尔·日夫科夫被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取代,这让民众大吃一惊。国家长期领导人彼得·姆拉德诺夫的更替导致了公共生活的自由化、群众集会和新政治力量的形成。1989年11月,索非亚爆发了以环保为借口的示威活动 ,并迅速发展为政治改革的诉求。

12月7日,13个反对派组织联合成立民主力量联盟,热柳·热列夫当选为该联盟协调委员会主席

1990年2月,保加利亚共产党放弃了对权力的垄断和马列主义的社会发展模式。1990年4月,保加利亚共产党举行全党公投后,该党改制为保加利亚社会党(BSP),采取社会民主主义立场。

1990年6月,举行了1931年以来的首次自由选举。他们被菲律宾央行赢得,在 400 个席位中获得了 211 个席位,但这是一场代价高昂的胜利自卫队以 144 项任务获得亚军,在包括首都在内的主要城市获胜。反对派支持者发起了公民抗命运动,自卫队在议会中的代表则采取了阻挠策略。权力属于菲律宾央行,但它被迫按照社会民主党的指示行事。结果,7月6日,彼得·姆拉德诺夫辞去了总统职务。7月23日,季米特洛夫的遗体被从陵墓中运出8月1日,议会选举J.热列夫为总统[5]

8月26日,菲律宾社会党中央委员会大楼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发生大火。社会党和反对派相互指责,没有证据支持,还伴随着街头小冲突。经济形势恶化,必需品短缺加剧,食品券于 9 月推出。新工会和传统工会举行抗议集会。自 1990 年 2 月起由安德烈·卢卡诺夫 (Andrei Lukanov)领导的社会主义政府被迫于 11 月 29 日辞职,尽管 BSP 在议会中占多数。

12月,SDS、BSP和保加利亚农业人民联盟组成的联合政府成立,由无党派律师迪米塔尔·波波夫(Dimitar Popov)领导。1991年2月1日,经济改革开始,价格自由化和货币贬值。价格上涨非常强劲。二月通过的《土地法》规定归还土地财产,合作社须进行清算。

7月12日,保加利亚成为第一个通过新宪法的后社会主义国家。10 月举行了议会选举,结果,由 SDS 和代表土耳其语公民利益的权利与自由运动组成的联合政府在 240 项授权中以 110 项获得第一 24 项任务)。菲律宾央行以 106 名代表位居第二。

尽管托多尔·日夫科夫在1991年受到审判,但他逃脱了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命运。

罗马尼亚[编辑编辑代码]


在罗马尼亚,与其他东欧国家不同,甚至没有有限的去斯大林化1989年11月,71岁的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再次当选为执政的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人,任期5年。

12 月 16 日,安全局逮捕了匈牙利牧师拉斯洛·特克斯 (Laszlo Tekes)同一天,蒂米什瓦拉市发生叛乱。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在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后返回该国,并向人民发表讲话。然而,他的讲话并没有消除不满情绪。西方广播电台从匈牙利和其他邻国境内广泛向罗马尼亚境内广播,广泛报道了蒂米什瓦拉的事件。

齐奥塞斯库下令使用武力,但12月22日军方突然倒向示威者一边。该国正规部队与国家安全部门“安全部队”之间发生了武装冲突。叛乱分子与军队一起占领了俄共中央委员会大楼。齐奥塞斯库与妻子埃琳娜试图乘坐直升机逃跑,但被捕,随后被判处死刑并枪决。

扬·伊利埃斯库领导的救国阵线上台选举定于 1990 年 5 月举行。

阿尔巴尼亚[编辑编辑代码]


阿尔巴尼亚不是亲苏联集团的一部分,相对于其他国家保留着一种非常特殊的、可以说是孤立的地位,但东欧的革命助长了阿尔巴尼亚人不满情绪的爆发。1991 年,阿尔巴尼亚进行了政治改革和权力更迭。

苏联和中国的事件[编辑编辑代码]

波罗的海和外高加索地区[编辑编辑代码]


维尔纽斯波罗的海之路参与者

从 1987 年到苏联解体,波罗的海各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发生了一系列和平抗议活动。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波罗的海各共和国的国家主权。

一项重要的人民行动是1989年8月23日排成的600公里长的人链(塔林-里加-维尔纽斯),被称为“波罗的海之路”。

1989年4月4日,在以Zviad Gamsakhurdia、Merab Kostava、Irakli Tsereteli和Giorgi Chanturia为首的格鲁吉亚民族运动领导人的领导下,第比利斯开始了无限期集会。

4月8日至9日晚,集会被军队和警察封锁。抗议者开始离开广场,但几乎所有广场出口都被车辆封锁,疏散路线急剧受限,造成恐慌和大规模围堵。在示威者流离失所期间,16名集会参与者当场死亡,其中3人很快在医院死亡。法医委员会确定,除一名死者外,其余死者的死因都是人群中胸部受压窒息。

4 月 9 日的悲惨事件开启了格鲁吉亚社会围绕民族独立和恢复格鲁吉亚国家地位的思想进行巩固的进程。抗议集会被驱散的第二天,第比利斯市和格鲁吉亚其他地区就举行了罢工,并宣布全国哀悼 40 天。该市居民开始大量向示威者死亡地点献花。格鲁吉亚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但抗议示威活动仍在继续。

1989年7月,阿塞拜疆政治组织“阿塞拜疆人民阵线”(PFA)成立,成为阿塞拜疆民族运动的领袖。

1989年12月底,纳希切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境内的苏伊边境出现了困难局势12月4日至19日期间,自治区居民和阿塞拜疆其他城市的游客大规模撤离边境,工程建筑遭到破坏。与此同时,苏联军队开始被强行驱逐出纳希切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2月29日,在贾利拉巴德,人民阵线活动分子占领了该党市委大楼,造成数十人受伤。

地区局势的恶化也影响到共和国首都巴库。1990年1月3日至4日,阿塞拜疆人民阵线首次在巴库郊区高速公路和主要高速公路上出现纠察队和集会,随后人数开始迅速增长。1月17日至19日,数千人在阿塞拜疆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大楼前集会,试图夺​​取中央委员会大楼,但被阿塞拜疆共产党人员在没有使用武器和特种装备的情况下击退。内部部队。由于担心正规军事部队进入,为了回应袭击中央委员会大楼的企图,阿塞拜疆人民阵线的活动分子开始封锁巴库的军事设施。

1990年1月20日晚,苏军为击败人民阵线、挽救阿塞拜疆共产党政权,向巴库发起进攻。

1月25日,封锁巴库湾的船只被苏联海军登陆部队俘获。纳希切万的抵抗持续了几天,但很快人民阵线的抵抗在这里也被镇压了。

RSFSR [编辑编辑代码]

一些研究人员将 1989-1991 年苏联发生的事件描述为民主革命[13]这场民主革命分为几个阶段。

革命前时期与戈尔巴乔夫进入苏共领导层以及他于1985年宣布改革进程有关。和平革命的活跃阶段始于1989年的竞选活动和苏联人民代表的选举、地区间代表小组(MDG)的成立及其巨大的教育工作。1991年8月22日,民主革命以联合民主力量战胜国家紧急委员会复仇分子而结束。具有象征意义的一步是宣布三色旗为俄罗斯联邦的新国旗[14]

苏维埃政权崩溃的过程是自发发生的——它不受控制,这是一场人民革命。逐渐增长的不满情绪席卷了各阶层人民,党明白这一点,这是革命前典型的情况,“上层不能,下层不想”。

然后成千上万的人参与了政治讨论。他们能够选择更接近自己的选择——沿着新的民主道路发展国家,还是保留旧的极权主义道路。例如,1988年3月,《苏维埃通讯社》刊登了尼娜·安德烈耶娃的著名文章,指责改革政策的背叛。那些反对回归极权主义的人引用了斯大林时期受害者的事实,纪念协会出现了(1988)。

那个时代的一个显着特征是人民的统一是自发的、非中央的——实际上所有共和国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民主领导人。总的论点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废除宪法第六条(其中谈到苏共的首要地位),选举民主——人民掌握权力。

下一个合乎逻辑的步骤是创建一个单一的政治组织,1988 年这一结构的核心是莫斯科选民协会 (MOI),其中包括大多数大都市民主团体。事实上,口号只有一个——反对苏共对权力的垄断。

1989年春,内政部决定支持苏联人民代表选举的候选人,并与MDH合作最密切,主要是叶利钦、萨哈罗夫、波波夫、阿法纳西耶夫。

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选举定于 1990 年春季举行。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正式组织和注册政党,内政部为代表的民主候选人制定了一项计划。该纲领中制定了主要条款——私有财产制度、三权分立等。我们在《Ogonyok》杂志上发表了该纲领,并邀请各地区的民主候选人支持它。此后,1990年2月,在莫斯科青年宫举行了一次会议,批准了这一纲领,并以“民主俄罗斯”的名义创建了一个苏俄代表候选人团体[14 ]

该集团的候选人获得了相当多的授权,结果,苏俄议会中出现了两个政治极——苏共和民主俄罗斯。1990年5月29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选举达到了高潮。他们只在第三次尝试中成功——在前两次中,没有一个候选人能够克服 50% 的障碍。叶利钦当选最高苏维埃主席,成为苏维埃政权垮台的关键点之一。

下一步是创建民主俄罗斯运动本身。其成立大会于 1990 年 10 月 20 日至 21 日在莫斯科的 Rossiya 电影院(现为普希金斯基电影院)举行。来自71个地区的13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几乎代表了当时民主力量的全部。

在苏联解体期间,苏共中央政治局多次试图以武力阻止这一进程,对平民使用武器(第比利斯,1989年4月;巴库,1990年1月;维尔纽斯,1990年1月)“民主俄罗斯”要求停止使用军队。如果不是内政部和“民主俄罗斯”发起的数十万莫斯科人的多次出境,苏联的崩溃可能会像南斯拉夫的崩溃一样血腥。政治局因莫斯科人的抵制而停止。1990年2月和1991年3月,装甲车被开进莫斯科,驱散了数千场支持俄罗斯联邦议会行动的示威活动。1991年3月,俄罗斯代表拒绝坐在部队中间,充当军民之间的人链,[14] .

“民主俄罗斯”在1991年春夏俄罗斯总统竞选中的作用也很大。电视主要由工会中心控制,因此竞选活动是“挨家挨户”进行的。普通活动家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许多新的独立工会加入了民主俄罗斯,例如俄罗斯航空公司机组人员的工会,该工会通过飞机向俄罗斯各地区运送竞选材料。

那是全国一切民主力量最彻底团结和崛起的时期。似乎有重大转变的机会。关键问题是苏联的未来。戈尔巴乔夫向民主派做出了某些让步:通过共同努力,正在准备建立主权国家联盟而不是单一的苏联的文件。新的联盟条约将于 1991 年 8 月 20 日在莫斯科签署。然而,1991 年 8 月发生的事件阻止了该条约的签署。

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前往福罗斯的政府别墅度假。苏共保守反对派成员利用了这一点。其中包括: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巴甫洛夫总理;内政部长普戈;克格勃克留奇科夫的头目。

1991年8月18日,组织政变,其目标是防止苏联解体。8月19日一早,保守党就开始行动了。他们成立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GKChP)。亚纳耶夫接任领导职务。随后GKChP成员宣布戈尔巴乔夫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因此无法履行苏联总统的职责。GKChP 违反宪法,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该国某些地区采取了以下行动:

  • 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 一些政党和运动的工作已暂停;
  • 权力结构被解散;
  • 对媒体实行严格控制;
  • 完全禁止任何集会,特别是集会和示威;
  • 陆军部队进入莫斯科。

对 GKChP 的抵抗以在莫斯科白宫和莫斯科市议会附近以及在列宁格勒马林斯基宫附近举行集会的形式进行。1991年8月19日,民主组织和分散的公民在强大的和平人民阵线中奋起反抗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叛乱分子。

保守派希望拘留叶利钦和其他民主支持者。起初,它是为了阻止新条约的签署。但很快人们就发现,政变主义者想要扭转该国的进程并消除民主和开放。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没有等到阴谋者的行动完成。他公开反对国家紧急委员会,承认其行为违宪,并呼吁公民无视其决定。叶利钦的下一步行动是控制俄罗斯共和国境内的军队,并取消军队进入莫斯科。阴谋者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保卫白宫。当天晚上,大批莫斯科人聚集在白宫(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附近。这次会议是为了支持民主力量而组织的。政变者在政府机构中实施了一些阴谋,

8月20日上午,国家紧急事务委员会在克里姆林宫办公室举行上午会议。奥。苏联总统亚纳耶夫决定在莫斯科实施宵禁。委员会成员讨论了莫斯科党委第一书记普罗科菲耶夫关于撤销以波波夫及其副手卢日科夫为首的市政府并任命临时政府的提议。委员会成员 A. Tizyakov 奉命代表国家紧急委员会向各加盟共和国、领土和地区发出电报,命令地方当局在 24 小时内建立类似于国家委员会的结构。国家应急委员会总部也已成立,其组成也已获得批准。负责农业综合体的V. Starodubtsev参与了委员会“关于拯救收成”的法令草案的起草工作。

8月20日,在莫斯科,在莫斯科市议会附近的苏维埃广场举行集会,有超过6万名参与者参加。莫斯科市议会的集会变成了沿着莫斯科市中心街道和广场向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游行的示威活动。示威者要求将军政府绳之以法,将苏共绳之以法。部队没有干预行动。

8月20日,俄罗斯当局所在地白宫附近的莫斯科举行集会,聚集了20万莫斯科人支持叶利钦和民主。莫斯科人正在苏维埃大厦附近筑起路障,以防建筑物可能遭到袭击,白宫正在建立防御总部,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发布法令,将盟军行政当局和盟军军队重新分配给他,被叶利钦任命为俄罗斯联邦国防部长的科贝茨将军颁布了从莫斯科撤军并将其返回永久部署地点的法令。白宫内部,防线由警察、白宫警卫、一些警察和克格勃官员、携带轻武器的阿富汗退伍军人占据。数千名莫斯科人在白宫周围形成了一个生活圈,在路障上进行防御,以防止可能的袭击。

在列宁格勒,8月20日,皇宫广场上发生了40万人反对政变的抗议集会,整个中心挤满了人,国家紧急委员会不敢向列宁格勒派兵,坦克和空降部队被拦住在城市的郊区。在政变期间,来自地方的数百条信息发送到积极抵制 GKChP 的民主俄罗斯运动机构,表明他们准备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公民不服从运动。

俄罗斯联邦许多城市举行了反对反宪法政变的集会:喀山、下诺夫哥罗德、萨马拉、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新西伯利亚、加里宁格勒、巴尔瑙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秋明、阿尔汉格尔斯克、顿河畔罗斯托夫、克拉斯诺达尔、梁赞、卡卢加州、伊尔库茨克、沃罗涅日、符拉迪沃斯托克、彼得罗扎沃茨克、格罗兹尼。库兹巴斯、沃尔库塔和北乌拉尔斯克的矿工宣布举行政治罢工,支持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反对国家紧急委员会,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其他一些地区的工人也宣布举行政治罢工。在乌拉尔地区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最大的工厂被冻结:乌拉尔机械厂、VIZ、Uralelektrotyazhmash、别列佐夫斯基的矿工、克拉斯诺拉尔斯克的冶金厂举行罢工,该地区500多家企业申请参加政治罢工。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基辅、利沃夫、哈尔科夫举行了反对国家紧急委员会的抗议集会。顿涅茨克罢工委员会为了抗议国家紧急委员会的行动,开始准备矿工罢工。几乎所有大城市都举办了针对国家紧急委员会的私人行动。但乌克兰并未出现针对国家紧急委员会独裁统治的真正大规模抗议。抗议集会在明斯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以及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基希讷乌举行。

在 GKChP 的晚间会议上,与会者表示,该国的局势发展不利于委员会,因此制定了一项法令草案。奥。苏联总统 G. I. 亚纳耶夫关于在苏联一些地区实行总统直接统治:波罗的海国家、摩尔多瓦、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乌克兰西部地区、列宁格勒和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地区,决定准备关于授权的GKChP的组成的建议,该建议可能会发送到地方以执行新的苏联领导层的政治路线。国家紧急委员会第3号法令获得通过,限制莫斯科广播电视和广播频道的列表,暂停俄罗斯电视和广播电台以及莫斯科回声广播电台的活动。

8 月 20 日是在演习中度过的:双方都试图在地区和执法机构中为自己争取最大程度的支持。与此同时,一场宣传战正在进行。8月21日晚,GKChP获得了最后一次机会——猛攻“白宫”,镇压俄罗斯总统支持者的抵抗。由三个坦克连、内务部部队、伞兵部队和克格勃特种部队组成的打击群,并批准了行动计划。坦克先行。按照计划,他们将向苏维埃之家发射几枪,并在废墟上打洞。内部部队和克格勃“阿尔法”特种部队计划采用“楔子”战术闯入白宫境内。“阿尔法”战士将直接逮捕叶利钦领导层。但没有关于进行该手术的书面决定。[15] . 作战部队就位,等到早上,却始终没有接到进攻的命令[16]结果,军方拒绝执行国家紧急委员会的命令,8月21日上午,开始从莫斯科撤军。GKChP 的领导人飞往克里米亚,拜访了在那里被拘留的戈尔巴乔夫。晚上,他们被捕了。8月22日,数千人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附近集会示威,纪念民主力量的胜利。1991 年 8 月 22 日,在莫斯科数千人集会期间,白蓝红旗在白宫上空升起,时隔 74 年,它再次成为俄罗斯的官方国家象征。8月22日,应聚集在莫斯科市中心克格勃大楼附近的人们的要求,捷尔任斯基纪念碑被拆除。与此同时,位于旧广场的苏共中央大楼被关闭并查封[16]

8月22日,GKChP宣布失败。这些天是1989-1991年人民革命的顶峰,它的胜利[14]

从福罗斯回来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实权,政治主动权现在完全掌握在叶利钦和俄罗斯领导人手中。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苏共被取缔,苏联政府被解散,武装力量开始彻底变革,克格勃改革开始,最终以情报和反情报服务。主要部委不是由保守派领导,而是由自由派人士领导[17]

GKChP 成员最终未能签署协议。唯一的原因不是苏联回归社会主义。原因恰恰相反。各共和国首脑纷纷开始宣布退出苏联。甚至在 1991 年 9 月 1 日之前,以下国家就已经独立:

  • 乌克兰;
  • 乌兹别克斯坦;
  • 摩尔多瓦;
  • 立陶宛;
  • 爱沙尼亚;
  • 阿塞拜疆;
  • 吉尔吉斯斯坦;
  • 拉脱维亚。

戈尔巴乔夫对此无能为力。他不再影响局势。

下一步是更换全联盟机构。大多数部委以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都停止了工作。苏联国务院成为临时权力机构。苏联总统和各加盟共和国元首参加了其工作[17]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斯卡亚普什恰会晤,签署解体苏联协议。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元首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维奇签署了《别洛韦日斯卡亚协定》。除了解体苏联之外,这些协议还规定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直到1991年底,几乎所有前共和国都加入了这些协议。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格鲁吉亚除外。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并辞职。当日傍晚,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红旗。俄罗斯国旗取代了它。苏联最终不复存在[17]

人们认为党领导层推行的改革政策将改善苏联体制。该计划仅意味着社会生活领域的民主化。事实上,一切都随着超级大国的崩溃而结束。取代苏联的是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15个新的独立国家。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鲍里斯·叶利钦成为新的独立国家俄罗斯(俄罗斯联邦)的元首。自1991年底以来,俄罗斯开始了民主转型和自由经济改革,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中国[编辑编辑代码]


主要演出于1989年4月27日至6月4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抗议者在一个传统上用作大规模抗议当局场所的广场上搭建了一个帐篷营地,并在那里停留了一个多月。

在抗议者一再拒绝听从政府驱散的呼吁后,该市于 5 月 20 日宣布戒严。月底,做出了以武力驱散抗议者的根本决定。6月3日上午,解放军非武装部队试图进入广场,但被击退,当天深夜,军队坦克部队进入北京,遭到抵抗,发生公开武装冲突,结果,15辆坦克和装甲运兵车遭到某种程度的损坏或烧毁。

6月4日,手持机枪的士兵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示威者乱开枪。骚乱被平息了。

后果[编辑编辑代码]

亲欧势力在中东欧国家上台,导致苏联势力范围被破坏,欧洲和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急剧变化。1989年12月3日,美苏领导人在马耳他峰会上宣布冷战结束。1990年7月,统一后的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提出建议,以消除对统一后的德国加入北约的反对,以换取经济援助。1990年11月,巴黎峰会实际上宣布了冷战的结束[18]

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在布拉格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正式解散同月,在一次峰会上,乔治·W·布什和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宣布建立苏美战略伙伴关系。美国总统特别注意到苏联在海湾战争期间提供的援助。

正如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后来所说,苏联同意德国统一是为了换取东欧国家不会加入北约的承诺[19] [20]西方列强拒绝接受这样的承诺:北约认为,任何关于不扩大北约的协议都不能优先于允许吸收新成员的《北约宪章》。

另请参阅[编辑编辑代码]

注释

2023年5月9日 星期二

《性與欲望的中國》:國共內戰老兵跟著買春觀光團重返大陸,買下「共產中國」的貧困少女

 


曾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個「性荒地」。共產黨剷除賣淫,性愛被認為是「資產階級」的,甚至連《少年維特的煩惱》這類文學作品也被禁止。然而,改革開放後帶來的經濟高速增長改變了社會面貌,性文化也趨於成熟。

文:安田峰俊

台灣老人找少女採陰補陽

根據報導,二○○一年島內的性工作者約有七成來自湖南省,其次是四川省和內陸貧困地區的女子。至於那些去島上尋歡的台灣人,多半是年過五十的「歐吉桑」,《壹週刊》是這樣介紹他們的:

王府洲度假區的海灘,隨處可見挺著啤酒肚的中年男子,牽著少女的小手一起散步。其中不乏白髮蒼蒼的老人,活像爺爺帶著孫女,十分引人側目。

(記者參加的)觀光團中還有一位簡先生,已經六十八歲了,臉上和手臂都有老人斑。簡先生牽著二十來歲的四川省女子,在海灘上悠閒散步。他張開缺牙的嘴巴笑開懷,跟我說「年輕真好年輕真好」。

簡先生的說法是,下川島的女子性格純樸,不會漫天喊價。給她們幾百塊錢要做什麼都沒問題。有時候一次包下兩三位小姐,帶她們去吃飯開房間,也花不到一千塊錢。

儘管已是十八年前的往事,顯然還是有違人倫。

早些年,華人民間盛傳老年人與年輕女子交合,有採陰補陽、延年益壽的神效。據說毛澤東晚年也積極採捕年輕處子,以求青春永駐。下川島滿足了台灣老人採氣補體的需求,而《壹週刊》的記者也有直接採訪島內少女,內文如下:

來自湖南省的少女婷婷,今年才十四歲,恐怕是下川島年紀最輕的妓女。她穿著十幾公分高的高跟鞋,一整天都在海邊拉客。

婷婷來到下川島才半年多,她是被騙來賣淫的。一位同鄉(女性)騙她外地有不錯的工作機會,她離開故鄉,一路舟車勞頓來到下川島,才知道自己是來做「小姐」的。當時婷婷才十三歲,身體還沒發育完全,連月經都還沒來。某位台灣老人以四千塊的價格(按當時的匯率,相當於六萬日圓)替她「開苞」。

後來,那位騙人的同鄉偷走婷婷的錢跑了,害她沒錢返回故鄉,只好繼續留在島上賺取交通費。又過一段時間,她發現留在島上能賺很多錢,也就沒想過要回去了。

報導中還描述了一段令人反胃的光景。某位八十多歲的外省老兵,過去是中華民國的陸軍上校,一個八十多歲人竟然買了一個十七歲的中國少女。這位打過國共內戰的老兵,在退守台灣半個世紀後,跟著買春觀光團重返大陸,買下「共產中國」的貧困少女。

(中略)

學術論文探討「台灣社會的魯蛇」

下川島在台灣可謂惡名昭彰,甚至成為社會學者的研究對象。專攻女性主義理論和兩性社會學的陳美華女士,在台灣名校中山大學擔任教授。二○一一年到二○一二年間,她前往廣東省的東莞和下川島進行實地調查,並發表了以下幾篇論文:“Crossing Borders to Buy Sex: Taiwanese Men Negotiating Gender, Class and Nationality in the Chinese Sex Industry”(〈跨國買春:探討中國性產業中台灣男性的性向、階級、國族關係〉),和“Taiwanese Men Who Buy Sex in Dongguan: Exploring Intersectionality of Sexuality and Ethnicity in Sex Tourism”(〈在東莞買春的台灣男性:交叉探索買春團的性特性與民族認同〉)。

她的論文指出了一個饒富興味的現象,往年到下川島或中國其他地區尋歡的台灣男性,在網路上會半開玩笑地使用軍隊或政治術語。

比方說,過去在蔣介石統治台灣的年代,有「反攻大陸」和「救國行動」等口號,而那些買春的台灣男性就把這些口號當成去中國買春的黑話。買春團被他們稱為「救國團」或「炮兵團」,玩遍中國大陸夜生活的歡場老手,則被戲稱為「將軍」。此外,台灣男性還會把歡場小姐給的QQ(中國的通訊軟體)帳號或陰毛當成「戰利品」。至於情色產業被中共當局取締的狀況,又稱為「戰況」。

當時,台灣網路上幾個比較大的中國夜生活資訊論壇,也有用軍階來區分網友的級別。根據陳教授的說法,台灣男性去泰國或越南買春,比較沒有類似的現象,唯獨去中國大陸買春常會用軍事術語。

台灣一直到二○一八年底都還有徵兵制,去下川島尋歡的中老年人多半服過兵役,年輕時也經歷過兩岸劍拔弩張的軍事關係(尤其在福建省的金門島,一直到一九七九年都還有儀式性的「砲戰」)。

去中國大陸尋歡的台灣人,之所以愛用軍事或政治術語,也跟這些背景有關吧。前面提到的《壹週刊》報導中,還有一位年過三十五的台灣男性,他就是在服役時聽同袍談起下川島,才來參加買春觀光團的。在網路尚未普及的年代,台灣男性似乎是在服兵役時,透過口耳相傳得知下川島的存在。

二○一三年,陳美華女士接受台灣媒體採訪時表示,去下川島買春的台灣男性多半缺乏良好的經濟和外貌條件。在一般社會的權力架構和男性階級中,也處於弱勢的地位。陳美華女士採訪的對象中,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嫖客,去消費的目的主要是滿足性欲,以及嘗試各種新奇的性體驗。而中老年人大都只是想體驗戀愛的感覺。

也有人過度迷戀島上小姐(這又稱為「暈船」或「沉船」),聽信小姐要修繕老家或籌措弟妹學費的藉口,進貢大筆金額。還有人每個月花新台幣兩萬塊(相當於六萬日圓)的國際電話費,繼續和小姐聯絡。這些人的行徑,和日本中年人沉迷菲律賓酒吧十分相似。

換句話說,下川島也是寂寞大叔尋求慰藉的地方,他們想品嘗一下和年輕女子談戀愛的感覺。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性與欲望的中國:從性事看見真正的中國》,大塊文化出版

作者:安田峰俊
譯者:葉廷昭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從爆買到爆性!
改革開放後掀起的性愛多樣化,性都和性愛島紛紛出現。
燦爛之後政治緊縮,政治力介入,性欲和生殖都要被管控。

  • 社群平台外遇亂象、賣春、特殊性癖好、情色御宅文化,令人眼花撩亂。
  • 世界最大的賣春島「下川島」,和人民解放軍息息相關。
  • 中年共產黨幹部在網上勾搭婦女,被當局掌握證據後瞬間失勢。
  • 年輕科技人才開發情趣娃娃,即將超英趕美?!
  • LGBT族群人數是世界之最,但卻被當作腐敗價值加以打壓。
  • 日本AV女優席捲中國,從AV演員包裝成亮麗藝人。
  • 暴發戶遊日本的最終型態,日本買春觀光團的荒唐行程。
  • 中國共產黨的最終目標,連十四億人口的性事都不放過?!

曾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個「性荒地」。共產黨剷除賣淫,性愛被認為是「資產階級」的,甚至連《少年維特的煩惱》這類文學作品也被禁止。然而,改革開放後帶來的經濟高速增長改變了社會面貌,性文化也趨於成熟。

圍繞著人口激增的工業化大都市,色情行業大量興起,大量年輕女性湧入,投入色情行業快速賺錢,造就了色情行業盛行的「性都」,甚至連軍方也透過經營情色旅遊來支持單位營運。在智慧型手機盛行之後,以微信等社群軟體賣淫、通姦現象猖獗,情色御宅族文化和AV次文化也十分盛行。

由於一胎化政策,造成人口男女比例不均衡,「無法結婚的男性」人數超過三千萬,情趣娃娃等性愛產品的開發成為藍海市場,甚至參與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開發的年輕科學家和工程師,也加入精心製作的性愛玩偶的開發競爭。旅行社也以體驗泡泡浴為目的的「日本性愛之旅」,包裝推銷給前往日本的中國遊客。

但權力鬥爭給中國的性事蒙上了陰影。經常出現的是當局突然管制與掃蕩情色行業,或者是政治人物或名人的情色事蹟突然曝光而被加以懲治,中共內部的權力鬥爭往往透過掃黃、掃黑來達到打擊政治對手的目的。此外,本書也加入了諸如對LGBT族群的迫害,以及共產黨監視的詭異等深刻主題。台灣版也獨家收錄作者安田峰俊為台灣讀者撰寫的新篇章〈越南新娘村〉。

中國如今成為影響世界局勢的國度,許多人想理解這個不那麼公開的國度,本書是難得的從「性」來破譯解讀「中國政治」的作品。

中國人的性事問題,在這十年有很大的轉變。

過去極度猖獗的性產業大幅衰退,但年輕人的性觀念開放,性生活的滿意度也隨之提升,成人用品的市場更迅速擴大。另外,跟舊時代相比,人們開始有一些奇怪的性癖好(例如收藏情趣娃娃),而且漸漸敢於公開自己的性向,不再怕旁人忌諱(好比同性戀)。只可惜,近年來又出現管制的現象。

網路普及和經濟發展帶來了「自由化」,習近平體制的「統治化」,卻連國民生活的瑣事都要控管。近年來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都看得出來這兩者的激烈拉扯,尤其商業行為和表演活動特別明顯。本書是從情色這個比較晦暗的角度,來深入了解中國近來的特徵。——安田峰俊

性與欲望的中國_書腰_立體
Photo Credit: 大塊文化出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

2023年5月8日 星期一

中华传统母亲花是哪一种?

 作者:容乃加

中华传统的母亲花是萱草,又叫忘忧草。“萱堂日永”是祝贺母亲生日的题辞,祝贺母亲节也合用。(农粮署桃园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873
【字号】     
   标签

薰风五月,康乃馨摇曳,传送母亲节的讯息。现在许多国家的人们庆祝母亲节,感恩母亲,其中和美国同步过母亲节的国家最多。1913年,美国国会订定以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而提倡人安娜‧贾维斯(Anna Jarvis)的母亲最爱的花——康乃馨成为母亲节的象征。[1] 这个遍及全球的母亲节庆祝活动至今一百一十年。而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早就有代表母亲的花了,比康乃馨更是悠久,那是什么花呢?

请先看这二首元朝末年诗人画家王冕的诗:

墨萱图二首 其一》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墨萱图二首 其二》
萱草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余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王冕是元末明初高士,有着梅花般坚贞清高的品格,对母亲非常孝顺。据《浙江通志》记,王冕父亲死后,他将母亲迎入城中奉养。过了一些时光,母亲思念乡下的生活要返乡。王冕为了减少母亲的劳累,就买了一头白牛为母亲驾车,他自己一身古服、戴着古帽跟随在车子后面。牛车走在街道上,被一些小孩拦道取笑,王冕一点不以为意,和孩子们笑成堆。王冕古朴,一片纯孝,不受世尘的沾染。

王冕的《墨萱图二首》诗,咏北堂萱草寄上感念慈母的孝子之思。是的,萱草花就是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母亲花。萱草在各地是常见的植物,田野处处都能生长,叶子细细长长,开出的花朵呈现黄色或橙黄色,给人温暖的慰藉。萱草花宽和怡然、温厚从容的姿态,展现和煦洁净的气质,宛然宽厚仁慈的母亲。这花开一日即谢,明日再开的是另一朵,好像母亲的爱日日不绝,常新如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母亲的花是萱草。(金针花是其中可食品种。)(台湾桃园市农业局 提供)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就有萱草的足迹,显然萱草代表、象征母亲的中华文化典故很早就形成了。《诗经‧国风‧卫风》中有《伯兮》篇,诗中问哪里找得到萱草啊?“焉得谖草(萱草),言树(种植)之背。”我们现代人不懂“言树之背”到底在哪里,汉代《毛氏传》有注解:“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就说萱草种植在家中北堂。

北堂是一家主妇、母亲的居处。古代人家的居室东房后部就是北堂,是主妇盥洗、居住的地方。因此“北堂”代指“母亲”。萱草种植在北堂,所以“北堂”又称“萱堂”,也代指母亲。由此记载看来,二千年前的汉代,或许在春秋时代萱草就是传统的母亲花了。“萱堂日永”这一成语是祝贺母亲生日的题辞,祝贺母亲福寿绵长,健康幸福,在母亲节用来祝贺母亲也很合用。

金针花又称黄花菜,有补血、助眠、利尿等作用。(陈柏州/大纪元)
可以食用的金针是萱草中的一种,又称黄花菜,“主安五脏,利心志,令人好欢乐无忧,轻身明目”,五月正是采花季节。(陈柏州/大纪元)

萱草还有个绝俗的名字,叫做“忘忧草”,说观赏萱草能让人忘忧。三国文学家嵇康《养生论》中说“萱草忘忧”。萱草使人忘忧不仅仅在于它的姿颜让人赏心悦目,而且萱草也有药效。宋人苏颂的《草本图经》说萱草“主安五脏,利心志,令人好欢乐无忧,轻身明目”,五月正是采花季节。萱草中有一属的花苞能食用,俗称“金针”、“黄花菜”。

在北堂种植萱草娱亲,使母亲忘忧,是中国文化中孝亲的一种表现。中华的儿女们在北堂种植萱草送给母亲,让母亲一年到头都能忘忧,孝思孝行终年不断,比起一年才一度的母亲节更是绵长!
——
注[1] :母亲节是由安娜‧贾维斯(Anna Jarvis,1864-1948年)发起,她终生未婚,一直陪伴母亲。安娜的母亲很有同情心,而且心地善良,她想要设立一个日子来纪念默默奉献的伟大母亲们,可惜愿望未竟而逝世。安娜想完成母亲的心愿,她于1907年开始举办庆祝活动,申请将母亲节定为法定节日。1908年5月10日在美国的西维吉尼亚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正式举动庆祝母亲节活动,安娜母亲生前最爱的花朵——康乃馨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为法定的母亲节。@*#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