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8日 星期一

打一场仗到底要花多少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作者:连禾,编辑:嘉辛,头图来自:《辛德勒的名单》剧照


从2021年10月开始,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不断升级。


最剑拔弩张时,俄罗斯在靠近乌克兰的俄罗斯边境地区集结了近15万名士兵,英国向乌克兰交付了第一批反坦克武器、美国军援了乌克兰170吨武器和130吨军事装备。


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战争的本质向来都是利益冲突。


用恩格斯的话说,战争一度是某些民族满足贪欲、获取财富的最重要的生活目的,恩格斯将他们称作野蛮人,在他们看来,进行掠夺是比进行创造的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


不过,聪明的政治家及军事家可不会盲目发动战争,因为战争实在是一件太劳民伤财的事情,算不好这本经济账,不仅获得不了利益,甚至还会让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瘫痪。


一、战争的成本是多少?

 

打一场仗要花多少钱?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美国持续78天的空袭行动耗费了70多亿美元;2001年持续两个月的阿富汗战争,美国单军费就花了100多亿美元。


始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不到两个月的进攻时间里,美国的成本支出在28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之间。


我们不妨以美国为例,来梳理一下美国在过去历次主要战争中付出的开支:



这些白花花的银子花在了哪里?军火和人员是主要支出。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1918年的战争总成本接近当年度GDP的36%,为了准备这场战争,美国还将30%的汽车生产能力转向了坦克生产。


再到二战期间,美国军费开支进一步增加,顶峰年代,仅军费开支就占到了美国GDP的三分之一,1944年这个数字是37.9%,无论是总直接成本还是人均直接成本,美国的战争开支都达到了顶峰。


尤其是珍珠港偷袭事件后,美国再次加大了武器生产。


1918年至1933年,美国只生产了35辆坦克;到1940年,美国生产了309辆;1943年,美国坦克的产量增加到惊人的29500辆。更宏观一点来看,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总共生产了88430辆坦克,作为对比,英国是24800辆、德国是24050辆。


飞机也是如此,年产量最高的1943、1944这两年,美国分别生产了85898、96318辆飞机。


再来看军队人员的扩张,一组数据对比极具代表性:1939年以前,美国军队人数一直没有超过1920年《国防法案》所规定的28万人的一半,但到1942年,美军人数已经超过了900万人。


除了直接投入到战争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消耗之外,战争还会让国家、政府背上军人退伍后的福利或补贴支出。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有10万多名军人患上了与化学物质相关的“海湾综合征”,其中4万多人长期致残。即使在战争结束16年之后,美国政府还需要向20万名退伍军人提供超过43亿美元的补助、养老、抚恤金。


除了这些直接成本,战争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伤害更巨大,影响也更长远。


之所以要大力投入战争资源,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在于,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战争进攻方还是战争防御方,其进攻绩效或防御绩效都是进攻成本或防御成本的线性递增函数,即进攻成本或防御成本越大,进攻绩效或防御绩效就越大。


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背景下,当战争一方在武器等资源方面持续增加投入,战争将走进另一个逻辑:非对称战争。


简单来说,通过大量的军费支出培养起来的战争机器,造成对敌双方实力悬殊。


美国作为军事强国,它越增加军费开支、扩军备战、发明新式武器,就越能提高它的攻击威力,也就越能够在以强凌弱的非对称战争中取得越大的胜利,这在客观上鼓励了美国在世界上动用武力的欲望和意志。


既然战争要付出这么高的成本,那这些钱从哪儿来?


二、钱从哪里来?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著作《三万亿美元的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成本》,在其红色腰封上赫然印着这样一段对话:


  • 美国政府:伊拉克战争是免费的。既不用削减政府开支,也不用提高你们的税负,还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 美国人民:那钱从哪儿来呢?

  • 美国政府:向外国政府借。


这一段虚拟的对话,既点明了通行的战争融资渠道,又指出了作为全球的军事金融强权国家,美国所特有的战争融资方式。通常而言,战争融资主要分为征税、发债、印钞。


先看第一种融资方式:税收。


税收是一种古老的充盈国库,并为战时提供经济支撑的手段。从中国古代开始,历代皇帝都靠征收盐税、人丁税、土地税等来获得。


税收是国家公共财政最主要的来源和形式,一般用于城市基建、教育、医疗、公务人员工资发放、军费开支等。战时,军费开支提升,相应地,用于非军费方面的支出会减少。


仅仅是税收的腾挪自然支撑不了庞大的战争开销。在打仗时,常常会出现临时的税种以开源。


比如1799年,英国对拿破仑战争时,为了应付战争费用的需要,当时的英国首相皮特首创了所得税。它与后来的所得税有不同之处,属于临时课征的战争税,在1802年随着战争的平息而停止,1803年,战争复起后,恢复开征,直到1815年随战争结束而废止。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开征过“战争税”或“战争暴利税”,筹措战争经费。


税收过重往往会造成内乱,所以有一些“战争税”会落在富人/商人的头上。


如清朝后期的卖官,根据一些估算,很多时候清朝战争开支大概有30%是靠卖官位得到的收入来补贴;再如,上文提到的所得税也是一种针对富人的税收,名义是保护富人的私产。


这种方式并不总是行之有效,尤其是富人掌权之时。中世纪的欧洲各国战争连连,贵族、诸侯有钱有势,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自发形成了阻碍加税的坚定同盟,统治者们必须另想他法。


再看第二种融资方式:借钱、发债。


可能很难想到,人类历史第一次的主权放贷就是为了战争,战争是借款的原始动机。


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一方是古希腊的财富中心,另一方还在使用低廉笨重的铁币做交易,只比以物易物先进一点。


斯巴达的同盟军,一些城邦小国,因常年向强国雅典进贡,没有多少军费,旷日持久的战争让斯巴达陷入弹药不足的困境,不得已借用了奥林匹亚和特尔斐神庙的储备金,通过给予荣誉鼓励民众解囊相助。最终,这场持续了27年的战争结束了雅典的古典时代和强国地位。


此时的借钱属于统治者的私债范畴,将统治者的私债变成以国家信用支撑,并向民众支付利息的公债,是在议会出现以后。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英格兰银行的设立(1694年)就是为了开辟市民储蓄的渠道,筹集用于对付路易十四的军费,发债也是成就其日不落帝国的经济支撑。


此后,发债成为筹措军费常见的渠道。


这种常规融资方法,日本人学会了,清政府没学会。这也是日本以弹丸之地赢得甲午战争(1894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时北洋水师被称为亚洲第一,在世界也排得上号,并不输于日本,最终却打到没钱买弹药。根源固然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但金融业弱于日本也是打了不到一年就认输和谈的原因。


除了上文提及的税收卖官,当时的清政府也就能搜刮搜刮民间和钱庄,没什么搞钱途径。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融资渠道也不多。但在明治维新之后,学习了西方的很多金融制度,先是发债搞经济、军事改革,然后是发债打仗,就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还发行了巨额债券。


第三种融资方式,是发动印钞机。


税收、发债,都是货币总量的腾挪,而货币总量未必能够满足战争的需求,创造货币成为战时经济的惯用手法。


美国内战时期,美国北方政府向银行发售国库券和债券,但银行发现这些国库券和债券在二级市场上转售难度高,也就不再愿意用有限的黄金去承接政府的债券。


于是1862年,政府开始印制1.5亿美元的美国钞票,使其成为合法货币。


一般情况下,钞票不是想印就能印。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之间,世界货币体系是金本位制。能发行多少钞票,要看有多少黄金储备。


金本位制天然具有通缩的倾向,原因在于黄金储量有限,开采速度慢,而生产力的提升、经济增长的速度更高。对黄金的需求在战时更迅猛,于是暂时放弃金本位制是常有的事。


超发货币,实质上已经是以国家信用做背书,而不是黄金的储量。


一战、二战时期,一些国家无法生产战争所需要的物资,通常需要借款、消耗大量的黄金储备等方式来融资以购买物资。为了支持这些赤字,大多数参战国会对黄金出口进行限制。


战时这些临时政策都有副作用。加税会增加百姓负担,使政府失去民众支持;削减非军事支出会降低原本在医疗、教育等民众福利;发行债券,政府需要承担利息,甚者可能导致国家破产。


比如1557~1575年间,西班牙国王宣布两次宣布国家破产,尽管并非国家身无分文,但无法履行债务对国家信用是极大的伤害。


以国家信用背书的货币体系下,货币超发带来的影响可能数倍于发行的货币量。


战争的代价在战争的最后一枪结束后,还长远地影响着人们。这是斯蒂格利茨告诉我们的另一句话。


三、战后的代价更沉重


“柏林什么也没有剩下,没有住宅、没有商店、没有运输、没有政府建筑,纳粹留给人民的遗产……仅是若干断壁残垣……柏林如今只是一个破碎砖瓦堆积如山的地理坐标”,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的这段话,无疑是对战争代价的最好注脚。


子弹不能用于再生产,战争只会摧毁资源。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争,60多个国家,20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因战争而死亡的人口超过7000万,1.3亿人受伤。


作为战败国,德国死亡士兵超过500万,平民约200万,二战前,德国总人口约8000万(吞并奥地利等地之后,自身有6600万左右)。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因战争消失,大部分是青壮年。


战胜国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苏联死亡人口超过2000万。


每次战争的发生,都会带来大量的伤亡。工业体系下,男性劳动力的缺失,基础设施、工业设备等资源的摧毁让战后的经济重建尤为艰难,再加上战时特殊的经济政策,不管是战败还是战胜国,都陷入了经济的困顿之中。


第一重影响是,通货膨胀。


在一战结束之后,德国不仅要归还战时借款,还要承担1320亿马克的巨额赔款,德国拿不出这笔钱,法国就联合比利时、波兰毫不客气地进入了德国的经济命脉——鲁尔工业区,史称“鲁尔危机”,德国只能选择疯狂印钱。


货币供给过高,商品不足,导致物价飞涨,德国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


战前,4.2马克就可以兑换1美元,战后,1美元可以成立一个家族基金。物价上涨的速度近乎荒诞,一个典型的场景是,一个人以8000马克买了一杯咖啡,等喝完走出去时,咖啡已经卖10000马克了。


到了1923年,德国出现了面值100兆的钞票,小朋友把钞票用来做风筝,纸钞被当成柴烧都是随处可见的景象。此时的马克已经失去了货币的价值,以物易物开始盛行。


同样,二战后的日本也经历了一场通货膨胀,相关数据显示,在1945年~1949年之间,日本东京的零售物价指数增长了240倍。


非主战场,又是战胜国的美国,统计其上个世纪的M2,也就是货币供给量,包括现钞支票和短期储备,可知,在一战、二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都是阶段性的高位。


(1901~200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


1917~1918年、1941~1945年、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越战)以及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也是美国通胀率高峰时期。其实包括战后的一两年内,通胀率也处于较高的位置。


不过,相对于德国和日本来说,美国的通胀率要温和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美元作为国际通行货币,它的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可以由全世界来买单,这也是上文虚拟对话为什么说由其它国家承担战争成本。


第二重影响在经济总量上,也就是GDP水平,不同的国家会有所分化。


一个简化的GDP公式是投资、消费、净出口和政府购买之和。主战场国家战后经济的恢复需要时间,战败国人民一般信心不足,更容易出现战后GDP下降,这也是战争的代价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人均GDP至少下降了一半,货币也在战后大幅贬值。



对于大赢家美国来说,战时GDP则上升,1941年~1945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失业率下降。但在二战过去之后,因军事需求等不再旺盛,美国也无法保持GDP的高速上涨。


第三重影响是给参战国带来巨额的债务。


英国,老牌日不落帝国,最先进入现代化的国家,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它的衰落和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巨额债务有关。


因为一战,英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位置上被拉了下来,美国补位。因为二战,彻底失去了主宰世界金融秩序的权力,取而代之的还是美国,英国则变成了经济上依附的角色。


二战期间,根据罗斯福签署的《租借法案》,美国对盟国进行战争补贴,英国是最大的受益者。这一法案还有附加条件,即英国必须使英镑能自由兑换。


没有人会愿意持有陷入战争中的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的放开,会使人抛售英镑,换取更为坚挺的货币或者是黄金。


英国的一些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条款导致了英镑的长期疲软,是美国削弱英国超级大国地位的一步。


二战过后,一方面是英镑疲软,另一方面世界上75%的黄金储备捏在美国的手里,美元通过与黄金挂钩,成为世界货币,英国再无与美一争之力。


而二战时期,英国欠美国和加拿大的债务,直到2006年才还清,足足60年,英国才翻开新的一页。德国还清1320亿马克的赔款加利息,用了90年。


四、结语

 

凡是战争,都有胜负之分,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如果参战一方能够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那它就是赢家?


当然不是。


战争的野蛮性在于,在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下,胜利的一方重新掌握游戏规则,他们总能在利益分配中掌握更高主动权,让自己成为最大获益者。


但战争又有着无法抵挡的破坏性,它以流血、死亡为代价,带来流离失所、颠沛流离、鳏寡孤独,它的强大摧毁性足以让一座城市沦陷、让一个民族沉沦、让一种文明消亡,这同样是人类历史上血淋淋的教训。


经济账或许算得明白,但涉及到普通的人,这笔账怎么算,都没有赢家。


参考文献:

[1]《战争经济学》,保罗·波斯特;

[2]《三万亿美元的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成本》,斯蒂格利茨;

[3]《最“经典”的通货膨胀》,比尔李;

[4]《日本战后早期反通货膨胀制度》,世界经济;

[5]《20世纪40-50年代美英对于国际经济霸权的争夺》,申晓诺杨一帆;

[6]《战争经济的运行机制》,达里奥;

[7]《打仗的钱从哪儿来?》陈志武;

[8]《日本明治维新的金融故事》,陈志武;

[9]《战争与国债》,世界军事;

[10]《非对称战争的经济学方法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斗;

[11]《战争成本和收益的广义虚拟经济分析范式研究》,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管理研究所,习文静

2024年1月7日 星期日

河南全面实现共同富裕

 @xiaoguozhan3033

说说我们河南老家农村的情况,老年人一个月补贴长期都是60-70元人民币左右,现在不知道有没有涨;顶多也就是100多元一个月,包地出去一个月也就是几百元,一亩地一年净利润1000元左右,一个人一亩三分地,如果家里人都在家不出去打工每个人一年净收入1300元,这就是农村真实情况,菜地里也只能种一点,很有限,大部分菜还是要买;肉蛋鱼也要买,如果不流行出去打工,农村人温饱就是大问题。

孔乙己炒股记

 小吉读财

谨以此文献给熊市中摸爬前行的股民们。

改编自鲁迅先生作品《孔乙己》


A股的指数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先甩出一个短暂的大疯牛,然后走出一个闪电熊,之后慢慢阴跌。炒股的人,早上下午开了市,每每花几千块钱,买一手股,这是几年前的事,现在每手都跌到几百块,就屏幕看着,犹豫着不敢下手;倘肯多买一手,便怕是要多吃一顿面条,节省几晚电费,滋润一下眼睛了,如果买到十几手,那就更能减肥十几斤了。但这些散户,多是没钱人,大概没有这样的烧法。只有家有矿的,才踱进营业部的大户室里,要酒要菜,慢慢地琢磨。


我从十六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营业部里当伙计,主任说,我样子太傻,怕伺候不了大户主顾,就在外面推推股票罢。外面的散户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捶胸顿足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股票从账户里买进,看看屏幕上推荐的股票跌了没,又亲看将买卖的收据打印出来,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诱买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主任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打印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站在打印机边,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主任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了,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炒股而自称大户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虽然是自称大户,可是衣服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高抛低吸,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XX会公告里的“涨停板恐亿级”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营业部,所有炒股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昨天抄的股票又跌了!”他不回答,对柜台说,“一手三块九,挂单长生生物。”便点开包年会员选股宝。他们又故意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用人家的会员了!”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用了赵老哥的会员,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用不能算偷···窃用!炒股人的事,能算偷吗?”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内幕交易”,什么“洗筹”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营业部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赚过钱,但终于没有套现,又不会止跌;于是愈炒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敲的一手好键盘,便替人家操操盘,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炒股偷懒。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电脑键盘鼠标,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操盘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营业部,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交不起保证金,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卖出几手股,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操过盘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质疑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柜员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着话;这回可是全是三指盲打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主任是绝不责备的。而且主任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练过敲键盘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练过敲键盘,···我便考你一考。打字速度的级别,是怎样分得?”我想,讨饭一样的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


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知道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级别应该记着。将来操盘的时候,挂单能用上。”我暗想着我和操盘手的距离还很远呢,而且我们主任也不会让外面进来的人去操盘;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就是一分钟60个以上是能手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打字有四种级别,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拿着水笔想在A4纸上画道道,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暴富难?太难了


有几回,隔壁银行大堂经理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推荐的理财产品各买了一份。大堂经理拿了单子,仍然不散,眼睛都盯着钱包。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钱包捂住,弯腰下去说道,“没钱了,我已经没钱了。”直起身又看了一看钱包,自己摇头说,“没钱没钱!暴富难?太难了。”于是这一群大堂经理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主任正在慢慢的查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一笔保证金呢!”我才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炒股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都摔断腿了。”主任说,“哦!”。


他总依旧是抄底。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全仓去抄乐视贾老板的底了。他家的东西,抄得到底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是跌停,后来是割肉,割了好几天,一手都没出去。”“后来呢?”“后来跳楼摔断了腿。”“摔断了腿怎样呢?···谁晓得?许是没了。”主任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查他的账。


中秋过后,上证指数是一天比一天低,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空调,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客户,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买一手股。”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买一手股。”主任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一笔保证金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到,“这···下回交上罢。


这一回是现钱,要抄个好股。”主任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来抄底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辨,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不抄底,怎么会挨了套?”孔乙己低声说道,“爆雷,爆,爆···”他的眼色,很像恳求主任,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主任都笑了。我挂了单,把收据给他,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几张票子,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收拾好收据,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主任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一笔保证金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一笔保证金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没了。

孔乙己炒股

孔乙己一到证券部所有人便都看着他笑

有的叫道孔乙己股票又跌了
他不回答
对柜里说加两手便排出1000块钱
他们又故意高声嚷道你还没割肉啊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不明白A股有罕见的投资价值……什么罕见的投资价值你前年去年上个月前天昨天都是这么说的罕见两年多了越罕见越跌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跌只是浮亏浮亏不算赔钱……只要我不卖能算赔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价值投资逆向思维什么不想持有10年就不要持有10分钟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不料今天的孔乙己最后说了一句去年十月扫货北交所一直舍不得抛
所有哄笑的人顿时脸色铁青再也不理他了

作者:朱邦凌
链接:https://xueqiu.com/6258388087/273851733

2024年1月6日 星期六

探秘美國大兵的日常生活,深邃的海底潛艦官兵生活標準一直是所有軍種中最好的,一次裝載30萬美元的食材 #大脑洞记事

中国“农家乐”大规模倒闭 商场门可罗雀医院人满为患

 

月入三千算中产 中国百姓“被有钱”

企业查信息显示,中国全年八万余家“农家乐”关停。网络截图/古亭提供

中国的消费场所“农家乐”出现大规模倒闭现象。仅在过去十一个月内就有七千多家“农家乐”关闭。另外,各地百货商场内消费者寥寥无几。而各地医院因为多种传染病递增而人满为患。

中国经济持续恶化导致百业萧条。据红餐网本周三(12月13日),发表了中国餐饮行业垂直领域研究者简煜昊题为“倒闭八万多家,农家乐要“凉”了?”的文章指出,农家乐行业近年来面临大规模倒闭的现象,注销、吊销企业数量超过8万家,许多农家乐经营者表示生意不好做。消费者对农家乐的好感度降低,主要原因是出品差、宰客,同质化严重,缺乏吸引力,缺乏专业管理,服务、环境和食安被诟病,主力客群消费频率低,营收淡旺季明显。

贵阳曾经营农家乐的黄先生周五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农家乐诞生超过二十年,如今纷纷倒闭,其真实原因并非因为品质差和宰客,而是消费者迅速减少,经营环境恶化所造成。他说:“没有生意,现在是每一个人把自己的钱包看得紧紧的,大家不愿意消费,也不敢消费。估计往后几年的经济还是不会好转。你没有赚钱的机会啊。农家乐开在景点内,你要去玩。现在只有退休的老人,特别是刚退休的人还可以消费。现在百货商场都没什么人去。”

十一个月内七千家农家乐关停

中国企业注册信息平台企查查信息显示,以“农家乐”为关键词,状态为注销、吊销的企业目前已经超过8万家。仅仅在今年11个月,就有近7千家农家乐倒闭。

中国异议人士季风接受本台采访时说,餐饮及百货两大行业最能反映民众的消费力。他所在的贵州桐梓县县城,关闭的餐厅愈来愈多:“前几天,我的一个侄儿准备摆夜市,叫我弟弟去帮忙,然而一个星期都没消息,他说肯定是生意不好。我昨天跟当地一个朋友吃饭,他也说现在没有人愿意去高消费,大家都看这口袋里那点钱,一定会很慎重的消费。”

百业萧条唯医院人满为患

上海曾经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在沪营业三十年的太平洋百货、东方商厦、位于陆家嘴的正大广场等相继关闭。上海一位视频拍摄者说:“28年前,八佰伴在上海开张当天,人流潮水般涌入商店,连电梯都瘫痪,但如今许多商场内,顾客寥寥无几,电梯在空转,地面门店打烊。

上海一位网民说:“商场非常萧条,差不多一百多家店铺都停业了,电梯都停运了。很难相信这家曾经的大商场,现在这么萧条。”有网民在评论区留言,这主要是老百姓手里没钱,剩余的钱给医院留着,不敢用。据央广网引述中国卫健委官员表示,今年1月至9月,中国诊疗人次达51.1亿。最近一段时期,北京、天津、济南等多家医院门诊和急诊人数急剧上升,其中天津市儿童医院一天接诊患者达13000人,绝大部分患者为呼吸道感染。

月入三千算中产 中国百姓“被有钱”

近日,中国官方中央电视台播出如何促进消费的讨论节目,而有关"中等收入人群已超过四亿人"的话题引发民间舆论热议。中国百姓"被有钱"了吗?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日前讨论2024年促进消费话题,提问专家“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不愿花?”引发网民嘲讽。

白岩松另外在央视节目连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时提问:“按照国家统计局月收入超过三千元就是中等收入来算,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已经超过了四亿。但是这些人往往不感觉自己是中等收入,反而很拒绝。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王一鸣回应,大部分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接近标准的下限,很多只是刚刚超过这个门槛。他们虽然符合中等收入的标准,但是依然很脆弱。为什么这群人不敢消费?因为他们还要考虑到教育、医疗、养老、储蓄等问题。

有八万多粉丝的“淮安陈大”在自媒体上说,这四亿“中等收入”人群不算是“中产阶级”,如果三、四线城市一人月收入三千五百元,生活就很幸福。但前提条件是:没有房贷有房住、没有车贷有车开,小孩不上培训班。

自媒体大V:有房贷车贷、孩子上培训班 中等收入活不下去

“淮安陈大”:“如果不是这座城市的土著,就哪怕像我这样的人,三千五百元在这座城市都活不下去。就很简单的道理,你但凡有一个房贷,有一个车贷,有一个孩子上培训班,这三个当中你但凡占一样,你三千块钱就活不下去。”

旅美时事评论人士、本台特约评论员陈破空指出,中国城乡差距大,不要说北上广这些城市,就是放在二、三线城市,三千块钱都是很低的收入。

陈破空说:“任何人都会叫穷,根本花不了几个钱,能交通吗?能租房吗?能够供孩子上学吗?一个人能吃饱吗?都是个问题。这个标准是非常低的,根本算不上什么中等收入的标准。这是一种忽悠,把中等收入范围划得太大、底线太低,就是为了想说中国有哪个好。所以我觉得是漏洞百出,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

陈破空认为,央视探讨“中等收入”与中国财经专家李迅雷日前所说“中国9.6亿人月收入2000元以下”后,火速被删文有关。

陈破空说:“李克强说六亿人只有一千元以下收入,但李克强讲的是上限,可能更低,有的人可能只有一百元收入。还有前两天财经专家李迅雷讲的,9.64亿人口、将近10亿人口月收入只有两千元以下,讲的也是上限,就包括李克强讲1000元以下的人和其他3、4亿在1000多和2000元之间的人。他们(官方)删掉李迅雷讲的,又想把李克强讲的封杀掉,想说出另外的故事,唱好中国经济故事,才出现今天这样荒唐的报道,拿3000元来说事。这是在中国民众伤口上洒盐,尤其在现在经济这么困难的情况下。”

陈破空表示,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指标,突显中国并非像习近平对外宣称全面脱贫、全面达到小康社会。共产党说不能唱衰经济,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曲,此举是赶紧洗白调风向。但月收入三千元者恐怕不自认是中产,而是困难户。

海外政论刊物《北京之春》杂志前荣誉主编胡平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也表示:“李迅雷公布的数据和官方的中等收入数据不一致,两者加起来不就已经超过中国的人口了?这不可能的,肯定有一个数据是夸大的。”

胡平分析,中国官方公布数据有造假的习惯,例如新冠肺炎疫情究竟死多少人?以致各方面数据经常出现打架、兜不齐的情况。李迅雷和李克强显然有坚实的基础根据,央视探讨“四亿人达中等收入”的风向球,给人觉得中国经济状况根本不像当局吹嘘得这么好。尤其是中国财富分配不公平,贫富悬殊很大,让人感到比较触目惊心。

世界银行:中等收入标准为2.5万到25万人民币

有中国媒体指出,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等收入标准为2.5万到25万元人民币。中国国家统计局2019年发布的《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将中等收入群体定义为月收入2000-5000元,月入10000元以上属于高收入群体;2020年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2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则将中等收入的标准定义为三口之家的年收入10万-50万元人民币。

胡平质疑,到底是以3000元做底线,还是把2000元以上也算中等收入?不同标准作出的结论就非常不一样。现在大家争论的是两个问题,你到底用什么标准?按这标准,到底算出来的中等收入人口是多少?

有关“我国中等收入人群已达四亿”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但多数中国网民并不埋单,纷纷表示:“三千还不够还房贷的”;“这么低的门槛是为了数据好看吗?”;“新闻说四亿,你这个三千是在梦里”;“两千都算中等收入了”;“官方比李迅雷乐观多了”;“三千元连广东、浙江、上海社保最低缴纳基数都没达到,就属于中等收入阶层了?”;“那月薪一万三不得成富豪了吗?我还吃什么猪脚饭?”;“看笑了”;“反正形势一片大好”。

学者:中国社会未富先老、经济改革停滞

台湾的中华经济研究院所长刘孟俊日前指出,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压力大的原因,包括中国人均国民所得毛额(GNI)持续成长但速度放缓,中国经济成长从高速成长转为低速,收入分配不均。虽然中国政府以推动“共同富裕”的口号期望改善,但面临总体经济安定性的挑战,例如金融、老龄化人口和环境问题。

刘孟俊还提到,国际经济预测机构持续下调中国的经济成长预测,GDP成长率长期低于6%,除了人口高龄化、环境保护要求、产业附加价值率偏低、经济改革停滞外,中国还面临“未富先老”的问题。人口高龄化和人口红利的迅速衰退,正导致中国劳动力短缺和社会安全压力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