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德国小镇上的老兵风采


发布者:huashangbao
话说Weilburg这样一个只有一万多人的小镇,又偏居于陶努斯自然保护区的边缘,实在是谈不上有什么特别引人瞩目的地方。可是也许是因为曾经作为Nassau公国首都的荣耀传统,也许是因为现任市长席克先生特别有政治热情,小镇上经常闹出一些不小的动静。这不,17日这个周六下午,本来安静的小镇又特别热闹,广场上聚集了很多身穿迷彩服的德国大兵。

正在诧异为什么来了这么多军人?正好在路口遇到了我的老朋友,城市博物馆的Ralf。只见他也穿着迷彩服,带着个小军帽,比平时帅气了很多。一问,原来,这里马上要举办全德国的退役军人技能大赛颁奖大会(Deutsche Reservistenmeisterschaft 2011, in Daaden und Weilburg)。
比赛从916日到18期间还在附近的小镇Daaden进行角逐别看是退役军人的比赛,这可是全国级别的军事盛会呢,国防部官员、很多将军、州长都来到了小镇上。德国的退役军人很多,退役军人可以自愿加入德国退役军人协会,这个协会属于国防部,每隔一年举办一次退役军人竞技大赛,比赛设置有十个赛点,参加比赛的团体(5人一组)和个人要进行定向前进、射击、并跑到各个赛点完成规定的任务。3天的比赛决出团体和多个个人单项胜负。退役军人协会的老兵们平时会针对这个退役军人竞技大赛的比赛项目进行训练。
今年的退役军人竞技大赛在黑森州DaadenWeilburg举办。Daaden是个地广人稀的小镇,适合进行军事比赛。可是要说召开有800多军人参加的颁奖大会,庆功聚餐,就找不到个合适的场地了。在Weilburg开颁奖会的建议还是Ralf提出来的,他去问市长Schick先生是否可能?Schick市长一口答应了。又经过军队方面的层层汇报批准,最后,2011年的退伍军人技能大赛变成由DaadenWeilburg共同举办。于是17日下午,人们就看到了开头的情景。Ralf作为倡议者和“东道主”,活动之前可忙坏了。
    Ralf碰到我特别高兴,他知道我经常给《华商报》写文章,问我能不能在中文报纸上报道这个活动?我说那我可得问问总编,Ralf说“没关系,我先帮你办个记者证,等一下颁奖的时候你就可以进来看啦。”(德国人其实也很灵活)。
    其实,虽然有Ralf这样一个老兵朋友,生活中见过的德国军人可真不多。这次活动一下见到这么多身着军装的人,感觉到他们十分有序、友好。首长过来必定会毕恭毕敬地敬礼,集合也颇为迅速而整齐。别看是退役军人,绝对的军人风范。这样一个全国的活动,来采访的军队记者、电视台摄像都不少。不过,老兵们对于忽然有个中国面孔挂着Presse牌子,还是格外好奇。他们特别高兴地和我攀谈起来,一位现供职于黑森州统计局的老兵对我说,他虽然没去过中国,可是接待过中国军人来访。还热情地给我名片说“将来在数据方面有什么需求,可以找我”。
在这样的大赛上常常有感人的故事发生今年两位自从1967年分别的战友,44年之后在竞技大赛上重逢,当年意气风发青年,如今都已是雪白胡须,相见格外惊喜。

这个活动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德国国防部对退伍军人的管理。我的哥哥以前在国内当过兵,虽然退伍后偶尔有战友聚会,可都是自发的,叙旧而已。没听说过国家还管退伍军人,更没可能还有全国性的技能比赛这样的活动了。一位对德国部队体制略有了解的朋友说,德国的这种管理,实际上是将退伍军人纳入了“预备役”,如果有任何紧急情况,这些退伍老兵可以立刻组织起来。而且退伍军人协会的日常管理者都是老兵志愿者,像Ralf作为整个wetzlar附近地区的老兵协会的会长,没有任何报酬,花很多业余时间组织活动,日常事务管理等都是义务的。所以协会平时并不花多少国家的钱然而却将这些受过系统训练的老兵管理得井井有条他们可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重新负担起军人的职责,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队伍!
更有意思的是,一方面退役军人协会是自愿的,退役军人完全可以不参加这个协会;另外一方面,即使是没有当过兵的人,如果想加入退役军人协会也是允许的,只不过个别的活动不能参加(比如这次比赛),没有军装,但大部分活动都是可以参加的。
    像德国人做所有事情都充满前瞻性和计划性一样,在对退役军人协会的管理上我们同样看到了这一点。这样的管理模式,也许真值得中国借鉴呢。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示意图
《最新调查清国大地图革命动乱地注点》,此图为《东京日日新闻》报于1911年11月3日随报附赠之地图
起义旗帜:铁血十八星旗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八月十九)在中国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共进会文学社)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武昌起义的成功发动,使中国各地陆续响应革命党人推翻清朝的诉求,最终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帝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目录

  [隐藏

[编辑]起义背景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激进革命主张被更多志士仁人认同。1900年7月,谭嗣同的挚友唐才常组织自立军,拟在长江沿岸武汉等五地同时发动勤王起义。事败,唐才常等12位起义领导人在汉口被捕,在武昌紫阳湖畔被斩首。
辛亥武昌起义前夕,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溥仪继位,其父载沣摄政。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被称为“皇族内阁”。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为取得外国的支持,以维护其统治。同年5月清廷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的粤汉、川汉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再卖给外国,又未能解决如何补偿民间损失,遂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人民反抗运动——保路运动,并成立“保路同志会”,其中四川最为激烈。清廷急调动湖北新军入四川镇压,导致湖北兵力空虚,故革命党人决定发动起义。

[编辑]前期准备

文学社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积极准备起义。

[编辑]起义经过

[编辑]酝酿起义

1911年9月7日四川成都发生保路风潮成都血案,激起骚乱。清廷为扑灭保路风潮,派出渝汉铁路督办、钦差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协助四川清军镇压。湖广地区(湖北湖南)革命党人见清军湖北防御力量减弱,开始策动在武昌长沙伺机起事。9月14日文学社共进会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谭人凤居正等人的推动下联合,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9月24日在武昌胭脂巷11号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日,有成语“八月十五杀鞑子”)湘鄂两省同时发难,发动起义。湖北方面初步决定刘公为总理,蒋翊武为军事总指挥,孙武为军务部长。

[编辑]南湖兵变

就在革命党人9月24日联席会议当天,驻扎在南湖的八镇炮标三营有几个士兵退伍,炮标士兵孟华臣(共进会代表)备了酒菜,饮酒猜拳,为之送行。值日的刘排长过来干涉,双方发生争执。管带赶来传孟华臣等跪下,重责军棍。士兵抢了军械,将营部砸烂,管带仓皇逃窜。孟华臣等从军械房拖出两尊大炮,可惜没有弹药。前来镇压的马队赶到,兵变士兵四下逃窜。
革命党人的活动被湖北当局察觉,开始加强警戒,湖广总督瑞澂宣布八月十五不放假,全城戒严,官兵皆不能离营外出,严禁以各种名义“会餐”,军营中秋联欢会,提前一天举行。戒严时期除值勤士兵可允携带少量子弹以外,所有弹药一律收缴,集中保管。另外,9月28日湖南共进会领导人焦达峰函告武昌起义指挥部,湖南准备未足,请展期10天。因此,起义日期推迟到10月16日。

[编辑]领导层被破坏

10月9日,共进会领导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等,拘捕刘同、李淑卿等6人,随即引渡湖北当局。刘公、孙武逃入汉口法租界。湖广总督瑞澂下令关闭四城,四处搜捕革命党人。文学社领导起义军事总指挥蒋翊武决定立即于10月9日晚12时发动起义,以南湖炮队炮声为号。但武昌城内戒备森严,负责向南湖炮队传达命令的邓玉麟因途中艰辛,直到深夜12点过后才赶到南湖炮队,此时士兵们都已经入睡,无法动员,营代表徐万年只好临时决定推迟起义。由于刘同招供,武昌小朝街85号(张廷辅家)文学社总部暴露,当日晚彭楚藩刘复基在小85号被捕,蒋翊武逃脱,杨宏胜在运送弹药的路上被捕,另外还有张廷辅、陈宏诰牟鸿勋等30余人被捕,10月9日起义计划落空。10月10日晨彭刘杨三人在督署东辕门被斩首。
10月10日白天,清军警大肆搜捕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下令新军官兵一概不得出营,并劝谕党人自首。

[编辑]起义第一把火

武昌起义军炮兵
彭刘杨三烈士的鲜血,浇剧了革命烈火,革命党人矢志报仇,决心拼死一战。10月10日傍晚6点左右,驻守武昌城北门外塘角的第21混成协炮11营辎重队士兵李鹏升,点燃草料库,举火为号,发动起义,临近的工程队也点火响应,起义士兵向武昌城内楚望台军械库进发。

[编辑]意外第一枪

10月10日晚七时许,陆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后队二排哨长(长)陶启胜查夜,发现多人不在营中,又看见棚正目(长)金兆龙、程正瀛正抱枪仰卧,就厉声问道:“干什么?想造反?”金兆龙对陶排长不满,对骂道:“造反就造反!你能怎样?”并和陶启胜扭打起来。士兵程正瀛过来帮金兆龙,举枪将陶击毙[1] ,前队队官黄坤荣、司务长张文涛、八营代理管带阮荣发先后赶来弹压,相继被程正瀛击毙。军营大乱。这时第八营正目(长)共进会总代表熊秉坤立即鸣笛集合,正式宣布起义,向楚望台进发。

[编辑]起义行动

武昌城内的第十五协29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陆军测绘学堂全部学生赤手空拳,奔向楚望台。守库的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左队士兵起而响应。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起义士兵强制第八营左队队官吴兆麟任革命军临时总指挥。
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陆军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之炮兵第八标在中和门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

[编辑]民国西施

起义军攻打都府,湖广总督瑞澂师爷张梅生建议死守,而瑞澂的汉人小妾廖克玉,同情革命党,死劝瑞澂离开总督府,去长江上的楚豫号兵轮上指挥镇压。瑞澂离开总督府上舰,反而指挥失灵,清军大乱。辛亥革命之后,廖克玉受到宋教仁的接见,被称为“民国西施”。
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镇司令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编辑]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10月11日晚,驻防汉阳兵工厂等处的士兵祝制六胡玉珍率众起义,占领汉阳10月12日汉口光复。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10月12日,起义军发布了《宣布满清政府罪状檄》、《布告全国电》、《电告汉族同胞之为满洲将士者》、《布告海内人士电》、《致满清政府电》等,在这些文告中揭露了清政府镇压人民,行同虎狼,厘金杂税,搜括民膏等八大罪状。起义军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元,宣统三年改为黄帝纪元4609年。军政府建立参谋部、军务部、政事部、外交部。以咨议局大楼为办公地,以十八星旗为军旗。为维护和发展工商业,军政府还发布了安民和免税等公告,抨击清朝苛政,豁免恶税。宣布除盐、酒、烟、糖、土膏各税捐外,所有统捐局卡一律永远裁撒;除海关外,所有税关,一律永远裁撤。
起义爆发时,黎元洪新军21混成协统领,在武汉地区清军中地位仅次于最高领导人张彪。早在起义前,革命党人内部便有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建议。[2]10月11日晨,革命党的蔡济民王文锦等在黄陂一带找到黎元洪的时候,他正在其参谋刘文吉宅内隐匿不出。据朱树烈1945年10月所记《回忆辛亥首义》载,[2]
向黎从容正色而言日:‘黎老师在此,我等侦察确实,毋庸讳言,我等皆公之学生,今日举动,实我公平日教育之所致,对我公绝无残害之理,请公速出,主持大计,不要畏惧,不必怀疑。’
黎闻之始出。有徐君寿林已将黎平日所乘棕色马拉来,不待回答,即拥黎上马。先到楚望台,临时指挥吴兆麟向黎报告云满督及统制张彪,业经义军击走,督署已焚,各重要机关均有兵占领,嗣后领导主持,非公莫属。黎云:‘汝辈事太闹大了’。连说不已,大众拥黎至阅马场咨议局……
到阅马场,下马进咨议局,黎身穿灰色长夹袍,黄皮马靴,赤面黑须,神色庄严。
黎元洪在起义前后的立场是不赞成革命的。被推举为都督后,他仍十分犹豫,提出都督当为刚出狱的革命党人刘湘(刘公)胡瑛担任。此语一出,一时起义军内部谣言四起,甚至谣传黎元洪绝食自杀。直到黎元洪为了制止起义军方面的顾忠伟残杀满人的行为而传出一道口令称“忽得滥杀旗人,革命党是文明的,顾某如此胡闹,是野蛮行为,余不取也”,关于黎绝食自杀的传闻才告平息。此后,在都督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由于黎元洪态度消极,朱树烈以举刀自杀相逼,黎元洪方才郑重表示:[2]
黎元洪起立云:朱君树烈,今夜举动,是义勇,不是粗暴,言论是正大,不是噪安,元洪极端赞成,极端钦佩。并在会议席上表示:‘凡经元洪划诺判行者,决心负责办理,完成革命大业,从此次会议起,嗣后不但与诸君同生,并与诸君共死,如食其言,元洪非我汉族黄帝子孙也!
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约法》。11月初,宋教仁居正刘公孙武等商议,认为仅有政府组织法还不够,尚需有一个根本法类型的法规。众人推宋教仁起草。宋教仁早年喜爱研习法律,曾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研究各国宪法和政治制度,因而他为鄂军政府草拟的约法(定名为《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简称《鄂州约法》),是一个三权分立的法律,共7章60条。规定“鄂州政府以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与议会、法司构成之”。行政权由“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行使,立法权属“议会”,司法权则归“法司”。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三权分立原则的政权根本法。它首次正式规定人民依法享有民主权利,享有“自由保有财产”和“自由营业”的权利。

[编辑]在川鄂军的起义

另,端方率湖北新军第八镇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及三十二标一部入川镇压四川起义,至四川资州11月27日新军哗变,端方为军官刘怡凤所杀。

[编辑]阳夏保卫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震惊了朝廷,清政府迅速作出反应。10月12日,清政府撤销瑞澂职务,命他带罪立功,暂时署理湖广总督;停止永平(今河北卢龙县)秋操,令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汉江面。14日,清政府编组一,二、三军,以随荫昌赴湖北的陆军第四镇及混成第三协、十一协为第一军,荫昌为军统(也称总统);以陆军第五镇为第二军,冯国璋为军统;以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为第三军,载涛为军统。三军迅速向汉口附近集结。
面对这一形势,湖北军政府于10月15日决定首先扫荡汉口敌军,然后向北推进,以阻止清军南下。从10月18日出战汉口,到11月27日汉阳失陷,前后战斗41天,史称“阳夏战争”、“阳夏保卫战”、或汉口、汉阳保卫战。
在这41天之中,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贵州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等省市,先后独立。关内十八省中只剩下甘肃河南直隶山东四省效忠清朝。故阳夏保卫战对于辛亥革命的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
汉阳失陷后,黄兴退到武昌,起义军政府即召开军事会议,黎元洪主持。黄认为汉口汉阳已失,武昌难以固守,主张率领鄂湘两军转移攻取金陵。黄的主张被多数人反对,参谋范腾霄说:“汉阳既已不守,武昌又拟放弃,试问还有什么能力可以攻取金陵,如果湘鄂两军尚可用,则武昌当然可守。”范一席话使大家热烈鼓掌,会议决定死守。会议结束后,黄兴偕李书诚汤化龙胡瑞霖陈登山和黄中垲等乘船东去。

[编辑]后继影响

10月22日, 焦达峰与陈作新率湖南新军最先响应武昌起义,攻占长沙,次日建立湖南军政府,被推举为都督。10月28日, 湖南军政府派出"援鄂军"从长沙出发支援武昌。10月30日, 清政府以宣统帝名义下诏“罪己”,并开放党禁,赦免党人。11月1日, 清政府令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清军占领汉口。11月27日,清军占领汉阳
12月1日,蒋翊武吴兆麟与袁世凯军签订停战协议。12月2日,苏浙联军攻克南京。12月12日,起义的十四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12月17日, 各省代表会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同日荆州府光复。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陕西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编辑]其他

孙中山立像,位于武汉纪念武昌起义的“首义广场”。背后是武昌起义次日建立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该建筑原为湖北咨议局,建于1900年,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为纪念武昌起义创建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政府以该事件的发生日期-10月10日国庆日(双十节),每逢国庆时均有一定规模,如烟火阅兵游行等庆祝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双十节作为“辛亥革命纪念日”在大陆予以纪念。大陆各地一般均有纪念活动。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礼堂隆重举行。

[编辑]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