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远征军老英雄陈宝文凌晨去世,灵魂与我告别


远征军老英雄陈宝文凌晨去世,灵魂与我告别-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默认分类   2009-11-26 08:58   

作者:晓曙
昨日凌晨5点多,我在家中与客厅相连的书房电脑前扫描远征军老兵陈宝文几十年呕心沥血写的抗战回忆录手稿(多年写作习惯夜间工作),门窗似有响动,,书桌前常春藤簌簌,伴随一道淡黄的光影轻微的响声掠过书房消逝在黑黑的客厅,在寂静的冬夜,清晰奇异。先以为墙上相框脱落,视其安然在位;猛然意识是否地震?即上网发帖“25日凌晨5点28分,昆明六楼,不明动感,不知是哪里地震了?”
25日清晨9点接到陈老家人电话,凌晨5点25分,老人停止了呼吸。心中砰然一震!发现陈老手稿到找到他时是20多天前,老人已病危。病床前我拉着他的手:“爷爷,您是我们的英雄,要坚持住,大家想法帮您出书”。老人不能言语,眼窝一滴晶莹的泪珠,我已泪流满面。每次和志愿者们看望老人时,他苦难的面容绽开舒心的笑,病情奇迹般转好。
传说人的灵魂有21克。我正在写有关远征军个人命运的小说《22克的灵魂》和拍摄《最后的老兵》的纪录片,如果普通人的灵魂重量只有21克,相信一些异于常人的灵魂有22克。恍然明白凌晨那奇异的光影与响动,是老英雄22克的灵魂来与我告别;相信心灵感应,老人的灵魂来与我对话。
95岁的陈宝文老人,黄埔军校十期毕业,两次长沙保卫战冲锋陷阵,滇西松山大战司令部任作战参谋,46年留学美国西点军校,为报效祖国,49年从台湾回到故乡昆明。30年拉板车做苦力,养家糊口之际,翻译了近百万字的抗战历史文献。对祖国无怨无悔,为人乐观温和,持之以恒的笔耕,贫贱却高贵,90岁时还军人风骨,思路清晰,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唱着“满江红”,拉板车佝偻了身体坚持跑步。就是这样一位久经风霜雨雪摧残却铁骨铮铮的抗战英雄、功臣,一个名副其实的爱国者,病危躺在离云南省委干部豪华住宅区不远的一间廉租屋里,面容枯槁,曾是一米八几的身体,瘦骨嶙峋蜷缩在病榻上。英雄今晨离开人世;离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几年来,我采访到的抗战老兵们,最大的心愿,是得到一枚相关部门颁发的抗日纪念章。多想他们的心愿能实现。都是一些高龄老人,是否还能支撑着等到那一天?老兵们受的苦太多,等的太久,随时,随时可能人与故事一起逝去。
从云南信息报的文章连载及我在未来、凯迪网发帖,众多网友转贴、顶贴,天南海北传来爱心关怀,物质捐助。国内知名出版社来讯表示愿意出版其书稿。昆明一些学者、艺术家为陈老做了一面爱心旗,上绣“远征军老兵陈宝文先生,您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我们爱您!”志愿者签名踊跃。
60多年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抗战英雄,经历漫长岁月的战争、动乱、贫苦,筚路褴褛,历尽艰辛……耄耋老人已所余不多,他们每天都在凋零。一个民族不应忘记为捍卫国家尊严打仗流血牺牲的战士。无论这些老兵抗战期间属于哪个党派阵营,他们理应得到国家和人民的尊重和纪念。
虽然陈老走到生命的尽头也没有得到那枚抗日勋章,却深信功勋章在人民心中,爱是这世界惟一的救赎!

晓曙(中)和爱心人士看望老兵陈宝文。
陈宝文先生遗像
晓曙(左)、陈家聪(中、老人之二子)、马祥生(右)
晓曙是我的老友,她是苗红根正的共军后代,这些年她却为参加过抗战的国军老兵鸣不平。她曾奔赴湖南,找到了当年走出野人山的、至今还活着的远征军最后一个女兵,此事上了央视的妇女半边天栏目,引起很大反响。
总之,这些年她一直都在排除万难收集整理抢救有关抗战老兵的资料,并拍成了珍贵纪录片。
陈宝文先生是我父亲留美的同学,也是我父母最好的朋友。十月下旬某天,晓曙电话告诉我,她在政协的故纸堆里找到一批极珍贵的有关远征军的译稿。
我急问:“译者是不是陈宝文?”
她说:“是,但遗憾老人早已经过世了。”
我说:“不可能!前几天我父母还和他通过电话。”
晓曙大惊:“是吗?!但政协的人就这样告诉我的,说他早已过世...”
我马上给了她陈伯伯的小儿子的电话,结果证明陈伯伯没死,但已病危。知道真实情况后,晓曙随即行动,于是便有了轰动云南的晓曙率爱心人士到医院探访陈伯伯一系列事件...

78 条 关于 "一个共军后代对国军老兵的临终关怀" 的评论

 [回复]
李建华 | 2009/12/04, 21:38 | IP地址:125.39.129.*
这些人才是英雄,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向英雄致敬!!!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4, 23:07 | IP地址:112.115.74.*
抗战时期,云南为全国战场输送了30多万子弟。台儿庄大战,滇军六十军出征,三万人死伤一万多人,旅团长都死了大半,仗打得极为惨烈!解放后,幸存者却成为了反动派旧军人,就是参加起义的,也好不了多少,受到了极为不公的待遇,子女均受到了牵连。
 [回复]
殷罡 | 2009/12/05, 22:58 | IP地址:221.223.79.*
“解放后”,用在这里不妥。还是“1949年以后”恰当些。因为自那以后,他们的厄运就开始了。
迫害抗日老战士的,无论是谁,都是败类。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14, 00:53 | IP地址:112.112.106.*
殷先生说的极是!
 抗日军人是民族英雄 [回复]
徐祖哲 | 2009/12/04, 21:55 | IP地址:123.116.132.*
留下他们的回忆,终归会让国人知晓。
为抗战老兵致敬!
今天,抗战博物馆登报收集“抗战将军文物”,英雄还分“阶级”吗?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4, 23:23 | IP地址:112.115.74.*
陈宝文先生虽是富家子,抗战军兴,却毅然投笔从戎,报效祖国,参加过以惨烈残酷著称的长沙会战和松山战役,落下一身伤病,却无怨无悔。我曾问他,怎么走路有时很困难,他说是严重的风湿关节炎,天阴下雨就痛,这就是当年打日本泡在战壕的没膝的雨水里半个多月落下的,当时,衣服没有一天干过...
 [回复]
王钦华 | 2009/12/04, 22:14 | IP地址:183.184.24.*
共军也曾是国军,对外抗战一家人。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4, 23:28 | IP地址:112.115.74.*
没错,曾经共御外侮,但遗憾...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4, 23:33 | IP地址:112.115.74.*
最遗憾的是诸如陈先生等抗战老兵,至死仍没得到一枚天经地义的军功章。
 [回复]
林立 | 2009/12/04, 23:02 | IP地址:220.186.89.*
飞越悲壮的悲壮!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4, 23:43 | IP地址:112.115.74.*
如果没有李晓曙的关注,那么已经开始生褥疮等死的陈先生,必将无声无息地在廉租屋里死去。幸好,在他闭眼前,他终于听到了几句——最先来自民间自发公正的声音。
 [回复]
林立 | 2009/12/06, 00:30 | IP地址:125.109.58.*
这也算是对老人的一点儿关怀。
 [回复]
庞二梅 | 2009/12/04, 23:25 | IP地址:203.93.210.*
感天动地泣鬼神。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4, 23:51 | IP地址:112.115.74.*
云南黄埔同学会由成立之初登记的数千多个抗战黄埔军人,现在只剩下两三百人了,同学会向有关当局呼吁,在边远地区的老兵,情况比陈先生的还要糟糕得多!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4, 23:58 | IP地址:112.115.74.*
“一个人的一生能够与国家、民族的历史紧紧相连,亦足以让我感到欣慰了。”陈宝文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
17岁开始踏上军旅,毕业于黄埔名校,参加过长沙保卫战,滇西大反攻跨过滔滔怒江水,随即进入美国西点军校分校深造。不管世事如何变幻,他无怨无悔靠拉板车养活子女,同时也两次翻译迄今为止对怒江战役惟一完整的记录“窦恩回忆录” ,并无偿提供给学者做研究。__摘自凤凰网
 [回复]
苗民培 | 2009/12/05, 00:21 | IP地址:61.134.254.*
看过凤凰台播出的这个专题,这些老兵的事迹让人感慨,感动!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14, 01:00 | IP地址:112.112.106.*
凤凰台做了件好事,这方面的节目很有质量,这或许是风向标,证明上头已有逐步还历史真面目的想法。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5, 00:04 | IP地址:112.115.74.*
老人的愿望就是把骨灰(部分)撒到松山!!!
这位老兵战争时期是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部的作战中校课长。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就是宋希廉,负责进攻松山、龙陵。老人在司令部跟随宋总司令,参与策划和实施对松山进攻的全部过程。他有许多的回忆录都是提到了松山作战的时期。
今天出席遗体告别的还有昆明市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成员。
儿子看到我是“松山村荣誉村民”,所以向我表达了老人希望把部分骨灰撒到松山的愿望。他儿子说,他们也不希望惊动媒体和政府。只是必须把父亲的(骨灰撒到松山的)愿望报告龙陵和松山相关的政府,在得到政府的同意下,比如,政府同意他们把骨灰撒到松山的一个指定地点,比如一棵树下。那么他们子女就来操办这件事情!
当时昆明市民革的成员黄骏 ,王绘生当即表示支持,他们说,如果龙陵腊勐政府同意,他们愿意跟随陈宝文的家人一同到松山来实现老人的这个愿望!!!
我感觉,我们作为松山村荣誉村民,应该帮助老人实现这样愿意——魂归松山!老人生前是攻打松山的老兵。有多少战友牺牲在松山,但是老人一刻也没有忘记松山,忘记在松山倒下的战友。现在老人驾鹤西去,他希望自己和松山,和在松山倒下的战友永远在一起。
__摘自新浪戈叔亚的博客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5, 00:24 | IP地址:112.115.74.*
看到本报对陈宝文的报道后,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李俊平秘书长带着工作人员,来到陈宝文的出租屋看望他。据悉,同学会开始有2900余人,随着这些黄埔老军人年事已高,不断离世,目前约还有800人左右。“陈宝文生活在省城,好坏还有个单位,多少有点退休金。很多生活在云南边远农村的黄埔老军人,都靠领低保过生活。”李秘书长表示。
李秘书长同时也呼吁政府对这些老人给予更多的关怀,同时也对同学会的工作给予支持和理解。“在黄埔老军人中,还有个别子女受过去极左思想的影响,不仅不爱戴自己的父母,反而还因为父母曾经师从国军,而责怪老人,希望这些子女能正确看待历史,关爱他们曾经为民族征战的英雄父辈。”
__摘自信息报
 [回复]
韩建国 | 2009/12/05, 08:33 | IP地址:220.113.58.*
向老英雄致敬!老人家走好!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5, 12:00 | IP地址:112.112.198.*
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英雄。60年代初,他夫人病逝,丢下6个孩子给他,其中几个尚年幼,就靠他拉板车,又当爹又当妈一手带大。他怕孩子遭后妈,数次拒绝姻缘...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居然还翻译了百万字的战争回忆录!可想见其坚强毅力!
 [回复]
殷罡 | 2009/12/05, 23:01 | IP地址:221.223.79.*
杰出的知识分子,伟大的民族精英。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14, 01:26 | IP地址:112.112.106.*
陈伯伯很讲骨气与气节,我从小的印象,他从不蹭饭,吃饭前必告辞。我还记得他1米82的个子拉着满满一车煤,二子陈家聪在后面推,两人汗流浃背,满脸漆黑,从我们家门前经过。到了晚上再见到他,必然已经换上了那件永远洗得干干净净的白衬衣和那条永远熨得笔洗得发白的米色卡机裤,足蹬一双永远擦得锃亮的黄皮凉鞋,并且永远都在呵呵地笑着,展现出极为礼貌周到的君子风度...
 [回复]
牛玉芬 | 2009/12/05, 09:21 | IP地址:119.108.101.*
!!!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5, 12:00 | IP地址:112.112.198.*
!!!
 [回复]
访客:访客访客 | 2009/12/05, 11:45 | IP地址:119.108.177.*
博主对两支军队的称呼我高度赞成,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决反对军队国家化,称共军恰如其分。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5, 12:02 | IP地址:112.112.198.*
无奈的调侃。
 [回复]
单补生 | 2009/12/05, 12:35 | IP地址:221.223.135.*
抗战英雄,主义楷模。黄埔军人陈宝文千古!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5, 12:49 | IP地址:112.112.198.*
深切同悼!正本清源,中华民族万岁!
 [回复]
马媛 | 2009/12/05, 13:30 | IP地址:58.38.122.*
沉痛哀悼陈宝文同志!
 [回复]
马媛 | 2009/12/05, 13:31 | IP地址:58.38.122.*
换了头像?这一张很老朵!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5, 14:29 | IP地址:112.112.207.*
摆明车马,笑迎四面来风。
 [回复]
殷罡 | 2009/12/05, 22:53 | IP地址:221.223.79.*
向浴血抗战的国军老战士致敬。
极端蔑视对他们长达数十年的迫害和冷待。
民族精英、大英雄陈宝文老先生,您安息。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14, 01:33 | IP地址:112.112.106.*
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临终听到了民间的公正肯定的声音,已极知足,他是含笑走的(其儿子和儿媳妇语)。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6, 09:50 | IP地址:112.112.207.*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远征军三年创下中国军队出国征战,艰苦卓绝,缅北、滇西反攻,大获全胜的英勇壮举。这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首次为抗击外敌越境出兵,与盟军联合抗战。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自1937年至1945年,国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仅将官阵亡206人。中国政府以及中国人民用令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坚强的抵挡住了日本人的侵略。中国人正是通过这种牺牲精神才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能够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远不是剧中团长龙文章针砭的“只想舒服,不抵抗,溃败连连,大半个中国丢了才心痛”等像以前小学课本上写的那么简单。”
____摘自李晓曙的信
 [回复]
李晨辉 | 2009/12/06, 11:31 | IP地址:58.248.216.*
那些抗战的老兵,才是值得我们永远记住的人!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7, 09:40 | IP地址:112.112.205.*
晓曙去当年的缅甸战场,寻找那些掩埋中国远征军烈士忠骨的地方,好多遗址已经荡然无存,然而她却惊愕地发现;人家日本人,连战马都修了很好的坟茔,每年都有日本人去凭吊...而我们幸存的这些所剩无几的抗战老兵,诸如陈宝文先生,要不是被民间偶然关注,势将毫无尊严地像猪狗老鼠苍蝇一般地死去...
 [回复]
张建民 | 2009/12/06, 21:46 | IP地址:123.156.53.*
历史总会记住的,走好英雄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7, 09:48 | IP地址:112.112.205.*
那是全民族的抗战,我们云南回族,自愿报名到广西军校(回族名将白崇禧创办)的就三百多人,速成之后即奔赴抗日前线。
 [回复]
王新泳 | 2009/12/06, 22:36 | IP地址:117.22.120.*
我们国家应该重视一下这些人!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7, 09:55 | IP地址:112.112.205.*
他们难道不算可爱的人?他们历经磨难,尽管都无怨无悔,风烛残年,难道不应该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的死去?
 [回复]
王林元 | 2009/12/06, 23:31 | IP地址:41.210.215.*
这是一篇读来让人心酸落泪的文章!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7, 10:05 | IP地址:112.112.205.*
多年已无走动,老人的二儿子和媳妇昨天来看我父母,并特意表明来谢谢我,因为我告知了晓曙,才令他父亲得以含笑离去,极尽哀荣。
谈话间,陈伯伯的二儿子悲恸大哭,我知道他是百感交集,他们众多的兄弟姊妹的成长过程太艰辛了!
 [回复]
访客:访客 | 2009/12/07, 16:48 | IP地址:221.195.80.*
心酸泪流!
 [回复]
马红 | 2009/12/07, 10:24 | IP地址:218.28.41.*
令人感动!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15, 12:30 | IP地址:112.115.39.*

六十年前的八月十五日,在我们辽阔、破败的国土上,突现出空前的欢腾—日本投降了。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体会那一刻中国人的心情,整个民族浴火重生地狂喜,终于战胜了强敌,可以告慰忠烈的哀荣。在欢腾的四万万五千万人中,最激动的莫过于数百万中国军人。那一刻,无论重庆还是延安,所有的军人眼中都流着同样的泪水。誓言流血不流泪的汉子们相拥喜极而泣。那一刻,没有人怀疑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那一刻,所有军人前额上缀着同样的帽徽,那颗蓝天映衬的棱角分明的太阳,是中国军人的标志与胜利者的光荣。

我们认识许多在那一天欢呼着的军人们,但岁月将他们分成了两群人:一群是我们的父母和他们的战友。多年以来,他们英勇的抗战故事充满着我们的文字、美术、电影和课本中,只是他们已经绝口不提那颗青天白日的帽徽,那帽徽成了耻辱,成了脏物。父母和他们的战友在那场欢呼仅仅几年之后,又迎来了另一次欢呼。而另一次欢呼中,并未包括当年与他们遥相呼唤共庆民族独立的另一群抗日军人,那一群人因着头上也曾经戴过那颗可憎的帽徽,而从此走上终生的赎罪之路。

几年来,我们在做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调查中,陆续认识了这后一群人中的好几位,他们一概衰老、贫病、孤寂地苦度着风烛残年。一开始听他们讲年轻时与日本人作战的事情,听来如童话一般。你怎么也无法想象,面前这踉跄挪步、弯腰驼背、卑微谨言的老人,竟在当年如此地厮杀于战阵,如此地无畏与豪迈。
——摘自远征军,60年后的叩问
 [回复]
闻晓曦 | 2009/12/07, 14:25 | IP地址:210.22.119.*
搜集资料,纪录下来,告诉后人真相!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14, 01:44 | IP地址:112.112.106.*
记录历史,像李晓曙这类民间的个人行为,难啊!陷于易地摄像及采访的制作经费的缺乏和难以筹措,常常无奈地看着计划中的老兵一个个死去,而无所作为,只有痛心疾首,望洋兴叹。
 [回复]
马白良 | 2009/12/08, 21:43 | IP地址:58.65.203.*
很久以前,凤凰卫视拍摄一个叫《唐人街》的纪录片,其中就有一部分讲到了被遗留在缅甸的远征老兵,一部心酸的历史,催人泪下。现在社会发展了,但是不合乎官家口味的历史却被深深埋在了尘土之中,很悲哀的时代。
马导哥哥做了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类似的被尘封的历史还需要我们这代人努力,去深度挖掘,只有正视自己历史的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潮流中站稳。
向抗战的民族英雄致敬,向积极抢救这段历史材料的民间人士及学者致敬。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14, 01:47 | IP地址:112.112.106.*
“只有正视自己历史的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潮流中站稳。”——说得多好。
 [回复]
马红 | 2009/12/13, 19:34 | IP地址:218.28.235.*
再来听本家兄弟动人讲述。问候周末快乐!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14, 01:50 | IP地址:112.112.106.*
大山里一周,出来才看到红姐的周末问候,谢谢!
 [回复]
王征宇 | 2009/12/14, 17:59 | IP地址:118.30.215.*
向英雄致敬!也为李晓曙所做的一切感动!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15, 11:14 | IP地址:112.115.39.*
阿果来了?!
 [回复]
马修芬 | 2009/12/15, 16:50 | IP地址:221.1.157.*
向那些英雄们致敬!!!
我82年出生,您大学毕业,巧哦。
 [回复]
访客 | 2009/12/20, 10:59 | IP地址:112.112.214.*
所以修芬正当年,珍惜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今天吧。
 [回复]
马红 | 2009/12/16, 21:56 | IP地址:218.28.235.*
来看看本家兄弟,还不打算更新吗?
 [回复]
访客 | 2009/12/20, 11:00 | IP地址:112.112.214.*
奉命更新,多多指教。
 相逢一笑 [回复]
王毅 | 2010/03/16, 09:39 | IP地址:220.163.101.*
国共史,无论再如何惨烈,终归是自己人的历史——这是历史学家的看法;
值得挖掘很多很多的艺术题材——这是人文史;
后人逐渐淡忘了历史的记忆——这是发展史。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是中年人的责任。
终归,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回复]
访客:访客 | 2010/03/16, 11:34 | IP地址:220.165.195.*
说得好,极赞同。
 [回复]
访客:马祥生 | 2010/03/16, 11:35 | IP地址:220.165.195.*
说得好,极赞同。
 [回复]
访客:访客:徐则林 | 2010/05/20, 15:20 | IP地址:220.189.216.*
关爱抗战老兵网: http://www.ilaobing.com/ 关爱抗战老兵群: 28817949
 无题 [回复]
访客:访客charlie | 2010/08/21, 09:52 | IP地址:222.221.247.*
父亲死后,留一穴与母,示同眠之意。外婆逝后,运骨灰返宁波,示魂归故里。腾冲国殇墓园的英灵,白骨相聚,却非亲人非故土,但他们生时热血火光,死后冷月星光,岂不该相伴相守,以慰寂寥?一甲子过,上苍当还以公道。
 [回复]
马祥生 | 2010/08/25, 13:10 | IP地址:75.5.10.*
对于那段当还以公道的历史,现今的当政者怎么做,上苍在看着呢...
 [回复]
访客:coach factory store | 2010/11/27, 14:01 | IP地址:222.122.78.*
它没有和它匹敌的那个谷里那样蓝蔚的大气,那样浓重的土壤和气息。但您的文笔空气清新,爽利,飘渺,空灵。
 [回复]
林立 | 2010/11/27, 14:20 | IP地址:124.79.211.*
还是您的包包漂亮!
 [回复]
马祥生 | 2010/11/27, 23:27 | IP地址:75.4.236.*
好不容易人家赞两句,又提包包干吗?
 [回复]
林立 | 2010/11/27, 23:37 | IP地址:124.79.219.*
你看,这位的链接,一会儿是鞋,一会儿是包,确实漂亮,尽管他想让我们上钩。
 [回复]
马祥生 | 2010/11/27, 23:41 | IP地址:75.4.236.*
希望老板是美女。
 [回复]
林立 | 2010/11/27, 23:53 | IP地址:124.79.219.*
心还挺厚,要两样儿。
 [回复]
马祥生 | 2010/11/28, 00:22 | IP地址:75.4.236.*
小巫见大巫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