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报道之辛亥群英(7)
从“乌带党领袖”到
“光复会骨干”
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式罗宾汉”
1883年,王金发出生在嵊县一个颇有民族意识的山村财主家庭,祖父王修官“少豪侠,爱交游”,曾参加过太平军,后来兵败后蛰居乡间。在这样的家庭长大
的王金发,从小就孕育着反清意识,轻科举,爱击技,性格豪放。“虽然王金发在21岁时取得秀才功名,但他耻仕清廷,并无意进取。”绍兴市乡土文化研究会名
誉会长、著名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胡国枢认为,三分鲁莽性格,七分侠义心肠,将王金发引向了会党道路。他与浙东会党头目竺绍康、裘文高、胡士俊、谢飞麟等为
伍,彼此慷慨谈国事,结伙反清,入平阳党,任分支乌带党的头目。
1905年,徐锡麟深入浙东腹地,联络会党,结识王金发,彼此一见倾
心,由徐介绍入光复会,走上革命道路。1906年,王金发东渡日本留学,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大森体育学校。次年回国,在大通学堂任教体育,并协助秋瑾联络
各地会党。1907年与秋瑾等组成光复军,担任分统之职,在嵊县建立华美、鼎成两药房为秘密通讯社,并训练团练,积极从事武装起义。
皖
浙起义失败,徐锡麟、秋瑾等人被害后,王金发也身遭通缉,他被迫率同志遁入深山,栖身草泽,以向地主富绅“强借”为生,过了半年“绿林”生活。但是王金发
“盗亦有道”,从不扰民,反而散财贫弱,接济党人,自己仅留少许以维持众人生活。1908年,陈其美受同盟会之托,派人将王金发从深山接至上海,并介绍入
同盟会。王金发入同盟会后,变卖所有家产,资助革命,设立天保客栈为革命联络站。尔后北上参加熊成基暴动,南下参加黄花岗起义,手刃劣绅胡道南,剪除内奸
汪公权,惩诫叛徒刘师培,营救战友张伯歧,击毙密探金琴荪,追回被变节分子侵吞的革命经费……他神出鬼没,出入虎穴,表现出大智大勇的气概,成了一个传奇
式的侠士,为人们喜闻乐道,被誉为“中国的罗宾汉”。
从辛亥革命到光复沪、杭、绍
他为中华的第一次腾飞
作出了可贵贡献
武昌起义后,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江浙沪革命党决定先在浙江起义,上海接着响应。在光复沪、杭、绍期间,王金发那种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英武气概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他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中华的第一次腾飞,作出了可贵贡献,这是无可非议的。
1911年11月3日在上海起义时,王金发率敢死队“一行三十余人奔杀制造局”。接着他赴杭州,于11月11日参加了光复杭州之役,他与蒋介石各率一队
敢死队,分攻抚署和军械局。王金发身先士卒,攻下军械局后,又率队援攻抚署,他冲入抚署,击杀卫队长,焚毁了标志清政府统治的浙江抚台衙门,取得了光复杭
州的胜利。杭州光复后,浙江各地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纷纷附和革命,绍兴前知府程赞清和治安科长章介眉等“几个旧乡绅”,立即组织了“貌似革命”,而“内骨子
依旧”的绍兴“军政府”,演出了一出假光复的把戏。王金发闻讯后,立即率部赴绍,推翻了程赞清的“军政府”,11月10日成立了“绍兴军政分府”,来了个
真光复,并自任都督,以钱塘江为界,统辖府属八县。
在此期间,王金发还参与了军饷协济会筹饷和护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工作。特别是护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时,他“为保卫孙中山的旅途安全而通宵达旦,废寝忘食”。
短短8个月的督绍生涯
在民族危难的转折关头勇敢地挺身而出
王金发初到绍兴之时,是大快人心的。他上任的第二天,就雷厉风行地改革清朝留下的积弊,推行新政。这个以王金发为首的军政分府成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革
命措施:释放狱囚;公祭先烈,厚恤烈属;减除苛捐杂税,豁免一年钱粮;平抑粮价,开仓济贫;兴办实业,严禁鸦片;筹饷扩军,准备北伐。同时王金发也注重发
展教育事业,他筹办越中习艺所,接受周树人、周建人提出的《维持小学之意见》,任命周树人和范爱农分别担任绍兴山会师范学堂的监督和监学,等等。一时间,
绍兴出现了一片光复后“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但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绍兴的旧势力盘根错节,阻力特重;王金发的部下又多来自嵊
县深山,小农经济思想和谋个人出路的动机,在新政推行时难免有“歪嘴和尚念经”的偏向,甚至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之弊,因此王金发的新政遭到新旧两派的围攻
而变得难以坚持下去。袁世凯篡权后,下令取消各地军政分府,王金发被迫结束了8个月的督绍生涯,带着家属去了上海。但平心而论,王金发虽然有缺点,但功大
于过。他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改革,无论从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毕竟都有别于清政府的旧政权,使人耳目一新,体现了登上历史舞台执政
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力图改革的新政,这些措施虽不够完善,毕竟跟旧时代不同了。
更何况在此后讨袁的“二次革命”中,王金发依然能挺身而
出。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在沪遇刺身亡。案发后,王金发“以国民党特派员的身份”,参加缉凶工作。他以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仅用三天
时间,迅速侦得线索,遂会同租界巡捕将案犯应桂馨捉拿归案,次日又于应宅捕获凶手武士英,并搜得种种罪证,证明杀害宋教仁的元凶是袁世凯,成为讨袁倒阀的
“二次革命”之先声。
死于袁世凯爪牙的枪下
身后依然是非多
“‘二次革命’失败
后,王金发被袁世凯以‘内乱罪’‘国事犯’被通缉。他不仅在政治上陷入了困境,经济上也由于开支浩大而坐吃山空。”胡国枢认为,虽然王金发在无可奈何的境
地中选择了贿赂北洋政府陆军部,买来一纸“已准免缉,嘱其安分读书,养才待用”的护身符,但他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他既不愿出卖灵魂去当投敌图荣的叛徒,
又无法丢掉入京投诚的黑锅。
虽然在这件事上,王金发表现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幼稚、软弱和动摇,但他毕竟没有叛变革命。当袁世凯与日
本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消息暴露,举国震愤,一致声讨,流亡海外的革命党人亦纷纷潜回,掀起倒袁新浪潮。王金发见革命有了转机,大为振奋,即与陈其美
“密谋在浙起事”。可惜的是,他还没有等到反袁高潮的到来,就遭到了软禁。当时浙江都督朱瑞,向袁世凯密报王金发“意图叵测”,在北京袁世凯的陆军统率部
办事处任秘书的章介眉获悉后力促杀王,袁世凯也惧王金发再度集结力量对抗,于是指使朱瑞诱杀王金发。一度沉寂而再度奋起的王金发,终于在1915年6月2
日被枪决于杭州百岁坊巷军人监狱,遇难时年仅三十三岁。死前,王金发昂头挺胸,神情从容,被绑在刑具上,嘴角却还带着笑纹,仿佛他并不是去赴死,只是去出
一趟远门而已。
王金发死后,社会上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绍兴士绅和各种反动势力莫不喜形于色,竟在绍兴布业会馆开“杀王庆死
会”。但民众深为悲恸,他们在杭州昭庆寺为王金发开了追悼会,上万群众不约而同前去吊唁,原会党成员公然佩戴标记参加追悼会,朱瑞恐惧万分,不敢禁止。不
过,因为当时正是袁世凯的暴虐时代,作为民主革命的先驱战士,王金发无可避免地受了旧势力的诽谤与讹传。袁世凯倒台后,中国革命长期处于多事之秋,从十年
军阀混战,直到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风云激荡,斗争激烈,又无人来顾及这些历史陈账,王金发渐渐被遗忘。新中国成立后,史界一度将资产阶级领导的
旧民主主义革命撇在一边,加上“正统史观”的种种框框,使人不敢对王金发作深入研究。十年动乱中,更是把王金发斥为“土匪”和“军阀”,加上对鲁迅评价王
金发的曲解,王金发成了“半截子革命者”的同义词,被当作了“民主派——走资派”的典型,使他的形象一再被歪曲,增加了许多身后是非。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