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中的“中國軍團”(圖)
| |
1898年11月,英國陸軍部派員到香港和上海招募譯員、號手等專業軍士,然後到威海衛招募士兵,組建中國雇傭軍團。 英國無視中國主權的做法,嚴重違背了《租威海衛專條》的有關規定, 立即遭到了清政府的強烈反對。此時英方又辯稱在威海衛招兵組建軍隊,是為了維護租借地的安全,不會在中國的其他地方使用該部隊。 一 陣緊鑼密鼓的籌劃之後,一支由 300多中國流民組成的雇傭軍于1899年在威海衛正式成立了。由於這支部隊是在中國組建的,按照英國當時以組建地為部隊 命名的慣例,把這支部隊稱為“中國軍團”;又因這支部隊的士兵全是華人,又稱“華勇營”。該軍團的尉級以上軍官均從英國的正規部隊調任,士兵則在中國招 募。招募範圍,完全違背了“只在威海衛招兵”的承諾,擴大到了山東、直隸等地。在軍團內部,除了樂隊、譯員、衛生隊之外,還設置了長槍連、機槍連、炮隊和 騎兵隊。這支部隊經過正規的英式訓練之後,分別駐紮在威海衛的北大營、寨子和南、北竹島等地,擔負威海衛界內治安和對外防衛任務。 中國軍團組建後不久,就成為英國殖民當局鎮壓威海人民的得力工具。特別是1900年威海人民掀起武裝抗英鬥爭的時候,殖民當局就是利用這支武裝力量對從事抗英鬥爭的中國民眾進行了瘋狂的鎮壓。 中 國軍團不僅在威海衛鎮壓抗英鬥爭中,而且還在天津圍攻義和團的戰鬥中立下過“汗馬功勞”。1900年6月中旬,英國駐華海軍司令兼八國聯軍統帥西摩爾中將 率八國聯軍進軍北京,途中遭到了雲集在天津的義和團和愛國清軍的奮力抗擊。西摩爾為了補充軍源,及早消滅義和團,便調中國軍團增兵天津。6月21日,剛剛 鎮壓完威海衛抗英民眾的400多名軍團士兵乘英艦離開威海衛前往天津。到達天津後以編號為“英軍第一軍團”的名義編入到英軍作戰部隊序列,並立即參加了攻 城戰鬥。6月27日攻佔了北洋軍火庫,7月9日攻佔了海關署軍火庫,7月 13日和14日佔領了天津城。 在與清軍和義和團早期 作戰中,中國軍團是八國聯軍中惟—一支代表英軍的參戰部隊。天津戰役後又直接向北京進軍,參加了解救外國駐京公使館的一系列戰鬥。當年隨軍團參加戰爭的下 級指揮官巴恩斯(Barnes)在其所著的《與中國軍團在一起的活躍日子》中赤裸裸地稱“中國軍團遠征作戰次數比任何部隊都多。即使不算解決威海衛出現的 麻煩,天津之戰有我們的份,解救北京有我們的份,以及1900年8月到獨流和夭折的北倉,這些遠征都是我們幹的,沒有其他軍團參加。” 為 了表彰這支部隊攻克天津的戰績,戰役結束之後,英國陸軍便特意設計了一種以天津城門為圖案的徽章作為中國軍團的團徽,鑲嵌在軍團士兵的帽子和衣領上;為了 紀念陣亡的官兵,殖民政府在威海衛特意豎了一座刻有23名陣亡官兵姓名的紀念碑作為對這支部隊的褒獎;1902年又挑選了12名官兵代表中國軍團到英國參 加國王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典禮。 中國軍團是作為劉公島海軍基地陸防規劃的一部分而建立起來的,當英國確定將威海衛作為一處不設防 的軍港後,英國政府部分官員即以降低防務費用為由提議解散該軍團。而此時,中國軍團的表現也開始令殖民當局感到難堪,到了1903年,1300多人的隊伍 一下陡減至500人,約800人開了小差。開小差現象令殖民當局頭痛,而留在軍團裏的士兵,打架鬥毆和渙散的軍紀更令殖民當局惱火。據威海衛殖民政府 1903年年度報告記載,租借地內全年有270人被判一天到一年的監禁,其中就有100人是中國軍團的士兵或退役士兵。他們中有40名是因違犯軍紀而被處 罰的,如站崗睡覺,不守紀律,賭博等;其餘大部分是因打架、敲詐等行為被罰。 到了1904年,兵源就更成問題了。到剛開業的威海衛金礦做工或去海參崴、南 非等地賣苦力,對當地的青年人有著更大的誘惑力。殖民政府為了招募新兵,又是張貼告示,又是召集村董作動員工作。儘管把中國軍團的作用説成是保衛自己的村 莊,保衛租借地的安全,但最終還是未能奏效。而此時華北的局勢也發生了變化。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在旅大取代了俄國的位置,來自俄國的威脅隨之消 除;1905年8月英日又第二次簽訂了同盟條約,英國對日本的戒心也隨之解除。 至此,隨著外來威脅的消失,威海衛的防禦壓力大為減輕;同時界內秩序也逐步 穩定,治安壓力得到緩解。內外防範壓力的減弱,使中國軍團也失去了存留價值,解散軍團的建議再次被提出。到1906年6月,這支橫極一時的雇傭部隊最終被 解散。軍團解散之後,大部分士兵轉往南非當警察,部分士兵留在當地充任巡捕或加入中國軍隊。
中國軍團士兵在英籍軍官指導下練習使用機槍(攝于1904年)
|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八國聯軍中的“中國軍團”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