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地产投资的权利和能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P9LQwVYCHo
家庭财富差距之谜 经济自由下的不适应 债务管理上的背道而驰 债务管理工具与管理能力的提升 从新移民到地产投资者之路 投资多套房的实战经验介绍 加拿大最富有1%个人财富900万;个人收入最高1%的人年收入22.5万。 高收入容易,高资产难; 高净值是“资产负债表”富裕;高收入是“损益表”富裕 高净值需要时间积累,需要杠杆撬动;高收入需要在分工中不可替代,持续保持竞争力 高净值人士能不劳而获;高收入的人手停嘴停 没有把房产作为核心资产的家庭需要调整方向 2套房子几乎等于2倍于同收入家庭的财富;6套房子几乎等于6倍于同收入家庭的财富 收入相同,寿命相似,财富差距大小是利用了多少杠杆买房的结果 中产家庭的投资目标:建立以房贷为核心的资产包,退休前达到净资产500万的邻家百万富翁的水平。 重要鹅卵石理论:一个装水的罐子,如何能装最大量的鹅卵石?先放最大最重要的鹅卵石,再将碎石装入。如果先放碎石,大的鹅卵石可能再也没机会放入了。 范式转移: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就是一种范式转移,即,根本假设的改变导致所有行为的改变。如果以房产作为家庭核心财富,将引起家庭报税,理财,投资,保险,退休,等所有财务计划的改变。 经济自由下的不适应 什么是资本主义?“就是普通家庭也有经济自由权利的社会制度。”——周其仁教授 中国宪法里至今没有公民迁徙自由 中国城市的土地是国有,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农村房产没有交易市场,没有抵押自由;大城市的房产,限购,限售,限贷,没有地产投资自由,缺乏买卖自由和贷款市场化 城市居民强制征收住房公积金,但公积金贷款门槛高,金额少,一辈子不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的人,退休时才返还住房公积金,部分收入没有支配自由 以投资为目的的支出可用于抵税:地产投资者是租房市场的房源 售出投资房后的资本利得的50%是应纳税收入,与股票投资享有同样的税务优惠 安省实施租控,限制每年涨幅,打击了大资本进入租房市场的积极性,减少了来自机构投资者的竞争。2018年11月后建成的房产不受租控约束 房权可以转让,自由买卖, 房权可以抵押,所以可以贷款买房 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 98%私有产权房产,完全的市场交易:竞价与协商 银行设置统一信用风险标准,公平公正 政府服务于房地产,很少干预市场 债务管理上的背道而驰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衡量标准:B20 自住房贷款能力= 年收入的5倍 每套投资房的借款能力=年收入的5倍- 自住房余额 消费债务每100元月供减少借款能力2.2万 中产家庭建立以房贷为核心的资产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资产管理,而是债务管理 地产投资最大的障碍:坏债务 自住房贷款月供 自住房地税,管理费 汽车贷款,学生贷款月供 消费信用额度取款 投资贷款 没有租金收入的度假屋,第二套自住房 保险费不是坏债务 努力工作,却总是换大房子,背巨大的自住房贷款。穷爸爸 超前消费 以为地下室分租可以减少债务 从自住房贷款额度中取款,交楼花的首付 省税优于投资 存款优先投入税盾RRSP,TFSA而不是偿还自住房贷款 延迟、藏匿、分散、转移收入;领取政府救济款;投资房计提折旧 债务管理工具与管理能力的提升 推迟满足感,减少坏债务 学生贷款和汽车贷款,在地产投资之前,需要还清 自住房可以换,但自住房贷款要越来越小 增加好债务,加速偿还坏债务 偿债能力指标TDSR ,每月债务比每月收入低于44%才能获批房贷,因此,债务与收入存在不对等关系:降低债务比提高收入更有效率地提高借款能力:债务月供提高100元,相当于每月收入需要提高2735元(年收入提高3.28万) 信用额度: 自住房额度作为备用现金 从额度中去款降低房贷余额,减少贷款主动违约时的罚款 利率下降时,从投资房可用额度中取款,转成分期付款的贷款,用于降低其他投资房贷款本金。 Refinance 加按 只有要换自住房的时候才加大自住房贷款,否则就一口气还清 投资房要不断加按,用于投资,保持杠杆 拉长还款期,降低月供,改善现金流,提高借款能力 目标:降低坏债务的余额并提高借款能力,改善现金流,改善生活质量 手段:善用加按和可循环使用额度工具 主动加按,在不需要钱的时候借钱 投资房加按时机:取回本金,套取下一笔投资的首付款 主动收入的结余,优先偿还坏债务,继续投资的资金来自于投资房的加按。 换自住之前,一定要加按原自住房;保证自住房贷款余额尽量低 还清自住房贷款之后,做一个大的信用额度,永远不用于投资,只当做现金储备 从新移民到地产投资者之路 技术移民,双职工,年收入15万以上,自住房贷款余额低于年收入2.5倍的家庭,有望并正在成为房地产投资新贵。家庭净资产超过300万需要8-10年,超过500万需要15年左右。 主动搬出大自住房的新移民,地产投资较早,抢占了先机 将海外收入报在加拿大的华人,既能分享中国的高成长,又能打上加拿大房地产投资的快车 没有加拿大收入,住大房子,金融资产没有转移到加拿大的投资移民,在地产投资方面还没有走上正轨 哪些人临渊慕鱼 技术移民,两个人都辛辛苦苦工作,年收入15万+,自住房贷款余额80万,RRSP余额70万,一套投资房都没有。 自雇,自以为收入很高,将收入分给家庭成员,以避税为目的,结果从来申请不到房贷。 收入不低,大半留存在自己的公司,个人报税收入低。 以为美国和中国更好赚钱,拿到身份就办理了加拿大非居民 2019年把收入分给家人,2020年领CERB,2021年想贷款买房。每一年都被眼前的苟且羁绊,永远没有诗和远方 整天研究经济形势,学习财务知识;说起话了头头是道,做起事来瞻前顾后,首付和收入都符合条件,却永远观望从不行动——拖着书的驴子。 哪些人退而结网 已完成以房地产为核心财富的思维范式转变 刚刚意识到自己的经济自由,开始积极寻找稳定的加拿大收入。 刚刚摆脱省税的短视,用主动收入的结余加速偿还坏债务。 意识到我们不是活给别人看的,把有巨额房贷的房产出租,搬去适合自己家庭规模的房产,保持自住房贷款最低化,为地产投资做准备。 主动提高个人报税收入的自雇人士,随收入提高逐步加按低杠杆的投资房。 将海外收入开始在加拿大报税的华人家庭。 将存在中国的存款转移到加拿大的华人家庭 每个人都有地产投资的自由和能力 收入不是你的劳动决定的,是你劳动的不可替代性决定的。无论在哪个国家,都要在社会分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没有一个人是靠省税达到500万家庭净值的。放进税盾的钱,不一定够养老。所有能省税的做法,都是减少借款能力的做法。困住一个家庭地产投资的不是政府,是自己对省税的心心念念和不懈追求。 前浪不努力,后浪徒伤悲。人和人竞争的,就是生活空间,含物理和精神空间。划分社会等级标尺是财富。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是父母的财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