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中国抗日战争的一部分
Hundred Regiments Offensive 1940.jpg
八路军光复娘子关,高举中国国旗
日期:1940年8月20日 - 10月5日
地点: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天津市北京市部分地区
结果:(参见百团大战#战役结果
参战方
Fla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vg八路军120师129师晋察冀军区部队等Flag of Japan.svg日本华北方面军第1军、驻蒙军等部
指挥官
Fla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vg朱德Flag of Japan.svg 多田骏
兵力
包括大批民兵和游击队,共约40万人日军20万人,伪蒙军、伪满洲军等约15万人[1]
伤亡
1.7万余人四种说法,3万、2万、1万、3千[2]
百团大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以下皆以八路军称呼)在1940年8月10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大规模破袭作战(又称晋南游击战)。参加作战的中国军队包括八路军120师、129师和晋察冀军区与当地民兵。也是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之后参与较具规模的战役。战争初期战报统计(第一阶段)共达一百零五个团,因此定名为百团大战(原正太战役)。

目录

  [隐藏

作战背景

日本出于战略要求从1938年秋开始政治诱降,希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议和;而在另一方面,汪精卫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另一个“国民政府”,以“和平反共建国”为号召,意图拉拢支持反共的人民。同时国共摩擦不断,双方互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不清楚国民政府与日方谈判的进展,对于形势过于严重估计。加上认为日军有可能西进,于是八路军高层在通报中央军委而尚未有回复的情况下决定发动一场较大规模破袭战打击日军[3][4]

华北局势

1939年,国民政府成立晋察冀敌后战区,鹿钟麟任战区总司令。1940年春季,华北八路军在山西省策反收编国民革命军九七军,将战区总司令鹿钟麟逐出省外。同时1939年,山西爆发晋西事变,和八路军摩擦不断,1940年初双方和解。
1940年四月至六月间,日军以第三十六、三十七、四十一师团为主力,在山西省南部进行春季晋南战国民革命军约8万)、乡宁作战国民革命军约3万)、晋南反击战国民革命军约4万)。日军发现共产党军队在作战期间积极扩大根据地势力,引起日军内部的关注与探讨,寄望有效利用国共冲突[5][6]
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7]。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日军军力分布

百团大战的涉及范围中,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百团大战经过

八路军攻克娘子关
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继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
八路军原定动员兵力为22个团(晋察冀10个团,129师8个团,120师4个团),重点目标为正太铁路,其次是平汉铁路、同蒲铁路北段和白晋铁路。为了攻击的突然性,未经中共军委批准展开了战斗。战斗开始后,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最终参战总兵力达到105个团。
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

第一阶段(1940年8月20日-9月10日)

战役最早由8月20日晚8点开始的华北交通要道破袭战为序幕,当时正太铁路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也是日军获得山西煤炭资源的重要通道,也是对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的据点的主要分布区,同时井陉煤矿也在这条铁路上。因而正太铁路成为战役第一阶段的主要战场,集中了30个团的兵力。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战役开始时被称为“正太路战役”。
作战初期八路军兵力部署异常隐蔽,日军直至战斗打响才发觉中国军队的动向,日本方面将9个独立混编师投入战场。至9月下旬为止,正太铁路全线瘫痪,并破坏北宁铁路平绥铁路平汉铁路津浦铁路井陉煤矿亦遭破坏。并占领娘子关的部分地区。

第二阶段(1940年9月22日-10月5日)

在第二阶段时期,除暂留约10个团兵力继续阻挠道路和桥梁的修筑,主力则把战斗对象转移到铁路交通线两侧的日本守军与被抗日根据地包围的日军据点,目的是巩固并扩大战果,其中以榆辽战役涞灵战役最为激烈。延安地区、山东地区、安徽地区的八路军也投入作战。日军也投入使用了战争公约所禁止的毒气生物武器展开反扑,战争也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1940年10月6日-12月5日,中共官方宣称)

日本军队开始将各地的机动兵力集结于华北地区,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借以迫使八路军退出华北交通要道,先后对太行山地区、太岳地区晋察冀边区、晋西北等地进行扫荡。八路军则分兵展开运动战游击战麻雀战(骚扰游击战术)进行反击。到1940年12月5日,历时三个半月的百团大战因日军展开大扫荡而宣告结束。

中共官方宣称

百团大战从1940年8月15日起至12月5日止,历时3个月15天,中共宣称:整个战役作战地区囊括冀察全境、晋绥大部及热南大部,配合作战的地区,战线延及至鲁、皖东、豫东、苏北。中方投入兵力有100多个团和配合作战的根据地军民,共数十万人。日军参战的有110师团和25师团全部,26、36、41师团各两个联队,35、37师团各一个联队,第1、第2、第3、第4、第5、第7、第9混成旅团全部,第6、第15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还有大量伪军,约二、三十万人。[8]

实际情况争议

日军110师团驻石家庄与国军冀察战区第一战区第二战区接触中。日军第一混成旅团驻邯郸,与国军冀察战区第一战区交战中。中共宣传:“日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几已消灭殆尽,独立混成第二、三旅团消灭过半,独立混成第八、九、十六等旅团各消灭一大队,第三十六、百一、二十七师团均有严重伤亡。”这种被共军指为消灭殆尽的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实际上只战死276人,还参加了2次晋中反击扫荡。共军自称一百零五个团,这当然是中共的宣传,骗那些不懂军队编制之人。[9]
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原本要攻下四个县,但日军已有防范,八路军勉强打下其中一个县,且立即放弃,百团大战正式结束,第三阶段实际上从未进行过。之后中共中央为了夸大战果的宣导需要,将日军追击共军的反击战称为“第三阶段抗日反扫荡”。彭德怀曾接获毛泽东电报要求:“百团大战对外不要宣布结束,蒋介石正发动反共高潮(黄桥战役),我们尚须利用百团大战的声势去反对他……”。中共中央机关“新中华报”则为此定调百团大战在12月5日结束[10]

日方记载

日军组成如下:
  • 独立第八混成旅团(旅团长水原义重少将,参谋泉可畏翁中佐)
    • 第三十四大队(驻井陉附近)
  • 独立第四混成步兵旅团(旅团长片山省太郎中将,参谋土田兵吾中佐)〔该旅团伤亡最为严重,阵亡总数276名。)
  • 独立第九混成步兵旅团(旅团长池上贤吉少将)
    • 第四十大队(驻太原
    • 第三十九大队(驻忻县
  • 独立第三混成旅团(察南南部)
  • 独立第二混成旅团(北部同蒲路)
  • 池田龟市中尉排级分队(驻娘子关警备队)
注:每大队约700人
日军华北方面兵力密度为一平方公里0.37人,各师团兵力平均分散在约200处。百团大战后日军正式实施对八路军的剿灭战。战争期间日军发动反击。

第一次反击战(1940年9月1日—9月18日第一期晋中作战)

独立第九混成旅自太谷、榆次地区与独立第四混成旅由平定、和顺地区相互策应前进,至松塔镇附近,摧毁敌人后方设施,并扫荡周围潜伏之敌军。

晋察冀边区肃清作战(1940年10月3—11月2日)

临时第101混成旅团(驻蒙军、第1军、第110师团、独立第十五混成旅团)。

第二次反击战

1940年9月23日—10月11日在察南南境,10月11日-12月4日第二期晋中作战,10月13日-11月26日在晋察冀边区(驻蒙军)。
日军并进行情势判断:
华北共军自今春以来实施改编扩充,合正规军、准正规军可能达25万以上。自今年8月所谓百团大战以后四个月,因被我军彻底扫荡,其大部分根据地设施覆灭,要重建需要相当时日。……百团大战中的战死者,以朱德所发表,达一万八千人,三年来没有积极从事抗战,专心储蓄的资材几乎全部泡汤,根据地设施被破坏,加以因与重庆对立激烈化,军费拨付困难,其重建自非短时日所能完成……国共的关系,与时日的经过在逐渐下降,但今后无论双方是否能够妥协,在中共无法以实力对抗蒋军的现况下,其活动范围将局限于皇军占领地区警备比较脆弱的方面,或蒋系势力比较稀少的杂军地盘。故从确保北支治安的观点,需要细心注意并监视其动向。[11]
根据日军战史上社镇撤退时战死44人、阳泉与盂县战死66人、榆社与辽宁战死80人、晋中地区战死71人负伤66名失踪2名、涞源地区战死133人、插箭岭战死1人负伤1人、第二次反击战(察南南境失踪31名),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百团之战是游击的战略进攻,平汉铁路8月25日恢复通车,同蒲路9月8日全线通车,石太路9月20日勉强可通车,井陉煤矿区机器修复仍可使用。

战役结果

百团大战之实际情形,录呈如次:(一)此系八月号(20)日开始,与敌正面作战五天,有(25)日即将大部撤往平山、孟县、五台一带,只留少数兵力在铁路沿线续行袭援……(二)中共此次在正太路沿线所用兵力共十一团,朱彭报为三十余团(三)所获战绩计破坏铁路二百余里,破坏大道桥梁四十余座捣毁车站十一所……(四)斯役敌伤亡三千左右,及伪军二千余,中共伤亡亦约三千余……[12]
  • 彭德怀在自传中记载“此役共消灭日伪军三万余人,自动瓦解、溃散的伪军、伪组织比此数要大得多”[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资料另有两种数据:
  1. 现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版本为:八路军(包括当地民兵在内)共进行战斗1,824次,日军死伤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等18000多人,日军投降47人,伪军反正11845人;破坏铁路900多里、公路三千里;破坏桥梁、车站260多处;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八路军伤亡17,000余人,共产党所控制的华北抗日根据地也随之大幅度扩大为华北437个县中的10个县。[14]
  2. 百团战后八路军总部所作的总结:攻夺敌人据点293座,毙伤日军12645人,毙伤伪军5153人,俘虏伪军1407人[15]
  • 傅应川(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局长):就军事而言,若日军真蒙受重大损失,必将退出地区整补,然从日军随即发起反击,而石太、同蒲路段迅速通车,中共的战果统计纯属夸大,无法取信。[16]
  • 学者刘凤翰认为以参战部队与日军编制制度来计算,该役日军最多2万人(满编情况下),日军伤亡约在3千人左右[17]
  • 由于八路军随后遭到日军反击战的强大打击,作战转趋消极,日军第36师团成功扫荡并消灭了辽县涉县、潞城等地共军根据地,结束了第二期第一次反击战。11月19日,日军第37师团发动第二期第二次反击战,由沁县、南关镇一带出发;独立第16旅团由平遥、霍县出发;第41师团一个大队由洪洞东方向沁源前进,途中均未遭有力抵抗,12月3日顺利消灭沁河一带共军根据地。[18]
  • 根据日军战史(参见《华北治安战》(上),第295-319页)为:上社镇撤退时战死44人、阳泉—孟县战死60人,负伤180余人、榆社与辽宁战死80人、晋中地区战死71人负伤66名失踪2名、蔚县涞源地区战死133人,失踪31名、插箭岭战死1人负伤5人,浑源、灵邱方面战死78人,日军合计战死人467,失踪33人,负伤251人,伤亡合计751人。

战后

这场战役的指挥官彭德怀在向延安中共中央通告后,没有等候批准就决定发动[19],违背了中共中央所主张最低限度的游击战打法,擅自打百团大战[20],在战役打响后仍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嘉奖与支援。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以组织一两次?(彭德怀自传载)[21]”事后国民政府也发来贺电、覆电[22]
百团期间虽然减少国民政府的压力,但中共控制的地区却遭到打击,这场战役将中共领导的敌后解放区(即日统区)的部队暴露在日军的视线内。日军原本只在华北平原只留下少数兵力,此战促使日本调回约二十万的部队进行“扫荡”(伪政府协同治安肃正作战),于1941年1943年进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扫荡的结果八路军几乎全面撤出山西并调整回最低限度的游击战[来源请求],化整为零。日军在发动对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大扫荡同时,于1941年将目标转向在太行山区(晋南)的国军,以国民革命军第一战区卫立煌部与第三战区顾祝同部为主要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发动了中条山战役

评价

  • 彭德怀在自传中写到:“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了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对百团大战的恶意攻击者,你们站到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集团的队伍里去了。”但由不顾毛泽东的反对擅自发动抗日,使得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中被毛泽东连怒骂了40天。[23]
  • 中国共产党对外一直对百团大战完全肯定,但在内部对于百团大战的评价却因历史进程而先后出现过一定的出入。百团大战刚胜利时,中共中央对此十分肯定,毛泽东还要求彭德怀有机会再多组织几次。但在1941年、1942日军大扫荡导致八路军极端困难后,彭德怀一度受到毛泽东等人的批评,被指责没有完全执行毛泽东的抗战相持时期的军事战略(即“山地游击战为主,可能条件下进行阵地战,避免决战”),打成了大规模的“消耗战”,过早的暴露和不必要的牺牲了中共领导的一些抗日力量。
  • 史学家李云汉认为,八路军仅是做策应性游击,从未参与过决定性的大会战。所谓百团大战基本上是有意渲染,并非真正的一次战役。[24]
  • 古屋奎二:他们所破坏的地段,实则乃仅限于为日军守备兵力稀少或是毫无日军之处;而且破坏之后便为日军所立即修复。[25]

战术上的争议

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较多了采用攻坚战,造成了八路军自身伤亡较大,这种战术引起了批评。
1945年刘伯承中共“七大”发言:百团大战不打不行,但是打,也不是使用百团大战的打法,更不是运动战,尤其是阵地战这样的打法,而是要用全面游击战争的打法。
聂荣臻也对攻坚战的打法提出批判,但同时认为虽然损失大,但也锻炼了队伍[26]
彭德怀后来也做了自我批评,承认当时有些蛮干的指挥。[27]

关于暴露实力的争议

聂荣臻认为:“毛泽东批评说暴露了我们的力量,引起了日本侵略军对我们力量的重新估计,使敌人集中力量来搞我们。”[26]
1943年邓小平说:“百团大战中本区军事力量过于突出暴露,不仅自己伤亡很大,元气不易恢复。且警惕了敌人对我们的严重注意,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8]
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华北工作座谈会,会中党内一致对于百团大战持否定态度[29]。彭德怀被做了检讨:“百团大战……在政治上也是错误的。过早暴露了自己的力量,把日本军队主力从正面战场吸引过来,有利于国民党……这很明显是民族义愤模糊了阶级立场。”
1959年庐山会议上,这也是彭被批判的罪名之一。1959年7月31日,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说:“一些同志认为日本占地越少越好,后来才统一认识:让日本多占地,才爱国。否则变成爱蒋介石的国了。国内有国,蒋、日、我,三国志。”。[30]
现在认为日军的反扑确实给根据地带来很大困难,但中华民族的对日抗战本身就准备着巨大困难和牺牲,因“招来”困难而被指责是不正确的。

文革中的批判

1959年庐山会议后,共产党将彭德怀定位为:“王明右倾机会主义的产物”。
清华井冈山兵团出版的《打倒大阴谋家、大野心家、大军阀彭德怀》一书中指出:“彭德怀公然提出要保卫大后方、保卫重庆、保卫西安,实际上是要保卫坐镇于重庆的蒋介石。彭德怀急于保蒋,拒不执行毛主席提出的,在战略相持阶段,我军“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背着毛主席,和朱德、杨尚昆、彭真、邓小平等商量,大搞冒险主义、拚命主义,先后调动了一百零五个团,共四十万兵力,全线出击,打攻坚战、消耗战。彭贼保蒋卖力,得到了蒋介石的欢心。” [31]
1967年2月24日北京出版“战报”第六期以‘大军阀、大野心家朱德的滔天罪行’为标题批评:百团大战是朱德、彭德怀违反党的组织纪律,不请示毛泽东,擅自搞百团大战,完全违背了毛泽东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并把日军的兵力吸引过来,导致重大损失。
还有有人认为百团大战是蒋介石决定发动皖南事变的决定性因素,有红卫兵依照这个理由对彭德怀进行批斗。[32]
1981年中共为彭德怀完全平反后,对百团大战基本持完全肯定的态度。

参考文献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退伍军人维权活动不断 联谊会八一前在河南成立

 

大陆“八一”建军节前,中国官方监控并打压各地退伍军人,几千名进京上访者被遣返,十几个退伍军人QQ群被封,而与此同时,河南朱屯村六十多名退伍军人在建军节前成立了退伍军人联谊会。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方媛的采访报道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朱屯村的六十几名退伍军人七月三十一日经过重重阻挠,得到相关领导口头同意后成立了退伍军人联谊会。据悉,朱屯村腐败贪污现象严重,退伍军人和村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他,他们从年初开始递交了七,八次申请后,在区武装部的支持下联谊会得以成立。
星期三,联谊会会长晋国庆对本台表示:我们村有二百多个退伍军人,为了维护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再一个就是为了维护村民的利益,大部分退伍军人现在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相互帮助群体里弱势的一些人,因为地方的官员有些肆无忌惮的,在黎明的前面总有些疯狂,就是要制止他们这些疯狂。
据了解,村里二百多名退伍军人稍后都要加入联谊会,他们也会与外地的退伍军人联络,互通信息,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而在去年,内蒙古志愿兵金有发因为组织退伍军人互助会而被当局以扰乱社会秩序劳教一年,十几天前刚刚被释放,但仍被当局控制。
河南周口市的退伍军人张勇对本台表示:现在他的电话基本打不通,每天有警察和政府人员给他做思想工作,当时是一种联谊会,以地方上的不作为,名义是到北京交党费组织维权的活动。政府给他定的罪名是组织扰乱社会治安,当时人员有浙江的,河南的,辽宁的,内蒙,湖南,湖北的。
金有发被劳教,并没有使得联谊会的人员停止联络。
张勇说:他们现在都在互相联系,象湖南和辽宁的他们基本上已经形成团体了,每个地方都有组织者,他们心中都有数。这两天发出的消息说,洛阳有两千多军转干部聚集,他们都以庆祝八一为名,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一个洛阳上校发表了一个演讲,有文字出来了,很受退役军人的赞同,演讲里也说了,一到八一等重要节日就是监控电话。
除了军转干部,退伍军人在各地发起活动外,全国17个省的几千名军转干部还在7月27日到北京递交落实军转政策的诉求,后来全部被抓到久敬庄由地方当局接返原籍。
一位知情的退伍军人表示:全国各地17个省派的代表要求落实军转政策7月27号他们所到的地方就是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信访部门,全国各地好像有几千人,把诉求递上去了,然后统一把他们用车接到久敬庄,各地就来人接回去了。
而在第二天即28号,军转干部为了互相交流而设的十几个QQ群被封。
这位知情者说:7月27号他们到北京上访后,7月28日下午六点多我们有大概十几个军转群同时被封掉了。
张勇还表示,直到八一过后当局对他们在网上的活动仍然严密监控。
他说:现在封群封得很厉害,大概封了我七,八个群,封这些退役军人的群,前天开始只要我QQ号一登陆,我马上宽带连接不上,就这几天,群封了之后,我只要和他们联系超过十个人,他们就说我的QQ号危害其他QQ号,马上就要被迫下线,在他们眼中认为有威胁的人可能都面临这个问题。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刘诗雨         来源:rfa

退伍军人维权活动不断 联谊会八一前在河南成立-【退伍】

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枪械(英文:Firearm或Gun)


今日的T91战斗步枪
枪械英文FirearmGun),简称,旧称与部分地区的语言称[1],其它旧称有火铳火枪铁炮。指利用火药燃气能量发射子弹,口径定义于20毫米以下的身管射击武器(大于20毫米以上定义为“火炮”),以发射枪弹,打击无防护或弱防护的有生目标为主,是步兵的主要武器,亦是其他兵种的辅助武器,在民间更广泛用于治安警卫、狩猎、体育比赛。

目录

  [隐藏

[编辑]发展史

主条目:火器
  • 火枪英文Fire Lance):是一种近距离交战时用的装有喷火器的长枪,在木竹制的长柄前端绑上装有火药的管子,管子也会装在一般的上,可能在中国五代时就出现(在敦煌的壁画中出现),宋代的梨花枪飞火枪也是同种的兵器。
  • 突火枪:竹制,只能使用一次抛弃式火器,同时以射出的弹丸与火药爆炸的火焰来攻击。
  • 手铳:又称火门枪、明火枪,类似的火器有火铳神枪坦能堡火铳手炮,明代的火铳已经设有药锅盖,与火绳枪不同的地方是没有使用火绳和与其连动的击发结构。
    • 钩爪手铳:在欧洲地区出现之加上钩的手铳,其后演变成挂肩手铳。
    • 挂肩手铳:将直接以手持握的长柄改为挂肩式的托架,其后演变成火绳枪。
    • 蛇杆:在手铳的握柄上加上S形的金属弯条,前端夹着火绳,牵动金属弯条即可击发子弹,是手炮火绳枪之间的过渡性产品。
  • 火绳枪英文Match lock Gun):从枪口填装铁制或铅制弹丸与推进药,以缓慢燃烧的火绳点燃点火用火药(类似底火),点火药再引燃推进用火药击发弹丸。
    • 线膛式:1500年前后诞生于德国纽伦堡地区,采用螺旋式线膛的扳机击发火绳枪,最早的“来福枪”(英:Rifle)。
    • 火种式火绳枪:燧发枪的先驱,出现于16世纪后期欧洲,用火种或短火绳取代长火绳,开枪时才点燃,以免持续燃烧的长火绳在夜间暴露目标。
  • 簧轮枪英文Wheel lock Gun):扣下扳机转动簧轮磨擦片产生火花。原本设计者以为该枪能取代火绳枪,但因价格昂贵,并不普及,王室贵族在当时却非常赞成这种枪的使用,有纪录的使用者包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骑兵。
  • 燧发枪
    • Snaphance Gun:扣下扳机牵动燧石敲击药锅上的铁片而产生火花点火,需手动掀开药锅盖。于西元1547年瑞典人发明。
    • Miquelet Gun西班牙人发明,不需手动掀开药锅盖。
    • Flint lock Gun:改良版的燧发枪,结合上述两种燧发枪的优点,在雷管枪发明前,一直被广泛使用。于西元1620年法国卡尔瓦多斯省Lisieux郡的马林·布尔吉瓦发明。
    • 自生火铳[2]明代毕懋康设计,使用前先扭紧轮弦,扣下扳机后轮弦高速转动与火石磨擦点火,在清代时有造出几支供皇帝打猎。
  • 雷管枪英文Percussion-lock Gun),此种枪机的构想在十七世纪就已存在,但是由苏格兰牧师亚历山大·约翰·福赛斯正式发明,并于西元1807年取得专利。
  • 撞针枪又称中央点火式火枪、德莱赛针刺击发枪。弹药从枪管后端装入,针击发火。
  • 佛格森式来福枪,可能是第一把使用后膛装弹的来福枪,英军上尉佛格森在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中配备部队,该枪在美国的前膛装药的肯塔基式来福枪的基础之上研制成功。

[编辑]枪械分类

[编辑]手枪(Handgun)

单手持的小型枪械,其他枪械一律可称为长枪
9mm Pistol P83
  • 左轮手枪英文Revolver):用指力转动弹仓,但不具退壳功能,一次可以装填约五至八发子弹的手枪。
  • 单发手枪:指没有供弹具的手枪,子弹只能预先装在膛部。
    • 单管单发手枪,击发一次后必须重新装填的手枪,通常用于竞赛或狩猎。
    • 多管单发手枪,虽然膛室都只能预装一发子弹,但有两个或以上的枪管,所以仍然是多发式手枪,通常用于特殊目的如狩猎、自卫和暗杀。
  • 手动手枪:安装多发子弹,但必须手动退壳的手枪。
  • 半自动手枪英文Semi-Automatic Pistol):能自动装填,但只能单发射击的手枪。
  • 全自动手枪英文Machine Pistol):支援三发点放、全自动射击的手枪。部分型号被认为是冲锋枪。

[编辑]步枪(Rifle)

使用肩托和有膛线长枪
美军射击M-16
  • 手动步枪英文Bolt Action):每次射击完后必须手动上膛的步枪。
  • 半自动步枪英文Semi-Automatic Rifle):虽然可以发射后自动退壳和装填,但只能逐发按动枪机射击的步枪。
  • 自动步枪英文Automatic Rifle):全自动射击(可连发)的步枪,分为以下三种。
    • 突击步枪英文Assault Rifle):兼具步枪的稳定度、杀伤力与冲锋枪的轻便于一体的步枪形式,为多国军警所采用。
    • 轻机枪英文Light Machine Gun)(重管自动步枪):早期的自动步枪使用威力较一般步枪大的子弹,并装配厚重的枪管和两脚架,比起突击步枪较为笨重。
    • 选射步枪:指一些主要以半自动射击的方式使用,在紧急时才使用连发的步枪。选射步枪由于使用不便,渐遭受军队淘汰。
  • 狙击步枪英文Sniper Rifle):符合“使用性”、“精密性”、“协调性”、“弹药推力”等四大条件的高准确度步枪。传统上包括了现在认为是特等射手步枪的枪型。
  • 反坦克步枪英文:Anti-Tank Rifle):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用以击穿战车的大口径步枪。随着车辆装甲愈来愈厚,单一士兵所能携带的实心弹头已经无法击穿它们而被反器材步枪取代。
  • 反器材步枪英文:Anti-Materiel Rifle):取代反战车步枪的进化枪种,用以破坏易燃物、爆裂物或雷达等军用器材,亦可用以攻击人类。

[编辑]卡宾枪(Carbine)

短管的步枪,是手枪和长枪间过渡的武器。
  • 短管型的突击步枪:在突击步枪枪族的短型分支。
  • 冲锋枪英文Submachine Gun):兼具“轻便”及“全自动射击”等两大特点的枪械,继机枪之后发明的全自动武器。
  • 个人防卫武器英文Personal Defense Weapon):介于冲锋枪与短管步枪之间的枪种,常被归类为冲锋枪。
  • 其他:
    • 短的半自动或手动步枪。
    • 威力强大手枪(如沙漠之鹰)上加装枪托和长枪管的变型枪。
    • 冲锋枪的民用或警用半自动改造枪。

[编辑]机枪(Machine Gun)

M60通用机枪
本来泛指连发的枪械,现在专指较大的适应持续连发枪械。
  • 轻机枪:可由单兵操控的轻型机枪。
  • 通用机枪英文General Purpose Machine Gun):可当作轻机枪与中型机枪使用的枪种。
  • 中型机枪英文Medium Machine Gun):火力、尺寸和重量介于轻机枪与重机枪之间的枪种。
  • 重机枪英文Heavy Machine Gun):拥有固定角架、大口径的机枪。
  • 防空机枪英文Anti-Aircraft Gun):改装高射专用脚架,用以射击低空飞行目标的重机枪。
  • 加特林机枪英文Gatling-type Machine Gun):拥有多个枪管的机枪。最早期的加特林机枪拥有十个枪管,以手摇方式射击。经改进后,旋转能源来自于电动机(外力)或弹药气体压力(内力)。外力方式多为西方国家军队使用,内力方式多为当时前苏联阵营国家军队使用。

[编辑]其他

SPAS15霰弹枪

[编辑]主要用于杀伤用途

  • 霰弹枪英文Shotgun):无膛线的长枪,枪管口径大,用以发射霰弹或非致命性弹药,可以拥有单个或双个枪管。
  • 榴弹发射器英文Grenade Launcher):发射超过二十毫米的榴弹的身管武器。

[编辑]主要用于非杀伤用途

  • 信号枪:专门发射信号弹的特大口径枪械,往往超过二十毫米。
  • 空气枪射击运动狩猎的道具,原理和玩具气枪相似,但威力大得多,因为没有枪口爆炸而精度极高和声音很小,常作为竞赛和暗杀用途,但因为发射后会降低气瓶压力,所以经常只是单发而不能在一般任务中代替传统枪械。
  • 起步枪英文Starting Gun):在速度性体育代替普通枪械鸣枪信号的道具,有时可以用真枪发射空包弹代替。
  • 钉枪:以火药的威力把钢射入砖石中的道具,不能发射普通的子弹

[编辑]另见

[编辑]注释

  1. ^ ”是中国初时期时对枪械的称呼。例如:鸟铳拐子铳十眼铳三眼铳连发铳迅雷铳。清代《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四˙兵十六》:“凡火器之小者曰铳,大者曰炮。”闽南语称枪械类武器为“铳”(发音:chheng3)。现今日本语使用“铳”来称呼枪械
  2. ^ 自生火铳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实物展出。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