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致暨国军官阵亡将士暨忠烈殉职典礼

 

致暨国军官阵亡将士暨忠烈殉职典礼(摄影:徐乃义/大纪元)

【2011年09月02日讯】(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桃园县政府29日上午在忠烈祠举行致祭国军阵亡将士暨忠烈殉职人员典礼,桃园县各界及国军官兵们200多人到场。桃园县长吴志扬除对国军阵亡将士及革命忠烈表达最高敬意外,也希望先贤先烈的英勇事迹永远流传下去。

致祭国军阵亡将士暨忠烈殉职人员典礼在忠烈祠举行,吴县长担任主祭官、桃园县后备指挥部、军人服务站及桃园县驻军首长代表等陪祭,在进行迎灵、上香、献花、恭读祭文、行三鞠躬礼、默哀等仪式后,整个典礼圆满完成。

吴县长表示,建国100年,若没有国军官兵的牺牲奉献,就不会有中华民国,因此活动显得格外有意义,尤其是近年来发生多起重大灾难,由于有关军官兵弟兄的协助,民众才得以重建家园,这也是民敬军、军爱民的最高表现。

吴县长指出,日前他前往金门参加八二三炮战纪念日,活动中将两岸炮弹遗骇融铸成和平钟,并敲响和平钟,这也是给我们的一个警惕,因为和平得来不易,希望大家共同珍惜。

大纪元 - 致暨国军官阵亡将士暨忠烈殉职典礼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改变美国的社会和经济风貌


(本文由米尔顿·格林伯格撰写,摘自美国国务院出版物《历史学家谈美国》[Historians on America]。)
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
作者:米尔顿·格林伯格
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鈥斺敻谋涿拦纳缁岷途梅缑
一名参加过较近期战争的军人在退伍军人事务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Services)面谈。今天的退伍军人仍可得到帮助

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The GI Bill of Rights)——正式名称为《1944年军人再调整法》(The Servicemen's Readjustment Act of 1944)——于1944年6月22日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签署生效。该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时在很大程度上未经张扬,原因之一是,当时正在展开诺曼底登陆(Normandy Invasion)行动。但另一个原因是,这项法律的重要意义及其对于美国社会的根本性影响当时无人预知。然而,仅在一年之后,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和亚洲结束,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很快受到全面检验。短短几年之内,这部新法导致美国的社会和经济风貌发生改变。

根据这项法律,二战退伍军人可立即获得以失业保险形式提供的经济辅助。但是,后来证明,这项法律中意义更为深远的一个条款是,为二战退伍军人提供了从职业、在职培训到高等教育的慷慨的受教育福利,并且让他们方便地获得住房或商业贷款。

为报答辛苦作战的二战退伍军人,国会出台了无数法案,但是《1944年军人再调整法》有一个重要的支持者——著名的美国退伍军人协会(American Legion)是它背后的主要推动力。该协会成立于1919年,是一个维护退伍军人利益的民间组织。在1943年9月举的行第25届年度大会上,协会启动了全面支持退伍军人运动。美国退伍军人协会将大会提出的设想——后由协会全国总司令哈里·克梅尼(Harry W. Colmery)执笔写成立法提案——称为“男女军人权利法案”(a bill of rights for GI Joe and GI Jane)。这项提案很快被称为“退伍军人权利法案”。GI是形容二战美军的俚语,最初代表“政府颁发”二字(Government Issue),用指军队的规章制度或设备。“退伍军人权利法案”结合了受人崇敬的美国《宪法》中的《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理念,在政界人士设法报答归国军人之际,“退伍军人权利法案”注定会在国会里受到青睐。

背景还不只如此。尽管该法案的通过和采纳似乎完全出自充满感激之情的国会的无限慷慨,但实际上,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议员对美国战后出现的激进化趋势感到的担忧,甚至恐惧。二战之前,美国向战争中致残的退伍军人提供福利和照顾,但对健全归来的退伍军人却极少关注。在当时诸多公众人物的记忆中,对一战归来的退伍军人的忽视,再加上不断恶化的经济环境,曾导致发生抗议游行和灾难性冲突。1932年,两万名退伍军人在首都华盛顿集结,开始他们的“奖金游行”(bonus march)。这些退伍军人希望在他们效力于一战之后,能获得他们认为政府曾经保证过的经济补偿,但这一行动酿成了美国史上最悲剧性的时刻之一。游行对峙导致胡佛(Hoover)总统调来军队,在日后成为军界英雄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将军、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少校和乔治·巴顿(George Patton)少校的带领下,用枪弹和坦克对付了这支“奖金部队”(bonus army)。

在目睹过这场冲突的一些华盛顿决策者看来,1944年的这部满足退伍军人需求的可行法案已是时不可待。然而,尽管盟国的胜利已经显然,但很少有人预见一年之后,随着美军向长崎和广岛投下原子弹,轴心国彻底投降,会突然有 1500多万名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军人从大西洋和太平洋战场回国。

不应忘记的一点是,在日本轰炸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12年间,美国处于严峻的经济萧条中。因此,当战争来临,美国需要建立作战部队时,全国毫无准备,很多人也未受过教育,作为军队来源的年轻人只经历过“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时代。失业现象在当时非常普遍,在1933年的“大萧条”高峰,25%的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即便是原来生活优裕的中产阶级,此时也加入了等候领取救济食品和施粥棚施舍的队伍,往往全家都面临贫困和失业。大多数的工业化国家都陷入了不同形式的困境,并因此产生灾难性的政治后果,其中包括极权主义势力在世界各地一些深陷危机的国家掌权。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2年首度当选总统。尽管罗斯福总统的“新政”(New Deal)政府启动了诸多政府计划,创造就业机会,但是直至1939年,仍有1000万人失业,相当于美国劳动力的17%。欧洲在1939年爆发战争,给经济带来新的刺激和随后的征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美国在1941年后期参战,才使“大萧条”宣告结束。战争让年轻人暂时停止寻找工作,参军作战,其他人则在后方就业,其中包括大量的女性。在威廉·鲁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和他旗下报纸的大力支持下,美国退伍军人协会发起“退伍军人权利法案”运动,强调如果让战前领取救济食品的长龙再现会是多么可怕的情形以及这会对民主构成的威胁。

一视同仁
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无论在精神还是具体条款上都非常民主。所有军人退役之后都能得到福利。这些规定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唯一的要求是,必须在军中服役至少90天,而且是光荣退役。无需有经济能力验证,也不必计算复杂的税收抵免,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基于军衔和服役经历的待遇差别。只有在计算教育福利的年限时,才会考虑服役时间长度。使用福利时的官僚主义繁文缛节被降至最低限度。

对整个美国而言,二战的结束是一个欢动和如释重负的时刻。自然,没有什么人能够意识到这部具有变革意义的法律的影响力,就连许多和《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的制定密切相关的人也不例外。当时的评论——国会内外均包括在内——往往注重在该法案中失业调整补助的费用和好处,但低估了教育和贷款条款的作用。失业调整补助每周发放20美元,长达52周,很快被领取补助的人称为“52-20俱乐部”(52-20 Club)。由于“大萧条”的关系,参加二战的美军士兵几乎没人有过工作经历。政府内外对失业调整补贴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每周发放20美元会让这些人变成不负责任的赋闲者。国会中一些来自南方的议员反对向黑人提供与白人同等的补贴。在1940年代中期,20美元是一大笔钱——用15美分或者更少的钱就可买汽油、香烟、啤酒、奶昔,或是看一场电影。但是,只有略超过一半的退伍军人申请了这一补助——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战争结束的反应,以及当时视接受公共资金为耻辱的观念。此外,接受补助的大多数人只领取了短短的几星期,因此这一补贴的实际支出不到预估开支的20%。

教育福利的方法是,由退伍军人管理局(Veterans Administration)确认退伍军人的资格,依据服役时间的长短,支付最长48个月的学杂费、书本费以及每月的生活津贴。至于退伍军人的住房贷款,管理局向贷款机制担保可观部分的贷款,设定4%的低按揭利率。这些项目的正式内容,随后也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退伍军人的《退伍军人权利法》版本中得到沿用(尽管条件不如以前宽松),而且时至今日,这些内容仍是美国志愿兵役制招兵时的一个有吸引力的条件,现在的法律名称是《蒙哥马利退伍军人权利法》(Montgomery GI Bill)。

掀起教育高潮
但是,让一切发生改变的是第一个《退伍军人权利法》。这项法律最突出的持久功绩是,它形成了一个如今已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每个人,无论年龄、性别、种族、宗教或家庭状况,都可以而且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二战之前,高中毕业是希罕的成就。参加二战的数百万军人甚至没从小学毕业,许多美国年轻人都没有读到十年级。1940年代,只有23%的军人拥有高中学历,拥有大学学历的军人大约只有3%。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让农夫和工人的子女有可能获得他们不曾梦想的更好教育,并让教育将带来更好工作和更好生活的信念在社会上普遍生根。

在1940年,美国共有大约16万人取得大学学位。由于《退伍军人权利法》的作用,1950年的大学毕业生接近50万人。而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进入大学的并不全是青少年。在上大学的退伍军人当中,大约半数已经结婚,25%已经为人父母。最终共有220万二战退伍军人进入大学读书,此外还有350万退伍军人就读职业学校,150万退伍军人参加在职培训,还有70万退伍军人接受了农业培训。退伍军人选择自己能够取得入学许可的任何学校或培训项目。阵亡军人的被抚养人也可享用这些福利。《退伍军人权利法》的教育福利还可以在国外享用。退伍军人管理局在1950年报告说,有5800名退伍军人根据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在45个国家学习。为使经历战争洗礼的退伍军人重返平民生活,大部分学校都认可许多军人在服役时接受的教育培训课程。高等教育各领域的联盟组织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为评估军事资历制定指南,以便让军人得到应有学分,更快完成大学学业,加入社会劳动大军。

《退伍军人权利法》不仅帮助各种背景的人获得高等教育,而且也使公众对高等教育的看法从1950年代起发生改变。战前,美国的高等教育多数是私立的,小型文科学院为主,坐落在乡间,住校制,精英式,而且校与校通常有种族和宗教上的区别。然而今天,美国高等教育的特征可以用与完全相反的词汇来形容。如今的美国大学绝大多数是公立的(占入学率80%),高度集中于职业、技术以及科学教育,规模庞大,面向都市,适于走读,而且十分大众化。现今美国高等教育为美国人以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带来的是社会、教育和经济地位的提高,而不是作为一种上流社会的标志。电脑、工业、医药和太空领域随后出现的科技奇迹,都可归功于源源不绝的有知识的男女人才。

退伍军人入学潮
在《退伍军人权利法》的起草者中,很少有人料到那一代年轻人在认识到其中教育条款的重要意义之后所迸发的巨大热情。大专院校几乎都对如此众多的退伍军人报名入学毫无准备,而且更没有为学生的妻子和孩子设想,因为携妻儿读书的现象前所未有。许多主要州立大学的入学人数在一两年内翻了两三倍。大学的行政主管面对大排长龙的学生、过度拥挤的教室,以及不堪重负的教职员工,深感必须创造奇迹不可。校园涌现了很多临时宿舍,过去为军队使用的预制房现在变成了教室,甚至出现了活动房的营地。许多校园充斥着施工的嘈杂和噪音。而这一切对周边社区的地方商业和房地产开发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高等院校的资源和声望的增长,在随后几十年中,这种影响力在很多地方日益扩大。

当《退伍军人权利法》对二战退伍军人的适用期在1956年到期时,也就是二战胜利之后的第11年,美国增添了45万名训练有素的工程师、24万名会计师、23.8万名教师、9.1万名科学家、6.7万名医生、2.2万名牙医,以及其他领域的100多万名受过大学教育的人。

这些大学毕业生为整个国家带来更高的期望,他们的熟练技能也帮助形成了迅速扩大、具备读写和技术能力的中产阶级。美国不再是昔日那个以农业和小镇生活为主的社会。读大学和随后进入城市就业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期望。在1970年代初期,五分之一的美国人受过大学教育,而在二战之前,这个数字只有十六分之一。2004年,美国有1600多万人在高校就读,其中包括社区学院。目前每年在美国高校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达110万,还有同样数量的人取得研究生学位和专业学位。

社会变革的催化剂
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具有的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它成为一种导致巨大社会变革的力量,使有关性别、宗教和种族的固有观念发生动摇。该法不仅让普通民众通过高等教育接触到自由社会的概念,而且在校园中带来了各种族群的大融合。

尽管许多女性在二战期间进入工厂或是从事过其他类型的工作,但在战后出现的高结婚率、急剧上升的出生率、以及购买自有住房的新机遇,都使女性在接下来的20年间扮演了以家庭为中心的角色。在35万名二战女性退伍军人当中,有6.4万人利用了《退伍军人权利法》提供的高等教育机会。但在当时,这种优待主要为男性享有,许多女子学院甚至被改成男女混校,以应付陡然增加的入学人数。然而,由于有了这种机会,更大量的退伍军人的子女(也就是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婴儿潮”中出生的一代)进入高校就读。如今在美国高等院校中女生多于男生。

在战后高涨的民主气氛中,许多美国人重新审视他们在战前持有的种种偏见。犹太裔退伍军人可以进入许多优等学校就读,而战前这类学校要么拒绝犹太裔申请者,要么设立严格的名额限制。犹太裔和天主教徒一样,得益于城市地区公立院校数量的增加。《退伍军人权利法》使这些欧洲移民的子女能够进入学术界、商界和各种专业领域,因此基本上打破了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宗教偏见。

传统的黑人高等学府的入学人数也急剧增加,联邦政府也为这些院校提供校园扩建资金。在北方城市地区,黑人退伍军人可以进入战前只有白人才能就读的院校。但是,1940年代的美国仍是一个实行种族隔离的社会,这种局面在许多地区一直持续到1950年代。在杜鲁门(Truman)总统1948年颁布废除种族隔离的命令以前,美国军队中存在着种族隔离,17个州和首都华盛顿的学校也是如此。许多黑人退伍军人遭到过于拥挤的黑人院校的拒绝,但却无法进入南方的白人院校。尽管要经过多年和又一代人才实现了《退伍军人权利法》无法实现的目标,但黑人中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的确是战后那一代人经历中的亮点。

不是每个人都想进大学读书。战争期间,军队作出的一个卓越成就,是为背景各异的数百万军人提供了从阅读到工程的各种课程。这鼓励了许多退伍军人利用美国教育委员会的“普通教育发展考试服务”(Gener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Testing Service)获得高中证书,亦即现在所谓的“普教发”(GED)证书。另一部分人则通过电子、医疗服务或商职培训学校继续自己的学业。雇主被鼓励利用《退伍军人权利法》提供的优惠继续为员工提供培训,推动更多人进入职场主流。许多人继续上学,美国人也因此形成了终身不断学习的伟大传统。

人人拥有住房的国家
人人拥有住房是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的第二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成就,形成了美国前所未有的一大批有产人、独立产权人、房主和业主。在社区中拥有房产的人们,更愿意为为社区尽责服务。《退伍军人权利法》给美国在地理、风貌和经济格局上带来的重大影响,与教育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驾齐驱。

在经历了长达16年的经济萧条和战争之后,住房危机之剧以及消费者压抑已久的对所有生活必需品的强大需求令人难以想象——这不仅因为普遍缺乏新住房,而且也因为现有住房年久失修。虽然在二战刚一结束就开始恢复造房,但从钉子到瓦片,各种材料都很稀缺。住房建造商必须和重振经济不可或缺的商店及办公楼建造商进行竞争。随着美国日益都市化,绝大部分工作都集中于大城市,那里的住房问题变得十分尖锐。但是,征战多年之后回家的二战退伍军人决心通过结婚、养儿育女、以及最终拥有自己的住房来弥补失去的岁月。拥有自己的住房,成为经济和心理安全的一个有力象征。

流水线制造工艺被运用于建造民房。截至1947年底,退伍军人管理局为100多万个买房、经商及农户贷款提供了担保。个人拥有的新建房从1944年的11.4万激增到1950年的170万。截至1950年,退伍军人管理局为200多万户提供了住房贷款担保。

在这种被称为“退伍军人管理局贷款”(VA Loan)的借贷方式中,政府为退伍军人担保半数按揭贷款,从而鼓励开发商建房,银行提供贷款,退伍军人通常无需预付定金便可买房。这一做法导致消费者需求跃升,令美国制造商、企业家和负责修建道路、学校、教堂和购物中心的地方政府精神振奋。制造商创造或再造了他们所能想象出的具有战后时尚风格的各种家居用品,让新建购物中心琳琅满目,家居应有尽有。由于《退伍军人权利法》及其之后类似法律的实施,有1600万退伍军人利用“退伍军人管理局贷款”购买了住房。现在,近70%的美国人拥有自己的住房。

分散管理的市场方法
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的第三个建树是它的管理和资助方式。根据该法条款,这个项目的管理工作集中在退伍军人管理局(也就是现在的退伍军人事务部),而不是划分给各个政府机构或私人机构。这是一个集中化的联邦项目,但它以分散管理的市场方法作基础。国会决定完全经由退伍军人自身的机制来发放《退伍军人权利法》提供的教育福利资金,而不是经由教育机构,后者原本希望在战后完全控制这些资源的分配权。这个做法奠定了美国战后向大学生提供联邦贷款和赠款的基本方法。时至今日,在美国,以提供受教育机会为宗旨的资助项目,例如学生贷款,依然直接面向学生而不是由学校经手。同样,战后的住房危机也是通过担保个人贷款予以解决,而不是通过政府兴建或管理的住房项目;这类住房项目有很多未能有效解决住房危机。

回头看,《退伍军人权利法》可能会被有些人视为一个庞大的公共“福利”项目,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退伍军人权利法》最初是一个在特殊时期实施的特殊法律,只适用于那一代的退伍军人,不与需求挂钩。但此后,该法的主旨被继续适用于二战之后的所有退伍军人,并继续是维持美国志愿兵役制的一个鼓励因素,这项法律也因此具有了深远意义。对非退伍军人乃至全民而言,该法确立了一个通过教育和房产所有权实现个人成就的模式。此外,该法还促成了一种氛围,使追求知识成为各种背景的美国人的共同向往,进而让美国社会变得更加包容,对与消费领域和其他生活方式有关的各种选择也有更多需求。

无论初衷是否如此,但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说明,一个国家对提高多元社会中所有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作出明确承诺,是对个人和国家双双极为有利的。《退伍军人权利法》使美国度过动荡的岁月,重建了国家的人力、经济和社会资本,并且帮助美国迅速登上世界舞台的领导地位。

-----------------------------
米尔顿·格林伯格(Milton Greenberg)是位于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政府学荣誉教授,并曾在担任过该校教务长和临时校长。他的学术生涯包括在田纳西州大学(University of Tennessee)和西密歇根大学(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任教,在伊利诺伊州立大学(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担任文理学院院长,在罗斯福大学(Roosevelt University)担任主管教学事务的副校长。他曾与杰克·普莱诺(Jack C. Plano)合著重要参考书《美国政治辞典》(The American Political Dictionary)。该书于1962年首次出版,现已第11次再版。1997年,米尔顿·格林伯格撰写了《退伍军人权利法:改变美国的法律》( The GI Bill: The Law That Changed America)一书。

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中南海保镖忆保卫毛泽东:他曾在座位下摸出子弹

原毛泽东警卫处处长曲琪玉(右)

中新网12月26日电 中共中央管理局原副局长、原毛泽东警卫处处长曲琪玉25日在作客人民网访谈时,深情回忆了当年保卫毛主席的情景。曲琪玉回忆说,当年的保卫工作主要靠群众。毛主席本人对全党的安全工作也很重视,还曾有一次在座位下摸出子弹,后来发现是警卫员疏忽掉的。

曲琪玉14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23岁时开始担任保护毛泽东的工作,从警卫科的副科长、科长一直到警卫处的处长,“在毛主席身边呆了15年”。据他介绍,自己是第四任警卫处长。第一任警卫处长是汪东兴,他是毛主席最早转战陕北的警卫处长,是长征时候的警卫处的主任,还当过国家的副主席;第二任警卫处长是陕北红军叫李书环;第三任警卫处长是抗日战争初期的毛颂河。

昔日“中南海保镖”有何要求

访谈中,曲琪玉在回答有关“当年领导警卫和现在的中南海保镖有何差别”时表示,原则上没有什么差别,时代不同。当时的警卫工作叫“安全工作”,主要有两条:要会打枪,会调查研究。“毛主席讲,不了解情况就没有发言权,所以说我们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首先要知道敌人,知道敌人你才能保护自己。”

曲琪玉介绍说,那个时候保卫工作比较简单,也比较安全。当时的保卫工作,主要是走群众路线,群众热爱毛主席。1949年解放以后,社会还是安定、稳定的,老百姓的心都是向往着党、向往着毛主席的。所以说对毛主席的安全工作,除了专门负责警卫的业务部门之外,主要是靠群众。“过去是简单、情况明、决心大,保卫安全,现在风险大,所以说现在的形势和以前不一样了。”

毛主席重视全党安全工作自己在座位下摸出子弹

曲琪玉介绍说,毛主席对安全非常重视,他比较重视全党的安全工作,当时是说“保卫工作很重要”。他对每天发生的小事情非常关心。一次,有一个警卫人员在检查时把枪和子弹丢出来了,丢到哪里呢?就丢在主席那个座位上,主席在那个座位下一摸发现一个子弹,就问这个子弹是谁的。最后一查,那个警卫员说“是我的”。主席说怎么掉了?你掉了子弹还能打仗吗?“主席对我们这些人非常关心,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非常悉心地指导。”

2011年8月12日 星期五

论美国《1944年退役军人权利法案》的出台

论美国《1944年退役军人权利法案》的出台

陈艳飞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退役军人安置措施历经“内外交困”。“补偿金远征军”事件宣告了一战退役军人安置措施的失败,其原因在于安置措施的自身缺陷以及胡佛政府的处置不当。事件反映出退役军人安置问题的紧迫性与严重性,这也是是二战后美国如何安置退役军人的前车之鉴。二战结束之后,随着数以千万计的退役军人回归家园,美国退役军人团体形成了一股推动新《退役军人权利法案》出台的强大力量。美国各大退役军人团体在《1944年法案》的出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作为政治游说团体,作为重要人物政党竞选的跳板,又如代表退役军人与政府、国会斡旋,作为双方的沟通桥梁等等。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两大退役军人团体是美国退役军人协会以及海外战争退役军人协会.二十世纪三Ο年代爆发的“大萧条”令底层退役军人的生活雪上加霜。退役军人对复员待遇的诉求愈加强烈,退役军人团体的政治影响愈来愈大。在此背景下,罗斯福政府发起了“百日新政”,并把制定新的《退役军人权利法案》摆上议事日程,该法案在1944年6月正式出台。尽管《1944年法案》在实践过程中的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瑕不掩瑜,该法案在美国历史上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与积极的影响。《1944年法案》的成效首先体现在帮助回归社会的退役军人实现了他们的“美国梦”。许多退役军人凭借《1944年法案》提供的教育福利与就业机会,捉高了社会和经济地位的机会。从该法案受益的退役军人具有更高的政治关注度与参与度,他们成为了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壮大并巩固了美国的中产阶级的群体,这在客观上有助于美国战后构建平等、民主、富强的社会。再者,《1944年法案》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美国高等教育尤其在商业教育、职业教育方面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关键词】:退役军人权利法案 出台 退役军人 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E26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引言6-7
  • 第一章 文献回顾7-10
  • 第二章 一战后美国退役军人安置措施的自身困境10-15
  • 第一节 一战后退役军人安置措施遭遇"内外交困"10-12
  • 第二节 "大萧条"背景下的"补偿金远征"12-15
  • 第三章 美国退役军人团体的发展与作用15-20
  • 第一节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各大退役军人团体的发展15-17
  • 第二节 美国退役军人团体的政治参与及其对政治的影响17-20
  • 第四章 《1944年退役军人权利法案》出台始末20-30
  • 第一节 《1944年退役军人权利法案》的初衷20-21
  • 第二节 官方与非官方力量推动《1944年退役军人权利法案》的出台21-30
  • 第五章 《1944年退役军人权利法案》的意义30-41
  • 第一节 《1944年退役军人权利法案》的积极意义30-38
  • 第二节 《1944年退役军人权利法案》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38-41
  • 第六章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7
  • 后记47-48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乔;;英国、德国退役军人安置概览[J];中国人才;2011年08期

2
王林波;;美军军官退役制度简介[J];中国人才;2009年18期

3
陆振兴;陈晓明;;古巴、加拿大退役军官安置制度概况[J];中国人才;2005年24期

4
郭晓莉;;退役军人经济补偿的有关理论问题探讨[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11期

5
廖国庚;刘宗胜;;美国退役军人就业优待政策及其启示[J];中国人才;2010年16期

6
王武英;齐保才;;发挥兵役机关作用 引导退伍军人创业[J];华北民兵;2004年08期

7
洛襄;;美国退役兵:自杀以谢罪[J];新世纪周刊;2007年16期

8
孙大川;宋海伟;;搭起两岸退役军人交流的平台[J];黄埔;2010年01期

9
王霄龙;;军人的优待政策必须全国统一[J];中国民政;2010年03期

10
廖国庚;;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协会:一个值得重视的历史性课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剑 实习生 王文杰;七成退役军人甘当创业“排头兵”[N];上饶日报;2006年

2
朱春华钟茂富 赖志雄;武平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N];闽西日报;2007年

3
黄集伟;《赢在转折点》 退役军人职场指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4
记者 陈晓波;全面推进退役军人安置工作[N];云南日报;2006年

5
辛士红李敬坡;深化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N];解放军报;2008年

6
刘奇国、张爱民;垦利县人武部加强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N];中国国防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文海燕;我市隆重召开优秀退役军人表彰大会[N];永州日报;2008年

8
刘建堂;铺路石中闪现退役军人风采[N];楚雄日报(汉);2008年

9
高新江张玉清 张君龙;昔日建功军营 今朝创业家乡[N];中国国防报;2007年

10
黄纪铭 王永福;退役军人唱红自主创业戏[N];中国社会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众;1950~1957年的退役军人就业安置[D];山东大学;2007年

2
王书峰;美国退役军人教育资助政策形成与变迁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3
夏泽祥;美国宪法第九修正案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玉;战后美国联邦高等教育弱势扶助政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辛国仁;纳税人权利及其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赵东斌;军人法律地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蔡东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联邦最高法院(1933-1939)[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万晓宏;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研究(1965至2004年)[D];暨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飞;论美国《1944年退役军人权利法案》的出台[D];复旦大学;2011年

2
剪万兵;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制度与社会发展同步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雅琼;美国退役军人教育援助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孔倩;关于我国《退役军人安置法》立法的几点思考[D];山东大学;2011年

5
夏辉;非政府组织在退役军人社会保障供给中的作用发挥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汤静;《旅游权利法案》与我国旅游基本法的理论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万莉;当代中国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廖可元;退役军人安置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苏红艺;参战退役人员的优抚安置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建成;新时期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奥巴马出席美退伍军人协会全国代表大会(组图)


奥巴马出席美退伍军人协会全国代表大会(组图)

2011-8-31 21:07:12  文章来源:sinovision.net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美国退伍军人协会,由参加过战争的退役军人组成的全国性组织。任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或黎巴嫩、格林纳达、巴拿马冲突中,在美国武装部队服役者均可加入此协会。

8月30日,总统奥巴马到达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参加美国退伍军人协会全国代表大会,并发表讲话。图为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机场,奥巴马走出“空军一号”。
  美国退伍军人协会,由参加过战争的退役军人组成的全国性组织。任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或黎巴嫩、格林纳达、巴拿马冲突中,在美国武装部队服役者均可加入此协会。支持提高退役军人的医疗和教育福利,开展有利于儿童或年轻人的项目是协会的目标。
美国退伍军人协会的基层组织单位是地方分会。大多数分会都有集会或举行社交活动的设施。在很多小城镇,协会分会是城镇团体活动的中心。协会共有15000多个分会,各分会组成分区,分区再组成分部。本土50个州、哥伦比亚特区,以及波多黎各、法国、墨西哥和菲律宾的众多分会由各分部代表。各分部每年都要选派代表参加协会召开的全国大会。与会代表将选举出一位会长和五位副会长,任期均为一年,此外代表还要讨论各分会提交给分部的决议。

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又被喷漆 引民愤

 

8日上午,位于成都市人民公园内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被人喷了红漆,上周,纪念碑碑座的一侧被喷了黑漆。成都人民公园,当年曾经是川军出川抗战的誓师大会召开地。(网络图片)

【2011年08月11日讯】(记者辛民综合报道)抗战期间,四川共有300万川军出川抵抗日寇,60多万人阵亡。四川还一直是全中国抗战的“大后方”,举全省之力为抗战筹集着粮食和资金。不幸的是,位于成都市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日前却两次被喷漆,遭到民众的愤怒谴责,认为这种行为严重玷污了先烈们的灵魂,是对民族情感的蔑视,毫无道德可言。

黑手两次伸向川军抗日纪念碑

四川在线报道,8日上午,成都市人民公园内“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被人喷了红漆。而上周,纪念碑碑座的一侧被喷了黑漆……

成都三创环卫公司项目经理陈贤甫和他带领的环卫工人最先发现纪念碑被喷上了红漆,就报了警。他们三四个人用完了8瓶香蕉水,忙活了1个半小时,也没能够彻底清除油漆,纪念碑上的红漆还是有部分残留。

成都警方称案件尚在调查中,不方便透露更多信息。

民众:不能遗忘历史 玷污先烈们的灵魂

据中国新闻网和四川在线的相关报道,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一个月来遭喷两次油漆,引发民愤和一片谴责声。

八年抗战,四川共有300万川军出川抵抗日寇,60多万人阵亡。四川,还一直是全中国抗战的“大后方”,举全省之力为抗战筹集着粮食、资金。

现在的成都人民公园,当年曾经是“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的所在地,也是川军出川抗战的誓师大会召开地。

68岁的王怀富老人每到人民公园休闲,都会来看看川军抗战纪念碑。他说,“太让人气愤了”,川军为抗战做了很大的贡献,只要是中国人绝对会很气愤。他认为,应该加强教育,让年轻人不能遗忘这段历史。

网友“回忆恋爱的你”发帖称:“这种行为严重玷污了先烈们的灵魂,配做中国人吗?爱国心何在?”

四川省达州市有网友表示,不能用这种方式来侮辱纪念碑。这是对民族情感的蔑视,毫无道德可言。

四川雕塑艺术院名誉院长谭云表示,这座纪念碑“它代表全民族”,代表了四川人的自豪。包括1945年的《新华日报》社论,题目就叫《感谢四川人民》。

他说,这座纪念碑又名“无名英雄纪念碑”,“无名英雄”正是唯一一个能表现四川在整个中国抗日战争中,起重要作用的雕塑作品。

谭云表示,纪念碑纪念的川军,在四川也有很多后代,他们与雕塑有着直接的情感联系。“每年‘9•18’等特殊纪念日,都会有市民自发到雕塑前献花。”

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表示,此碑凝聚300余万民族壮士魂魄。举头三尺有神灵,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怕天打五雷轰呀。

1945年 《新华日报》发社论《感谢四川人民》

据大陆互联网上的有关资料,几千万四川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忍饥忍寒,共赴国难。川军同全国同胞一起,以血肉之躯筑成一道国防长城。中国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个中就有一个四川人,故有“无川不成兵”之说。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

1945年8月15日,在蒋介石的领导下,中华民国政府及其国军和全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中共只说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10月,中共《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社论高度评价赞扬说四川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此外,还有如下这段感人至深的文字:

“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直到抗战终止,四川的征兵额达到三百零二万五千多人。四川为完成特种工程,服工役的人民总数在三百万以上。粮食是抗战中主要的物质条件之一,而四川供给的粮食,征粮购粮借粮总额在八千万石以上;历年来四川贡献于抗战的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后征购与征借亦自四川始。此外各种捐税捐献,其最大的一部分也是由四川人民所负担……仅从这些简略的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网友:国内抗战影视剧严重误导后代

对于《新华日报》这篇《感谢四川人民》的社论,有四川网友发表评论表示,川人大抗战,是中国抗战史上鲜血浸透、必不可少的一页!国内一些以抗战为时代背景的“戏说”影视剧却严重误导后代。鲜血浸透的历史,就这样被遗忘、被淡化、被扭曲了,导致现在中国的中年人、青年人中,对真正的抗战历史知者甚少。

该网友说:“如果现今的中国人不知国耻、国难,不了解前辈们为民族解放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惨烈牺牲——那不但很可悲,甚至是很危险的事!我们天天在说要提倡爱国主义,如果一个民族对自己抵抗侵略的历史如此轻易遗忘,所谓‘爱国主义’只是一句空话!”

纪念碑始建于1944年

1944年,成都市文化界和社会团体成立“造像筹委会”,邀请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创作了“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同年7月7日,纪念碑立于成都市老东门城门内;

这座纪念碑又名“无名英雄纪念碑”,原来雕塑的样子是: 一位川军士兵,穿着短裤、绑着绑腿,背着斗笠大刀、手握步枪,胸前悬挂两颗手榴弹,注视前方,就像即将冲锋。他目光坚毅、果敢、决绝……

2006年,这座纪念碑由万年场十字路口迁往人民公园,当时由四川雕塑艺术院名誉院长谭云主持迁移工作。

大纪元 -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又被喷漆 引民愤

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八一安徽200多年近80岁老兵集会 遭当局遣散

 

八一安徽200多老兵集会 遭当局遣散

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节目长度:3分16秒  下载mp3(16k) | (128k)

8月1号上午,来自安徽省各地的200多名年近80岁的老兵聚集在安徽省合肥市杏花公园里,准备举行纪念活动,可是却遭到当局的严密监控和骚扰,部份老兵被强行带走。

此次参加集会的老兵多来自合肥、淮南、蚌埠、宿县、芜湖等地。老兵代表赵志刚曾在越战中做过空军,他告诉记者,1号当天,地方当局大动干戈,出动了大量便衣警察和来自各街道办事处及社居委的工作人员,将200多老兵们的集会地点团团围住,人数远远超过老兵人数。

【录音】“老兵,包括老战士,包括军官,还有义务兵,他们包括今年的工龄都是40多年。政府就是现在不叫我们开这个纪念会,动员你回家,后来有的人都给拉走了、拽走了、抬走了。我们开个会,何必象你们搞的那样老命伤财,去那么多人,我们去200人,你们去800人都不止。市纪委的、街道的、公安局的,公园里的人都是你们的人。我们开个纪念会,半个小时就结束了,结束老头子在公园转转就回家了,你们搞的这样复杂,干什么呢?”

据赵志刚介绍,这些退伍转业的老兵们因不满自己退休后的待遇而一次次的上访,他们的目地只是想向当局讨回一个合理的说法,但即使是这一点小小的请求都无法得到满足。

【录音】“我们现在军官转业的,排级干部、连级干部、营级干部、团级干部现在都是企业的军转干,干部身份(当局)一句话就把我们拿掉了,现在我们都统统是工人。所以这些人心里不平衡啊,干了40几年还不如机关一个打扫厕所的。我们要求不高,我们上访不是去要钱的,我们要取得思想平衡。”

老兵们对当局干扰他们的集会活动十分不满。赵志刚表示,当局的行径是侵犯了他们人权的违法行为。他们上访八年以来,当局从来没有坐下来和他们和谈过,所有的材料递交信访办也仿佛石沉大海。

【录音】“从03年就开始上访,个体去上访他(当局)还不管我们,要群体上访呢,他们就补个一、二百块钱,今年上访到现在政府它就是不理我们,一句话都不讲。去趟北京,国务院也去过,总政也去过,去了以后我们把材料交给他们,他们说我们不能解决,我们替你们汇报。汇报不汇报谁知道呢?那材料给不给领导看我们也不知道,向不向领导汇报我们也不知道。”

据悉,在警方强行拉扯、驱散老兵的过程中,其中一个领导级别的警察竟然大言不惭地对维权网信息员说:“你可以写(老兵)被合肥警方威胁,我们不怕。”当即被该信息员以“连警官证都不敢让人看清姓名,却还口无遮拦”相讥。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傅明 爱欣采访报导。

八一安徽200多老兵集会 遭当局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