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明鏡歷史網: “十大将军省”与“十大将军县”

明鏡歷史網: “十大将军省”与“十大将军县”: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开始的陆海空三军大授衔的总共1614名将帅中,原籍省份人数较多的前10位,我们称之为“十大将军省”;原籍县份人数较多的前10位,我们称之为“十大将军县”。由于全国解放后行政区划变化的原因,一些将军的籍贯也存在“双重”之说,在这里按现有的行政区划来...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开始的陆海空三军大授衔的总共1614名将帅中,原籍省份人数较多的前10位,我们称之为“十大将军省”;原籍县份人数较多的前10位,我们称之为“十大将军县”。由于全国解放后行政区划变化的原因,一些将军的籍贯也存在“双重”之说,在这里按现有的行政区划来分别。比如,吴先恩中将,按解放前的行政区划,他的籍贯应该在湖北麻城,但解放后麻城的一部分划归了河南新县,所以,现在把吴先恩将军归在河南籍。还有全国直辖市重庆,过去一直归四川省管辖,只是到1997年才单独划分出来。但在研究将帅的习惯上,人们一般又没有单独把重庆籍开国将军列出来,因为建国快50年了,四川和重庆才分开。

    十大将军省是: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福建、河北、陕西。

    第一大将军省——江西(327人),走出了肖华、陈奇涵、赖传珠等3位开国上将,梁兴初、吴克华、王恩茂等38位开国中将,谢振华、曾克林、丁盛等286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的20.26%。江西籍将军主要分布在赣西南地区的莲花、永新、吉水、吉安、泰和、兴国、宁都、于都、瑞金一带。

    第二大将军省——湖北(232人),涌现了林彪1位开国元帅,徐海东、王树声2位开国大将,陈锡联、王平、韩先楚等14位开国上将,秦基伟、聂凤智、王近山等31位开国中将,王诚汉、谭友林、唐金龙等184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帅占全国将帅总数的14.37%。湖北籍将帅主要分布在鄂豫皖边界的大悟、红安、麻城、黄陂一带。

    第三大将军省——湖南(202人),涌现了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位开国元帅,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许光达等6位开国大将,肖克、王震、杨得志等19位开国上将,廖汉生、张震、刘志坚等45位开国中将,段苏权、钟伟、裴周玉等129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帅占全国将帅总数的12.52%,特别是中将以上高级将领居多,含金量很高,元帅占将近三分之一,大将超过一半,上将占33.30%,中将占25.4%。湖南籍将帅主要分布在湖南东部靠湘赣边界的平江、浏阳、醴陵、茶陵一带。

    第四大将军省——安徽(130人),走出了洪学智、李克农2位开国上将,徐立清、皮定均、陶勇等12位开国中将,肖全夫、宋承志、查玉升等116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的8.05%。安徽籍将军大多出自红四方面军,从地域上主要分布在皖西大别山地区的霍邱、六安、金寨县一带。

    第五大将军省——河南(109人),孕育了许世友1位开国上将,郑维山、钱钧、李雪三等9位开国中将,苏进、曹思明、尤太忠等99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的6.75%。他们大多来自鄂豫皖边界地区的新县、商城、光山、固始一带。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鄂豫皖苏区地域,大批中原儿女涌跃参加红军,从而成长了一批威名赫赫的开国将领。

    第六大将军省——四川(含重庆共98人),涌现了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等4位开国元帅,罗瑞卿l位开国大将,张爱萍、陈伯钧、傅钟等3位开国上将,毕占云、吴瑞林、贺诚等3位开国中将,任荣、胡炳云、陈其通等87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帅占全国将帅总数的6.07%。他们的含金量也很高,与湖南、湖北省一样,是拥有从元帅到少将各个级别的三个省份之一。四川籍将帅大多来自川东地区的宣汉、达县、平昌、通江、巴中、苍溪、阆中等县。

    第七大将军省——山东(89人),走出了孔庆德、刘兴元、孙继先等3位开国中将,李耀文、仲曦东、刘振华等86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的5.51%。山东籍将军大多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八路,来自寿光、荣成、牟平、文登等49个市县。

    第八大将军省——福建(84人),走出了杨成武、叶飞、刘亚楼等3位开国上将、郭化若、罗元发、傅连暲等9位开国中将,王集成、孙克骥、叶青山等72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的5.2%。福建闽西地区和江西赣南地区,在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地域。福建籍的将军们大多是闽西暴动和中央苏区“扩红”时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他们大多来自闽西地区的长汀、武平、上杭、永定一带。

    第九大将军省——河北(81人),产生了孙毅、韩振纪2位开国中将,王蕴瑞、刘永源、王猛等79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他们分别来自定州、大名、蠡县等48个市县,占全国将帅总数的5.01%。他们中有部分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红军的,但大多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武装的老八路。

    第十大将军省——陕西(64人),孕育了李达、张宗逊、阎红彦等3位开国上将,孔从洲、张达志、阎揆要等5位开国中将,贺晋年、张松平、王扶之等56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占全国将帅总数的3.96%。陕西籍将军来自保安、子长、米脂、长安等36个市县。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将帅原籍中,出元帅最多的省份是四川,有4人;出大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6人;出上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19人;出中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45人。可谓川湘火辣,将帅云集!

    经统计,十大将军县是:湖北红安、安徽金寨、江西兴国、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县、湖北大悟、安徽六安、湖南浏阳。

    第一大将军县——湖北红安(61人):

    上将:王建安、陈锡联、周纯全、郭天民、韩先楚、谢富治等6人;

    中将:王近山、刘飞、刘昌毅、李天焕、张天云、张仁初、胡奇才、秦基伟、徐深吉、徐斌洲、詹才芳等11人;

    少将:马忠全、王诚汉、甘思和、卢燕秋、刘福胜、江波、江腾蛟、李世焱、李定灼、吴振挺、何德庆、邹国厚、闵学胜、况玉纯、汪运祖、张天恕、张志勇、张竭诚、陈炎清、陈美藻、罗应怀、罗厚福、金世柏、周世忠、郑国仲、胡正平、赵鹤亭、贺 健、秦光远、耿锡祥、袁克服、徐绍华、殷国洪、涂锡道、韩卫民、程启文、程悦长、程儒珍、谢正荣、詹少联、熊应堂、黎锡福、戴克林、戴克明等44人。

    第二大将军县——安徽金寨(59人):

    上将:洪学智1人;

    中将:皮定均、李 耀、张贤约、陈先瑞、林维先、徐立清、曾绍山、滕海清等8人;

    少将:丁世方、卜万科、于 侠、马琮璜、王凤梧、王远芬、方子翼、方升普、邓忠仁、邬兰亭、严家安、李家益、杨克武、肖全夫、肖选进、吴诚忠、佘积德、余 明、余嗣贵、闵鸿友、汪乃贵、汪少川、宋 文、宋承志、宋维栻、张行忠、张贻祥、陈 宏、陈 祥、陈伯禄、陈宜贵、林 彬、林乃清、周发田、周时源、胡继成、胡鹏飞、赵遵康、徐其海、陶国清、戚先初、康烈功、董洪国、程 明、傅绍甫、曾宪池、詹大南、詹化雨、漆远渥、熊 挺等50人。

    第三大将军县——江西兴国(54人):

    上将:肖华、陈奇涵等2人;

    中将:朱明、邱会作、康志强、温玉成、谢有法等5人;

    少将:马泽迎、王屏、毛会义、邓经纬、叶运高、吕黎平、刘涌、刘玉堂、刘世洪、刘耀宗、江学彬、李士才、李呈瑞、李佐玉、李良汉、杨 卓、杨汉林、邱先通、邱会魁、邹 衍、张英辉、陈 熙、陈坊仁、陈远波、陈美福、欧阳平、周彬、钟人仿、钟文法、钟生溢、钟发宗、钟国楚、钟炳昌、黄文明、黄玉昆、黄有凤、黄朝天、龚兴贵、曾美、曾克林、曾新泮、曾昭墟、谢良、谢立全、谢国仪、雷永通、魏洪亮等47人。

    第四大将军县——湖南平江(52人):

    上将:苏振华、钟期光、傅秋涛等3人;

    中将:方强、方正平、甘渭汉、刘志坚、吴信泉、邱创成、张震、张令彬、欧阳文、钟赤兵、赖 毅等11人;

    少将:王赤军、方正、方国安、方国南、孔峭凡、叶楚屏、吕展、李 元、李基、李光辉、李桂林、李彬山、李梓斌、杨尚高、吴自立、何辉、何能彬、何维忠、余非、余光文、张书祥、张平凯、张正光、张闯初、林胜国、罗湘涛、郑贵卿、钟伟、钟明彪、秦化龙、徐德操、唐 明、黄连秋、黄胜明、喻缦云、谢忠良、谢福林、裴周玉等38人。

    第五大将军县——江西吉安(46人):

    中将:刘西元、李作鹏、肖望东、吴富善、余秋里、周 彪、周贯五、袁升平、梁必业、梁兴初、彭 林、彭嘉庆、蔡顺礼等13人;

    少将:王力生、王茂全、邓龙翔、任昌辉、刘昂、刘世湘、刘华春、刘华香、刘贤权、刘绍文、杜文达、李元、李铨、李木生、杨怀珠、肖大荃、肖荣昌、张太生、欧阳家祥、罗通、罗文坊、胡云生、胡备文、钱 江、郭延林、郭金林、梁仁芥、舒 行、曾光明、曾如清、谢 斌、廖鼎琳、黎有章等33人。

    第六大将军县——江西永新(41人):

    中将:王恩茂、王道邦、旷伏兆、张国华等4人;

    少将:马 辉、王学清、左爱、左齐、龙潜、龙飞虎、龙振彪、龙道权、龙福才、刘义、刘 福、刘子云、刘发秀、刘鹤孔、江燮元、李治、李真、肖 森、肖思明、肖新春、吴融锋、张銍秀、陈云中、陈信忠、罗斌、周志飞、周志刚、贺光华、贺庆积、贺振新、贺盛桂、盛治华、彭龙飞、彭清云、彭富九、谭开云、颜文斌等37人。

    第七大将军县——河南新县(40人):

    上将:许世友1人;

    中将:吴先恩、张池明、范朝利、郑维山等4人;

    少将:王大华、王才贵、王世仁、叶道友、朱火华、朱致平、李德生、杨明山、肖永正、肖永银、肖志贤、肖德明、吴世安、吴华夺、余述生、张吉厚、张百春、张宗胜、陈 波、范朝福、官宗礼、胡立声、胡立信、胡贤才、徐明德、高立忠、高厚良、黄光霞、程世清、鲁加汉、谭友夫、谭知耕、熊作芳、潘焱、潘寿才等35人。

    第八大将军县——湖北大悟(36人):

    大将:徐海东1人;

    中将:周志坚、聂凤智、程世才等3人;

    少将:方毅华、邓少东、石志本、叶建民、田厚义、宁贤文、伍瑞卿、刘何、刘华清、孙 光、严光、李长如、吴 杰、吴永光、吴林焕、何光宇、何辉燕、张国传、张潮夫、金绍山、周明国、郑本炎、赵文进、姚运良、高林、席舒民、黄立清、韩东山、董志常、谢甫生、雷绍康、颜东山等32人。

    第九大将军县——安徽六安(34人):

    中将:梁从学1人;

    少将:王海清、王德贵、吕仁礼、刘善福、齐勇、关盛志、孙仪之、杜彪、李发、李书全、李世安、李国厚、杨中行、杨以山、杨植亭、吴宗先、吴瑞山、何柱成、余品轩、张 忠、张宜爱、张震东、查玉升、赵 俊、桂绍彬、徐光友、徐国夫、高先贵、涂学忠、黄仁廷、程业棠、傅春早、潘 峰等33人。

    第十大将军县——湖南浏阳(30人):

    上将:王震、李志民、杨勇、宋任穷、唐 亮等5人;

    中将:孔石泉、汤平、张藩、张翼翔、饶子健等5人;

    少将:石敬平、刘子奇、江文、汤池、苏鲁、苏鳌、李贞、李信、李辉高、杨世明、何志远、邱蔚、张和、罗若遐、黄霖、黄曹龙、曾涤、熊晃、黎东汉、戴文彬等20人。

    摘自《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欧阳青著,长城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上下册,定价:98.00元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锡伯族人为什么要西迁呢?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的西迁之日,走进塔城市部分锡伯族聚居的乡场,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欢歌载舞喜庆节日的景。锡伯族男女老少总是选择一处或几处水清山秀的地方,尽情唱歌、跳舞,美妙的歌声响彻在清山绿水间。
  西迁节,顾名思义是对西迁这一天的纪念。那么锡伯族人为什么要西迁呢?他们是从哪迁到新疆的呢?塔城市生活的锡伯族人与西迁有怎样一种关系呢?
  锡伯族原籍在东北嫩江、松花江及西伯利亚一带,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比较先进的农耕生产技术。18世纪中叶,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和南疆大小和卓叛乱后,伊犁人烟稀少,边防空虚。面对沙皇俄国的侵略,急需加强防务。从1762年起,清政府抽调满、汉、蒙古、索伦(达斡尔)官兵驻防伊犁,仍感兵力不足。于是决定增调锡伯兵赴伊犁。1764年春,清政府从盛京(沈阳)、辽阳、开原等十七城选调锡伯族官兵1020人连同家属共3275人西迁新疆。清政府给西迁每户官兵配备一顶帐篷、一口锅、一辆车、三头牛和两匹马。当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在沈阳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里,数千人举行盛大宴会,欢送亲人远赴新疆。后来新疆锡伯族人就把这一天定为“西迁节”。
  西迁官兵从沈阳出发,经过张家口、外蒙,越过杭爱山,农历八月下旬到达乌里雅苏台。当时蒙古高原大雪降临,加上长途跋涉和畜疫流行,出发时的3000头牛已死亡2600头,所带的2000匹马,300多匹已瘦弱不堪。于是决定在此休整越冬。第二年农历三月,乌里雅苏台将军给补充了500匹马和500峰骆驼,继续西行。经过阿尔泰,取道塔城、博乐,农历七月二十日到达伊犁。
  西迁途中,一度粮食奇缺,锡伯族军民就挖野菜充饥;缺乏布匹,产妇便用野草包裹婴儿。他们带着女祖宗——“喜利妈妈”,祈求她保佑人口平安;带着男祖宗——“海尔堪玛法”,祈告他保佑六畜兴旺。出发时,他们点燃了麻绳,一根接一根,让故乡的火从东北延续到西陲。锡伯族人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走完了西迁全程。
  到达伊犁后,经清点,途中生婴儿350多个,自愿随军的亲属405人,实际到达伊犁的锡伯族为4030多人。伊犁将军将西迁兵民安置今察布查尔,沿伊犁河南岸开始了屯垦戍边的生活。他们自带弓箭腰刀,驻守在伊犁河畔18个卡伦,并且定期派官兵到塔城和喀什换防。1866年,伊犁发生维吾尔、回民暴动,锡伯族官兵坚持抗俄斗争,不屈不挠。后来他们逃往俄国,后经谈判终于返回祖国。在总管、领队大臣喀尔莽阿率领下,他们撤到博尔塔拉、车排子、塔尔巴哈台屯种军粮。1868年,驻塔城的代行伊犁将军荣全,将西部营官兵编为塔尔巴哈台新满营右翼3旗。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屯垦的锡伯兵民积极支援粮草,积极参战,回归伊犁。1881年,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锡伦从新满营中挑选右翼马队锡伯官兵一营留驻塔城,其余全部调回伊犁。1912年民国政府实行裁旗(满营)归农,驻塔城的锡伯族官兵遂弃甲归田,连同家属定居塔城县喀拉哈巴克地方。
  锡伯族官兵弃甲耕田、安家落户后,他们充分利用塔城的自然条件,挖渠开荒,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在塔城东北方向开凿了一条约十几里的长河,即阿布都拉大渠,并修复了卡浪古、西伯图等多条灌溉渠,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为塔城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今,在塔城市境内居住的锡伯族人主要有八大姓,郭、郑、佟、哈、葛、吴、谷、孔,信仰萨满教,其民风与汉族基本无二,善骑马、射箭、摔跤。由于长期与汉族、哈萨克族生活在一起,因此他们都懂得好几种语言,出了不少翻译人才。
  回首锡伯族儿女在塔城市200多年的历史,就像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绥远城与茶叶之路

    许多人知道建绥远城(俗称新城)与清朝的军事政治有关,但很少有人知道建设绥远城与茶叶之路也有着直接的重要关系,而且,这一历史逐渐被人们遗忘,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一座城市如果失去记忆,那就象一个人失去记忆一样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重拾这段历史,对于今天人们了解绥远城与茶叶之路的关系,恢复这段失去的记忆,传承历史多元文化的精髓,弘扬“敢为天下先”的“茶叶之路”的创新精神,抢救和保护“茶叶之路”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有识之士的当务之急。 
一、茶叶之路——国际大商道 
       
绥远城(新城)西门
    
绥远城(新城)

                                                                        
    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多数人只知道丝绸之路曾经是唐汉时期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通道,却不知道从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从我国中原到北方有一条纵深通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腹地乃至莫斯科、圣彼得堡的驼道——茶叶之路。这条已沉寂了百年的国际商道,由内蒙古著名作家邓九刚先生撰写的《茶叶之路》一书唤醒了人们的记忆,再现了尘封百年的历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到十七世纪,中国的砖茶在俄国和欧洲已有稳定而庞大的消费群体。当年,中国商人从南方(武汉、福建等地)采购茶叶汇集到归化(今呼和浩特),然后以骆驼为运输工具,途径乌兰巴托、恰克图、科布多,到达最终点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乃至圣彼得堡,通过这些城镇向西经土耳其等国进入欧洲。这条茶叶之路从公元1688年正式成为一条国际大商道,距今320余年。这条国际商道,横跨亚欧大陆,绵延万里,是一条集商贸、文化、政治、民族、宗教、民俗等多学科共生的商道,也是一条昭示未来国际商贸的亚欧大通道。在历史上曾发挥了巨大的国际贸易作用。这样一条商道,足以和我国汉唐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想媲美。 
    二、绥远城的建设由来 
     
两支驼队相会
    
驼队行进在茶叶之路

                                                                         
    延绵万里的茶叶之路,历经两个半世纪中,并不是畅通无阻的。这是一条充满艰辛、洒满血泪的探险之路,是一条铺满荆棘的商贸之路。遥遥万里征途中,炎热寒冷、风沙雨雪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盗匪猛兽的侵夺,无数的驼夫把青春乃至生命献给了茶叶之路,至今留有遗骨,见证着驼夫们为开辟这条商路付出的残重代价。但是,一代又一代的商人前赴后继,蒙汉回等众多民族兄弟生死相依,冒着生命的危险和家破人亡的险境,勇往直前,披荆斩棘,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用勤劳、智慧、勇敢开拓了这条国际大商道,为世界贸易史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这条商路发生的类似现在的“海盗”的侵扰事件,有时使商路阻断,有时使商路改道,消息不时传到大清朝廷里,傲视亚洲的大清朝廷获得臣民被外国人侵入甚至杀害,感到莫大的欺辱。 
    雍正以前,噶尔部多次南下侵扰,西北地区遭受外侵,旅蒙商和当地处于战乱之中,茶叶之路时断时续,旅蒙商贸易受创。为此,清政府几次出兵征战,甚至康熙皇帝亲自率军出征,西征噶尔部。雍正末年,噶尔部在额尔德尼战役中大败,向清政府求和。在此背景下,清政府为镇守边疆,巩固其在西北的统治,也为茶叶之路的畅通,使旅蒙商不受外乱欺凌,朝廷上下开始酝酿在西北的归化和外蒙的鄂尔昆建军事驻防城。 
    《呼和浩特新城区志》载:“兴建绥远城除了军事和政治上的目的外,还有经济方面的原因。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签定《恰克图条约》,确定两国商人可以在恰克图进行边境贸易,加之国内旅蒙商的开拓,就逐渐形成了以张家口(东口)和归化城(西口)为集散地,再经戈壁大沙漠到库伦(乌兰巴托),直至恰克图的陆上国际商路。这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清初兴起的一条国际商路,这条国际商路对中国内地、蒙古和俄罗斯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都起到积极作用。清朝政府为保证这条商路(也叫茶叶之路)畅通无阻,保证旅蒙商人组织的车帮和骆驼队的安全,也急需建一座驻防新城。” 
    筑成地址,选在归化城这个茶叶之路集散地东北五华里处,这里的地形被视为“阴山为屏,黑水为带,东控北平(北京),西连甘(肃)新(疆),南为山西门户,北扼蒙古之咽喉之四冲要域。”在上述背景下,清朝总理事务王大臣等,于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向乾隆皇帝上奏:大兵既撤,归化城地广土肥,驻兵可保证蒙古等,调运也方便,调运右卫兵四千,热河马枪兵一千,携家驻归化城。归化城设将军一员总理,副都二员协理,所留右卫兵一千名,以副都统一员领之,仍隶归化城将军管辖,筑成垦田,相视形式。……确议具奏。……从之。这一史实说明,最初提出建城,是总理王大臣等,而即在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刚继位的乾隆皇帝决意在归化新建城,以此为基地,日后进出噶尔部,内防外出击方便,攻守自如。也说明建绥远城始于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为正式批准之日。 
    开工兴建时间:经两年的筹备,于乾隆二年二月绥远城正式开工兴建,《敕建绥远城碑》有记载。碑文是兵部尚书通智撰稿,他当过归化城都统,参与对噶尔丹的作战,回归化城后,他作撤军事宜,又参与规划设计绥远城,碑文可信度高,因他知道整个建城始末,因而,碑文可靠,建成后,请他撰写碑文,在情理之中。 
    接替通智主持筑城事务的副都统瞻岱向朝廷正式报告,选定了乾隆二月初七,即公元1737年3月7日破土动工兴建绥远城。 
    竣工时间:乾隆二月破土动工兴建,于乾隆四年六月建筑完工,历时两年零四个月。 
三、绥远城与茶叶之路的关系 
      
穿越大青山的驼队
   
绥远城

                                                                          
    清政府为镇守北疆边陲,保护其在内地通往蒙古、俄罗斯之间的万里商路畅通,在归化城东五里许建筑的这座军事驻防城,迄今仍然保存在将军衙署大照壁上的石刻“屏藩朔谟”四个大字,含有军事、政治和经济的目的,也是建城目的的佐证。建城后,康大帝钦定佳名:“绥远城”。 
    城中心的将军衙署是绥远城的主体建筑。其规模宏大,地位声望也最高。整个将军衙署的建筑格局是按照清朝一品封疆大史衙署规格建造的,庄严肃穆,气势恢宏,是典型的北方衙署庞大的建筑群,是全国迄今保留的两处边疆将军府之一,它和清廷内地的总督节署相同,而比主管一个省的巡抚衙门要恢宏。乾隆年间,绥远城是塞外第一重镇,驻守这座衙署的绥远将军是统领这一地区的最高官史,是一品封疆大史,是以国家大帅的身份驻屯在这里的。在清朝前期,是和驻西宁的“巡抚”将军同  为全国两大常设将军。今天的绥远城将军衙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绥远城建城后,作为西北地区最高权力机关的驻地,不仅对归化城这个对外商贸的集散地发挥着保护的作用,而且为确保茶叶之路的畅通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时,中俄实施《恰克图条约》已有十年有余,归化至恰克图的茶叶之路一派繁忙,驼队川流不息,贸易额逐年增长。从福建、武汉聚集的以茶叶为主的商品,汇集到归化城这个集散地,通过驼队输往库伦、恰克图。在归化城,大型驼队起程之际,新城将军衙署也要派官员到场助威,以示地方政权对此的重视。当然,新城将军衙署在经费紧张时,或者举办不在清规里的活动或建筑的开支时,归化城的大商户也总要出资赞助,有时,将军衙署内资金周转不开,也有向归化城大商户借支的举动。在每一任将军上任时,归化城的商户也总要表示表示。这样,有人情事故的礼尚往来,也有权钱交换的双方利用。这种关系难免产生腐败,但总体维系着地区的平安。 
    当商路上也就是茶叶之路上盗匪猖獗时,新城将军衙署会出兵整治,铲除匪患。蒙古到恰克图的茶叶之路如有匪患发生,清朝设在蒙古高原的鄂尔昆城将军府可出兵打击盗匪。绥远城、鄂尔昆城,清朝设置的这两个驻防城,驻有军队,而且在主要的茶叶之路上(有的称营路)还设有驿站,驻有少量军队,对于确保茶叶之路的畅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才使茶叶之路由此成为一条伟大的国际商路。 
    由此看来,绥远城与茶叶之路有着紧密的关系。而茶叶之路的兴盛,在近三百多年的时间里给数十万商者创造了就业的机会,带来营生和收入,稳定了大半个中国,从这点上说,清政府也应感激茶叶之路。当然,茶叶之路的繁荣重点富了山西,在晋商最成功的八大家族里的乔家、常家、范家三个名门大户都是靠茶叶之路兴盛起来的。今天,当我们游赏在乔家大院和常家大院时,不能不联想起茶叶之路和绥远城创造的辉煌。如果没有绥远城的兴建,茶叶之路的兴盛要艰难的多,甚至是难以想象的艰难。而茶叶之路的兴盛,又极大地刺激了我国北方经济的发展,一大批城镇在茶叶之路上萌生、发育、成长。后营路、大西路、小西路。新城区这几条路,每条设的驿站都在七十年以上,这些驿站因茶叶之路的兴盛与繁荣催生了城镇的兴起,如:河口、隆盛庄、集宁、包头、定运营、库伦、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等,是茶叶之路的繁荣衍生了这些城镇的兴起。 
    今天,生活在这些城镇的人们,在享受着美好生活得同时,不能也不应忘了茶叶之路及与茶叶之路紧密相关的绥远城。来源:新城区政府

公布来自James Roch先生的硝铵炸匪技术

公布来自James Roch先生的硝铵炸匪技术 
前言:510云南巧家圣女自杀炸弹剿灭匪事件,全国各地人民奔走相告,群情激愤,武装剿匪呼声日益强烈,纷纷致函联军索取炸药制作工艺,各路义士豪侠也摒弃门户之见,纷​纷给正义自救联军总部献计献策,下面再公布来自James Roch 先生的炸弹制作工艺,中华民主正义党,中华正义自救联军在此向各位仁人志士致以崇高的革命敬礼!

公布来自James Roch先生的硝铵炸匪技术
http://blog.creaders.net/fthj8964/user_b...did=112275

1995年美国俄荷拉马州联邦大楼,就是被一个反政府分子用一车自制的硝铵炸药炸毁的,导致一百多人死亡。对这一悲剧,我们当然是心情十分沉痛。然而,想到无数的共匪正盘​踞在一栋栋用搜刮的人民血汗建造起来的豪华大楼内从事压迫人民的罪恶活动时,这一悲剧带给我们的却又是无限的鼓舞。万卷书无用,一句话实在:让共匪去见马克思,这就是革命​者应有的精神态度!作一个主张革命的人,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也应当象关心粮食和蔬菜一样关心炸药和枪械!鉴于此,本人虽学识有限,也尽绵薄之力,传播所搜来的硝铵炸药​制造方法,以期打破共匪无所不在的暴力垄断。——James Roch

●硝酸铵简介
1、化学分子式NH4NO3,是一种无机盐。斜方或单斜晶体,呈白色粉末状、气味刺鼻,易结块。化学性质:在210°C硝酸铵分解为水和一氧化二氮。剧烈加热时在300°​C以上分解为氮气,氧气和水。 溶于水、甲醇和乙醇。溶于水时能吸收大量热能而降低温度。
2、主要用途:用作肥料及工业用和军用炸药。并可用于杀虫剂、冷冻剂、氧化氮吸收剂,制造笑气、烟火等。合成方法:1、由氨水与硝酸作用制成。2、把氨气吸收在硝酸中制成​。
3、爆炸性能:硝酸铵是极其钝感的炸药,比安全炸药c4更为钝感。一支工业8#雷管都不足以起爆混合了敏化剂的硝酸铵(起爆c4只是用6#就可以了)。硝酸铵是最难起爆的​硝酸炸药,撞击感度是:50kg锤50cm落高,0%爆炸。相比起著名炸药硝化甘油的200g锤,20cm落高,100%爆炸的感度,可见硝酸铵的钝感。而且硝酸铵一旦溶​于水,起爆感度更是大大下降,根本是人力不可能撞击引爆硝酸铵。
4、起爆条件较高,性质很钝,但是若加入可燃助剂和起爆物,便会成为高效的爆破炸药。

●【炸药配方】:70%~90%的硝酸铵,30%~10%的可燃助剂。可燃助剂一般为煤油或柴油与干燥的煤粉或木屑粉的混合物,其所占总比例可根据所选材料的燃烧值进行调​整,燃烧值高者则比例可调低。就可燃助剂自身组成比例而言,柴油与木屑粉的重量比一般为1:1到2:1。可燃助剂的作用是与硝酸铵在二级分解时释放的氧发生反应,释放热量​,迅速提高温度,使硝酸铵发生爆炸性分解,因此其总比例不宜高。

【配制过程】
●第1步,干燥
硝酸铵易于吸水受潮,失去爆破性。农用化肥硝酸铵在运输储藏过程中已经吸水,若使用农用硝酸铵,则必须进行干燥。农民土法制造炸药时是使用铁锅加热炒制,此法可行,但要注​意控制温度。硝酸铵的熔点是169度,再高就开始分解,达到400度则发生爆炸。木屑粉或者煤粉也应当使用曝晒等法充分干燥。
●第2步,粉碎研磨
使用石磨、水泥磨或球磨机,对干燥好的硝酸铵粗颗粒进行细致研磨,在磨制过程中控制温度,勿使局部温度过高。另外,对木屑粉或煤炭粉也要进行细致研磨。研磨的目的是使硝酸​铵颗粒细化,有效增大硝酸铵颗粒与助燃剂的反应接触面积,增大化学反应的效率。因此,研磨的越细致越好。
●第3步,混合调制
搅拌。将研磨好的硝酸铵与木屑粉或者煤粉进行混合,同时调入机油或柴油。过程中注意轻、细、匀,控制温度勿使过高,严格杜绝现场的火苗火花等安全隐患。混合搅拌的目的是使​硝酸铵颗粒与助燃材料充分地接触在一起,为化学反应的充分进行创造最佳条件。因此,混合要完全和充分。
●第4步,装配成型
根据具体使用需要,将混合好的硝铵炸药填充入预制好的容器中,轻轻压实。如果用于有效杀伤共匪人员,则混入铁钉、铁砂和钢珠;如果用于爆破共匪建筑机构,则无须混合铁砂等​物。填充装配的最后,在适当部位,一般是在中心位置,埋进雷管作为起爆物。若没有条件弄到雷管,可以利用鞭炮的黑火药自己制作起爆装置。可在大一点的小电珠内装填黑火药,​当通电时,灯丝发热可引爆黑火药,进而引爆硝铵炸药,这样可制成简易的电雷管,可进一步与遥控和定时装置结合。
●第5步,包装保存
由于硝铵炸药易吸水受潮失去爆破性,应当作好防潮保护,以塑料或橡胶包装进行保存。
●第6步,使用视情况和需要,若作现场投掷之用,选用火雷管,以导火索引燃起爆;若作定时或遥控之用,则选用电雷管,以电路装置进行起爆。
●备注:现在有不需雷管起爆的膨化硝酸铵炸药,是对硝酸铵进行膨化处理,经过膨化的硝酸铵变得敏感,可轻易起爆。膨化法多样,但似乎增加了自制的难度。一个简单的膨化方法​是加入少量的膨化剂。对于此法,请有志之士自行查阅相关资料。
【推荐设想预案】
●以化整为零,蚂蚁搬家的形式,秘密运输炸药到某匪县政府大楼内。可选择建筑主体结构处,于隐蔽角落,伪装遮蔽,存放炸药。待炸药量积累足够,遥控起爆。谈笑中灰飞烟灭​,瞬间即送匪去见了马克思。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民国 那是我们曾经拥有的光荣!(组图) |

 

冯玉祥之死

1928年时任行政院副院长的冯玉祥对动迁户说:“皇帝尚不能强拆,民主国家岂能违背民意......政府要拆房,如果给盖了房那就好。若没盖房,硬叫你搬就不对。这是中华民国,不是中华官国。人民是主人,官吏是仆人,仆人应当为主人做事,应当讨主人喜欢...”。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最让外国人刮目相看的不是咱教科书里的叶挺的新四军,而是孙立人的新一军。新一军远征缅甸,以伤亡1.7万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日军10.9万人。在新一军攻占缅甸重镇于邦的时候,下属向孙立人询问如何处理日军战俘,孙将军的回答是:你去问问那些狗杂种,都谁到过中国,到过中国的就地枪毙,以后都这样办。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长春围城战:军队的缺粮情况如此,一般市民的处境就更惨了...饿死的人愈来愈多。有的人在街上走着,突然倒下就死去了...甚至出现了卖人肉的惨剧,长春街头经常出现被遗弃的婴孩。这些不幸的孩子一个个饿得瘦骨嶙峋,奄奄一息。凡听到孩子们撕肠裂肚般啼哭的人,无不心碎。——郑洞国《我的戎马生涯》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88师师长、后升任72军军长的孙元良后来回忆,他们一个师15000人左右,到最后,只剩下不到1/3。 “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2/3,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这是曾任第三战区司令官冯玉祥的一段话。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自1937年7月7号抗战爆发到1938年初,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军委会将全国划为八大战区,战区共有国军117个师(不包括骑兵师和步兵旅),还有武汉卫戍14个师,西安行营12个师,军委会直属17个师,后方整训26个师,后备14个师等部队,抗战初期牺牲的血肉之躯就是出自这些部队。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 《歌八百壮士》歌颂了抗日战争初期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集体的壮举,成为激励广大爱国军民斗志的响亮号角之一。图为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1937年10月27日,第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奉令率 800官兵坚守上海闸北光复路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在谢晋元指挥下,800官兵孤军作战,打退日军多次进攻,毙伤日军百余人。至31日,完成阻击任务,奉命撤入公共租界。四行战斗受到上海人民的支援和赞誉。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西安事变后,闻一多怒斥张学良。清华教授闻一多“暴怒如雷”地走上讲台,横眉怒目,如对着仇人控诉一般地说:“真是胡闹,国家的元首也可以武力劫持!我要严厉责备那些叛徒,你们这样做是害了中国,假使对首领有个好歹,那么就不必再想复兴,中国也要退回到民国二十年前大混乱的局面。”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蒋纬国14年未被晋升。一次,他对蒋介石说:在中华民国的军事将领中,有两位—直没有升迁的,其一是你,(蒋介石是五星上将,为台湾军界最高军衔),另一个是我。直到蒋介石死后,蒋经国上台,他又调侃地说:“我很高兴,因为我也升官了 我以前是蒋总统的儿子,现在是蒋总统的弟弟。”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1948年11月,上海。共军进城,大批上海人在火车站自觉排队购买车票准备逃离上海。 注意亮点,几乎没人插队...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1944年9月7日,第79军军长王甲本与军部手枪排正面遭遇大部日军,43岁的王及部下均战死。王甲本是抗战期间直接与日军肉搏而牺牲的级别最高的中国军官。1949年,王三子一女遗于大陆。其妻于上世纪50年代初被作为反革命家属枪毙,其子王宝光曾与杨振宁为同窗好友,文革期间亦被摧残致死。

蒋介石

在辛亥革命中央杭州起义中,一个二十四岁的浙江青年拍下绝命照留给母亲,然后率领敢死队身先士卒猛攻浙江巡抚衙门,活捉浙江巡抚曾韫。 这个青年,名叫蒋志清——不错,他就是后来的蒋中正。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蒋经国跋山涉水深入基层时,坐溪边小憩。蒋经国的清廉在台有口皆碑,他外出视察,饿了直接到小饭馆买个盒饭就吃;带家人看电影,跟一般人一样排队买票;一生从未置产,以至于没有积蓄。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1958年11月23日,蒋介石在台湾桃园大溪官邸召见了张学良。“...老先生亲自出来,相见之下,不觉得泪从眼出,敬礼之后,老先生让我进入他的小书斋。老先生的眼圈也湿润了,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总统说西安之事,对于国家损失太大了!我闻之甚为难过,低头不能仰视。”——张学良日记

民国民国 那是我们曾经拥有的光荣!(组图) | 看中国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俄罗斯的版图演变预测

 

    俄罗斯国土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南至高加索和黑海,其边境线长达60000公里,其中海岸线长约40000公里。与欧亚14家接壤,其中与中国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4300公里的边界线。
    俄罗斯领土略呈长方形,总面积为1705.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其领土占前苏联的76.2%,约为我国领土面积的两倍,占地球陆地面积的将近十分之一。东西最宽距离为9000多公里,跨170个经度,11个时区;南北跨越35个纬度,最宽距离为4000多公里。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其欧洲部分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约四分之三的工业和人口都集中在这一区域,包括首都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大城市。而且其主要民族及文化渊源都出自欧洲,所以一般认为俄罗斯传统上是个欧洲国家。
    在行政区划上俄罗斯联邦共有89个联邦主体,其中包括21个共和国,1个自治州,6个边疆区,49个州,10个民族自治区和2个联邦直辖市。其中萨哈共和国是俄联邦中面积最大的一个,面积和31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倒不多,只有100多万。
普京上台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分为7个联邦区,由联邦中央派代表协调管理。这7个联邦区是: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区,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西北区,以顿河罗斯托夫为中心的北高加索区,以下诺夫哥罗德为中心的伏尔加沿岸区,以叶卡捷琳娜堡为中心的乌拉尔区,以新西伯利亚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区,以哈巴罗夫斯克主中心的远东区。
    俄罗斯--苏联的扩张大概可以算是人类史上最成功的陆地扩张,从一个臣服于蒙古的城邦小国经过几百年就成为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超级大国。既使是在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仍然保留了主要成果,而且与独联体国家有着文化、经济、民族、军事方面的广泛联系。
    可能人们有这样的看法,即俄罗斯的扩张有雄厚的资源(国土、人口、矿产、科技)基础。实际上,俄罗斯在大部分时间都没有什么优势。
    俄罗斯摆脱蒙古统治开始以一个独立国家的身份进入世界舞台时,国土面积与人口都很有限,乌克兰、白俄罗斯还没有合并进来,就连俄罗斯北方重镇诺夫哥罗德也处于独立状态。俄所处的环境非常险恶,长时间处于强邻的包围中。东边,喀山汗国还很强,还能够进攻劫掠俄的东部地区。南边,主要是土耳其,当时的土耳其虽然不是最强盛的时期,但在国土、人口、军力、资源方面都超出俄很多,着实是个庞然大物;还有剽悍的克里木汗国以及草原上那些桀骜不驯的骑手们。西边,波兰有实力有野心也有行动吞并俄罗斯,波兰和土耳其不时结成同盟,俄要想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并入版图,首先得过波、土两国的关。西北,瑞典在那个时期是北欧的主人,也是欧洲一大霸,不可一世。这些个强邻特别是波、土、瑞都有能力灭了俄罗斯。
    俄所处的环境并不好,没有多少扩张余地,从西、南、东边都有可能遭到致命的打击,在与任何一个方向的敌人角力时,都有可能遭到其他方向强敌的进犯。北边没有敌人,但俄本来已经身处北方,再往北就进入极地了,极地能支撑多少人口呢。
    俄首先是吞并东边的喀山汗国,解除了东面的威胁,也由此进入西伯利亚,虽然俄罗斯人出于对土地的热爱不断在西伯利亚开疆拓土,但西伯利亚的价值是二十世纪才逐渐体现出来,很长的时间里,西伯利亚主要是提供毛皮产品。对于俄在西边和南边的防卫和进攻没有多大帮助,由于西伯利亚寒冷荒凉,打了败仗也不可能到这里来“偏安”。
    接下来是对西边和南边,与波兰和土耳其进行了长期的角逐,终于得以将乌克兰、白俄罗斯并入版图,彼得一世时,俄罗斯战胜瑞典取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进行了改革,在科技、文化上取得了对土耳其的优势,后来与土耳其打打停停了三百年,终于巩固了黑海沿岸、克里木、高加索、多瑙河入海口、南俄草原。与波、土、瑞三国拉开差距后,俄罗斯与西欧人打上交道,到了更大的舞台上,1812年和1941年,俄---苏又遭到了火器时代两支最强大军队的凶猛入侵。
    1807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拿破仑签定了提尔西特和约,规定俄国可以攫取芬兰。次年,2.4万俄国军队突然趁寒冬季节,分兵三路入侵芬兰,并在当年底完全占领了芬兰。1809年,俄军进攻瑞典,并击败瑞典军队,迫使瑞典签定条约,瑞典割让了包括阿兰群岛在内的芬兰,芬兰成为俄国境内的一个大公国,沙皇兼任芬兰大公。在维也纳会议上,俄国伙同普奥两国再次瓜分波兰,攫取了波兰大部分地区。1826~1828年,俄国击败了伊朗,迫使伊朗割让了几乎全部格鲁吉亚、北阿塞拜疆和东亚美尼亚,伊朗还赔款2 000万银卢布。1828年春天到1829年秋天,俄国对奥斯曼帝国发动了战争,吞并了高加索的整个黑海海岸,并迫使奥斯曼帝国承认它合并从伊朗得到的南高加索地区。俄国还逐步向中亚推进,到19世纪中后期,吞并了包括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和土库曼在内的广大地区,面积近三百九十万平方千米。对于攻占中亚,恩格斯曾经指出:“从军事观点来看,这些征服地的重大意义就在于,由于它们而为进攻印度建立了作战基地的核心;的确,自从俄军这样深入中亚细亚以后,从北方进攻印度的计划,已经不再是模糊不定的意图,而是具有相当明确的轮廓了。”19世纪中后期,俄国通过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陆续割占了中国共计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广阔地区。
    俄很顽强,总体上也很策略,基本上一贯如此。举几个例子,俄在争取独立的最后一役――乌格拉河对峙中,成功的外交活动和内部矛盾调合使俄处于战略上的有利态势,选择有利地势与蒙古军对峙,拖至敌方支撑不住主动撤兵。
    与土耳其打打和和了三百年,在占优势的情况下也没有发动对土的全面战争,因而没有陷入到这个民族大国里去,要知道,温暖的土耳其土地对来自寒冷地区的俄罗斯人是很有诱惑力的。还有就是通过计谋使中国割让土地,仔细看一下历史书,俄国得到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是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索取的“酬劳”,没费一兵一卒,在新疆与中国划界占了便宜也没有与中国发生正面武装冲突,中国与几大列强--英、法、日、美(1950~1953)都有过惨烈的战争,但与俄--苏只有过激烈的武装冲突,却没有过中俄战争、中苏战争(八国联军是墙倒众人推,并不是中俄的单独对抗,雅克萨之战也算不上是真正的战争,属于边境冲突,规模有限),与其说强占我国领土,不如说是巧取。可以发现,俄国没有主动对大国、强国发动过那种“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战争。
    俄国的扩张,好象是很快,但实际上很“量力而行”,比起第三帝国来要老谋深算的多。并不是一味地进行战争,但也没有一味地退让,如果被强敌侵略,在生死关头,不惜血流成河也要赶跑侵略者。
    到17世纪的历届俄国政府,继承了伊凡四世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张的“事业”,后期开始加强对南方的进攻。但这一时期,俄国的最大收获莫过于夺取了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
   位于亚洲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西起乌拉尔,东临太平洋,面积约1000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俄国正式形成时版图的3.5倍。从伊凡四世统治末期(1581年)叶尔马克率领哥萨克部队入侵失必儿汗国算起,到1639年俄国势力达到鄂霍次克海岸为止,俄国扩张主义者只用了60年的时间,就从乌拉尔山脉推进到了太平洋西岸。
俄国如此之快地夺取了西伯利亚地区,主要是采用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扩张模式:西伯利亚地广人稀,除最西部的失必儿汗国外,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各个民族大多处于氏族部落社会,没有强大的对手同俄国竞争。针对这一情况,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征服,不是如同在其它方向那样出动几万、十几万大军,而是派出几个冒险家,率领一小队哥萨克,凭借几条火枪、几门炮,就抢占一大片土地。然后,修城筑寨,建立碉堡线,并以此为依托,镇压和掠夺周围的土著居民,逐步向下一个地区发展。
    总体上看,俄罗斯在领土扩张方面有这样一些优点顽强,耐心,有忍耐力,军事与政治并重,能审时度势,肯吸收先进技术和文化以加强自身,也很注意自身的文化输出(所以才有了我等爱好俄罗斯文化之人)。
但是,由于俄国维护独立和进行扩张的进程非常艰险,俄罗斯民族也就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忍耐力、反弹力,他们对“个性”不太重视,对反叛行为、离群行为非常排斥。
    可以说沙俄的扩张和苏联的建立是一个奇迹,但这是建立在其他民族国家的鲜血和屈辱之上的。可以说列宁的出现也是一个奇迹,列宁是历史上仅有的一位对以往怀有愧疚和良知的俄罗斯领袖,这从他许诺归还侵占中国领土中体现出来。但是,好人命短,列宁的陨殁使历史发生转变,斯大林的死不认账,且强硬和残暴迫害以往侵占土地被奴役的异族,变相的清洗,表面上清除了心头之患,实则加剧了俄罗斯人的恐惧和噩梦延续!
    现在,俄罗斯又有重新崛起之势,但是这只是建立在以往侵占领土丰富的油气资源方面。但这并不能解决经济结构严重缺陷,加之民族性格里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靠讹诈和掠夺的日子也一去不返了。所以,俄罗斯的衰势和版图变化应该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苏联的解体说明了盛衰转换永远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历来遵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绝对是成熟的劝世树人的伦理思想。做一个强盗,最终的结果不会是永远占有和强大,做为一个国家亦然。从别人手里硬抢或是通过恐吓、讹诈、欺骗等卑鄙手段得到的东西,心里总是担心主人再次要回去,——这些在俄罗斯的历史教育和忌讳远东地区中国人的经济活动等当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其次,少数人的多吃多占——俄罗斯少量的人口却拥有过多的资源,这本身就有悖常理,禁不起推敲,必然随着历史的演变得到修正。而且俄罗斯的人口一直是下降趋势,我曾经见过一位网友绘制的北亚地图,虽然荒诞,但是情理之中——所谓的人心所向,天理使然吧。

    再有,俄罗斯有中国这麽一位礼仪之邦的友邻——一定是修了一万年修来的,这么逆来顺受,这么忍气吞声,同时又这麽坚韧不拔,这麽有点阳光就灿烂。但是没有办法的事发生了,中国现在又靠自己的勤劳朴实善良智慧崛起了!中国人能忘掉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惨案被屠杀的善良无辜的中国人和二战期间斯大林清洗远东的三十余万华侨吗?能忘记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统治东方之意)、伯力(哈巴罗夫斯克——侵略者头目的名字)吗?不能——绝对不能!中国人虽然善良,但是绝对不会忘记这些—&mdas

h;也绝对不是永远软弱可欺!记得一句车轱辘诗——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所以俄罗斯历来的强权和强盗逻辑目前受到了挑战,对待以往侵占领土这个问题既忌讳又敏感,不断地巩固加强一些地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采取这些措施正是做贼心虚的充分体现!至于版图的演变虽然好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也有可能突如其来,但总的看,俄罗斯吃力的维护着所谓的领土完整——这叫如履薄冰,浪费闲置着大量的土地和资源——这叫暴殄天物,不发生版图变化那才叫奇怪呢!
    附:俄罗斯(苏联)侵占(含策反)中国领土概况:至一九四五年止,共有五百八十八万三千八百平方公里,占中国全国面积三分之一。
    1. 一六八九年九月七日(康熙二十七年),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于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丧失。 
    2. 一七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雍正五年),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十万平方公里国土,被迫签订恰克图条约而丧失。 
    3. 一七九零年(乾隆五十五年),约十万平方公里之库叶岛,被俄帝暗中吞并。 
    4. 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为我属邦哈萨克,被俄帝侵并,该邦面积约百万平方公里。 
    5. 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为属邦布鲁特,约十万平方公里面积土地,被俄帝并吞。 
    6.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咸丰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面积约四十六万平方公里土地为俄帝侵占,并逼清廷签订瑷珲条约加以承认。 
    7. 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咸丰十年),混同江及乌苏里江以东兴凯湖附近,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国土为俄帝侵占,事后逼清廷订北京条约加以承认。
    8. 一八**年(同治三年)后,自沙渍达巴哈起,至葱岭止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国土,俄帝逼清廷订立塔城界约等多次界约,加以承认。 
    9. 一八六八年(同治七年),约百万平方公里面积之我属邦布哈尔汗国,被俄帝侵并。 
    10. 一八七六年(光绪二年),原为我属邦浩罕国,约三十五万平方公里面积土地,被俄帝吞并。 
    11. 一八八一年(光绪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阴,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尔达止,约二万平方公里国土,俄帝逼清廷订立伊犁条约而丧失。 
    12. 一八八三年(光绪九年),额尔齐思河及斋桑泊附近,约二万平方公里土地,于俄帝逼订科布多塔尔巴哈台界约而丧失。 
    13. 一八九五年(光绪二十一年),新疆省极西地区帕米尔地方,约一万余平方公里土地,被俄帝与英国瓜分。 
    14. 一八九八年(光绪二十四年),俄帝强租旅行顺大连,该两港口面积约三千八百平方公里。 
    15. 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俄帝先唆使唐努乌梁海独立,一九四四年 (民国三十三年)正式侵并,总面积约十七万平方公里国土。 
    16. 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俄帝要挟英美订立雅尔塔协定,同年十月外蒙古举行所谓公民投票(苏军亦参加投票)。我政府被迫承认其所谓“独立”。 
面积有一百五十六万平方公里。

沙皇俄国对我国17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宰割和侵吞


沙皇俄国对我国17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宰割和侵吞


第二次鸦片战争
期间及其以后,沙俄通过军事威胁和外交讹诈,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1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以后,又通过不平等的界约和武力侵占,三次共掠去了2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俄共占去了我国17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0个海南省,48个台湾省的面积。1840年后,我国主权被资本主义强国掠夺,领土被殖民主义国家宰割。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沙俄从我国获得了最大的领土利益,这里必须予以揭露和说明。目录
1 不平等条约
2 被侵占的代表地区
沙皇俄国对我国17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宰割和侵吞沙皇俄国对我国17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宰割和侵吞

沙皇俄国对我国17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宰割和侵吞 - 不平等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使我国丧失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早在1689年前后,沙俄就妄想侵占我国黑龙江流域,由于《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沙俄的计划受到遏制,一个半世纪没有实现,黑龙江是中国的内河。1849年2月24日,沙皇控制下的“阿穆尔(俄人对黑龙江的称呼)问题委员会”研究了入侵黑龙江的行动计划,决定通过海上探险,堪察黑龙江口来实现,其部署是先“占领阿穆尔河口和萨哈林(俄人对库页岛的称呼)的南部,然后再占领自格尔必齐河直至河口的左岸”。1 沙皇任命海军大尉涅维尔斯科伊为探险勘察队队长。9月,涅维尔斯科伊闯入黑龙江口,探明黑龙江口可行航海船舶,库页岛确实是个岛屿。1850年8月13日,涅维尔斯科伊强占了距江口106公里的庙街,建立了尼古拉耶夫斯克哨所;1853年3月,沙俄考察人员侵入中国奇集湖一带,5月侵占哈吉湾,8月在哈吉湾建立康士坦丁哨所,同月强占距奇集湖5里的阔吞屯,建立了马林斯克哨所;又在南格玛尔湾建立了亚历山大罗夫斯克哨所;1853年4月23日,沙皇尼古拉一世下令侵占中国的库页岛,7月涅维尔斯科伊即侵入库页岛,在岛西岸建立伊利英斯克哨所。沙俄这些行动,完全是背着清政府偷偷摸摸干的,因为“……查三姓、珲春、宁古塔……距东海则各以数千里计,其间惟松花江两岸,有赫哲、费雅哈人等久居,余则旷渺无涯,并有人迹不到者。2 由于清政府在东北贯彻虚边政策,少有人迹到达黑龙江口和库页岛,所以对沙俄的阴谋活动并不知情。1854年1月,沙皇政府授权陆军中将,3 东西伯利亚五省总督穆拉维约夫就重新划定远东地区的边界问题,直接与中国进行谈判,中国以为是讨论久悬未决的乌第河边界问题,也为谈判派出了库伦、黑龙江、吉林三方面的委员。但是穆拉维约夫自1847年9月5日就任东西伯利亚总督以来,就一直企图占有黑龙江、夺取东方出海口,实现沙皇长期以来的梦想。他首先采取“借道”的方法,对清朝署黑龙江副都统事协领胡逊布声称:“因本属东面各岛均被英吉利侵占,伊奉国主之命,由黑龙江、松花江内抄近前往,不敢扰害地方,前已咨明理藩院,今带领官兵前来,若不放行,殊非取和好之道。”4 他声称带领1000人,但首次武装航行即率领2000多人,以后东下的沙俄船只不下40~50次,少则几十人,多则达8000多人。咸丰七年(1857年)一年中,穆拉维约夫就调动一个哥萨克步兵旅和一个骑兵联队(共约3000人)5 开到黑龙江下游,建立栅卡,构筑工事。随带的有妇女儿童、马牛羊只、枪炮武器不等。沙俄宣称沿黑龙江以下19处沙俄都建立了房屋,搭盖窝棚、挖掘地窖,储备存粮;至1857年6月,沙俄已在海兰泡建房33所,并命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在庙街一地,自1854年秋至1855年春,沙俄侵略军已从800人激增至5000人。沙俄的计划是在黑龙江左岸(北岸)广建武装村屯,沿江列置火炮,形成事实上的占领,然后再与中国进行外交谈判;以黑龙江为界,签订条约,使其军事占领合法化。1855年7月,沙皇训令穆拉维约夫同中国交涉,签订正式条约。1855年9月10日,清朝派谴的库伦、黑龙江、吉林3委员到达阔吞屯与穆拉维约夫谈判。谈判中,穆拉维约夫取出伊国图式,指称,“原定界址,自格尔毕齐河长起,至兴安岭阳面各河长止,俱系俄罗斯属界;今应取和,将黑龙江、松花江左岸6 以及海口分给该国守护7”等语,清朝代表根据《中俄尼布楚条约》当即予以严正驳斥,表明对俄方无理要求断然不能接受。清朝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库伦办事大臣于1856年1月3日向俄国发出照会,逐条驳斥了沙俄的无理要求,重申了黑龙江流域为中国的领土,表明沙俄欲将黑龙江、松花江左岸地方占去,“则我三省将军、大臣断不能屈从。”8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借刀杀人、趁火打劫。派出以普提雅廷为首的外交使团到中国进行讹诈,同时密令穆拉维约夫加紧边疆军事行动。1857年,穆拉维约夫在黑龙江一带和蒙古边境集结重兵,到1857年3月,在黑龙江上游和蒙古边境,俄国驻扎了步兵1.6万人,骑兵5000人,炮兵1000人,并在侵略远东的根据地伊尔库茨克集中了大批部队,准备进攻中国。7月7日,穆拉维约夫命令在整个黑龙江左岸建立“黑龙江防线”,把乌斯季斯特列尔卡至兴安哨所的地区划归第一军分区管辖,兴安哨所至马林斯克哨所的地区归第二军分区管辖,第一、第二军分区分别属外贝加尔省驻军司令、滨海省驻军司令管辖,至此,沙俄对中国黑龙江左岸(北岸)军事占领体制基本确立。9 沙俄在黑龙江左岸大量增兵,而清朝却将黑龙江、吉林的常备兵大量抽调到南方,镇压太平天国革命。1852年至1857年,抽调黑、吉两省的马队就多达1.3万余人,约占二省兵力80%,几乎“抽空了满洲边境的骑兵”10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三次又抽调了7000名骑兵、余丁、猎户进入京畿,保卫北京及扈驾热河。11 吉林原有骑兵10105名,可是连续抽调官兵、余丁至南方和京畿十余次,已达10700名。12 三姓管辖着库页岛、黑龙江下游13的土地,然而额兵仅1300名,征调而外,仅剩不足400名,“即如各项差占侦探夷情已不敷用,全赖余丁帮兵充”。13 兵力严重不足,使用的武器又是简陋破败的冷兵器。以瑷珲而言,“他们大部分拿一根顶端涂黑了的杆子以表示是长矛;少数人持有火绳枪,绝大部分人肩上挂着弓和箭筒。还有几门大炮,装在做工很粗糙、样子又很难看的大车上。”14 在瑷珲火药仅3万斤,还差7万斤。饷银拖欠,黑龙江省欠咸丰六年春、秋、咸丰七年春三季饷及各项银共47万两 15,咸丰八年春季至九年十一月止,黑龙江省共欠响银达57万两。16 在清朝兵少、械劣、饷缺的情况下,沙俄就肆意其蚕食鲸吞了。1858年5月13日,穆拉维约夫亲率数百名俄军,在两艘炮艇的护送下,抵达瑷珲,他亲自带数十名军官,进城谈判,奕山当即同意。穆拉维约夫提出“两国界址,自沙毕奈岭以东,额尔古讷河入黑龙江、乌苏里河、松花江至海,沿河各岸,半属俄国,半属中国。”奕山答称:“两国分界,即以格尔毕齐河、兴安岭为限,议定遵行,从无更改,今若照伊等所议,断难迁就允准。”双方争议不决,至暮而散。四月十一日(5月23日),俄方首先将单方面拟就的条约草案,交给中方,要求中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只是“今将黑龙江左岸,北自精奇里河、南至霍勒木尔锦屯,其中旧居屯户,仍令照常永远安居,其余空旷地方,均与俄国为界。”这样谈判毫无结果。俄方代表回船,清方派佐领爱绅阿携文前往俄船协商,穆拉维约夫大声说:“以河为界字样,断不能删改。”四月十二日、十三日(5月24、25日),穆拉维约夫称病未来,四月十四日(5月26日),穆拉维约夫来后“勃然大怒,举止猖狂。”提出最后通蝶,然后愤然离去,夜间俄船"火光明亮,枪炮声不断",显系武装示威。在俄军的武力恫吓下,奕山只得屈服。“为暂安夷人豺狼之心,允其所请,换给画押文字”。于四月十六日(5月28日),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内容如下:“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额尔古讷河至松花江海口,作为俄罗斯国所属之地;右岸顺江流至乌苏里河,作为大清国所属之地;由乌苏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连两国交界明定之间地方,作为两国共管之地。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河,此后只准中国、俄国行船,各别外国船只不准由此江河行走。黑龙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原居满洲人等,照旧准其各在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仍著满洲大臣官员管理,俄罗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17

沙俄通过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了我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黑龙江从一条内河,变成了中俄之间的一条界河;而且为鲸吞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做好了准备。《中俄瑷珲条约》完全毁弃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沙俄以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为手段,打开了清政府的东北边防大门。《中俄瑷珲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并没有承认,并且于1859年6月,将黑龙江将军奕山革职留任,以后又革去御前大臣,调回北京 18。革职留任副都统吉拉明阿革职,并派员将其拿赴乌苏里卡伦枷号示众。19
沙皇俄国对我国17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宰割和侵吞沙皇俄国对我国17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宰割和侵吞
  
二、沙俄通过《中俄北京条约》 ,对我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进行割占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以“调停人”的名义,派出俄使普提雅廷到天津。清朝直隶总督谭廷襄即已看清俄使的实质:“俄夷本为英(英)、佛(法)等说合而来,等既已籍伊为援,暗相联络,其势甚固。”20 普提雅廷于1858年4月29日向清政府提出了比穆拉维约夫更大的领土要求:“他不仅要求占领乌苏里江以东、而且要摄取西边沙毕奈尔岭直至伊犁的我国领土,他声称要是满足了沙俄的要求,他就能说服英法罢兵。遭拒绝后,他立即怂恿英法扩大侵略战争,真是“挟制要求,反复无常,情殊可恶。”21

1858年6月13日,普提雅廷采取阴险狡诈的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条约共计十二条,除增开通商口岸22, 设驻华公使、领事,军舰停泊等项内容外,还规定:“中国与俄国将从前未经定明边界,由两国派出信任大臣秉公查勘,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通过《中俄天津条约》,沙俄不仅得到了英法美在华的侵略特权,而且还把侵略魔爪伸向了内地和沿海各省。特别是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的条款,为沙俄在勘界的幌子下吞并乌苏里江以东、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以西的大片领土,埋下了伏笔。所以《中俄天津条约》是在《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沙俄胁迫清政府签订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俄天津条约》签订后,为了夺取乌苏里江以东直至海滨的中国领土,沙俄一方面照会清政府,要求派出亲信大员与沙俄人员一起查勘松阿查河、兴凯湖、绥芬河一带的地界,另一方面,沙俄象占领黑龙江以北一样,故伎重施,派出大量殖民人员,用船和木排运载枪炮、火药、牛马、器械,强行拆毁中国的乌苏里卡伦,沿乌苏里江南上,建立殖民据点,“自抓吉地方起,向上由图古斯克至兴凯湖等14处,相踞三、四十里至百余里不等,每处建房并搭草窝棚三五所至十余所,各居夷人男妇幼稚二三十名至八九十名不等,牧放牛马,开垦园地,各有鸟枪、农具、船只”,到咸丰九年(1859年)六月三日,俄人称已有23处据点 23。沙俄把这些侵略活动说成是“会勘地界”;1860年6月,沙俄军舰悍然占领海参崴,将该地改名为符拉迪沃斯克(意为“控制东方”),实现了对乌苏里江以东的实际占领。《中俄天津条约》签订以后,普提雅廷携带条约文本于7月回国。沙俄政府任命普罗福斯启为全权代表,避开英法公使,于1859年1月来华。1859年5月,他单独与清朝代表刑部尚书瑞常、户部尚书兼管理理藩院事务的肃顺互换了《中俄天津条约》 24, 由于清政府拒绝批准《中俄瑷珲条约》,并驳斥了沙俄关于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的我国领土的无理要求,沙俄改派伊格纳切夫向清政府提出了《续补和约》文本,提出:“此后两国东疆,定由乌苏里江、黑龙江两河会处,沿乌苏里江上流到松阿察河会处。由彼处交界,依松阿察河上流,至兴凯湖及珲春河,沿此河流至图门江,依图门江至海口之地为东界。25 这比起《瑷珲条约》来,直接由“共管”到割占更进一步,清政府这时在第二次大沽口炮战中战胜英法,锐气上升,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变得强硬起来,遂由军机处照会沙俄使节,断然拒绝了沙俄的无理要求26。 同时,咸丰帝在给署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吉林将军景淳的谕旨里,给予与穆拉维约夫的谈判原则:“如该夷欲会勘地界,该将军等即将奇吉、阔吞屯现在借给该夷居住之处,立定四至里数交界。此外不可任意侵占,亦不可多为允许,以免蔓延。该夷所请在三姓贸易之处,亦断不准行。至黑龙江左岸空旷地方,前经奕山许给该夷,本属失计,特普钦亦当向其言明,现在该夷占踞之处,划清界限,立定四至,不得将左岸地方全行许给,该夷如不允从,该署将军务当尽心竭力设法开导,如能挽回几分,庶左岸得有几分免其骚扰,方不至蹈奕山故辙。”27 到1860年1月,伊格纳切夫与肃顺、瑞常的谈判也没有结果,沙俄乃决定利用英法重组舰队、对中国进行大规模报复之机,趁火打劫。5月21日,伊格纳切夫再次照会军机处,要求清政府在沙俄测绘的分界地图上签字画押,当即受到清军机处的批驳。伊格纳切夫遂于5月28日赴沪,极力怂恿英法攻打天津,并把北京和津沽一带的中国防务情报密告英、法使臣。当时署江南总督、五口通商大臣薛焕奏报:“今因俄酋到此,极力怂恿打仗。并云,在京日久,述及都门并津沽防堵各情形,言之凿凿。……必须毁去大沽炮台,和议方能成就,而酋(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酋(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为其所惑,主战之意益坚”。28

8月下旬,英法联军占领天津,清政府急忙派大学士桂良、直隶总督恒福为钦差大臣,赴津办理和英、法换约。当双方谈判接近妥协时,伊格纳切夫认为这极不利于俄,便去游说英军侵略头目,怂恿英使提出“要清帝隆重接见”的要求,使谈判破裂。然后,伊格纳切夫又极力怂恿英法联军尽快进犯北京,并将北塘至北京的路线图、北京平面图、北京城防最薄弱的环节等重要情报提供给英法联军。9月22日,咸丰帝离京赴热河。10月13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伊格纳切夫认为时机已到,于10月16日赶赴北京,向清恭亲王奕欣等表示:“仍自请赴两夷营劝阻”。恭亲王极其为难:“若不允其前往,难保不倍加作祟,因给与照覆,令其前赴劝阻。”29

奕欣等于万不得已之中,请伊格纳切夫帮忙,与英法缔结和约。随后,伊格纳切夫以“调停”有功,向清政府索取报酬,把他一手炮制的条约草案拿出来,强逼清政府一字不改地予以承认。奕欣害怕不满足俄国人的要求,俄国会勾结英法再次为患。30

咸丰十年十月初二日(1860年11月14日)奕欣在《中俄北京条约》(又名《中俄北京续增条约》)上签了字。《中俄北京条约》承认《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天津条约》有效,对划分中俄之间的东部和西部边界做了规定。关于中俄东部边界、条约承认将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这块土地的范围,条约载明:“自乌苏里河口而南,上至兴凯湖,两国以乌苏里及松阿察二河作为交界,其二河东之地,属俄罗斯国,二河西,属中国;自松阿察河之源,两国交界逾兴凯湖直至白棱河;自白棱河口,顺山岭至瑚布图河口,再由瑚布图河口,顺珲春河及海中间之岭,至图们江口,其东皆属俄国,其西皆属中国。两国交界与图们江之会处及该江口,相距不过二十里。且遵天津和约第九条,议定绘画地图,内以红色分为交界之地。”“上所言者,乃空旷之地,遇有中国人住之处,及中国人所占渔猎之地,俄国均不得占,仍准中国人照常渔猎。”31

这样,沙俄强行割占了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由于陆地的丧失,滨海地区及库页岛周围海域也随之丧失。1861年6月,清政府派户部侍郎成琦,吉林将军景淳,同沙俄代表卡扎凯维奇等人,在奎屯必拉分支之小河,俄名土尔必拉,即白棱河口会合,商议勘分东界。俄兵数十名向营门排立,俄使按刀而入,“意在胁之以兵”,“词色甚厉”,并欲于珲春东岸设卡盖房,将珲春作为公共之地。经清使反覆开导,俄使才觉理亏。32 勘界自乌苏里江口至图们江口,共树立了8块界碑33,沙俄代表强迫清方以俄方单方面绘制的地图为准划界,并公然违反界河应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的国际惯例,把沿河界碑一律树立在中国领土内,为日后吞占中国领土作准备。

咸丰十一年五月三十一日(1861年6月28日),中俄双方代表在《中俄堪分东界约记》上签字,并互换了地图。所立的8块界碑,1886年再派人前往勘界时,“不知何年毁失,遍询土人无从查究,”“自珲春河至图们江口五百余里,竟无界碑一个。”沙俄军队利用清政府疏于边守、拆毁界碑、偷移至更西的地方,重新竖立;为此我国又丧失了不少领土。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1896年6月3日),沙俄以与清政府共同抵御日本为名,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9月8日又签订《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取得在中国东北满洲里经哈尔宾至绥芬河建筑中东铁路(或东清铁路)的特权;二十四年(1898年),沙俄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东省铁路公司续订合同》,攫取自哈尔滨至旅大建筑支路(即所谓南满支路)的同样特权。中东铁路长1721公里,南满铁路从哈尔滨至大连长1129公里,它的构成,恰似一个十字架,将东三省钉在十字架上,任沙俄榨取东北的富源。这十字架的最南端,又是为沙俄所租借(实际是占有)的旅顺、大连两个不冻的港湾(海参崴每年34封冻五个月)。沙俄沿路布置有“护路军”,到1900年春,已拥有全副武装共4500人,成为一支驻在中国东北境内的殖民军团,1900年底,该军已增至16000人,1901年二月,“护路军”已隶属外阿穆尔军区,编制为25000人,司令部设在哈尔滨。34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参加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同时于7月向东北分五路大举出兵,9月占领全东北,至1902年1月8日签订《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条约规定一年半之内,分三阶段撤军。届时中东铁路、南满支路建成,沙俄军队瞬间就可从本土进占东北。沙俄还在1900年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事件”,对当地中国人民进行残酷屠杀后,悍然夺取了我国的江东六十四屯。
宣统三年(1911年),沙俄侵略矛头指向黑龙江呼伦贝尔地区,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满洲里界约》,攫取了满洲里以北阿巴该图、苏克特依和察罕敖拉地区。
 沙皇俄国对我国17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宰割和侵吞
 沙皇俄国对我国17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宰割和侵吞
 沙皇俄国对我国17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宰割和侵吞
  
三、沙俄通过
《中俄北京条约》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对我国西北44余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割占
  
早在18世纪60年代,沙俄乘清朝正统一西北,阿勒坦山(阿尔泰山)地区秩序尚未完全恢复之机,侵入鄂布河(鄂毕河)上游察那斯河(恰雷什河)、哈屯河(卡通河)、阿勒坦河(比亚河)一带,并逐步向阿尔泰腹地、额尔齐斯河上游推进,想把中国的内湖斋桑泊据为己有,由于清政府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才使沙俄侵吞斋桑湖的计划没有实现。19世纪前期,沙俄吞并哈萨克草原后,向我国所属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扩张。1846年,沙俄沿爱古斯河南侵,过勒布什河,占领了库克乌苏河(卡拉塔河)以东的卡帕尔。1854年,沙俄又占领吹河(楚河)与伊犁河之间的阿里玛图(阿拉木图);同年十月,将卡帕尔和阿里玛图划入新建的隶属于西西伯利亚的塞米巴拉金斯克省,两年后,又建立了阿里玛图为中心的阿拉塔夫州,擅自将中国巴勒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地区划入俄国的版图,并继续向东将其势力扩张到特穆尔图淖尔(即图斯池、今伊塞克湖)一带。35

1851年8月6日,沙俄强迫清政府在伊犁签《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塔城)通商章程》,获准了在伊、塔两处通商,“彼此两不抽税”,沙俄还获准在这两地设置领事,俄国商人享有领事裁判权。章程签约3年后,沙俄对华输入就增加了6倍左右。沙俄还企图在喀什噶尔通商,把侵略势力伸向南疆,清政府没有批准。36
沙俄在完成对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事实上的攫取后,又利用《中俄北京条约》所作的如下的规定,想进行占领合法化:“西疆尚在未定之交界,此后应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及一千七百二十八年,即雍正六年,所立沙宾达巴哈之界碑末处起,往西直至斋桑淖尔湖(斋桑泊),自此往西南,顺天山之特穆尔图淖尔,南至浩罕 37 边界为界。”1862年1月,沙皇亚利山大二世亲自主持“特别会议”,通过了外交部拟订的利用外交讹诈,割占中国西部领土的方案,会后,沙皇任命巴布科夫(鄂木斯克军团上校)为俄方谈判代表,外交部在给谈判代表的训令中指出:首先必须向清政府代表声明,谈判只能在"准确地"依据《中俄北京条约》划界的条件下才能举行,然后再᝚持"以中国常驻卡伦为界",力争全部占有斋桑泊和特克斯河上游地区,至少也应保留两国共有斋桑泊,并给俄国人在湖上捕鱼和航行的权利。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沙俄在边界上作了大规模的军事部署和调动,把军队开进中国领土,挑起边界冲突,造成有利于沙俄谈判的军事态势。

1862年8月3日,巴布科夫到达塔城,与清政府代表、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明绪、领队大臣傅勒果素等进行划界谈判。谈判开始,巴布科夫提出应以中国常驻卡伦为界,并拿出一张早已划好的分界地图,上面以红线把中国常驻卡伦以外的领土,全部划归沙俄版图,强行要求中国代表接受。明谊据理力争说:“条约内载自沙宾达巴哈界牌末处起,至浩罕边界为界,袤延万里,其中只有三处地名,再未详细指定逐段立界之处”,根本没有什么统以中国常住卡伦为界的规定。“双方应该细查条约、遵照旧图,秉公商办。”又说,“常住卡伦之外有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的乌梁海,有塔尔巴哈台所属爱古斯、勒布什的哈萨克,有伊犁所属特穆尔图淖尔、哈拉塔拉的哈萨克、布鲁特,他们都是清政府的臣民,他们的牧地是中国的领土,不能分给俄国。”

巴布科夫蛮不讲理,胡说“图内所载界址,均系该国所属乌梁海、哈萨克、布鲁特游牧之地。”此后,俄国增派驻伊犁领事扎哈罗夫为全权代表,此人通晓满语和汉语,“人甚狡黠”,他说如不照条约内以常住卡伦为界,即是你们废了条约。”明谊驳斥说:“常驻卡伦根本不是中国的国境线,比如伊犁以西的勒布什地方,乾隆年间,立有石碣,现在尚存。我国伊犁、塔尔巴哈台每年派官兵前往该处,查收哈萨克呈交之租马,均在此界会哨。”扎哈罗夫理屈辞穷,大声叫骂道:“此界系你们伊犁将军私行偷立,何以算得交界。”在以后的谈判中,明谊仍凛然不屈,答以“若照我国常驻卡伦为界,则不特卡外住牧之食俸阿勒坦淖尔乌梁海各旗,即哈萨克、布鲁特各部落,均被你们包去。”38

虽然明谊作了让步的提议,但俄方代表坚持以“常设卡伦”为界。沙俄政府由于狡辩要挟都无济于事,遂以停止谈判相威胁,命令沙俄代表于10月12日起程回国,单方面中断了会议。谈判中断,沙俄故伎重演,在新疆边境全线出动军队,对清政府武力威胁。从1863年4月初到1864年,俄军占据了从斋桑泊到伊塞克湖中国边疆十多处卡伦,每处有侵略军四五百人至一百几十名不等。他们在中国领土上胡作非为,对中国边疆少数民族进行离间、分化、收买活动。由于斋桑泊是沙俄割占计划的重点,巴布科夫还组织了一个由哥萨克骑兵和炮兵掩护的"斋桑泊考察团",在1863年夏天侵入斋桑泊沿岸地区。1862年冬和次年春、夏,清政府曾在北京同沙俄驻华公使巴留捷克和代办格林卡反复进行谈判,每当俄使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时,就借口“未深悉该事情形”以推卸责任。1863年6月至8月,清政府对沙俄一系列入侵和挑衅提出抗议,要求沙俄撤兵,并重开塔城谈判。

1863年10月,中俄在塔城第二次谈判,由于沙俄恃强凌弱,谈判也以无结果而告终,沙俄代表于10月25日起程回国。由于俄国军队步步进逼,新疆库车回族、维吾尔族人民起义反清,沙俄看到这是强占中国西北大片领土的有利时机,乘机派俄军600余人,携枪带炮到塔城附近的巴克图卡外驻扎,又派俄军1000余人占领伊犁西北的博罗湖吉尔卡伦。清政府内外交困,因而要明谊等按照沙俄议单,赶紧将分界事宜结束。但是,明谊仍不甘心把中国的大好河山划规俄国。

1864年9月,扎哈罗夫等到达塔城,明谊根据《中俄北京条约》、自沙宾达巴哈界牌末处往西至斋桑泊的规定,向其力争将阿尔泰诺尔乌梁海地区一半给中国,但扎哈罗夫声称只有按照俄方“画定分界限道绘图作记,换约定案”,否则“立即回国,派兵看守分准地界”。39

在沙俄代表以武力威胁的情况下,明谊只得遵照清政府的指示,按照俄国的要求,于同治三年九月初七日(1864年10月7日)同扎哈罗夫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通过这个条约,沙俄割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40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占中国的领土,比《中俄北京条约》更为苛刻,它把《中俄北京条约》规定为界湖的伊塞克湖和斋桑泊划为沙俄的内湖,又霸占了中国塞留格木岭、奎屯山以西和围绕斋桑泊以南的广大地区,乌克克、沁达垓图、乌尔鲁、昌吉斯台、塔布博勒齐尔、纳林、库兰阿吉尔噶、和尼迈拉虎等8卡伦,都不得不挪移改设,以和尼迈拉虎面言,向中国一侧挪移了近200公里。总计,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我国44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41
  
四、沙俄通过不平等的界约和武装占领,又三次掠走我国26万余平方公里的领土
  
1879~1880年发生伊犁危机。危机源起于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的反动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沙俄越境占领伊犁9城。42 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沙俄却拒绝交还伊犁,清政府派崇厚赴俄国交涉,1879年10月崇厚与沙俄订立里瓦机亚条约,遭到全国反对,崇厚回国后被拘禁定罪,沙俄强称此举是对俄不友好,对中国进行讹诈和战争威胁。后清政府派曾纪泽赴俄谈判,于光绪七年正月二十五日(1881年2月24日),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沙俄同意归还伊犁,但却强迫割去伊犁西部霍尔果斯以西的大片中国领土。以后又陆续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伊犁界约》(1882年)、《喀什噶尔界约》(1882年)、《科塔界约》(1883年)、《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1883年)、《续勘喀什噶尔界约》(1884年)等5个勘界议定书,沙俄又强行割占了中国斋桑泊东南、霍尔果斯河以西、特穆尔图淖尔东南、阿克赛河源等处共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沙俄又侵占我帕米尔地区。根据《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的规定,帕米尔地区自乌孜别里山口起,“俄国界线转向西南,中国界线一直往南”。光绪十八年(1882年),沙俄却捍然出兵帕米尔,强占萨雷阔勒岭以西2万多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并肆无忌弹地要求:“废弃旧约‘由乌孜别里山口一直往南’一语,改为‘顺山脊转东而南’”43 企图用变更条约的方式,将它新占领的中国领土归其所有,受到中国的批驳和拒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沙俄私自同英国立约,瓜分了中国萨雷阔勒岭以西的领土。当时清政府坚决不承认,并严正声明“日后必重申前说”44, 以后也成为悬案。辛亥革命以后,1914年,沙俄又强占我国唐努乌梁海17万平方公里。因此,在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以后,沙俄共占有我国26万平方公里土地,加上东北的失地,共非法占有我国领土170万平方公里。其中100万平方公里在东北,70万平方公里在西北,二者之和约相当于50个海南省,48个台湾省的面积。
沙皇俄国对我国17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宰割和侵吞沙皇俄国对我国17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宰割和侵吞

=========================================================================
注释
1 瓦西里耶夫:《外贝加尔的哥萨克》第3卷,第17页。
2 景淳奏折.《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上册,219页。
3 穆拉维约夫任东西伯利亚总督为少将,后侵华有功按级升中将、上将。
4 景淳奏折.《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上册,108页。
5 [英]拉文斯坦:《俄国人在黑龙江》,1964年中译本。
6 许景澄.《许文肃公遗稿》卷11,《拟辩论松花江行船节略》:“查松花江、黑龙江两水会合之处,中国地名称为黑河口,自此以下一直至海,中国通称为松花江。所以《爱珲条约》第二条载明: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额尔古讷河至松花江海口,作为俄国所属之地。”此松花江左岸,即为黑河口至海左口岸之地,当为现在黑龙江左岸之地。
7 景淳奏折.《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上册,198页。
8 景淳奏折.《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上册212页,黑龙江将军等致俄枢密院咨文。
9 《外贝加尔的哥萨克》,第3卷,第110页。
10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11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八年四月,卷23,第897页、卷24,第1257页;九年正月,卷34,第1284页;十年七月,卷62,第2326页。
12 同上书,咸丰十年正月,卷47,第1788页。
13 景淳奏折.《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上册,340页。
14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15 《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上册,322页。
16 《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上册859页。
17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瑷珲城和约》,第85页。
18 《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下册787页。
19 《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中册715页。
20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八年三月,卷20,第724页。
21 谭廷囊奏折,《筹办夷务始末》咸丰八年三月,卷21,第771页。
22 除恰克图、伊犁、塔尔巴哈台三城外,又增开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府(台南)、琼州(治琼山县)等七处。
23 《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中册,第689页,第801页。
24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九年四月,卷37,第1381页。
25 26《筹办夷务始末》,咸丰九年六月,卷39,第1489页、第1493页。
27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九年八月,卷43,第1636页。
28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十年五月,卷52,第1972页。
29 奕奏折《筹办夷务始末》,咸丰十年九月,卷66,第2472页。
30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十年九月,卷68,第2557页。
31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北京续增条约》,第149页。
32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十一年五月,卷79,第2912页。
33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十一年六月,卷80,第2954页。
34 中国社会学科学院近代史所《沙俄侵华史》第四卷上,第323页。
35 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第297页。
36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元年八月,卷5,第166页。
37 浩罕,又称霍罕。与我国新疆西部接壤的中亚汗国,1878年为沙俄所吞并。其疆土略当今吉尔吉斯共和国的大部,和乌兹别克、塔吉克共和国的一部。
38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元年七月,卷9第35~43页。
39 许同莘等编:《同治条约》,同治三年十月十八日《勘界大臣明谊等奏分界一事已照俄使议单换约折》。
40 吕一燃。《中国北部边疆史研究,清代边疆名臣明谊》第99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1 郑汕主编。《中国边防史》,第298页。但关于乌尔鲁、塔布博勒齐尔二卡伦该书有错误,本书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改正过来。
42 乾隆二十六年至四十二年,清朝在伊犁河北今伊宁市及伊犁、霍城二县境内,筑有塔尔奇、宁远、绥定、惠远、惠宁、瞻德、广仁、拱辰、熙春等9城。
43 《新抚陶模奏俄人增兵情形叵测亟应筹备战守折》,《清季外交史料》卷86,第20页。
44 《总署致许景澄外报传俄派兵至帕米尔着探复电》,《清季外交史料》卷113,第16页。
  第16卷第2期1998年4月中国民航学院学报

沙皇俄国对我国17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宰割和侵吞 - 被侵占的代表地区

遗忘的国土,不忍回首的历史.希望中国的每一代都能借鉴过去!只有强国富民才是硬道理!

中国现在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但在清朝康乾盛世的时候,中国的领土面积为1300万平方公里.中国版图的形状也不是现在这样的像一只公鸡,而是像一片青润肥美的桑叶.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鲸吞蚕食,中国丧失了大片风景绝美的大好河山.这种切肤之痛时至今日仍深深地刺激着我们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让我们牢记历史,为祖国的强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当我们外出旅游时,如果有可能,去造访一下曾经的故土吧,那里有我们先民的魂灵,有他们用汗水耕耘过的千里沃野,有凝结他们智慧创造的文明遗迹,让我们一起用心静静地去品读,接收.
下面,我就自己知道的情况对这些遗落的地区作一粗浅的勾勒,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一.库页岛:中国最先升起太阳的地方

现在中国的第一大岛是台湾岛,面积有3.7万多平方公里.库页岛的面积是台湾的二倍,达7.64万平方公里.岛上森林密布,富含石油和煤等矿产资源.该岛呈南北狭长型,北接黑龙江河口,南隔宗谷海峡与日本北海道相望.如果该岛现在仍然在我们手里,则中国南有台湾,北有库页,对日本成南北夹击合围之势.
(侵占国:俄罗斯)

二.
外兴安岭:我国最北的寒烟之地

我国现在最北的领土是漠河,而外兴安岭的位置比漠河更要靠北,历史上称为寒烟之地,冬季酷寒.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有各种各样的珍稀动物和奇花异草.白天,雅库特人放养的驯鹿在山林间出没.晚上,美丽的极光变幻出各种色彩,美不胜收.
(侵占国:俄罗斯)
三.风景如画的黑龙江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黑龙江是一条非常美的河流."的确如此.黑龙江源远流长,水势壮阔,漠河以下可通轮船.如果从漠河开始顺流而下,江水清澈,两岸风景如画,景色宜人.然而沿江北望,一些伤心之地也在不时地咬拽着我们的神经.出漠河往东刚刚不远,就是雅克萨旧城遗址.清康熙帝的八旗军曾在此大败入侵的俄军,收复了雅克萨.然而到了清末的1858年,再度入侵黑龙江的沙俄逼迫昏庸无能的晚清政府签定了>,将这一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英雄之地,连同江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纳入了沙俄的版图.
轮船继续沿江往东南行驶,在精奇里江(结雅河)与黑龙江的交汇点,你会看到一座欧陆风格的城市,这就是海兰泡.俄国人称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向沙皇报喜.沙俄屠杀中国人的江东64屯惨案就发生在附近.
船再向东行驶,在乌苏里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就是俄罗斯在远东的最大城市伯力,俄人侵占后改称为哈巴罗夫斯克.哈巴罗夫是当时俄军侵占黑龙江,屠杀中国人的头号刽子手.
到了距河口80公里的地方就是庙街,著名的永宁寺碑刻就在附近.它证明了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现在可能已经找不到了.俄国人也以沙皇尼古拉的名字将庙街命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
(侵占国:俄罗斯)

四.北纬42至55度间的万里海疆
大家知道,我国最北的海域是在辽宁省营口附近北纬41度左右的地方.东北三省中除了辽宁省,吉林和黑龙江两省都没有出海口.实际上,中国在北纬42度至55度之间有着辽阔的万里海疆.黑.吉两省不仅有出海口,而且有许许多多的天然良港,海参崴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据去过那里游玩的人回来讲,那地方太美了,大片大片洁白的海滩,山海壮美,看了让人有想流泪的感觉.俄国人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
(侵占国:俄罗斯)

五.外蒙印象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脚下马儿跑.这是内蒙古的风情展示.有内必然有外,外蒙古在哪里呢?外蒙古就是今天的蒙古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在此之前的1946年,执政的国民党政府,在斯大林的逼迫下,同意外蒙古搞公投自决.斯大林明目张胆地说,要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将日本人赶走,外蒙就必须独立.他说如果中国继续拥有外蒙古,就会有可能随时切断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该铁路是俄国控制远东地区的生命线,必须得到保护.这与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在输油管哈大线和哈纳线的选择中所表明的"俄罗斯的利益是排在第一位的"的口吻是何其一致.斯大林同时抛出承认民国政府为中国中央执政者的诱饵,软硬兼施,逼迫国民党让步.结果,苏联勾结外蒙分裂主义势力,规定外蒙人民在投票时,要在票面上注明自己的名字.这是一种严重违反民主自愿的做法.结果,没人敢投反对脱离中国的票,外蒙从此脱离了祖国的怀抱.
在外蒙有成吉思汗的故乡肯特山脉,有汉代将军窦宪追击匈奴,登山勒石纪功的杭爱山以及淡水储量占世界地表淡水量2%的库苏古而湖等处名胜,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前往的地方.
沙皇俄国对我国17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宰割和侵吞沙皇俄国对我国17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宰割和侵吞


六.新疆西部三大湖

新疆的西部有三个闻名世界的大湖:斋桑泊.巴尔喀什湖伊塞克湖.400里斋桑泊是护卫新疆塔城的天然屏障,景色壮阔,一碧万顷.巴尔喀什湖面积为1.82万平方公里,约有半个台湾省大.以乌兹纳尔湾为界,湖水西部淡,东部咸.是一个很奇特的湖.伊塞克湖又称大清池,坐落在天山雪峰环抱之中.湖水清澈,景色绝美.她像一个躲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家闺秀,闻名世界的瑞士日内瓦湖在她的面前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个小丫鬟的角色.
这三个大湖从汗朝开始,2000多年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1860年的某个傍晚,这几个碧波荡漾的大湖连同周围众多的少数民族一同被纳入了沙俄的版图.举目西望,江山万里天然画,夕阳如血.
(侵占国:沙俄.苏联解体后分属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

七.碎叶城恋歌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是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国家.其领土面积几乎全都是沙俄从清政府手中通过不平等条约夺取的.除了前述的大清池外,著名的汗血宝马的故乡也在这里,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也是出生在这一地区的碎叶城.
碎叶城以北临碎叶水(今楚河)得名.故址在今吉国北部托克马克附近,为唐朝安西四镇之首.如果你有机会到那里,听到树叶哗哗的响,请静心聆听,那是诗人在唱歌呢,让我们怀着一颗崇敬的心与诗人沟通吧

八.贝加尔湖:光芒四射的明珠 
翻开大清全盛时期的地图,你会发现环中国北部的边疆地区有一个个面积巨大的湖泊,像是镶嵌在祖国母亲头上的一颗颗明珠,其中最璀璨夺目的一颗,就是位于中国北大门正中部位的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因地层断裂陷落而成.长636公里,平均宽48公里,平均深730米,中部最深达1620米,面积为3.1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海南省的面积.湖泊之大,可想而知.由于流入该湖有336条大小河流的水量,却只有一条河流流出该湖,因而它的淡水存储量占世界地表淡水量的25%,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因为湖内有一种火山喷发带出的矿物质,因此湖水异常清澈.肉眼可以看清水面以下几十米深的景物.渊深海阔的地理环境,使该湖成为生命的乐园,有水生植物600种,动物1200种,两者的四分之三为贝加尔湖的特有种.现在该湖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贝加尔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著名的苏武牧羊故事就发生在湖区南部的乌兰乌德地区.1950年,毛泽东出访苏联返程途中经过乌兰乌德时,当地的主体居民蒙古族人上车恭请毛泽东进城参观,多番劝说下,主席仍婉拒不前.他内心的苦涩又有谁能体会到呢?
沙俄通过尼布楚条约及其后相关的条约将贝加尔湖完全占有,贝湖是沙俄从中国最先夺走的领土.沙俄侵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后,便大量移民其间,为了同化异族,改变人种结构,他们用种种手段促使当地原居民与俄罗斯人通婚.在沙俄的同化下,当地原居民要保持自己的血统已经是越来越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