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SKS半自動步槍

百科全書

SKS
СКС
SKS - Ryssland - AM.045810.jpg
類型半自動步槍
原產國 蘇聯
服役記錄
參與戰役越戰
中印邊境戰爭
中越戰爭
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
2001年阿富汗戰爭
伊拉克戰爭
2011年利比亞內戰
墨西哥毒品戰爭
生產歷史
研發者西蒙洛夫
Sergei Gavrilovich Simonov
研發日期1945年
衍生型參考 型號
基本規格
總重3.85 公斤(8 磅 8 安士)
全長1,021 毫米(40.2 寸)
槍管長度521 毫米(20.5 寸)
M59/66 558.8 毫米 (22.0 寸)

彈藥7.62 × 39 毫米(SKS45)
槍機種類氣動式、傾側式槍機、自動裝填
發射速率半自動
槍口初速735 米/每秒(2,410 尺/每秒)
有效射程400 米(433 碼)
供彈方式10發固定彈倉
以10發彈夾或單發裝填
改裝後可使用可拆式彈匣
(10發、20發、30發、40發)
SKS半自動步槍是由蘇聯槍械設計師西蒙諾夫(Sergei Gavrilovich Simonov)在1945年設計的半自動步槍。SKS45是(Samozaryadniy Karabin sistemi Simonova,俄文字母:Самозарядный карабин системы Симонова中文翻譯是自動上膛的卡賓槍-西蒙諾夫系統,1945年)的縮寫。SKS半自動步槍在蘇聯的第一線服役後很快的被AK-47取代。但其後它仍然在第二線服務了幾十年。直到今天,仍然是俄羅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多個前蘇聯國家的儀仗隊使用的步槍。SKS半自動步槍被蘇聯廣泛出口到前東歐集團國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部份國家更曾仿製並大量生產。中華人民共和國製造的SKS被命名為56式半自動步槍東德則命名為「S式卡賓槍(Karabiner S)」,北朝鮮則稱為「63式」。由於已經被軍隊淘汰而大量的廉價出售,當今它在許多國家平民使用的半自動步槍市場很受歡迎。SKS是第一個使用7.62 × 39 毫米子彈的武器,其後AK-47RPD均使用這種子彈。

技術規格[編輯]

南斯拉夫製造的M59/66,能夠在槍管上插上槍榴彈直接發射。
SKS半自動步槍佈局與傳統卡賓槍無異,使用木製槍托,沒有手槍型式的握把。大多數版本都在槍管下配有一個可折疊的刺刀南斯拉夫製造的M59/66,能夠像FN FALHK G3FAMASSA80CETME等步槍一樣,在槍管上插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標準的22毫米的槍榴彈,關蔽半自動瓦斯閥門後可直接以空包彈發射槍榴彈。
正如美國M1卡賓槍M1加蘭德步槍短,火力也較弱;蘇聯的SKS卡賓槍比SVT-40半自動步槍短,火力也較弱。與大家普遍認為的相反,SKS是卡賓槍,而不是一個現代化的突擊步槍,因為它不符合突擊步槍的規格。SKS半自動步槍既缺乏選擇半自動或全自動射擊的能力(無法全自動射擊),又沒有可拆卸的彈匣。更多的SKS已被修改以各種方式接受可拆卸彈匣,但是SKS半自動步槍的基本設計是只能半自動射擊,也只有固定彈倉。該槍的固定彈倉可以從容納十發子彈的彈夾由機匣上方壓入裝填。彈倉亦可以由位於扳機護弓前的卡筍打開,彈倉中未發射的子彈可以如此快速除去。

設計[編輯]

56式半自動步槍大部分解
標準的SKS步槍是半自動的,具有固定內部彈倉。由機匣上方裝填,可以一發一發裝填,亦可以容納十發子彈的彈夾一次壓入裝填。典型的軍事用途的彈夾都是一次性的。如果有必要,他們可以重新裝彈和重複使用多次。SKS半自動步槍是氣體操作的武器,子彈發射藥產生的氣體壓力推動活塞桿和一個有彈簧的操作桿,進而推動槍栓退殼,再由複進簧推動槍栓上膛。此外,它的槍栓有一個傾斜式的閉鎖系統。有些變種的SKS半自動步槍已被修改接受AK-47可拆卸彈匣,但並不是很成功(設計使用固定的彈倉的軍用步槍經常在修改為接受可拆卸彈匣時會有卡彈的問題,SKS半自動步槍也不例外)。中國北方工業公司曾經有設計製造過SKS-M,SKS-D和MC-5D型號可以順利使用AKM的彈匣(雖然木製槍托必須另外加工以接受鼓式彈匣)。另外,SKS半自動步槍槍管比AK系列步槍長,子彈初速也稍高。
雖然蘇聯早期型號撞針裝有彈簧,大多數的SKS半自動步槍槍栓中的撞針沒有彈簧,而是自由浮動的。這種設計,必須特別注意槍栓的清潔(尤其是在長期儲存後),以確保撞針不沾在槍栓的前緣。 SKS半自動步槍撞針沾在槍栓的前緣會在第一發子彈上膛時造成意外的全自動發射。雖然這種現象是不太可能在為SKS半自動步槍設計的軍事規格彈藥發生,但如同任何其他步槍的使用者,SKS的使用者應妥善清潔與保養其槍枝。對槍枝收藏家來說,由於槍栓仍然有殘餘的防腐油嵌入其中,全自動發射更有可能發生。撞針是三角形的橫截面,撞針如果上下顛倒插入也可能導致全自動發射。市面上有裝有彈簧的撞針銷售,可以將自由浮動式撞針換掉,這會提高可靠性並降低全自動發射的機會。
SKS半自動步槍的彈倉是從容納十發子彈的彈夾由機匣上方裝填。
大多數SKS變種(前南斯拉夫的SKS變種是最明顯的例外)槍管內都有鍍鉻,以減少被子彈磨損和提高連續射擊時的耐熱性,並在使用氯酸鹽底火的腐蝕性彈藥時抗腐蝕,以及方便清潔槍管。軍用步槍槍管大都有鍍鉻。雖然理論上槍管鍍鉻會減少實際射擊的精準度,但是對這種類型的步槍,精準度在野戰射擊時受到的影響應該不明顯。
所有軍用的SKS半自動步槍槍管下配有折疊刺刀。刺刀可以通過鉸鏈折疊,鉸鏈有彈簧以固定刺刀伸展和折疊(有些刺刀是可移除的,而有些是固定在槍上的)。刺刀有單刃刺刀,雙刃刺刀,也有刺針型刺刀。SKS半自動步槍可以不需工具,很輕鬆的大部分解與重組。該步槍的清潔工具包存放在槍托的暗門內。通條與AK-47同一樣式,儲存在槍管下方。與其他一些蘇聯時代的設計一樣,SKS半自動步槍犧牲了一些精準度,換取了耐用性,可靠性,易於維護,易於使用和低廉的製造成本。SKS半自動步槍設計簡潔,而且非常堅固又有效好用。

歷史[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國家認識到,當時的步槍,如莫辛-納甘步槍過長和過於沉重,發射威力強大的子彈。若是中型機槍發射這些子彈射程將超過2000米,也造成過量的後座力。這些子彈,如德國7.92x57mm毛瑟,英國0.303,美國春田.30-06,和7.62×54R子彈使步槍的有效範圍達1000米(1,100碼),但是,有人指出,戰爭中大多數發生在交火最大範圍的100米(110碼)和300米(330碼)之間。各國都意識到這一點,設計了新的武器與中間型威力槍彈,而美國更率先設計了.30卡賓槍彈,並製造出大量的M1卡賓槍
德國的做法是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一系列的中等功率的子彈和步槍,後來演變機關卡賓槍(Maschinenkarabiner),最終發展成Sturmgewehr 44突擊步槍(Sturmgewehr),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使用7.92×33mm Kurz子彈。
蘇聯在1943年核准了一個新的中間型威力槍彈和步槍。1945年初在二戰中少數SKS半自動步槍在對德國的第一線進行了測試。
SKS是由西蒙洛夫(Sergei Gavrilovich Simonv)所設計,用以取代莫辛-納甘步槍二次大戰時,他在土拉兵工廠(Tula)工作,發展出了14.5 × 114毫米PTRS-41反坦克槍,隨後他將該槍縮小,先後製成了7.62 × 54 毫米的SKS41與7.62 × 39 毫米的SKS45,該槍採用傾斜式槍栓。
SKS採用氣動式設計,槍全長1021毫米,打開刺刀後長1260毫米,發射7.62 × 39 毫米子彈,初速735米/秒,有效射程400米。空槍重3.85公斤。
中國1956年開始仿造生產,稱為56式半自動步槍[1]東德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波蘭羅馬尼亞北韓越戰時期的北越等均有仿造或特許生產。

型號[編輯]

  • 蘇聯—SKS41
  • 蘇聯—SKS45
  • 中國—56式半自動步槍
  • 東德—Karabiner-S
  • 南斯拉夫—PAP M59、M59/66
  • 阿爾巴尼亞—「July 10th」(7月10日步槍)
  • 波蘭—SKS
  • 羅馬尼亞—SKS
  • 北韓—63式步槍[2]
  • 北越—1式步槍

民間改裝[編輯]

由於此槍在北美民間因售價很低,但效能卻不差而很受歡迎。

可拆卸彈匣-改裝[編輯]

但是美國人不能接受一種中等威力步槍只能用十發且固定的彈倉,所以製造了可以替換固定彈倉的可替換彈匣。但即使如此,SKS半自動步槍仍然要使用特殊的(只可在SKS上使用的)彈匣,於是有些人(公司)就研製了彈匣前方填補器。因為SKS原本的結構是一個彈倉前面利用一個長方形突起用來卡在槍上,所以需要一個彈匣前方填補器來改裝。此物的作用是填補彈匣前的空缺,所以經此改裝過的SKS可以使用AK-47的彈匣。

接受AK彈匣亦須要改裝[編輯]

因AK的彈匣寬度與SKS的已有不同,所以要把SKS的槍機(bolt)削窄了以便從AK彈匣里順利上彈。

在槍機閉鎖時裝彈匣-改裝(Drop-free Modifications)[編輯]

因SKS特殊的槍機設計,在進彈時,槍機將卡在彈倉(彈匣)里。直到發射後,槍機開鎖並后座,才從彈倉里退出。因此在SKS的槍機關閉時,不能換彈匣及裝彈匣。但在改裝後,將槍機上與彈倉相對應的卡筍磨掉,這樣做之後,就可以在槍機鎖上時更換及裝彈匣。

覘孔瞄準器(TECH-SIGHT)[編輯]

這是一家公司對SKS的改裝,裝上改裝件後。SKS的瞄準器將從缺口瞄準改變到覘孔瞄準,此舉有可能能提高SKS的精準度。

使用國[編輯]

越共士兵使用SKS
越南士兵與SKS
美軍士兵與繳獲的SKS(留意槍上裝上了PSO-1光學瞄準鏡
東德軍校生
俄軍儀仗隊
哈薩克共和衛隊

流行文化[編輯]

電子遊戲[編輯]

參考[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自衛反擊戰中56式半自動步槍斷送了解放軍上千軍人

自衛反擊戰中56式半自動步槍斷送了解放軍上千軍人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題圖: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的解放軍
自衛反擊戰中56式半自動步槍斷送了解放軍上千軍人
56式半自動步槍是我軍於50年代按照前蘇聯7.62mmCKC半自動卡賓槍仿制而成的(見附圖1),56年定型生產,裝備部隊達30年之久。56式半自動步槍自動方式采用導氣式,閉鎖方式為槍機偏移式,實施單發射擊,用10發固定彈倉供彈,發射7.62mm56式槍彈(見附圖2)。當時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衝鋒槍(仿前蘇聯AK—47自動步槍)形成了完整的步兵火力組。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附圖1:56式半自動步槍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附圖2:56式半自動步槍的供彈方式
這期間我軍還在該型號步槍的基礎上研制了7.62mm63式自動步槍(見附圖3),63年設計定型,69年投入生產,這是一種多用途槍,簡化了槍種,可以替代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槍刺長而鋒利,增強了步兵分隊刺殺拼搏能力,火力較強,使用方便,受到部隊的極大關註。但由於當時的研制環境和“左”的思想影響,使63式自動步槍生產質量不穩定,性能時好時壞,在部隊使用時間不長,於1977年停止生產並被撤裝。由於63式步槍的不穩定性,經常會出現晚上校完槍,早上再打就會出現脫靶的現象,當時的基層部隊大叫“還我半自動。”。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附圖3:63式自動步槍
當時由於63式步槍的撤裝造成部隊步兵武器空缺,於是大量的56式半自動步槍再次被重新啟用,也就是這樣一個撤裝、列裝行動造成了我軍一場災難。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不斷武裝侵犯我國領土的越南地區霸權主義者進行自衛反擊戰。當時正值文革結束百廢待興的時期,經過10年動亂,我國的國民經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再加上政治運動的影響,我軍裝備陳舊落後,這其中就包括步兵手裏的56式半自動步槍。
大家也許知道,為了支持越南和美國人打仗,當時我國支援給越南很多武器彈藥及物資,再加上越南連年征戰,武器裝備的質量不比我軍差,甚至在某些方面強於我軍。單說步兵武器這塊,當時我軍步兵班一班有一支或兩支56式衝鋒槍(見附圖4),其余的都是56式半自動步槍。而越軍手裏的步槍是一水的56式衝鋒槍(仿前蘇聯AK—47自動步槍)和AK--47自動步槍,一個步兵班可以頂我軍一個步兵排的火力。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附圖4:56式衝鋒槍(仿制前蘇聯AK——47自動步槍)
半自動步槍是扣一下扳機發射一發槍彈,而彈夾裏只裝10發槍彈,根本形成不了密集的火力網,而AK—47和56式衝鋒槍在連發或點射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一個步兵班就可以形成一張火力網,再加上越軍對山地作戰的經驗,我軍損失慘重是在所難免的。曾有學者稱,因為56式半自動步槍而犧牲的我軍指戰員有上千人。
很多文獻資料和我軍輕武器研究都證明,當時的56式半自動步槍給我軍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在後來數次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不得不從各大軍區調配56式衝鋒槍到雲南前線,甚至還出現過我軍用越軍的AK—47自動步槍來替換56式半自動步槍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這場戰爭中我軍用血的代價換來了一支優秀的自動步槍,81式自動步槍。81式自動步槍於1979年下達的研制任務,1981年設計定型,在1983年正式投入大量生產、正式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包括采用木質固定槍托的稱81式自動步槍、采用折疊金屬槍托的稱81-1式自動步槍。81式自動步槍與81式7.62毫米輕機槍組成81式槍族。(見附圖5)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附圖5:81式自動步槍

《兩岸史話》被遺忘的抗戰敵後游擊隊 ── 一生戎馬落腳彰化(之五)

青保滿心以為,等到在大後方的國府部隊到來,對他們這些辛苦在敵後打了8年游擊的勞苦功高將士們,會給個正規軍的番號,成為正式國軍的一員,哪知道國府大官一來,居然連一句慰勉的話都沒有。
在攻克子堡後,青保士氣大盛,高芳先乃乘勢下令向母堡進攻,母堡由於建於山嶺,相當堅固、易守難攻,且駐紮在內的偽中隊長賈惠卿始終負隅頑抗。青保隊員奮勇攻堅,猛烈射擊各個射口。但由於單憑步機槍的子彈,難以對崗樓內之偽軍造成威脅,因此激戰3個多小時,仍未能攻下。
於是高芳先乃令閻學科率領爆破隊前往爆破崗樓,轟然一聲巨響,大崗樓被炸成兩片,分向兩邊倒下,奮勇隊員立刻蜂擁而入活捉了偽中隊長賈惠卿。經此一戰黃山的日軍關卡,被青保徹底剪除。之後青保又陸續剷除日軍多個據點,使得日軍難以限制青保的活動範圍,隨著戰局對日軍越來越不利,青島日軍只能坐困愁城之中。
國軍寡情轉投共軍
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青保上下歡欣鼓舞,但隨之而來的確是接收問題。日軍雖然已經投降,但此時膠東地區的共軍聲勢已相當龐大,倘若日軍直接放下武器,青島有可能被共軍所占。因此李先良要求日軍暫時維持原有防務,等待受降與接收。9月13日,李先良率領青保由嶗山進駐青島市江蘇路17號,正式接收偽青島市政府及偽保安武裝。
此時的青保滿心以為,等到在大後方的國府部隊到來,對他們這些辛苦在敵後打了8年游擊的勞苦功高將士們,會給個正規軍的番號,成為正式國軍的一員,那知道國府大官一來,居然連一句慰勉的話都沒有。趙書堂記得某位將軍對青島地區的游擊部隊訓話:「當某將軍進入大禮堂之時,青島市李市長喊一立正,而某將軍旁若無人似走上講台,既未令大家稍息,亦未向聽眾示意,更沒有對艱苦抗戰8年的游擊人員講一句安慰話,開口就說:『大家都來啦,抗戰勝利已經兩個月,夜晚市街上還聽見有槍聲,維持的什麼治安,在名義上你們是抗戰的游擊隊,簡直是烏合之眾,游雜部隊,我馬上就要把你們這些游雜部隊,一律縮編……』等語。訓了40分鐘的話,下台而去,在步出大禮堂之時,無人喊立正。」
不久之後膠東地區的各抗戰游擊部隊,都遭到整編,部隊統歸由陸軍暫編第十二師師長趙保原指揮,至於編餘的游擊部隊,一律自行解散,這些被編餘的官兵,出生入死抗戰8年的功績全成泡影,一方面痛心無家可歸,一方面又怨恨政府的寡情,許多人於是紛紛轉而投效了中共的八路軍。
由於不忍眾兄弟們的努力全部化為灰煙,因此李先良與高芳先不斷設法加以斡旋,此時正好同為青島人的張廷孟將軍回到老家,李先良與高芳先便透過張廷孟將軍的居間協調,在不違背中央裁軍政策的前提下,將青島保安總隊改編為青島保安旅,青保正式從游擊隊變為了國軍行列中的正規軍。
只不過,青保雖然透過了關係,免於遭到裁撤的命運,但其他游擊部隊的遭到裁撤,卻使得進入山東的國軍部隊,不只喪失了耳目,更陷入了孤立的狀態。山東地區的國共戰局逐漸向共軍開始傾斜。1948年9月隨著濟南被共軍攻占,國共戰局全面逆轉,整個山東地區僅剩青島一個孤島。隔年6月青島大撤退,青保乘著船先到了基隆,旋即轉開往海南島支援當地國軍作戰。
華北的山東人來到了南方的海南島,許多人都犯了水土不服的毛病,再加上與當地人語言不通,使青保陷入了困境。在劉華倫將軍的回憶中,他就曾在海南島大病一場,幾乎丟了性命,若非他的兄長劉文茂積極的看護,他恐怕難有今天的成就。
金門砲戰戍守前線
青保在海南島面對的最大敵人,是馮白駒所領導的「廣東省瓊崖抗日游擊隊獨立縱隊」,過去青保對付日軍的方式如今反被用來對付青保。青保的部隊才離開營區,對面山頭上的「消息樹」便一顆一顆的倒下,告知游擊隊國軍部隊的行蹤。有一次劉華倫將軍本來要跟著部隊出去巡邏,因為他當時正在吃飯,於是長官便派了另一個人代替他,部隊才出去沒多遠,便聽到槍聲大作,劉華倫身旁坐的是剛剛代替他出任務隊員的哥哥。他一聽槍聲便說:「完了,我弟弟死了。」當天出去的這支巡邏分隊,遭到了游擊隊的攻擊,代替劉華倫將軍出去巡邏的那位隊員,也在此次襲擊中陣亡。一口飯的差距,讓劉華倫將軍逃過了死劫。
此時的青保被改名為「陸軍獨立第一旅」,之後又更名為「陸軍步兵第九十一師」,在1950年初離開了海南島轉赴台灣。到了台灣後高芳先以及其他青保的重要幹部都被調離職務,青保被改編為第九和第十兩個師,八二三砲戰時正好是第九師的官兵們駐紮在小金門,頂著共軍的炙熱砲火不畏艱難的戍守前線。而高芳先則帶領著青保的眷屬們落腳在台灣彰化縣,在與彰化縣政府協調後開闢了中興莊眷村,如今它是彰化地區保存良好的眷村之一。
(全文完)
第11戰區副司令李延年中將(左)抵達青島談受降事宜,中為青島市長李先良,右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第六師副司令威廉.
克萊門特。 (林明正提供)
青保總隊長高芳先受蔣中正總統召見。 (林明正提供)
青保總隊長高芳先退役後在台灣教國術。(林明正提供)


Read more: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71931#ixzz2nioaQwwD

《兩岸史話》被遺忘的抗戰敵後游擊隊 ── 黃山子母堡之捷(之四)

夜晚的嶗山是青保的天下,日軍在沒有確切的把握下,是不敢輕易冒進的,所以堡中的偽軍可說是孤立無援,就等青保來甕中捉鱉了。
在1943年的3月青保改名為「青島市保安總隊」,隨後歷經多次日軍的圍剿與掃蕩,但都無法把青保徹底殲滅。於是日軍便於嶗山地區的各要道設置崗樓與碉堡,藉以封鎖游擊隊的行動。日軍拉網合圍的戰術,確實給青保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麻煩,也使游擊隊活動的範圍受到限制。於是李先良與高芳先決定剷除日軍的重點碉堡,方能使青保免於陷入層層重圍的困境。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黃山子母堡。黃山的崗樓有大小兩座,母堡位在黃山區近海邊的高地上,能獲得海上艦艇的支援,隊長賈惠卿及隊部兩個分隊駐紮於此;子堡位在西山腳下,駐兵一個分隊。兩堡火力構成了火網,可以互相支援。由於此子母二堡,控制嶗山東南北的咽喉,戰略位置相當重要。
敢死隊員衝鋒陷陣
在李先良下令務必攻下黃山子母堡後,高芳先與青保的主要幹部召開了作戰會議,決定以于承芳的二大隊主攻黃山。青保部署了嚴密的圍點打援的計畫,孫克送的第一大隊到仰口以北占領陣地,防止從王哥莊來支援的敵軍;董修璋的第三大隊則在太平宮、流清河一帶戒備,防止由李村方向來援之敵。第二大隊採取正面攻擊的方式來炸毀黃山子母二堡,而許京武的特務大隊則以火力支援第二大隊。
攻擊的時間選定攻擊當日的下午3點,這代表在入夜前即可攻下目標。而堡內的偽軍也知道附近地區沒有其他援軍會來提供支援,能來支援的只有李村或青島市內的駐軍,但即便這些援軍能趕到,也都是入夜時分了,夜晚的嶗山是青保的天下,日軍在沒有確切的把握下,是不敢輕易冒進的,所以堡中的偽軍可說是孤立無援,就等青保來甕中捉鱉了。
高芳先並決定先攻子堡、再攻母堡,由西向東、順勢而下,一來子堡位置較高,母堡即便要支援仰攻較為困難,二來攻擊發起時正式日落西山時,日光由西照射也使得母堡要提供支援火力時,射手之觀測與瞄準皆有困難,且子堡兵力弱較易得手,一旦子堡陷落了,我方士氣必定大振,敵方士氣則勢必低落,這將有利於接下來對母堡的攻擊。
為牽制日偽軍對黃山子母堡的增援,高芳先等人決定在青保市中心地區先來個聲東擊西。因此,另外指派特務隊分隊長辛承清率精銳士兵30餘名,於攻擊當日凌晨,前往青島市內發動牽制攻擊藉以誤導日軍。
于承芳在接下主攻任務後,回到大隊上告訴了隊員們,總隊已經決定要向黃山子母堡發起攻擊,並且由二大隊擔任主攻任務,但進攻崗樓對游擊隊來說並不是件容易事。所以要編組敢死隊,以敢死隊為主攻。
日軍被擊驚慌失措
于承芳說他不會勉強誰來擔任敢死隊,一律採取志願的方式,願意擔任敢死隊的人,自己舉手。這時大隊全體隊員都舉起了手,表示願意擔任敢死隊員。於是于承芳遴選了46人為敢死隊員,並分為奮勇隊與爆破隊兩個隊,奮勇隊隊長由八中隊長王在田擔任。
1944年的9月7日凌晨12點,辛承清的特務分隊,悄悄的摸進青島市內的大連路(日本大廟附近),向偽華北自動車警務段發動襲擊,裡面的日軍與偽警們還沒搞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便被制伏,這次襲擊一共擊斃日軍3名,偽警5名,其餘紛紛逃竄。這次襲擊讓青島市內的日軍大為緊張,大大加強了青島市內的警戒,這正中了高芳先的下懷。在日軍因受到襲擊而驚慌失措之餘,青保各大隊已進入攻擊發起位置了。
火力封鎖偽軍投降
為了給崗樓中的偽軍們一個機會,在攻擊開始前,高芳先先派鄉長給母堡送去了一份招降書,限定於今日下午3點前投降,否則堡毀人亡等。等到了3點,黃山二堡仍無投降的跡象,於是高芳先下令開始總攻,王在田所率領的奮勇隊,在日落西山的太陽陰影下,慢慢的摸近了子堡,先將子堡附近重要山頭占領。此時王在田派隊員喊話說:「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你們放下武器加入我們一起抗日,保證對你們寬大處理。倘若還執迷不誤,就不要怪弟兄們對你們不客氣了!」但子堡內的偽軍不但不予理會,還丟出了一枚手榴彈。
於是許京武的特務大隊便以火力封鎖崗樓各射口,奮勇隊的隊員們也開使向崗樓的樓頂與射口丟擲手榴彈,在槍彈與手榴彈的雙重轟擊下,頓時消煙瀰漫。雙方激戰了將近一小時後,于承芳看正面攻擊難以攻下崗樓,便下令爆破隊員前往爆破,正當爆破隊藉著火力掩護接近崗樓準備爆破時,崗樓射口伸出了白旗,丟出了步槍,裡面的偽軍喊到:「投降……投降……別打了……分隊長死了……」此時樓門一開,奮勇隊奪門而入,堡內的偽軍早已毫無鬥志舉起手來不敢抵抗,此時于承芳也跟了進來,清點槍枝、押出俘虜,經清點共擊斃偽小隊長、班長各1名,其餘偽軍全部投降。待所有人員都撤出崗樓後,爆破隊點燃炸藥,把黃山子堡整棟樓給炸倒了。(待續)
青保攻占的日偽碉堡。(取自青島市檔案館,林明正提供)
青保總隊長高芳先率部出征。(林明正提供)
青保攻占的日偽大嶗崗樓。(取自青島市檔案館,林明正提供)


Read more: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71848#ixzz2ninubD3m

《兩岸史話 》被遺忘的抗戰敵後游擊隊 ── 總隊長歷劫歸來(之三)

為了引開日軍的搜索,青保政治主任葛煥斗靈機一動,立即吩咐趕印多份「歡迎高大隊長脫險歸來」、「高大隊長脫險歸來是日本失敗的徵兆」的傳單標語,分別張貼於各個地點。日軍看到標語,誤以為高芳先已經逃回了嶗山,於是便停止了搜索。
於是右監內的藍玉田開始裝病,王書和就開始大聲呼叫,一下子大喊肚子痛要藥吃、一下子說肚子痛要拉大便、一下子又說口乾死啦要水喝。每次吵鬧都長達20分鐘,但日本憲兵卻聞之不理。這時聽到鐘敲了兩下,已經深夜兩點了。怎奈憲兵不上當,如今無計可施了該怎麼辦?趙書堂於是再請示高芳先,還有何法?高芳先說:「叫他們打架,互相毆打。」於是右監的監友們便打了起來,這下子憲兵上鉤了,才開始毆打還沒一分鐘,憲兵進來了。
憲兵先過來查看中左二監有無舉動,高芳先與趙書堂等人都很安靜的躺在地板上假睡,憲兵復去右監罵了一聲:「八格野路」,便去辦公室拿來鑰匙,把右監的門鎖打開了,大聲叫:「出來!」打架者我行我素,不理你叫,憲兵一氣之下,進了監內,先一拳打翻了其中一個人,再一腿踹倒另一個。
墜壕溝成功脫險
當他正準備要打第三人之時,忽然聽到:「哇」一聲大喊,6個監友群起圍毆這個憲兵。此時監友呂崇詢趁機搶到鑰匙,出來給中左二監開了門鎖,高芳先與趙書堂首先出去查看情形,但見右監內,6人圍毆一憲兵而不敵(因為關在拘留所中三餐不濟,導致飢餓無力)互相扭成了一團,打得一塌糊塗。高芳先便與趙書堂先去開監外的第二層門,這時看見辦公室玻璃窗上有個人的倒影,手上不知拿著何物似乎在發抖,因此不敢直接出去。
為躲避窗外人開槍射擊,高芳先與趙書堂遂又退回第二層門內,此時監友們都已經出來了,窗外的人也不見了,只見原與監友扭打的憲兵在眾監友身後,用力向外推,大家正在爭搶向外走之時,高芳先回身將該憲兵扭住,左一拳右一腳,在其辦公室內打個不停,趙書堂則趁著這個空檔,拉開了辦公室門上的防空黑門簾,再去開了居留所大鐵門旁的小便門。此時當差的憲兵已被高芳先打得昏頭轉向,倒地不起,高芳先便催促監友們速走,於是大家紛紛出了大門外,破監突獄。
趙書堂一出了大門,便往東北方向急跑而去,在黑暗的荒野中,摸索狂奔。趙書堂心中想著:「在監內策動鼓監,以及出監外開門,心情很平靜,毫無驚怕,現在已脫險,反而有點緊張?」正在思索之際,忽然探照燈一亮,為躲避探照燈的燈光,趙書堂不慎失足墜入了壕溝。
這條壕溝是日軍為了防止游擊隊進入青島市區而挖的,美其名叫「惠民壕」。沒想到壕溝挖成之後,壕裡壕外分成了兩個世界。在壕外,嶗山裡的游擊隊,無論白天黑夜,都可自由活動。駐守的偽警們,一到夜間都龜縮在據點內不敢外出。而游擊隊在夜間照常越壕進入市裡活動,這條惠民壕反倒變成限制日軍的活動之用了。
不過此時跌入壕內的趙書堂可是心急如焚,因為壕溝身高過頂,無法攀爬而上,正急如熱鍋上的螞蟻時,忽然溝底另一邊來了兩偷運私貨的單幫客,趙書堂便跟隨在他們之後,從壕溝倒塌處,掀開鐵絲網的缺口,匍匐前進逃了出去,並立即向嶗山方向急奔而去,大約清晨3點左右,到了夏莊區的黃道嶺,找到了駐紮在此的青保分隊,這才算成功脫險。
假消息掩人耳目
就當被俘之人員均已歸來後,卻唯獨不見高芳先大隊長,青保上下均憂心不已,萬一大隊長再被日軍逮捕回去,那麻煩可就大了。不過觀察日軍的行動,似乎並沒有大規模大範圍的搜索,為避免引起日軍的注意,大家也就按兵不動。
事後才知原來當夜高芳先逃出滄口監獄後,由滄口集場往東南方向而去,本來是為了找一舊友的居處,暫時掩護,無奈時間短促,民眾尚未起床,因此不得其門而入,而日軍探照燈齊明,日本海陸軍憲警全部出動,在李村及滄口一帶各村莊,挨家挨戶的搜索。高芳先不得以只好潛入一蘇姓民家裡躲藏。
為了引開日軍的搜索,青保政治主任葛煥斗靈機一動,立即吩咐趕印多份「歡迎高大隊長脫險歸來」、「高大隊長脫險歸來是日本失敗的徵兆」的傳單標語,分別張貼於各個地點。日軍看到標語,誤以為高芳先已經逃回了嶗山,於是便停止了搜索。
同時,高芳先也託了當地民眾,送信到戴家上流莊,交其同學戴明存,轉至青保手中,信中說道:「承芳二哥,弟順利越獄後,因體力不支,唯恐天亮前逃不出敵偽勢力範圍,故而就近匿藏在曉翁村一村民家,請來接是盼。」於是於承芳親率許京武、王在田等隊員,駕著雙套大騾車,連夜順利將高芳先接回了嶗山。(待續)
行軍中的青保官兵。(取自青島市檔案館,林明正提供)
1943年青島市代市長的李先良(中)與青島保安總隊長高芳先將軍(左一)、嶗山道長(左二)、
山東保安第一旅旅長隋永諝將軍(右二)和團長隋子玉(右一)在青島嶗山。(林明正提供)
青保總隊長高芳先(左)與日本俘虜。(林明正提供)


Read more: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71718#ixzz2ninIPh3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