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方臘起義

方臘之亂是指北宋末年在浙江、江蘇一帶的一次民變宣和四年(1122年),此次民變才被朝廷鎮壓下去。

過程[編輯]

亂起[編輯]

宋徽宗時,睦州青溪方臘[1],原本是漆園主[2][3]。相傳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能號召很多生活困苦的農民。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臘率眾在歙縣七賢村起事,假託「得天符牒」,宣稱:「今賦役繁重,官吏侵漁,農桑不足以供應。吾儕所賴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無錙銖遺。」「且聲色、狗馬、土木、禱祠、甲兵、花石靡費之外,歲賂西、北二虜銀絹以百萬計,皆吾東南赤子膏血也!」「獨吾民終歲勤動,妻子凍餒,求一日飽食不可得,諸君以為何如?」青溪的農民聞風響應,人數到達萬人,賊軍尊稱方臘為「聖公」,改元「永樂」[4]
宣和二年,宋徽宗下令停運花石綱,又以童貫為江浙宣撫使[5]譚稹任兩浙路制置使。
宣和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方臘賊軍在青溪縣息坑(今浙江淳安西)全殲兩浙路常駐官軍五千人,兵馬都監察顏坦被殺,繼續攻陷青溪,俘獲縣尉翁開,十二月初,克睦州,又下歙州,直趨當時花石綱指揮中心的杭州[6]。處州霍成富陳箍桶等人皆加入戰局,衢州摩尼教的組織亦起兵響應。方臘軍在極盛之時建立了包括今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的六州52縣在內的政權,在當時對宋朝威脅極大。
十一月二十九日,方臘軍攻入杭州,殺死兩浙路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掘蔡京父祖墳墓。這時太學生呂將建議,先進兵江寧府(今江蘇省南京市),據長江天險,以阻止官軍過江。方臘不聽,準備進攻後婺州、衢州。宣和三年正月,童貫與譚稹分兵兩路,分別向杭州和歙州進擊,預計在睦州會合。
宣和三年正月,方臘派遣方七佛北上,攻陷崇德縣,進入湖州(轄區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內,與王稟的東路軍激戰,方七佛戰敗,退守杭州[7]。這時方臘攻下婺(今浙江金華)、衢(今屬浙江)兩州。二月方七佛部糧盡援絕,被迫退出杭州。三月方七佛再犯杭州,王稟與之戰於城外,斬首五百級。又戰於桐廬,王稟連敗之[8]

逆轉[編輯]

杭州一戰,逆轉整個戰局。劉鎮部攻陷歙州,劉光世部收復蘭溪縣,王稟部收復青溪縣郭仲荀部收復上虞縣。四月初二日,官軍攻下衢州,摩尼教教主鄭魔王被俘。童貫以中軍駐守杭州[9]。此時方臘殘軍尚有二十萬,雖力戰而敗,逃入幫源洞,深據其中,官兵不敢入。
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二十四日,官軍發動總攻擊。王淵的裨將韓世忠,潛行清溪溪谷,向一婦人問路,前搗清溪幫源洞,生擒方臘,後來忠州防禦使辛興宗領兵截住洞口,佔為己功[10]。方臘及其相方肥等五十二人被俘[11],七月戊子,童貫俘方臘送往首都汴京[12],八月二十四日丙辰伏誅。該月童貫加太師,進封楚國公[13]

餘戰[編輯]

方臘餘黨散走浙東,五月,俞道安自溫州永嘉縣楠溪攻佔樂清縣,由郭仲荀姚平仲繼續圍剿,宋軍姚平仲部攻陷台州仙居。六月,呂師囊轉戰黃岩,被宋軍折可存部擊滅於斷頭山。七月,俞道安部轉戰處州,十月戰死於永康縣山區。宣和四年三月全部平亂。

結局[編輯]

方臘之亂,「凡破六州、五十二縣,戕平民二百萬。所掠婦女,自賊洞逃出,裸而縊於林中者,相望百餘里。」[14]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农民起义成败启示录:宋江未参与镇压方腊起义

方腊在宣和二年十月发动农民起义。
宋徽宗任用佞臣,穷奢极欲。
起义军占领了六州五十二县。
奸臣童贯带兵镇压起义军。
在《水浒》中,宋江征方腊损兵折将。
  宋江在北宋宣和三年二月战败投降 方腊于同年四月被俘
  本版文字:钟葵(除署名外)
  农民起义成败启示录
  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为了装饰宫殿,构建园林,派人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的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贪官朱勔等乘机敲诈百姓,大发横财。百姓怨声载道,人人思乱。方腊率贫苦大众,以诛贪官为名发动起义,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攻克了六州五十二县,给北宋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由于错误估计形势,低估宋军实力,起义军先胜后败,很快就被宋朝禁军镇压。因《水浒》的广为流传,方腊起义也无人不知。但宋江征讨方腊并无历史依据,只是小说家的虚构。
  受花石纲困扰百姓思乱
  在北宋时期,曾发生过两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一次是北宋初期的四川王小波起义,另一次是北宋末期的江南方腊起义。王小波在中国农民起义史上第一个提出“均贫富”的口号,方腊也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革命纲领和“轻徭薄赋”的治国理念,这些口号和纲领对后世的农民起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末期,奸臣当道,吏治腐败,赵宋王朝内外交困,岌岌可危。宋徽宗赵佶在艺术上很有天分,在治国方面却昏庸无能,他任用蔡京、童贯等佞臣,陷害忠良,穷奢极欲。为了装饰宫殿,构建园林,宋徽宗先后下令设造作局和应奉局,派朱勔等人到江南各地搜刮民间的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往首都汴京(今开封),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朱勔等人乘机大发横财,他们到处敲诈勒索,强行征收,把东南地区闹得民不聊生,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家破人亡,走投无路,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终于爆发了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
  宋史记载,方腊是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碣村人。青溪地势险要,境内林木茂密,山谷幽险,有梓桐洞、帮源洞等天然山洞。青溪也是富饶之地,“民物繁伙,有漆楮杉材之饶,富商巨贾多往来”。方腊家有漆园,朝廷设立的造作局“屡酷取之”,方腊心中怨恨但不敢贸然发难。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东南地区“困于朱勔花石纲之扰”,百姓怨恨,人心思乱,“腊因民不忍,阴聚贫乏游手之徒,以朱勔为名,遂作乱。”
  史料还记载,方腊信奉摩尼教,宣和二年十月,他积极联络青溪一带的摩尼教徒,准备起义。他们的秘密活动被方有常发觉,并向县官告发,方腊发现事泄,遂杀死告发者。十月初九,方腊集合众人在漆园誓师,宣布起义。
  誓师会上分析天下形势
  在誓师会上,方腊慷慨激昂地说:“天下国家,本同一理,今有子弟耕织,终岁劳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靡荡之;稍不如意,则鞭笞酷虐,至死弗恤,于汝甘乎?”众人皆曰:“不能!”方腊接着说:“靡荡之余,又悉举而奉之仇雠。仇雠赖我之资益以富实,反见侵侮,则使子弟应之。子弟力弗能支,则谴责无所不至。然岁奉仇雠之物初不以侵侮废也,于汝安乎?”众人皆曰:“安有此理!”
  方腊流着眼泪说:“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夫天生烝民,树之司牧,本以养民也,乃暴虐如是!天人之心,能无愠乎?且声色、狗马、土木、祷祠、甲兵、花石靡费之外,岁赂西北二虏(指辽、金二国)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赤子膏血也。二虏得此,益轻中国,岁岁侵扰不已。朝廷奉之不敢废,宰相以为安边之长策也。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诸君以为何如?”众人愤愤不平地说:“惟命(听从您的吩咐)!”
  方腊见群情激愤,便号召大家揭竿而起,他说:“三十年来,元老旧臣贬死殆尽,当轴者皆龌龊邪佞之徒,但知以声色土木淫蛊上心耳,朝廷大政事一切弗恤也。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之忧,尤所弗堪。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守臣闻之,固将招徕商议,未便申奏。我以计縻之,延滞一两月,江南列郡可一鼓下也。朝廷得报,亦未能决策发兵,计其迁延集议,亦须月余;调集兵食,非半年不可,是我起兵已首尾期年矣。此时当已大定,无足虑也。况西北二虏岁币百万,朝廷军国经费十万,多出东南。我既据有江表,必将酷取于中原,中原不堪,必生内变。二虏闻之,亦将乘机而入。腹背受敌,虽有伊、吕,不能为之谋也。我但划江而守,轻徭薄赋,以宽民力,四方孰不敛祍来朝?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不然,徒死于贪吏耳,诸君其筹之!”众人异口同声地说:“善!”
  第二天,方腊部署其众千余人,以诛贪官朱勔为名,在青溪碣村发动起义。方腊起义的消息传开后,青溪县的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队伍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十一月初,方腊建立自己的政权,他自号“圣公”,建元“永乐”,置官吏将帅,级别分为六等,以各种颜色的巾饰为别。十一月底,起义军在青溪息坑(今浙江淳安西)击败两浙路常驻宋军数千人,杀将官蔡遵等人,乘胜攻占青溪县。
  由节节胜利变节节败退
  十二月戊辰日,起义军攻陷睦州,杀官兵千人,占据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十二月丙戌日,方腊挥师向西,攻克歙州(今安徽歙县),宋将郭师中战死。婺源、绩溪、祁门、黟县官吏闻风而逃。起义军随后攻克富阳、新城,进逼江南重镇杭州。杭州是两浙路的首府,又是造作局所在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杭州知州赵震见起义军队伍浩浩荡荡,弃城逃走,起义军进入杭州后杀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和廉访使赵约。
  积怨已久的群众见官就杀,“必断脔支体,探其肺肠,或熬以膏油,丛镝乱射。”又发掘蔡京祖父坟墓,暴露其骸骨。
  节节胜利的起义军获得广大民众的拥护和响应,兰溪灵山的朱言、吴邦,剡县的裘日新,仙居县的吕师囊,方岩山的陈十四,苏州的石生,归安县的陆行儿等也揭竿而起,响应方腊起义。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初,起义军又攻克婺州、衢州、旌德、处州等地。短短几个月时间,起义军就占领了六州五十二县,起义军人数已在百万以上。
  起义军势如破竹,东南大震。淮南发运使陈遘上疏称情况危急,求朝廷派兵增援。宋徽宗“得疏大惊”,急忙撤销造作局和停运“花石纲”,罢黜朱勔官职,企图安抚民心。同时任命谭稹为两浙制置使,童贯为江淮荆浙宣抚使,调集禁军和秦晋蕃汉兵十五万,水陆并进镇压起义军,宣和三年二月,宋徽宗下诏“招抚方腊”,被方腊拒绝。
  童贯率领的十五万军队是北宋精锐部队,宋军渡江后兵分两路,由王禀、刘镇等率领,一路直趋杭州,一路杀向歙州。宣和三年正月,方腊派大将方七佛率众六万进攻秀州(今嘉兴),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固守,不久宋军援兵赶到,大败起义军。起义军攻不下秀州,杭州便失去屏障。二月,宋军包围杭州,方腊亲自指挥抵抗,由于城中缺粮,起义军被迫撤出杭州。三月,方腊率起义军再次进攻杭州,在城外被王禀打败。杭州失守,形势急转直下,义军从节节胜利变成节节败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方腊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最后退守帮源洞。此时起义军尚有二十万人,但战斗力大大下降,“与官兵力战而败。”
  宣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宋军包围帮源洞。方腊在石洞中躲藏起来,由于石洞极为隐蔽,官军“莫知所入”。这时,在宋军中任裨将的韩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便率骁勇进入方腊所藏洞中,格杀数十人。四月二十七日,方腊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俘,藏匿在洞中的七万起义军被杀,方七佛等人逃走。方腊等人被押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方腊“伏诛”。虽然起义军领袖方腊被俘,但剩下的起义军继续转战浙东各地,与官军一直战斗到次年三月。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至此才落下帷幕。
  成败分析
  错误判断形势
  低估宋军实力
  方腊是有理想、有智慧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他的家乡睦州,在唐朝曾发生过农民起义。宋史称:“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陈硕真反,自称文佳皇帝。故其地相传有天子基,万年楼。腊益得凭籍以自信。”史籍还记载:“初,方腊生而数有妖异。一日临溪顾影,自见其冠服如王者,由此自负,遂托左道以惑众。”
  所谓“左道”是指方腊信奉的摩尼教。摩尼教为波斯人摩尼所创,又称明教,流行于中亚及地中海沿岸,该教的教义是:宇宙间有明和暗两种力量的斗争,在天地未分的“初际”,明暗各殊,势均力敌;“中际”暗来侵明;“后际”明暗各复本位。现时处于“中际”,人应助明斗暗。该教主张人人平等,不分高下。要求教徒不茹荤,不饮酒,白衣白冠,死则裸葬。
  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波斯人拂多诞把摩尼教的《二宗经》传入中国。唐以后,摩尼教主要在江淮一带流传,方腊居住的浙西地区,在宋代是摩尼教的活动中心。方腊不仅信奉摩尼教,而且还是“魔头”,他发展和吸收了大批信徒,这些信徒后来都成为起义军的骨干力量。
  在起义前夕,方腊对当时的社会形势作过一番分析判断,他的分析判断有一部分是正确的,有一部分则完全错误。他认为当时朝廷在江南设造作局,大搞“花石纲”,使东南之民不堪忍受,人心思乱,只要揭竿而起,民众必然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这个分析非常正确,后来也得到了事实的验证。另外,他还指出,“守臣闻之,固将招徕商议,未便申奏,我以计縻之,延滞一两月,江南列郡可一鼓下也。”这个判断也很准确,方腊发动起义后,各地官员忙于应付,无暇将详情上奏朝廷。直至宣和二年十二月,警奏才上报朝廷,当时北宋朝廷正调集兵力以图北伐,大臣王黼“匿不以闻”。朝廷的无动于衷,使起义军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攻占了一个又一个州县,达到了“一鼓而下江南列郡”的目标。
  然而,方腊认为朝廷从决策到调集兵食“非半年不可”,完全是错误的判断。自陈遘上疏后,朝廷在一个月内就已调集十五万大军开赴前线,打了起义军一个措手不及。北宋的禁军非地方军可比,是宋军的精锐,起义军虽然号称百万,但都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而且各部队分散在各地,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最终被宋军各个击破。
  起义军不能进行持久战,朝廷有足够的经费应付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原也就不可能发生变乱,“二虏”也没那么快乘机入侵,方腊“划江而守”进而“混一天下”的目标就成为空想。
  宋江征讨方腊
  并无历史依据
  一部《水浒》让梁山泊英雄流芳千古,也使人们知道北宋历史上曾发生过方腊起义。事实上,宋江起义的规模远不如方腊起义大,历史上的宋江和方腊也没有交过手。
  《水浒》第一百一十回提到,“宋江于奉诏方腊的次日……号令诸军,准备出师。”对于方腊起义,《水浒》的描述与史书记载有所不同。
  《水浒》中是这样描述的:“却说这江南方腊造反已久,积渐而成,不想弄到许大事业。此人原是歙州山中樵夫,因去溪边净手,水中照见自己头戴天平冠,身穿衮龙袍,以此向人说自家有天子福分。因朱勔在吴中征取花石纲,百姓大怨,人人思乱,方腊乘机造反,就清溪县内帮源泉洞中,起造宝殿、内苑、宫阙、睦州、歙州亦各有行宫,仍设文武职台,省院官僚,内相外将,一应大臣。睦州即今时建德,宋改为严州,歙州即今时婺源,宋改为徽州。这方腊直从这里占到润州,今镇江是也。共该八州五十二县……方腊自为国王,独霸一方,非同小可。”
  史书记载的宋江起义,与《水浒》中描述的完全不同,《宋史》和《续资治通鉴》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行。《宋史》记载,宣和三年二月,“淮南盗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转掠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宋徽宗任命张叔夜为海州知州,讨捕宋江。“江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江径趋海滨,劫巨舟十余,载卤获。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宋江并非被朝廷招安投降,而是战败而降,而且张叔夜仅用千人就打败了宋江,凭宋江这点实力,朝廷不可能派他去征讨方腊的百万大军。
  另外,宋江投降是在宣和三年二月,此时方腊节节败退,杭州失守,三月歙州、睦州、忂州等地也相继失守,四月方腊被俘。已占据主动的宋军根本不需要宋江帮忙。
  但史料中也记载了当时有人提议招安宋江,让他征讨方腊。这个人就是亳州知州侯蒙。当宋江“横行河朔”时,侯蒙上书宋徽宗,他说:“江才必过人,不若赦之,使讨方腊以自赎”。宋徽宗没有接纳他的意见,但表扬了侯蒙,说他“居外不忘君”,称赞他是忠臣,并任命侯蒙为“知东平府”,侯蒙此时已68岁,“未赴而卒”。
  由此可见,宋江奉诏征讨方腊只是小说家的虚构,与历史事实毕竟是两码事。

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薛仁貴事迹(614年-683年)

薛禮(614年-683年),字仁貴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太宗唐高宗時期名將。北魏將領薛安都的六世孫,出身於河東薛氏世族。

生平[編輯]

曾祖父薛榮,官至北魏新野、武關二郡太守、都督,封澄城縣公。祖父薛衍北周御伯中大夫。父薛軌,隋朝襄城郡贊治,早喪。仁貴年少貧賤,以耕為業,妻柳氏(民間稱柳金花、柳銀環、柳英環或柳迎春,可能是河東柳氏出身)。
薛仁貴事迹,詳見《舊唐書卷八十七列傳第三十三》,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 》
關於薛仁貴名諱,《舊唐書》《新唐書》列傳中皆未詳載。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薛仁貴名禮,松漠道大總管。」司馬光資治通鑒》曰:「仁貴,安都之六世孫,名禮,以字行。 」
少時貧賤,以種田謀生。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下令遠征高句麗,將軍張士貴招募士兵。薛仁貴欲遷移祖墳,藉此改運。妻柳氏對薛仁貴說:「夫有高世之材,要須遇時乃發。今天子自征遼東,求猛將,此難得之時,君盍圖功名以自顯?富貴還鄉,葬未晚。」薛仁貴應允,遂應募從軍。唐軍攻安地,郎將劉君昂為敵軍圍困,薛仁貴救援劉君昂,斬敵將首級,系在馬鞍上,震懾敵軍,由此知名。
高句麗莫離支淵蓋蘇文手下將領高延壽的20萬大軍救援安市城(今遼寧海城南),唐太宗派遣諸將進擊。薛仁貴自恃驍勇善騎射,欲立奇功,便穿上異於眾人的白色衣甲,手持方天畫戟,腰間別著兩張弓,於萬軍中所向披靡。自此得到太宗賞識,升為游擊將軍、雲泉府果毅,賜馬二匹,絹40匹。太宗征討高句麗回朝後,稱讚薛仁貴道:「朕舊將皆老,欲擢驍勇付閫外事,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皦將。」遷右領軍中郎將,鎮守玄武門。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閏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暴發,大水沖至玄武門,守衛將士盡皆逃散。薛仁貴憤怒道:「安有天子有急,輒敢懼死?」然後冒死登門框向皇宮大呼,警示內宮,高宗因此得以避過災難。不久大水淹沒高宗寢宮,高宗感恩道:「賴得卿呼,方免淪溺,始知有忠臣也。」賜給薛仁貴一匹御馬。
顯慶二年閏月(657年),右屯衛將軍蘇定方進軍西突厥,征討反叛的阿史那賀魯。薛仁貴上疏道:「臣聞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明其為賊,敵乃可伏。今泥熟仗素干,不伏賀魯,為賊所破,虜其妻子。漢兵有於賀魯諸部落得泥熟等家口,將充賤者,宜括取送還,仍加賜賚。即是矜其枉破,使百姓知賀魯是賊,知陛下德澤廣及也。」高宗贊同了他的觀點,釋放泥熟家人,泥熟等感恩,願意跟隨唐軍效命。
顯慶三年(658年),薛仁貴輔助營州都督兼東夷都護程名振經略遼東,在貴端城(位於今遼寧渾河一帶)攻破高句麗,斬首三千餘。
顯慶四年(659年)薛仁貴、梁建方契苾何力等與高句麗大將溫沙多門大戰於橫山(今遼寧遼陽華表山)。薛仁貴匹馬當先,射無虛發,大破敵軍。同月,又在石城大戰高句麗軍。高句麗軍中有一個善射的人,射殺唐軍十餘人。薛仁貴大怒,單騎突擊,生擒善射之人。十二月,又與辛文陵在黑山擊敗契丹,擒獲契丹王阿卜固及諸首領,押送東都洛陽,因功升任左武衛將軍,封河東縣男。
龍朔元年(661年鐵勒犯邊,以薛仁貴為鐵勒道行軍副總管,跟隨鄭仁泰征討鐵勒。出征前,高宗在內殿大宴群臣,對薛仁貴說:「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試以五甲射焉。」於是薛仁貴拉弓射箭,一箭就射穿五甲,高宗大為驚嘆,命人取更加堅固的鎧甲賜給薛仁貴。龍朔二年(662年),回紇九姓十餘萬人憑藉天山(今蒙古杭愛山)有利地形,阻擊唐軍。三月,鐵勒驍騎幾十人前來挑戰,薛仁貴應聲出戰,連發三箭,射死三人,震懾敵軍,鐵勒九姓被迫歸降。鐵勒騷擾唐朝邊境數十年薛仁貴恐有後患,於是坑殺降卒。
之後繼續北進,將鐵勒九部的首領偽葉護三兄弟生擒,從此回紇九姓突厥衰落。軍中將士歌唱道:「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鐵勒有思結、多覽葛等部落原先屯駐天山,鄭仁泰大軍到達後,畏懼唐軍,請求歸降。鄭仁泰不接受歸降,俘獲有思結等部落家屬賞賜軍士,導致這些部落人怨恨而相繼逃遁。有候騎言:「虜輜重畜牧被野,可往取。」鄭仁泰選騎兵一萬四千人,披甲馳馬追擊,越過大漠,至仙萼河,不見敵軍,糧草用盡退兵。在路上,因缺乏糧草,導致「人飢相食」。最後「比入塞,余兵才二十之一,」損失慘重。而薛仁貴也娶部落女子為妾,「多納賕遣」,遭到有司劾奏,唐高宗以功抵過,未加追究。
乾封元年(666年),高句麗莫離支泉蓋蘇文死,長子泉男生繼任莫離支,與其弟泉男建泉男產不和。泉男建自稱莫離支,發兵討伐泉男生。泉男生派兒子泉獻誠唐朝求援。同年六月初七 ,高宗以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領兵救援泉男生,同時以泉獻誠為右武衛將軍,充當嚮導。又以左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前去慰納,而泉男建卻率國人抗拒唐軍,於是高宗又以薛仁貴統兵作為後援。龐同善等抵達新城(今遼寧撫順北高爾山城),夜裡遭到高句麗軍襲擊,薛仁貴率領驍勇軍士救援,斬首百餘級。十月,龐同善等進至金山,被高句麗軍擊敗。形勢危急之時,薛仁貴率兵殺到,將敵軍攔腰截斷,大破敵軍,斬首五萬餘級。乘勝攻克南蘇(今遼寧撫順東蘇子河與渾河交流處)、木底(今遼寧新賓西木奇鎮)、蒼岩(今吉林集安西)等三城,最終成功與泉男生相會。
高宗聽聞金山大捷的消息後,親自下詔書稱讚薛仁貴:「金山大陣,凶黨實繁。卿身先士卒,奮不顧命,左沖右擊,所向無前,諸軍賈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業,全此令名也。」十一月,薛仁貴乘勝領兵二千進攻扶余城(今吉林四平),諸將皆認為兵微將寡,恐難取勝。薛仁貴卻說:「在主將善用耳,不在多也。」於是親自帶頭前進。乾封三年(668年),薛仁貴軍與高句麗軍相遇,薛仁貴率兵奮擊,大破敵軍,斬殺俘獲萬餘人,攻克扶余城。扶余城大捷後,高句麗舉國震驚,「扶余川四十餘城,乘風震懾,一時送款」。之後薛仁貴一路凱歌,與李勣大軍會師於高句麗都城平壤城外。高句麗歸降,唐朝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於平壤安東都護府以統之。詔命薛仁貴率兵二萬人與劉仁軌留守平壤。薛仁貴以功授右威衛大將軍,封平陽郡公,兼檢校安東都護。薛仁貴移至新城,撫養孤兒,贍養老人,治理盜賊,提拔任用高句麗的人才,表彰獎勵品德高尚、行為優異的百姓,一時間高句麗人都非常喜悅,甚至忘卻亡國之痛(「撫孤存老,檢制盜賊,隨才任職,褒崇節義,高麗士眾皆欣然忘亡。」)
咸亨元年(670年),唐朝為了打擊吐蕃和光復吐谷渾,出動五萬大軍護送吐谷渾王還青海,以薛仁貴為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總管。郭待封是名將郭孝恪之子,曾為鄯城鎮守,不甘心屈居薛仁貴之下,經常違抗薛仁貴的節制。唐軍抵達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將要趕往烏海,薛仁貴對郭待封說:「烏海險遠,車行艱澀,若引輜重,將失事機,破賊即回,又煩轉運。彼多瘴氣,無宜久留。大非嶺上足堪置柵,可留二萬人作兩柵,輜重等並留柵內,吾等輕銳倍道,掩其未整,即撲滅之矣。」薛仁貴率軍先行,至河口遇到吐蕃軍,擊破吐蕃軍,斬獲略盡,收穫其牛羊等萬餘頭,回軍至烏海城,以待後援。
郭待封傲慢,不聽從薛仁貴之命,領著糧草輜重等緩緩前行。等郭待封軍進至烏海時,吐蕃二十餘萬大軍來救烏海,進擊郭待封軍,郭待封軍慘敗,軍糧及輜重都被吐蕃軍擄掠而去。薛仁貴只得退軍,屯駐於大非川。吐蕃派出四十餘萬大軍進攻唐軍,唐軍不敵,大敗。薛仁貴無奈,只好與吐蕃大將論欽陵約和,才得以退軍,然而吐谷渾自此淪陷。薛仁貴嘆息道:「今年歲在康午,軍行逆歲,鄧艾所以死於蜀,吾知所以敗也。」因為戰敗,所以薛仁貴被廢為平民。之後,高句麗餘眾反叛,薛仁貴再度被起用,為雞林道總管,經略高句麗故地。上元年間,薛仁貴因為某事被貶,發配象州,遇到大赦,得以回歸。
開耀元年(681年),高宗念及薛仁貴舊功,召見薛仁貴,對他說:「往九成宮遭水,無卿已為魚矣。卿又北伐九姓,東擊高麗,漢北、遼東咸遵聲教者,並卿之力也。卿雖有過,豈可相忘?有人云卿烏海城下自不擊賊,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今西邊不靜,瓜、沙路絕,卿豈可高枕鄉邑,不為朕指揮耶?」以薛仁貴為瓜州長史。不久,授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
永淳元年(682年),突厥阿史德元珍率軍入侵雲州,薛仁貴奉命征討。突厥人問道:「唐將為誰?」唐軍回答:「薛仁貴。」突厥人道:「吾聞薛將軍流象州死矣,安得復生?」薛仁貴脫掉兜鍪,突厥人見到薛仁貴還活著,相顧失色,「下馬羅拜,稍稍遁去」。薛仁貴乘機進攻,大破突厥軍,斬首萬級,獲生口三萬(《舊唐書》:獲生口兩萬餘人),駝馬牛羊三萬餘頭,取得雲州大捷。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貴病逝,享年七十歲。身故後,朝廷追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還特別製造靈輿,護送遺體歸還故里。
史書評價:「仁貴驍悍壯勇,為一時之傑,至忠大略,勃然有立。噫,待封不協,以敗全略。孔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上加明命,竟致立功,知臣者君,信哉!」

子孫[編輯]

薛仁貴長子薛訥亦是唐朝大將,也是《說唐演義》人物薛丁山的原型。另有四子:薛慎惑,官至司禮主簿、薛楚卿薛楚珍薛楚玉
薛訥字慎言,唐玄宗時大破突厥,復封平陽郡公(薛仁貴封平陽郡公),諡號昭定,年七十二卒。《新唐書》說他:「性沉勇寡言,其用兵,臨大敵益壯。」
薛楚玉字瑤,唐玄宗開元中為范陽節度使,以不稱職而被削官。《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薛楚玉,官至左羽林將軍,封汾陰縣伯。
薛嵩,薛楚玉之子。膂力過人,不治生產,少年時誤入歧途跟隨安史叛軍,後歸唐,為昭義軍節度使,封高平郡王,後改封平陽郡王。生平喜好蹴鞠,大曆七年卒,贈太保
薛曨(《舊唐書》作薛崿),薛嵩之弟。大曆七年繼承兄長薛嵩節度使位,但在大曆十年,被部將裴志清所逐,將兵馬歸田承嗣,逃到洺州。後入朝請罪,唐朝廷免其罪,將其地一分為三,以薛嵩族子薛擇為相州刺史,薛雄薛慎惑之孫,薛光之子)為衛州刺史,薛堅薛訥之孫,薛直之子)為洺州刺史。田承嗣引誘薛雄造反,薛雄不從,被田承嗣派去的刺客殺害了。
薛平,字坦途,薛嵩之子。以司徒致仕,封魏國公,年八十卒,贈太傅
薛從,字順之,薛平之子。官終左領軍衛上將軍,贈工部尚書,與父親同為一時之名臣。

民間小說[編輯]

薛仁貴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元代戲劇家張國賓寫《薛仁貴衣錦還鄉》雜劇。清代無名氏著有通俗小說《薛仁貴征東》(《唐薛家府傳》)。

著作[編輯]

  • 《舊唐書‧經籍志》著錄「《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薛仁貴撰。」
  •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薛仁貴《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

相關戲劇[編輯]

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人生两道坎儿 教你如何越过73 闯过84

 

中国大陆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语:〝 73、84,阎王不叫自己去。〞古代的孔子是73岁去世、而孟子则是84岁去世的,普通百姓在73岁和84岁去世的也不少,似乎这两个坎在人的生命中是难以逾越的,不过一旦逾越过去,就能多活好几年。

那么,能越过73 闯过84秘密是什么呢?
秘密之一巧吃食物
0.618黄金分割:副食6主食4;粗粮6细粮4;植物6动物4。
7成饱:一辈子不得胃病,吃8成饱最多了,若吃10成饱,那2成没有用,是废物,是致病的元凶。
挑选食物并研究其科学的食法:
番茄炒鸡蛋最值钱,还有蕃茄汤,番茄鸡蛋汤,生吃番茄不抗癌。
吃大蒜,必须先把它切成片,一片一片的薄片放在空气里15分钟,它跟氧气结合以后产生大蒜素。大蒜本身不抗癌,大蒜素才抗癌之王。
黑木耳可使血不粘稠,吃阿司匹林的后果是眼底出血。
花生皮没有营养,它只能治血凝片,提高血小板,止血用的。
花粉是植物的精子,它孕育着生命,营养最丰富,在植物里是最好的东西。不过,花粉必须具备这三条才能用:处理、消毒、脱敏。
巧吃鱼,如果有猪肉又有羊肉,吃羊肉;有羊肉又有鸡肉,吃鸡肉;有鸡有鱼,吃鱼;有鱼有虾,就吃虾。
特别要吃小鱼、小虾,记得要吃全鱼(连头带尾),因为有活性物质,而且活性物质在小鱼、小虾的头部和腹部。
8克螺旋藻就可以维持生命40天,它1克等于1000克各种蔬菜的综合。
辐射对人们的伤害很大,但可以预防:第一喝绿茶,第二吃青菜、萝卜,第三吃螺旋藻,第四吃藻复康。藻复康效果最好。
秘密之二:掌握运动及起居原则
人们往往愿意晨练,但实际上傍晚锻炼最为好,饭后45分钟再运动。老年人的运动以散步方式最佳,每天能坚持走20分钟至一小时,一定会有好效果。
当然睡觉也很主要,睡多长时间为宜,因人而异,每天睡好六至八小时。尤其午夜12点到3点,这3小时是深睡眠。如果这3小时睡好了,第二天起来一定精神焕发。
午睡时间是午饭后半小时,而且最好睡一个小时,通常情况下,睡的太长对身体没有好处。
秘密之三:控制心理状态
保健的第三个里程碑是心理状态问题。如果心理状态不好,等于白吃白炼,人生气血流得就慢,容易得肿瘤。
五个避免生气的方法:一是躲避;二是转移,人家骂你,你去下棋、钓鱼,没听见;三是释放,找知心朋友谈谈,释放出来,要不然搁在心里;四是升华,就是人家越说你,你越好好干;五是控制,这一点很重要。
忍: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难能之理宜停,难处之人宜厚,难处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这四句哲理很深,很有用。
笑:笑一笑,十年少。不是指年龄,是指心态,笑口常开,健康常在。
在以上三原则基础上,如再能多注意主动养生并且重视小病及时治疗,那么你就掌握了长寿的全部秘密,你就会健康长寿!不仅要越过73岁之后,而且更尽力,闯过84岁。
自然赋予人寿命到底多少岁?
中国道家或中医认为,人的天赋的寿命,叫〝天年〞,即自然赋予人的寿命。具体数目是两个甲子,也就是一百二十岁。
平时人们说这个人夭折了, 〝夭了〞就是指这个人没过六十岁(没过天年的一半)。按天年一百二十岁计,打九折,减十二岁,一百零八,这叫〝折〞。
民间有个说法:即人们要〝闯过七十三,越过八十四〞。其实就是说,到了八十四岁,您活到了天年的七折,很多人没过八十四岁这个坎儿。天年打个六折,七十二,就是说我们说虚岁七十三那个折,也是人生的一个要过闯的一重要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