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戰場[編輯]
長江以南[編輯]
6月11日,日軍在海軍支援下登陸攻佔安慶市,這被視為武漢會戰的開端,在長江南岸,中國第9戰區在鄱陽湖以西部署了一個團,另一個團被部署在江西省九江市一帶,日本第11軍的主力沿長江南岸進攻,日軍波田支隊於7月23日在九江市以東登陸,中國軍隊雖然嘗試阻止,但未能阻止日軍第106師團登陸及在7月26日攻佔九江,波田支隊沿長江西進及在8月10日於瑞昌市東北登陸及進攻該城,防守的國民革命軍第3軍在得到第32集團軍的增援下實施阻擊,但是當日軍第9師團加入進攻後,中國軍隊無力再戰及瑞昌終於在8月24日被佔領,第9師團及波田支隊繼續沿長江前進,而第27師團則同時進攻若曦,中國軍隊第30及第18軍團沿瑞昌-箬溪公路及附近地區抵抗,戰況彊持了一個多月,直至10月5日第27師團攻佔箬溪後,日軍轉向東北前進在10月18日攻佔了在湖北省的辛潭鋪及向達之前進。
與此同時,日軍及江上支援艦隊繼續沿江西進及在瑞昌西面遇到中國第31軍及第32集團軍的反抗,當馬當鎮及富金山 (在陽新縣)被攻佔後,中國第2集團軍部署了第6、第56、第75及第98軍連同第30集團軍加強江西地區的防禦,戰役直至10月22日因中國喪失了在陽新縣、達之及在湖北省的其它城鎮才結束,日軍第9師團及波田支隊接近武昌。
萬家嶺[編輯]
8月20日日軍第101師團從湖口縣渡過鄱陽湖增援第106師團,他們突破中國第25軍的防線及攻佔新芝,又與第106師團協同嘗試攻佔德安縣及南昌市,以保障西進日軍的南翼,中國第1集團軍總司令薛岳利用第66軍、第74軍、第4軍、第29軍會同第25軍與日軍在馬當要塞及江西省德安縣以北爆發激戰,戰況陷入僵持狀態。
接近9月底,日軍第106師團以4個團的兵力迂迴至德安縣以西的萬家嶺地區,薛岳命令第4軍、第66軍及第77軍側擊日軍,日軍第27師團試圖增援,但被埋伏在萬家嶺以西百歲街的中國第32軍軍長商震阻擊,10月7日中國軍隊實施最後總攻擊以包圍日軍,激戰持續了三天,全被中國軍隊擊退。
10月10日由於遭到孤立及缺乏補給,日軍第106師團(由於有部分兵力駐守九江,實際參戰人數約1萬3千人)以及前來援救的第101師團,第27師團,第9師團,4個師團遭受重創,而且在武漢會戰中投入的青木、池田、木島、津田,四個旅團,在包圍圈被殲滅;並且喪失指揮作戰能力,所以緊急空投數百名軍官;4個師團最後僅僅約略1500殘部兵力突圍逃出,中國方面史稱萬家嶺大捷。
戰後,西元2000年,日本戰史承認,第101師團、第106師團、第27師團,第9師團,4個師團遭受重創,及其轄屬旅團、聯隊、大、中、小、支隊,確為傷亡慘重、損失極大。神社中,祭拜戰死人數,呈倍數增加,在當時,確是不敢承認,是為穩定社會、安定民眾信心。
長江以北[編輯]
在長江以北,日軍第6師團在7月24日由安慶渡過太湖,突破了中國第31及第68軍的防線,在8月3日攻佔太湖縣、宿松縣及黃梅縣(屬於湖北省),當日軍繼續西進後,中國第5戰區第4集團軍部署兵力在廣濟、湖北及田家鎮以迎擊日軍,第11軍及第68軍被命令在黃梅縣佈置防線,而第21軍、第26軍及第29軍團向南移動以側擊日軍。
中國軍隊在8月28日收復太湖縣及宿松縣城,但第11及第68軍發動的反攻不成功,他們後撤至廣濟連同第26、第86及第55軍抵抗日軍,第4集團軍命令第21軍及第29軍團從黃梅東北側擊日軍,但未能阻止日軍前進,廣濟及武穴先後失陷,日軍之後包圍田家鎮要塞,第4集團軍利用第2軍增援第87軍防守要塞,及以第26、第48及第86軍協同側擊日軍,但是面對擁有強大火力和豐富作戰經驗的日軍遭遇巨大傷亡,日軍在9月29日攻佔田家鎮要塞及繼續西進,於10月24日攻佔黃陂及迫近漢口。
大別山[編輯]
在大別山以北,第五戰區第3集團軍將第51、第19集團軍及第77軍部署在安慶的六安及霍山地區,第71軍防守富金山及固始縣(隸屬河南省)地區,第2軍團在河南省的商城及湖北省的麻城,第27集團軍及第59軍在黃河地區及第17軍團在信陽組織防禦。
8月底日本第2軍分兩路從合肥進攻,南路的第13師團突破了國軍第77軍的防線、攻佔霍山及轉向葉家集,鄰近的第71軍及第2軍團利用已有陣地抵抗,第13師團進攻受阻及要求第16師團增援,9月16日日軍攻佔商城,守軍撤至商城以南地區,依據大別山的戰略據點繼續抵抗,10月24日日軍攻佔麻城。
北路的日軍為第10師團,他們突破了國軍第51軍的防線和在8月28日攻佔六安,9月6日他們攻佔固始縣城及繼續西進,國軍第27集團軍及第59軍集結在黃河地區抵抗,經過十日的激戰,日軍在9月19日渡過黃河,9月21日第10師團擊破國軍第17軍團及第45軍,攻佔廬山,他們繼續西進,但面對國軍在信陽以東發動反天而退回廬山,日本第2軍利用第3師團增援,與第10師團協同進攻信陽,10月6日迂迴到新塘及攻佔平漢鐵路的柳林車站,10月12日日本第2軍攻佔信陽及進至平漢鐵路南面,會同第11軍一同進攻武漢。
廣東作戰[編輯]
由於武漢地區的戰事仍然僵持,中國自國外的戰爭物資仍持續自南方港口輸入,日軍在此時決定抽調3個師的後線部隊對中國的海上生命線施加壓力,故決定以兩棲登陸的方式佔領廣東沿海港口。由於廣東地區的粵軍主力多抽調支援武漢會戰,故佔領的步調出乎各方意料的順利,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廣州地區淪陷。
雖然日軍在各處的攻擊接連告捷,同時完成包圍武漢的行動,但因為廣東的失守讓武漢的戰略地位不再重要,固守亦失去實質意義,為了保全有生實力國民政府決定棄守武漢,日軍在10月26日攻佔武昌及漢口、10月27日攻佔漢陽,日軍完成攻佔武漢三鎮的行動。
化學武器的使用[編輯]
根據吉見義明及星野松野的資料,日本陸軍大臣發出特別命令(rinsanmei)對中國人使用化學武器,[9]在武漢戰役期間,閑院宮載仁親王傳達天皇命令,從1938年8月至10月在375處使用有害氣體,[10]雖然海牙公約第23章、凡爾賽條約第171章及華盛頓條約有關在戰爭中使用潛艇和有害氣體的條款第5章已禁止使用化學武器,而國際聯盟在5月14日的決議亦被日本皇軍採納。[11]
總結[編輯]
經過四個月激戰,國府空軍耗損極大,海軍基本被消滅,日軍成功攻佔武漢,但是國軍大部分主力仍在,日軍被削弱。日本戰前目的是在武漢作最後決戰、以消滅國軍主力及結束戰爭目的未能達到;戰爭爭取到時間成功讓轉移至華中設備以及人員遷移至西南地區,為以後能長期堅持抗戰奠定基礎。日軍在華中發起數次戰役皆無重大斬獲,中國戰場陷入僵持。裕仁決定不再作戰略准進攻,以維持現狀為目的。可以作有限進攻,或讓新兵練習實戰。[12]直至1944年一號作戰前,日軍再沒有大型作戰與武漢會戰規格相同。
畑俊六所率南北兩路日軍艱難的突破50個中國軍攔截,突入武漢外圍,鑒於武漢外圍已無險可守,國民政府以持久戰略考慮放棄武漢,退至重慶。11月2日,表面上風光無限的畑俊六乘軍艦抵達武漢。在武漢會戰前中國有100萬正規軍隊加上200萬地方軍,但是武漢會戰後他還有300萬正規軍隊,不包含地方軍。而日本已經用盡全力,國內只剩一個師團了。人口數大幅度降低,無法支應戰事。戰局不可避免的走向日本最感痛苦的長期消耗戰。
注釋和參考文獻[編輯]
- ^ CHINA: 1931-1945 ISBN 7-5633-5509-X Page 192
- ^ Japanese Imperial Conference, 15 June 1938
- ^ Sino-Japanese Air War 1937-45.
- ^ "Wuhan Diary" February 28, 1938
- ^ (日文) Tenchosetsu — Japanese national holiday (the birthday of the reigning emperor)
- ^ "Wuhan Daily" April 30, 1938.
- ^ Hsu Long-hsuen and Chang Ming-kai, History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1937–1945)
- ^ Ten Worst Floods.
- ^ Dokugasusen Kankei Shiryō II, Kaisetsu, Jūgonen sensō gokuhi shiryōshū, Funi Shuppankan, 1997, pp.25–29.
- ^ Yoshimi and Matsuno, ibid. p.28.
- ^ Herbert Bix, Hirohito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Japan, Perennial, 2001, p.739
- ^ 《日本天皇的陰謀》,頁887。
外部連結[編輯]
- 台灣守備混成旅團=重藤支隊、波田支隊、飯田支隊
- 華夏經緯 武漢會戰
- YAHOO武漢會戰
- 國軍歷史文物館
- 武漢會戰 英文
- -日本登陸作戰 - 長江,1938年的夏天 英文
- 殲滅日軍101.106.師團
- 陽光衛星電視台 紀錄片 國殤 第十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