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1日 星期一

张从文:战友,请帮忙寻找李莹!

 园地耕耘者 一枚园地7 2022-02-12 

mmexport656b91a0f7fb5bee0ff90040342a4c4c_1644667568176.jpeg



张从文|文




主媒的沉默行将冰销一个重大事件。徐州地方接连发出四份通告以后,转业军人的独生女儿李莹失踪25年之本相又成迷团。公众视线被引向云南边远山村,淡忘与徐州铁链女像貌高度相似的李莹。


他们可以声称“领证结婚”却始终不出示结婚照片,也不说出生年月;他们挤牙膏似的在第四份通告中说与普某玛(已去世)的遗物作DNA比对符合母子关系,却不提是否与李莹的母亲和叔叔是否做过比对。总之,这事离李莹远远的。


李莹,你在哪里?!



儿女或姐妹失踪的日子,家人的心分分秒秒都似刀割般刺痛。当年我从部队回乡探亲,正遇妹妹因故走失,顿时觉得太阳发黑,夏天像冬天一样心寒。寻遍城乡,在每一个犄角拐弯处,都期望妹妹像年幼时跟我们捉迷藏那样突然冒出来,笑呵呵一道回家。


我可怜的母亲,长年挑着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那几天扔下她的小餐馆,骑着自行车在湘鄂两地访遍所有亲戚,不眠不食,真的是要疯了……上天眷顾,妹妹在坐长途汽车去鄂北姑妈家时,被好心人收留,又辗转得知了可以通知到我们家的电话。


这样的心悸与无助,人一生千万不要碰着。


但是,只有十二岁的李莹,一个从西藏回四川南充不久的转业军人家庭的独生女儿,于25年前的一个傍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走过学校旁边的长途汽车站,突然失踪了。


六年级小学生,长到1米58的身材,面容姣好,又是那样冰雪聪明,遭遇坏人的结果不敢想像。几天寻不见孩子,全家人就崩溃了,时光永远停在那个夕阳如血的时刻;二十年苦寻无果,爸爸李大忠忧郁成疾,终于含恨离开了人世。


李大忠,1979年入伍,比我当兵晚一年。那一年爆发中越自卫还击战,很多新兵都是紧急应征,最后牺牲在战场上。麻栗坡上葬着959位烈士,现在少有人去祭奠。


李大忠所在的驻藏武警部队,不用开赴前线;我所在的成都空军各个地勤连队,也只派了少数几个人去前线做后勤支援。李大忠要是知道自己的后半辈子会有女儿被拐失踪,遭遇徐州铁链女奴的悲惨人生,他是宁愿冲上前线去死的。

 

李大忠1990年转业,已值当年百万大裁军的尾声。服役12年,按军队规制应该是上尉军衔,连队干部。回四川南充市安排在粮食局工作,大约靠不上地市里的科局级。但妻贤女聪,时有战友聚会,还各自带上自己的孩子,日子过得比较平安。


最早从网上指认徐州铁链女可能是李莹的“蓝色鸢尾花1982”说,自己的父亲跟李莹爸爸是同乡战友,且一同转业。大家眼见他遭此大难,于五年前忧郁离世,惟有长长的叹息!

 

12年军旅生涯造就的血性汉子,擒拿格斗一招锁喉的武术教官,却因为找不到残害女儿的贼人而一腔孤愤,向隅忍泣二十年。


这让人想起1994年建国门事件中的田明建,他本是北京警卫三师十二团一名中尉副连长。因上级领导私拆他的家信,得知他有生二胎计划,便与河南地方计生办联络,强行堕胎,致田妻及7个月的男婴双亡。田明建怒火冲天,携AK47以神枪手之功大开杀戒,在京城中心对峙6000名官兵,留最后一粒子弹自尽。他在枪战中的单手换匣动作,后来成为了美军的教学样板。


据《北京晚报》报道,事件中伊朗驻华大使馆政务秘书优素福·穆罕默德·皮什科纳里与其子不幸中弹身亡。田明建事件或许有多重原因和伤及无辜的罪过,但李大忠完全无辜,事前事后没有半点过激言行,我们倒是希望他能将伤害女儿的贼人一一处死才好。


有一个细节特别叫人心碎,就是李大忠寻找女儿的寻人启事里,提到他曾因为女儿成绩下滑,打过孩子。多少年他都是这么写的,可想而知,他心里对女儿该有多大的歉疚啊!这是一座大山长年压在一个豪气男人的心口上。


其实孩子12岁就猛长到1米58,头部营养跟不上,出现成绩滑坡是极正常的生理表现,我们这一代人在当时哪里懂得这个道理呢!但我相信,孩子被恶人拐带的时候,她一定千万声地呼喊“爸爸!爸爸!”因为爸爸曾经是军人……


一朵娇弱的来不及开放的小花,就这样被黑暗和野蛮践踏了!



有心的网友以专业标准将李莹照片与徐州铁链女奴认真比对,确认眉间距、鼻唇距、鼻形和眼球形等达到90%以上的相似度。但徐州地方连发四份通告,对被害人身份的说法自相矛盾,避而不提李莹。且四份通告自相矛盾、左掩右捂、顾此失彼,表现拙劣至极。


徐州铁链女奴事件,比悲惨世界还悲惨,自媒体沸反盈天,主媒却一齐噤声。我给一些老战友发信息,很多人说不太清楚;知道一点的则说徐州市发了通告;有的则小心看守着自己的嘴巴。


不过,还是有许多人敢于站出来,高度质疑徐州丰县方面的通告。


第一份通告说铁链女奴叫杨某侠,与董志民正常“领证结婚,不存在拐卖行为”。网上一时炸了锅,责问谁的妻子要以铁链锁喉,24年像畜牲一样生八个孩子?谁家主妇要拔光牙齿不给饭食?谁会在寒冬把妻子锁在低矮恶臭的土屋里不给穿棉衣?如果不是拐卖,而是“领证结婚”的本地人,为什么不叫娘家人出来证实一下?她早在1998年领证结婚,按年龄推算还是未成年人,怎么办的结婚证?


各种疑问如潮水汹涌,于是第二份灭火通告发出,称8个孩子的母亲是流浪过来的,精神有问题,被董志民的父亲收养而与其结婚,只不过结婚的时候审核不严。真的越描越黑,民众早知道丰县一带是拐卖妇女的重灾区,通告说杨某侠原来就有精神病,这恰恰触碰了法律红线:强奸!


民愤滔滔之下,徐州市委市政府与丰县组成联合调查组,发出第三份通告,称铁链女奴是云南福贡县亚谷村的小花梅(杨某侠这名字是董志民给起的),被同村桑姓女子带至江苏。直至第四份通告,版本都不同。有网友说:“我连它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信!”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同村桑某某,嫁到江苏,又带小花梅到江苏,然后走失等诸般魔幻情节。云南福贡县离江苏东海县3000多公里,桑某某有什么样的人脉,在上世纪90年代能堂而皇之地嫁过来?用常识就能肯定地说,她是被拐卖来的。


小花梅家与桑某某是什么关系,竟可以将女儿以命相托?然后就走失了,也不报警,也不告知家人。一个大活人是件破衣服,可以随便往垃圾筒里一扔吗?这是不是拐卖案件中常见的,受害人反过来参与新的拐卖?


20年了,桑某某既然没有告知任何人,丰县警方是怎么知道此事,并找到桑某某的?所以网友认为,这个小花梅可能的确是另一桩拐卖案件,被拿来捂住铁链女奴这件事。


以徐州市一级下派形式的第三份通告,按说应该接近事实一些,但律师郝亚超发微博说,徐州2月7日有关“铁链女”的调查报告“推理错误、避重就轻、结论不能成立。”网友看到这样严重的上下包庇,更是一片唾骂。


于是,联合调查组又推出第四份通告,称董志民涉嫌非法拘禁罪,桑某妞、时某忠涉嫌拐卖妇女罪,均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样连续自掴其嘴的官文真是少见,我们从中悟出,他们原来想撇清拐卖的红线失守了,就努力隔离与李莹的关系,因为这里面有更大的是非。


一方面,这个案件实在太恶劣,二十多年的强暴、虐待和团伙作案,不仅村、镇干部,还有网友指出拐卖头目姚战峰、姚战杰兄弟的网络成员,以及所倚靠的背景都会被揪出来。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一个神经病女人,他们肯下这样的深水吗?或者说徐州地方有这样的能力吗?


另一方面,调查组无视网上疯传的李莹与铁链女奴的对照图片,更不提与四川警方的合作,只是如网所友说,单方面私下里通知李莹母亲DNA比对不相符。

mmexport106f347cfd69d5bdacf403b86a631795_1644667578460.png




由此我们知道,这可能是一个精心安排,因为一个转业军人的孩子遭遇此等非人境遇,可能在全国退伍军人中掀起多大波澜,是不可想象的。


假定他们很人性地把徐州铁链女奴与李莹母亲安排见面,或者公开在第三方监督下做DNA比对,想想通过网络围观的会是什么样的社会力量?他们肯定吓得尿裤子。比对的结果,如果正相符合,那就引爆了一颗社会化的原子弹;如果不相符合,那李莹在哪里?全国有多少个李莹?!



李莹母亲已通过网友发声,要求重新做DNA比对,条件是公开的有第三方监督,并要求公示通告中提到的“结婚证”照片。

mmexportf4a877881955cca16bc5347ac44e000b_1644668282977.jpeg



李莹的叔叔李大成,也向公安部写信,称姪女的失踪对家人的打击极其巨大,二十多年来从未放弃寻找,要求在国家公安部打拐办公室的主持下,重新采集DNA样本,由有公信力的机构进行比对,宣布对比结果。

mmexport6e0129adc803625016f992beeee2b914_1644667673897.jpeg


很显然,这个申请太为难有关部门了,即使为了安抚李大忠亲属而做了重新比对,也很难公布结果。正像李大成所说:“杨某侠极有可能是本人失踪多年的侄女”,一旦验证徐州铁链女奴真的是李莹,那这个社会成本就无比大了。


众所周知,2018年国家成立“退伍军人事务部”以后,回应退伍军人诉求,化解许多军地矛盾,出台诸多新的补助政策,使退伍军人的生活待遇有了进一步提高。


但是,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点可以温饱的现金,我们更需要保障妻子儿女不被拐卖!需要保证自由发声的权利,在我们的儿孙遭遇李大忠的女儿李莹那样的侵害时,可以请求相关政府和法律部门迅速行动予以解救!


现在我们看到的却恰恰相反,许多前往丰县的“救姐姐”行动被迫中止或退出。


那个认为与侄女李莹极其相似的李大成没有去徐州,那个一辈子只生了一个李莹,一辈子只牵挂李莹的妈妈也没有去徐州,他们无法直接通过网络发声,是什么力量阻拦了他们?为什么要阻拦他们?即便铁链女奴确实不是李莹,我相信李莹的妈妈和叔叔也会在最早时间去看看那从人间地狱里被发现的受害者。同病相怜啊!


那么,解决问题的现实办法又有多少呢?只有请全国的转业、复退军人战友们都来关注,都来发声:


李莹,你在哪里?


请还回我们女儿!还回我们女儿!!


【作者简介】张从文,自由撰稿人,曾在成都空军某部服役。一枚园地耕耘者。

一位老兵的呼吁:寻找李莹,告慰战友李大忠的在天之灵!

 涛哥视点 


​​最近,徐州丰县“八孩母亲”事件持续发酵,徐州接连发出四份通告以后,在网上引发舆论热议,掉入了“塔西佗陷阱”。目前,广大网友质疑四份调查报告的公信力,更加怀疑丰县“八孩母亲”是四川南充失踪女孩李莹。不仅仅是从相貌高度相似上,还是徐州四份所谓权威通报的欲盖弥彰,很多重要核心信息以及对李莹亲属的诉求刻意回避上,我们都有理由怀疑,“八孩母亲”事件还未到水落石出的时候,徐州方面必须给大众一个说法。
 

涛哥曾经在部队服役十多年,李莹的父亲李大忠1979年入伍,在西藏武警部队服役12年。虽然我们俩不在同一部队,不是同一时期入伍。但天下军人是一家,当过兵的都是战友。鉴于此,涛哥今天将以一位老兵,李大忠战友的身份写这篇文章,呼吁徐州有关部门回应一位老兵的关切和诉求:

一、公开“八孩母亲”的真实年龄。徐州四次通报中,公布了人贩子和犯罪嫌疑人董某民的实际年龄,却一直没有公开“八孩母亲”的真实年龄,这非常不严谨,作为本次事件的核心人物,为何迟迟不公布她的年龄,难道是欲盖弥彰?战友李大忠的女儿出生于1984年,失踪时12岁,如果还活在世上,应该是38岁。而根据之前网上传出的消息,该村村民说“八孩母亲”来到村里时14岁,会说英语,告诉他们来自四川,姓李。因此,我强烈要求,徐州方面公开“八孩母亲”的真实年龄,并且在第三方机构检测骨龄,邀请媒体和网友、以及李大忠亲友们监督。

图片
图片

 

二、请公布“八孩母亲”1998年与董志明结婚时的照片。徐州丰县的通报声称“领证结婚”,却始终不出示结婚照片,这是为何,在如此重大的舆情下,公布结婚登记照片回应舆论质疑合情合理吧!因为战友李大忠的女儿是1996年失踪,相隔两年时间,人的相貌不会有大的改变,一对比就知道是不是李莹。

三、重新比对“八孩母亲”和李莹母亲DNA。第四份通告中说“八孩母亲”与云南怒江亚谷村已去世的普某玛的遗物作DNA比对符合母子关系,却不提是否与李莹的母亲和叔叔李大成做过比对。总之,这事离李莹远远的。我们已经不再相信徐州自己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了。因此,我呼吁重新采集李莹母亲和“八孩母亲”杨某侠的DNA,并且由第三方或者国际上具有公信力的机构进行比对。并且成立一个由李莹亲属、主流媒体和网络自媒体、律师和专业人士组成的监督团,全程跟踪监督采样、鉴定。排除徐州方面的干扰,做到透明、公开,以获得令人信服的鉴定结论。

四、尽快安排当事人相见,并举行记者见面会。鉴于徐州方面发布的四次通报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缺乏公信力。云南信息报前调查记者郭敏、马萨两人自费到第三份通报中的云南怒江亚谷村进行了实地调查。从调查的结论上看,该村的确有个叫小花梅的人,但全村的知情人,包括亲属看了“八孩母亲”的视频和照片,不能确认就是小花梅。与徐州发布的第三份通报中说的经过照片,口音比对确认是小花梅存在截然相反的说法。我们知道一个人乡音难改,虽然20多年过去了,但是老家的方言应该还是会说,或者是记得的。因此,我强烈要求徐州方面应该尽快安排“八孩母亲”与云南亚谷村的小花梅的舅舅李永元等,还有四川李莹的母亲、李莹的叔叔李大成等见面。只有最亲近的人能辨出亲人的口音和小时候的相貌特征。与此同时召开记者发布会,请媒体、律师、志愿者和网友参与监督。

图片

俗话说:外甥像舅,“裹被女”和李永元更像

 

五、公布董志民邻居“裹被女”的真实信息。就在“八孩母亲”事件曝光后,网络上又曝光了在该村隔壁还有一位疯女人,双腿不能行走,裹着被子在地上跪着生活了二十多年。网络和媒体称之为丰县“裹被女”。网上有传言,“裹被女”才是小花梅,两人被调包了。这个说法目前没得到权威部门证实,但是根据视频中显示,该女子与小花梅的舅舅脸型相似,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裹被女”才是小花梅。而“八孩母亲”长相更像四川南充失踪的李莹,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所以,我强烈要求徐州公开这位“裹被女”信息,以正视听!

徐州的通报上说“合法登记结婚”,却一直不愿公开24年前“八孩母亲”与董志民的结婚照片,不愿公开她的年龄,刻意在通报中回避战友李大忠的女儿李莹,前后矛盾,欲盖弥彰,种种迹象不得不让人怀疑“八孩母亲”与李莹之间的联系。正如网友分析的那样:如果一旦是李莹,这就不是一起普通刑事案件。所以他们即使四次通报前后不一,自己推翻自己,自己打自己脸也刻意不提李莹。

图片

2月7日,战友李大忠的亲弟弟李大成看了徐州丰县“八孩母亲”的照片和视频资料,认为她和侄女李莹相貌高度相似,并当即写下了向警方申请重新采样进行DNA检测的申请书。老兵涛哥看完这份申请书,眼泪直流!李莹的父亲李大忠1979年入伍,在西藏服役12年,他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女儿却在12岁时失踪,李大忠思女心切,郁郁而终,英年早逝。作为一位服役十多年的老兵,和一位女儿的父亲,我能理解战友李大忠的痛。这,对于一名保家卫国、援藏戍边的转业军人来说,其打击是多么的巨大?军人保卫前方,谁来守卫他们的后院?李大忠的弟弟李大成代表亡兄发声,要求请第三方有公信力的机构,重新鉴定比对李莹的DNA,我觉得合情合理。尽管李大忠早已去世,但我相信一个老兵的灵魂,正在天上看着我们,看着我们是善还是恶。

老兵涛哥今年40多岁了,活了40多年,虎年这个春节,我过得最不开心,不是因为这两年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导致收入减少,也不是因为家庭矛盾,而是春节期间徐州丰县“八孩母亲”事件让我无法释怀,特别是看到她与战友李大忠的女儿相貌高度相似,更让我茶不思饭不香,接连写文章拍视频发声,虽然好几篇文章和视频被下架,我也坚持写坚持拍。这段时间,我不关心春晚、不关心男足、不关心冬奥和谷爱凌夺冠,我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的是丰县“八孩母亲”究竟是谁?战友李大忠生前的呼唤:李莹,你在哪里呀?!

作为李大忠的战友,我有责任站出来发声,我强烈呼吁徐州回应我的诉求,直面广大网友的疑问,及时公开调查结果。同时,我也呼吁所有战友都要关注此事,并为此发声,即使“八孩母亲”真的不是李莹,我们也要借此机会让有关部门寻找李大忠的女儿李莹。我们有责任帮他完成生前的心愿,找到他的女儿,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春天是从冬天开始的,冬天即将过去了,我隐约闻到了春的气息,只因为越来越多苏醒的灵魂拒绝沉默!只有所有的人不冷漠、不麻木,这个社会才会更加温暖,每个人一声呼喊,就会汇聚成巨大的力量。今天不为正义站岗,明天就会为邪恶陪葬。每个人向正义靠近一小步,这个社会就能前进一大步,受益的将是我们子孙万代!

老兵涛哥最后向所有坚持正义,不惧风险,坚持为“八孩母亲”发声的网友致以崇高的军礼!我坚信,那条拴在“八孩母亲”脖子上的狗链子,总有一天会变成某些人手腕上的铐子!

一位老兵的呼吁,寻找李莹,告慰战友李大忠的在天之灵(敬请订阅)

转发欢口镇封路通知 叶剑英元帅孙女为“铁链女”发声

 转发欢口镇封路通知 叶剑英孙女为“铁链女”发声

江苏省所谓调查组成立后,官方加码封杀“铁链女”真相,激化民愤。中共前元帅叶剑英孙女转发欢口镇县道封闭通知,表示不要“强压”而要“解决问题”。

2月21日,星际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静子在微博转发了一张徐州丰县的官方通知。通知称,因“施工需要”,县道301(欢首线)全线封闭至6月30日,禁止车辆通行。通知盖有丰县交通运输局和丰县交警大队的公章。

通知发布时间为2月15日,即江苏省所谓“八孩母调查组”成立的当天。

网传丰县封路通知。

铁链女”所在的董集村,隶属徐州丰县欢口镇。谷歌地图显示,外地车辆要进入欢口镇,大道只有两条。一条是南北方向的G237国道,连接山东省和福建省,途径丰县县城和欢口镇。另一条就是东西方向的县道X301(欢首线)。

此前网传视频和图片显示,董集村四周已被铁皮墙团团围住,只留公安把守的缺口。周边村庄也设置所谓“防疫岗哨”,阻止外人进入。

叶静子在转发封路通知的博文中评论称,丰县的路都给封了,看来当地官方已感受到了舆论压力。她说,“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解决事情的方法,而不是强压之下作秀粉饰太平”。

她还提到,丰县的“铁链女”只是拐卖妇女罪恶的“冰山一角”。

叶静子是叶剑英次子叶选宁之女。其微博直到2月18日才首次提到“铁链女”事件。21日,她又转发了一篇描述另一个拐卖悲剧的博文。

此前中国多所高校的校友都发出联署公开信,要求彻查事件真相。香港的退休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也向北京当局发出公开信,呼吁彻底查处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2022年2月19日 星期六

人生在世,看得穿,又看得远者prevail everywhere.: 你都不知道,刘邦有多恨他的故乡

人生在世,看得穿,又看得远者prevail everywhere.: 你都不知道,刘邦有多恨他的故乡: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刘邦对他这个故乡,几乎是恨之入骨。 因为,他曾经被故乡伤透了心。 《史记·高祖本纪》开篇:“高祖, 沛丰邑 中阳里人。”因为对这句话的解读不同,曾经也引发刘邦故里之争。唐代史家颜师古注:“沛者本秦泗川郡之属县,丰者沛之聚邑耳。”也就是说沛县属秦泗川郡,丰只不过是...

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

进藏先遣连

 进军西藏阿里地区部队的英雄集体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某部第1连,进军西藏阿里地区部队的英雄集体。这个连队由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 藏族等7个民族的136名干部战士组成。

中文名
进藏英雄先遣连
组    成
汉、蒙古、维吾尔、藏族等
位    置
西藏阿里地区

目录

  1. 1 名称来历
  2. 2 历史记载
  3. 3 结语

名称来历

编辑 播报
1950年8月1日,该连在团保卫股长李狄三率领下,从新疆于田的普鲁村出发,克服了高原缺氧、风雪严寒等困难,艰苦跋涉数百公里,翻越终年积雪海拔6420米的昆仑山,到达藏北高原。一路上,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尊重藏族人民风俗习惯,宣传并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受到藏族人民的欢迎。途中李狄三等40人光荣牺牲。1951年 5月28日和后续部队在扎麻芒保会师后,又继续前进,跨越了海拔7615米的冈底斯山的东君拉达坂,8月3日抵达阿里首府噶大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藏北作出了贡献。195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领导机关授予该连“进藏英雄先遣连”称号。 [1] 
1950年5月,为完成解放西藏阿里地区的任务, 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以一团一连为基础,组成由汉、蒙古、回、藏、维吾尔、哈萨克、锡伯等7个民族、共139人的进藏先遣连,从新疆于田出发,以惊人的革命毅力徒步跋涉千里,横跨昆仑山、冈底斯山,胜利进军藏北高原,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和解放西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挺进和驻守藏北的短短一年间,全连共有63名官兵光荣牺牲。为表彰先遣连的功绩,西北军区于1951年1月30 日电令授于该连以“进藏先遣英雄连”荣誉称号,并给全连每个官兵分别荣记一等功。

历史记载

 
豪情壮志冲九霄 冰山千里脚下踩
1950年8月1日,昆仑脚下的新疆于田县普鲁村红旗如林,锣鼓喧天,以团保卫股长李狄三为首的139 名英雄健儿在“八.一”这个光辉节日里誓师出发。 王震司令员和其他前来送行的部队首长,勉励先遣连指战员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把胜利的红旗插上西藏高原!先遣连的指战员们不断振臂高呼:“誓死完成毛主席交给的任务!”“不怕艰难险阻,解放藏族同胞!”“一定把帝国主义势力赶出西藏!”在一片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中,李狄三率领的解放阿里的英雄分队,高举红旗,扬鞭跃马,踏上进军西藏的征途。
从新疆到西藏阿里,中间隔着千里迢迢,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脉,没有公路,就连羊小道也没有。进入昆仑山区,眼前呈现出一座座插入云际的雪山,一条条深不见底的湍涧,冰峰林立,全连凭一张地图和一块指南针,边侦察,边前进。几天艰难的行军,先遣连进到了险峻的赛虎拦姆石峡,只见无际的天空只剩下一条青蓝色的带子,仰起帽檐也望不到石峡的顶峰,被洪水搁置下的乱石横七竖八地塞满了峡底,给人们的行进带来很大困难。
部队在石峡中走着,有时乱石从头上呼啸而过,他们机敏地牵马躲避;有时遇到山洪迅猛倾泄就只好在悬崖底下过夜。到了石峡的中间,最窄处只能勉强通过一人一骑,简直成了一条石缝。战士杨生有在通过这条石缝时,一条腿被锋利的山石划破,待卫生员给上药时挤烂的皮肉已经和棉裤粘在一起了。虽然不是和拿枪的敌人作斗争,但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留下了战士们的血迹。先遣连在这崎岖难行的石峡中走了3天,终于胜利地通过了这条石峡 。
此后越向前行进地势越高,气候越恶劣。“万里晴空瞬时雨,昆仑八月暑偏寒。”虽然是盛暑季节,先遣连同志却早就穿上了冬日的行装,有时还冻得打颤,高险的地势,恶劣的气候,给行军带来的了新的困难。一天,先遣连行进到海拔5500米的库克阿达坂(维吾尔语, 冰峰的意思)脚下,在平原地区长大的指战员们, 前些日子行军就有高山反应,要攀登这座达坂,会有更大的困难。第二天临行前,李狄三对部队进行了动员,他说:“人民战士就要有革命的硬骨头精神,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在战场上不怕掉脑袋,在平时不怕苦和累,我们一定能够胜利翻过达坂,早日解放阿里。”
东方刚刚发白,大队人马就开始了一天的战斗。马队在山上盘旋择路而行,人们同恶劣的气候展开了搏斗。山高路险,空气稀薄,大家的胸口闷得发慌,心脏好像要从口里跳出来似的,头痛得好似要裂开,就是马也张着大嘴喘粗气,部队行进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要做革命的硬骨头!”“争取立功!”“争取入党! ”战斗的口号激励着人们前进。有的人用手绢把头绑住继续行军,有的拉着马尾巴爬山,实在不行的就爬在马上坚持前进。他们的手和脸青筋暴起,皮肤呈现紫色,高山反应严重的人昏迷过去,体质强的同志就背着他们走。李狄三在爬山开始时,还走在部队最前面,由于他年纪较大,过去在战争中曾几次负伤,身体不好,这时,他一边走,一边吐,后来竟然休克过去,年轻的战士乔巴克和周奎棋两人轮流背着他爬过达坂。
翻过达坂后,许多人头昏脑胀,既不能吃,也不想喝,连续4顿饭,全连只吃了40多公斤粮食。炊事班想方设法烧了一顿姜片花椒稀饭,李狄三和几个领导动员大家为了行军,一人喝一碗。不久,先遣连前进到一个叫乱海子的地方,周围地势看来比较平坦,但它的海拔还是在5500米以上。在这里,沸滚的开水不到80℃,面条煮成了面糊糊。睡觉时,天空睛朗朗的,半夜里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半宿工夫,积雪已经没膝深,先遣连的宿营帐篷被埋在雪里,费了好大劲才拉开帐篷的门,他们从积雪中刨出帐篷,冒严寒、踏冰雪,继续前进。
在这种困难情况下,党支部号召大家发扬无产阶级硬骨头精神,依靠集体的智慧战胜雪盲。几名连干部患雪盲虽重,他们睁不开眼看不见路还摸索着和往常一样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召开支委会、骨干会了解部队情况研究下一步工作;深入进行政治动员,到战士中间问寒问暖,鼓舞大家克服困难,同大家一起研究战胜雪盲的办法。在干部的带动下,先遣连的战士,个个顽强机智,班长张选志、战士杨生有等忍着眼痛放马,炊事班协作一致,带病给大家作饭,蒙古族战士坎曼试用雪球擦眼止痛,连里推广了他的办法,果然眼睛红肿的现象有所减轻。
心红手巧的蒙古族战士阿廷芳,为防止雪盲开动脑筋,他想起小时候用马尾编眼罩遮挡雪光的事,于是,他首先编了几个,别人也跟着学,结果自力更生地制造了一批马尾“雪镜”。由于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和全体指战员的努力奋斗,大家眼睛红肿和疼痛有所减轻,党支部决定争取时间继续前进。出发时,他们把马匹分段串起来,由几个眼睛看得见的同志引路,迎着寒风,踏着雪原,浩浩荡荡地走上了新的征途。
踏遍雪原寻藏胞 横眉冷对领主计
8月15日,先遣连翻过了新疆和西藏交界的“界山”,进入藏北高原。但全连官兵心中明白,到了藏北,这并不意味着艰苦行程的走完,而是真正战斗的开始。因为对这里的敌情、社情、风土人情一点都不了解,对这里的气候、地形、道路也不掌握,特别是还没有见到一个藏民,今后要在这远离领导的新区站住脚、扎下根,解放西藏的任务刚刚开始啊。
在李狄三的提议下,先遣连党支部根据新的任务和环境,统一了思想认识,开始四处寻找藏民,进行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但由于藏北人烟稀少,寻找藏民遇到了很大困难。一次,副连长彭清云同志带领一个侦察分队,翻雪山、涉冰河,四处寻找藏民。骆驼蹄子磨出了血,他们用破布包起来,带的干粮吃完了,他们打猎充饥,就这样不停步地在野外跑了15天,也没有见到藏民的影了。其他几个分队也是吃了不少苦,跑了不少路,还是没有找到一户藏民。
后来,终于在一个叫多木的地方发现了两个藏民和四个小孩,彭清云和他的战友,急忙上前和藏民见面,结果使藏民吃了一惊,丢下羊群,慌忙向山上跑去。彭清云知道这是藏民对我们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再往前追赶的。他一面派人将跑散的羊群收拢在一起,一面让乔巴克等几个少数民族战士用维吾尔、蒙古、哈萨克等几种语言向藏民喊话,这时藏民停了下来,朝分队架起了叉子枪,彭清云同志向前走,藏民就向后退;彭清云停下,藏民也停下,就这样,一个上午他们一直保持着一段距离。
李狄三同志接到副连长报告,立即带上翻译飞马前去。他知道由于历代反动政府实行民族压迫政策,造成了民族隔阂,藏民首次见到我军产生恐惧心理是自然的。他们手里拿着枪,万一发生冲突,将会对今后的工作造成不良后果。李狄三赶到现场,看到双方仍然处于对峙状态。便命令部队放下武器,自己带着翻译,手捧哈达,赶着羊群,向牧民走去。牧民见这种不带武器,并无恶意的情景,就收起了叉子枪。藏民从见到我军前前后后的行动,尤其见到面前这个头戴红星的军人的亲切言行,非常激动。
到了藏民的帐篷,同志们拿出花布、方块糖、茶叶送给这户藏民,乔巴克又给藏民做面吃,使这户藏民彻底消除疑惧。李狄三同志和藏民坐在一起,向他们讲述我们就是当年的红军,是为人民服务的军队,今天,毛主席命令我们到这里来解放西藏受压迫的人民。李狄三还详细地向藏族老乡宣传了我党的政策和我军的纪律,虽然他们还不能一下子完全听懂,但共产党、毛主席、解放军这些名字,却深深地印在藏民的脑海里。他们激动地拉拉这个同志的手,摸摸那个同志的红五星,大人小孩都流着泪,不停地说“夏保,亚古都!”(好朋友)
曙光初照藏北高原,藏胞的心窝里升起了红太阳。经过第一次见到藏民以后,“金珠玛米来到藏北”的新闻就渐渐传开,几天之后,先遣连驻地附近又来了一 批藏民,都受到指战员们的热情接待。为了更好地发动群众,先遣连继续向藏北腹地推进,到群众比较多的扎麻芒保地区安营,同时在两水泉和多木两处地方各留一部分同志,继续坚持在当地开展群众工作。
当时,阿里地区的反动头人,听到我军由新疆进入藏北,丢魂落魄,竭力施展阻挠破坏的伎俩。反动头人造谣说:“有一批穷汉人来藏北抢东西,他们是杀生灭教的土匪……”当时的反动地方政府下了三条禁令:不准和解放军接触;不准给解放军卖东西;不准给解放军带路。他们还扬言,一定要把解放军困死在山上。但是,英雄的先遣连指战员们,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纪律严明,秋毫不犯,使广大藏胞啧啧称道:“金珠玛米亚古都!”(解放军好得很)。反动头人妄想把先遣连冻死饿死在山上,然而先遣连的指战员们却在生机勃勃地战斗着,反动政府想把我军同群众分隔离开,然而先遣连一进入藏北就同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先遣连的实际行动和宣传工作,驱散了一股股妖风迷雾,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诡计。这时,反动头人一计失败又施一计,他们一面提出要和先遣连谈判,以探听我军的虚实,进而把先遣连逼走;另一方面又在积极准备以武力对抗。
李狄三和连党支部详细分析了当前的情况,决定一方面做好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准备,一方面利用谈判进行争取上层分子的工作,扩大宣传,教育和团结更多的群众。
阿里噶本政府专门派了秘书才旦彭加和管家扎西才仁,带着几个全副武装的藏兵来到先遣连驻地----离扎麻芒保20多里地的廷空,准备和我军谈判。谈判这天,先遣连副连长彭清云带领一个排留在扎麻芒保,做好战斗准备;连长曹海林带一个排,半夜就赶到廷空地区埋伏在附近山头,以防不测;李狄三同志以部队指挥的身份,带着翻译、通讯员和少数战士参加“谈判”。李狄三来到廷空,见几个身穿清朝服装的藏族官员早就等在那儿,双方见面,互相送过哈达,就在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里开始了“谈判”。
开始,噶本地方代表表现了十足的傲气,蛮横地提出要先遣连撤出阿里地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李狄三同志毫不退让,大义凛然,向他们介绍了当时国内外形势,表达了党中央、毛主席对西藏人民的关怀,申述了人民解放军对于解放西藏的坚强决心,指明了噶本政府应该持有的态度,宣传了我党的政策和我军纪律,最后指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妄图阻止解放西藏的阴谋都注定要失败的。李狄三义正词严,噶本代表理屈词穷,“谈判”终于达成了协议,噶本政府承认人民解放军进驻扎麻芒保地方。从而为和平解放西藏阿里奠定了基础。
“谈判”过后不几天,才旦彭加又来到扎麻芒保,提出和先遣连“友谊比枪法”,想进一步探测我军的实力。先遣连识破了他的阴谋,将计就计组织先遣连指战员整齐地站在比赛场上,全军有名的特级战斗英雄、副连长彭清云同志打了几种姿势的步枪射击,机枪手甘玉兆又打了重机枪点射表演,每次枪声响过,靶子应声而倒,赢得了藏胞的一片热烈喝彩。才旦彭加带来的毫无军事素养的藏兵摆开架势打了一阵枪,他们平时专以欺压百姓为能事,今日比赛,子弹出膛,不知去向,引起群众一阵嘲笑。
李狄三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灭敌人的威风,大长我军的志气。他命令炮手们表演六零炮射击,只听炮声隆隆,远处被指定为目标的石堆,被炸得乱石飞溅。第一次见到炮的藏民,看到这种情形,热烈欢呼,掌声不止,就连参加打靶的藏兵,也都吐舌惊叹。这时,李狄三同志跳上旁边的土坎高处,大声向群众说:“藏族同胞们!我们人民解放军是为人民服务的队伍,是所向无敌的,我们是能够对付任何反抗、破坏西藏解放事业的敌人的。”
李狄三还详细地向群众宣传了毛主席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宣传了我党的民族政策和我军的宗旨及纪律,重申了解放西藏,保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
改则地区的牧民,有一部分过去是由西康、青海等地朝山拜神来到阿里,因路途遥远不能返回在改则落户的,他们早就听说过红军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解放穷苦人民的队伍。今天,他们亲眼看到当年的红军来到了藏北,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心中十分高兴。
红星融化千秋雪 战胜饥寒备战忙
藏北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山顶上的积雪常年不化,冬天来得特别早。10月份的时节,已经是寒风劲吹,大雪飘扬了,直到翌年四五月份还有冰雹、大雪。漫长的冬季,给先遣连的后方供应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新疆各族人民为了支援先遣连解放西藏的斗争,组织有10000多头毛驴的9个运输大队,给先遣连运送粮食和军需物资。因为路途遥远,道路艰险,牲口不能驮得太多,而且在往返一次两个月的时间里,驮运的粮食要被运输队吃掉一半,加上大量牲口在途中累垮,这样送到藏北的粮食,比起需要就差得很远。先遣连进驻扎麻芒保后,接连下了好几天的大雪,积雪填平了沟沟壑壑,这就是说冬季封山的时节已到,运输队再也过不来了。
漫天大雪纷纷扬扬,山封了,路断了,到来年四五月解冻之前新疆不可能再为连队运送什么物资了,所存的粮食,就是节约使用也只能维持两个月,况且大部分还存放在150多公里外的两水泉地方;行军所带的几顶帐篷,早已破烂,天寒地冻,部队连个住房也没有;这里的敌情社情都 非常复杂,什么情况都可能碰到……许多工作等着先遣连去做,许多困难摆在面前,今后完全要靠连队自力更生去解决。
一个过冬备战热潮开始了。
首先从挖工事开始。他们知道在这个新的地区,敌我斗争更为复杂,只有随时做好战斗准备,顶住敌人的进攻,才能有力地开展其他工作。于是他们不顾高山反应和几千里跋涉的疲劳,苦干巧干,顽强战斗,经过一个多月的辛勤劳动,修成了40多个掩体,挖出了200 多米长的蛇形交通壕,在驻地东西和东南角砌垒了2.5米高的碉堡, 这些工事互相连通和“营房”结合在一起,使全连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
修完工事,先遣连就着手盖房子。可是,在整个改则地区找不到一棵成形的树木,李狄三和党支部集中了群众的意见,决定挖地窝子。藏北高原的11月,气温已冷到零下40多度,大地冻结1米多,十字镐挖下去, 在冰冻的地面上只能砸出一个白点子,许多同志震裂了虎口,鲜血直流,工程进度很慢。党支部及时召开“诸葛亮会议”,最后认为“用火烤地,边挖边烤”的意见是可行的。于是他们组织一部分人外出拾牛粪、打柴禾,堆在工程地段上生火烘烤,烤化一点挖一点,从而提高了功效,加快了进度。先遣连所带来的工具──诸如十字镐、圆锹、钢钎之类,在一路行军、修筑工事中,已经磨残了,而且大部分把子都坏了,他们就用帐篷杆做把子,有的干脆用野牛羊角作工具。终于一个个地窝子宣告竣工。这些地窝子,在以后漫长的艰苦岁月里,为英雄连抗严寒,御风雪,起了很大作用。
在修好工事、建完营房之后,先遣连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打柴储柴战斗。阿里高原几乎没有什么植被,戈壁上稀疏矮小的毛刺成了连队取暖做饭的唯一选择,为了打柴,坚硬的毛刺扎破了手,撕破了棉衣,他们毫不在意。通讯员王万明,每天去得最晚,背得的也最多,他嫌中午休息回家吃饭耽误时间,每天早上去的时候就带上几个干馕,中午休息时继续打柴,在打柴中,他双手到处都是血口子,风一吹、水一浸痛得钻心,他的棉衣被扯得挂花吊絮,风雪袭来冷得发抖。所有这些,王万明同志都满不在乎,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他们在打柴中发现,这种灌木在太阳未出来前,枝杆受冻变脆,易于攀折,于是,先遣连的同志每天迎着启明星,出发打柴,太阳出来后就集中力量往回背柴,一直干到披着月亮回营房。经过艰苦的劳动,先遣连所打的柴禾在营房场地上堆成了小山。
还在修地窝、打柴禾的同时,连队就组织了一个打猎小组,以便用野兽肉补充粮食的不足。打猎组跃马横枪,狩猎于雪山草原。开始每天总是可以获得几只猎物,几天过后,受惊的野马野羊都跑进雪山深处躲藏起来,稍有动静,它们便跑得无影无踪。猎手们跑过一山又一山,寻找猎物。巴利祥是从小生长在新疆巴仑台山区的蒙古族战士,不仅骑术高、枪法好,而且特别能吃苦。在先遣连打猎时,他每次外出都只穿一件皮大衣,怀揣几个干馕,让别的同志在近的地方,自己跑到深山中,一出去就是十天半月,晚上裹一件大衣,睡石崖,卧雪窝,啃干馕,咽冰雪,从无怨言。巴利祥长期在外翻山越岭吃不好,睡不好,他的脸色变得黄蜡蜡的,面颊也显著地消瘦下来。
李股长和连队其他领导看到这种情况,心疼地劝他休息,可是他坚决不肯,还是照常出去打猎。有一天,他和另外一名战友翻过几座大山打倒了一头野牛,但由于过度劳累,巴利祥几次口吐鲜血,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想的只是完成党交给的任务。野牛太大,运不回去,放在山坡空人返回,又怕被野兽吃掉,于是他们商定,由一个同志回家牵骆驼,巴利祥留下看守。巴利祥怕牛冻僵了不好剥皮,就一个人动手剥皮,还把剥后的肉分成几块,然后一块一块地背下山,一直忙到大半夜。从这以后,巴利祥又是几次口吐鲜血,卧床不起。李股长和连队领导日夜守候在巴利祥身旁,卫生员给他打针吃药进行抢救,但由于病势过重,不几天,巴利祥为了西藏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巴利祥是先遣连在统一祖国大陆、解放阿里战斗中第一个贡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战士。
巴利祥同志虽然永别了他的战友,但他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高贵品质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在巴利祥同志牺牲精神鼓舞下,打猎组的同志化悲痛为力量,擦干眼泪,继续战斗,为全连储备了几万斤野生动物肉,这些肉在连队度过艰苦的岁月里发挥了巨大作用。
先遣连大部分人员驻在扎麻芒保,而运输队在封山前驮来的粮食,全放在150公里外的两水泉,这就是说, 要吃粮食必须先遣连自己组织力量去驮运。从先遣连进驻扎麻芒保的那天起,就有一串长长的驼队往返两水泉----多木----扎麻芒保之间,不管天寒地冻、刮风下雨,叮当、叮当的驼铃声一直是远来近去,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从扎麻芒保到两水泉,途中要翻几座大山,过几条河,特别是要经过危险的十里达坂,冬季里,达坂被一层厚厚的冰雪覆盖着,又陡又滑,运粮队翻越达坂时,就是放慢速度,还是常常有骆驼滑倒滚下沟去。为了防止事故,运粮队员们想了许多办法。起先,在通过达坂时,他们两个人保护一峰骆驼,过后,再返回保护另一峰骆驼,这样既耽误时间又不完全保险。有一次骆驼滑倒,连保护的人也被带到沟下,摔得鼻青脸肿。后来他们想出了在达坂上挖台阶、撒沙子的办法,使驼队安全通过。就这样,过一次达坂,挖一次台阶,铺一次沙子,由于长年累月长期不停地驮运奔跑,骆驼蹄子磨烂了,他们就用兽皮将骆驼蹄子包起来,继续赶路。
后来有的骆驼一卧倒,怎么也拉不起来,他们只得把驮运量减少,这样也就增加了驮运的次数。为了充分发挥驮运能力,达进才领导运输队的同志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不辞辛苦地奔波于驮粮路上。暴风雪袭来,他们将骆驼围成一圈,人躲在骆驼腋下;酷冷奇寒时,他们把手脚放在骆驼的长毛中取暖。包骆驼蹄子的皮革磨穿了一次又一次,人穿的毡筒跑破了一双又一双,从1950年10月至1951年5月这8个月的日子里,他们从未住过一天暖房子,也没有吃过一顿热饭,冷风吹裂了脸庞,手上凝结着沁出的血水。冬去春来,叮当的驼铃声一直响彻在藏北高原的上空。
1950年底,先遣连处在最艰苦的岁月里。
这时候,吃粮的问题突出了,尽管运粮车队的同志以夜继日地由两水泉给多木和扎麻芒保两地赶运着粮食,但因马匹部分倒毙,只靠几峰骆驼来运粮,所以还是不能保证供给。但先遣连的指战员遵照毛主席“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坚决不去地方买粮食。当时,还剩点作马料的包谷,他们就用石头将包谷砸烂做饭,饭做不熟,维吾尔族 战士就修馕坑烧火烤馕。包谷不够吃,他们就用野兽肉来代替,架起一口大锅,清水煮兽肉,有时掺上一点包谷。最初还有一点调料,后来就连盐巴也没有了,他们只能是每人一个馕,一碗清汤肉,天天如此,顿顿一样。由于高山反应,本来就不想吃饭,再加上老是吃这样单调的饭,一些同志一端起碗闻到那股野味,就不由得呕吐起来。就是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先遣连的同志照样执勤站哨,努力为革命工作,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情绪,没有一句怨言。
经过艰苦的行军、侦察、营建和打柴等,战士们的棉衣早已烂完了,鞋底也早已磨穿,想补一下,一没针、二没线、三没有棉花。战斗英雄郝文清想出了用破麻袋缝补衣服的办法,蒙古族战士巴多木提出用羊毛捻线,用羊角做针的办法,受到大家赞扬。他们把羊角放在水里煮软,然后切开磨成骨针,大家就用这种针缝成了麻袋衣服,以后这种衣服破了,就在上边再补,麻袋补麻袋衣服,越补越厚,越补越重,常常是一件衣服有十几斤重。
为了解决穿鞋问题,蒙古族战士教大家做“皮窝子”,剪一块破毡片包在脚上,再割一块野马皮蒙在上面,用野牛筋扎起来,这样的鞋,穿上既轻便,又暖和。
吸烟的同志在没有烟吸的情况下,他们用扎麻花和兔子粪作烟,装进用羊角刻成的烟斗,同志们风趣地说:“这样的烟油性大,又经过消毒,好抽极了”。
为了在艰苦复杂的情况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防止敌人的破坏和捣乱,先遣连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放松警惕性。就是在这艰苦岁月狂风大雪的夜晚,为了换接阵地上5个哨位的哨兵,他们常常是全班出动,手挽手, 迎着风把哨兵送上哨位。高度的敌情观念,顽强的斗争精神,一直激励着先遣连的战士,日日夜夜地守卫着自己的阵地。先遣连同志为了学会高原作战的本领,锻炼出坚强的体质,他们在彭清云的带领下雪地练射击;在李狄三的带领下练爬山。没有训练的手榴弹,他们用兽皮包沙子来代替;没有靶子,他们用石头、骨头来代替。在李狄三的带领下,经过艰苦锻炼,先遣连战士战斗力不断提高。开始,爬上“营房”对面的山包需要两个多小时,后来只要一个来小时就可以迅速占领阵地。艰苦的斗争环境,磨练着先遣连战士的坚强意志;火热的斗争生活,铸成了革命战士的钢筋铁骨!
高山病魔无所惧 乐献青春为人民
春节过后,在祖国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已是春光明媚、万紫千红的季节了,而在蒇北高原上依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此刻,英雄的先遣连面临着一场无情的高山病的严峻考验。
提起这种病,真叫人奇怪,发病初期,猛吃还不觉得饱;但过几天后,也能出奇地耐饿,几天不吃也不觉得饿,这时全身就开始渗黄水,不久病人不吃不喝就到了垂危之中。最初,人们还以为是一种恶性传染病,连队采取了紧急措施,减少活动量、改善伙食、加强对病号的护理,并对生病的同志实行了极其严格的隔离。连队还发动大家大搞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但这些措施都无济于事,病号越来越多,可恶的病魔,张开它那贪婪的大口,夺去了一个又一个英雄战士的生命!
在疾病发作最猖獗的日子里,除了专门护理病号和执勤站哨的同志外,剩下健康的同志已经很少了。这些同志不仅承担了所有的任务,而且还积极为大部队的到来做各项准备工作。生病的同志们看到战友百般忙碌,还要分神照顾自己,心里十分难受。一些病情稍轻的同志,自动组织起来,互相搀扶着,摇摇晃晃地外出打柴禾,他们说:“我们不能干重的就干轻的,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革命出力。”张选志等同志,用肿胀的双手折下枯枝,又十分艰难地把些柴捆绑起来,他们背不动就爬着把柴禾拖回“营房”。虽然他们拖回的柴禾并不多,可是,革命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品德是多么的可贵啊!
在解放战争中屡建战功的共产党员、班长于洪,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一直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他大小便困难,硬是不让别的同志背,而是自己两只手套上鞋一步步地爬出去。于洪同志在临牺牲时对副班长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对不起党,我死后你要把这个班带好,胜利完成毛主席交给的解放西藏的任务……”并拿出仅有的四块银元:“这是我的党费,请交给党……”话还没有说完,就牺牲了。
在先遣连里,李狄三同志年纪最大,体质也比较差,过去战争年代他出入枪林弹雨,身上留下不少伤痕,进藏后日日夜夜地操劳,严重地消耗了他的体力。在巴利祥牺牲的时候,李狄三的脚步就非常的沉重,给巴利祥送葬时,李狄三在平坦的地上摔了几跤。当时别的同志还以为他是为战友的牺牲过度伤心的缘故。从那以后,李狄三同志的腿上裹了一条很长的裹腿,仍然不露声色地和同志们坚持战斗,广泛深入地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想方设法活跃部队的政治生活,向大家讲述红军翻雪山过草地跟随毛主席两万五千里长征时的故事,讲述共产党员硬骨头作风,讲述共产主义的美好远景。
就在他的病已经有显露的时候,他还千方百计地照顾病号,而丝毫没有考虑自己。他把煮肉的油花集中起来,给病号烙油饼;把羊心羊肝切成细丝,亲自给病号做面条;他经常到病号中间去,给病员一口一口地喂饭。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太阳暖和和的,李狄三把病号动员起来,组织连队一起玩“瞎子捉跛子 ”的游戏,为了使大家玩得更有兴趣,他跳进圆圈亲自担任跛子的角色,可是,没过几圈就栽倒在地,大家涌上前去,解开绑腿,发现他的腿已经肿得很粗,裹腿勒进了肉里。
李狄三病得那么严重,他的毅力仍是那么顽强。他把全连同志的疾苦都放在心上,而将自己的病痛抛在一边。党支部做出决定,“限制李股长的行动,强制他休息。”李狄三坐在床上,他用手捻成一根长长的毛绳,然后把毛绳拴到各班,每天,他都笑容满面地出现在战士中。他扶着毛绳去讲课,生动地描述共产党应有的形象;他扶着毛绳去看望大家,身临其境地介绍跟随毛主席在延安大生产的热火朝天的场面;他扶着毛绳到各班去,解释毛主席为刘胡兰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深切含意。
后来,李狄三同志的病情越发严重,他不能扶着毛绳走路了。这个为革命永远闲不住的人,就抓住这个时机整理日记,他不分白天夜晚,一个劲儿地写呀!写呀!写完一本又一本,一直写了厚厚的三四本。在这闪闪发光的本子上,详细记载着先遣连进军以来所收集到的珍贵资料;记载着进军以来所经历的艰险的战斗经过;记录着高原战斗的宝贵经验;记录着革命战士对党的解放事业的赤胆忠心。
李狄三在那不能起床的日子里,还时时刻刻操心着连队建设,每天他都要问谁病轻了?谁病重了?他指示连长要抓紧对敌情的了解,指示副连长为病号改善生活他一次不缺地参加党支部会议,从思想上指导全连的工作。
先遣连同志见李股长病成这样,都想方设法特别关照他,用老乡送来的酥油茶烙油饼给他,可他把油饼分给了其他病员。
春风吹到藏北高原,严冰开始解冻,冰河里已经发出了潺潺的流水声。1951年5月6日,后续部队踏着先遣连走过的道路,开始向藏北挺进。先遣连的同志早就盼望着战友的到来,他们带病为后续部队的到来做准备工作,有的为大部队打柴禾,有的准备介绍情况的提纲,炊事班忙着为大部队准备主副食。
这时候,李狄三的病情更加恶化。几天来,他滴水未饮,粒米未咽,就是这样,每次开支委会,他都要坚持参加,当通过接纳新党员或讨论重大问题表决时,他都要吃力地举起右手,直到检票员算上他这一票时,才将手放下。每当译电员向他报告后续部队挺进的消息时,他都睁大双眼,炯炯有神,尔后嘴角挂着微笑。等候着大部队的到来。
和李狄三一样,全连都是日日想,天天盼,盼望着大部队的到来,生病的同志走不动,就扶的扶,搀的搀,有的爬到附近的山包上,远望着前方,盼望着兄弟部队战友早日到来。
这一天终于盼到了。1951年5月21日, 大部队首先到达两水泉,5月28日,后续部队终于到了扎麻芒保, 先遣连和后续部队胜利会师了!
战友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心里有多少话要讲!激动的泪水挂在笑脸上!
后续部队指挥员知道李股长病势垂危,一下马就焦急的跑到李狄三的地窝子里。这时,李狄三同志勉强地睁开眼,带着激动的心情望着前来看望他的首长和同志们。指挥员向李狄三探下身去亲切地说:“李狄三同志,你已经光荣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已经签字了!部队党委和首长让我向你问好!”这时,李狄三同志吃力地拿起枕头边的笔记本,送到指挥员的手里,他嘴角动了动,脸上挂着微笑,想说什么还没有说出来,就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举红旗英雄向前进 学先烈阿里浴朝阳
1951年5月23日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在北京签字, 为了保证协议的实现与巩固国防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于5月25日颁发训令, 命令先遣连“继续侦察到噶大克的道路”。6月6日,先遣连和后续部队一起召开了继续进军誓师大会,除连长带一部分病情较重的同志留在扎麻芒保,看守辎重物资外,副连长彭清云带领大部分先遣连英雄健儿,高举红旗继续向前挺进。
6月18日, 部队进抵冈底斯山主峰康仁波清峰脚下。康仁波清峰位于普兰县巴格区附近,奇峰插天,险怪万状,顶端终年积雪,山腰云雾缠绕。因这里空气异常稀薄,战马焦急地乱咬乱踢,人的皮肤先变成紫色,后变成绿色,青筋胀起,高山反应特别严重,有的昏迷过去。在李狄三等烈士精神鼓舞下,他们发扬了高度的阶级友爱精神,团结互助、英勇顽强,身体好些的同志主动帮助别的同志,扶的扶、搀的搀,终于胜利地到达达坂顶上。东君拉达坂山势陡峭,如果说往上爬是万分艰难的话,那么,下山就是更加艰险了。山陡冰滑,不能行走,他们就给屁股上绑一块毡片坐着滑下去,有的同志被滑到几丈深的雪坑里,别的同志用绳子把他拉上来,又继续前进。就这样,他们终于在千古无人通过的东君拉达坂上踏出了一条路。就在翻越冈底斯山的战斗中,先遣连又有几位战友为解放西藏的伟大事业献出了他们的生命。
6月29日,先遣连进驻普兰宗,接着挥师北上, 8月3日胜利地挺进阿里首府噶大克,终于把胜利的红旗插遍了整个阿里,出色地完成了毛主席交给的光荣任务。
而此时,帝国主义及其内外反动派,也正想尽千方百计阻挠和破坏西藏和平解放的实现。还在大部队继续挺进的时候,从新疆、青海等地逃窜到阿里地区的地主土匪武装,在匪首哈力伯克带领下,对藏民烧杀抢掠,残酷践踏。
驻守在扎麻芒保的英雄战士,根据毛主席训令指示,早就森严壁垒,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当他们得悉叛匪的罪行后,在连长带领下,积极主动参加剿匪战斗。队伍出发时,一些同志病得连马都骑不上去,但他们牢记自己是人民的武装,不畏艰难,在别的同志帮助下跨上战马,杀向剿匪的战场。
经过四次反复征讨,荡平了匪乱,夺回了几万只牛羊。他们召开群众大会,让藏民认领回自己的牛羊。他们还把土匪从新疆、青海抢来的牛羊,抽出大部分,救济贫苦牧民。粉碎了帝国主义及其反动派的阴谋。
毛主席批评进藏先遣连牺牲太多
1991年,时任南疆军区副军职专职纪委书记的袁国祥受南疆军区委托,在北京两次谒见了该部的老首长、国家副主席王震。两次谈话王震都讲到了进藏先遣连的问题。王震问进藏先遣连究竟牺牲多少人。袁国祥说有一半人牺牲在了阿里高原上。王震老首长摇头叹息:“唉!死人太多了。毛主席还批评过我。”下来以后,袁国祥就找王震的老秘书胡忠问:“怎么先遣连的问题,毛主席还批评过?”胡忠说:“就是,毛主席批评的时候周总理还说了话:‘当时我们不知道阿里是那样恶劣的气候嘛’”。 [2] 

结语


先遣连转战千里,扫平匪乱以后,就立即投入了建设边疆的新战斗。他们自己动手,盖成一排排崭新的房子;他们自制农具,开荒种田,向沙漠要粮,夺得阿里高原上第一个丰收年。他们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同阿里各族人民团结一起,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的伟大征程。
先遣英雄连的红旗,迎风招展,光照四方,她激励着人们奋勇向前,保卫边防、建设边防!
西藏:电影《先遣连》

由西藏自治区纪委、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拍摄的电影《先遣连》3月25日在拉萨正式开机拍摄。
简介:
60年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毛主席“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战略决策,新疆军区决定派一个连的兵力,先期进入西藏阿里地区,执行“侦查情况、发动群众”的先遣任务。1950年8月1日,由汉、回、藏、蒙古、锡伯、维吾尔、哈萨克等7个民族136人的先遣连,在总指挥兼党代表李狄三,连长曹海林等人的带领下,从新疆于阗出发,开始向阿里进军,胜利完成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阿里高原,和平解放阿里3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伟大壮举,用生命和意志谱写了一篇光耀日月的壮丽英雄史诗。  电影《先遣连》的创作拍摄,不仅还原了先烈们为西藏和平解放所做出的不朽贡献,更充分展示了革命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质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贤”的“老西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