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传统:
武汉疫情的时候在云南郑州水灾的时候去西藏
上海封城的时候去海南
大腚一撅,头拱到地里哪能找到东南西北?
今年5月,美国爱荷华州的91岁老人杜安・曼恩通过脸书,发了一则特殊的寻人启事,寻找70年前的日本未婚妻佩吉・山口或者她的家人。想告诉她,当年自己并没有抛弃她,而是另有苦衷。
杜安・曼恩年轻时,曾是一名美国海军。1953~1954年,他作为驻日美军,先后在横须贺基地和东京羽田基地驻扎。
杜安在羽田基地担任海军联络员,但他被允许出入美空军下士的俱乐部。在那里,他结识了俱乐部的衣帽存放员佩吉・山口。
当时,只有会英语、形象好的年轻日本女性才有机会进入美军相关设施内工作,收入比大多数日本人要丰厚。她们一般会给自己起一个英文名字,佩吉就是。
22岁的杜安与佩吉因跳舞而熟悉,进而坠入爱河。经过长达14个月的交往,两人计划结婚。
特殊时代下,美军士兵玩弄日本女性的多,认真走到结婚这一步的少。客观上,两者结婚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敢于坚持真爱的男女也并不罕见。不仅正式结婚,婚后还随丈夫返回美国共同生活,而不是被抛弃在日本。
杜安和佩吉也许是真爱,或者说,在杜安的描述下,是真爱。
就在两人计划结婚时,杜安突然接到返美调令,比原定返美日期提前了两个月。从接到调令到登上飞机出发,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两人没来得及结婚就分开了。
那时,佩吉已经怀孕。
临别前,看着流泪的佩吉,杜安安慰她:别担心,我还有些积蓄,很快就会接你来美国。
抵达美国后,事情朝着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向去了。杜安以为的积蓄,已被父亲花光。他写信跟佩吉说了此事,不过安慰她,会赶紧找工作挣钱,尽快接她过来。
他在一家高速公路建设公司找到工作,每周干六天。和佩吉保持书信往来,但只往来了一个月就中断了。
三个月后,杜安的妹妹交给他一封佩吉写来的信。信上说,孩子已流产,她和一名来自威斯康星州的美军结婚了。
其实,所谓书信中断,并非佩吉没给杜安写信,而是她写来的信全被反对这门婚事的杜安母亲给烧掉了。
信被烧掉了,佩吉的联络方式也没了,这一断联就是70年。
现已91岁的杜安,一生中结过两次婚,有6名子女,18名孙子孙女,还有6名曾孙。
他在脸书上讲述自己与日本未婚妻佩吉的往事,希望找到她或她的家人,告诉她跨越70年的真相:当初,并不是我抛弃你。
杜安不记得佩吉的日语名字叫什么,能提供的线索也仅仅是:她现在大约90岁左右;和出身威斯康星州的美军结婚了;1953~1954年时在羽田基地的空军下士俱乐部工作;当时她住在附近的宿舍里。
以及佩吉的一张照片。
乍听,是一个被时代扼杀爱情的伤感故事。
可细想想,年轻时的杜安・曼恩对他的日本未婚妻真的情比金坚吗?
突然提前两个月返美;积蓄没了,你再等等,我尽快;信都被母亲烧毁了;返美后一个月断联,三个月结束;未婚妻的联络方式没有了……巧合太多,就不像单纯的巧合了。
50年代,别说在东亚,即便是美国本土,未婚先孕的女子将承受怎样的家庭、社会压力?真爱一个人,舍得放她在那里独自面对一切?
也不亲自求证,就相信了她孩子流产已经结婚?真想找她,没有她的地址还有羽田基地的地址,有其他认识的人。
站在佩吉的角度,谈了一年多恋爱的美国大兵,应该对自己是认真的。他说要结婚,她放心把自己交给他。怀孕了,正在期待不久后的婚礼,他突然被提前调回美国。回了美国后,头一个月还有书信,后来她寄去的信全都石沉大海。
那个说要娶自己的男人,跑了。
佩吉也许遇到另一个好心的美国大兵,愿意成为她腹中孩子的父亲;也许咬牙打掉孩子,赌气嫁给另一个美国兵;也许佩吉和成千上万被抛弃掉的“日本女友”一样,生下没有父亲的混血儿,母子俩在白眼冷遇里熬过最艰难的时光。
也许佩吉从头到尾就没写过这封所谓的分手信……
杜安・曼恩老了,想到这桩遗憾70年的往事,要告诉佩吉“当初不是我抛弃你”。
难道期待佩吉感动地回应:70年来我恨错你了。谢谢,原来你是爱我的。
最后,老头心安理得地抹掉人生里“始乱终弃”的道德污渍,这才是他最想要的圆满结局吧。
6月2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前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接受阿联酋半岛电视台采访时大谈核武器的威力,称他不是在用核武“吓唬谁”。这番谈话后,美国取消了梅德韦杰夫儿子的美国签证,驱逐出境,只给48小时
自美国政府宣布制裁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两个女儿玛丽亚·普蒂娜以及叶卡捷琳娜·蒂科霍诺娃起,已经有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妻子和女儿、现任总理米舒斯京、多位俄罗斯能源寡头家人等被欧美政府制裁。一直威胁核战争的梅德韦杰夫也终于赶上趟了,昨日美国政府已经宣布取消梅德韦杰夫儿子的美国签证,并勒令其48小时内离境。
这两父子一直分隔两地,现在终于能够团聚,美国政府也算是帮了个忙。事实上俄罗斯高官后代一直在欧美奢侈地生活着,这些后代们的世界充斥着私人飞机、巴黎豪华公寓、奥地利滑雪度假以及在伦敦和纽约的精英大学上学;他们的父母在欧洲各国首都最高档的大街上拥有黄金地段的房产;他们的社交媒体档案里充斥着设计师设计的礼服和红毯活动。
普京最小的女儿阿尔塔米拉(Altamira)在法国比亚里茨的别墅,围墙上被画满了乌克兰国旗
6月4日,美国通用动力电船公司(General Dynamics Electric Boat)在罗得岛州(Rhode Island)的昆赛特角(Quonset Point)为首艘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潜艇“哥伦比亚号”(SSBN 826)举行了龙骨铺设仪式。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最先进、最安静潜艇。美国海军部长说,哥伦比亚级潜艇将是美国战略威慑的基石。
据美国海军网站报导,美国海军与通用动力电船公司一起,在2007年开始了“哥伦比亚号”的概念设计。哥伦比亚级潜艇每艘将携带16枚导弹。铺设龙骨是船舶建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铺设活动中,该船赞助商的首字母被焊接附在潜艇上的一块板上。
SSBN 826是正在建造的第一艘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潜艇,该级别潜艇计划建造至少12艘,将逐步取代现有的14艘俄亥俄级核弹道导弹潜艇。俄亥俄级潜艇将从2027年开始退役。
美国海军舰队司令部司令达里尔‧考德尔(Daryl Caudle)强调了弹道导弹潜艇作为美军核三位一体中最有生存能力一环的重要性。
考德尔说,这些潜艇会在海面下持续监视,“对那些试图做出不可告人事情的对手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威慑”。
考德尔还谈到“哥伦比亚号”的龙骨铺设是未来确保美国人的自由和生活方式的历史性时刻。
考德尔说,为未来的哥伦比亚号铺设龙骨确实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不仅对无数的设计师、焊工、金属工人、电工和工匠大师来说是如此,他们无与伦比的专业知识、独创力、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将使这个现代奇迹成为现实,而且对未来的水兵来说也是,他们将在哥伦比亚号内“保护我们的国家,阻止战略攻击,并确保我们未来几十年的自由和生活方式”。
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Carlos Del Toro)是龙骨铺设活动的主要发言人,他赞同考德尔的观点,即哥伦比亚级潜艇是美国生产的最大、最有能力和最先进的潜艇。
“正如考德尔上将所详述的,哥伦比亚级将是我们战略威慑的基石,是我们国家安全的最终保证。”德尔托罗说,“我们的战略潜艇占美国部署核武的大约70%。”
德尔托罗继续谈到使美国潜艇力量现代化的必要性,以确保世界的安全和保障。
“潜在的对手知道无声服役(指美国潜艇)此刻正在巡逻,但他们不知道它在哪里,这保护了我们所有人。”德尔托罗说,“数十年来保护我们的俄亥俄级正接近其使用寿命的终点。为了我们水兵的安全和我们世界的安全,我们必须使我们的舰队、我们的核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现代化。”
近几年来,美国一直把对抗中共作为其国家安全政策的核心,两国在技术、人权以及中共在南中国海的军事活动方面都存在冲突。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去年发布了一项内部指令,启动整个国防部的几项主要工作,以更好地应对中共作为美国头号步步逼近的挑战所带来的安全威胁。
哥伦比亚级潜艇是海军的头号采购重点,计划在2027年首次交付。从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潜艇过渡到新的哥伦比亚级将确保美军持续的海基战略威慑进入2080年代。
哥伦比亚级潜艇将是美国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潜艇,长度为560英尺,排水量为20,810吨。它的反应堆在计划的服役期内将不需要进行换料,这使得该舰的运营更具成本效益,并使其部署时间最大化。除了导弹之外,该潜艇还将配备Mk 48型鱼雷,并将具有卓越的声学性能和最先进的传感器,使其成为有史以来能力最强、最安静的潜艇。
美国潜艇执行海军部来自海底领域的任务。除了增强海军的能力外,还将利用海底隐蔽所带来的特殊优势,以实现海军和国家无法实现的作战、威慑和战斗效果。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6月03日讯】6.1之际,中国网络社交媒体上传出一封患儿家长的求救信,指他们的孩子都在接种新冠疫苗后不久就患上了1型糖尿病,如今家长们自发统计的同类病例已超过600例。家长们强烈质疑孩子患病与接种疫苗有关,呼吁政府组织有关专家组对此重新进行鉴定。
这封公开信一开篇即表明,他们是600多名孩子的父母,来自中国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他们的孩子都是在接种新冠疫苗后被确诊患上了1型糖尿病,信中强调“我们以人格、性命担保,我们所说的句句属实”。
根据公开信的内容,在2021年11月前后,全国各地启动了 3-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孩子们就读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均要求学生必须接种疫苗, “老师每天都在群里催打疫苗,有的学校下发通知:不接种不让上学”。
在这些催逼压力下,尽管家长们有所疑虑,最终还是让孩子接种了疫苗。这些孩子大部分接种的是国产的科兴疫苗,打过疫苗后大约一至三个月的时间内,这些孩子开始出现排尿变多、食量大增、身体消瘦、情绪低落等症状,有的孩子身上还会经常瘙痒。当孩子的病症越来越明显后,家长们才意识到问题严重,送医求治,结果被告知孩子属于“酮症酸中毒”,进一步检查后,这些孩子无一例外地确诊为1型糖尿病。
家长们从医生那里得知:相对于普通糖尿病,1型糖尿病更加严重,“简单来说,孩子突然没了胰岛功能,属于胰岛素绝对缺乏”。
公开信写道,“这犹如一个晴天霹雳!我们健康活泼的孩子怎么突然确诊为1型糖尿病了?我们家庭直系亲属乃至整个家族都没有过该病,甚至是中老年人常见的2型糖尿病都没有,没有糖尿病的遗传基因也没有污染性的环境,孩子从小到大,十几年的生长环境一直如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公开信说,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而是一个群体。孩子们平时是健康的,有的孩子在接种疫苗前还接受过体检,而当时检测报告显示血糖的各项标准都是正常的,但是打完疫苗之后就不正常了。
之后,家长们在带孩子求医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发生相同情况的病例,通过在朋友圈、微博与小红书上交流,又发现这种类似的情况相当多,相关的群组中人数甚至已“上千人”,扣除重复参与者后“估计至少有600例”。
信中写道,“思前想后,孩子这期间生活环境、饮食都没有变化,唯一的变量就是打了疫苗,而且就是打完疫苗之后出现的症状”。于是家长们高度怀疑孩子的病症与接种疫苗有直接关系。
有些家长已经向当地疾控中心申请鉴定,但从城市到乡镇的各地疾控中心专家出具多份鉴定结果的结论,无一例外都是“不属于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属于偶合症(偶发症)”。但家长们对这些鉴定提出了质疑。
“我们住过的医院、去过的药店,还有网络社区、各种交流群,大量的1型糖尿病,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感受到这个病与疫苗接种的关联,但是所有专家组给出的鉴定报告都是偶合” 信中写道,“老实说,我们不认可地方这么草率的鉴定结论”。
公开信写道,“现在,我们孩子,每天要四次注射胰岛素,而且需要扎手指、测血糖,是植入皮下检测血糖,日复一日,你能想像吗?”
信中表示,如今这些孩子必须靠药物维系,且需终身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维持血糖,而胰岛素、胰岛素的耗材、频繁测血糖的耗材是“一笔没有尽头的巨额开销”,一般家庭经济是无法长期负担。现在不但孩子们每天都要承受身体上的折磨,无穷无尽的治疗费用也榨干了家庭的积蓄。
家长们提出质疑:其一,按权威统计,我国的糖尿病患者95%都是2型糖尿病,为何现在出现大量的1型糖尿病案例? 其二,1型糖尿病与免疫介导胰腺β细胞破坏导致,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这半年内集体出现“胰腺β细胞破坏”?
最后公开信呼吁:“我们希望国家、希望社会听到我们的声音,知道我们的存在。希望国家组织有关专家组对我们进行重新鉴定”。
“我们向社会各界发出求救,希望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我们不希望孩子一辈子在药物中生活。”
这份公开信还附上了家长们自发统计制作的600多个病案的统计表,罗列了每个孩子的姓名、年龄、性别、接种时间、确诊时间、治疗经过等内容。
这份公开信发出后不久就在微博和微信上被删除,但网友们自发的接力转发使这封信得以保留下来,还传到了海外的网络社交平台上,引发华人网友的热议。
推特用户@tuite48038966发帖指出:“T1DM是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的糖代谢紊乱,部分与基因缺陷有关,虽说多见于孩童,但接种后三天出现的DKA事件理应被定义为严重的非预期的AEFI并及时进行药物流行病学调查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更新说明书并加入黑框警示语,何故上来就说与vax无关?做了多年药物警戒与临床安全性评价没见过如此敷衍行事的。”
公开的资料显示:1型糖尿病,旧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通过免疫介导胰腺β细胞的破坏而导致。
这种疾病的病因,除了常见的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有缺陷以及家族遗传因素外,由于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病毒感染史,而且1型糖尿病的发生往往出现在病毒感染流行之后,许多科学家认为,病毒感染也是诱发这种疾病的原因之一。
而中国科兴等国产新冠疫苗都属于“灭活疫苗”,简单来说就是对真实的病毒进行灭活处理后,按一定剂量注射到人体中,以刺激接种者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