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1日 星期一

宁汉战争1927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宁汉战争
日期1927年10月-11月
地点
结果南京派的新桂系取得决定性胜利
武汉派的唐生智汪精卫战败下野
蒋介石战时暂时下野,战后复出。
参战方

中华民国 南京国民政府

中华民国 武汉国民政府

指挥官与领导者
李宗仁
白崇禧
夏威
程潜
朱培德
唐生智
刘兴
叶开鑫
兵力
约10万约15万
伤亡与损失
不详不详

宁汉战争南京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之间在1927年10月至11月爆发的内战。由于南京和武汉两城简称分别为“宁”及“汉”,故被史学界称为“宁汉战争”。亦因为作战主力部队主要来自南京国民政府内部的新桂系李宗仁部及武汉国民政府内部的唐生智部,所以另称“李唐之战”。

背景[编辑]

在“清党”和“宁汉分裂”之后,武汉国民政府的汪精卫,唐生智等势力,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新桂系势力在政治,军事等多方面展开较量,以便争夺“正统”地位。

当时宁汉双方都在尽力争取在西北已经宣布投向北伐军阵营的原西北军冯玉祥。冯玉祥拥兵20多万,居中调停宁汉双方的分歧,并策动宁汉双方继续北伐。1927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新桂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北上攻入山东境内,驱逐张宗昌孙传芳等北洋军阀。同时,武汉国民政府亦派兵北伐,攻入河南境内。

1927年7月,汉方派出唐生智,程潜张发奎等部队,东进进攻宁方。新桂系迅速以与汉方作战为借口,调动部队回到南京附近,并联络驻军浙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周凤岐部,形成对南京的包围。

随后,李宗仁与程潜部达成协议,相互不攻击,以借此向蒋介石施压。7月15日,汪精卫于武汉实施“和平分共”,驱逐共产党员和部分国民党内左派人士(未公开身份的倾共产党者),共产党自此被迫在全国转入地下活动。宁汉双方的根本政治分歧消失,为宁汉合流打下了基础,但汉方仍然坚持要蒋介石下野 。

8月,奉系军阀张作霖支持张宗昌,孙传芳南下进攻南京。8月6日,蒋介石亲自指挥的徐州战役遭到失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王天培部损失很重,丢失北交通枢纽,军事重镇徐州。宁方腹背受敌,形势危急。蒋介石原定以徐州作战的胜利来对汉方施压,但这一计划失败。此战导致王天培因战败而被枪决。

8月8日,新桂系首领李宗仁通电汉方,要求“整个善后”。蒋介石从徐州回到南京,命令新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布署部队与汉方作战,但遭到白崇禧的公开抗命。蒋介石不得已通电下野。

因蒋介石主动下野,汉方暂时失去“讨伐”的目标。新桂系遂与何应钦布署部队,先迎战北方军阀。

8月底,经过孙军和宁方军队的反复争夺,新桂系和何应钦的第一军在龙潭发动全面反攻,击破南犯的孙传芳主力6万余人。孙传芳只带十余个卫兵北渡长江撤退,南京局势得以稳定。此后孙传芳逐渐淡出政坛。

9月11日,在新桂系的主导下,宁汉双方及多位国民党元老在上海开会,商谈双方联合。新桂系连同国民党内部的“西山会议派”,排斥了汉方的汪精卫,成立了一个由新桂系主导的“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宁汉合流,但汪精卫被迫下野。汪精卫虽然下野,同时仍然联络汉方的唐生智、程潜,反对新桂系。同时还鼓动汉方的张发奎在广州另立中央,以对抗新桂系。此时因张发奎所部南下广东进攻共产党武装,以及程潜部移防湖南,汉方军队几乎尽控制于唐生智之手,加之蒋介石、汪精卫先后下野。宁汉双方的矛盾,已经由宁方蒋介石、汉方汪精卫之间的政治分歧演变成了控制宁方实权的新桂系与控制汉方实权的唐生智之间的政治分歧。

作战经过[编辑]

1927年9月22日,唐生智以“武汉政治分会”的名义,宣布“护党”,公开反对新桂系主导的中央特别委员会。并命令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军刘兴部东进,在当涂与新桂系的第七军夏威部爆发了前哨战。新桂系随之以“中央”名义出兵西进,进攻唐生智。

新桂系政治、军事手段同时使用,动员了谭延闿孙科等人前往武汉与唐生智会谈,但会谈失败。

10月18日,投向南京方面的程潜部国民革命军第六军首先向驻守宣城的第三十六军刘兴部发起进攻,宁汉战争正式爆发。

由于江西的国民革命军朱培德部已经投向宁方,唐生智为防止被宁方军队拦腰截断,主动退出安徽。李宗仁亲自到达安庆指挥前线作战,并宣布唐生智之“十大罪状”。唐生智继续撤退,相继放弃武穴、武汉,退入湖南。唐生智主动通电下野,以观望形势,但同时仍控制其部队在湖南继续对抗南京方面。

此时下野之蒋介石准备与唐生智联合,以打击势力越来越强的新桂系。1928年1月15日,新桂系、程潜等部队从武汉出发,攻入湖南,与唐生智部爆发连场激战。

当程潜部第六军攻占岳州后,叶开鑫部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四军投向唐生智和蒋介石,并从背后突袭第六军,第六军遭受重创,陷入溃乱状态。白崇禧急电武汉,提出两个补救的策略:第一是全军回师攻击叶开鑫部,保卫武汉。第二是不顾叶开鑫,全军突破正面敌军防线,攻取唐生智的总部所在地长沙

当时在武汉的宁方大员李烈钧、谭廷闿、何应钦等都主张使用第一方案,但新桂系首领李宗仁坚持使用第二方案。于是,白崇禧亲自督军南下,连破长沙、衡山衡阳等湖南重镇。唐生智部大败。唐部李品仙叶琪,刘兴,何键等人纷纷通电,表示拥护南京政府,愿意接受南京政府改编。唐生智早前已经下野,在唐军溃败后,被迫前往日本流亡。

宁汉战争以新桂系为主力的南京政府获得完全胜利而告终。

结果及影响[编辑]

在宁汉战争中,最大的获益者是南京方面的新桂系。新桂系在宁汉分裂期间,成功运用政治、军事上的不利形势迫使蒋介石下台。进而通过政治手段组建了受新桂系控制的“中央特别委员会”,同时一并排斥了武汉方面的汪精卫。随后又以中央名义,出兵击败了武汉方面的唐生智,并收编了唐生智在湖南、湖北的部队。此后,湖北湖南成为新桂系的势力范围。新桂系可控制的兵力亦膨胀到约20万。

但是,蒋介石与唐生智、汪精卫等人迅速联合起来,对抗势力越来越大的新桂系。1927年底,蒋介石、汪精卫策动张发奎、黄琪翔于广州另立中央,企图将新桂系的势力驱逐出广东。因当时新桂系正部署与唐生智的作战,未与广州方面爆发冲突。随后虽然新桂系击败了唐生智,但蒋介石却得以借“广州张黄事变”,得以成功复出。

新桂系在宁汉战争中的获胜因素有:

第一:不停的拉拢各方势力,使大批国民党元老,如谭廷闿,孙科,胡汉民等人转而支持南京方面,政治上取得主动。

第二:军事实力占优,南京政府下属有李宗仁,程潜,何应钦等部约六个军,兵力约10万,并有海军和空军助战。同时还有广东李济深,四川杨森等部作为后援,西北军冯玉祥也表态支持南京方面。而唐生智部号称有六七个军的番号,兵力15万,但很多军并不愿受唐生智指挥,如程潜,鲁涤平,朱培德等部在开战前后都分别投向南京政府。唐生智能直接控制的部队不过三四个军。

第三:地缘有利,武汉方面控制的地区为湖北、湖南、江西全境,安徽一部、河南一部。战端一开,朱培德控制之江西、驻守鄂西之鲁涤平都投向南京,武汉四面受敌。而且南京方面控制江南富裕之地,在军费上也远比武汉方面充裕。

宁汉战争使“宁汉合流”的结果得以保证,使国民政府得以维持统一。1928年,国民政府内部蒋介石、新桂系、冯玉祥、阎锡山四大派别联合进行北伐,迅速击败奉系军阀张作霖,使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新桂系也在宁汉战争以及二次北伐中,势力迅速扩张至极盛。

相关人物[编辑]

宁方: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程潜夏威朱培德鲁涤平胡汉民谭延闿孙科李烈钧李济深

汉方:汪精卫唐生智刘兴叶琪李品仙何键叶开鑫

其他:张作霖孙传芳张宗昌张发奎黄琪翔王天培

参见[编辑]

蒋桂战争,1929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蒋桂战争
日期1929年
地点
结果蒋中正取得决定性胜利
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流亡海外
参战方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新桂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黄埔军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粤军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西北军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湘军
提供支持与顾问:
 德意志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中国国民党 李宗仁
中国国民党 白崇禧
中国国民党 黄绍竑
中国国民党 胡宗铎
中国国民党 夏威
中国国民党 陶钧
中国国民党 蒋中正
中国国民党 陈济棠
中国国民党 唐生智
中国国民党 刘峙
中国国民党 张发奎
中国国民党 韩复榘
魏玛共和国 鲍威尔军事顾问) 
魏玛共和国 克礼拜尔军事顾问
兵力
约20万约40万
伤亡与损失
不详不详

蒋桂战争,是在1929年3月至6月期间,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内部,由蒋中正新桂系势力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1]:472

背景[编辑]

1927年底宁汉分裂新桂系以其战功结合政治作为成功的成为国民政府内部的主要派系,对内成功排除武汉政府内政敌汪兆铭,对外则以徐州战役失败的理由结合何应钦等将领,逼退蒋中正在南京政府内的地位。政治以外还透过宁汉战争的军事手段击败两湖地区的军阀领袖唐生智,同时收编了唐生智部队,成功将控制地盘扩大到较为富庶的湖南湖北,新桂系实力大增。但是,蒋随后藉“广州张黄事变”复出,新桂系排除政敌行动短暂受挫,但仍成功掌控北伐前数倍的区域。

1928年,国民政府第二次北伐,蒋、李宗仁新桂系、阎锡山晋系冯玉祥西北系合共兵力40万北上,成功击败奉系,进占华北。张作霖退回东北,遭到日本人暗杀。国民政府胜利,促成东北军首领张学良主动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使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这时,新桂系势力扩张到河北,势力极盛。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之后,四大派别各拥兵数十万,驻军数省地盘。国民政府在蒋中正主导下,以休养生息与战后复员等名义召开“善后编遣会议”,意图裁军。

当时,新桂系得到广州政治分会主席李济深支持,势力迅速扩展到广西湖南湖北和河北山海关天津一带[1]:472。新桂系拥有“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之番号,下辖十六个又六个独立,有兵力20余万。新桂系首领李宗仁担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及武汉政治分会主席。李济深当时控制广东,长期为新桂系之可靠政治盟友,故新桂系实力十分雄厚。而蒋中正第一集团军所属部队有50多万,控制了江南之地,并且,蒋中正身兼中枢首领职位,政治优势十分明显。阎锡山所部第三集团军控制山西,河北北部和两市,亦有兵力20多万。冯玉祥第二集团军控制西北河南等地,兵力达40万。

1929年1月1日,国军编遣委员会成立[2]:18。在1929年初编遣会议上,四大派别都希望本派军队少裁,别派多裁,以谋取最大军政利益。虽然后来的结果是会议破局,但是各派决议为各军应尽快改编为师,四派总和兵力应保持在60万人内,中央政府分配20万人配额,其它派系则维持在10万人左右。各派在善后编遣会议上政治斗争导致矛盾激化,但各派在会后亦陆续按会议决议开始整编部队。

湘案[编辑]

在1928年初,新桂系在控制国民政府后,出于控制湖南之目的,软禁主政湖南之程潜,任命何键鲁涤平等人主持湖南政务。但鲁、何二人不和。1929年2月,鲁涤平暗地投向蒋中正,蒋中正并绕过武汉政治分会接济鲁涤平部大批军械弹药,何键查扣后当即上报李宗仁为主席之武汉政治分会(湖南省由武汉政治分会管辖)。2月21日,新桂系将领夏威胡宗铎叶琪等人大惧,在未得到李宗仁同意,亦未与二号人物白崇禧商讨之前提下,即仓促以武汉政治分会名义发报中央,擅自宣布免去鲁涤平湖南省政府主席本兼各职[1]:472。同日,夏威、叶琪二人率部进军长沙[1]:472,将鲁涤平部缴械。湖南省政府主席鲁涤平被逐[2]:18

李宗仁因担任国民政府中央职务,与家眷常住南京。李宗仁闻讯后,因担心自身安全,迅速离开南京,避居上海公共租界。蒋中正以“违反中央政治会议决议,各地政治分会不得擅自任免辖区内特定人员”为名,调集军队,准备进攻新桂系。

3月,广州政治分会主席李济深北上南京调停蒋桂矛盾,被蒋扣留[1]:472。粤系将领陈济棠陈铭枢所部在广州投蒋[1]:472。粤桂政治联盟被拆散。3月21日,国民政府发表声明,免去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本兼各职,准备武力讨伐新桂系。冯玉祥,阎锡山两派观望形势,态度暧昧。新桂系陷于不利境地。

作战经过[编辑]

蒋桂矛盾激化之后,驻扎河北之新桂系部队由白崇禧指挥。白崇禧原定沿保定津浦路南下徐州,配合湖北桂军东进攻击南京,但其部原多为唐生智旧部。蒋将唐生智从日本接回,并派唐生智赴河北唐山收买其被白崇禧收编之旧部两个师[1]:472。唐生智对旧部之影响,使白崇禧对军队失去控制,幸得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军军长廖磊通知,侥幸逃生,乘船逃离河北。以广西籍士兵为主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军官只得辞职南下,余部被唐生智旧部李品仙收编。蒋桂战争尚未正式爆发,河北桂军已经土崩瓦解。白崇禧乘海轮南下香港,蒋中正命海军截停此海轮,如不尊号令,可将海轮击沉。但消息泄漏,李宗仁委托日本方面派船中途迎接白崇禧护送至香港。李宗仁为保住武汉,于上海电令其第四集团军夏威、陶钧、胡宗铎等三个军在黄陂、武穴一线布布防后,潜回广西组织反蒋[1]:472。而李宗仁、白崇禧因交通原因,均无法返回武汉指挥新桂系部队,黄绍竑留守广西,因粤军态度不明,亦无法北上。新桂系部属实质上进入了各自为战之状态[1]:472

3月28日,蒋令朱培德指挥5个师由江西省九江南昌进占武昌至长沙铁路沿线,切断桂军退路;刘峙指挥5个师又1个旅由安徽省湖北省边境进攻武汉;韩复榘指挥5个师从河南省向武汉进攻[1]:472。3月31日,蒋下达总攻击令[1]:472。随后,被新桂系扶持的湖南省主席何键亦倒向蒋中正。在大军压境的不利情势下,新桂系将领间也因积怨而分裂,胡宗铎陶钧李明瑞俞作柏等人不和。俞作柏与李明瑞接受蒋中正以40万银圆的代价收买,蒋并承诺两人战后将委任广西督办与协办。4月3日,桂军李明瑞所部在花园、孝感倒戈[1]:472。俞作柏、杨腾辉等人与蒋中正接洽后,宣布不参与“内战”,将所属部队沿粤汉铁路撤离。新桂系在武汉周边的防线出现多处缺口,南京政府军趁隙自安徽、江西、河南、宜昌四面进军包围武汉。新桂系被迫放弃武汉,退守湖北西部。同时,李宗仁、白崇禧先后到达香港,自广州西进返回广西,与留守广西之黄绍竑会面。但湖北形势已经不可逆转。

4月11日,国民政府发布《告桂系军队书》,历数新桂系之“罪恶”,并号召桂军士兵放弃抵抗。桂军士兵军心涣散。夏威、陶钧、胡宗铎等部放弃武汉,退向鄂西,在沙市宜昌等地被包围缴械[1]:472。夏威、陶钧、胡宗铎、叶琪等分别与蒋中正接洽,最后分别辞职,出洋。新桂系在湖北之部队被收编。4月25日,蒋下令进攻广西[1]:472。蒋并去信告李宗仁、白崇禧下野出国,黄绍竑可以留任广西,但广西将由李明瑞、俞作柏主政。新桂系认为此条件十分苛刻,不予接受,动员部队准备迎战。

5月5日,新桂系宣布成立“护党救国军”,通电讨伐蒋中正。计划主动出击,先攻取广东。5月15日,北方之冯玉祥提出与新桂系合作讨蒋,出兵进攻蒋中正。但其属下石友三韩复榘等人投向蒋中正,冯玉祥的出兵计划因此受挫。

5月中,新桂系部队兵分两路攻入广东,击败粤军,进抵广州城下。蒋中正调集湘军、黔军、滇军等部攻入广西,牵制桂军。桂军与粤军在白泥地区展开决战。桂军侵粤被击退[2]:18。桂军被迫撤回广西。但同时桂军在桂林柳州一线连连获胜,击败湘军、黔军、滇军等部。同月,湖南何键部由湘南向桂林推进;广东陈济棠部由肇庆攻梧州、贺县;云南龙云部经贵州独山县进占柳州[1]:472

蒋中正迅速调动李明瑞、俞作柏、杨腾辉所部原桂军南下广东,西进进攻广西。因李、俞、杨所部战斗力较强,迅速攻占了梧州,桂平守将韦云淞弃城,桂军至此已无力再战。

桂军三面受敌,败退龙州[1]:472。6月,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三人下野。李宗仁、白崇禧等逃往香港[1]:472、越南西贡海防等地。6月27日,李明瑞所部入南宁。新桂系势力失败,蒋委任李明瑞、俞作柏、杨腾辉主政广西。蒋桂战争结束[1]:472,以蒋中正方面全胜而告终。

结果及影响[编辑]

历时3个月的蒋桂战争以蒋中正胜利而告终。新桂系自宁汉战争和“二次北伐”以来势力不断扩张,至此受到严重打击,丢失全部地盘,包括大本营广西。所有军事实力基本损失殆尽。6月,新桂系三大首领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被迫避居香港[1]:472。此战蒋中正彻底削弱新桂系,尽管李白黄三人在短短半年后重新执掌广西。但新桂系之政治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

新桂系失败,使得冯玉祥、阎锡山两派与蒋中正矛盾加剧,造成随后各派联合反蒋的中原大战

李明瑞、俞作柏、杨腾辉三人主政广西后,因政治面貌左倾,并引入共产党邓小平等在广西活动。于是仅3个月后,蒋中正即出兵广西,驱逐李,俞等人,广西政局陷入混乱,李明瑞等其后与邓小平等共产党在广西建立共产党根据地。以杨腾辉、周祖晃尹承纲为首桂军军官后则重新追随李宗仁。

相关人物[编辑]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