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

宋朝福利制度,幼有所养老有所依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各种的福利制度也是越来越完善,就好比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各种保险金,还有九年义务教育和各种的助学金和奖学金等等这些就是我国的福利制度的一部分。

而说到福利制度,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是现代才有的,其实不然,在我国古代便已经出现了福利制度,虽然那时候的福利制度比不上现如今,没有现在的完善,但福利制度在古代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而提起古代的福利制度,就不得不提到宋朝,因为宋朝建立于960年,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数十个朝代之中福利制度最早也是最完善的。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宋朝可以说是宛若星空中最为璀璨的一个,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亦或是科技都达到了其他朝代无法企及的地步。

所以在宋代时期的福利制度可以说是非常的全面和人性化,不仅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出生到死亡,从妇幼到耋耄之年,都有着十分细致的福利制度,因此生活在宋朝的百姓可以说是比其他朝代百姓幸福不少,那下面我们就来细致的讲解一下宋朝的福利制度。

一、保障幼儿的出生和成长

在宋朝时期(960年1-279年),因为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导致了百姓的贫富差距十分的巨大,富裕的家庭可以说是家财万贯,富甲一方。而贫苦的家庭又是衣不遮体,而对这些贫苦家庭而言,孕育新的生命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因为一旦怀孕,家庭就会失去一份劳动力,而且孕妇也需要大量的营养来孕育新的生命,不仅如此,在新生命诞生后也是同样需要大量的营养来保证新生儿,而贫苦人家 根本没有能力和财力来报纸孕妇和新生儿的营养。

这就有很大的可能会导致新出生的幼儿夭折,就算不夭折也可能会营养不良,而宋朝时期就针对新生儿制定了福利制度,首先是胎儿还没有出生时,如果家庭十分贫苦,没有能力养育新生儿,而孕妇也没有良好的营养来维持身体所需。

而朝廷会针对这类的家庭发放一些补助金,让这些家庭有财力去购买一些补品来保证孕妇能够得到最基本的营养来维持身体的健康,而其次就是针对这类家庭出生的新生儿。如果没有能力抚养,朝廷也会发放一定的补助金来保证新生儿最基本的需要。

虽然这些补助金因为需要补贴的家庭,太多导致每个家庭或者新生儿不会分到太多的补助金,但是对于这类没有能力抚养的家庭来说也相当于是救命稻草一般的重要,而除了这类一些补助,宋朝还设立“慈幼局”来收养在外无家可归的孤儿,就跟今天的福利院差不多的一个性质。

二、老有所养

在社会上,最需要帮助的无异于就是幼儿和老人,而幼儿方面得到保障,在老人方面自然也不会落后,而且宋朝在对于步入耋耄之年的老人的各项福利制度更加完善和让人舒心。

正所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宋朝则是把这一传统实施的极为完美,宋朝有规定,凡是宋朝的居民在步入花甲,也就是六十岁之后,无论是否为孤寡,都可以自己选择是否进入朝廷建造的养老房屋内养老。

不过虽然是只要年纪到了就可以进去,但是古时候的老人受古时候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有家庭或者子女的一般不会进入,只有孤寡老人会选择进入到这类房屋里面养老,而且进入这类房屋不仅是不需要付出任何的代价,相反朝廷还会给老人发放粮食和补助。

所以在这一系列的福利政策之下,宋代的老人可以说是得到的最为完备的照顾,从宋朝时期传下来的一些图画之中可以看出来那时候养老的地方幽静闲逸,环境优美,一些在此养老的老人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脸上笑逐颜开 ,十分舒心。

三、有病可治

宋朝的福利制度不止如此,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病”,这无论在什么朝代或者是什么国家都是大事情,因为生病是避免不了的事情,而在宋朝也是针对这个设立了一个名叫“安济坊”的机构来治疗孤苦贫苦的病人。

“苏文忠公知杭州,以私帑金五十两助官缗,于城中置病坊一所,名‘安乐’,以僧主之,三年医愈千人。”

这安济坊最少是苏轼所建立的,之后才更名为安济坊。在崇宁元年(1102年)朝廷颁布政策在全国设立安济坊,后来到了大观四年(1110年)颁布了完善的“安济法”。

“凡户数达到千户以上的城寨,均要设立安济坊,凡境内有病卧无依之人,均可送入安济坊收治。”——安济法

小结

而在之后,这项政策也是越来越完善,这有很大的功劳就要得益于宋朝时期的福利政策。这宋朝的福利政策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上都是最为完善的存在,甚至超越了前面的汉朝和唐朝。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3yg6og8.html

夏日祭是什么,真实生活中是怎样的?

 看到日本的动画和文学作品里经常提到夏日祭,连不少游戏也有对应的限时活动╮(╯_╰)╭,但是大家穿上浴衣拿着苹果糖去祭典上玩耍的场面实在很难以让城里人想象,或者说更像是乡下的活动,那么日本的夏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形式呢?是大多数人都会参加的活动还是仅是少部分人参与不过有着浓重日本风情的习俗呢?

谢邀,全文阅读三分钟。

记得新海诚《你的名字》里,宫水三叶剪短头发,一身淡蓝浴衣参加的活动么?

她参加的就是非常典型的日本祭,其实“祭”在春夏秋冬都会有,但是夏日祭最为出名。那么夏日祭到底都有什么特色,和动漫里是不是一样呢?我从以下5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下。

  • ✿ 夏日祭小览
  • ✿ 问题:夏日祭都要穿和服吗?
  • ✿ 问题:夏日祭吃什么小吃?
  • ✿ 问题:夏日祭有什么活动?
  • ✿ 问题:花火大会和夏日祭有什么关系?

✿ 夏日祭小览

夏日祭在日语中其实叫【夏祭り】,它和我们听过的花火大会,深川祭这种活动不太一样,并不指一个具体的节日。夏日祭比较宽泛的指夏天中发生节日的总称,它的日期的限制一般是7月开始到八月底这个时间段。

夏日虽难熬,但是日本这个时间段的民俗活动数量也是最多的。整个国家各个县都会举办不同特色的“夏日祭”,日本的祭可以理解为节日活动,你像比较有名的青森ねぶた祭,京都的祇園祭,东京的江戸三大祭,这些活动不仅吸引当地的居民,连世界各地的玩主都云集于此。



✿ 问题:夏日祭都要穿和服吗?

很多动漫题材中的夏日祭男女主角都是身着传统服装的,但这并不是必须的哦,就像过春节咱们可以选择穿唐装,也可以选择穿常服的道理是一样的,随个人心愿就好了。但是日本人还是挺喜欢在夏日祭穿传统服饰的,因为更有过节的感觉。但是这里要指出一个误区,这种衣服跟和服很相似但又不一样,它的名称叫浴衣(ゆかた)。

为什么叫”浴衣“也有点讲头,因为这是过去日本平民洗澡之后穿着的便服。它与复杂昂贵的和服不同,浴衣在功能性上轻便凉爽,价格也便宜,是人们夏天穿着的良好选择。日本传统文化普及年代较广,所以即便是在今时今日,你依然可以在夏天的街道上看到身着浴衣与普通服装混行的景象。

大人服装

每到夏日祭来临,都是女孩子扮美的好时节,届时商场会推出各种各样花纹款式的浴衣供选择。穿浴衣呀要从头到脚都置办起来,女孩子的发型发饰,手提小包,脚下的木屐,甚至是美甲都要一丝不苟,洋溢浓浓夏天的气息。闺蜜们穿上五彩浴衣,走在街上仿佛一条漂亮的风景线。情侣们更是绞尽脑汁,琢磨怎么不露声色的秀一手好恩爱。

小儿服装

夏日祭中的浴衣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它其实面向全年龄层的人群。夏日祭的时候,很多幼儿园小学也会举办自己的庆祝活动,小朋友们就像过万圣节一样,一个个小肉包子会换上应景的新衣服,这些漂亮的小浴衣有些是现成买来的商品,有些妈妈们更是会去布料店挑选图案定制完成。

表演者服装

夏日祭除了四处闲逛的民众外,还有一群活动的重头戏主角,那就是祭典的表演者们。考虑到活动中剧烈的肢体动作表演,所以他们身着的服装并不是浴衣,而是一种叫祭半纏的服装,看起来很像是羽织,但是活动灵活性更强。

祭半纏会根据活动主题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表演者也会在服装上印有自己特色的图案或者家纹。其实这种形态的服饰在现代社会也是经常出现的,日本很多商家在促销的时候也会选择这种很有江户特色的服装。


✿ 问题:夏日祭吃什么小吃?

说到吃必须是我的强项,日本动漫中帅哥美女永远占据主要屏幕,而我的视线总是在他们身后的小吃摊儿上。这一个个红红绿绿的小亭子是不是看着眼熟呢,这些其实是一种叫屋台(やたい)的简易小摊位,由于可以很快搭建的优势,所以日本很多活动中都会出现它们的身影。

日本小吃摊其实卖的吃的跟咱们庙会卖的也真是差不多,但是是和风的。热的食物像是串儿啊,铁板烧啊,炒面,关东煮这些。比起这些硬菜我更喜欢吃点甜甜的小零嘴儿,有什么比在夏夜微风中来一碗人工色素刨冰更惬意呢,这也是很多小朋友的最爱。

除了刨冰,夏日祭的小吃摊儿上还有很多特色代表夏天的零食。浸泡在冰水中的大西瓜,酸酸甜甜的金鱼糖,薄荷味的清凉饮料。这些小东西其实哪里都能买到,但就是出现在夏日祭中显得特别有情调,好像就是为夏天而生似的。

我特别向大家介绍两种经常出现在日本动漫中的日式零食。第一种是チョコバナナ,这其实就是一个香蕉外面淋上巧克力外衣的零食,用一根筷子举着吃。外面是脆脆甜甜的糖衣,除了经典巧克力,还有哈密瓜味儿的,草莓味儿的,内馅是软糯的整根香蕉。做法虽然简单,但是在屋台美食中却是大受欢迎。

还有一种更粗暴的甜食叫りんご飴,一颗完整的苹果包裹在糖衣之中,堪称日本版巨型冰糖葫芦。em......这个吃起来估计需要牙口好。其实不仅是我看着吃着费劲,日本人自己也经常吐槽怎么个吃法,有人出主意说这个其实是要切开的,可谁逛庙会还带把刀呢。你想一个个穿着浴衣美美的小姑娘举着这么一个家伙,凹造型是可以的,但怎么下嘴是个问题。放一张我抓拍的硬汉进食照。

屋台除了卖吃的,还会有各种游艺活动,什么捞金鱼......捞假金鱼......捞彩球......虽然这些活动让我想起一九九几年的社区文化宫,但是你到了那个夜色撩人的场景下,还是非常容易就high起来的。



✿ 问题:夏日祭有什么活动?

咱们从日本动漫里能抬轿子的桥段,一群人举着一个东西也不知道在干嘛。其实这个轿子一样的东西在日语中叫山車(だし、さんしゃ),是像彩饰花车一样的东西,日本人认为这是代表神祇附身于上的一种交通工具。为什么叫山呢,因为山是神明非常愿意依附的地方,另外和山車相似的还有神輿(みこし),两者的区别前者是平民提供,后者是神社提供。

就像花车游行一样,山車列队中的各家也形制不同,各式各样,在车上的人们有的高声歌唱,有的卖力跳舞,击打太鼓,车下擎举的同伴更不示弱。有人会问这么沉的东西干嘛还用人力运输呢,用发动机或者哪怕装个轮子不是更加省事儿么?其实也有带轮子的,因为那种巨型山車太大了,但是一般都是人力抬运,因为这是对神明的诚意,人们一边抬一边还带节奏的停顿叫喊,整个场面非常具有感染力。

日本节日活动都是商店街性质的,他们非常流行街区文化。夏日祭拿东京为例,东边的浅草有自己的活动,西边的高圆寺下北泽也会搞起,就连国际化的六本木每年也会举办具有自己街区特色的夏日祭。花车队列绕着各家街道巡回,除了延续老传统以外,还是拓展地方影响力,振兴社区士气的好方法。这就像一个竞相展示自家队伍的舞台,大家都努着一口劲儿,争个上游。

日本夏日祭各地的大型活动很多,如果你没有时间满日本跑的话,我特别跟大家推荐东京都地区比较有名的地方活动,就是超过100万人参加的——高円寺阿波おどり。阿波おどり又叫阿波舞,是一种发源于德岛的舞蹈。这种舞蹈原本是一种略带哀伤的舞蹈,因为它是渔民家属们用来招魂纪念在海中失去生命亲人们的舞蹈。但因为这种舞蹈简单易学,跳起来傻呵呵的,大家都能很快融入,慢慢的也就变成了全民参与的活动了。

阿波舞入门快,跳好实则非常困难。男子们跳舞时身体重心要绝对压低,手中或者提灯或者举扇要出手果断,灵动整齐。女子脚穿木屐本来走路就不稳,跳阿波舞的时候更是要求脚尖点地,同时手臂和双脚向四周延展,但身体移动中要延中轴不能偏离,你想想在炎热的夏日,全身的重量都汇聚脚尖要长达几个小时,难度可想而知。

为什么给大家推荐阿波舞这个活动呢,因为阿波舞是快乐的象征,阿波舞边跳会边喊口号,特别简单,一学就会。其中有个经典的是”踊る阿呆に見る阿呆、同じ阿呆なら踊らにゃ損々“。意思就是” 跳的人是傻瓜,看的人是傻瓜,既然都是傻那就一起跳舞吧。“

如果你对这种舞蹈特别感兴趣,想要最大级的感受阿波舞的魅力呢,你一定要去夏日祭的德岛走一遭。观众在两侧夹道叫好,舞者们徐徐前进声势浩大,现场还有专业的乐师伴奏,那盛况,就像发生在东洋的巴西狂欢节。


✿ 问题:花火大会和夏日祭有什么关系?

说到日本的夏天你会想到什么?风铃,西瓜,浴衣,蚊香,当然还有花火大会了,这些都是绑定级一揽子产品,502胶封死的那种。在日本动漫作品中烟花绽放时总是发生点什么的。那花火大会和夏日祭有什么关系呢?根据我们上文提到的夏日祭概念就大概明白了,夏日的花火大会其实就是夏日祭多种活动之一,而烟花因为绽放时的夺目璀璨的优势,很多地方的人都能同时欣赏,也就变成众多日本夏日祭活动中最受市民欢迎的项目了。

米津玄师有首歌叫《打上花火》,说的就是放烟花这事。日本全年都会有花火大会,但是夏日祭格外多,总的来说关东地区总打上数是名列前茅的,你像东京的足立の花火,隅田川花火大会,神宮外苑花火大会都放起码10000发以上。到了花火大会那晚,街上的少男少女们就穿着浴衣扭搭扭搭的去提前排队占地,互相依偎着发个ins再来杯生啤,一边喂蚊子一边享受着穹顶天幕中的耀眼花火,那回忆太浪漫了。

说到日本人为什么对烟花特别有感情,其实是有历史依据的。江户东京博物馆里有这么一幅画,画面里桥上人山人海,街边商贩卖力,一片热闹景象,这是最早记录日本人观赏烟花习惯的一幅画,这就是江户时代歌川国虎所绘制的名为《江戸両国橋夕涼大花火之図》的浮世绘作品。

江户时代人们就特别喜欢看烟花,但是每次花火大会以后就会着火,因为江户时代的都是木质建筑,缺少现代化救火措施,平民住的长屋一烧起来就连锅端,所以江户时期一着火就是整个城区那么烧,这也算是江户时代一个特色了。不过就算是这么危险也阻挡不住江户人民热爱花火的热情,大家依旧会成群结队的出来看烟花。他们不仅爱看烟花,更有甚者还爱看着火(葛饰北斋和葛饰应为这父女俩就是个典型,也留下了与火有关的很多浮世绘杰作)。

夜晚总是会有点兴奋,又让人胡思乱想的时刻,很多稀松平常的事情放在黑夜的绚烂下就变得令人难忘了。有俳句中曾写道”青春の 一ページをなす 花火かな“,的确,为什么人们提起夏天就会想起少年时的点滴呢,可能对一些人来说,他们青春回忆里最美的一刻,真的都有烟花吧。


最后说说

日本夏日祭两个月的时间跨度,有意思的活动祭典各种各样,时间关系我先介绍到这里。夏日祭的魅力并不浮于表面,而是在于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享受乐趣。日本的夏日祭,并不是一个单一孤立的活动,在日本感兴趣的朋友,只要留心活动举办时间,你就会发现它们像雨后春笋般在你周围的各个地方出现。

有一次路过下北泽赶上当地的夏日祭活动,演出的最后各支舞蹈队会在自己就近的位置,做最后的舞蹈表演。我非常幸运赶上了寶船TAKARABUNE的表演,记得非常清楚那天晚上特别热,但没人离开,大家跟着舞蹈队伍的口号声也大声应和着,人贴人连站的位置都没有,我本来想看一眼就走结果寸步难行,半垫着脚才勉强维持平衡。

人声叫喊,太鼓,三味线和笛子的声音夹杂其中,其实听久了还是挺单调的,但我在想这种活动之所以吸引人,最重要的还是能够营造出强大的参与感吧。绝大多数演出者说是演出者,不过也是平时各有工作的普通市民,他们拼命的表演,路人也愿意捧场。这里没有你我,没有距离,大家就像一家人。

最后一段太鼓敲完,表演者嘶声力竭的喊出”非常感谢大家今天的支持,请明年一定回到这里,我们一定会再见“,大家也被他们的热情感动着。我在想到底明年的相会能剩几人呢?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

日本的夏天是炎热的也是清甜的。是甲子园的一捧土也是蔚蓝无垠的大海。是夜空突然绽放的花火,也是映在平凡人脸上的小小幸福。此刻身边是家人,爱人,亦或者只是自己。

时光不再,但夏天的记忆还在发光,便是心中的夏日祭。



码字不易,求赞么么哒


我是张艾菲。如果你对日本文化感兴趣,请千万关注我,每周干货更新!

也可以关注我的知乎拨云见日本,或阅读其它相关回答。